旅游业的目的地竞争.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的概念 达16种以上
Ⅰ类: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会因
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Ⅱ类: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
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陈健昌、保继刚(1988)指出旅游资源评价是为大众旅游服务的,归 纳出旅游资源个体之间正负两种近邻效应;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竞争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容量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
一、目的地空间相互关系 二、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 旅游吸引力三层次说
三、景区体制突破的竞争假说(作业分析讨论)
一、目的地空间相互关系
空间关系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该目的地 在所在区域的旅游需求分享格局中之位置
值或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保继刚(1992)指出转向卖方市场时,资源开发要考虑旅游者需 求,避免“专家”、“领导”决策失误;
李涛(1993)认为旅游资源不可移动性观点是以偏概全;刘振礼 (1994) 重申了资源不可移动的观点,并指出资源可移动观点 对实践无意;
许春晓(1995;1996)探讨了旅游资源非优区突变与适度开发 的问题 ;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
辅助吸引力:其他设施及服务 secondary products
整体吸引力:形成几个推断
(见下页)
说明:旅游资源问题的研究回顾
①国外学术界:tourist attraction;tourism resource;tourist resource
②国内的研究 旅游资源的概念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孟鸿雁(1995)提出“地域原生旅游资源”的概念; 卢云亭(1995)提出“旅游产业资源”的概念; 刘德谦(1995)提出“地理资源(或原有的目的物资源)”的概念
返回上页
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换
管理 服务 组合 市场
关联配套 基础条件等
经济优势 层次三
(广度数量型) 新资源的角度
资源开发
产品优势 资源优势
名山旅游地间的空间竞争关系 4.保继刚(1995)以云南路南大小石林与乃古石林为
例研究了喀斯特景观旅游地空间竞争关系
说明: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回顾
5.王衍用(1993,1999)先后提出“热影区”、“阴 影区”概念
6.许春晓(1993)研究旅游资源非优区时提出“屏蔽” 概念,并力图对主要要素和机制做综合反映
王衍用(1993;1999)更是将这种效应发展成为“阴影区理论” ; 厉新建、张蕾(1999)提出从自身优势、综合优势、比较优势三方面
认识旅游资源优势; 保继刚、唐新民(1988)指出根据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发
展背景来拟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陈传康、刘振礼(1990)指出旅游资源概念中不应强调须产生经济价
补充关系 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间
时间约束 预算约束 效用最大化 和边际效用递减
旅游地空间 竞争研究
竞争关系 同一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间
说明: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回顾
1.张凌云(1989)从目的地交叉弹性分析空间竞争 2.保继刚、梁飞勇(1991)对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
进行了空间竞争分析 3.保继刚、彭华(1995)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研究了
Tij
G
Pi Aj Db
ij
Tij客源地i与目的地j间旅游流量 Pi客源地i的人口计量(规模等) Ai为目的地j吸引力计量 Dij客源地i与目的地j间距离 G、b为经验参数
引力模型
返回
4.以Crampon(1966)为基本模型的两地竞争力比较
Ti1
A 1
(
Di2
)b
T AD
i2
2
i1
(1)存在距离衰减规律(distance-decay)
7.许春晓(2001)归纳了屏蔽类型:要素屏蔽、资源屏
蔽、区位屏蔽、条件屏蔽、事故屏蔽;并构建了绝对
和相对屏蔽指数模型
返回前页
引力模型
1.源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I ij
G
MiMj D2
ij
2.首先被用于零售场所定位
Tij Aij λ
Si
Aij
P ij
n
Aij
i 1
引力模型
3.Crampon(1966)旅游地引力模型
层次二 层次一
产品开发 品牌化角度 (深度质量型)
吸引力三层次说形成的推断
1.主体吸引力与辅助吸引力相互影响构成整体吸 引力:过分强调主体吸引力的表现和危害
2.旅游经济发展应该从“六要素”向目的地整体 意义上的“路径回归”:大旅游
3.目的地发展创新三阶段论:景区(点)创新、
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创新
尹泽生、宋关福(1995)指出旅游资源开发环境评价与旅游资源 评价、旅游资源个体与旅游资源系统间的差别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杨振之(1997) 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其设施、 旅游客源市场三大要素构成有机系统;林红(1998) 从系统论角度进行 了反驳;
张凌云(1999)强调两个旅游地的竞争实质是旅游产品而不是旅游资源 之间的竞争;
(2)假设前提:旅游者可以获得足够的有关可选目的地 的相关信息,不存在竞争目的地之间的信息差异
信息差异 与 Middleton(1999)”刺激----反应”模 型
ຫໍສະໝຸດ Baidu
旅游吸引力三层次说
1.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
2.旅游吸引力是消费者指向的动态概念
针对性、主体性、变动性
3.旅游吸引力的三层次
主体吸引力:旅游景区(primary products )
叶伯平(1999)指出旅游资源除吸引物(核心)外还应含保障旅游活动 正常运行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张辉、厉新建、秦宇(2000)认为发展旅游经济需要重视“旅游地资源” 概念 。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李海瑞(1995)、宋家增(1995)、申葆嘉(1995)等人提出旅游资 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的观念;
跳转
主要创新率
开发创新
配套创新
组织管理 制度创新
流动阶段 转换阶段 转换阶段 图4.2 目的地创新动态模型
三、旅游景区体制突破的竞争假说
(一)体制突破现象的典型……两权分离 (二)原因 旅游景区构筑目的地发展基础动力 旅游者地域非线型选择导致的竞争广域性 经济转轨过程中改革导致的竞争激烈性 激励不足问题:景区区位特点与传统选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