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等部首构成的系统(二)

合集下载

汉字常用偏旁部首及意义

汉字常用偏旁部首及意义

汉字常用偏旁部首及意义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系统,拥有丰富的汉字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包含了众多汉字的意义和音义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汉字偏旁部首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1. 亻(人):代表人类。

常见的部首组合包括:他、你、他、美等。

可以从人这个部首联想到与人类有关的身体、动作和心理等概念。

2. 火(火):代表火焰。

常见的部首组合有:炎、热、炉、灾等。

火这个部首通常和与火有关的事物或概念相关联,例如热、灾等。

3. 日(日):代表太阳。

常见的部首组合包括:明、星、曰、晚等。

日这个部首通常和与时间、天气和光明相关的事物相关联。

4. 钅(金):代表金属。

常见的部首组合有:钢、银、铁、铜等。

钅这个部首通常和与金属有关的事物或概念相关联。

5. 木(木):代表树木。

常见的部首组合包括:本、李、林、桃等。

木这个部首通常和与树木有关的事物或概念相关联。

6. 又:代表手。

常见的部首组合有:双、左、右、握等。

又这个部首通常和与手有关的动作或概念相关联。

7. 臼(臼):代表石臼。

常见的部首组合有:舂、车、胶、舀等。

臼这个部首通常和与石臼或研磨相关的事物或概念相关联。

8. 言(言):代表说话。

常见的部首组合包括:语、读、话、讲等。

言这个部首通常和与说话、语言相关的事物或概念相关联。

9. 纟(红丝):代表红丝线。

常见的部首组合包括:红、纤、细、纺等。

纟这个部首通常和与红丝线或织物相关的事物或概念相关联。

10. 艹(草):代表植物的草。

常见的部首组合有:茶、荷、菜、草等。

艹这个部首通常和与植物、草相关的事物或概念相关联。

这仅仅是常用的汉字偏旁部首的一小部分。

学习和了解偏旁部首对于理解和认识汉字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增进对汉字的认知有所帮助。

总结:通过本文介绍,我们了解了一些常用的汉字偏旁部首及其意义。

这些偏旁部首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

通过学习偏旁部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和构造,提高我们的汉字识别能力和汉语水平。

古文字构形学

古文字构形学

阅读感受
总体来说,《古文字构形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指导意义的书籍。它不仅 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文字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过程,还引导我思考如何更科学、更 深入地研究古文字。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不可或 缺的参考和指引。我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 并一同探索古代文明的历史轨迹。
阅读感受
《古文字构形学》还介绍了关于声符的一些知识,如迭加声符、改换声符、 变形音化、双声字和声兼义等。这些内容对于我深入理解古文字的发音和演变过 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要真正理解一个古文字,除了 研究其形状外,还需要对其发音和演变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更全面地把握古文字的意义和价值。
古文字构形学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形的
相关
研究
学术
领域
系统
历史学
古文字
作者
提供 介绍
探讨
古文字
著作
之间
语言学
古文字构 形学
相互关系
形声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古文字构形学》是一本系统介绍古文字构形理论的学术著作。作者通过对大量古文字材料的整 理和归纳,总结出了古文字构形的规律和特点,为研究古文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该书首先介绍了古文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阐述了古文字构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 作者详细分析了各种类型的古文字构形,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演变过程。书中还涉及了古文字的符号系统、书写风格、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为 读者全面了解古文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阅读《古文字构形学》这本书,有助于深化对古文字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古文字研究的兴趣和 能力。对于从事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该书也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 的学术著作。

仓颉输入法的造字规则

仓颉输入法的造字规则

仓颉输入法的造字规则一、引言仓颉输入法是中文输入法的一种,它的造字规则是指根据仓颉八卦原理,将汉字拆分成不同的部件,并根据这些部件的组合方式来输入相应的汉字。

下面将详细介绍仓颉输入法的造字规则。

二、部首构造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表示字义的一部分或字音的一部分。

仓颉输入法将汉字的部首按照其形状和组成方式进行分类,使用户可以根据部首的特征来输入相应的汉字。

例如,“木”是一个常见的部首,表示与树木有关的字,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木”来找到相关的汉字。

三、笔画构造笔画是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仓颉输入法将汉字的笔画按照其形状和顺序进行编码,用户可以根据笔画的特征来输入相应的汉字。

例如,“横”、“竖”、“撇”、“捺”等是常见的笔画,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这些笔画的顺序和方向来找到相应的汉字。

四、部件构造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仓颉输入法将汉字的部件按照其形状和位置进行编码,用户可以根据部件的特征来输入相应的汉字。

例如,“木”、“口”、“心”等是常见的部件,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这些部件的组合方式来找到相关的汉字。

五、全码输入全码输入是仓颉输入法的一种输入方式,它通过输入汉字的全部部件或笔画来找到相应的汉字。

用户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方式,按照特定的顺序输入部件或笔画,系统会自动匹配出相应的汉字供用户选择。

六、简码输入简码输入是仓颉输入法的另一种输入方式,它通过输入汉字的部分部件或笔画来找到相应的汉字。

用户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方式,输入部分部件或笔画,系统会自动匹配出相应的汉字供用户选择。

七、拼音输入拼音输入是仓颉输入法的一种辅助输入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汉字的发音输入相应的拼音,系统会自动匹配出相应的汉字供用户选择。

八、总结仓颉输入法的造字规则是根据仓颉八卦原理,将汉字拆分成不同的部件或笔画,并根据这些部件或笔画的组合方式来输入相应的汉字。

通过部首构造、笔画构造、部件构造等方式,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输入汉字。

无论是全码输入、简码输入还是拼音输入,仓颉输入法都能满足用户的不同输入需求。

印刷文字的识别方法分类介绍

印刷文字的识别方法分类介绍

识别方法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用于汉字识别的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大致分为结构模式识别、统计模式识别及两者的结合。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结构模式识别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模式,印刷其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具有相当严格的规律性。

换言之,汉字图形含有丰富的结构信息,可以设法提取含有这种信息的结构特征及其组字规律,作为识别汉字的依据,这就是结构模式识别。

结构模式识别是早期汉字识别研究的主要方法。

其主要出发点是汉字的组成结构。

从汉字的构成上讲,汉字是由笔划(点横竖撇捺等)、偏旁部首构成的;还可以认为汉字是由更小的结构基元构成的。

由这些结构基元及其相互关系完全可以精确地对汉字加以描述,就像一篇文章由单字、词、短语和句子按语法规律所组成一样。

所以这种方法也叫句法模式识别。

识别时,利用上述结构信息及句法分析的方法进行识别,类似一个逻辑推理器。

用这种方法来描述汉字字形结构在理论上是比较恰当的,其主要优点在于对字体变化的适应性强,区分相似字能力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抗干扰能力差,因为在实际得到的文本图象中存在着各种干扰,如倾斜,扭曲,断裂,粘连,纸张上的污点,对比度差等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结构基元的提取,假如结构基元不能准确地得到,后面的推理过程就成了无源之水。

此外结构模式识别的描述比较复杂,匹配过程的复杂度因而也较高。

所以在印刷体汉字识别领域中,纯结构模式识别方法已经逐渐衰落,句法识别的方法正日益受到挑战。

统计模式识别统计决策论发展较早,理论也较成熟。

其要点是提取待识别模式的的一组统计特征,然后按照一定准则所确定的决策函数进行分类判决。

汉字的统计模式识别是将字符点阵看作一个整体,其所用的特征是从这个整体上经过大量的统计而得到的。

统计特征的特点是抗干扰性强,匹配与分类的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不足之处在于细分能力较弱,区分相似字的能力差一些。

常见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有:(1) 模板匹配。

模板匹配并不需要特征提取过程。

字符的图象直接作为特征,与字典中的模板相比,相似度最高的模板类即为识别结果。

汉字的构成——精选推荐

汉字的构成——精选推荐

汉字的构成汉字是由形近字⽽演变来的。

例如:⽇·⽉·⼭·删·册·典---他们的开始字形就是:⽇:⼀个○加横;⽉:如同⼀个⽿朵;车:⼀个⼈在上,后⾯两个车;——————象形法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字,例: “⽇” 写成 , “⽉” 写成 , ⽔写成 , ⽜写成等等。

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了后来⽅正的字体,有的笔画减少了,有的笔画增添了,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会意法象形字⽐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

古⼈便创造了另⼀种造字法 —— 会意法。

就是⽤不同的符号或借⽤ “象形字” 加上⼀些符号来表达⼀个抽象的意思。

例: “明” 字写成,意为 “⽇”和 “⽉” 带来光明。

“旦” 字写成, (意为太阳出地平线⽽升起。

形声法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但却不能读出声⾳。

因此⼜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

把表⽰声⾳的声旁和表⽰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

例: “爸” 字是表⾳的 “巴” 字和表形的 “⽗” 字的结合; “ 芭 ” 字是由 “巴” 和“++” 搭配⽽成。

这样⽂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 90%左右。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具,适应了⼈类社会⽣活的需要。

⼀)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是汉字的最⼩构件。

写字的时候,从开始下笔到把笔提起叫做⼀笔或⼀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单位。

除少数⼏个字外(⼀、⼄),汉字都是由多笔画构成的。

1、分类对笔画的传统分类,是采⽤“永”字为代表的⼋种笔画名称:横、竖、撇、捺、点、提六种。

⽽笔画⼜可分单⼀笔画和复合笔画两种。

(1)单⼀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提六种。

为使汉字构成⽅块形,单⼀笔画在字的不同位置或不同偏旁中,还有不同的变形。

如:①点有左点(办)和长点(风)的变形;②撇有平撇,竖撇(⽉)的变形;③捺有平捺(之)的变形;④带钩变形,如竖带钩成竖钩(⽔)。

汉字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汉字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汉字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它不仅是人们进行交流和书写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对汉字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字。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起源于古代的象形文字,通过多次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

汉字的结构包括偏旁部首、笔画、字形和音韵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汉字系统。

1. 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汉字的基本构件,它们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笔画组成,具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部首,可以创造出成千上万个汉字。

常见的偏旁部首包括木、水、火、金、土等,它们对于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造至关重要。

2. 笔画汉字的笔画是指书写汉字所需要的基本线条。

根据笔画的不同方向和顺序,可以将汉字分为横、竖、撇、捺、点等不同类型。

掌握汉字的笔画顺序对于书写汉字的正确与流畅具有重要意义。

3. 字形汉字的字形是指汉字的形态特征,也是区分和辨认汉字的重要依据。

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字形,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4. 音韵汉字的音韵是指汉字的读音和发音规律。

由于汉字的读音和口语的关系,学习汉字的音韵有助于提高汉语的听说能力。

常见的音韵规律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二、汉字的分类与特点根据汉字的形态和用途,我们可以将汉字划分为不同的分类。

了解汉字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学习和应用汉字。

1. 会意字和形声字会意字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偏旁部首构成的汉字,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休息的含义。

形声字是通过组合一个意义相关的偏旁部首和一个表示发音的部分构成的汉字,如“听”字由耳和王构成,表示听的意思。

2. 象形字和指事字象形字是通过模仿事物的形状和特征形成的汉字,如“日”字表示太阳的形状。

指事字是通过形状和示意的手势表示意思的汉字,如“上”字表示向上的方向。

3. 转注字和会意转注字转注字是通过改变原本字形的某些部分来表示新的意义,如“贝”字表示财富的含义。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2)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2)

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n的l3个和带舌根鼻音ng的9个两类。
押韵:是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的情况。韵脚指各句押韵的字。
第四节 声调
声调: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讲法。
辅元音的主要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最主要的区别)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能够使用替代法来确定语素。掌握语素的不同分类,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按照组合能力(成句或构词能力),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不定位粘着语素和定位粘着语素)。}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由语素构成。(词与语素的区别方法——剩余法;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扩展法。)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从发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方式上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又+部件”构成的合体偏旁

“又+部件”构成的合体偏旁

“又+部件”构成的合体偏旁作者:张燕红,金文伟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11期文|张燕红金文伟偏旁往往具有“举一形而统众形”的重要作用,识字教学中,掌握了某偏旁的形音义,就容易以简驭繁地学好该偏旁构成的许多字。

比如掌握了偏旁左“阝”的构形是大土山上的台阶,由此表示大土山和台阶之意,就容易理解“阶、陛、除”等字指不同的台阶,“阳、阴、阿、险、阻、隧、陵、限、陶、隔”等字都与大山有关。

再如,掌握了“麻”是表音部首(部首是偏旁之一),在构字中以其声母“m”提示读音,就容易理解“磨、摩、魔、糜、靡”等字的形音义关系。

如何快速掌握一些偏旁的形音义呢?汉字是个大系统,识字教学如果充分利用汉字的系统规律,用“加一加”的方法就很容易掌握一些偏旁和相关的字,“又+部件”构成的合体偏旁就是这样。

一、“又”的形音义“又”的甲骨文写作“”,像右手形状,古人以三表示多,故画三指代表五指。

三指从下往上依次是拇指、食指、中指,食指延伸向下的一笔是手臂。

古隶写作“”,拇指和中指连写成了横撇,食指和手臂连写成了捺,楷书写成“又”。

本义是右手,后来虽多假借为虚词,但作偏旁时还常常表示右手,构成了如“殳、攴(攵)、皮、支、鼓”等合体字或合体偏旁。

二、“又+”构成“殳”殳,音shū,甲骨文写作“”,会意字,是手(又)持竹、木制成的八棱无刃长柄兵器之形。

演变到楷书写作“殳”,上部“”已不像兵器形状了。

本义是手持兵器,引申为古代兵器名,如《诗经·卫风·伯兮》有诗句:“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殳”在构字中主要作意符,表示手持武器或工具用力击打、敲打、杀等意思,如“投、役、殴、毁、般、殿、磬、殺(杀)”。

“投”是手拿兵器投掷,引申泛指抛掷,如“投弹”“投篮”。

“殴”从殳,区(ōu)声,本义是用锤杖击打物体,引申泛指击打、打人,如“殴打”“斗殴”。

1.段会意字,金文作“”,右下方“”(殳)是手持杖械击打之形,左上方“厂”(hǎn)是岩崖,两点是敲下的石块,合起来表示在山崖上手持锤敲取石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于《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3 年第 10 期“说解文字”栏
系统学部首
——“又”等部首构成的系统(二)
福建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金文伟
三、与“又”构形关系不显明的部首 楷书“彐( 1. 彐( 时有的写作“ “彐、 别字。

按照字理, “ 的构形匀称美看, “ ”中间一横是手腕部分,应该向右出头儿。

但是,从楷书 ”的中间一横向右出头儿,给人重心向右倾倒之感,显 ) 、聿、隶、寸、勹、父、廾、鬥”等部首从字形上看不出
与“又”的形义联系,但是结合溯源法,就看出其联系了。

) ,音 yòu,甲骨文写作“ ” ,即“又” ,演变到古隶书作偏旁 ” 。

至楷书又进而分为“ ” “彐”两形,两形的区别是中间
一横是否向右边出头,字如“尹、事、争、肃、秉、康”和“当、慧、寻、雪” 。

”两个偏旁所构字较多,在 7 千通用字中有百余多,即使 3500 常用字中也有近 70 个,因此,理解两偏旁形变的道理,可以轻松预防和纠正错
得不协调,于是不出头儿而写成“彐”(如“急、灵、雪”);当中间有纵向 笔画(撇或竖或竖勾)穿过时(如“尹、聿、争”),如果中间一横不出头, 字就显得重心左倾,而出了头儿,字才显得匀称平稳。

“丑”字中间虽有一竖, 因没有纵穿“彐” ,横笔画也就没有向右出头儿,保持了纵横双向的匀称。

从这个偏旁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应用演变到现代楷书时代,有些字、 偏旁的构形为了字形美而牺牲了字理。

“彐( 释: 雪, 小篆写作 “ ” , 从雨 (表示天气) , 下部是 “ ” (扫帚形) 和 “ ” ) ”作偏旁,大多表示手或手的动作,如“雪、慧、争、秉” 。


(手)的合体“彗” (huì,手拿扫帚) ,合起来表示手拿扫帚扫的是“雪” 。

隶 书省略了“ ”简作“ ” ,楷书下部改作“彐” 。

本义是雪,由雪的纯洁
引申指洗去不白之冤,如“雪耻” “雪恨” 。

寻,繁体“尋”是会意字,由彐、工、口、寸四偏旁构成。

彐、寸都是手, 工指尺子,口表示探求,合起来表示张开手臂度量长度。

简体从彐从寸,以两


只手表示字义。

本义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十六尺为一常, “寻常” 合用,指短距离或小面积,引申比喻普通,平常。

由长度单位又引申表示顺随、 沿着、追逐等义,如“寻着” “追寻” 。

进而引申为寻找,如“寻觅” “寻机” “寻 访” 。

再引申为探究,追溯,如“寻根” 。

君,会意字,从尹从口。

“尹”金文写作“ ” ,是又(右手)执笔(一竖) 形,表示批文治事,引申为古代官职,如“令尹” 、 “府尹” 。

尹+口(发号施令) 会意既能批文又能发令者,当然是最高统治者君王。

引申为贵族、功臣的封号, 如 “孟尝君” , 进而引申为对人的敬称, 如 “此是君家果”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 语》 ) 。

“ ”在“虐”字中反写作“ ” ,表示虎爪反转伤人,与虍(hū,老虎) 合体,表示老虎不仅用口,还反转虎爪伤人。

虐的本义是残害、残暴,如“虐 杀” “暴虐” 。

引申指行为举止过分,如“横行肆虐” 。

看楷书“虐” ,为与左边 一撇在构形上照应, “ 省去“虍” ,保留反爪“ 掌握“彐( “ ” 向左的出头得到了保留。

与 “虐” 联系紧密的是 “瘧” ” ,形义关系更明显。

字,从疒从虐,会疾病侵害人如虎之意,虐兼表音。

本义是疟疾。

简化为“疟” , ) ”部首知识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楷体“彐”形有少数是 ” ,笤帚形,上部的帚毛
“帚”的简化形,并不表示“手” 。

“帚”金文写作“
”在楷书里变为“彐”形, “帚”作偏旁时,在有些字中就简化为“彐” , 第二是楷书据形定部首,将“彐”与形近的“彑(jì, )”合为“彐 ” ,
如“扫(掃,手持帚表示洒扫) 、妇(婦,女持帚表示做家务) 、归(歸) ” 。

( 、彑) ”部,将有“ ”形的字则分归他部。

“彑”的小篆写作“ ” ,并规范“
略像竖着的猪头形,作偏旁表示猪,如“彘(zhì,猪) 、彖(chǐ,豕)、彝 (yí) ” 。

“彑”的楷书变体有“ 缘、彘、彝” 。

2.聿,音 yù,甲骨文“ ”像又(手)持笔形。

金文作“ ” ,小篆“ ” ”下的偏旁是“水” ,如“录 (彔, 是井上辘轳形, 不是猪头)、 绿、 禄、 剥” , “彑”下则是其他部件, 如 “彖、
在下加一短横,强调这是写字的笔,古隶写作“
” 。

本义是笔,此义后加意
符“竹”写作“筆(笔) ” , “聿”则作了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意义, 如“聿修厥德” ( 《诗经·大雅·文王》 ,厥:其。

) “我征聿至” ( 《诗经·豳风·东 山》 ) 。

现在一般用作人名。

“聿”在构字中多作意符,表示执笔书写或执杖等义,如“建、肄、肇” 。

例释:建,会意字,从廴(yǐn,引长,延伸)从聿(yù,手执笔) ,表示订立长 期用的典章法规。

引申为创立,设立,如“创建” “建党” 。

又引申为修造,修筑,


如“建造” “建筑” 。

又引申为提出,首倡,如“建言” “建议” 。

又特指福建,如 “建漆” 。

“聿”也作声符,如“律、肆” 。

例释:律,形声字,从彳(chì,道路, 行路) ,聿(yù)声。

本义是沿着,遵循。

引申为规则,法度,又特指刑法方 面的规则条文,如“秦法酷烈,而萧何造律” (汉·杨雄《解嘲》 ) 、 “刑法” “法 律” 。

进而引申为约束,如“严于律己” 。

又引申为规律,如“格律” “定律” “周 期律” 。

又引申为音律,如“韵律” “声依永,律和声” ( 《尚书·舜典》 ) 。

又引 申为律诗的简称,如“七律” “排律” 。

3.隶,音lì,金文写作“
” ,从又(手)持兽尾,表示追及、捕获,音
dài。

此义后写作“逮” 。

现在“隶”规范为“隸”的简化字。

“隸”是形声字, 从隶,柰(nài)声,古代奴隶多是战争中俘获的俘虏,故从隶。

“隷”是异体
字。

隶(隸、隷)的本义是古代奴隶的一个等级。

引申泛指奴隶。

因奴隶附属于 奴隶主,故又引申作动词:附属,属于,如“隶属” “直隶” 。

也引申指古代的衙 役,如“隶卒” “皂隶” 。

也因“隶人”而引申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即隶书。

“隶”在构字中作意符,表示捕捉、赶上等义,如“隷、隸” ;作声符兼意 符,如“逮” 。

例释:逮,从辶(辵 chuò,行路) 从隶(dài,赶上) ,隶兼表 声。

音 dài:本义是赶上、及、到,如“力所不逮” 。

引申为捉拿,如“逮捕” 。

音 dǎi:用于口语:捉,抓,如“猫逮耗子” “逮(dǎi)住窃贼与逮(dài) 捕窃贼是两个概念” 。

也作声符,如“棣” 。

4.寸,指事字,金文写作“ ” ,在又(手)下加指事符号“ ” ,指手腕 下一寸处,中医切脉叫做“寸口” 。

隶书写作“ 小或短,如“寸土不让” “鼠目寸光” 。

“寸”构字中多作意符,表示手的动作或尺寸标准等义,如“付、守、封、 射、尊、时” ;也作意符兼声符,如“吋” 。

例释: 时,繁体“時”是形声字,从日寺声,从日表示测日运行的位置来确定四 季。

简化为“时” ,从日从寸,会“一寸光阴一寸金”之意。

本义是季节,时令。

引申为时间、时代、时候、时常、小时。

尊,音 zūn,会意字,上部酋,是“酉” (酒坛)上加两点(表示酒香溢出) ; “酋”与“寸” (手)合体,用敬献好酒表示尊敬。

引申泛指盛酒器皿,如“一 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

此义后来写作“樽” 。

由“敬酒” 引申为尊重,尊敬,如“尊师重教” 。

又引申指地位高,与“卑”相对,如“尊 贵” “尊卑” 。

进而引申为敬词,如“令尊” “尊上” (称呼长辈) “尊府” 。

由“酒 ” ,看不出“又(手) ”形了。

本义是寸口。

引申指长度单位:寸。

寸在长度单位中是比较短的,故引申形容


尊”又引申作量词,如“三尊神像” “五尊大炮” 。

寸也作声符,如“忖、村、衬” 。

与“寸”形义联系紧的是偏旁“厷” ,音ɡōnɡ,甲骨文作“ ” ,上部是
手指, “ ” 是大臂上的肌肉, 表示延伸下来的线条是大臂。

此义后来加意符 “月 (肉) ”写作“肱” 。

古隶作“ ” ,楷书“厷”将肌肉写作“厶” ,教学时告 诉小学生,末笔一点是肌肉的一部分,写时不要丢了。

“厷”的本义是臂,在构 字中作意符表示臂、有力等义,兼表声,如“肱、雄(本义是公鸡) ” ;也作声 符,如“宏、竑、弘(厶是厷的省写)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