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5课时组文阅读课“别具一格的游记”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单元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

这些游记有的通过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有的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抒发人文情思。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威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以时间和地位转换为序,组织材料。

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登勃朗峰》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妙趣横生。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的散文。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的描绘,构思新颖,视觉独特。

“写作”要求“学写游记”。

这一写作,通过对游踪的把握、景物的描写、写作技巧的运用来展现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

让学生学会写游记作文,并提高其写作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即席讲话”,即一种在特定情景下实现没有准备的临场说话的口语样式。

以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游记的特点。

2.了解写景的角度、方法以及景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做批注,把握作者的行踪。

2.在揣摩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学会赏析游记散文,积累优美精彩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进行写作、口语交际的练习,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的特点。

2.了解写景的角度、方法以及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内容和深意。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新人教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一、了解游记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游记题材广泛,凡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

游记的写法灵活,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可以抒发情感,夹杂议论。

一篇生动的游记,不仅能引导读者跟作者一起饱览美丽的景色,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游记的分类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

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三、技法指导游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游记的基本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认真观察抓特征“走马观花”式的对旅游景点进行游览,是抓不住旅游景点的特征的,观赏景物,要全身心地调动自己的眼、鼻、口、手、耳,去看、去闻、去尝、去摸、去听。

把美景融入心中,留意旅游过程中发生的见闻,一草一木、一楼一物、一石一沙、一人一事的具体特征就会清晰地展示在你的面前,就能避免写游记时出现不知所云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目的地进行写作的尴尬局面。

课文《壶口瀑布》着力描写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灵震撼。

2.选准角度讲层次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点,都是以一定的“形体”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

对它们进行描绘时,就得选好观赏的角度。

而怎样的角度才称得上是“好”角度?这要根据具体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但不管怎样,所选的角度应该能够揭示具体旅游景点的特征。

至于层次,只要能够按照“移步换景”或“定点换景”的顺序对具体的旅游景点进行观察和描述,我们的游记自然就会有层次感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解读游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解读游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解读游记一、习作要点分析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这一主题的展开的,《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是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

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单元习作的具体要求为:“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一是移步换景时,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二是移步的过程中,在某个位置上观察时,要按顺序写观察到的景物(又包括两个小点,如果景物是静止的,怎样按顺序写;如果景物是变化的,又怎样按顺序写);三是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就格式而言,本次习作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用游记的形式表达;就内容而言,要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下来,写出景物特点,并用上过渡句串联景点;就情感表达来说,要表达欣赏自然美景和奇观的愿望、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简而言之即:按照游览顺序、写出景物特点、蕴含真情实感。

二、课标要点解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表达与交流”在第二学段有这样的表述: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因此,教师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设计背景“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是打开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旅游中,我们不仅领略到山水风光、人文胜迹,还可以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种人生阅历,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用文字记录这种人生阅历便是游记。

游记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启发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出门便能自由看世界。

作家徐迟说:“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

”所以,阅读游记、学写游记既是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

《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四篇游记风格、写法各异,但都基本符合“游记”的特点,既“守正”又“创新”,便于学生集中学习,更好地了解游记这一文体。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和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独特的情思,提升对游记的认识,学会写游记。

《壶口瀑布》分别写雨季和枯水季节的两次游历,通过不同时间的选择和视角的变换,运用典雅凝练的语言,记述所见景象的同时,由水到个人,由个人到民族,表达自己游历“壶口”的独特感受,如同柔水中蕴育着力量,写实中蕴含着思想的奔流。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描绘了奇美壮丽、变幻多姿的各拉丹东雪山之景,又多次写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内心体验,表现了自然本身的伟大与神秘,以及作者对于自然伟力的敬畏之情,写实中融入了独特的体验。

《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以散文笔法描绘奇美景物,以小说笔法叙写奇人趣事,读来有种别样的幽默。

《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独特自白起笔,以一滴水的前世今生为线索,借助“一滴水”的视角和口吻,描写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醇美和谐的人文气息,表达由衷的赞美之情。

单元写作练笔是“学写游记”。

一篇优秀的游记,至少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所至”,即交代游踪;二是“所见”,即描写景物;三是“所感”,即抒发感受,表达思考。

第五单元《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游览踪迹,选好观察地点。

2.运用多种手法,描绘旅途见闻。

3.融入主观感受,赋予游记生命。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手法,描绘旅途见闻。

2.融入主观感受,赋予游记生命。

教学难点:1. 能生动形象地描写见闻。

2. 能抒发自己独特的体验。

教学过程一、联系课内,再识游记活动一:回顾学过的游记,谈谈你对游记的认识。

学生分享:游记是一种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主要是通过描绘旅途见闻,来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有三大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即:到了哪里、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所至要交代清楚游踪,所见要运用多种手法进行生动地描绘,所感要真实独特。

二、梳理游踪,选好地点活动二:上周我校组织全体师生参加了“爱•在大峪”研学旅行活动,请大家一起来回忆我们走过的地方,选出值得再去的地点吧。

学生推荐:周庄汽车公园——风车基地——青萝河——小浪底风景区三、绘声绘色,描摹美景活动三:能被记住的风景,总是独特的、美的。

按照推荐景点的不同,老师把大家分成四组,分别是周庄组、风车组、青萝河组、小浪底组,请各组成员用生花妙笔将自己眼中的美景以片段的形式描绘出来吧。

老师将每个片段的开头给了大家,请大家续写内容。

段首句: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周庄汽车公园。

……风车基地,是我们大峪的新景点。

……第三站,我们眺望了青萝河。

……最后,我们来到了国家4A级景点——小浪底风景区。

……四、作品展示,互动点评活动四:每个组选出本组最优的片段,在班里展示。

活动五:同学们边看边点评这四个片段,找找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周庄汽车公园组范文: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周庄汽车公园。

早上微风拂面,空气清新,同学们似飞出牢笼的鸟雀,都撒起欢来:有的拉吊环,有的过软桥,有的推滚筒,有的参观汽车旅馆,全都忙得不亦乐乎。

加油声、口号声、笑声,把整个山谷都点燃了。

优点:有场面描写的意识、巧用排比、“点燃”一词用得好。

不足:场面描写不够细致;欢乐之情表达不够充分。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5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5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写作学写游记设计说明写好游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常按照游览的路线来写,往往泛泛而叙,抓不住重点,写成流水账。

有时尽管突出了主要景点或场所的描写,但缺少作者的独特感悟和个性情感,读起来常常千篇一律,没有趣味,也没有鲜活的思想。

因此,新颖别致的视角,细腻真切的描写,抒发性灵的思想情感,这些是写好游记的关键要素。

学习目标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握抓特点、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或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推荐阅读:黄永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大家还记得“记”这一文体吗?游览山川美景,历遍祖国大好河山,大家想不想把自己的游览过程和感悟永久地记录下来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好一篇游记。

二、学习任务续表三、过程性评价课堂写作片段练笔。

四、课堂小结大多数人都喜欢出去旅游,那么旅游过后,除了留下照片与人分享外,留下一些文字更容易引起共鸣,更能帮助没有去过的朋友了解旅游地的风俗人情。

同学们要学会感悟生活里的美,学会用优美的文字记录精彩瞬间。

五、布置作业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

旅途中,我们不仅欣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

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不少于400字。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观察与感悟的结合:学生在写作游记时,往往容易陷入单纯的叙述,缺乏对景物的深入观察和独特感悟。
突破方法: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鼓励他们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学生在构思游记时中,对于如何将观察与感悟相结合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细节的关注。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实例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并将这些观察与自己的感悟相结合。
其次,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游记写作还不够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我也会尽量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的文章语言平淡,缺乏吸引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专门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学习一些生动、形象的词汇和句型,并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尝试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都不尽相同,通过个别辅导,我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困惑,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写作游记时的信心和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游记的概念与特点、游记的写作方法、游记的选材与构思以及游记的修改与评价。具体涉及以下章节内容:
1.游记的概念与特点:介绍游记的定义、类型及其在文学中的地位,分析游记的特点,如真实性、生动性、感悟性等。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学写游记》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学写游记》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2. 优化课堂时间安排,可以提前制定详细的时间表,确保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创作空间。
3. 丰富评价方式,可以引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引入环节:教师展示一组自然景观或人文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景点进行观察和体验,组内讨论并共同完成一篇游记作品。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游记作者,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游记中的景物描写和感受表达。
- 实验环节: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句式,创作自己的游记作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板书设计
①游记概念与特点
- 游记:记录旅行见闻和感受的文体
- 特点:描写景物、表达感受、分享经历
②游记写作技巧
- 结构组织:引言、主体、结尾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 描写与叙述:生动形象地表达所见所感
③观察与表达
- 观察:仔细观察景点,捕捉细节
- 表达: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清晰、生动地描绘景物和表达感受
4. 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游记文体的特点,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游记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5.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游记作品并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将提高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和品味。
6. 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写作经验,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游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生能够明确游记是一种记录旅行见闻和感受的文体,它包括对景点的描述、个人的体验和感受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学写游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学写游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游记是一种以描述旅行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体,通过游记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技巧,学会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对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写作游记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描写过于简单,不能突出景物特征;2. 修辞手法运用较少,文章表现力不足;3. 文章结构安排不合理,缺乏条理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技巧,学会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练习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2.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游记写作技巧。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编写游记,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游记文章,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写作技巧。

3.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去过哪些有趣的地方?旅行中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激发学生对游记写作的兴趣。

第五单元第5课时组文阅读课“别具一格的游记”名师教案

第五单元第5课时组文阅读课“别具一格的游记”名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别具一格的游记【学习内容】《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型】组文阅读课【学习目标】1通过速读统览文章,梳理两篇游记文章的相同点;2通过思考探究文章,辨析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区别;3通过品读赏析词句,体会两文语言风格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1通过速读统览文章,梳理两篇游记文章的相同点;2通过思考探究文章,辨析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孔子有句名言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今天我们既做仁者,又做智者,登上巍巍山峰,再游览旖旎江水,就让我们走进《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把握游记特征这两篇文章都是别具一格的游记,说它们是游记,是因为它们都具备游记的三要素,即所至、所见、所感。

请同学们速读文章,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梳理出两文的所至、所见、所感。

解析:《登勃朗峰》:1所至:马蒂尼——黑首高地——山口中间——勃朗峰——阿冉提2所见:勃朗山峰——峰巅云雾——旅途中的奇人奇事3所感:对美景的赞叹和震撼,以及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旅途中的经历表现了马克·吐温幽默坦率的个性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滴水经过丽江》:1所至所见: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美丽绿色的盆地)——落水洞(黑暗安静)——玉河——四方街(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中河——银器店、院子、字画店——三坊一照壁的院子(悠闲自在,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和谐)——中河——黄昏古城(灯火阑珊处,欢笑与歌唱,喧嚣而沉静)——金沙江2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热爱。

二、探究不同写法虽然两文都是游记,但又是别具一格的游记,因为两文有不同于一般游记的写法,请再读课文,探究两文富有特点的写法并赏析其作用。

解析:《登勃朗峰》:上山,用散文的手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

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一滴水经过丽江》:视角转换的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游览丽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公开课教案_3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公开课教案_3

“别具一格”写游记教学设想:写游记,一直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难点。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体裁都是游记。

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不管从写法上还是语言上都是最别具一格的。

所以,我打算利用这一篇文章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写出别具一格的游记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掌握别具一格的游记的写法。

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应该写些什么;2.学会选择以什么样的“点”来串联文章;3.品位文章充满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作者为什么用“一滴水”来串联全文,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该选择什么样的“点”来串联文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周同学们研学旅行回来写游记了吗?为什么不喜欢写游记?游记确实不好写,连大作家阿来也这么认为。

二、整体把握,了解游记“写什么”1.猜猜作者阿来为什么说“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你们找到了阿来在这篇文章中写了哪些东西呢?明确:写游记,不是只写自然景观,还可以写建筑古迹,写民风民俗、写历史传说这样的人文景观。

2.人文景观可以通过什么渠道获得?明确:著名作家孙犁曾经谈到过“两万”的关系,他说,读万卷书应该在前,行万里路应该在后,不然,只是走了路,爬了山,还是写不出好的游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勾画文章写了什么的基础上去了解游记不仅可以写自然景观还可以写人文景观,解决学生写游记无话可说的问题。

)三、沉入文本,掌握游记“怎样写”1.阅读提示里用了哪个词来夸阿来的这篇文章?别具一格,什么意思?那这篇文章,最别具一格的地方在哪里?明确:作者是以“一滴水”来贯穿全文的。

2.那么作者为什么不选一片云、一只鸟、一棵树来串,而要选择以一滴水来串呢?(1)丽江本身以水见长,符合描写对象的本身的特点。

(2)一滴水,既能贯通古今,又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和空间两条线串联起来。

(3)一滴水有自由的视角。

(4)一滴水既是观察者,又是讲述者。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滴水”来串联全文,让学生明白,选择串文的“点”应该做到:符合特点、串联时空、视角自由、身份转换。

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

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
举例:
-在指导学生观察细节时,可以设置观察任务,如游览校园或周边环境,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然后进行口头描述练习。
-针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境或对象,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创意的句子或段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在互评互改环节,教师可以先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如文章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让学生在互评时有据可依,同时教师也要参与评价,给出具体建议和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游记的基本概念和写作框架。游记是记录旅行经历的一种文体,它包括引子、正文和结尾,分别对应旅行的目的、经过和感悟。掌握游记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旅行的体验和感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游天然湖》的片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丰富的描绘词汇和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这个案例将展示游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旅行。
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
一、教学内容
《游》为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教材内容进行展开:
1.回顾课文《游天然湖》及《游黄山记》,分析游记的写作特点及结构。
2.引导学生掌握游记写作的基本框架:引子(目的、时间、地点)、正文(所见、所闻、所感)、结尾(总结、感悟)。
3.学习并运用丰富的描绘性词汇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游记写作的表现力。
3.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使其能够按照游记的框架结构,有条理地组织文章,表达清晰的游览经历和感悟。
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游记,激发对本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了解与传承,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对于游记写作框架的掌握,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没有做到足够的具体和直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游记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游记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游记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游记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游记单元。

单元作文,学写游记,教材难得的写作与阅读高度匹配,且四篇游记也各具特色,正是读写结构化训练的最佳范例。

梁衡《壶口瀑布》定点观瀑,变换视角,由水性及人性(个性、性格、精神),抒发独特的观景体验:“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梁衡的游记,经过了精心的剪裁,结构精巧,重点突出,文字精美,过渡自然,思想深邃,是模仿游记写作的范文。

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写景之壮美,写己之痛苦,描写叙述中告诉我们:“各拉丹东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强调各拉丹东是“圣地”,是“仙境”,人的经历与景之壮美交融在一起。

但不可否认,作为女性游记记录者,感性超过理性,文字的清晰度远远不够,观景定点“砾石堆”“砾石滩"交待含糊,重点描述进入冰塔林,读来也是令人云遮雾罩。

马丽华的游记,其结构方式,恰恰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极易落入记流水帐的窠臼中。

马克吐温《登勃朗峰》上山重点写景,由云景悟人生幻灭,散文笔法;下山重点写人,由人的选择思人生命运,小说笔法。

当然,写上山遇游客,也曾带过一笔感慨,谈人的选择带来的人生负累。

但总体来看,上山写景,下山写人,这是十分明显的特征。

这种景与人的经历略加剥离的游记结构,读来清新可人,值得借鉴。

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独特的视角,童话的笔法,充满奇幻色彩。

以水的行踪,全方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

融百年丽江于一天的游历,见证人世沧桑,时代发展。

作为游记,阿来的写景相较梁衡而言,从技法炫酷方面,略逊一筹。

但阿来胜在游记里处处意味深长,没有人比阿来更擅长这个。

与阿来游记中的情感表现力相较,梁衡太直白,马丽华太矫情,马克吐温则失之粗糙。

阿来的游记中,有宏大的叙事:“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寻城记-学写游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1.通过回顾课文,掌握游记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

2.通过课堂上的指错、改错,学会将课前学到的游记写作技巧运用于写作实践。

3.通过讨论、点拨等方法,理解游记是一个从“眼睛的发现”到“心灵的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的中心意义,写出有内涵的游记作品。

【教学重难点】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言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在本节分析范文环节,小组内交流,并且评点、修改,力求达到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目的,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赏析借鉴法、自我评价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一)视频播放旅行博主“湖”的视频。

(二)师生谈话: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作为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诠释。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在自己的闲暇时间走出房门,甚至浪迹天涯。

平时大家出去玩的多吗?但是寒暑假还是会出去玩的。

那么当下我们为什么出去玩呢?为什么把这句话当做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诠释?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写好游记,已经不是当下我们学生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必须需要学习的对象,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能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必备能力了。

二、回顾课文,解密游记。

(一)困惑:学生提出写游记的困惑,教师总结。

1、怎样才能不像流水账呢?2、总写的千篇一律,每个地方都一样。

3、套路就是山美、水美。

心情好呗。

(二)锦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上学过的游记,《小石潭记》《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通过这三篇文章,来解密如何写游记。

PPT出示:请同学们选择一篇文章,思考:文章在写法上的值得借鉴之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 — 》习作指导课和讲评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 — 》习作指导课和讲评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习作内容】游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横线上填写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教材分析】“游”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练习。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要求按游览的顺序写清景物的特点。

课本上给出了两篇习作例文(包括旁批和文后的思考题),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写游记类文章。

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总结按游览的顺序写清景物特点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习作教学。

教材中已经给出了本次习作的一些要求和方法提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指导,然后拓展学生的选材范围,争取让他们的作文更出彩。

【教学目标】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内容具体。

2.学习本单元课文及习作范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学习将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把它的特点写清楚。

【教学重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内容具体。

【教学难点】学习将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把它的特点写清楚。

【课时安排】习作指导+学生写作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晰目标。

同学们,祖国的河山无限美,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壮观的海上日出,参观了别具一格的双龙洞,欣赏了颐和园建筑的奇伟,游览了美若仙境的天山,这节课就请你化身小导游,选择最让你心动的一处,为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旅游经历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家乡的美景哦!板书课题:游二、问题切入,理清思路。

这次的习作是半命题作文,先不要着急动笔,我们先一起来理理思路。

1.谁能跟大家说一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预设:旅游胜地:北京故宫、万里长城(人文景观);桂林山水、长江三峡(自然景观)身边美景:花园、果园、动物园、植物园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呀!现在,请你想一想,哪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如果你已经想好了写哪儿,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写作学写游记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一、导入新课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游记是通过记叙游览者在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游记通过记述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写游记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写游记。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回顾课文,熟悉游记。

◎本单元我们学了四篇游记:《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

我们了解了哪些游记要点呢?结合课文例子做个小结。

1.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2.顺序:游踪(移步换景)时间(移时换景)3.角度:定点观察(俯视、仰视、环视)移步换景4.表现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景与写人结合语言可以诗意、可以幽默多角度观察(不同方位、不同感官)◎阅读教材 P111、112 的写作材料,勾画并提炼重要信息。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

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探究活动二:点评病文,训练表达。

◎下面是一篇写景短文——《游览北海公园》,大家读一读,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游览北海公园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这是一篇“记流水账”式的游记。

缺少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材料主次不清,详略不当;缺少自己游览时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情感的表达。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游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游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游”。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它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也就是说它是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我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我们在看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游”在这里是旅游的意思,“游”只需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即可。

同时,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写好写景类作文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范本。

两篇均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来进一步强调了按照游览顺序写文章的好方法。

《颐和园》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七月的天山》则是总分总的结构写景抒情。

这篇习作例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有很好的写作顺序示范,而且分述部分正好是四个景物的特写镜头,让学生更容易模仿。

1、习作提示:习作提示写道:“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为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拓宽了思路。

现在的孩子旅游经历都不少,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积累了丰厚的习作素材,学生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本次习作的提示正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习作主题“游”的基础上,将思路拓展出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接生活,寻找多元的素材,在交流与碰撞中,激发习作的兴趣与表达的欲望。

2、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游》提出明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教材首先要求学生从所积累的素材中选择一处地方,这是一个筛选素材的过程;接着,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中学过的习作方法——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习作还要求学生:“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在进行习作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范文,如《颐和园》从“来到有名的长廊”,便知道了作者游览的地点;“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过渡很自然;“抬头一看”“向下望”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学写游记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学写游记教案 新人教版

学习游记遗产的五女山,北国第一漂大雅等修辞手法,详略得当抓特点,初春游北海3月28日下午,我来了北海公园。

一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被碧绿的湖水环绕着的琼岛,岛上耸立着一座高大而秀美的白塔。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快步朝白塔走去。

穿过正觉殿,绕过普安殿:一棵棵树木被我甩在身后,一节节阶梯被我踏在脚下。

很快就到达了琼岛的峰顶——白塔。

站在修饰一新的白塔下,沐浴着初春温暖的阳光,迎着湿润宜人的春风,顿觉心旷神怡。

放眼四望,只见公园内棵棵柳树都吐出了嫩芽,条条柳枝随着和暖的春风翩翩起舞;苍松翠柏被忽紧忽慢的春风吹动,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窃窃私语,粉色、白色的野桃花开满枝头,娇黄的迎春花开得正旺,洁白的玉兰含苞欲放;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一树树鲜花为初春的北海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极目远眺,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座座高大崭新的楼房,一条条玉带般的公路都历历在目。

看着眼前这一切,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北海原是辽、金、元、明、清历代封建皇帝的御花园。

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只有修建的辛酸劳苦,而没有游玩的半点自由。

那时,人们从北海公园经过时,只能看见北海白塔呆呆地直立着,只能听见北海湖水低低地哭泣着。

今天,北海成为人民的公园,我们的心情就像那随风波动的北海湖水一样……下山后,我沿着湖边慢漫地走着,继续欣赏初春北海美丽迷人的景色。

春风吹过湖面,送来湿润、清新的空气;湖边一处处景致来到我的面前。

我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地看着动人的景色:岸边的小草刚刚拱出了地皮,暗柳垂下的枝条不时地轻拂着我的面颊。

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银波粼粼,几只小船在湖面随风荡漾,五龙亭、万佛楼、漪澜堂、永安寺、琳光殿等古代建筑俺映在山林水波之间,风景幽美,各具特色。

顺着小径,我来到了脍炙人口的九龙壁,九龙壁的两面分别是九条雕龙组成的瑰丽图案。

图案美观大方,色彩十分和谐,就连图案旁边的花纹,也都雕刻的古朴美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5课时
别具一格的游记
【学习内容】
《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型】
组文阅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统览文章,梳理两篇游记文章的相同点;
2.通过思考探究文章,辨析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区别;
3.通过品读赏析词句,体会两文语言风格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
1.通过速读统览文章,梳理两篇游记文章的相同点;
2.通过思考探究文章,辨析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孔子有句名言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今天我们既做仁者,又做智者,登上巍巍山峰,再游览旖旎江水,就让我们走进《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把握游记特征
这两篇文章都是别具一格的游记,说它们是游记,是因为它们都具备游记的三要素,即所至、所见、所感。

请同学们速读文章,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梳理出两文的所至、所见、所感。

解析:
《登勃朗峰》:
1.所至:马蒂尼——黑首高地——山口中间——勃朗峰——阿冉提
2.所见:勃朗山峰——峰巅云雾——旅途中的奇人奇事
3.所感:对美景的赞叹和震撼,以及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旅途中的经历表现了马克·吐温幽默坦率的个性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滴水经过丽江》:
1.所至所见: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美丽绿色的盆地)——落水洞(黑暗安静)——玉河——四方街(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中河——银器店、院子、字画店——三坊一照壁的院子(悠闲自在,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和谐)——中河——黄昏古城(灯火阑珊处,欢笑与歌唱,喧嚣而沉静)——金沙江
2.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热爱。

二、探究不同写法
虽然两文都是游记,但又是别具一格的游记,因为两文有不同于一般游记的写法,请再读课文,探究两文富有特点的写法并赏析其作用。

解析:
《登勃朗峰》:上山,用散文的手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

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一滴水经过丽江》:视角转换的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游览丽江。

这样的写法可以让时空交织,从玉龙雪山到金沙江,从古到今,从白天到夜晚浑然一线;视角自由,时高时低时远时近,描写全面又灵动;详略安排,游刃有余,应详写的详写,过渡说明性语言一跳而过;亲述经历,情感真挚,既是观察者,又是经历者,表达情感直接深挚。

三、品味语言风格
两篇游记写作手法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请结合具体的词句赏析并体会其语
言风格特点。

解析:
《登勃朗峰》:这是一篇翻译作品,译笔简练典雅,多用成语,带书卷气。

例句: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天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赏析:此句用非常精炼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峰巅云霞的色彩多变、轻盈柔美,多用成语,语言丰富典雅。

《一滴水经过丽江》:本文的语言富有诗意,抒情性深厚,富有节奏,既很形象,又很厚重,透着哲理。

例句1: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有一天,我醒来……
赏析:开头的两段文字富有诗意,充满情趣,又非常生动形象。

例句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远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赏析:这一段文字蕴含哲理,在喧嚣浮华的都市,即使安静也有躁动的心;在悠远厚重的古城,即使喧哗内心也平和。

四、师生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领略了两篇别具一格的游记,它们虽然具备游记的基本要素,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可以看出游记富有多样化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接下来的课堂中,我们会领略到更多多姿多彩的游记。

【布置作业】积累背诵赏析的经典语段。

【板书设计】
别具一格的游记
阅读篇目:《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
把握游记特征
探究写法不同品味语言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