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知识手册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1. 引言抗菌药物(Antibiotics)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措施。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及使用原则是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细菌,从而发挥抗菌效果。
常见的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 细胞壁合成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而破坏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典型代表有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
2.2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蛋白质是细菌生存和繁殖的基础,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能够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
2.3 核酸代谢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干扰细菌的核酸合成和代谢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代表性的核酸代谢抑制剂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
2.4 代谢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代谢酶活性来发挥抗菌作用。
典型代表是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和复方磺胺琥珀酸钠等。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抗菌谱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分类方法。
3.1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抗菌谱和作用机制也会有所差异。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糖肽类药物:如万古霉素和链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和复方磺胺琥珀酸钠;•异烟肼类药物:如异烟肼和利福平等。
抗菌药物对不同菌种有不同的抗菌效果,根据其抗菌谱的广泛程度,抗菌药物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狭谱抗生素:只对特定种类的细菌有抗菌作用,如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宽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如头孢菌素对青霉素不敏感的细菌也有效;•广谱抗生素:对广泛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如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等。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1、分级原则(分级目录见附表)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
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限制使用级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
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症、疗效或安全性
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2、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由医务科对不同级别的医师授予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3、具体使用方法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规定所有处方权的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使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相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
紧急情
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根据患者病情确需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程记录。
(4)门诊不得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
4、医师应知晓本科所应用抗菌药物的级别。
具体见附表1:朝阳市第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流程:。
抗菌药物健康宣传手册合理安全用药常识
合理安全用药常识
抗菌药物宣传手册
XXXXXXXXXX 医院XXXXXXX 部宣
2015年5月
XXXXXXXXXX 医院 XXXX 市XXXXX 区XXXXX 路1号 XXXXXXXX 电话:
020-XXXXXXXXX
1.诱发细菌耐药。
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
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
生素不存在耐药现象。
2.损害人体器官。
抗生素在杀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
如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可引起肝损害。
3.导致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生菌群在互相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
如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群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群则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浪费医药资源。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公众要坚持“四不”原则
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临床适 应症
对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 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活性 较差。
临床适应症较传统大环内酯类扩大,对 流感嗜血杆菌等抗菌活性明显增强,是 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更为适合的
抗菌素。
不良反 应
主要引起胃肠道及肝脏等不良反 应。
口服吸收良好,给药次数和剂量减少,因 此不良反应相应减少。
ppt课件
异烟肼 1959-1961:分离出青霉素母核和头孢菌素母核,为半合成β-
内酰胺类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60年代:庆大霉素、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磷霉素、开始研制β
内酰胺酶的抑制剂 80年代:碳青霉烯类上市,喹诺酮类在8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 2000:利奈唑胺上市
ppt课件
6
抗菌药物分类
抗 菌 药 物
ß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氯霉素类 糖肽类 林可霉素 利福霉素类 四环素类 甘氨酰环素类 磺胺类
噁唑烷酮类 脂肽类 其他
ppt课件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 ß内酰胺酶抑制剂 及其复合制剂
单环类 头霉素类
7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损伤细胞膜 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影响核酸代谢 其它(如影响叶酸代谢)
ppt课件
20
其它β内酰胺类
单环类
氨曲南(君刻单)
头霉素类(头孢美唑、头孢西丁等)
。亦有将其归为头孢二代,对ESBL稳定,有抗厌氧菌活性。
•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ppt课件
21
β-内酰胺类的特点
抗菌谱多样,药物品种繁多,选择范围大 抑制细胞壁合成 杀菌剂;时间依赖型药物 大部分为静脉剂型 大部分半衰期较短,一日内多次用药 大部分为肾排泄(除外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交叉过敏 毒性较低
感染病抗菌治疗手册
感染病抗菌治疗手册一、引言感染病是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导致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抗菌治疗是感染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感染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本手册旨在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感染病抗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药物,以指导临床实践。
二、抗菌治疗原则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根据病原体的种类、感染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 早期治疗:一旦确诊感染病,应尽早开始抗菌治疗,以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3. 足量、足疗程:根据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确保药物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并维持足够的时间,以彻底杀灭病原体。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过敏史等,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5.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单一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的感染,无需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抗菌效果降低。
6.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定期评估疗效: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指标,如疗效不佳,应及时调整抗菌治疗方案。
三、常用抗菌药物1.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广泛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2.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3. 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呼吸道、肠道等感染。
4.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等,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5.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6. 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主要用于治疗痤疮、呼吸道感染等。
7. 林可霉素类:如克林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抗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威胁不断增长,对抗菌药物的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分类、作用机制、常见的抗菌药物等内容。
一、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根据其主要作用对象进行分类。
1. 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流感、HIV感染等。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奈韦拉平等。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弓形虫病等。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氯喹、吡喹酮等。
二、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多种,根据其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细菌细胞壁的靶点:部分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例如,青霉素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2. 细菌核酸的靶点:某些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细菌核酸的复制和转录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类药物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利福平等。
3. 细菌蛋白质合成的靶点:一些抗菌药物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阻断细菌的生长。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影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4. 细胞膜的靶点: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影响真菌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来抑制真菌的生长。
例如,伊曲康唑可以干扰真菌细胞膜中的酵素活性,抑制真菌的生存能力。
三、常见的抗菌药物1.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之一。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常见的青霉素类药物有青霉素G、青霉素V等。
2. 大环内酯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多种细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并且对某些特定的细菌耐药性较低。
代表性的药物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3. 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
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
十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旳分类及分代
分类 喹啉类
萘啶类 嘧啶并吡啶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芦氟沙星 洛美沙星 氟罗沙星 鲁利沙星
依诺沙星 帕珠沙星
第四代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巴洛沙星
吉米沙星
十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本类药物抗菌谱广,对多数G+、G-(涉及铜绿假单胞菌)、衣 原体属、支原体属、军团菌等非经典病原菌均具有抗菌作用,但 对MRSA无效,部分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莫西沙星等)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为抗结核旳二线用药;部 分药物(如莫西沙星、帕珠沙星、曲伐沙星等)对厌氧菌有效
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主要对G-杆菌有效,革兰阳性只对青霉素敏感旳 金葡菌有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全部旳厌氧菌无效
链霉素、卡那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其中链霉素、卡 那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作用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米星、 小诺米星、依替米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新霉素与巴龙霉素因为毒性较大,仅供口服或局部应用, 后者对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有很好作用
预防出血;本药亦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用药期间及治疗 结束后至少72h内应防止摄入酒精
三、注射用头霉素和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头霉素是一类α—甲氧基头孢霉素。在头孢烯旳构造中引 入7-α-甲氧基可提升其对β-内酰胺酶旳稳定性,尤其对 产生β-内酰胺酶旳厌氧菌,如类杆菌有较高旳稳定性,所 以头霉素旳特征之一是对厌氧菌具有很强旳抗菌活性,这是 一般第一代到第四代头孢不具有旳特点。所以头霉素是抗厌 氧菌旳头孢菌素。
四、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杀菌抑菌基本知识PPT课件
二、杀菌率试验
5、计算公式
A_B X=
A
X 100%
式中: X——杀菌率,% A——对照样片平均菌落数 B——被试样片平均菌落数
6、评价标准 杀菌率≥90%,产品有杀菌作用。。
三、抑菌率试验
1、制备试验菌悬液 浓度为:用100μl滴于对照片上,回收菌落
剂中,将残留消毒剂迅速中 以消除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和,使其不再持续抑制或杀
灭微生物的方法。
四、杀菌性能与抑菌性能的不同点
4、评价标准
杀菌
抑菌
杀菌率≥90%,产品有 杀菌作用。
抑菌率≥50%~90%, 产品有抑菌作用,抑菌 率≥90%,产品有较强 的抑菌作用。
五、抗(抑)菌试验
1、目的 测定抗(抑)菌产品对细菌和真菌 的抗(抑)菌作用。
常使用的方法有抑菌环试验、最小抑制浓 度测定试验等等。
五、抗(抑)菌试验
2、抑菌环试验 1)原理 利用抑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成不同浓
度梯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
五、抗(抑)菌试验
2)操作程序
(1)制备抑菌片 滴加实际使用浓度抑菌剂溶液的直 径为5mm,厚不超过4mm圆片。
(2)制备阴性对照片 不含抑菌成分的与实验组大小 相同的样片。
数为1×104~1×109cfu/片。
2、制备染菌样片 取上述菌悬液,分别在每个被试样片和对
照样片上滴加100μl,作用20min。
三、抑菌率试验
3、操作步骤 分别将样片投入含5ml PBS 的试管内,充分混匀,作 适当稀释,取其中2-3个稀释度,,分别吸取0.5ml, 只要两个平皿中,用40-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 或沙氏琼脂培养基(酵母菌)15ml作倾注,转动平皿, 使其充分混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倒置培养。
抗菌知识手册
抗菌知识手册编制单位: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目录第一节微生物一、微生物二、病原微生物第二节抗菌一、抗菌定义二、抗菌理念第三节抗菌标准一、抗菌标准分类二、抗菌标准体系第四节抗菌检测一、如何为抗菌产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二、抗菌检测的要求有哪些?三、如何看抗菌检测报告?第五节如何选购抗菌产品?一、如何判断一件抗菌产品是否合格?二、选购抗菌产品,认准抗菌标志第一节微生物一、微生物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繁殖速度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四个典型特征。
第一、微生物的形体微小。
一般以微米(micron, μm =1/1000mm)或纳米(nanometer,nm=1/1000μm)作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单位。
当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大小很不一致,即使同一种微生物也会因为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大小差异。
通常病毒的直径多为0.1μm左右,球菌的直径约为1.0μm,杆菌则长约1-3μm、宽0.3-0.5μm。
但也有极少数微生物肉眼可见,如一些藻类和真菌。
第二、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
大多数细菌繁殖速度为每20~30分钟一代。
在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充分的情况下,一个细菌经过8 小时可以繁殖到200万个,经过10小时可以繁殖到10亿个。
但也有极少数的微生物繁殖速度较慢,如结核分枝杆菌需要18~20小时才能分裂一代。
第三、微生物的种类繁多。
微生物的种类有上百万种,按照大小、结构、组成等可以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其中,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如病毒。
它们无典型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及合理应用
31.12.2020
a
6
青霉特点
繁殖期杀菌剂 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 毒性低 对敏感菌疗效肯定 价廉
青霉素类
1.不耐酶: 青霉素G、青霉素V、苄星青霉素 2.耐酶: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甲氧西林 3.广谱,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弗莱莫星
4.广谱,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 胞菌具抗菌活性
31.12.2020
a
10
耐酶青霉素
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者除外)感染,如败 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 感染等;也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或肺 炎链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混合 感染。
31.12.2020
a
11
青霉广谱青霉素
素
类
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的抗菌谱较青霉
素为广,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及合理用药
保定市第一医院 赵 军
31.12.2020
a
1
抗菌药物的定义
抗菌药物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 作用的药物。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及人工合成的抗菌 药,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
放线菌属等)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
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
性的炎症,抗菌药多用于感染性炎
症。
31.12.2020
a
3
抗菌药物常见类型
l 青霉素类 l 头孢菌素类 l 其它β内酰胺类 l 氨基糖苷类 l 大环内酯类 l 喹诺酮类 l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l 多肽类 l 其它抗菌药物
31.12.2020
a
4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类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肝、肾双途 径排泄
严重肝病者减 量慎用
主要经肝泄 主要或相当 量经肝泄或 代谢
肝病者减量慎 用 避免应用
正常微生物群:正常人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 泌尿生殖道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人体无害 的,以细菌、真菌为主 定植菌:正常微生物在宿主细胞上定居、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条件致病菌: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正常寄居或致病力很低的微生物可能 侵入人体其它部位导致疾病
消化链球菌
炭疽杆菌
破伤风杆菌、气荚膜 杆菌、肉毒杆菌
G -菌
菌种 G-需氧球菌 科 奈瑟球菌科 属 奈瑟球菌属 莫拉菌属 G-需氧杆菌 假单胞菌科 假单胞菌属 不动杆菌科 G-厌氧球菌 G-厌氧杆菌 费氏球菌科 类杆菌科 费氏球菌属 类杆菌属 消化球菌属 绿脓杆菌、荧光 假单胞菌、嗜麦 芽苛氧单胞菌 菌 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卡他莫拉菌 消化球菌 消化链球菌 鲍曼不动杆菌、硝酸盐 阴性杆菌 小费氏球菌 脆弱类杆菌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CI) * 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 常以化疗药物的半数动物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 ED50之比来表示:LD50/ ED50,
* 或者用5%的致死量LD5与95%的有效量ED95之比来表
示:LD5/ED95。 * 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该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用 价值越高。 * 青霉素类药物,化疗指数大,几乎对机体无毒
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 测定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 * 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 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 是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指标。 *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 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 * 有些药物的MIC和MBC很接近,如氨基苷类抗生素,有些药物 的MBC比MIC大,如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2024年版抗菌素分类与使用手册
2024年版抗菌素分类与使用手册前言抗菌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正确使用抗菌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抗菌素的耐药性。
本手册旨在为医生、药师和医学专业人士提供抗菌素的分类和使用指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抗菌素分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感染。
青霉素类1. 青霉素G2. 普鲁卡因青霉素3. 甲氧西林4. 苯唑西林5. 克拉维酸青霉素头孢菌素类1. 头孢唑林2. 头孢拉定3. 头孢克洛4. 头孢他啶5. 头孢曲松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感染。
1. 红霉素2. 克拉霉素3. 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感染。
1. 四环素2. 多西环素氟喹诺酮类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感染。
1. 左氧氟沙星2. 莫西沙星3. 吉米沙星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和替硝唑,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
1. 甲硝唑2. 替硝唑使用指南1. 在使用抗菌素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病原体和敏感抗菌素。
2. 根据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选择适当的抗菌素类别和剂量。
3. 注意抗菌素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确保药物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4. 避免不必要的抗菌素使用,减少抗菌素的耐药性。
5. 在使用抗菌素期间,监测患者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抗菌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正确使用抗菌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抗菌素的耐药性。
本手册提供了抗菌素的分类和使用指南,以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在使用抗菌素时,应根据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选择适当的抗菌素类别和剂量,并注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患者的副作用。
希望本手册对您有所帮助。
杀菌抑菌基本知识
三、抑菌率试验
5、计算公式 A_B
X= A
X 100%
式中: X——抑菌率,% A——对照样片平均菌落数 B——被试样片平均菌落数
6、评价标准 抑菌率≥50%-90%,产品有抑菌作用。 抑菌率≥90%,产品有较强抑菌作用。
数为1×104~1×109cfu/片。
2、制备染菌样片 取上述菌悬液,分别在每个被试样片和对
照样片上滴加100μl,作用20min。
三、抑菌率试验
3、操作步骤 分别将样片投入含5ml PBS 的试管内,充分混匀,作 适当稀释,取其中2-3个稀释度,,分别吸取0.5ml, 只要两个平皿中,用40-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 或沙氏琼脂培养基(酵母菌)15ml作倾注,转动平皿, 使其充分混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倒置培养。
四、杀菌性能与抑菌性能的不同点
1、含义不同
杀菌
抑菌
消毒剂对微生物的 杀灭能力。
消毒剂抑制或妨碍细 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 能力。
四、杀菌性能与抑菌性能的不同点
2、作用时间不同
杀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抑菌
2min
20min
杀菌的作用时间可为2min、 5min、10min、20min,相同条 件下,作用时间越短,杀菌率 越低,所以选择最短的作用时 间来检测杀菌性能更具有代表
培养时间:18~24小时
五、抗(抑)菌试验
3)评价
菌落生长被完全抑制的最低抗(抑)菌液浓度为该样品对受 试菌的MIC。单一菌落生长可忽略不计。
二、杀菌率试验
1、制备试验菌悬液 浓度为:用100μl滴于对照片上,回收菌落
抗菌药合理使用知识问答宣传资料
抗菌药合理使用知识问答宣传资料第二期11.抗生素指的是什么?答: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
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12.抗菌谱的概念是什么?答: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某些抗菌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称窄谱抗菌素,如异烟肼只对分支杆菌属有效。
另一些药物抗菌范围广泛,称之为广谱抗菌药,如氟喹诺酮类和氯霉素,它们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且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抑制作用。
近年新发展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属广谱抗菌药物。
但它们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无作用。
13.何为抗病毒药物?答:抑制病毒繁殖或杀灭病毒的一类药物。
14.什么是耐药性?答: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
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
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15.细菌为什么能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答:自然界的微生物为了维持自身代谢、保护生存条件免受其它微生物侵袭,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具有调节本身代谢和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作用,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抗生物质。
自从微生物产生的这种抗生物质被人类发现并被研制成抗菌药物以来,人类开始介入了微生物之间的抗生斗争。
细菌也就把人类制成的抗菌药物视作抗争的对象,只要接触过某种抗菌药物就按择优去劣的进化原则保留并延续那些菌:包括能灭活抗菌药物的物质,如各种灭活酶,或改变本身的代谢规律使抗菌药物无法将其杀灭,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降低吸收,增加排出。
这样就形成了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使本来有效的抗菌药物在遇到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时疗效下降,甚至完全无效。
16.解决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答: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研制新型抗菌药物和制备疫苗来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
抗菌防霉技术手册
抗菌防霉技术手册抗菌防霉技术手册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技术手册,它包含了抗菌防霉技术的相关知识,如何预防和处理霉菌感染的技巧以及常用的抗菌防霉方法。
以下是有关抗菌防霉技术手册的一些重要内容。
1. 抗菌防霉的基础知识抗菌防霉的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是微生物,种类和分布,生长和繁殖的条件,重点是如何防止霉菌生长和繁殖。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抗菌防霉技术非常重要。
2. 内部环境控制内部环境控制是防止霉菌滋生的关键所在。
为了实现内部环境控制,需要对环境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分析,包括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等因素。
如果环境出现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建筑设计和维护建筑设计和维护对于预防霉菌的滋生和繁殖有很大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和维护中,应该考虑防止水分进入建筑物,改善室内通风条件,使用抗菌材料等措施来提高室内的健康状况。
4. 消毒和清洁消毒和清洁是抗菌防霉技术最基本的措施。
消毒可彻底杀死霉菌,它是在已经出现霉菌污染的情况下最好的措施。
清洁可以将霉菌污染的表面清除,从而防止霉菌滋生和繁殖。
在消毒和清洁时需要使用适当的设备和化学品,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5. 使用抗菌材料抗菌材料是预防和减少霉菌污染的有效手段。
这些材料可以在建筑内和生活用品中使用,包括墙壁面板、地面材料、抗菌地板等。
这些材料通过抑制或杀灭霉菌的生长,防止霉菌污染的发生。
6. 必要的抗菌处理流程在生产和保养物品的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抗菌处理流程。
这些流程包括保存、清洁、消毒和防潮等,可以有效防止霉菌发生和繁殖。
此外,还可以采用增加物品自身的防霉能力、用自然的方式代替化学药品等方法,达到抗菌防霉的目的。
抗菌防霉技术手册是一个极其有用和重要的技术手册,应该被广泛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做出贡献。
安全用药小常识-抗菌素专题
安全用药小常识(抗菌素专题)在人生中,健康的价值远胜过声望和财富。
愿您劳逸适度,多加保重!抗菌素知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应有效地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抗生素及抗菌素、抗菌药物抗生素及抗菌素、抗菌药物三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抗菌素是抗生素的一种,而抗菌药物则涵盖了具有抗菌作用的各种物质。
抗生素是放线菌、链丝菌等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以及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一类物质。
丝裂霉毒素、阿霉素等抗生素就具有抗肿瘤细胞的作用。
抗菌素是指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抗菌素不具有抗肿瘤作用。
抗菌药物所指的范围较广,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物。
它包括化学合成药,如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药,也包括抗生素中的抗菌素,还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
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是一种抗菌药物,能选择性地杀灭或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由于其对细菌性炎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为消炎药。
许多人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可以治疗一切炎性,这是错误的。
引起人体组织发炎的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两大类。
抗生素仅适用于前者,而对病毒性感冒或哮喘病人的变态反应性炎症等没有效果。
此“炎”非彼“炎”。
由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称无菌性炎症。
治疗此类炎症,不必使用消炎药。
人对某些物质过敏时,也可引起炎症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
这些疾病虽然也有一个“炎”字,但不是因细菌感染引起,若使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不但无效,反而引起新的过敏反应而加重病情。
还有一些运动系统疾病,如关节炎、纤维组织炎、腱鞘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这些炎症也不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不需要用抗生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知识手册编制单位: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目录第一节微生物一、微生物二、病原微生物第二节抗菌一、抗菌定义二、抗菌理念第三节抗菌标准一、抗菌标准分类二、抗菌标准体系第四节抗菌检测一、如何为抗菌产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二、抗菌检测的要求有哪些?三、如何看抗菌检测报告?第五节如何选购抗菌产品?一、如何判断一件抗菌产品是否合格?二、选购抗菌产品,认准抗菌标志第一节微生物一、微生物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繁殖速度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四个典型特征。
第一、微生物的形体微小。
一般以微米(micron, μm =1/1000mm)或纳米(nanometer,nm=1/1000μm)作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单位。
当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大小很不一致,即使同一种微生物也会因为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大小差异。
通常病毒的直径多为0.1μm左右,球菌的直径约为1.0μm,杆菌则长约1-3μm、宽0.3-0.5μm。
但也有极少数微生物肉眼可见,如一些藻类和真菌。
第二、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
大多数细菌繁殖速度为每20~30分钟一代。
在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充分的情况下,一个细菌经过8 小时可以繁殖到200万个,经过10小时可以繁殖到10亿个。
但也有极少数的微生物繁殖速度较慢,如结核分枝杆菌需要18~20小时才能分裂一代。
第三、微生物的种类繁多。
微生物的种类有上百万种,按照大小、结构、组成等可以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其中,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如病毒。
它们无典型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
这类微生物可分为古菌和细菌两大类。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
细胞器完整。
真菌属于此类。
第四、微生物的分布极其广泛。
微生物不仅在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矿层、空气中都有所分布,即使在冰川、火山、深海、地底等“生命禁区”中也有嗜热、嗜冷、嗜酸、嗜碱、嗜盐、嗜压、嗜金、抗辐射、耐干燥和极端厌氧等多种类型的极端微生物繁衍生息。
另外,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人类和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等腔道中,亦有大量微生物存在。
研究显示,一个健康成人是由约1013个动物细胞组成的,但在其表面和腔道里定植的微生物数量却高达1014个,重量更是高达1271千克。
表1:人体不同部位常见菌种二、病原微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是有益的,而且有些是必需的。
只有少数微生物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
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菌。
如一般大肠埃希菌在肠道不致病,在泌尿道或腹腔中就引起感染。
病原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毒力、数量和适当侵入途径才能引起机体发生传染。
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强弱取决于侵袭力(突破宿主防御机能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和引起超敏反应的能力。
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
但不同病原体引起感染发生的最低数量差别很大,如沙门氏菌需十万个菌体,而志贺氏痢疾杆菌仅需十个菌体。
除此以外,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致病还需要适合细菌生长的部位,如志贺氏痢疾杆菌集中于结肠致病。
病原微生物需要有传染源(如病人、隐形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植物),经合适途径传播(如经空气、经水、经表面接触等),有易感人群(如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孕妇、婴童、老人等),才能形成传染。
病源微生物会频繁引发天花、霍乱、西班牙流感、SARS、ME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等各种公共卫生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会导致冰箱综合征(如因为李斯特菌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空调病(如军团菌等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等各种“现代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因全球因病菌导致的死亡人口超过1700万,约占全球死亡人口数量的1/3。
不仅如此,有些病源微生物还会使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发生腐蚀和霉烂等。
比如会使接触的金属、仪表、电讯器材和纺织品等物品的理化性能降低,产生老化、腐败和变质等问题,会引起禽流感、鸡霍乱、牛炭疽等动物性疾病,以及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大豆病毒病等植物性疾病。
研究显示,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12类,分别是球菌(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肠杆菌科(包括伤寒沙门菌、志贺菌、鼠疫耶尔森菌等)、弧菌属(如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幽门螺杆菌、结核分歧杆菌、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尼派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呼肠病毒等)、肠道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肝炎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克里米亚-刚果除邪热病毒等)、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其他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狂犬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真菌(如全身性真菌病、皮下真菌病、浅部真菌病等)。
第二节抗菌抗菌应用自古有之。
早在52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利用草药植物提取物处理裹尸布、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制作木乃伊。
这是抗菌应用的最早记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军服开始采用季铵盐抗菌剂做后处理,从而明显降低了受伤士兵的二次感染问题。
这是抗菌材料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中使用。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抗菌剂大量涌现并逐步渗透进入各个领域,如农业、工业、纺织行业等。
一、抗菌定义根据国家《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抗菌(antibacterial)是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广义的抗菌,不仅指抗细菌,还包括防霉、抗病毒、抗藻、防腐、防螨等。
表2:防霉、抗病毒、防藻、防腐、防螨等的定义注1:“防霉”定义来自于GB/T 24346-2009《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注2:“抗病毒”定义来自于ISO 18184-2019《纺织品的抗病毒试验方法》注3:“抗藻”定义来自于GB/T 21353-2008《漆膜抗藻性测定法》注4:“防腐”定义来自于WS/T 466-2014《消毒专业名词术语》注5:“防螨”定义来自于GB/T 24253-2019《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极易将抗菌和抑菌、消毒、灭菌等概念混淆。
但国家《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从专业角度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定义。
表3:抗菌、抑菌、消毒、灭菌的定义其中,消毒与抗菌的区别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抗菌和消毒的作用形式不同。
消毒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部位、适时使用比较迅速、彻底地杀灭目标微生物,形式上有“主动出击”的特点。
而添加抗菌剂制成的抗菌产品只有在病菌与其接触时才会发生作用,使病菌不能在其表面定植并滋生繁殖,具有“守株待兔”的特点。
第二、抗菌和消毒的作用时效不同。
消毒产品大多是比较活泼的物质,相当一部分(如含氧化合物、过氧化合物等)还属于强氧化剂。
因此具有迅速杀灭微生物特性的同时,其又很不稳定,使用后快速分解或与其他物质起化学反应而失效,残效期很短,要控制二次污染,只能再次施用。
而抗菌产品一般通过添加稳定性良好的抗菌剂制得,因此制成的抗菌产品性能稳定,具有长效抗菌效果。
图1:微生物在正常条件、抗菌表面和消毒表面的繁殖情况对比normal growthbacteriostasisdisinfection8:008:208:409:009:20第三、抗菌和消毒的使用目的不同。
消毒以防止或减少病菌的传播为目的。
抗菌除了会防止或者减少病菌的传播之外,还要用于保护材料或者产品免受微生物的损害(如腐败、霉变等)。
二、抗菌理念(一)首先是安全的,然后才是抗菌有效地使用抗菌产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在物品表面过度滋生繁殖,防止物品因此成为传播病原微生物危害的媒体,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因此,这首先要保证抗菌产品本身要安全,在此基础上再提抗菌有效性,对人们的健康保障才有意义。
抗菌产品的安全性能分为三重境界,分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对生产它的工人无害,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对使用它的消费者无害,在丢弃后应当对容纳它的环境无害。
对抗菌产品的安全性能要求应当分级。
根据抗菌产品与人体接触的密切程度不同,对其安全性能的要求也不同。
抗菌产品与人体接触越密切,对其安全性能的要求就越高。
(二)适度抗菌相对于人类而言,微生物才是地球上的原住民,它们在大气、水、土壤及各种极端环境中皆有存在,即使在人体皮肤和腔道表面也有大量定植。
人类与微生物是和谐共存的,人类不能或者是不适宜在完全无菌的环境中生存。
病原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毒力、数量和适当侵入途径才能引起机体发生感染。
抗菌的作用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物品表面的滋生繁殖,以使其数量不至于引发机体感染,使物品表面不至于成为传染媒体。
因此,需要在有必要地方实施必要的抗菌即可。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环境都需要进行抗菌处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进行抗菌处理,甚至一件产品也未必需要对所有的部件都进行抗菌处理。
对于一件抗菌产品而言,其抗菌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其抗菌性能只要符合相应标准的技术要求即可。
第三节抗菌标准一、抗菌标准分类目前抗菌行业在用的标准涵盖了以下标准类别:表4:标准的类型二、抗菌标准体系截至目前,抗菌行业在用的标准超过200项,产品类型涉及抗菌剂、抗菌材料以及各种抗菌制品。
表5:抗菌标准体系第四节抗菌检测一、如何为抗菌产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随着抗菌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创新与拓展,现已涵盖了纺织品、家用电器、厨卫用品、建筑材料、日化用品等各类材料及产品。
由于不同的抗菌产品材料差异较大,以及不同的抗菌技术有不同的抗菌作用机理,无法通过单一的测试方法满足不同抗菌材料及产品的抗菌性能检测要求,因此,抗菌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抗菌检测常用方法(1)抗菌剂的检测方法类型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试验常用于测试抗菌剂的抑菌能效的大小。
对抗菌剂进行不同种类微生物的MIC值测试,可以得到该抗菌剂的抑菌谱列表,从而评估抗菌剂抑制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即抗菌剂抑制微生物的广谱性。
MIC值和抑菌谱是抗菌剂性能的两个重要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