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一等奖教案
《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4篇
1、《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②课前布置学生摘抄有关春的诗文,上课备用。
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人新课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a.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b.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c.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d.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研读与赏析[教师导学]l、2、3,小节(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组]①第1、2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②写1、2小节有什么作用?③第3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⑤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⑥说说“偷偷地”、“钻”字用得好在哪儿?(听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六个问题。
)[明确](①③④⑥略)②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用拟人的修辞将春天写活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春 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春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春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
能力目标,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句,积存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第1课时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重点)2.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的特征。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
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
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媚。
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目标导学二:把握景物特点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角度(或顺序)春草图,嫩、绿、多、软,由景到人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春风图,和煦、芳香与悦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春雨图,细密、轻快,由物到人、由近到远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2.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明确: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春》,理解其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使用。
3.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春天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活动,深入理解课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课文描绘的景象感受春天的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春》,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内容的理解1. 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作者对春天景象的描绘。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生字新词的掌握1. 准确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在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一)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1. 引导学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 通过修辞手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记忆,为课文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直观感受(1)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片,如嫩绿的草地、盛开的花朵、温暖的阳光等。
(2)让学生描述图片中春天的特点,如色彩、气息、氛围等,激发学生对春天景象的直观感受。
3. 课文链接(1)引出课文《春》,说明朱自清先生是如何用文字描绘春天的。
(2)简单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风格,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支持。
4. 情感铺垫(1)通过提问“你们认为春天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深层含义。
(2)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春天象征着新生、希望和活力,为学习课文《春》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二)课文朗读1. 朗读前的准备(1)导入课文主题通过提问“春天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联想,并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特点,为课文的朗读做好情感铺垫。
《春》最新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春》最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朱自清【教学设想】《春》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优美的语言向大家描绘了多幅春日图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和赞美。
通过教授本课文,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通过不同方面对语言进行分析,体会文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盼望、赞美之情。
初一学生处于升学过渡期,他们对关于春天的文章了解较多,掌握基本修辞手法的运用,但是对于修辞手法的深层表达效果理解有一定困难。
而且,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应当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近课文,感受文章的美,体会到作者感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等画面的描写,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仔细琢磨和品位文中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其效果,感受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读出重音和连读,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重点)2、通过分析语言的句式、手法,体会文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盼望、赞美之情。
(重难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流程】《春》朱自清一、问题导入。
1、教师提问: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思考回答。
2、导入课文:春天在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通过不一样的语言的描绘春天,今天让我们走进朱自清笔下的《春》,看看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吧。
板书:春朱自清二、初读课文。
1、教师布置任务:安排同学默读课文,标记课文中不懂的词语,小组结合文中注解进行讨论,把最终不会的词语上交给老师。
老师集中分析课文学生不会的词语。
2、疏通文意,通过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尝试根据老师的朗读标出重音和连读,学生自由朗读。
《春》教案(优秀5篇)
《春》教案(优秀5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2.感知内容①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② 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二.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潜心精读问题组①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③ 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文章开头写盼春,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4.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春》教案优秀8篇
《春》教案优秀8篇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和初春的哪些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对文章优美文字的体悟。
2.引导学生写摹春天。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1.体悟式、感受式,努力创设“平台”,进行“三维”训练。
2.多媒体一套、录音机一只。
3.采用“欣赏,读文,画图,说情,写春,拓展延伸”六个板块。
四、教学过程:㈠课前欣赏(3-5分钟)1、播放有春天画面的歌曲,让学生随意欣赏。
(创设情景平台,把学生情感渐引入课文)2、教师借助画面内容,随季节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㈡朗读1.美读: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多媒体配以画面、音乐。
(再创情景平台,激发学生情感。
)2.赏读:由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最有感悟的一幅“图”,自由赏读。
(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发学生已有资源)㈢画图1.请学生或上黑板、或在课台上描绘课文中任何一景、或一物。
2.比较图画与课文文字的区别。
(直观与文字比较,利用学生资源,仔细体悟文字特点。
)㈣说情(让学生谈自己对课文、对春天的感悟)1.说说你认为最优美的文字(可一段,也可一句),并说明理由(美的理由)。
(由粗到细,仔细品味,并加入学生有情感地朗读)2.让学生谈谈古今文人对春天描绘的诗句。
第一步:背诵绘春诗句第二步:(深层拓展,进一步开掘学生资源,激发兴趣)让学生说说古今诗人对春天不同感情的诗句。
㈤写春1.请学生各自写一段你眼中的春天,你生活中的春天(写一景、写一物均可)2.交流(由欣赏到实践,由感悟到感情认识)㈥课外拓展(课外作业)1.收集古人写春的诗句,不同的感情不同描写的诗句。
(再次开发学生资源,努力拓展学生视野。
)2.写一篇《春》的短文。
(深层体会,学以致用。
)《春》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第1课《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6
第1课《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利用工具书与课文注释,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知文章内容,学习文章的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结构。
2.学会赏析,品味语言,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感知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形成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感知。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鉴赏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强化诵读(重音),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2.理解并感受文章突出表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3.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难点:揣摩关键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品味优美语言,加深对春的理解与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教学法,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4.提问法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出示图片。
同学们,说到春天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发言)刚才同学们说到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事物,那么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吗?(学生发言)古时候的诗人以诗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情感,那现在我们来看现代作家又是如何描写春天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生平、背景或者一些典型的事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扫清障碍。
1、读准下列加点的词语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应和(hè) 嘹亮(liáo) 笼着一层薄烟(báo) 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 眨眼(zhǎ) 抖擞(sǒu)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窠巢(kēcháo)2、辨识多音字水涨起来了zhǎng 他涨红了脸zhàng应和hè和平hé和稀泥huó和面huó黄晕yùn 头晕yūn似的shì相似sì薄烟báO 刻薄bó薄荷bó齐读课文,要求朗读声音响亮、有感情、吐字清晰。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精选15篇)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篇1一、新课导入: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
(展示课件)二、作者介绍: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1、课件展示:生字词。
(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2、听朗读(配画配乐)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
(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
(间接描写)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2、春天的花。
朱自清《春》教案(最新10篇)
朱自清《春》教案(最新10篇)朱自清春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篇一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散文《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名篇。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 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 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七年级《春》教案一等奖2篇
4、七年级《春》教案一等奖【设计思想】《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语文版)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本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组织:1、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
2、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写景的能力。
自始至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堂实录】师:老师昨天读了一则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曾经有个盲人行乞,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
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
奇怪的是,自从诗人给那块牌子换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
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给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话?生1:诗人送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生2:诗人送的是:“献出你的爱心,温暖我的心”。
生3:诗人送的是:“我渴望光明”。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也极富想像力!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老师板书课文题目、作者)师:谁愿意与老师合作读课文?(与学生商定,教师读第一部分,由两个学生合作读完第二部分,第三个学生完成第三部分)请其他同学带着喜爱和赞美春天的感情欣赏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投影显示: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第二部分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画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读完课文后,学生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与鼓励!我想,你们热烈的掌声已给我们四个人的朗读打了高分。
这三个同学的朗读比我更出色,有几个字需要大家注意。
(老师板书:酝酿宛如应和蓑衣,并简要讲解)师:请大家分别用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春》一等奖教学设计
《春》一等奖教学设计《《春》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设计指导思想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
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春》一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鄂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清新优美的特点。
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重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审查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提高阅读质量,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全面性、生动性。
3、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②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笔头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清晰化,并总结阅读方法和思路。
五、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对散文已有一定的阅读和感悟能力,但用笔头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清晰化,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机指导学生审查他们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总结归纳阅读的方法和思路。
六.教法: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成果展示法、交流讨论法、点拨法和读写结合法进行教学。
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1教材分析: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简介;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3、记叙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课前安排: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2、读通读懂本文;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4、收集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
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景,请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我们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春的?二、读中理解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
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三、读中品味请同学样找出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明理由(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教师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春》最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春》最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本课的好词好句。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意思,能解释卖弄、宛转、烘托、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从春天美景的阅读中,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方法,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难点: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正确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春天色彩灯片、作业灯片及配乐的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给文章分段。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读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1.导入。
出示红、黄、绿、灰四色灯片。
看到这四种颜色,使你想到春天的是什么色彩,为什么? 今天读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又是怎样一幅画图。
2.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划生字。
(2)学习生字词。
(3)学生质疑问难。
3.初读。
(1)我们也写春,为什么未自清笔下的春特别美?自由读书5分钟讨论问题学习单元提示明确目标。
(2)自由读书,用○○圈出特别传神的词,用划出特别美的句子,读出喜爱,读出美来。
自由读划四人议论全班汇报。
(3)默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春天的?课文可分几段?4.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
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5.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二)教学过程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小草、花、风、雨。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春》优质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从书《春天的声音》第二板块“春天来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书、观察、动脑、扩大知识面,获得更多关于春天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孩子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到春天的美丽,让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读、背、想、思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有关春天的各种知识,体会到春天的美,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情感。
2、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分享知识,自主探究,乐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听曲师:一首欢快的《小燕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季节——春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春天,拥抱春天,一起张开嘴大声喊《春天来了》。
(学生读题目)(二)赏“春”1、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月春风似剪刀。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春意盎然、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风拂面。
3、描写春天的儿歌:春雨。
滴答、滴答,下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多种形式的读,就像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既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同时又是让孩子们进行语言习得的过程。
)(三)绘“春”展示自己画的有关春天的画,说说自己画了什么。
七年级《春》教案一等奖3篇
1、七年级《春》教案一等奖《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下面是关于《春》教案范文,欢迎参考!一、教材分析( 一)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
第三单元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面有景美、情美、语言美。
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精品,学习本文可以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
把它放在单元的第一课,非常恰当。
对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情分析普遍性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期,她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有待形成时期。
我校特点1、学生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部分学生学生自觉性不强。
3、学生渴望被重视。
4、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待养成。
三、说目标、重难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从我校具体学情出发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享受成长的快乐。
学习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四、说设计意图及问题(一)预习案设计意图:1、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充分预习文本知识。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优秀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培养点:1、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情感体验点:1、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空间、保护环境的习惯。
2、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词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①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解释(查字典或词典)。
②学生课外搜集、摘抄有关春的.古诗文句(备用)。
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等。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1、注意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3、听读之后,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4、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上面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理清本文写作的思路:(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启发学生归纳)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四、研读与赏析:1、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课文第1-3段的内容,思考:①第1、2段总写了哪些景物?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③第3段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进行描写的?有什么好处?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3、全班交流后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一等奖教案【篇一:朱自清的《春》的优秀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和睦井乡中学李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⑵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⑴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⑵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3、德育目标: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的讲义资料、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同学们,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
(板书文题)二、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投影:朱自清(1898—1948),我国著名散文家,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细致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江苏扬州人,祖籍浙江。
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踪迹》、《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投影显示:⑴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酝酿嘹亮蓑笠稀疏抖擞安巢⑵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
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
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⑴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⑵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充分想像: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吗?(教师归结:“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
比如: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
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篇二:春朱自清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春朱自清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
(展示课件)二、作者介绍: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1、课件展示:生字词。
(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2、听朗读(配画配乐)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
(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
(间接描写)▼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
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
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
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二、潜心精读: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
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作业设计:思考:1、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2、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一、齐读课文。
二、抽查背诵。
三、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
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