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程度越来越严重,造成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
在幼儿园中,许多小班幼儿还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等,这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对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测量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测量和分析。
2. 探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原因。
3. 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验,探究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实验组和对照组将通过比较分析,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总结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 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小班幼儿在生活方面的表现。
3. 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增强幼儿对集体生活及新环境的适应。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解决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问题,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小班幼儿在生活方面的表现,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增强幼儿对集体生活及新环境的适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实施,将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善,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2024年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社交能力以及未来的独立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处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策略,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当前,许多小班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如不会自己穿脱衣物、不会独立进餐、不会如厕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其自信心、独立性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提升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为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提供实践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某幼儿园小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实践,探讨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行动策略。
研究过程中,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
四、行动策略1. 家庭教育指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鼓励家长让孩子尝试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2. 创设自主环境:在教室中设置自助区域,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操作。
3. 游戏化教学:将生活自理技能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示范与模仿:教师通过示范和同伴间的相互模仿,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自理方法和技巧。
5. 表扬与鼓励:及时表扬幼儿的进步和努力,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性。
五、实施过程1. 实施阶段: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逐步开展行动研究。
首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自理情况,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其次,在教室中设置自助区域,提供适合小班幼儿的材料和工具。
再次,将生活自理技能融入游戏中,如通过“穿衣服比赛”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穿脱衣物的技巧。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自理能力简单说就是能够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
它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尤其要抓住3---4岁这个关键期,针对该年龄段幼儿特点与自理能力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小就培养他们学习各种各样的本领,却忽略了一个跟孩子息息相关的问题——“自理能力的培养”。
3、通过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家园合作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对三-四岁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现状了解。
2、从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进行研究。
3、带领幼儿学习“自理”的方法。
4、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5、利用家长资源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加以巩固。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了解每个幼儿研究前后在家自理能力表现情况。
进行问卷调查并加以记录和分析。
2、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游戏中进行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训练和内在意识的培养以达到研究目的。
3、观察法:在一日生活中,观察孩子的用餐、如厕、穿脱衣服等情况并作好记录和分析。
三、具体时间安排(一)准备阶段:任务:第一阶段:设计准备阶段主要工作:第一: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理论,搜集资料。
第二:调查、分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
第三:进行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制定研究目标。
第四:确定研究人员,学习生成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掌握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活动的一些原则。
(二)实施阶段:任务:1、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定期研究课题工作,不断完善课题计划。
3、收集小班阶段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
4、落实研究方案,并个案进行记录和分析。
小班自理能力的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改变,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探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我们特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
2. 探讨有效的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3. 提高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内容(一)现状分析1. 教师对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对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性的培养方案。
2. 幼儿自理能力现状:小班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如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掌握不熟练。
(二)策略探讨1. 生活化教育:将自理能力培养融入日常生活,如早晨起床、午睡、餐前餐后等环节,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掌握生活技能。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竞赛等形式,激发幼儿参与自理能力培养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
3. 家园共育:加强家园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自理能力培养情况,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形成教育合力。
4. 环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环境,如设立专门的整理区、穿衣区等,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5. 榜样示范: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榜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案例分享1. 案例一:某班幼儿在午睡后,教师组织他们进行整理床铺比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整理床铺的效率。
2. 案例二:某班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自理能力培养活动,在家中也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服务,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我们通过现状分析、策略探讨和案例分享,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体会:1. 提高教师对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活动。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一、引导爱干净的生活习惯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树立幼儿爱干净、爱整洁的意识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首要任务。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模仿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生活卫生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洗手、爱刷牙、爱洗澡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次,幼儿园应提供干净整洁、安全卫生的环境,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二、培养自助餐的能力自助餐是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建立自助餐角,让幼儿亲自操作,例如自己盛饭、自己端盘子。
在餐前,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饭菜的种类、味道以及营养价值,培养幼儿的饮食意识和健康饮食习惯。
同时,在餐桌礼仪方面,教师要示范正确的吃饭姿势、使用餐具的方式,引导幼儿礼貌、文明用餐。
三、锻炼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穿脱衣服是小班幼儿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通过自己动手穿脱衣服,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易穿脱的衣物,逐步教会孩子正确的穿脱衣服的方法,例如先教孩子穿上外套,再逐渐教会穿内衣、裤子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引导,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四、锻炼整理和收拾玩具的能力幼儿园是一个富有玩具资源的环境,而养成整理玩具的习惯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设置玩具整理区,要求幼儿将自己玩过的玩具归位,让他们认识到整理玩具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向幼儿传递爱护玩具、不乱扔东西的观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鼓励自己上厕所自己上厕所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的关键一环。
在小班阶段,许多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己上厕所的技巧,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上厕所区,通过示范和引导,教会幼儿正确的上厕所方法。
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主动上厕所,保持身体健康和个人卫生。
综上所述,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努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故事、模仿等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和习惯;同时,要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生活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如今社会,大部分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依赖性很强,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父母爷爷奶奶帮助他们去做,孩子成了家里“小公主”和“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将成了习惯,成了爸爸妈妈应该为他们做的事情,农村的家长缺乏教育观念,过分的关爱已经让孩子失去了他们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全体小班幼儿现有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调查,然后一一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幼儿在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4)增强幼儿的自信心;(5)养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做简单、力所能及的事。
2、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出现的问题寻找有效地方法、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3、总结材料,完成结题报告。
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本园小班全体幼儿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观察法:在教师有意创设的条件下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规律;行动研究法: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幼儿自我服务的教育内容,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调整并改进;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获取相关经验,并通过分析总结,将认识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一定的经验性的总结与论文。
四、研究的实质性指导:1、巧用拟人、游戏的方法,引起孩子自理的欲望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幼儿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例如:洗手前挽袖子,我们会这样说:爬,爬大山,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
洗手时我们编成了顺口溜:拧开水管,淋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三下,摘下毛巾擦干手。
2、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采取一胎化政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因此,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帮助小班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小班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1. 制定日常生活规则:教师可以制定一些日常生活规则,如洗手、刷牙、整理书包等。
通过规则的制定,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来帮助幼儿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让幼儿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吃饭等。
3. 鼓励自我探索: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我探索,让他们自己发
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4. 支持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班幼儿进行互助合作学习,
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 给予积极反馈:教师可以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在
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进步。
这样可以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规则、提供实践机会、鼓励自我探索、支持合作学习和给予积极反馈等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篇一一、引言幼儿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种基础性教育,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
本文以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进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然而,由于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较多,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因此,对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行动研究,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某幼儿园小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实践等方式,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建议,制定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实施计划。
四、行动研究过程1. 确定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如厕、洗手、进餐等基本生活技能。
2. 分析幼儿现状: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小班幼儿的现有生活技能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3. 制定行动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幼儿现状,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4. 实施行动方案:按照制定的行动方案,进行实际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5. 观察和记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并做好记录和分析。
6. 调整和优化: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行动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五、行动研究结果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和观察记录,发现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1. 游戏化教学:将生活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技能。
2. 模仿学习:通过示范和模仿,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小班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本文将通过实践研究,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依赖性较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需要从小班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目标1.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2.探索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3.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实践研究过程1.调查分析(1)依赖性强,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手等。
(2)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半途而废。
(3)缺乏自信,不敢尝试新事物。
2.制定策略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会生活自理。
例如,设置专门的餐桌,让孩子学会独立进餐;准备合适的衣物,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
(2)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自理。
例如,组织“穿衣比赛”、“洗手比赛”等,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生活自理技能。
(3)注重家园共育加强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幼儿的成长。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
(4)激发幼儿内在动力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幼儿内在动力,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尝试、去学习。
例如,当孩子学会一项生活自理技能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3.实施与反馈(1)实施策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制定的策略进行操作。
如在幼儿园设置专门的餐桌,让孩子学会独立进餐;组织“穿衣比赛”等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自理。
(2)反馈与调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收集幼儿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策略。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案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案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不仅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加独立,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父母应该从平时的饮食起居中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比如,在吃饭时教会孩子用公筷,并告诉他们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其次,父母可以布置一些家务活给孩子做,比如整理书包、洗衣服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照顾自己和独立生活的必要技能。
最后,父母还要鼓励孩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帮助邻居做些小事情等,让他们深入社会,学会关心他人和独自解决问题。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另一重要场所。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生活技能课程,如烹饪、家政等,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班级卫生比赛、饭堂就餐管理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能力。
再次,学校可以设立一些精神文明教育活动,如创办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阅读等,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进行义诊活动,让学生了解急救知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农田,了解农业生产,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社会应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培养更多具有独立自理能力的小学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班培养自理能力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象日益严重。
许多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理能力,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在小班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讨论和实践,探讨小班培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提高幼儿教师的育儿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幼儿教师对自理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培养目标。
2. 探讨小班培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为幼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3. 促进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介绍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如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分析当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如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差等。
2. 小班培养自理能力的策略(1)家园共育,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关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2)创设有利于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环境,如设置独立的生活区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日常生活自理、自我服务、同伴互助等。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指导。
(5)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3. 案例分析(1)分享成功案例,如某幼儿园在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经验。
(2)分析案例中的成功因素,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家园合作等。
4. 教师互动交流(1)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在小班培养自理能力方面的经验和困惑。
(2)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四、活动安排1. 时间:2022年X月X日2. 地点:XX幼儿园多功能厅3. 参加人员:全体小班教师4. 活动流程:(1)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
(2)分组讨论,各小组就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策略等进行深入探讨。
小学综合实践《我是自理小达人》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我是自理小达人》教案我是自理小达人——小学综合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基本自理能力,如个人卫生、整理书包、整理衣物等。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基本自理能力。
2.通过团队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使其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任务。
2.如何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PPT,介绍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
(2)准备相关的小组活动材料,如整理书包、整理衣物等。
2.学生准备:(1)自带书包和衣物。
(2)配合教师的指导参与活动。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图片等方式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自理能力的兴趣和思考。
可以向学生提问:自理能力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是什么?你们认为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有什么关系?2.新课讲解(约15分钟)在PPT上呈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自理能力对他们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了解到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
在讲解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如何整理衣物、如何整理书包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1)你们认为自理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2)你们平时都怎么样整理书包和衣物?3.小组活动(约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至5人,让他们按照自己平时的习惯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衣物。
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要求,如整理书包时要将课本和练习册放在一起,整齐摆放等。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协作,相互学习,并通过比较完成任务。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走进每个小组,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小结(约10分钟)回到教室,让学生分享整理书包和衣物的经验和体会。
《2024年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篇一一、引言幼儿阶段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这关乎孩子们未来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自主性的人。
在当前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对于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篇论文将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进行行动研究,以分析其实施现状,为未来工作提供更多思考与参考。
二、背景及现状分析近年来,幼儿园小班普遍存在着孩子们依赖性过强,自我服务能力较低的情况。
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许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饮食、盥洗、如厕、穿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还待提升。
一方面,这一情况受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幼儿园的教学重点与特色、家长参与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面对这些现状和挑战,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找到更为有效的方法,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观察、实际操作及交流反思等方式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 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其自理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实际操作法:根据观察结果,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穿衣、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完成。
3. 交流反思法:与家长、教师定期进行交流和反馈,分析活动的实施效果,反思和总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小班幼儿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评估,找出他们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活动。
例如,在穿衣活动中,我们首先引导幼儿认识衣服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然后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尝试自己穿衣。
在洗手活动中,我们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并鼓励幼儿自主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在饮食、盥洗、如厕、穿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也得到了增强。
此外,家长和教师的反馈也表明了他们对这一行动研究的认可和支持。
小班自理能力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理能力是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小班是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小班自理能力教育,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班自理能力教育,我们特开展此次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教育的认识,明确教育目标。
2. 探讨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有效策略,提高教育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研内容1. 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重要性2. 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 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有效策略4. 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评价方法四、教研过程(一)研讨环节1. 教师们围绕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共同认识到自理能力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师们分享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明确了培养幼儿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目标。
3. 教师们针对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理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4)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运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实践环节1. 教师们根据研讨结果,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小班自理能力教育活动。
2. 教师们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3. 教师们相互观摩、交流,共同探讨提高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教研成果1. 教师们对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明确了教育目标。
2. 教师们掌握了小班自理能力教育的有效策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3. 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教育的认识,明确了教育目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一、概述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乎其个体发展、社会适应力及未来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探讨小班幼儿(通常指34岁)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为优化教育实践、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与策略指导。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独立完成基本生活事务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衣着自理、饮食管理、睡眠安排、简单家务参与等方面。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些能力的发展不仅反映了其生理机能的成熟度,更体现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
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自我价值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形成初步的责任意识和社会交往技能。
当前,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达成广泛共识。
实际生活中,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状况可能受到家庭教养方式、幼儿园教育实践、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与挑战。
既有研究表明,部分幼儿在某些自理领域表现出较强的能力,而在其他方面则可能有所欠缺,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现象值得深入探究。
本研究将以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多元数据收集手段,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
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分布状况:分析小班幼儿在个人卫生、衣着自理、饮食管理、睡眠安排、简单家务等具体自理领域的掌握情况,揭示各领域能力发展的普遍水平及个体差异。
影响因素探究:探讨家庭教育模式、幼儿园教育策略、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如何塑造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轨迹,识别促进或阻碍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总结当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与干预措施,旨在为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各方提供实用的育儿指导。
A.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幼儿在早期阶段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15YZDY24+望春小学+应静娜+自理能力
15YZDY24 培养低段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自醒自理自悟自强——培养低段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宁波市鄞州区望春小学应静娜一、研究缘起“掌上明珠,千金小姐”在当今社会是一个非常时髦的用语,因为对孩子的溺爱、娇惯在众多的家庭中,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越来越突出,在大人的眼中他(她)们是“小皇帝、小公主”,颇受宠爱,“包办、代替”成了孩子们的“护身符”,从而降低甚至更加丧失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镜头一:一次大课间操活动上,发现一名学生跑完步红领巾挂在脖子上,告知他,叫他把红领巾重新系一下,没想到,他告诉我他不会。
问道:那你现在读4年级了,你每天的红领巾怎么办?他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每天都是他妈妈帮他系的……镜头二:走廊上遇见一学生,左边鞋带松了,提醒他系一下鞋带,以免摔倒。
第二节课,又遇见了他,这次不仅左边的鞋带散了,连右边的也散了。
再次提醒他。
提醒完后,我不像上一次那样直接走了,而是停下来看他系,没想到的是,他把两根鞋带塞到了鞋子里,难怪,他的鞋带总是松的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成为真正的人。
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自理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因此,激发、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动机,保护学生自理能力的愿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二、研究实施(一)宣传——唤醒自理意识①问卷调查细摸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平时对家务的看法,了解学生的自理能力的认识情况。
图1: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情况②晨会课讲故事。
我们把每周一的晨会课定为“自理能力”发布会,学生分小组自行收集“自理能力”相关资料、故事……与大家分享。
通过收集、查阅、分享故事资料使学生受到资料、故事人物的熏陶,提高自理认识,让他们的“自理”意识成为心灵深处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③家长会上同协力。
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是都是家长过度溺爱造成的。
小学生活技能校本研修报告
小学生活技能校本研修报告1. 研修目的本次研修旨在帮助小学生发展生活技能,培养自理能力,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素养。
通过校本研修,我们希望找到适合我们学校小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方法和策略。
2. 研修内容本次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日常生活技能- 衣着整理:正确穿脱衣物,整理房间等。
- 饮食惯养成:学会懂得饮食均衡,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等。
- 个人卫生惯:正确刷牙,洗手,剪指甲等。
- 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知识:了解火灾、交通安全等。
- 应急救护措施:研究简单的急救方法等。
- 社交礼仪培养- 拒绝不良惯:学会对朋友们说“不”。
- 社交礼仪:研究如何与他人进行友好交流,保持良好的社交礼仪等。
3. 研修方法和策略为了达到研修目的,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策略:- 素质教育课程:将生活技能内容融入每周的素质教育课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 校本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资源,邀请家长、社区资源人员等参与到生活技能培养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研究体验和实践机会。
- 情景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一系列情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研究和实践生活技能。
例如,组织学生去超市研究购物技巧,到灾害展览馆研究安全知识等。
- 社交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一些社交实践活动,如模拟晚宴、亲子运动比赛等,提供学生练社交礼仪的机会,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交惯。
4.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本次研修的效果,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笔记和反馈:收集学生的研究笔记和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生活技能培养的研究成果和感受。
-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比如衣着整洁程度、饮食惯、社交行为等方面,来评估生活技能的改善情况。
- 家长调查:向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学生生活技能培养的看法和意见。
5.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校本研修,我们对小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报告: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
调查目的:
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包括个人卫生、自我服装、自我饮食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给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让他们填写一些关于小学生自理能力的问题。
调查结果:
根据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我们总结了一些主要的调查结果。
个人卫生:
大部分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个人卫生,如刷牙、洗脸、洗手等,但仍有少部分小学生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自我服装:
几乎所有的小学生能够穿脱衣物,但有些小学生可能需要稍微长一些的时间来完成。
自我饮食:
大部分小学生能够自己进食,如使用餐具、喝水等,但仍有一小部分需要借助家长的帮助。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良好,能够独立完成个人卫生、自我服装和自我饮食的任务。
然而,仍有一小部分小学生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继续提供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逐渐成为独立自理的个体。
调查限制:
我们的调查样本较小,仅包括了一所小学的部分学生和家长。
因此,这个报告的结论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代表所有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情况。
应该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实践研究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实践研究摘要:所谓的自理能力一般情况下就是指,个体自己料理生活,并且使得生活活动得到顺利运行的一种心理特征和能力,其中主要包含态度、习惯和技能,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所必备的。
因此,新时期在面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时,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引导,使得学生发展的更好。
关键词: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前言:小学生年龄较小,自理能力比较缺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比较强。
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重视的,使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实现。
一、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自理能力是比较差的,自理能力较好的学生只占一小部分群体[1]。
之所以学生的自理能力相对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一些生活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常常力不从心;一方面是受到了家长的溺爱,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事情代为包办等,使得学生在生活事务处理的过程中缺乏自理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目的和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持续的增强。
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1.面向不同群体,培养自理能力在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年龄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明确,使得教学和引导更加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带动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持续的增强[2]。
例如,在学校中,无论是后勤、德育、教导处等都应该围绕着对学生自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的自理能力的形成情况以及年龄特点对不同的培养积极的进行制定计划。
在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年龄群体指导策略、重点、要求也应该做到有所侧重,使得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得到持续的增强。
从而在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中使得学生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
1.传授自理方法,培养自理能力要想使得学生在自理当中生活,在生活当中自理,使得学生立足实际生活不断的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使得学生提高自理能力,教师在引导和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理方法的传授。
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一)选题依据1.课题提出背景在科学幼小衔接背景下,尊重幼儿成长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在自主努力下实现和谐发展。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强调,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能够不断通过自己的主动作为,解决问题,收获经验,实现成长。
在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非常注重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方式,进行一日生活活动的探究,无论是让幼儿自己去整理物品,还是让幼儿自己做好个人卫生管理,亦或是让幼儿对就餐过程进行独立自主的选择,都是在鼓励幼儿通过自理的方式,实现进步,谋求发展。
总体来看,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自理能力得到有序的发展,从而助力幼儿的和谐成长,是现阶段育儿工作的大趋势,也是提高育儿效能的关键所在。
为了能够进一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助力幼儿自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课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2.拟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落地过程中,研究人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1)没有机会问题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因家长的过度保护,教师的过度干预,导致幼儿没有独立自主的机会,难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2)没有坚持问题在幼儿园和家庭端共同助力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会因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差异,而导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中断。
在培养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这种中断问题就更加明显,幼儿能够在园期间坚持生活上的自理,但回到家庭后往往就无法再坚持,难以再锻炼。
(3)没有进步问题一些幼儿在掌握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后,就失去了上进心,没有能够基于现有的基础,在实践锻炼中得到进步和实现成长。
这种止步不前的现象,是导致幼儿成长方面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化解。
3.该问题所属理论范畴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属于科学幼小衔接理论的范畴,随着科学幼小衔接理论的逐渐完善,尊重幼儿客观成长规律,成为了家园社三方的共识,让幼儿在科学成长的环境下养成生活自理能力,也是科学幼小衔接研究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校结合,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
如今,孩子少了,也越来越金贵了,绝大多数小学生上学都是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接送,还有一些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连小手绢、红领巾也要家长洗,包书皮、叠被子统统都是由家长负责完成,自理能力非常差。
专家指出,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导致孩子人格上和心理上的不健全,形成孩子幼稚、脆弱、依赖、任性、自私等不健康的心理。
孩子迟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是为人父母者应尽的职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当然,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要让孩子做不能做的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呢?经过长期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
划地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教师应该认真上好《劳动技术》这门课,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中把书本中一个个生活习惯的训练做到、做好。
学习穿衣裤和叠被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在班队活动中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大比赛”中队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增强信心,并付诸日常生活之中。
教师还要在课余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和微小的细节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自立地完成,如戴红领巾,系鞋带,翻正衣领,等等。
二、整理学习用品,从小处入手,抓细节,积点滴,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书包里乱七八糟,玩具、零食、水杯什么都有。
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装书包,居然把所有课本都装来了,找本书要费很长时间,作业本被塞得皱皱的。
有时明明作业拿来的,可就是找不到,最大的原因就是不会整理书包。
于是,我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为自己做一件事──整理书包。
先教他们认识课程表,并告诉孩子们玩具和零食是不能带到学校里来的。
然后给他们讲怎样清理书包才有条理,使课本不零乱,看谁整理得最整齐、最美观。
虽然刚开始同学们整理的书包并不是很美观,但经过几次练习,有一部分同学的书包已经整理得有模有样了。
然后,我又找出几个整理得比较好的书包给同学们观摩,并教育学生养成每晚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平时要求学生尽量做
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要求小朋友学会跟家长说:我已经是小学生了,我会自己背书包,自己走进教室,这样家长也就不好意思再帮背书包了。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并且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做好家校沟通,最大限度取得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靠家长的支持与督促。
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什么事都为孩子包办。
于是,我经常写一些“小纸条”让学生带给自己的家长,鼓励家长多给孩子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让孩子自己能穿衣、洗脸、洗脚,不会的要慢慢学着做,家长的任务是在旁边进行指导督促,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并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
我还告诉家长爱孩子有许多表现方法,不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其中转变家长的观念十分重要。
四、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同时加强对孩子做事的指导。
由于小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有限,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恰当,因此,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中收拾整洁条理,办事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
生活自理的习惯。
学生在做事中遇到困难,家长与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及时改正,而不要为此把事包揽过来,让学生失去信心,从而滋生依赖心理,反正有人会帮我做的,我不会干不要紧,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很大阻碍。
五、多让孩子参加劳动,特别是服务性劳动,增强自信心。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就要信任他们,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当他们完成任务后就能获得满足感,从而树立自理自立的信心。
我班有一个叫罗明东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差,所以在学习上落后于别的同学,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自卑感很强。
正赶上学校发营养餐,要求每班设立营养餐管理员,我就把这个工作交给了他,让他负责每天从生活老师那里领营养餐。
虽然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是他做得非常认真,每天早上第二节课后及时把营养餐领到教室分发给学生。
我在班里表扬了罗明东,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从此以后他越来越乐于为班集体服务自信心不断增强,学习上也有很大进步。
总之,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生还小,只要学生自己能做,就要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只有这样,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
才能成为现实,达到“生活育德,生活育人”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