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A2009念珠菌治疗指南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处理临床指南_美国感染病学会2009年更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年 3 月 20 日第 10 卷第 2 期 Chin J In fect C hem ot h er, M ar 2010, V ol 10, N o 2
83
低的患者( A
)。
除金葡菌、 铜绿假单胞菌、 杆菌属、 微球菌属、 分枝杆 菌、 丙酸杆菌和真菌等所致者外 , 多数患者由于可以 放置导管的部位有限, 需要长期保留导管以维持生 命者( 例如血液透析、 短肠综合征患者) , 应尝试不移 除导管 , 使用抗生素全身治疗和导管内放置抗生素 治疗( B ) 。 36. 如血培养结果阳性诊断为 CRBSI, 可参考 指南中的经验用药, 以改善对 IDSA 指南的依从性。 (B )。 37. CRSBI 患者 , 不推荐应用尿激酶和其他溶 血栓药作辅助治疗( A ) 。 38. 如果留置导管患者单次血培养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阳性, 应在开始抗生素治疗或 ( 和 ) 移除导 管前, 自怀疑感染的导管和外周静脉再次取血培养 , 以证实患者存在血流感染 , 并且导管很可能为感染 灶( A )。 有关下列问题的特殊处理推荐参见原文 : 短程 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 非隧道和长程 CVCs、 植入导 管相关感染、 小儿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和血液透析导 管相关感染的治疗。关于导管内放置抗生素治疗、 化脓性静脉炎、 持续血流感染的处理和 CRBSI 暴发 的检测和处理推荐参见原文。针对性病原菌治疗见 表 2。
6. 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 并且导管出口处有渗液
7. 短程导管尖端培养 , 推荐应用滚动平皿法作 8. 对可疑肺动脉导管感染的患者 , 应作导丝顶 端培养 ( A ) 。 长程导管 ( 置管> 14 d) 9. 导管插入部位和导管中央培养出相同细菌 的半定量细菌培养菌落计数 < 15 CFU / 平皿, 高度 提示导管不是血流感染的来源( A )。 10 . 如因怀疑 CRBSI 移除皮下埋置 式静脉输 液港( venous access subcutaneo us po rt ) , 将该输液 港内容物及导管尖端做定量培养 ( B ) 。 ( 二 ) 血培养 (A 11 . 在开始抗生 素治疗前 留取血 标本作 培养 )。 12 . 如果可 行, 应 由专职的 抽血人员 采血 ( A )。 13 . 经皮自外周静脉采血时 , 需做好皮肤消毒。 使用乙醇、 碘酊或氯己啶( > 0. 5 % ) 的消毒效果均优 于聚维酮碘。消毒后应自然凉干 ( A )。 14 . 自导管留取血标本时, 使用乙醇、 碘酒或氯 己啶( > 0. 5% ) 消毒导管接口部位。消毒后自然凉 干( A ) 。 15. 可疑 CRBSI, 应留取 2 份血标本, 1 份留自导 管, 1 份留自外周静脉。在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留取 血标本 , 而且培养瓶上需标注采血部位( A ) 。 16. 如果不能自外周静脉抽血, 推荐自不同的导 管内腔留取至少 2 份血标本( B ) 。该情况下 , 尚不 清楚是否应自所有的导管内腔留取血标本( C ) 。 17. 诊断 CRBSI 应符合自外周静脉血和导管尖 端培养出相同病原体( A ) ; 或双份血标本( 分别留自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
广泛存在于外环境和人体内,是人体内最常见的正常菌群之一, 定植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各器官:口咽、鼻咽部、胃肠道、前尿 道、阴道等 是机会真菌或条件致病真菌中最常见者
内源性感染是主要途径,也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感染可自非致命性皮肤粘膜感染,至侵及任一脏器的侵袭性病变
念珠菌BSI占医院获得BSI中的第4位(9%),总crude mortality 39.2%,其中ICU47.1% (CID2004,39:309-17)
2006 n 8881 1977 1691 366 306 51 % 68.9 12.9 11.8 2.5 2.1 0.8
吴绍熙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6):462-8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 48:000–000
6
(一)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粘膜念珠菌病(口腔、食道、胃肠道、阴道)
可选治疗:唑类药物的使用推荐
氟康唑:病情不十分危重,近期未使用过唑类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
负荷剂量 800 mg (12 mg/kg),随后 400 mg(6 mg/kg/d) (B-III)
伏立康唑:需要覆盖其他霉菌时
Hale Waihona Puke 400 mg (6 mg/kg),2次/d,共2剂;随后200 mg (3mg/kg) ,2次/d (B-III)
2009指南: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念珠菌血症
疗程和其他推荐
无明显转移的念珠菌血症患者 推荐疗程:血液中念珠菌清除及念珠菌血症症状消失后2周 (A-III) 对于非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念珠菌血症的患者 强烈建议拔除静脉导管 (A-II)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 48:000–000
IDSA治疗指南解读
播散性念珠菌病:2周内发现念珠菌血症,并伴有以下2点之一 肝、脾小脓肿 视网膜分泌物
CID 2008; 46:1813–21
临床诊断标准(三) -微生物因素
直接检测 (细胞学、镜检或培养) 样本: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鼻窦吸出物 若反复培养阳性或检测到霉菌相关元素则预示霉菌感染
从IDSA 指南 看真菌感染诊治
IFI的诊断分3个级别
确诊
确
宿主因诊素
临 床
临床特征诊
断
拟
微生物学证诊据 +
组织病理学 +
临床宿诊主断因素 拟诊
+ 临床特征+
+
+
微生物学+ 检查
组织 病理学
由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 理学四部分组成。组织病理学仍是确诊的“金标准”
IFI治疗策略
预防性治疗(所有高危患者)
经验治疗
抢先治疗 确诊治疗
高危患者 拟诊 临床诊断
确诊
IFI诊断标准
EORTC/MSG 对于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定义共识 目前真菌研究领域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定义均根据EORTC/MSG进行。 2008,2009的念珠菌、曲霉治疗指南均根据这个进行
CID 2008; 46:1813–21
间接检测: 曲霉:血清、血浆、CS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M试验 真菌感染(不包括隐球菌和接合菌):血清G试验
CID 2008; 46:1813–21
指南分布
•目前指南较多,角度、分类、结构不同,部分差异。
6
-
主要致病性下呼吸道真菌分类
2009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疗指南[1]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疗指南IDSA,2009年增补版注明:指南涉及多个专业,翻译存在一些问题,译者把握不准的地方,多附有英文原文,尤其导管的分类和结构名称。
如果需要,阅览原文更为有益。
IDSA Guidelines for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 CID 2009:49 (1 July) • 1摘要诊断:血管内导管的病原学培养一般原则1.如果怀疑病人存在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应该在拔除导管后,送检导管进行病原学检查;如果病人不存在CRBSI症状和体征,无需对所有拔出的导管进行常规性病原学检查(A-II)。
2.不推荐对导管尖端进行定性的肉汤培养(A-II)。
3.对于中心静脉导管,应该对导管尖端进行病原学培养,而不是导管皮下潜行段(B-III)。
4.如果病人留置的是抗感染血管内导管,对导管尖端进行培养时,应该在培养基内加入针对导管所含抗感染物质的拮抗剂(A-II)。
5.对5cm导管尖端进行半定量培养(roll-plate法)时,如果菌落计数超过15cfu,可以判断导管尖端存在病原菌定植。
对导管尖端进行定量肉汤培养(sonication,超声提取)时,如果菌落计数超过102cfu,可以判断导管尖端存在病原菌定植(A-I)。
6.如果怀疑存在导管相关感染,并且穿刺点处有渗液或者分泌物,应用拭子取样送检病原学培养和革兰染色(B-III)。
短期留置的血管内导管,包括动脉导管Short-term catheters, including arterial catheters 7.对于短期留置的血管内导管,建议使用roll plate法进行常规的临床病原学检查(A-II)。
8.如果怀疑存在肺动脉导管相关感染,建议对转换器(换能器,introducer)尖端进行病原学培养(A-II)。
长期留置的血管内导管Long-term catheters9.如果穿刺点(insertion site)和导管头(catheter hub)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均小于15cfu/plate,强烈建议血管内导管不是血流感染的感染源(A-II)。
念珠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_美国感染病学会2009年更新
棘白菌素类a, 或两 性 霉素 B 去氧 胆 酸 盐每 日 0. 5 ~ 1 mg/ kg, 治疗数周后, 继 续氟康 唑每 日 400 mg 治疗 6~ 12 个月( B- 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年 5 月 20 日第 9 卷第 3 期 Chin J Inf ect Chemot her, M ay1 2009, V ol1 9, N o1 3
161
# 编译 #
编者按: 为了帮助医师在治疗念珠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 2004 年念珠菌病治疗指南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 ious Disease, 2009, 48: 503- 535。由于该指南的更新乃是基于大量的临床证据, 因此对指导临床正确合理治疗念珠菌病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 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心血管系统念珠菌感染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 5 mg/ kg) ; 伏立康唑首日 6 mg/ kg, 每日 2 次, 以后 3 ~ 4 mg/ kg, 每日 2 次) ; 或棘 白菌素a 类( B- Ó)
心内膜炎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 ~ 5 mg/ kg, 联合或 不联合 氟胞嘧啶, 每日 4 次, 每次 25 m g/ kg( B- Ó ) ; 或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每日 0. 6~ 1 m g/ kg, 联合或不联 合氟胞嘧 啶每日 4 次, 每次 25 mg/ kg; 或棘白菌素类b( B- Ó )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更新与合理用药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更新与合理用药张琼华;张永信【摘要】@@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抗真菌药物大多价格昂贵.【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0(031)009【总页数】5页(P393-397)【作者】张琼华;张永信【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感染科,上海,20033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抗真菌药物大多价格昂贵,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因此,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念珠菌病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2009年3月更新了念珠菌病治疗指南[1],现将其主要内容进行编译,并与上一版指南作比较。
表1 2009年版指南推荐强度和证据质量的定义分类、分级定义推荐强度A有良好的证据支持使用或反对使用B中等程度的证据支持使用或反对使用C没有证据支持使用证据质量I从一项以上随机、对照试验获得的证据II 证据来自一项以上设计良好的非随机临床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一个中心以上);多个时间序列;大量非对照试验III 证据来自权威意见;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道1 2009年版念珠菌病治疗指南2009年版指南推荐强度和证据质量的定义见表1。
新版指南中的推荐强度分类与以往不同。
2004年版的治疗指南[2]将推荐强度分为A、B、C、D、E共5类,分别表示使用依据充足、使用依据中等、使用依据不足、不使用依据中等、不使用依据充足。
新版指南中的推荐强度A相当于2004年版指南的A和E,新版指南中的推荐强度B相当于2004年版指南的B和D。
新版指南证据质量的定义与2004年版指南相同。
表2为2009年版指南念珠菌病治疗推荐方案概要。
念珠菌治疗方法
念珠菌治疗方法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口腔、消化道、皮肤和生殖器官等部位。
念珠菌感染可以引起不适和疼痛,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念珠菌感染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念珠菌治疗方法。
首先,口服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念珠菌感染的常见方法。
口服抗真菌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口服抗真菌药物包括伏立康唑、酮康唑等,这些药物通常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
在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以免出现药物过敏或者耐药情况。
其次,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也是治疗念珠菌感染的常见方法。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通常以药膏、药水或者喷剂的形式使用,直接涂抹或者喷洒在感染部位。
这些药物可以迅速渗透到皮肤或者黏膜组织中,直接作用于感染的部位,起到抑制念珠菌生长的作用。
常见的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霜、咪康唑霜等,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保持感染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和作用。
此外,口腔漱口液和阴道栓剂也是治疗念珠菌感染的常见方法。
口腔漱口液主要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可以用药液进行口腔漱洗,以达到抑制念珠菌生长的目的。
阴道栓剂则主要用于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可以将栓剂插入阴道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
这些局部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加速感染部位的康复。
最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念珠菌感染的机会,例如定期更换内衣内裤,保持私密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等。
此外,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是预防念珠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总之,治疗念珠菌感染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局部治疗以及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要擅自更改用药剂量和频率,及时向医生反映治疗过程中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IDSA 念珠菌指南-中文
本资料版权所有,经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授权北京华夏新力医药信息咨询有 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北京华夏新力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EMD”)翻译、编 辑、印刷或安排印刷、分发或安排分发此篇文章。未经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及EMD书面同意,严禁以任何语言、任何形式或途径复制本刊内容,包括利用电子、机械、 影印等方式对此出版物文字或插图作全部或部分之抄袭、复制或传播;或将此出版物储存于 任何检索库存系统内。
每日00 mg( mg/kg)]或棘白菌素类药物(卡 泊芬净:首日负荷剂量0 mg,此后每日0 mg; 米卡芬净:每日00 mg;阿尼芬净:首日负荷剂 量200 mg,此后每日00 mg)被推荐作为大部分 成人患者的首选治疗(A-I)。专家组主张对中 重度感染患者或者近期使用过三唑类药物的患 者予以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A-III)。建议将氟 康唑用于感染不太严重且近期未使用三唑类药 物的患者(A-III)。上述治疗方案同样适用于儿
美国感染病学会2016年更新版念珠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美国感染病学会2016年更新版念珠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袁莉莉;李光辉【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6(016)004【总页数】8页(P521-528)【关键词】念珠菌病;美国感染病学会;指南;更新【作者】袁莉莉;李光辉【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8.7编者按:为了帮助临床医师在治疗念珠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2009年版念珠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2016,62(4):e1-e50。
尽管该指南的更新乃是基于大量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念珠菌病处理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介绍,对指导临床正确合理诊断处理念珠菌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由于国情的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该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念珠菌属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很大程度上与医疗相关操作有关,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真菌之一,病死率高。
至少有15种念珠菌能引起人类疾病,但超过90 %侵袭性感染通常由5种常见的病原真菌所致,分别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
2004年1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黏膜念珠菌病的诊疗指南,2009年在2004年版的基础上予以修订,2016年IDSA发布新的念珠菌临床实践指南,内容包括念珠菌血症、重症监护病房(ICU)念珠菌病、新生儿念珠菌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黏膜感染等,推荐意见共140条。
指南中涉及的儿科相关内容均得到美国儿科学会(APP)和儿科感染病学会(PID)的审阅和认可,同时指南也得到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的支持。
指南的循证证据分级依据的是2008年IDSA采用的GRADE方法,GRADE方法将证据质量分为四级:高、中、低和极低,将推荐等级分为强或弱。
IDSA念珠菌病指南中文翻译
2016年由美国感染病学会更新的念珠菌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背景念珠菌属造成的侵袭性感染很大程度上与医疗进展相关,并被广泛认为是造成院内感染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至少有15种不同的念珠菌属引起人类疾病,但超过90%的侵入性感染是由5种常见的病原造成,它们是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
这些生物有统一的的潜在毒性、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流行病学,但综合来说,由这些有机体造成的有意义的感染统称为侵袭性念珠菌病。
不属于典型的侵袭性疾病的粘膜念珠菌感染,特别是那些涉及口咽、食道和阴道的感染,这项指南也将他们涵盖在内。
自最近2009年对指南的修订至今,依据对于确诊或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新数据,我们对治疗建议进行了重要修改。
以下是2016年对念珠菌病管理的修订建议。
由于与儿科的关联,指南得到了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科感染疾病协会的审阅和认可。
指南同样得到了真菌病研究组的支持。
研究组在制定指南的过程中一直遵循IDSA采用的指南制定流程,包括证据的质量分级(非常低,低,中,高)和推荐强度(弱或强)的系统方法。
指南并不是打算替代个别病人管理的临床判断。
对方法,背景和证据总结的详细描述均能在指南中找到全文。
I.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治疗建议1. 棘白菌素类药物被推荐作为初始治疗(卡泊芬净:负荷剂量70 mg,然后每天50毫克;米卡芬净:每日100毫克;阿尼芬净:负荷剂量200毫克,然后100毫克每天)(强烈推荐;高级别证据)。
2. 静脉注射或口服氟康唑,800毫克(12毫克/公斤)负荷剂量,然后400毫克(6毫克/公斤)每天,是可以接受的、棘白菌素作为初始治疗的替代方案,限于那些病情不严重和那些被认为不可能有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属感染的患者(强烈推荐;高级别证据)。
3.推荐对所有血源性和其他临床相关的念珠菌分离菌株进行唑类敏感性检测。
对于前期使用一种棘白霉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感染光滑念珠菌或近平滑念珠菌的患者,应该进行棘白菌素类药敏检测(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IDSA念珠菌病菌治疗指南2009版介绍
评论
(1)对于中重度患者和/或近期使用过唑 类药物者推荐选择棘白菌素 (2)患者选择需基于临床高危因素、血清 学试验和培养结果 (3)疗程尚无定论,但当培养和/或血清 学试验结果阴性时应停止治疗 (1)对于多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建议 在持续发热4天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开 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2)血清学诊断试验和CT有助于诊断 (3)若先前已使用唑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则不推荐使用唑类药物进行经验治疗
(1)疗程通常需要6周以上 (2)所有病例均推荐行外科清创术 (3)对于人工关节感染,绝大多数病例需 手术移除人工关节
本资料仅供辉瑞内部使用
2009IDSA指南念珠菌病的推荐治疗
心血管系统念珠菌感染(1)
首选治疗
(1) 两性霉素B脂质体 3-5 mg/kg Qd ± 氟胞嘧啶 25mg Qid (B-III) (2) 两性霉素B 0.6-1 mg/kg Qd ± 氟胞嘧啶 25mg Qid (B-III) (3) 棘白菌素# (B-III)
S
S to R S S S
S:susceptible 敏感;I:intermediately susceptible 中度敏感 R:resistant 耐药; S-DD: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剂量依赖性敏感;
本资料仅供辉瑞内部使用
氟康唑 在2009年IDSA念珠菌病指南中的地位
(1) 氟康唑 400mg (6mg/kg) Qd 至少治疗6周(B-III) 化脓性关节炎 (2) 两性霉素B脂质体 3-5 mg/kg Qd 治疗数周后 转换为氟康唑继续治疗 至痊愈(B-III)
棘白菌素或两性霉素B 0.5-1 mg/kg Qd 治疗数 周后转换为氟康唑继续 治疗至痊愈(B-III)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最全版)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最全版)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一直致力于感染性疾病领域的指南撰写、推广。
今年IDSA对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曲霉菌病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指南同时进行了更新。
念珠菌病是临床常见感染。
IDSA在2000年制定了第1版念珠菌病指南[1]、2004年制定了第2版[2]、2009年制定了第3版[3]、2016年制定出第4版。
新指南2015年12月中旬发布,2016年1月中旬正式刊出,有正式印刷版本[4]和全文电子版本[5],在IDSA官网均可获得()。
该指南题目是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即《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IDSA 2016升级版》。
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中的念珠菌病,指深部念珠菌病,比如菌血症或侵袭性感染,不包括浅部皮肤软组织感染。
Management不翻译为"管理",在医学领域里翻译为"处置"更为贴切准确。
新指南正文50页,引文560条。
从17个角度,给出推荐共计140条,是公认的大型指南。
与第3版15个角度、72条推荐相比,两版之间的变化体现出人类对念珠菌病的认识在逐渐深化。
新指南的发布,除包括IDSA撰写与批准Standards and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SPGC)的内容外,还有其他一些机构的参与和批准。
首先是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两大学会——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Academy of Pediatrics,AAP,该机构的红皮书非常有名,是儿科感染性疾病领域排名第一的临床手册)、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PIDS)的参与,这说明新指南适用于儿科。
IDSA念珠菌治疗指南
颅内感染植入物的拔除
脑室引流管 分流管 脑深部电刺激器 释放化疗药物的高分子聚合晶片
如不能移除,选择药物
2 数周后 (6mg/kg)
对氟康唑敏感 (强/低)
治疗疗程(强/低)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疗程长 数月直到影像病变吸收 性念珠菌病
01
强/低
需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要及时 治疗。在高风险期需持续应用预防复发
02
弱/低
持续发热可短期(1-2周)使用非甾体类 抗炎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其他措施建议
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
眼科
中性粒细胞恢复后的1周内应散瞳行 眼底镜检查(强/低)
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是否拔除视个体情况 决定。感染源较少来自中心静脉导 管(主要来自胃肠道)(强/低)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慢性播散性(肝脾)念珠菌病治疗建议
初始治疗
两性霉素B
1 或棘白菌素
类
序贯口服
氟康唑400mg
-腹部手术 -吻合口瘘 -坏死性胰腺炎
经验性抗真菌治 疗指征(强/中)
腹腔内念珠菌感染
其他治疗措施建议(强/中)
1 感染源控制 2 药物选择 3 疗程
引流+/或清创
与念珠菌血症或ICU治疗相同
感染源控制是否充分及临床治疗 反应决定(强/低)
呼吸道分离念珠菌的管理
很少需要治疗 (强/中)
通常为定植
口服制剂推荐克柔念珠菌感染菌血症降 阶梯治疗(强/低)
眼底检查
非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
所有非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 症患者,在诊断一周内进行眼 科检查
最好由眼科医生进行(强/低)
非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
2009 IDSA念珠菌病治疗指南
2009 IDSA念珠菌病治疗指南AEWCG-指南 2009-05-20 16:54 阅读543 评论0字号:大中小美国抗感染疾病协会专家组制定了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和粘膜念珠菌感染患者的指南。
这个最新的指南取代了之前于2004年1月15日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指南,并且也将被医疗工作者使用来指导治疗已经有此类感染或者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
从2004年以来,很多抗真菌药物不断涌现出来,很多针对念珠菌治疗的文献也都不断被发表出来,其中也包括各种部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以及口咽部的粘膜感染。
同样也有最新针对预防具高危因素的婴儿和成年人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以及经验性治疗疑似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前瞻性的研究。
这些最新的信息都包括在以下的文献中。
内容提要与2004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针对念珠菌病的治疗有了很多显著的变化。
绝大多数的变化与在治疗念珠菌血症、其他部位侵袭真菌感染和粘膜念珠菌感染时合适的应用棘白菌素类和广谱三唑类药物相关。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例如,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骨髓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2004年以来,相关的研究数据并不多,只有通过零星的经验、病例报告或小样本的研究来提供证据以支持新的治疗方法。
指南的每个章节都会以一个明确的临床问题开头,随后会有推荐信息以及支持这些信息的最相关的证据。
最重要的变化会在以下的内容提要中描述。
其余的题目将会在指南的主体部分中详尽的讨论。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氟康唑(首剂负荷剂量800mg[12mg/kg]),维持400mg[6mg/kg] 每日,或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首剂70mg,维持50mg每日;米卡芬净:100mg每日;阿尼芬净:首剂200mg,维持100mg每日)推荐作为绝大部分成年患者初始治疗选择(A-i)。
专家小组主张对于中重度患者或近期使用过三唑类药物的患者使用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
河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培训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二)
oA、≥6
oB、≥7
oC、≥8
oD、≥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病原治疗首选
•
oA、头孢菌素
oB、阿莫西林
oC、四环素
oD、青霉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以累及()为多见
A: I类切口B: II类切口C: III类切口
•1、预防用抗菌药物术中二次追加给药的标准不包括:
•
oA、手术超过3小时。
oB、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时间。
oC、成人失血量大于1500ml。
oD、Ⅱ类切口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类切口可以考虑预防用抗菌药的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菌谱和药理作用特点均类似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物是
•
oA、头孢孟多
oB、头孢氨苄
oC、氨曲南
oD、拉氧头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局部用药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策略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A)
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
•
oA、0.2
oB、0.3
oC、0.4
oD、0.5
IDSA治疗指南解读
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穿刺 物直接镜检到菌丝,需要伴随组 织损伤
培养到霉菌,并且伴随临床或影 像学的感染相关异常。除外支气 管肺泡灌洗液、鼻窦、尿液样本
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穿刺物直接 镜检到酵母细胞(不包括黏膜组织)
培养到酵母菌,并且伴随临床或影像学 的感染相关异常(样本放置24h之内)
CNS感染: 具有以下2点之一
影像学局限性病变
CT或MRI显示脑膜炎
播散性念珠菌病: 2周内发现念珠菌血症,并伴有以下2点之一
肝、脾小脓肿
视网膜分泌物
CID 2008; 46:1813–21
临床诊断标准(三) -微生物因素
直接检测 (细胞学、镜检或培养) 样本: 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鼻窦吸出物 若反复培养阳性或检测到霉菌相关元素则预示霉菌感染
唑、、米卡芬净(B-II) ➢ L-AmB 3-5mg/kg/d,卡泊芬净70mg/d1 然后50mg/d,
泊沙康唑200mg qid,稳定后400mg bid,伊曲康唑根据剂型使用 不同剂量,米卡芬净100-150mg/d
CID 2008:46(1 February)327-360
曲霉经验治疗
首选推荐: L-AMB 卡泊芬净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L-AMB 3mg/kg/d,卡泊芬净70mg/d1 然后50mg/d,伊曲康唑200mg/d IV或200mg bid,伏立康唑6mg/kg IV q12h for d1, followed by 3mg/kg IV q12h或200mg bid
预防治疗
➢ SOT: 氟康唑、L-AmB ➢ ICU: 氟康唑(B-I) ➢ 化疗伴粒缺: 氟康唑、泊沙康唑(A-I)、卡泊芬净(B-II) ➢ 干细胞移植伴粒缺: 氟康唑、泊沙康唑、米卡芬净(A-I)
好医生菌药物全员培训试题答案临床部分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下面描述错误的是:A.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B.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慎重经验用药C.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2.下面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的描述错误的是:A.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B.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由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C. 三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3.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几种:A. 1B. 2C. 3D. 44.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级:A. 一级B. 二级C. 三级5.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哪个部门统一采购:A. 临床科室B. 药学部门C. 临床微生物室D.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二、《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解读1.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A.10种B.35种C.40种D.50种2.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不低于:A.50%B.60%C.70%D.80%3.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多长时间内不得恢复: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4.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医疗机构深部抗真菌类药物不超过:A.4个品种B.4个品规C.5个品种D.5个品规5.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不包括:A.腹股沟疝修补术B.甲状腺手术C.胆囊切除术D.乳腺手术三、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1.DDD值可表现以下哪种药物的使用强度:A.抗菌药物B.外用制剂C.疫苗D.麻醉药2.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相关管理规定,清洁手术在切皮前多长时间内预防切口感染给药,是合理的:A.20分钟内B.0.5~2小时内C.3小时内D.5小时内3.监测网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范围不包括:A.抗皮肤感染药B.抗眼科感染药C.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D.抗真菌、病毒、寄生虫的药物4.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A.20种B.35种C.50种D.65种5.关于处方指标中样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一个简单的横断面调查,至少要有600人次的就诊样本B.合理的样本量是综合考虑统计学理想值和可行性的结果C.增加样本量可以提高可信度,样本量越大越好D.对于不同单位与不同处方者的比较,建议每个单位及处方者就诊人次为100以上可以采用回归性数据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及评价1.细菌最基本分类单位为:A. 种B. 亚种C. 型D. 群2.下列关于国内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A. 严重感染的病人可选择碳青霉烯类B. 轻中度感染可选择复合制剂C. 不能选择头霉素D. 轻中度感染选择复合制剂疗效不佳,可改碳青霉烯类3.以下药物中,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是:A. 利奈唑胺B. 万古霉素C. 氨基糖苷类D. 克拉霉素4.不同病原体感染需要不同抗病原药物,下列哪一类病原应选用抗菌药物:A. 病毒感染B. 寄生虫药物C. 细菌感染D. 真菌感染5.导管相关发热属于以下哪一类术后感染发热:A. 肺部感染B. 泌尿系感染C. 血流感染D. 其他原因引起五、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β内酰胺环类1.关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中酶抑制剂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通常具微弱的抗菌作用B. 增强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的抗菌活性C. 抑酶作用: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D. 扩大抗菌谱可以增强抗菌活性2.以下哪一种药物可作为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A. 头孢唑啉B. 头孢氨苄C. 头孢拉啶D. 头孢硫脒3.舒巴坦为酶抑制剂,仅用于哪一菌属感染的联合用药:A. 不动杆菌属B. 链球菌属C. 葡萄球菌属D. 肠球菌属4.不耐酶青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是:A. 消化道反应B. 发热C. 肾毒性D. 过敏反应5.青霉烯类药物法罗培南主要用于:A. 复杂性尿路感染B. 轻中度感染C. 外上所致感染D. 消化道感染六、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酰胺类、多粘菌素类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排泄途径为:A. 胆汁排泄B. 肾脏排泄C. 汗液排泄D. 肠道排泄2.对细胞外的结核菌有快速杀灭作用的药物是:A. 萘替米星B. 依替米星C. 链霉素D. 庆大霉素3.关于Polymyxin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肝脏的损害较多见,肝功能不全者应减量B. 静注可能招致呼吸抑制,一般不采用C. 鞘内注射量1次不宜超过5mg,以防引起对脑膜或神经组织的刺激D. 不应与其他有肾毒性或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4.关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链霉菌产生B. 内酯结构为十四元或十六元大环C. 通过内酯环上的羟基和去氧氨基糖或6-去氧糖缩合成碱性甙D. 弱酸性抗生素5.林克酰胺类药物体内分布浓度最高的部位是:A. 血液B. 骨髓组织C. 肝脏D. 肠道七、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氟喹诺酮类1.关于喹诺酮类致软骨损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幼龄动物产生B. 多发生在负重关节C. 与钙缺乏有关D. 动物种属存在差异,幼犬作用最明显2.喹诺酮的国际分代中,氧氟沙星属于下列哪一代:A. 1B. 2aC. 2bD. 3a3.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目的是:A. 取得抗生素Cmax/MIC >5B. AUC/MIC≥100C. 取得抗生素Cmax/MIC >10D. AUC/MIC≥104.以下药物生物利用度最高的为:A. 左氟沙星B. 氧氟沙星C. 莫西沙星D. 吉米沙星5.FQ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属于重度不良反应的是:A. 眩晕B. 神志异常C. 视觉异常D. 失眠八、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糖肽类、噁唑烷酮类1.噁唑烷酮类药物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口服吸收良好B. 组织分布好C. 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D. 可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2.不属于磷霉素类药物特点的是:A. 对MRSA、VRE、产ESBL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抗菌活性B. 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一般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C. 磷霉素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治疗严重感染D. 不良事件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3.第二类碳青霉烯类药物一般用于:A. 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B. 轻、中度腹腔感染C. 社区肺炎D. 盆腔感染4.以下糖肽类药物中,蛋白结合率最高的是:A. 万古霉素B. 去甲万古霉素C. 利奈唑胺D. 替考拉宁5.成人中度感染时,用替考拉宁进行静脉点滴,其负荷剂量为:A. 50mgB. 100mgC. 200mgD. 400mg九、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1.属于棘白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是:A. 特比萘芬B. 制霉菌素C. 酮康唑D. 卡泊芬净2.IDSA2009侵袭性肺曲霉病治疗指南中,作为大部分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首选初始治疗的药物是:A. 两性霉素BB. 氟康唑C. 伏立康唑D. 卡泊芬净3.抗真菌药物中,肾毒性最强的是:A. 两性霉素BB. 氟康唑C. 伏立康唑D. 卡泊芬净4.临床常见的条件性真菌感染中,多见于重症糖尿病、烧伤病人及器官移植病人的是:A. 念珠菌病B. 曲霉菌病C. 隐球菌病D. 接合菌病5.伊曲康唑主要在以下哪一部位代谢:A. 肝脏B. 肾脏C. 小肠D. 胃十、重症患者vs 重症感染抗菌药物治疗1.肾脏药物清除率降低因素中以下哪项不是肾前性因素:A. 儿茶酚胺类药物B. 休克C. 肾毒性药物D. 低代谢2.关于抗菌治疗,以下哪一说法不正确:A. 抗生素经验性起始治疗应持续7~14天B. 均应等待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C. 多重耐药菌感染疗程可以达到14天D. 治疗期间,应不断进行疗效评价,并采用适当的降阶梯治疗3.以下哪一项不是重症患者药物Vd增加的原因:A. 水肿B. 低钠血症C. 大剂量液体复苏及全肠外营养D. 浆膜腔积液及引流液4.以下哪项结论不正确:A.重症患者容易合并重症感染B. 早期及时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关键C. 改善免疫功能和优化PK/PD对疗效没有明显改善D. 重症感染预后凶险5.复杂性腹腔感染,占多数的菌种是:A. 大肠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葡萄球菌D. 肺炎克雷伯菌十一、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历程1.根据结构类别和制备方法,现有的抗菌药物主要来源于:A.微生物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或是其化学修饰衍生物B.全合成产物2.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对细菌产生巨大的选择压力:A.使大部分原来没有耐药性的细菌迅速产生耐药性B.使细菌加大了自发突变频率C.使那些原来只占极小比例的耐药菌迅速繁殖D.使细菌选择性地生存于没有抗菌药物的环境中3.以下不属于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机制的抗菌药物是:A.青霉素类抗菌药物B.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C.磺胺类抗菌药物D.多肽类抗菌药物4.以下属于耐药基因组的基因是:A.存在于致病菌或抗生素产生菌中的耐药基因B.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中的阴性抗性基因C.编码具有中等耐药活性或与抗生素具有亲和力的蛋白的前体基因D.以上都是5.Erm机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员会报道
念珠菌属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真 菌 。念珠菌属感染 ,轻者仅累及皮肤黏膜 ,重者可致 某个器官侵袭性感染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归因病死 率高达 47 %。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使 用广谱抗菌药物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高营 养 、ICU 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 、粒细胞缺乏 、植入 人造装置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包括糖皮质激素 、 化疗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
氟康唑[ 首剂 800 mg ( 12 mg/ kg) , 以后每日 400 mg ( 6 mg/ kg) ] ;或伊曲康唑 [ 每日 2 次 , 每次 200 mg ( 3 mg/ kg) ] (B2 Ⅰ)
无症状膀胱炎 症状膀胱炎 肾盂肾炎 尿路真菌球
通常不需要治疗 ,除非高危患者 ( 如新生儿和粒细胞缺 …… 乏患者) 或进行泌尿系操作 (A2 Ⅲ)
念珠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 ———美国感染病学会 2009 年更新
周颖杰 , 李光辉编译
关键词 : 念珠菌病 ; 美国感染病学会 ; 指南 ; 更新 中图分类号 : R519 . 3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927708 (2009) 0320161207
Cl inical Practice Guidel ines f 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 : 2009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年 5 月 20 日第 9 卷第 3 期 Chin J Infect Chemot her , May1 2009 , Vol1 9 , No1 3
161
·编译 ·
编者按 :为了帮助医师在治疗念珠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美国感染病学会 ( IDSA) 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 2004 年念珠菌病治疗指南进行了修订 。该指南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io us Disease , 2009 ,48 :5032535 。由于该指南的更新乃是基于大量的临床证据 ,因此对指导临床正确合理治疗念珠菌病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 ,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
尿路感染
治疗同念珠菌血症 。推荐使用棘白菌素类或氟康唑 (B2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5 mg/ kg) 或两性霉素 B
Ⅲ)
去氧胆酸盐 (每日 0 . 5~1 . 0 mg/ kg) (B2 Ⅲ)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5 mg/ kg) ,卡泊芬净 (首 日 70 mg ,以后每日 50 mg) ( A2 Ⅰ) ,或伏立康唑 [ 首日 2 次 ,每次 400 mg (6 mg/ kg) ,以后每日 2 次 ,每次 200 mg (3 mg/ kg) ] (B2 Ⅰ)
念珠菌眼内炎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每日 0 . 7~1 mg/ kg ,联合氟胞嘧 啶每日 4 次 ,每次 25 mg/ kg ( A2 Ⅲ) ; 或氟康唑每日 400 ~800 mg (首剂 12 mg/ kg ,以后 6 ~12 mg/ kg) (B2 Ⅲ) ; 严重眼内炎或玻璃体炎需要外科手术 (B2 Ⅲ)
2004 年以后 ,新的抗真菌药相继问世 ,同时也 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 。美国感染病学会 ( IDSA) 专 家组对 2004 年 1 月出版的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黏膜 念珠菌病的诊疗指南进行了重新修订 。新指南包含 了新近上市的抗真菌药 ,以及最近对念珠菌血症 、其 他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黏膜念珠菌病 (包括口咽部及 食管念珠菌病) 的一些研究结果 。同时 ,新指南也讨 论了高危新生儿和成人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防 ,及 疑为成人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经验治疗 。
162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年 5 月 20 日第 9 卷第 3 期 Chin J Infect Chemot her , May1 2009 , Vol1 9 , No1 3
全身应用的治疗念珠菌病抗真菌药有多烯类 类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棘白菌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 B 脂质体 、两性 素类 (卡泊芬净 、阿尼芬净 、米卡芬净) 和氟胞嘧啶 。 霉素 B 脂质复合体 、两性霉素 B 胶质分散体) 、吡咯 念珠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敏感性见表 2 。
心血管系统念珠菌感染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5 mg/ kg) ;伏立康唑首日 6 mg/ kg ,每日 2 次 ,以后 3~4 mg/ kg ,每日 2 次) ; 或棘 白菌素 a 类 (B2 Ⅲ)
心内膜炎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5 mg/ kg ,联合或不联合 氟胞嘧啶 ,每日 4 次 ,每次 25 mg/ kg (B2 Ⅲ) ;或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每日 0 . 6~1 mg/ kg ,联合或不联合氟胞嘧 啶每日 4 次 ,每次 25 mg/ kg ;或棘白菌素类b (B2 Ⅲ)
氟康唑[ 首日 800 mg ( 12 mg/ kg) , 以后每日 400 mg ( 6 mg/ kg) ] ;或伏立康唑 [ 首日 2 次 , 每次 400 mg ( 6 mg/ kg) ,以后每日 2 次 ,每次 200 mg (3 mg/ kg) ] (B2 Ⅲ)
非粒细胞缺乏患者 粒细胞缺乏患者
S
S
S
S
S
S~R
S
a 近平滑念珠菌棘白菌素类耐药很少见 。I :中介 ; R :耐药 ; S :敏感 ; S2DD :剂量依赖性敏感 。
念珠菌病处理推荐见表 3 。
表 3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总结
病情或治疗分组
首选
治疗
可选
念珠菌血症
非粒细胞缺乏成人
粒细胞缺乏患者 疑为念珠菌病经验性 抗真菌治疗
表 2 念珠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敏感性
菌种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氟胞嘧啶
两性霉素 B 棘白菌素类
白念珠菌
S
S
S
S
S
S
S
热带念珠菌
S
S
S
S
S
S
S
近平滑念珠菌
S
S
S
S
S
S
S~R a
光滑念珠菌
S2DD~R
S2DD~R
S2DD~R
S2DD~R
S
S~I
S
克柔念珠菌
R
S2DD~R
S
S
I~R
S~I
S
葡萄牙念珠菌
日 400 mg ,治疗 6~12 个月 (B2 Ⅲ)
12 个月 (B2 Ⅲ)
氟康唑每日 400 mg (6 mg/ kg) 治疗至少 6 周 ,或两性霉 棘白菌素类 a , 或两性霉素 B 去 氧胆酸 盐每日 0 . 5 ~ 1
素 B 含脂制剂每日 3~5 mg/ kg ,数周后 ,改氟康唑每日 mg/ kg ,治疗数周后 ,继续氟康唑每日 400 mg 治疗至疗
Z H OU Yi n g2j ie , L I Guan g2hui . ( I nsti t ute of A ntibiotics , H uas han H os pi t al , Fu d , Chi na)
…… 棘白菌素类 a 治疗数周后序贯氟康唑 (B2 Ⅲ)
续下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年 5 月 20 日第 9 卷第 3 期 Chin J Infect Chemot her , May1 2009 , Vol1 9 , No1 3
163
续表 3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总结
病情或治疗分组
首选
治疗
分级
定义
推荐强度
A
推荐使用或不使用的证据充足
B
推荐使用或不使用的证据中等
C
推荐使用或不使用的证据不足
依据可靠性
Ⅰ
源于 ≥1 个恰当的随机对照试验
Ⅱ
源于 ≥1 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化临床试验 ;队列或
病例对照研究 (应 ≥1 个中心) ;多时间序列 ;非对
照试验的戏剧性结果
Ⅲ
源于权威专家的临床经验 ,或描述性研究 ,或专家
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 ,并且临床稳定 ,念珠菌已 自血液中清除 ,序贯给予氟康唑每日 400~800 mg (6~ 12 mg/ kg) (B2 Ⅲ)
心包炎或心肌炎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 炎
起搏器 ,植入式心 脏除颤装置或心 室辅助装置感染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5 mg/ kg ; 或氟康唑每日 400~800 mg (6~12 mg/ kg) ,或棘白菌素类b (B2 Ⅲ)
氟康唑[ 首日 800 mg ( 12 mg/ kg) , 以后每日 400 mg ( 6 mg/ kg) ]或棘白菌素类 a (A2 Ⅰ) 。不同念珠菌的治疗 ,详 见本文
棘白菌素类或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5 mg/ kg) (A2 Ⅱ) ,不同念珠菌的治疗 ,详见本文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5 mg/ kg) ;或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每日 0 . 5~1 . 0 mg/ kg) ; 或伏立康唑[ 首日 2 次 ,每次 400 mg ( 6 mg/ kg) ,然后每日 2 次 ,每次 200 mg (3 mg/ kg) ] ( A2 Ⅰ)
作者单位 :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 山医院 抗生素 研究所 , 上 海 200040 。
作者简介 :周颖杰 (1980 —) ,女 ,住院医师 ,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诊 断治疗 。
通信作者 :李光辉 , E2mail : liguanghui @f udan. edu. cn 。
表 1 IDSA 临床指南推荐分级
氟康唑 ,每日 200 mg (3 mg/ kg) ,疗程 2 周 ( A2 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