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治疗指南更新与合理用药
念珠菌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念珠菌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念珠菌病概述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
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可侵犯皮肤、黏膜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各异,轻重不一。
近年来念珠菌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
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延误治疗或播散性感染则预后不佳。
英文名称:candidias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感染性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皮疹、黏膜糜烂、发热、咳嗽、咳痰、腹泻、腹胀、尿频、尿急、头痛、谵妄主要病因:各种致病性念珠菌感染所致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直接镜检、培养检查、念珠菌抗原检测、念珠菌特异抗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查、病理检查、X 线、B 超、CT、MRI重要提醒:念珠感染科引起机体多个组织、器官、系统病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临床分类:根据侵犯部位分类:1、皮肤念珠菌病主要包括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床炎、念珠菌性肉芽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2、黏膜念珠菌病主要包括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唇炎、念珠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包皮炎。
3、系统性念珠菌病主要包括呼吸系念珠菌病、消化系念珠菌病、泌尿系念珠菌病、中枢神经系念珠菌病、念珠菌菌血症、念珠菌性心内膜炎、念珠菌所致变态反应等。
二、念珠菌病的发病特点三、念珠菌病的病因病因总述: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医院环境、各种用品表面及水果、乳制品等食品上,同时也是人体的正常菌群,通常寄生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胃肠道及阴道等部位黏膜上。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念珠菌有完善的防御系统,但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引起菌群失调和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念珠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扩散,并通过血液循环进一步播散至全身各器官,从而致病。
念珠菌感染的西药治疗方案适应症及用药指导
念珠菌感染的西药治疗方案适应症及用药指导念珠菌感染(Candida infection)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由念珠菌属(Candida spp.)引起。
这种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常见症状包括发痒、疼痛、红肿等。
西药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念珠菌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异。
下面将针对不同部位的念珠菌感染,介绍适应症及相应的西药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
一、皮肤念珠菌感染皮肤念珠菌感染是指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变,常见症状包括红斑、糜烂、灼痛等。
对于轻度和局限性的皮肤念珠菌感染,常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如酮康唑乳膏。
患者应将乳膏均匀涂抹于受感染部位,每日2-3次,治疗2-4周。
对于广泛蔓延或烦恼严重的皮肤念珠菌感染,可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用药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医生的具体指导进行调整。
二、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是指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常见症状包括白色斑片、疼痛、难以进食等。
对于轻度和局限性的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可采用口服制霉菌素类药物,如制霉菌素B口腔溶液。
用药剂量和频次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对于重度或广泛蔓延的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通常需要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用药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医生的具体指导进行调整。
三、阴道念珠菌感染阴道念珠菌感染是指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阴道瘙痒、白带增多等。
对于初次和轻度的阴道念珠菌感染,常采用阿奇霉素类局部外用药物,如酮康唑阴道片。
患者将阴道片插入阴道深处,每日使用1次,连续使用3-7天。
对于反复发作或严重的阴道念珠菌感染,可采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
用药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医生的具体指导进行调整。
四、呼吸道和消化道念珠菌感染呼吸道和消化道念珠菌感染是指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病变,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恶心、腹痛等。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医生会决定使用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抗真菌药物。
念珠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_美国感染病学会2009年更新
棘白菌素类a, 或两 性 霉素 B 去氧 胆 酸 盐每 日 0. 5 ~ 1 mg/ kg, 治疗数周后, 继 续氟康 唑每 日 400 mg 治疗 6~ 12 个月( B- 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年 5 月 20 日第 9 卷第 3 期 Chin J Inf ect Chemot her, M ay1 2009, V ol1 9, N o1 3
161
# 编译 #
编者按: 为了帮助医师在治疗念珠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 2004 年念珠菌病治疗指南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 ious Disease, 2009, 48: 503- 535。由于该指南的更新乃是基于大量的临床证据, 因此对指导临床正确合理治疗念珠菌病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 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心血管系统念珠菌感染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 5 mg/ kg) ; 伏立康唑首日 6 mg/ kg, 每日 2 次, 以后 3 ~ 4 mg/ kg, 每日 2 次) ; 或棘 白菌素a 类( B- Ó)
心内膜炎
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每日 3 ~ 5 mg/ kg, 联合或 不联合 氟胞嘧啶, 每日 4 次, 每次 25 m g/ kg( B- Ó ) ; 或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每日 0. 6~ 1 m g/ kg, 联合或不联 合氟胞嘧 啶每日 4 次, 每次 25 mg/ kg; 或棘白菌素类b( B- Ó )
美国感染病学会2016年更新版念珠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美国感染病学会2016年更新版念珠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袁莉莉;李光辉【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6(016)004【总页数】8页(P521-528)【关键词】念珠菌病;美国感染病学会;指南;更新【作者】袁莉莉;李光辉【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8.7编者按:为了帮助临床医师在治疗念珠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2009年版念珠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2016,62(4):e1-e50。
尽管该指南的更新乃是基于大量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念珠菌病处理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介绍,对指导临床正确合理诊断处理念珠菌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由于国情的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该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念珠菌属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很大程度上与医疗相关操作有关,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真菌之一,病死率高。
至少有15种念珠菌能引起人类疾病,但超过90 %侵袭性感染通常由5种常见的病原真菌所致,分别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
2004年1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黏膜念珠菌病的诊疗指南,2009年在2004年版的基础上予以修订,2016年IDSA发布新的念珠菌临床实践指南,内容包括念珠菌血症、重症监护病房(ICU)念珠菌病、新生儿念珠菌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黏膜感染等,推荐意见共140条。
指南中涉及的儿科相关内容均得到美国儿科学会(APP)和儿科感染病学会(PID)的审阅和认可,同时指南也得到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的支持。
指南的循证证据分级依据的是2008年IDSA采用的GRADE方法,GRADE方法将证据质量分为四级:高、中、低和极低,将推荐等级分为强或弱。
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导语: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感染,这种感染会对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于很多得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构成
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感染,这种感染会对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于很多得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想全面了解一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为了你们全面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介绍。
诊断
白色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认为最可靠的是在玉米培养基上形成厚壁孢子,而最简单的方法是标本直接镜检。
口腔科医生常采取口腔粘膜的假膜、脱落上皮、痂壳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液数滴,覆以盖玻片,用微火加热以溶解角质,然后立即进行镜检,如发现假菌丝或芽胞,就可确认为真菌感染,但还必须通过培养,才能确诊为白色念珠菌。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应与急性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鉴别。
膜性口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球菌感染引起,儿童和老年人易罹患,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患区充血水肿明显,大量纤维蛋白原从血管内渗出,凝结成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表面光滑致密,略高出于粘膜面。
假膜易被拭去,遗留糜烂面而有渗血。
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
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可确定主要的病原菌。
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本药系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常用药物。
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轻症患儿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黏膜念珠菌病治疗指南
药可更有效减少念珠菌病的发作次数,推荐应
用氟康唑200 mg/d或伊曲康唑100—200 mg/d 口服,长期维持。对氟康唑耐药的病例,64%一
吸收或部分吸收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 氟康唑等)能预防口咽念珠菌病发生。2004年 的l篇META分析的文章表明,酮康唑、伊曲康 唑、氟康唑均可显著降低肿瘤放疗或化疗患者 口咽念珠菌病的发生率,部分吸收的药物如咪 康唑、克霉唑亦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但不吸收 的药物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与安慰剂的
candidiasis,
t血l,
VVC)是一种由念珠菌引起的累及外阴及阴道,表
RCT)研究分别比较了咪康唑凝胶、制霉菌素混 悬液和制霉菌素凝胶以及氟康唑和制霉菌素的 疗效。研究表明,与制霉菌素(10万u,4次/d)
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感染性疾病。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幽s,RVVC)指1 a发作VVC4次以上。 VVC为常见的外阴阴道炎之一。大约10%的
si8 in 1167.
oral
s吣pensio璐f曲tre砒ment 0f oral c们did*
iIlf如协[J].Pedia仃I商嘲Dis J,2002,2l(12):1165-
nylln附,Cu彻jn咖锄CK,KerkeriIIg T,et a1.0I叩11aryll曾eal
c鲫didiasi8 iIl inm枷noc埘Hp∞ndeed child地n:
卫生或晚间摘掉义齿能否降低口咽念珠菌病的 万方数据
・234・
起,宿主免疫状态正常。而复杂性wc症状通常
较重,多为复发性,可由非白念珠菌引起,可伴有免 疫状态的异常,如糖尿病等;或伴发淋病、非淋等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国诊治指南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国诊治指南(2024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临床常见的生殖道炎症,造成患者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等不适,白假丝酵母菌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原。
诊断VVC推荐使用革兰染色涂片显微镜检查,观察到假菌丝及芽生孢子即可诊断;真菌培养推荐用于治疗困难或反复发作患者。
诊断VVC后推荐进行分类,区分单纯性及复杂性VVC。
单纯性VVC的治疗选用单疗程药物。
复杂性VVC的治疗变化较大:重度VVC建议延长疗程;复发性VVC建议强化治疗后巩固治疗;妊娠期VVC 禁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推荐阴道唑类药物治疗;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或耐药假丝酵母菌感染推荐非唑类抗真菌药物或者依据真菌培养选择药物;VVC再发建议巩固治疗1~2个疗程;VVC合并混合感染建议同时治疗;VVC的抗真菌治疗联合使用微生态制剂推荐用于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曾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临床常见的阴道炎症,由假丝酵母菌引发,造成女性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等不适。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VVC的认识,在2004年发布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及2012年发布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诊治规范修订稿》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汇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遵循《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制订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国诊治指南(2024版)》,阐述了VVC的诊疗原则及具体方案。
一、VVC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VVC是女性最常见的阴道炎症。
估计有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1次VVC发作,40%~45%女性会发作2次甚至更多次。
体检人群中的真菌阳性率通常为2.5%~5.2% 。
妇产科门诊患者中VVC的发生率常常高于体检人群,我国妇产科门诊的多中心VVC调查显示,VVC占门诊就诊人群的10.9%。
不同人群VVC的发生率可能有较大差异,孕妇的VVC发生率可达29.2% 。
IDSA念珠菌病菌治疗指南2009版介绍
评论
(1)对于中重度患者和/或近期使用过唑 类药物者推荐选择棘白菌素 (2)患者选择需基于临床高危因素、血清 学试验和培养结果 (3)疗程尚无定论,但当培养和/或血清 学试验结果阴性时应停止治疗 (1)对于多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建议 在持续发热4天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开 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2)血清学诊断试验和CT有助于诊断 (3)若先前已使用唑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则不推荐使用唑类药物进行经验治疗
(1)疗程通常需要6周以上 (2)所有病例均推荐行外科清创术 (3)对于人工关节感染,绝大多数病例需 手术移除人工关节
本资料仅供辉瑞内部使用
2009IDSA指南念珠菌病的推荐治疗
心血管系统念珠菌感染(1)
首选治疗
(1) 两性霉素B脂质体 3-5 mg/kg Qd ± 氟胞嘧啶 25mg Qid (B-III) (2) 两性霉素B 0.6-1 mg/kg Qd ± 氟胞嘧啶 25mg Qid (B-III) (3) 棘白菌素# (B-III)
S
S to R S S S
S:susceptible 敏感;I:intermediately susceptible 中度敏感 R:resistant 耐药; S-DD: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剂量依赖性敏感;
本资料仅供辉瑞内部使用
氟康唑 在2009年IDSA念珠菌病指南中的地位
(1) 氟康唑 400mg (6mg/kg) Qd 至少治疗6周(B-III) 化脓性关节炎 (2) 两性霉素B脂质体 3-5 mg/kg Qd 治疗数周后 转换为氟康唑继续治疗 至痊愈(B-III)
棘白菌素或两性霉素B 0.5-1 mg/kg Qd 治疗数 周后转换为氟康唑继续 治疗至痊愈(B-III)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最全版)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最全版)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一直致力于感染性疾病领域的指南撰写、推广。
今年IDSA对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曲霉菌病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指南同时进行了更新。
念珠菌病是临床常见感染。
IDSA在2000年制定了第1版念珠菌病指南[1]、2004年制定了第2版[2]、2009年制定了第3版[3]、2016年制定出第4版。
新指南2015年12月中旬发布,2016年1月中旬正式刊出,有正式印刷版本[4]和全文电子版本[5],在IDSA官网均可获得()。
该指南题目是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即《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IDSA 2016升级版》。
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中的念珠菌病,指深部念珠菌病,比如菌血症或侵袭性感染,不包括浅部皮肤软组织感染。
Management不翻译为"管理",在医学领域里翻译为"处置"更为贴切准确。
新指南正文50页,引文560条。
从17个角度,给出推荐共计140条,是公认的大型指南。
与第3版15个角度、72条推荐相比,两版之间的变化体现出人类对念珠菌病的认识在逐渐深化。
新指南的发布,除包括IDSA撰写与批准Standards and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SPGC)的内容外,还有其他一些机构的参与和批准。
首先是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两大学会——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Academy of Pediatrics,AAP,该机构的红皮书非常有名,是儿科感染性疾病领域排名第一的临床手册)、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PIDS)的参与,这说明新指南适用于儿科。
IDSA念珠菌治疗指南
颅内感染植入物的拔除
脑室引流管 分流管 脑深部电刺激器 释放化疗药物的高分子聚合晶片
如不能移除,选择药物
2 数周后 (6mg/kg)
对氟康唑敏感 (强/低)
治疗疗程(强/低)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疗程长 数月直到影像病变吸收 性念珠菌病
01
强/低
需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要及时 治疗。在高风险期需持续应用预防复发
02
弱/低
持续发热可短期(1-2周)使用非甾体类 抗炎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其他措施建议
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
眼科
中性粒细胞恢复后的1周内应散瞳行 眼底镜检查(强/低)
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是否拔除视个体情况 决定。感染源较少来自中心静脉导 管(主要来自胃肠道)(强/低)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慢性播散性(肝脾)念珠菌病治疗建议
初始治疗
两性霉素B
1 或棘白菌素
类
序贯口服
氟康唑400mg
-腹部手术 -吻合口瘘 -坏死性胰腺炎
经验性抗真菌治 疗指征(强/中)
腹腔内念珠菌感染
其他治疗措施建议(强/中)
1 感染源控制 2 药物选择 3 疗程
引流+/或清创
与念珠菌血症或ICU治疗相同
感染源控制是否充分及临床治疗 反应决定(强/低)
呼吸道分离念珠菌的管理
很少需要治疗 (强/中)
通常为定植
口服制剂推荐克柔念珠菌感染菌血症降 阶梯治疗(强/低)
眼底检查
非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
所有非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 症患者,在诊断一周内进行眼 科检查
最好由眼科医生进行(强/低)
非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和联合用药方案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和联合用药方案自然界中念珠菌是广泛存在的,其在正常人的消化道、阴道、皮肤上都有寄生,很多女性阴道中都有念珠菌,但是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引发阴道炎,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会导致阴道中微环境改变,念珠菌会长出假菌丝对阴道组织产生破坏,导致感染,尤其是对于生殖高峰期的女性,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高发人群,分析该病的发病原因,并了解其治疗及联合用药方案非常必要。
1 什么是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又称之为霉菌性阴道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尤其是在育龄女性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症状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尿频尿痛等,且白带呈乳酪样或者是豆腐渣样。
大部分患者在开展妇科检查时能够看到外阴有抓痕、阴道黏膜潮红、大小阴唇等,严重时会出现阴道皮肤黏膜浅表溃疡或糜烂,急性发作期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或者是反复发作的念珠菌性阴道炎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2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原因通常情况下,念珠菌是存在于女性阴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并不会导致女性发病,但是当女性阴道局部环境发生变异时,就有可能会导致阴道中寄生的念珠菌转变成为致病菌。
分析导致女性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酸性环境,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中存在大量的乳酸杆菌,其通过对糖原的分解作用产生乳酸,促使阴道中的环境整体为酸性,这种环境对于有害菌的生长时不利的,但是一旦女性的局部抵抗力下降,就容易使病原体与病菌乘虚而入,很容易诱发阴道炎,这也是诱发阴道炎最为常见的因素;(2)潮湿的环境,因妊娠、月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子宫颈长期在刺激性的分泌物当中浸泡,长此以往,会导致其上皮脱落,从而引发宫颈内膜腺体及褶皱中隐藏多种病原体,很容易引发感染;(3)不隐蔽,女性的腹腔与生殖器是与外界相通的,这也使得病菌可以直接从阴道进入,这也是诱发阴道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该致病菌可以通过性交、污染的器具、污染的衣物、卫生洁具等直接或者是间接的传播,引发机体酸碱平衡紊乱,引发炎症疾病;(4)透气性差的问题,女性阴道皮肤是非常娇嫩的,其中有丰富的褶皱、汗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透气性,导致阴道很容易造成病菌的攻击;(5)互相污染,阴道口与肛门、尿道口的距离非常近,使得阴道口很容易受到粪便、尿液的污染,导致各种病菌的滋生,再加上性传播的影响,若是配偶或者是其他性伴侣有念珠菌感染,可以通过性传播,且容易反复发作;(6)抗菌素的容易引发菌群失调,正常情况下阴道中的细菌丛具有一定的抗念珠菌生长的作用,从而发挥一定的上皮细胞保护作用,但是若患者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就可能会导致机体菌群失调,从而有利于阴道中念珠菌的生长,导致念珠菌性阴道炎。
念珠菌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念珠菌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念珠菌是一种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的细菌,统称为念珠菌病,通常根据受影响部位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两种综合征是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如口咽念珠菌病或鹅口疮、食管炎和阴道炎)和侵袭性或深层器官念珠菌病(如念珠菌血症、慢性播散性或肝脾念珠菌病、心内膜炎和内眼炎)。
在大多数患者中,念珠菌病是一种机会性传染病。
在已知的190多种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菌。
其他临床细菌包括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格拉布勒他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鲁希特念珠菌和吉利蒙古念珠菌。
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具有双态特征:小球形酵母(4)~6μm大小)和链状延伸的假菌丝(假菌丝),中间有密切分离的酵母菌。
在体液或组织中,可以看到发芽酵母细胞和假菌丝片段。
宿主防御系统的几个组成部分对抵抗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完整的皮肤和粘膜表面屏障可以防止具有粘附特性的正常生活念珠菌入侵。
当正常屏障损坏或功能丧失时,由于经皮插管、气管内留置导管、严重烧伤或腹部手术等原因,是引起念珠菌感染的常见诱因,特别是深度或播散性念珠菌病。
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是抗念珠菌的主要细胞防御系统;氧化剂需要杀死念珠菌-依赖和-组织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细胞介导免疫对清除念珠菌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不依赖两种效应器的作用机制。
宿主的防御功能异常包括T细胞功能障碍,为引起黏膜皮肤病变(如见于HIV-感染者的口咽或食管念珠菌病)和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的相关诱因,继发于基础疾病或治疗后颗粒细胞减少,是深度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或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相关诱因。
皮肤念珠菌病慢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以酵母型念珠菌蛰伏在角质层为特征。
相反,内脏念珠菌病的病理检查显示,它以散布在正常组织中的小脓肿为特征。
炎症反应的早期阶段是中性白细胞,其次是组织细胞和巨细胞,有时肉芽肿会很快形成。
对于严重免疫损伤患者,炎症反应可能非常轻微或缺乏。
Schiff或Gomori乌洛托品银等特殊染色,通常可以看到酵母菌型和假菌丝型念珠菌。
黏膜念珠菌病治疗指南
治愈率 ; 而氟康唑悬液 ( g k , 次/ , 3m / g 1 d 连续 7 d 与制 霉 菌素 ( 0万 u, ) 1 4次/ , 续 1 ) d连 0 d 相
比, 可显 著 提 高 治 愈 率 。 对 于 免 疫 缺 陷 婴 儿 , 有
的 随 机 对 照 试 验 ( a d mi d c nrl d t a, rn o z o t l r l e oe i
2 1 易感 因 素与 临床表 现 .
外 阴 阴道 念 珠 菌 病 ( uv vg a cn ii i, v l ai l a dda s o n s V C) 一种 由念珠 菌 引起 的 累及 外 阴 及 阴 道 , V 是 表
RC ) 究 分 别 比 较 了 咪 康 唑 凝 胶 、 霉 菌 素 混 T研 制 悬 液 和 制 霉 菌 素 凝 胶 以 及 氟 康 唑 和 制 霉 菌 素 的 疗 效 。研 究 表 明 , 与制 霉 菌 素 ( 0万 u, 1 4次/ ) d 相 比 , 康 唑 ( 5mg 4次 / ) 显 著 提 高 临 床 咪 2 , d可
C i clA g s2 1 , o6, o4 hnJMyo, uut 0 1 V l N .
治 疗为 : 霉菌 素 2 4 制 0~ 0万 u, 5次/ ; 性 霉素 B d两 ( % ) L 次 , 3 1m / 4次/ d含 服 。对 于 顽 固或 复 发 性 病例 , 可选 择两 性 霉 素 B0 1~0 3m k~ ・ . . g・ g d
性霉 素 B 口服液 。② 在免 疫 缺 陷 的婴 幼 儿 中 , 有 明确的循 证 医学 证据 表 明 , 口服 氟 康 唑 比制
肺念珠菌病怎样治疗?
肺念珠菌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肺念珠菌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肺念珠菌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肺念珠菌病应该吃什么药。
*肺念珠菌病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首先治疗原发病及去除诱发因素,如停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
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抗真菌治疗可参见“念珠菌病”。
应尽量除去与本病发生有关的诱因,如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须考虑停药或减量;若有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并发病,应予以相应的处理;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2、内用疗法1、制霉菌素:本品可抑制白色念珠菌,但不易从胃肠道吸收,故仅适于消化道感染或作为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感染。
内服每次50万~100万单位,一日三次,连用1~2周。
2、两性霉素B及球红霉素静滴治疗内脏念珠菌病有一定效果,但毒性较大,须注意观察。
国产庐山霉素与两性霉素B有相似的疗效。
3、克霉唑:成人每日剂量2~3克,分三次内服,连续用2周。
4、酮康唑:成人量200mg ,每日一次即可。
还有人提出本品200 mg,隔日服一次与每日一次,效果相同。
5、大蒜注射液20~40ml,加入葡萄糖液静滴,每日一次。
疗效较满意,毒性亦小。
6、转移因子肌注隔日一次或内服甲氰咪胍300 mg,每日四次,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促进病人康复有裨益。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肺念珠菌病怎么治疗,肺念珠菌病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肺念珠菌病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肺念珠菌病”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更新与合理用药张琼华;张永信【摘要】@@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抗真菌药物大多价格昂贵.【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0(031)009【总页数】5页(P393-397)【作者】张琼华;张永信【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感染科,上海,20033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抗真菌药物大多价格昂贵,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因此,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念珠菌病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2009年3月更新了念珠菌病治疗指南[1],现将其主要内容进行编译,并与上一版指南作比较。
表1 2009年版指南推荐强度和证据质量的定义分类、分级定义推荐强度A有良好的证据支持使用或反对使用B中等程度的证据支持使用或反对使用C没有证据支持使用证据质量I从一项以上随机、对照试验获得的证据II 证据来自一项以上设计良好的非随机临床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一个中心以上);多个时间序列;大量非对照试验III 证据来自权威意见;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道1 2009年版念珠菌病治疗指南2009年版指南推荐强度和证据质量的定义见表1。
新版指南中的推荐强度分类与以往不同。
2004年版的治疗指南[2]将推荐强度分为A、B、C、D、E共5类,分别表示使用依据充足、使用依据中等、使用依据不足、不使用依据中等、不使用依据充足。
新版指南中的推荐强度A相当于2004年版指南的A和E,新版指南中的推荐强度B相当于2004年版指南的B和D。
新版指南证据质量的定义与2004年版指南相同。
表2为2009年版指南念珠菌病治疗推荐方案概要。
表2 2009年版指南念珠菌病治疗推荐方案概要念珠菌血症非粒缺成人氟康唑800 mg(12 mg/kg)负荷剂量,然后400 mg(6mg/(kg·d))或棘白菌素类药物a (A-I)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或两性霉素B 0.5~1 mg/(kg·d);伏立康唑400 mg(6 mg/kg),bid,2 d,后200 mg (3mg/kg),bid(A-I)棘白菌素类药物推荐用于中至重度的病人和近期使用过吡咯类药物病人使用。
在选择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奏效后改用氟康唑。
如果病情允许,应尽早拔除所有静脉导管。
首次出现血培养阴性及与念珠菌血症相关症状和体征消失后,需继续用药14 d。
建议所有病人作眼科检查粒缺病人棘白菌素类药物a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A-II)疑似念珠菌病,抗真菌经验治疗非粒缺病人同念珠菌血症。
棘白菌素类药物和氟康唑为首选(B-III)粒缺病人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卡泊芬净70 mg负荷剂量,然后每天50 mg(A-I);或伏立康唑400 mg(6 mg/kg),bid,2 d,后200 mg (3mg/kg),bid(B-I)氟康唑800 mg(12 mg/kg)负荷剂量,然后400 mg(6 mg/(kg·d));或伏立康唑400 mg(6 mg/kg),bid,2 d,后200 mg (3 mg/kg),bid(B-III)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或两性霉素B 0.5~1 mg/(kg·d)(B-III)氟康唑800 mg(12 mg/kg)负荷剂量,然后400 mg(6 mg/(kg·d));或伊曲康唑200 mg,bid(B-I)棘白菌素类药物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大多数患者的首选。
氟康唑推荐在最近未用过吡咯类药物及非重症病人使用。
伏立康唑推荐用于需要覆盖曲霉等其它真菌感染的治疗。
静脉导管应尽早拔除,但仍有争议中至重度的病人和(或)近期使用过吡咯类药物的病人,首选棘白菌素类药物。
应根据临床危险因素、血清学检查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病人予以治疗。
疗程不确定,但如培养和(或)血清学检查阴性,应停止治疗大多数粒缺病人,如使用抗生素治疗4 d仍有发热,则开始抗真菌治疗是合理的。
血清学诊断试验和CT检查可能有帮助。
如果病人曾经预防性地使用吡咯类药物,不应再予吡咯类药物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无症状膀胱炎通常不推荐治疗,除非病人为高危人群(例如新生儿或粒缺成人)或进行泌尿系统操作(A-III)建议去除诱发因素。
对高风险患者,按播散性念珠菌病治疗。
在进行泌尿系统操作前后,给予氟康唑200~400 mg(3~6 mg/(kg·d))或两性霉素B 0.3~0.6 mg/(kg·d),治疗数天有症状膀胱炎氟康唑200 mg(3 mg/(kg·d)),疗程2 wk(A-III)两性霉素B 0.3~0.6 mg/(kg·d),疗程1~7 d;或氟胞嘧啶25 mg/kg,qid,疗程7~10 d(B-III)替代治疗方案推荐用于病原体对氟康唑耐药的病人。
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仅推荐用于病原体对氟康唑耐药的难治性病人(如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感染)肾盂肾炎氟康唑200~400 mg(3~6 mg/(kg·d)),疗程2wk(B-III)两性霉素B 0.5~0.7 mg/(kg·d),联合或不联合氟胞嘧啶25mg/kg,qid;或单用氟胞嘧啶2 wk(B-III)肾盂肾炎病人及疑似播散性念珠菌病按念珠菌血症治疗尿路真菌感染强烈推荐手术切除(B-III);氟康唑200~400 mg(3~6 mg/(kg·d));或两性霉素B 0.5~0.7 mg/(kg·d),联合或不联合氟胞嘧啶25 mg/kg,qid(B-III)局部两性霉素B冲洗可能对系统性抗真菌治疗有辅助作用续表2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每周给予氟康唑150 mg,并在初步控制复发症状后持续6个月。
对于复杂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见指南第6节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病情或治疗分组首选治疗替代治疗备注念珠菌性阴道炎外用制剂或氟康唑单剂150 mg治疗单纯性阴道炎(A-I)稳定病人给予氟康唑400 mg(6 mg/(kg·d))(A-III);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或两性霉素B 0.5~0.7 mg/(kg·d),用于重症病人(A-III);如果病人病情稳定,可改用氟康唑治疗(B-III)棘白菌素类药物a治疗数周后再改用序贯氟康唑治疗(B-III)病情稳定,治疗数周后可以从两性霉素B脂质体或两性霉素B转为氟康唑。
疗程持续至病灶消失(通常是数月),而且应继续使用直到度过免疫抑制期(如化疗和移植病人)骨关节念珠菌感染骨髓炎氟康唑400 mg(6 mg/(kg·d)),疗程6~12个月;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治疗数周,后再给予氟康唑治疗6~12个月(B-III)化脓性关节炎氟康唑400 mg(6 mg/(kg·d)),至少6 wk;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治疗数周,后再给予氟康唑治疗至疗程结束(B-III)棘白菌素类药物a或两性霉素B 0.5~1 mg/(kg·d)治疗数周,后再给予氟康唑治疗6~12个月(B-III)棘白菌素类药物a或两性霉素B 0.5~1 mg/(kg·d),治疗数周,后再给予氟康唑治疗至疗程结束(B-III)治疗疗程常需延长(6~12个月)。
常需外科清创治疗疗程通常为6 wk,但还缺乏资料。
所有病例均推荐外科清创。
对于人工关节感染,大多数建议去除人工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联合或不联合氟胞嘧啶25 mg/kg,qid,治疗数周,后再给予序贯氟康唑400~800 mg(6~12 mg/(kg·d))(B-III)对于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病人,给予氟康唑400~800 mg(6~12 mg/(kg·d))治疗至所有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和影像学改变恢复正常。
推荐去除脑室内装置念珠菌性眼内炎两性霉素B 0.7~1 mg/(kg·d),联合氟胞嘧啶25 mg/kg,qid(A-III);或氟康唑6~12 mg/(kg·d)(B-III);有严重的眼内炎或玻璃体炎的,需要外科干预(B-III)心血管系统念珠菌感染心内膜炎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联合或不联合氟胞嘧啶25 mg/kg,qid;或两性霉素B 0.7~1 mg/(kg·d),联合或不联合氟胞嘧啶25 mg/kg,qid;或棘白菌素类药物b(B-III)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伏立康唑6 mg/kg,bid,后3~4 mg/kg,bid;或棘白菌素类药物a(B-III)敏感病原体且血培养阴性的稳定病人,可降阶梯给予氟康唑400~800 mg(6~12mg/(kg·d))(B-III)替代治疗方案用于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或该方案治疗失败的病人。
疗程至少4~6 wk,并取决于反复检查以证实疾病确实治愈。
如果病因不明,须行玻璃体诊断性穿刺强烈推荐瓣膜置换。
对于那些不能进行瓣膜手术的病人,建议给予氟康唑400~800 mg(6~12 mg/(kg·d)),长期治疗。
对于有人工瓣膜且不能行置换手术的病人,建议终身治疗心包炎或心肌炎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或氟康唑400~800 mg(6~12 mg/(kg·d));或棘白菌素类药物b(B-III)病情稳定后,降阶梯给予氟康唑400~800 mg(6~12 mg/(kg·d))(B-III)疗程通常为数月,但还缺乏资料。
建议心包开窗或心包切除治疗续表2注:a)棘白菌素类药物的成人剂量为:阿尼芬净,200 mg 负荷剂量后,100 mg/d;卡泊芬净,70 mg负荷剂量后,50 mg/d;米卡芬净,100mg/d。
b)心内膜炎和其它心血管感染病人,每天需要更高剂量的棘白菌素类药物(例如,卡泊芬净50~150 mg/d、米卡芬净100~150 mg/d、或阿尼芬净100~200 mg/d)治疗病情或治疗分组首选治疗替代治疗备注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两性霉素B脂质体3~5 mg/(kg·d);或氟康唑400~800 mg(6~12mg/(kg·d));或棘白菌素类药物b(B-III)病情稳定后,降阶梯给予氟康唑400~800 mg(6~12 mg/(kg·d))(B-III)如果可以,建议手术切开引流或静脉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