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神话》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读《西西弗神话》
——如何继续生活
摘要:加谬的散文随笔集《西西弗神话》是20 世纪最具体系的,解读荒诞观念的文本,文中对荒诞的产生、表现方式以及对待荒诞的态度作了详细的阐释。从荒诞感的产生到荒诞概念的界定,从论述面对荒诞的态度与解决荒诞的方法到文学创作与荒诞的关系,本文将从找寻荒诞,适应荒诞,解决荒诞,继续生活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回答为什么要找寻荒诞,如何继续生活这两个大问题为中心完成对作品一个方面的解读。
关键词:荒诞生活
一、荒诞无处不在
在《西绪福斯神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起床,电车,四小时办公室或工厂的工作,吃饭,电车,四小时的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样的节奏周而复始地流逝。可是某一天,‘为什么’'突然产生了,于是会感到烦闷和疲乏。履行机械化生活的结果就是疲乏,同时产生了意识的冲动,它唤醒了意识,接着就是重新套上枷锁,再不然就是豁然的觉醒。未来,要么无意识返回锁链,要么彻底清醒。觉醒之后,久而久之,所得的结果,要么自杀,要么康复。”【1】(加缪:《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414页)的确如此,我们的生活已经是被规定好的,没有人会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这样生活,一代又一代,重复着一样的过程,当然了,一般人被束缚在生活的重担里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个,但是那些及其少数思考到了这些问题的人怎么办?这个问题将在后文中进行分析。加缪生活在20世纪,而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它的腐朽阶段,危机四伏,矛盾重重,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制度化的社会组织形式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精神上的无所依托,人类的能力的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挥和证明,同时,个体在这个世界上开始孤独无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极度的扭曲与变形。被工作着的雇员,不知疲倦的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着,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导致人和人之间的不信任和冷漠,人生活在社会中人手一张面具,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要不顺从既定的社会规约生活,要不成为“孤胆英雄”寻求真实而被排斥。“荒诞产生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2】422。加缪:《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在加缪的思想里,荒诞如风,铺面而来,任何缝隙角落它都不会忽视,我们走在街上随处可见荒诞,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更别说了解别人,但又似乎所有人都一样,有相同的隐
秘的心理,同样的不好和好,不过各自表现程度不一样而已;时间也是如此,说不清是时间载着我们走还是我们载着时间走,在你意识到时间这个东西后眨眼间已经过了很多年,而你一事无成,而以前用的那些口头禅,“哎呀,明天再说”,“还早呢”,“我还小,长大了再说”,我们也在认识到时间的此刻败给了时间,这种切肤之痛,加缪说,这便是荒诞;人类自觉高大上,觉得可以征服一切,其实是世界在和人类玩捉迷藏,谁能知道,多年以后会不会一切又从头开始,又会出现山顶洞人,然后一直循环往复;在学习了西方文学后发现,有一个母题被作家们放在了很显眼的位置,那就是哈姆雷特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生与死的母题,人注定有一死,这是人生存中最大的荒诞了,不管你生前存款多少,地位多高,死了之后什么都不会再有,也许暂时还有人记得你,但是,那有什么意义呢,记得你的人自己也在继续生活,即使真的将你载入史书又有什么意义呢,让你的子孙后代收到荫庇还是让人们记得你,都没有意义,荒诞就是这样,无处不在,只要你在一瞬间意识到了它的存在,那就永远无法摆脱了。
“世间存在着荒诞的婚姻、荒诞的挑战、荒诞的怨恨、荒诞的沉默、荒诞的战争和荒诞的和平。”425【3】加缪:《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人们原本可以在既定程序中生活,为什么还要找寻荒诞呢?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荒诞这么影响人们的生活,何必没事找事干?加缪用一句话就能回答这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最紧迫的问题”408【4】,加缪:《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像刘易斯的《巴比特》里面的主人公,巴比特本来一直在既定的社会秩序里生活的如鱼得水,不管是社会交际还是家庭的生活都驾驭自如,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开始想为什么非要这样生活,看上司的脸色行事,为家人四处奔波,在朋友面前扮演不像自己的自己,连自由都没有了,他反抗了一段时间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但是很快就被其他人排斥了,受不了被所有人不理解和排斥,他最后还是回归了以前的生活,放弃了反抗,我们都在深陷于生活这个水潭里,只有极少数的人偶尔会浮出水面思考一些活着的问题,何不解释为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才去深入内心寻找荒诞?在我们的社会里充斥着一些非法律形式的条约,并不一定白纸黑字形成律令,但大家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绝大多数人还是在社会要求的轨道上老老实实的生活,而这个普通人完成不了的任务也交给了那些敏感的个别人,他们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公之于众,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就不怕被说出来,有些事是普通人没法去做的,“与众不同”这个词说不好是贬义还是褒义了,我们所保持的特立独行是自觉地在和大众相差不远的距离进行的,根本谈不到触犯了社会意识,正如王洪琛书中所说“现代人背负和体验的是双重痛苦:一是肉体与精神所承受的困厄、孤独、疾病、死亡等等;二是由于对痛苦合理性的质疑
和抗议而更加强烈的痛苦。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为惨烈而难以承载,因为,它是有自我意识的人对生存世界和个体行为的冷峻审视与尖锐思考的结果。”(97页,)【5】王洪琛:《加缪的思想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97页。【16】显而易见,加缪选择他的主人公背负了第二种痛苦,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第一种痛苦。其他人享受着这些珍贵的资料继续自己的生活。而很多作家也担负了这一重任。1957 年,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答谢致辞中,加缪饱含深情地说:“作家得尽可能接受两个重任:为真理服务和为自由服务,……作家得天职在与团结尽可能多的大众,那么他就不能将就谎言和奴役,因为哪里有谎言流传和奴役横行,哪里的谎言和奴役就会滋生孤独,万马齐喑。【6】”加缪:《瑞典演讲》,《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506页。【33】这是加缪的态度,我们看见的推石上山的西西弗以否认众神和推举岩石这一举动让世人警醒
二、积极面对荒诞、继续生活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408【7】,加缪:《反抗者》,吕永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5页,“我反抗,故我们存在”,大家熟知的笛卡尔的句子已经被加缪改成了自己的话,也就是《西西弗神话》的中心所在,只有“反抗”两个字。加缪自己所要求的人反抗荒诞就得不留后路,他本身可以说是一个积极的革命者,在1933年,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开始得势,他刚进阿尔及尔大学不久就参加了反法西斯运动。1934年底他加入了共产党做宣传工作。后来于1936年创建了左倾的团体“文化之家”与“劳动剧团”,写了反暴政的剧本《阿斯图里起义》。1938年,他创办了《海岸》杂志,并担任《阿尔及尔共和报》的记者,其活动遍及文学艺术、社会生活与政治新闻等各领域,不久后,他又转往《共和晚报》任主编,在任职期间多次撰写揭示社会现实、抨击时政与法律不公的文章。
先梳理一下加缪的创作,从《局外人》(1942),《西西弗神话》(1943),《卡利古拉》(1945),《鼠疫》(1947)到《正义者》(1949)有一个很清楚的脉络,《局外人》里莫尔索不浮夸,不做作,不虚伪的生活,用自己的行动让人重新审视这个社会所谓的“正常秩序”,他的反抗就是无动于衷,“对荒诞人而言,问题不再是解释和解决了,而是体验和描述了。一切以英明的无动于衷开始。”461,【8】加缪:《反抗者》,吕永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所以他对亲情,爱情,友情都无所求,对于自己的任何行为从来不想做出任何解释。他在母亲葬礼上喝咖啡,抽烟,聊天,睡觉;他并不觊觎上司所说的有可能会更好的生活,不贪图利益;在母亲葬礼过后和女友约会,游泳,看滑稽电影,上床;帮雷蒙说谎作伪证;最后枪杀了对自己生命有威胁的阿拉伯人;不愿在死前向上帝认错,因为对他来说上帝是不存在的,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