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二攻一”战术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接球上篮练习

4

2

5

钟组织队形:

图 1

组织教法:

1、两路纵队,靠篮球场一侧边线,两人一组

一个球,相距 3—5 米

2、教师语言提示学生在传球时把握好提前量和控制

传球落点。

要求:

1、侧身跑完成传接球上篮,判断好传接球时机,注意传球落点在胸前高度。

2、在接球时侧身做出接球手型,注意做出伸臂跨步

接球动作

3、上篮后积极抢篮板球后排到队尾,保持队形整齐组织队形同上课四列横队集合队形

组织教法:

教师对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养成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

要求: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组织队形:

图 2

组织教法:

1、教师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做传球示范,并告知学生想要传好球的原则:(1)传球要和进攻动作结合在一起;(2)传球时声东击西,例如:看上给下,看左给右。

2、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巡回指导,提示传球动作要点,并及时给予纠正。

要求:防守人积极上前封堵,判断传球人的意图,瞬间断球,传球人一定要根据防守人动态果断传球

组织队形:

图 3

组织教法:

1、教师利用战术板讲解“二攻一”的半场练习方法,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提示“二攻一”要点,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大胆完成进攻。要求:

1、保持好练习队形,抢球人快速启动,拼抢积极,抢到球后要有果断快速抢攻的意识

2、练习时注意安全,具有保护自己和保护同伴的意识。

方法:两人一组,沿篮球场一侧传接球上篮,外侧的同学完成最终上篮,一次上篮结束后交换角色,排到队尾,循环练习。5到6 次

分二、学习“二攻一”战术配合

29

分(一)问题导入

(1)结合自己了解的篮球知

识说一说“二攻一”配合在比赛

中如何应用?

(2)想要提高“二攻一”配

合的成功率应该做好哪

点?

1

基钟

本(二)原地“二攻一”传球练习

部方法:三人一组一个球,站在一条直线上,两人面对面传球,一个人中间防守,断球后

分与传球失误的同学交换角色。

传球的两个人始终保持在一条

直线,2—3 米的距离,传球时

可以原地运球,但不能移动。

30

35

(三)半场“二攻一”练习方

法:学生分成三组,站在底线中

间的同学以地滚球的方式

将球发进场内,当球滚到发球

线时站在三秒区两侧底线

的同学快速起动抢球,抢到球的

同学和发底线球进场的同

学为进攻队员,没抢到球的同学变

为防守队员,完成“二攻一”配

合,三人回到底线交换角色排到

队尾,循环练习

12 7

到分

14 钟

基次

(四)全场循环“二攻一”练组织教法:

习1、利用战术板向学生讲解练习的方法,根据上

一个练习强调“二攻一”的成功要素:拉开快本方法:如图7 所示,学生分成传或强行突破;

两组,分别站在两条边线外罚2、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提示要点并指出存

球线的高度。○1和○2以“二11 在的错误,加以解决。

攻一”的方式进攻○3,○1和14 分要求:

部○2进攻后,防守队员○

3抢下钟1、进攻队员在运球过程中不要轻易停球,抬头篮板球传给○4,○4等在罚球到随时观察防守人的位置,两名进攻队员拉开距

线延长线的高度,○

3和○4离合理跑位,注意力集中,反应要迅速。

进攻另一侧防守队员○

6,如16 2、抓住传球时机,果断传球。控制传球力量和分此循环“二攻一”。落点,提高“二攻一”成功率。

次3、练习过程中,快速转换角色。当一次进攻结

束后,防守人迅速从防守转入进攻,与另一位

同伴完成“二攻一”配合。

4、认真体会配合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下轮练

习加以改进。

结束部分

6

一、集合整队

1

6

组织教法:

1、教师领做,示范并讲解拉伸放松,强调拉伸练习

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及放松价值。

2、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归纳学生的

回答,理清篮球“二攻一”战术配合的要点。为

下一节课做好准备。4、宣布下课,整理器材。、

要求:集合迅速,队形整齐

动作舒展,充分放松

认真总结,积极评价

二、拉伸练习

(一)上肢拉伸

(二)腰背拉伸

(三)坐地分腿侧体拉伸

(四)坐地翘腿转体

(五)十字仰卧脚触手

三、课堂总结

四、下课

篮球场2 块

篮球架4 个

篮球战术板 1 块

篮球30 个

球托30 个

预计

运动

负荷

密度

4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