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法理学》课件.ppt
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c63966448d7c1c708a1450c.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法学的对象和职能一、法学研究的对象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可以说,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因此,要深入理解法学,就得先理解法律现象到底是什么。
法律现象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加以认识。
(一)从法的存在形态来看,可以分为静态的法律现象和动态的法律现象。
我们平常看到的法律规则、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典等等都是静态的法律现象;动态的法律现象则包括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的适用等运作过程。
(二)从对法的认识的不同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具体的法律现象和抽象的法律现象。
具体的法律现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法律如何制定、如何实施、如何遵守,立法技术、法律解释等现实问题;抽象的法律现象,则是隐藏在具体法律现象后面的深层次的法律问题,它探讨法律的一些抽象的原则问题,如法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法所要实现的正义、法律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什么等等。
(三)我们也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认识法律现象。
形式意义上的法律现象是指法的外在表现,如一个国家的法制体系、法律机构、法律设施等;内容意义上的法律现象是指法的内在价值或理念,如法律究竟应当给人们制定什么样的行为规则、法律应当如何判断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如何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如何分配社会资源等。
总之,法律现象就是以“法”为中心,与法的制定、法的实施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总称,是从法律角度观察的社会现象。
而法理学所研究的则是最根本的有规律性的法律现象。
二、法学的职能法律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因此法学属于社会科学,它具有一定的社会职能。
法学的职能,是由法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其本身发挥作用的能力。
概括地讲,法学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认识职能、意识形态职能和实践职能。
(一)认识职能。
是指法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和法律现象。
如前所述,法律现象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只靠直观的观察无法深刻认识它,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法学研究体系,才能更好地理解诸如法律有什么特点、法和其他调整手段的异同及联系、什么社会关系适合于法律调整、法的运作规律是什么、不同法律现象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等复杂多样的法律现象。
法理学PPT
![法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177c64b14e852459fb5770.png)
电子教案
课程的性质及教学内容说明
法理学课程是理论性、学理性、抽象性较强的一 门学课,而且其涉及知识面比较宽,它涉及哲学、政 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法理学 在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法 理学是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从总体上研 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 职能、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实施、 实现、监督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 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在整个法学体系 中,它是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一门导言性、绪言性
第二节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法学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法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法律
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第二,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 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 出:“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 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 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
第二节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中国,法学的发展。在西方,法学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和 联系 (一)指导思想不同 (二)阶级基础不同
(三)在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上不同 (四)在一系列根本理论观点上有原则不同
三、建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法理学课程共分为五单元,二十一章。
第一单元绪论,属于引言性质,是学习 和研究法理学的准备阶段;第二单元的 内容即本书的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 这是学习法和法学的概念,范畴和一般 原理;第三单元的内容即本书的第二编,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理,系统讲述社会 主义法的本质及其作用;第四单元的内 容即本书的第三编,法的创制,系统讲 述法的制度阶段;第五单元的内容即本 书的第四编,法的实现,系统讲述法的 实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人民大学《法理学》第三版(孙国华主编)课件
![人民大学《法理学》第三版(孙国华主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b9b31f0b4c2e3f572763ca.png)
人民大学《法理学》第三版(孙国华主编)课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下列行为时,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的是:( )A.对桥梁管理欠缺B.因军事演习发生损害C.行政裁量不当D.乱摊派2、1995年8月5日上午,田某和朋友在家喝完酒后骑车去商场买东西,从商场出来后,听见有人说:“你车胎没气了。
”田某低头看车胎有气,随与其(张某)争吵并厮打在一起。
民警赵某正在执勤中,见状即上前将田某抱住,并说:我是派出所的,别动。
田某想要挣脱,赵某便将田某的腰带抽出,将其左手套住,正欲套右手时,田某向反方向用力,失去平衡,头部着地倒下,赵某遂将田某送至医院。
经鉴定,田某视神经萎缩。
田某于是向公安局提出赔偿请求。
则本案中:( )A.派出所民警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造成田某伤害,公安机关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B.赵某的行为是正当的职权行为,不具有违法性C.赵某的身体伤害与民警赵某的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公安机关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D.如果公安机关逾期不予赔偿,赵某只能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3、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主体是( )A.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B.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C.国家D.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及其所在机关4、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形成( )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的目标。
A.高效.便捷B.公开.公平C.公正.全面D.便民.诚信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选项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是( )A.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B.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D.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相对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到及时救济6、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法理学》辅导专题课 PPT件
![《法理学》辅导专题课 PPT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88e35aa0116c175e0e482c.png)
二、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习惯。 (二)原始社会调整是出于社会条件的自发要求。 (三)原始社会调整行使往往混为一体。 (四)原始社会调整具有残酷性和强制性。
三、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整理ppt
法的产生过程
一、法的产生根源 1、社会经济根源--社会分工、商品交换、私有制 的出现 2、社会政治根源--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3、社会文化根源--道德和宗教
整理ppt
法的作用和价值
➢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法的 主要作用与职能,法与利益的一 般关系及法的价值。
➢ 教学重点:法的自身作用和法的社会政治 作用,法的价值及法与利益的一 般关系。
整理ppt
法的作用和职能
➢ 法的作用和职能的概念
职能体现了作用,作用也可通过职能看出,二者是事物本质 的外化和外在表现。作用和职能往往被人们通用。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 基本特征: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 共同生产和平均分配。
(二)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是原始社会后期的基本单位, 完全是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人群,而不是地域性的联盟。
(三)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平 均分配,因此形成了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的关系。
①客观性 ②主体性(变异性和多维性)
3、法的价值的范围:
整理ppt
法的价值的范围
❖ 法所中介的价值 ❖ 法的工具性价值
① 确认性价值 ② 分配性价值 ③ 衡量性价值 ④ 保护价值 ⑤ 认识性价值
整理ppt
三、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
(一)每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客观上都要求有相应的、一定 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法理学第二章共33页PPT资料
![法理学第二章共33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324ea251e79b896802267a.png)
第二章 比较法学和法系
三、英美法系
(一)概述 :三个渊源:
1.普通法:一种判例法,特征为遵循前例
2.衡平法 :以公平正义原则和规则对普通
法的修正、补充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
法律
(参见教材p87)
3.成文法
第二章 比较法学和法系
第一节比较法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一、比较法学的含义 就是指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
及法律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比较为其基本 研究方法的法学学科。
第二章 比较法学和法系
案例:甲是R国人并居住在R国,生前是美国 纽约州一公司在R国的代理人。在其生前所 立的遗嘱中声明,在他死后,全部财产由 其女儿继承。其女也是R国公民,已成年, 居住在R国。根据R国的法律,这一遗嘱是 有法律效力的。R国的法律属于西方国家的 民法法系。
1.针对两个以上不同国家或地区法律制度及 法律文化而进行的比较研究。
2.研究范围并不止于法律制度、法律概念、 法律规则之间的比较,它也是针对各种法 律实践、法律文等而进行的比较研究。
第二章 比较法学和法系
3.比较法学不仅要探究不同法律规定的异 同,更要对这种异同进行分析、解释, 并进一步做出相应的评价。
第二章 比较法学和法系
比较研究三过程: 掌握资料——比较(发现其同异)——
分析同异的原因并评价
第二章 比较法学和法系
第二节 法系 一、法系的概念
依据法的历史传统和某些形式上的特 点作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是若干个国 家和特定地区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 法律体系的总称。
第二章 比较法学和法系
法系≠法律体系 法系≠法的历史类型
法理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法理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0fc1c25c050876323012120d.png)
第四节 法理学的方法
法理学方法与法律方法不完全相同。法律方法是指获 得法律案件、纠纷、分歧的正确处理结论的方法 掌握法理学方法,需要在三个层面上解决两个问题。 其中,三个层面是: (1)作为一个社会科学门类所决定的法律方法与自然科 学方法的区别。这个层面体现了社会科学方法的共性。 (2)作为社会科学的门类之一的法学的思维方法,与其 他社会科学方法的区别。这个层面体现的是法律方法 的特性。 (3)法理学的思维视界所决定的“关于法律的思考”与 “根据法律的思考”之间的区别,也即法理学方法的 特性。
第四节 法理学的方法
两个问题是:第一,作为法律理论思维对象的法律 现象的客观性问题;第二,法律方法与价值判断的 关系问题。
首先,法律方法以及法理学方法的科学性,要求在 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
其次,法律方法以及法理学方法的科学性,还要求 必须在法学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之间划出一 条界线。
第二节 法理学的对象
二、法理学的定义
法理学是一个运用哲学方法研究法律基本问题的学 术门类,实质上就是法律哲学或法哲学。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掌握法理学的定义。 首先,法学都是以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法理学 也是一个以研究法律问题为宗旨的学术门类。 其次,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的基本问题或者说更具 有一般性的法律问题。 最后,法理学是哲学方法在法律领域的运用。
再次,法理学方法要求注意区分法学理论思维方法 与其他法学学科方法。
思考题
1、试论法学及其研究对象的范围。 2、简述法学产生的标志。 3、试论法理学的定义与意义。 4、试论法理学方法的特殊性。
第一编 法的本体
第二章 法的性质
第一节 法的定义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特征
法理学(第二版)
![法理学(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768905cc1755270722088c.png)
第三章 法的价值
第一节 法的价值概述 第二节 法的主要价值 第三节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第四章 法的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法的作用概述 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局限性
第五章 法与社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法与经济 法与政治 法与道德 法与科学技术
第二十一章 法的起源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第二节 法起源的原因和标志 第三节 法起源的形式和规律
第二十二章 法的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前资本主义的法 资本主义的法 社会主义的法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
第二十三章 法的传统
第一节 法与文化 第二节 法律意识 第三节 法系
第二十四章 法的现代化
法理学(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
主编:葛洪义 副主编:张光杰 林来梵 王圣诵 撰稿人:葛洪义 胡玉鸿 孙莉 张光杰 王圣颂 丛广林 魏清沂 张朝霞 林来梵 刘治斌
教材封面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法学及其体系 法理学的对象 法理学的意义 法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法的性质
第一节 立法与立法权 第二节 立法原则 第三节 立法程序与立法技术
第十一章 法的实施
第一节 法的生成 第二节 法的实效 第三节 法的实现
第十二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十三章 法的执行
第六章 法的分类
第一节 法的分类概述 第二节 法的一般分类 第三节 法的特殊分类
第七章 法的要素
法理学课件
![法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1d53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2.png)
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具有 普遍性、规范性和可诉性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 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 律行为是 指具有法 律意义的 行为,包 括合法行 为和违法 行为。
特征:
(1)具有 法律意义: 法律行为 对法律关 系产生影 响,具有 法律效力。
(2)以意 思表示为 核心:法 律行为需 要行为人 通过意思 表示来表 达自己的 意愿和目 的。
法治国家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完善法治国家建设的对策建议 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探索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添加 标题
逻辑结构: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添加 标题
特点:普遍性、可诉性、可预测性、可操作性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定义 和特点
法律原则的种类 和作用
法律原则与法律 规则的关系
法律原则在实践 中的应用
法律概念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具有阶级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规范体系
法律渊源
法律
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国际公约
宪法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国际惯例
法律部门与法律关系
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刑 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程 序法等
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
法律关系:权利与义务、权力 与责任
法律关系的特征:主体、客体、 内容、变动性
法理学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法理学 讲义 ppt课件
![法理学 讲义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09c206d15abe23492f4d62.png)
(1)作为哲学的法理:研究焦点集中于 法律的本质、规律、意义和价值问题上。
* 法理学是一个以研究法律问题为宗旨的 学术门类。
* 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的基本问题或者说 更具有一般性的法律问题。
* 法理学是哲学方法在法律领域的运用
17
(2)法律规范中的法理:重点关注立 法的精神和法条中的原理问题 * 法条背后的法理 *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 法律知识的和谐统一 (3)生活中的法理:研究焦点集中于 社会生活实践提出的法理问题
3.法学是正义之学
首先,法学的研究对象即法律与正义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次,法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和深入。
12
3.法学的体系
(1)含义
法学体系是由各法学分支学科所组成的有机 联系的知识整体.
(2)分类:
* 从认识论角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 从各种法律类别角度,分为国内法学、国际 法学、法律史学和外国法学。
第一专题 总论
The Pandect of Jurisprudence
1
专题语录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和一 般理论,其研究的内容是法律的一 般性、普遍性问题,提供的是法律 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它是法学的入门导向,是学习其他 法学学科的基础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5
一、从法学到法理学
form law study to jurisprudence
6
(一) 什 么 是 法 学?
7
1.法学的研究对象
(1)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名人言论】
大部分英国人想象中的法律,呈现出千奇百怪 的现象:头戴头盔的警察管理公共交通和处理公共场所 的纠纷;议员们对某些立法文件进行争论,直到擦得光 亮的大笨钟宣告休会时间已到;头戴假发、面无表情的 法官刻板无味地宣布某个被告做了不应做的事情;或一 副猫头鹰架势的律师透过厚厚的眼镜片,从四面镶着黑 色珐琅质护板的桌子上四下张望。所有这些,在某种程 度上“体现着法律”。
法理学课件ppt
![法理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5839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1.png)
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
从原始社会的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出现,标志着法律制度的萌芽。
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以习惯法为主,强调家族和群体的利益,缺乏个体权利的保护。
古代法律制度的代表
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法等。
中世纪法律制度
02
01
03
中世纪法律制度的形成:随着宗教势力的崛起,教会 法和封建法成为主导。
中世纪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宗教和封建关系为核心, 强调身份和等级。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秩
序。
保障公民权利
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维护社会公正和平等。
促进社会发展
法律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基 本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
03
法理学的基本理论
自然法学派
自然法学派主张法源于 自然,是自然法则的一 部分,具有普遍性和永 恒性。
自然法学派强调自然法 和自然权利,认为人类 社会的法律应该符合自 然法的原则,保护人的 自然权利。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各界对法律实施和监督的参与和关注,包括舆论监督、公民监 督等。
社会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能够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诉求,对法律的制定 和实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法律与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方面具有密 切联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道德则对法律 起到补充和支持的作用。
法律与宗教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宗教对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宗教信仰和教义往往成为某些法律原则和规定的基 石。
法律与经济
法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保障。它能够保护产权, 促进市场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激励创新和投资。
法理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解析29页PPT
![法理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解析2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5f55506294dd88d1d26b4d.png)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