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进度统计表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d5bf60e5f78a6529657d5337.png)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本年级三个班大部分学生喜欢数学,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上进心很强。
学生能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上能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积极表现自我的欲望和努力提高数学成绩的愿望。
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估算方面的能力较弱。
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的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优等生的指导。
力求使他们乐学,愿学,整体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7、9单元)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
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8单元)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
以前教学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b885f8ece87101f69f3195ae.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虽然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
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
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0ef098e0c850ad02de8041fe.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
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
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学期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综合布线-吴刚)
![学期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综合布线-吴刚)](https://img.taocdn.com/s3/m/fcbe97631711cc7931b716c7.png)
附件1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期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授课人吴刚职称副教授课程名称综合布线课型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班级网络类二年级上课学期总学时72 使用教材综合布线系统及施工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主编吴素全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章节授课主要内容周次学时授课方式1.3 实验准备:visio2003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绘制综合布线系统拓扑结构图和管线路由图视频播放:综合布线桥架施工、管线施工、配线架端接、光纤熔接等。
01.rmvb-05.rmvb实验:visio2003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绘制综合布线系统拓扑结构图和管线路由图14演示、讲解和实验1.1 1.3 学习情境1综合布线基础任务 1.1认识综合布线系统1.1.1智能建筑1.1.2综合布线系统1.1.3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任务1.3查阅综合布线系统方案1.3.1综合布线系统常用标识1.3.2综合布线系统方案1.3.3综合布线工程管理实验:Internet查找综合布线系统实例方案,以职教园区综合布线为课程设计任务对象24演示、讲解和实验1.2 任务1.2认识综合布线常用器材与工具1.2.1传输介质1.2.2布线器材1.2.3施工工具实验:Internet查找职教园区综合布线系统所需线材和管材,包括光缆、双绞线、桥架、PVC管材、施工工具。
34演示、讲解和实验2.1 2.2 学习情境2智能家居布线任务2.1各类跳线的制作与测试2.1.1双绞线跳线2.1.2电话线2.1.3同轴电缆连接器2.1.4剥/压线钳的使用2.1.5跳线的制作2.1.6测试概述任务2.2线缆牵引技术2.2.1牵引拉力的限制2.2.2线缆的牵引方法2.2.3牵引的具体操作实验:设计职教园区综合布线系统各类跳线数量及技术要点,罗列所需的线缆牵引技术及技术要点。
44演示、讲解和实验2.3 2.4 任务2.3管的加工与敷设任务2.4信息插座的安装与端接2.4.1信息插座的组成2.4.2打线钳的使用2.4.3信息插座的端接与安装实验:设计职教园区综合布线系统楼层信息点分布图,设计楼层信息点数量统计表。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进度表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d94623e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f.png)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进度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进度表一、全册教学分析1、教材名称、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2、全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大体的数学思想和方式。
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
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3、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进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式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式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觅规律。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通过丰硕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慢慢丰硕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大体技术: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使学生踊跃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进程,让他们熟悉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彼此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策略及进度表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策略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bd0ee455b84ae45c3b358c56.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策略及进度表一、班级情况分析六年级2班共有学生51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面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班级常规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
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本学期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学生习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上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但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不高,在实际应用类,如解决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三、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四、教学策略第(一)单元内容:负数教学重点: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负数的大小教学措施: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二)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
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50fa7f5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5.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篇1一、学情分析我现任六年级二班、三班两个班的数学。
两个班共有学生142人。
其中男生占大多数。
两个班的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其中二班有男生35人,女生35人,整体学习习惯比较好,个别同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效果较好。
三班男生有40人,女生有32人,有五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些困难。
所以新的学期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全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关键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
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https://img.taocdn.com/s3/m/be1310cc192e45361166f526.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经过四年系统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优势:知识面广,合作意识强,思维速度快。
不足:求知欲不强,计算能力弱,思维的精度不高,作业速度不快且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内容简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6个单元,分为三个部分。
1.数的认识:教学了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教学了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利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有解决问题的枚举策略。
3.式与方程:式与方程主要是用字母表示数。
(二)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共安排1个单元,分三个部分。
新课程要求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求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面积公式的推导,体会"转化"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1.常用的面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面积单位数量之间的改写方法;2.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小数大小的方法与技巧;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47af0b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f.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一、建立数感,培养数学思维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建立学生的数感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数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 结合现实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作用,如自然数、负数、有理数等。
2.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各种数学方法和策略,如代数方法、几何方法等。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分析、推理、归纳、演绎等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几何教学,培养空间观念在七年级数学中,几何内容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通过直观教学和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2. 通过几何证明和推理,让学生了解几何定理和公式的证明和应用,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绘制图形、模型制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几何活动,如几何建模、几何设计等,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实践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注重实践应用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社会调查等,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4. 通过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教学效果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2.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ba2238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a.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一、学生情况分析: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6cdc1f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5.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1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材说明: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3. 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课时安排:4课时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材分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2581c096f46527d3250ce054.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一认识负数②面积是多少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②二三角形面积计算②梯形面积计算①梯形面积计算①整理复习①三整理复习②校园的绿化面积①第一、二单元测试②四小数的意义和读写②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②机动①五国庆节放假六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求小数的近似数②整理复习②机动①七小数加、减法③加法运算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①机动①八加法运算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①整理复习②第三、四单元测试②九找规律②解决问题的策略②第五、六单元测试①十小数乘整数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②十一期中复习③期中检测②十二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整理复习③第七单元测试②十三公顷和平方千米②机动①小数乘小数②十四积的近似值及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③一个数除以小数①机动①十五一个数除以小数③商的近似值②十六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整理复习③第八、九单元测试②十七复式统计表②复式条形统计图②机动①十八整理复习②了解周围的家庭①第十单元测试②十九整理与复习⑤二十期末复习二十一期末测试五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应用题100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表面积综合练习:1.做10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铁框架,至少需多长的铁丝?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6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1平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4.做5个棱长5分米的无盖正方体水槽,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54米,比宽多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6.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30平方分米,高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7.做一个没盖的正方体玻璃鱼缸,棱长是3分米,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8.3个棱长都8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9.一张写字台,长1.3m宽0.6m、高0.8m有20张这样的写字台要占多大空间?10.一个长和宽都是2.5分米,高是35厘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皮水桶,能盛水多少升?11.长方体蓄水池中有水2100立方米,这个蓄水池长50米,宽20米,水深多少米?1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分米,宽是2.5分米,高是3分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13.学校运来7.6立方米沙土,把这些沙土铺在一个长5米,宽3.8米的沙坑里,可以铺多厚?14.把长8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长方体木块锯成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可锯多少块?15.把两块棱长为1.5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16.做24节长方体的铁皮烟囱,每节长2米,宽4分米,高3分米,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17.一个长方体沙坑,长4米,宽2米,深0.5米,如果每立方米黄沙重1.4吨,这黄沙重多少吨?1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5厘米,已知长比宽长3.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19.一个长方体油桶的容积是18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311d31e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d.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研究惯。
他们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并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此外,他们还能较好地掌握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但是,个别学生还未能达到计算正确、迅速的水平,需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内容。
其中,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是重点内容。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
第一,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因为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知识。
第二,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研究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
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第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研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教材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锐角和钝角”以及新增的“平移与旋转”内容。
通过提前介绍锐角和钝角,让学生更早地理解这一概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ea28545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1.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教学进度计划模板及填写要求
![教学进度计划模板及填写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b23e51459eef8c75fbfb34c.png)
编码:QR/C09/7.5-2-07 编号:系部-教研室-科目名称-时间-任课科目编号大庆技师学院—学年度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科目楷体三号专业及班级楷体三号任课教师楷体三号计划制定人楷体三号审批签字课时分配期末完成情况楷体小二号科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封面编号(Times New Roman,小四号):为系部、教研室、科目名称的大写的开头字母(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填写时间-任课科目编号。
例如:机电系-电工教研室-安全用电的编号为:JD-DG-AQYD-20100901-06(见统计表,由系部干事填写)科目(楷体三号):科目名称严格与实施计划相符,注意:课程名称后不标注理论、技能、实训等字样。
专业和班级(楷体三号):×××专业(技师/高级工/技工××级-××班),多个专业与班级用分号隔开,写不下的字号可以相应调整。
任课教师和计划制定人(楷体三号),人数多字号可以相应调整。
领导签字:必须手写,盖章无效。
课时分配页(1)理论课、技能课和理论、技能综合课在纯教学下填写周数,不填实训周。
(2)实训课的教学周数填在实训下的空格里,不要填在纯教学周数栏。
实训课的课时填在“教学学时”中的技能栏下空格处。
注意:机动、复习、考试周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没有的不填。
非实训课的总周数是本门课的总周数,不包括其他实训课程。
课时分配页的栏目不得更改。
正文部分(宋体五号,写不下可以调整字号)××(楷体小二号)科教学进度计划表:科目与教学实施计划相符,科目后不填写班级或理论、技能、实训等字样。
周次:开课的周次要与校历上的周次一致。
注意:有的实训课教师在周次后又自行添加了“星期”栏,应该删掉。
多个班级相同内容、相同学时的应该使用一份进度计划,可以在周数栏用“/”隔开,或者在后面用文字标注清楚。
节次:从本科目第一次课(一大节90分钟)往后排序。
【人教版】2019年秋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
![【人教版】2019年秋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https://img.taocdn.com/s3/m/3784126951e79b89690226e7.png)
2019 年秋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课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剖析( 一)教课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含下边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之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一样的位罝察看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 二)教课目的知识和技术方面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成立 1 米、 1 厘米的长度观点,知道 1 米 =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预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 掌握 100 之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 之内笔算加、减法的估量方法,领会估量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所有乘法口诀,能娴熟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识从不一样的地点察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采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经过察看、猜渕、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摆列数和组合数,培育学生初步察看、剖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次序地、全面地思虑问超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感觉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2.认识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概过程和结果。
感情与态度方面1.在别人的鼓舞和帮助下,对身旁与数学相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踊跃参加生动、直观的教课活动。
2024年春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2024年春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2c13eb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1.png)
劳动节
5.01——5.05
11
5.06——5.11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6
周六上班
12
5.13——5.17
年、月、日,24时计时法
5
13
5.20——5.24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5
14
5.27——5.31
制作活动日历,认识小数
5
15
6.03——6.07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5
16
6.11——6.14
稍复杂的排列问题,搭配问题
4
端午节
6.08——6.10
17
6.17——6.21
稍复杂的组合问题,我们的校园
5
18
6.24——6.28
总复习
5
19
7.01——7.05
期末测试
5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2023——2024学年度)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周课时数
备注
1
2.26——3.01
开学第一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5
3
3.11——3.15
有关0的除法,解决问题
5
4
3.18——3.22
整理和复习,复式统计表
5
5
3.25——3.29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不进位)
5
6
4.01——4.03
笔算乘法(进位),解决问题(连乘)
3
清明节
4.04——4.06
7
4.08——4.12
解决问题(连除),整理与复习(1)
5
8
4.15——4.19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3a4b2ce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8.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
本学期主要采用分层激励机制,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
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纪律,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时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出原来的几何体,认识图形的平移变化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e7bc9ae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b.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导语:数学是一种工具学科,教学应该提前做好相关的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一、班级分析(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近村子。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
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
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
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
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
(11-15)周 起学期
(11-15)周 起始章节 (1-5)周 起始章节
进 度 安 排
上学期
(11-15)周 起始章节
高二
(1-5)周 起始章节
下学期
(11-15)周 起始章节 (1-5)周 起始章节
上学期
(11-15)周 起始章节
高三
(1-5)周 起始章节
教学进度表
书 编 号
课程 名称
作者
总册数 高考 分值
出版社 总开设 时间段(年)
(1-5)周 起始章节
周节次 (含周六)
(6-10)周 起始章节 (16-21)周 起始章节 (6-10)周 起始章节 (16-21)周 起始章节 (6-10)周 起始章节 (16-21)周 起始章节 (6-10)周 起始章节 (16-21)周 起始章节 (6-10)周 起始章节 (16-21)周 起始章节 (6-10)周 起始章节 (16-21)周 起始章节
下学期
(11-15)周 起始章节
教研组 建议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