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

合集下载

细胞呼吸专题知识点

细胞呼吸专题知识点

细胞呼吸专题知识点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指的是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细胞呼吸主要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一)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1、场所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其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初步分解,产生丙酮酸和少量的H和ATP;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进一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H;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2、过程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的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的 ATP。

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生成大量的 ATP。

3、总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6O₂+ 6H₂O → 6CO₂+ 12H₂O +能量(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1、场所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类型常见的无氧呼吸类型包括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例如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乳酸发酵:例如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3、反应式酒精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₂H₅OH + 2CO₂+少量能量乳酸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₃H₆O₃+少量能量三、细胞呼吸的意义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用于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如物质运输、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细胞呼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例如丙酮酸可以用于合成氨基酸。

3、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细胞呼吸保证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平衡,维持了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4.3.1《 细胞呼吸》 教案(苏教版必修1)

4.3.1《 细胞呼吸》 教案(苏教版必修1)

4.3.1 细胞呼吸教学目标1.说明细胞呼吸的本质,能对细胞呼吸与有机燃料的燃烧进行比较。

2.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3.说出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4.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5.运用实验器材进行“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6.通过对“有氧呼吸的过程、细胞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示意图”等图群学习,进一步提高图表对比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恰当的生物学知识有效地表述图表、公式等提供的信息能力。

7.参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的比较讨论,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尝试探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探索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多种因素。

9.参与实验设计,懂得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之间的关系。

10.认同科学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11.认同科学、社会、技术相统一的思想(STS)。

12.通过亲历探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

13.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

教学重点1.细胞呼吸的本质。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4.从生产实践的角度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教具准备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多媒体课件、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区别的投影片、教师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的一组有关“细胞呼吸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信息。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与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寒冷冬季的一个夜晚,一群人围在一堆篝火旁取暖。

(2)某现代化啤酒生产企业,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大量生产啤酒。

(3)某同学因10 000米长跑以后,觉得筋疲力尽。

(4)一片果园内的果树因遭受水淹而正在慢慢萎蔫,并不断有果树死去。

(5)农民经常要锄田,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5_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A级基础巩固练)

5_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A级基础巩固练)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A级基础巩固练)考点专练考点1 有氧呼吸过程1.有氧呼吸是真核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阶段都发生在生物膜上B.每个阶段均有ATP产生C.产生CO2的阶段有O2的消耗D.产生ATP的阶段有[H]的产生2.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②、③、④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甲、乙、丙代表相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只有③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C.①过程不产生ATPD.④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3.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仅仅来自于有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寄生于人体小肠的蛔虫,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D.甜菜块根、动物骨骼肌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4.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者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短跑时肌细胞产生的CO2主要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使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有利于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C.储藏新鲜果蔬和储存种子时,均可在低温、无氧条件进行D.通过检测产物中有无CO2产生,可以判断出无氧呼吸的类型考点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5.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B.若向B瓶和E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E瓶内的溶液会变黄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D.若C瓶和E瓶中溶液都变浑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6.“曲径接芳塘,文鳞散霞绮”,金鱼作为我国“国鱼”有着悠久的培养历史,其耐低氧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鱼类。

高二生物必修三细胞呼吸作用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细胞呼吸作用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高二生物必修三细胞呼吸作用知识点归纳
【一】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程。

((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
呼量高
其中有
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

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
反应不能产生)。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2细胞呼吸

3.2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一、有氧呼吸 有 氧呼 吸的 过 程 图 解
1、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C6H12 O6
酶 2C3H4 + 4[H] + 能量(少量) O3
葡萄糖
细胞质基质 4[H]
①酶
2丙酮 酸
能量
热能
2AT P
线粒体
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性:最适温度时,
细胞呼吸最强;
超过最适温度呼
温度
吸酶活性降低, 甚至变性失活,
呼吸受抑制;低
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受抑制曲线模型实践应用
①低温下贮 存蔬菜、水 果;②在大 棚蔬菜的栽 培过程中夜 间适当降温, 以降低细胞 呼吸,减少 有机物的消 耗,提高产 量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 ATP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6. 根据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O2吸收量、CO2释 放量
细胞呼吸的方式
不消耗O2,释放CO2 O2吸收量=CO2释 放量
只进行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
O2吸收量<CO2释放量
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多余CO2来自 无氧呼吸
易 错 警 示 有关细胞呼吸的9个易错点
8.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 为发酵。 9.产物CO2中的两个氧原子,一个来自于丙酮酸,一个来自于 底物中的H2O。用18O2参与呼吸作用,生成H2O后再用于参与 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18O可从水中转移到CO2中。
4.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酒精量=CO2量
只进行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

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
A.阶段 A 发生在内环境中 B.阶段 B 等同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C.阶段 C 中的能量均贮存于 ATP 中,最终用于各项生命活 动 D.物质①为 CO2,其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浓度高于在细胞质 基质中的
解析: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 胞质基质中进行,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由题图可知,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包括图中“丙酮酸→C-C”和“阶段 B”两个过程,因 此,阶段 B 不能等同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B 错误;阶段 C 释放的 能量一部分用于 ATP 的合成,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 错误; 图中物质①和②分别代表 CO2 和 H2O,而 CO2 跨膜运输的方式为 自由扩散,由此可知,线粒体基质中的 CO2 浓度应高于细胞质基质 中的,D 正确。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 CO2 和 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内有大量的 ATP 产生 D.丙试管中无 CO2 产生
据图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 ② ,可在人 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
(2)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其原因 是 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 。
7.(2020·山西大同一中开学检测)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 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 C2H5OH 和 CO2 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氧浓度为 a 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 b 和 d 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不同 C.当氧浓度为 c 时,2/5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a、b、c、d 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 ATP
考点 1 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
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细胞呼吸是指 有机物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 过程。 (2)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第5课时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课标要求说明细胞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1.有氧呼吸(1)概念: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4)能量转换: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提醒①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和细胞质膜上进行。

②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而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③科学家就线粒体的起源,提出了一种解释: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好氧细菌,二者在共同繁衍的过程中,好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

2.无氧呼吸(1)概念:是指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乙醇和CO 2,或分解成乳酸等物质,同时释放较少能量的过程。

(2)场所:全过程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3)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酶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产乙醇[H]+丙酮酸――→酶乙醇+CO 2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产乳酸[H]+丙酮酸――→酶乳酸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乳酸菌等(4)产物不同的原因①直接原因:酶不同。

②根本原因:基因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源于必修1P 94正文: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的简化表示方法。

(2)必修1P 94“知识链接”柠檬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这三大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都先生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 进入柠檬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 2和H 2O ,释放能量用于ATP 合成。

第三单元 第13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 第13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资料

第13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课标要求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考情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022·河北·T42022·重庆·T122021·全国甲·T22021·福建·T72.有氧呼吸2023·重庆·T102023·广东·T72023·天津·T12022·全国甲·T42022·山东·T42022·山东·T16考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2.实验思路——对比实验提醒对比实验中两组都是实验组,两组之间相互对照。

教材中对比实验的实例有: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②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法实验;③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④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产生量的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提醒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4.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快慢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 变浑浊程度高/快无变化乙组(无氧) 变浑浊程度低/慢出现灰绿色5.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CO2,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判断正误(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去除溶液中的O2(√)(2)对比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的结果通常都是事先未知的(√)(3)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提示检测二氧化碳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

细胞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关系

细胞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关系

细胞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关系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其中有氧呼吸是一种需要氧气参与的呼吸方式。

细胞呼吸与有氧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定义及原理等方面,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细胞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将食物中的可溶有机物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里,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1. 糖酵解:糖酵解是细胞呼吸的初始阶段,发生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乙酸,同时生成少量的ATP能量和还原剂NADH。

2. 三羧酸循环:如果存在氧气,乙酸进一步分解为三羧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更多的还原剂NADH和少量的ATP。

3. 氧化磷酸化:最后一个阶段是氧化磷酸化,它是细胞呼吸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还原剂NADH和另一个还原剂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将高能电子转移到氧气上,产生大量ATP和水。

二、有氧呼吸的定义及原理有氧呼吸是一种需要氧气参与的细胞呼吸方式,是细胞呼吸中的重要过程。

它的定义是指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生成巨量的ATP能量。

有氧呼吸的原理是通过氧气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内的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以较高效率转化为ATP能量。

在细胞质中线粒体的内膜上,存在着丰富的酶系统,这些酶能够将各种生物分子或有机物的化学能有效转化为电子的传递与携带。

此外,线粒体内膜上的其他结构,如内膜突起和外膜突起,也起到了提高细胞呼吸效率的作用。

在由线粒体内膜上的酶系统转化为电子的过程中,这些电子会通过电子传递链被一系列的酶和辅酶接收和传递,并最终被氧气接收和结合。

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电子传递,氢离子也会被转移到线粒体内膜的间隙,形成质子梯度。

这个质子梯度将被细胞内的ATP合酶利用,并将其化学能转化为ATP。

因此,有氧呼吸能够高效地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所需的能量。

【新教材】高中生物课程讲义之: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新教材】高中生物课程讲义之: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新教材】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一、细胞呼吸的方式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细胞呼吸。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呼吸产物的检测检测产物 试剂 现象 CO 2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橙色变灰绿色(3)实验步骤⎩⎪⎨⎪⎧①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注意控制单一变量↓②检测CO 2的产生↓③检测酒精的产生:注意适当延长培养时间(4)实验结论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3.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葡萄糖溶液煮沸后,即可加入新鲜食用酵母( ) (2)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碱性条件下遇酒精变为灰绿色( ) (4)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 )答案 (1)× (2)× (3)× (4)×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自变量是什么?如何设置自变量?提示 自变量是有无氧气。

有氧条件:用橡皮球(或气泵)充气;无氧条件:装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

(2)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检测因变量?提示 因变量是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以及是否有酒精产生。

检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观察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鉴定(看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酒精是否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提示 无关变量有温度、葡萄糖溶液的浓度、酵母菌活性等;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4)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探究酵母菌细胞有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情况,用如图装置作为备选装置。

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 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

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  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

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方式2、掌握有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3、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4、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细胞呼吸方式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本质(1)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本质: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要点诠释:细胞呼吸的概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掌握:①发生场所:生活状态的细胞内。

②分解底物: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

③呼吸产物:CO2和水或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因呼吸类型而异)。

④反应类型:氧化分解(生物氧化)。

⑤能量变化: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生成ATP。

2、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目的:用兼性厌氧菌——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情况。

(2)产物的鉴定:酒精+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灰绿色;CO2+Ca(OH)2=CaCO3 + H2O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绿变黄(3)实验步骤:①配制酵母培养液,2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②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③检测酒精的产生:自A、B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滤液注入已编号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震荡并观察溶液中颜色变化。

(4)实验现象及分析:现象分析结果甲、乙石灰水都变浑浊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 2 甲装置浑浊快且程度高 酵母菌在有氧比无氧时放出的CO 2多且快2号试管由橙色变成灰绿色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1号试管不变色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 2和H 2O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CO 2。

人教版教学课件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 5.3.3 细胞呼吸(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 5.3.3 细胞呼吸(课件)
细 胞 呼 吸
一、考试要求
1.有氧呼吸
正确把握有氧呼吸的概念,阐述细胞有氧呼吸的全过程。
2.无氧呼吸
细 胞 呼 吸
正确把握无氧呼吸的概念,阐述细胞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3.呼吸作用的意义
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二、知识整理
(一)、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 通常所指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1.概念:是指生物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 过酶的催化作用,把 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出 和 ,同时释放 出大量 的过程。 2.场所:先在 内,后在 内。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苹果储藏过久,植物水淹
4.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 量,比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要少得多。如1mol葡萄糖在 分解成乳酸以后,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 61.08kJ的能量储存在 中,其余的能量都以 形式散失。能量利用率约为 左右。
在线粒体中前两阶段产生的氢[H],经过一系列反应, 被氧化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较多的ATP。
比较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反应物、产物、产生的能量
阶段 比较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反应物
细 胞 呼 吸
产物 产生的能量
4.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 1mol葡萄糖可以释放2870kJ的能量, 其中1161kJ储存在 中,其余能量都以 形式散失。能量利用率约为 左右。
细 胞 呼 吸
(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类型 区 别 场所 条件 物质变 化 能量变 化
有氧呼吸
主要在线粒体内 需氧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不需氧细 胞 呼 吸Fra bibliotek相 同 点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一、细胞呼吸1.概念2.两种类型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产物3.呼吸产物的检测4.实验结论三、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2.有氧呼吸的过程3.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1.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被学者称为保护大脑的清道夫,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小题1】1. 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①【小题2】1.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参与了第三阶段的反应,其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①【小题3】1. 有氧运动能保证大脑有足量的氧气供应。

①[知识点]细胞呼吸[答案]【小题1】错误【小题2】正确【小题3】正确[解析]【小题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如需氧(好氧)型细菌,其有氧呼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该表述错误。

【小题2】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参与了第三阶段的反应,其场所为线粒体内膜,[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该表述正确。

【小题3】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保证大脑有足量的氧气供应,该表述正确。

探究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情境探究]1. 图甲、图乙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 装置甲可以探究酵母菌的①呼吸,甲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②。

装置乙可以探究酵母菌的③呼吸。

【小题2】1. 设计实验【小题3】1.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无关变量?①【小题4】1. 该实验有没有对照组?①[知识点]细胞呼吸[答案]【小题1】有氧除去通入A锥形瓶中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无氧【小题2】自变量是有无氧气。

有氧条件:用橡皮球(或气泵)充气;无氧条件:装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CO2产生的多少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是否有酒精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小结
细胞 呼吸
有氧 条件
产生
大量的CO2和水
无氧 产生 条件
少量的CO2和酒精
有氧 呼吸
无氧 呼吸
有氧呼吸
与生活的联系
如何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具体做法:让司机呼出的气 体直接接触到用硫酸处理过 的重铬酸钾,如果呼出的气 体中含有酒精,重铬酸钾会 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供细胞生命
结合下图思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无氧与有氧对比
场所


条件

产物
能量

联系

实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氧气、酶等 CO2和H2O 释放大量能量
细胞质基质 酶等
酒精和CO2或乳酸 释放少量能量
第一阶段反应场所和过程完全相同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意义
➢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丙酮酸 (C3H4O3) 酶 2乳酸(C3H6O3)
无氧呼吸过程——乳酸发酵 乳酸菌


无氧呼吸过程
葡萄糖 少量能量
[H]
丙酮酸
乳酸
酒精+CO2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C6H12O6
酶 2C3H4O3(丙酮酸)+4[H]
产能情况: 少量能量
场所:细胞质基质 酶
物质变化:2C3H4O3 +4[H] 2C3H6O3(乳酸)
主要场所:线粒体 活动所需能量,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线粒体简笔图

增大膜面积分 布有氧呼吸的 酶
全过程: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讲义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讲义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讲义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细胞呼吸主要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好像一个高效的能源工厂,能够为细胞提供充足的动力。

有氧呼吸的场所主要在线粒体中,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少量的能量和H(还原氢)。

这一阶段就像是准备工作,为后续的反应打下基础。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并产生少量的能量和H。

这一步就如同生产线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进一步推进了物质的转化。

第三阶段是有氧呼吸的关键步骤,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能量的大爆发,产生的能量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以概括为:葡萄糖+ 6 氧气→ 6 二氧化碳+ 6 水+能量。

通过有氧呼吸,细胞能够从每一个葡萄糖分子中获取大量的能量,其能量利用率非常高。

与有氧呼吸相对应的是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释放的能量较少。

无氧呼吸的场所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

无氧呼吸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常见于大多数植物细胞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中。

在这一过程中,葡萄糖首先被分解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另一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常见于动物细胞和乳酸菌等微生物中。

同样,葡萄糖先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乳酸,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别为:葡萄糖→ 2 酒精+ 2 二氧化碳+少量能量(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葡萄糖→ 2 乳酸+少量能量(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