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10章 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国民收入核算09共51页文档
GDP与GNP的区别
GDP:按照国土原则统计的 凡是在本国境内的,无论是本国公民还是外
国公民,所创造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都应计 入GDP
GNP:按照国民原则统计的 凡是本国公民,无论他在国境内还是境外,
所创造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都应计入GNP
GDP与GNP的关系
GNP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 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又称为“GDP价格指数”、 “GDP折算指数” 或“GDP紧缩指数”
GDP平减指数 = 名义GDP / 实际GDP 实际GDP = 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 = 报告期价格 / 基期价格
名义GDP = 报告期价格×报告期产量 实际GDP = 基期价格 ×报告期产量
四、GDP核算的意义与局限
§2 GDP核算方法
• 一、支出法 • 二、收入法 • 三、生产法
一、支出法
总产出 = 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棉
纱
布
上
花
衣
销售价格 15
20
30
45
新增价值 15
5
10
15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出口
出售 上衣
总计
50
5
50
总支出包含
存货投资
1、消费 C (Consumption)
• ① 耐用消费品(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 • ② 非耐用消费品 • ③ 劳务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如何衡量一国的总产出?
棉
纱
布
上
花
衣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P428)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配套习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二、判断是非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 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12、用支出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P中。
1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NP中。
14、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三、选择题1、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购买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 收入及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NP的有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属于GN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P的有)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D 直接税6、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7、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A GNPB NNPC NID PI8、用收入法核算的GNP应包括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9、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M=1.8亿,则A NNP=8.7亿B GNP=7.7 亿C GNP=8.7亿D NNP=5亿10、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A GNP=C+I+G+(X-M)B GNP=C+S+G+(X-M)C GNP=C+I+T+(X-M)D GNP=C+S+T+(M-X)11、以下可以计入GNP的有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用收入法核算GNP时,应包括A 折旧B 间接税C 出售股票的收入D 工资13、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A 政府转移支出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指出C 企业投资D 政府购买14、NI包括的项目有A 利润B 间接税C 业主收入D 企业转移支出15、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四、计算题1、根据下表计算: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值羊毛1500毛线180毛衣30填表并计算最终产品毛衣的总增加值是多少?2、根据下表计算:1982年名义的GNP1992年名义的GNP香蕉上衣15万单位×1美元=15万美元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合计215万美元330万美元求:1992年实际的GNP3、根据下表计算GNP、NNP、NI。
高鸿业曼昆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详解
个人收入用来消费C和储蓄S。
34
某年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元,国内私人投资5000亿元( 其中500亿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 亿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政府支 出为3000亿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为 500亿元),出口为2000亿元,进口为1500亿元。求国内生产 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
狭义国民收入: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 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贴
32
2、个人收入: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个人收入 = 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社会保 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给个 人的转移支付 (+和支付利息等)。
33
3、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 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例: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1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 为6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入为70亿元,在外 国的劳动收入为2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50亿元, 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求该国的GNP和GDP。 GDP=100+70+50+10=230亿 GNP=100+60+70+20=250亿 GNP=230+60+20-50-10=250亿
只有实际GDP才能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情况。 名义GDP有时会造成一些假象,即名义增加,而实际减少。
18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一个国家或地区 一定时期内社会 1.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资本的形成和增 加。 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 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 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 周期性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繁荣阶段
经济活动活跃,生产迅速增加,投资 增加,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 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实现货币政 策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 现率、利率政策等
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目标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 结构性通货膨胀:某些部门或地区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其他部门 或地区,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01
02
03
需求过度
政府支出增加、投资过热 或消费需求旺盛等原因导 致总需求过度增长。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长期性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 续的投资、技术创新和制度改进。
波动性
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 ,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 段。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资本积累
通过增加投资,提高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及其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企业和政府如何共同决定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及它们如 何影响总体价格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精讲和考研真题解析(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2.1 本章框架结构图12.2 重难点解读一、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大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水平同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用来衡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衡量失去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
指经济活动水平随时间而波动的现象,包括经济 的扩张、高峰、衰退和谷底。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 口增长、政策调整等;经济周期则反映了经济活 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受到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 口等因素的影响。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和传统微观经济 学的结合,强调价格刚性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主张政府干 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值总和。
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
农村改革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农村改革,包括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农村市场化改 革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和农民收入。
城市改革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 施城市改革,包括国有企业 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等,促 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
级。
开放政策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开放政策,包括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推动自由贸易区 建设等,扩大了对外经济合 作和交流。
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贸易自由化、产业升级、企 业改革等,实现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
泡沫经济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陷入长达20年的停 滞。
结构改革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企业重组、金融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等,以应对经济 停滞问题。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一、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问题的学科。
在我国,高鸿业教授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件将简要介绍高鸿业教授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1.总需求和总供给高鸿业教授认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总供给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技术水平。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高鸿业教授强调,宏观经济调控应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相互配合,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3.通货膨胀与失业高鸿业教授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难题。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失业则会导致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既要控制通货膨胀,又要降低失业率。
4.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高鸿业教授指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现象。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而经济周期则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
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应关注经济周期,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5.对外开放与宏观经济高鸿业教授认为,对外开放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对外开放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国内经济稳定。
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实现国内外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结论高鸿业教授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目录•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及其应用•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01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总量进行综合考察,来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综合性体现在它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整体性体现在它考察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动态性体现在它揭示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
发展脉络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等阶段。
流派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完善性,主张政府应减少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则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价格粘性的存在,主张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及流派02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1 2 3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国民收入的决定取决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萧条的原因,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刺激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新古典综合学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都是必要的,主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调节作用。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乘数效应加速原理03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原因导致的失业。
总需求不足工资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计算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实际GDP:用古欧某一年的商品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计算GDP 名义GDP:用当年的商品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实际,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被最终使用者购买的劳务和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其他产品生产的产品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化量。
存量:在某一时点存在的变化量.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损耗所造成的价值减少。
即固定资本的消耗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社会经济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计划等于计划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递减规律:收入增,MPC减。
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MPC。
乘数原理:国民收入的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总需求变量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税收乘数: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化量的比值。
Kt=-β/1-β=-ktr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Ki=kg=1/1-βkb=1 kx(对外贸易乘数)=1/1-β+γ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在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资本边际效率MEC:一种贴现率,它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大于市场利率,投资可行。
比MEI平坦,递减投资的边际效率MEI:表示由于投资增加导致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而被缩小了的MEC数值。
货币需求三个动机:交易(正常),谨慎(预防意外),投机(购买有价证券)。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宏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部分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动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产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GNP的区别。
由于人们经常把GDP作为指导和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以现有的GDP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
2.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
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
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前四项为要素收入,后两项则不是要素收入。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
供给管理政策与需求 管理政策的配合
供给管理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也需要 相互配合。在短期内,可以通过需求 管理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而在长期内 ,则需要通过供给管理政策来提高潜 在产出水平。同时,供给管理政策也 可以为需求管理政策提供更好的环境 和条件。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 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在制定和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并加强与其他 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例如,可以通 过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来维护汇率稳定 ;通过国际贸易政策协调来促进贸易 自由化等。
影响因素
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 拉动、成本推动等因素都 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关系
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 系的曲线,即降低失业率可能会导致通货 膨胀率上升。
在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政策来刺 激经济,降低失业率,但可能会导致通货 膨胀率上升。
长期关系
现代宏观经济学流派
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对 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收入、就业、价格水平、经 济增长等,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这 些经济变量。
研究方法
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关注经济现象的 描述和解释,也关注经济政策的设计和评价。同时,还广泛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经济数据和预测经济 走势。
宏观与微观的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现象往往是由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所决定的,而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影响到微观经济单 位的运营。
融合的方法论
高鸿业课后答案第十章
高鸿业课后答案第十章第十章一、填空题 1、在物品市场上,投资与利率成变动,因此,利率上升,投资,总需求,国民收入。
反方向,减少,减少,减少2、总供给曲线有三种不同情况,即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短期,长期3、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IS曲线向移动,从而国民收入,利率。
右上方,增加,上升 4、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的假设:第一,;第二,;第三,。
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价格水品不变5、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增加会使国民收入,价格水平。
增加,不变6、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价格水平。
增加,下降7、消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不取决于收入的,另一部分是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
自发消费,引致消费 8、自发总需求增加时,IS曲线向移动;自发总需求减少时,IS曲线向移动。
右上方,左下方9、乘数是指的增加所引起的增加的倍数,它的大小取决于。
自发总需求,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MPC)10、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民收入;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
增加,减少1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假设除了总需求分析的三个基本假设之外,还假定:第一,;第二,。
利息率水平不变,投资水平不变 12、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移动。
A卷第 1 页右下方,左上方13、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储蓄增加,国民收入。
增加,减少14、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向移动,从而国民收入,利率。
右下方,增加,下降15、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
越大,越小16、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增加会使国民收入,价格水平。
不变,上升,17、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118、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增加会使国民收入,价格水平。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
固定汇率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吸引外资,但可能导致国际 收支失衡和汇率高估;浮动汇率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的功能,但可能加剧经济波动和投机攻击;中间汇率制则 试图兼顾两者的优点。
汇率制度的选择因素
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需要考虑经济规模、开放程度、 贸易结构、金融市场发展以及政策目标等因素。
要点三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可能并不成 立。这意味着在长期内,政策制定者 可能无法通过权衡通货膨胀和失业来 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相反,他们可 能需要关注更广泛的经济因素,如生 产率、技术创新和全球经济环境等。
04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影响因素
01
02
03
04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是影响经 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 增长和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 供给不断增加,促进了经济增 长。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假设经济是一个产品经济,没有货币因素,只包括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在此模型中,总供给是既定的,总需求取决 于消费和投资。
IS-LM模型
同时考虑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说明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和净出口等因素;在货币市场上,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
100%
经济增长
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机制 和趋势,分析经济增长的影响因 素。
80%
经济波动
研究经济短期内的波动现象,如 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 (如家庭、企业)的行为,而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 的运行情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03
气候变化与宏观经济
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 经济政策和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定义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经 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 来衡量。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02
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03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点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乘数效应
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 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 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 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数字经济与宏观经济
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政策调控的影响,以 及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
其
他
乘
数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家庭收入
生产要素市场
私人储蓄
家庭
税收
私人储蓄(借贷)
政府
公共产品与服务
政府购买
消费
税收
货币市场
借贷
借贷
生产要素支付
借贷
税收
公共产品与服务
产品与服务市场
企业收入
封闭条件下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企业
两部门经济:有效需求的原理和框架
三部门经济:政府部门
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
四部门经济:对外部门
投
影响需求的重要机制:乘数
投
资
资
和
的
利
q
理
率
论
主要内容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家庭部门
两部门经济:企业部门
三部门经济:政府部门
政
四部门经济:对外部门
影响需求的重要机制:乘数
府
需
求
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主要内容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家庭部门
➢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
1
kg= =
△ 1−β
➢ 税收乘数
△ −β
kt = =
△ 1−β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β
ktr=
1−β
➢ 平衡预算乘数
ΔY ΔY 1
1 kb
ΔG ΔT 1
本章评析
实现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e=y,也可以用i=s表示,因为计划
➢ 预期
• 如果消费者遵循恒久收入假说,并且有理性预期,那么只有未预期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 G + (X-M) = S + T + Kr 或 I = S +(T-G) +(M-X+ Kr)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一、支出法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产出等于支出” GDP包括: ①消费[C] ②投资[I] 固定资产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存货投资 ③政府购买[G] ④净出口[X–M] GDP=C+I+G+(X–M)
二、收入法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产出等于收入” GDP包括: ①工资、利息、租金。 ②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③公司税前利润。 ④间接税。 ⑤资本折旧。
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
几个相关问题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生产与销售 流量与存量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下列项目是否应当计入GDP?为什么?
销售给本国企业的原材料的市场价值。 销售给外国企业的原材料的市场价值。 股票买卖的价格。 支付给证券经纪人的佣金。 银行助学贷款的利息。 私人向贫困大学生的捐赠。 妻子从事的家务劳动。 保姆从事的家务劳动。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 收入
简单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假定居民将全部收入用于个人消费。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厂商
中间产品
购买最终产品
扩大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假定居民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投资 储蓄
居民户
厂商
购买最终产品
金融机构
总支出=消费+投资
=C + I
总收入=消费+储蓄
=C + S
恒等关系:C + I = C + S
I= S
未归于消费 者之手的产品
未用于购买 消费品的收入
二、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加进政府收支的作用。
三部门: 厂商、居民户和政府
政府购买 税收
再加上国际收支的作用。
四部门: 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外国
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政府
政府购买
国外
关税
税收 政府购买
进口 出口
转移支付 税收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厂商
储 蓄 购买最终产品 投 资
金融机构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 C + I + G + X–M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对外转移支付 = C + S + T + Kr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政府
转移支付
税收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厂商
购买最终产品
金融机构
储蓄
投资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 I + G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C+ S + T
恒等关系:
I+G=S+T
或 I = S + (T - G)
投资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三、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GNP-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狭义) =NNP-间接税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 税+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 =PI-个人所得税
国内生产总值与福利
人均GDP被认为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最重要的 指标。
但是人均GDP并不能全面和真实反映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所享 受的经济福利。如不能反映非市场活动和 地下经济的状况、军火和消费品所占比例 以及闲暇、环境、治安等经济福利的构成 要素。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以现期价格[Current Price]或可变价格 [Variable Price]计算的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以不变价格[Fixed Price]计算的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 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 产品的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第十九章、二十 章]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教材第二十一章]
第十八章 新经济自由主义简介[教材第二十二章]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教 材第十三章]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IS-LM模型[教材 第十四章]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 型[教材第十七章]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教材第十五、十六章]
第十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教材第十八章]
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 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宏观经济基本问题
物价或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 问题)
就业或失业问题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讲授内容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教材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