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颂”三部分。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薇:野豌豆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共102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共102张PPT)

诗歌品读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征夫当年出征时 表明时间:春天
折柳送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依依不舍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征夫归来时 归来时的环境 从“雨雪霏霏”中感受到什么? ♢征夫在征程中经受磨难 ♢征夫归来时满怀哀伤悲愤
征夫在归途中遭遇险阻,行路艰难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jìnɡ j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zhònɡ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词语解释
知 明白,知道。
乃 就。
潜 暗暗地。 晓 天刚亮的时候。
诗意:
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正当春天的时节 就飘洒起来。细雨随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着,无 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 停泊的小船上透出明亮的灯光。等天亮的时候,那 潮湿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 巷必将是万紫千红的景象。
背景知识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 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成都草堂定居。他亲自 耕作,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 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 的诗作。
初读古诗
春夜喜雨
nǎi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qián
rùn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黑
对 比
明,给人强烈的美感
的情态
前两句诗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非常具
有画面感。后两句诗是诗人的猜想,表达出了
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赞——应时而生 听——悄然润物 看——夜中雨景 想——雨后晓景
好雨
点明时间
交代呈送的对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全)》课件(共119张PPT)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全)》课件(共119张PPT)

借景抒情
zài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日_幸福_的_家_园 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昔日_恩爱_的_亲_人 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昔日_袅袅_的_炊_烟 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昔日_依依_的_杨_柳 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作者的孤独,你 体会到了吗?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 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 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 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 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 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读诗文
采薇(节选)
朋友,请你再喝完这杯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 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
元二要去的是萧条的安西,面对着茫茫的大漠, 长途跋涉,此地一别,生死难料,更别提是重逢了, 如果你是王维,你的心情如何?
你想对元二说什么?
从欣欣向荣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 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利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 张骞出使西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间才回到祖国。 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 再相见很难预料啊。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 氛。
前两句写离别时的景色,地点是( ),
季节渭是城( )留(
)之意,你感觉
这景送色别如何?
• 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的盎然生机—— • 看到了春雨润轻尘的清新,闻到了雨后空气的芳香—— • 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湿润洁净,客舍青青。柳条嫩绿的
释义: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共6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共64张PPT)

古诗词诵读
课文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 在辩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 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 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 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 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听了,不 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
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 (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古诗词诵读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古诗词诵读
学习生字
络 luò 脉络
古诗词诵读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古诗词诵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这里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界。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古诗词诵读
生字学习



古诗词诵读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诗词诵读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堂PPT)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课堂PPT)

2021/3/29
21
偶鸣 尔叫
时鸣春涧中
时而在山涧中鸣叫。
2021/3/29
22
2021/3/29
23
赏析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 哪些景物?
春季
桂花、山、月、鸟、涧
2021/3/29
24
赏析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描 绘了怎么样的意境?
幽静的特点。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 者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更显现了 山涧的宁静。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 等闲,平常。
粉骨碎身/全不怕,
全:都。
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高尚节操。
2021/3/29
47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诗送给友人。
2021/3/29
16
1、读熟练
2021/3/29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17
鸟鸣1、涧初读解题知作者
鸟:鸟儿 鸣:鸟叫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这首诗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 皇甫岳,王维的朋友,诗人为云溪之景所醉, 连续写下了五首诗。
2021/3/29
40
三、看注释、解诗意:
1.学习掌握生字词及其注释。
蹊(xī):指小路.
娇莺(yīng) :娇小可爱的黄莺.
恰恰(qià):啼指鸟儿和谐动听的鸣叫声.

66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PPT课件

66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PPT课件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 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 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 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 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 “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 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 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 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3,2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指春光明媚。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31
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 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 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 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 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28
四 川 剑外
河 蓟北

河 南
29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30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 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21
诗意: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 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 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古诗词背诵ppt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36页文档

古诗词背诵ppt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36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婉转动人。
思想、赏析:
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 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 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 人欣喜之情。
1. 读诗 ---- 背诗 ---- 诵诗 2. 背诗意 3. 默写
第三课时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杜甫
❖ 2、 写作背景。
❖ 3、 解诗意。
❖ 4、 悟诗情。
❖ 走进古诗
诗意: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 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 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洛 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的心依然 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
第一课时
❖ 根据我们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七步诗》和《鸟鸣涧》
❖ 交流:分小组进行。
❖景。
❖ 3、 解诗意。
❖ 4、 悟诗情。
❖ 走进古诗:
背景: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 (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 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 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 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 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 煮得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 十分贴切感人。
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 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 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
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思想: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 形象真切的。
赏析: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 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 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 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 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四 川 剑外
河 蓟北

河 南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 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指春光明媚。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诗 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 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 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 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注释: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诗意及思想内容:
内容:《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 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 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 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 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 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 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郑燮(1693-1765), 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 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 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 化)人。诗风质朴泼辣, 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 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
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 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第四课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 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 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 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 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 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 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
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 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 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
对偶的认识:
红色字组
人对夜
蓝色字组 黃色字组 绿色字组
名词对名词 闲对静 动词对动词 桂花 对 春山
名词对名词 落对空 动词对动词
赏析、思想:
赏析: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 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 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 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落,月出,鸟鸣, 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词语释义: 1、独步寻花:独自一 人一边散步,一边赏 花。
2、黄四娘:杜甫住成 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 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 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7、江畔:江边。
诗 意: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 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 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
注 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击: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 平常,随便。 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 开凿。 人间:人世间。
诗意: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 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 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思想: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 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1. 读诗 ---- 背诗 ---- 诵诗 2. 背诗意 3. 默写
第二课时
❖ 根据我们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和《江畔
独步寻花》
❖ 交流:
❖ 背一背以前背诵过的送别诗。
❖ 1、 作者生平。

王昌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