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王何必曰利

【文题解读】

“王何必曰利”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面对梁惠王对“利”的热切期待和渴望,孟子旗帜鲜明而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一句反问是对梁惠王追逐利益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孟子对“利”的极端唾弃,反问过后的一句“亦有仁义而已矣”,表明孟子对“仁义”的极力推崇和执著追求。“重义轻利”的思想是“王何必曰利”的真正内涵。

本课共选取了三篇短文。第一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劝说梁惠王要“后利而先义”;第二篇选自《孟子·告子下》,讲的是宋国学者宋到楚国去调解楚国和秦国的纷争,途遇孟子,孟子向他阐述“利”与“义”的关系;第三篇选自《孟子·尽心上》,阐述“利”与“义”的区别。

【目标锁定】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及常见的词语活用现象、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孟子重义轻利、后利而先义的思想。

3.学习和借鉴孟子正反照应对比的说理方法。

【目标达成】

一、语基梳理

1.字音字形

①叟.( ) ②弑.( )

③宋()④

⑤说.而罢之( ) ⑥然而不王.者( )

⑦利与善之间.也( ) ⑧孳.孳为善( )

⑨蹠.之徒也( )

2.通假举要

愿闻其指.:____________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上下交征

..利:____________

②二王我将有所遇.焉:____________

③先生之号.则不可:____________

④吾闻秦楚构兵

..:____________

⑤孳孳

..为善者:____________

⑥欲知舜与蹠之分.:____________

⑦无他,利与善之间.也: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接⎩⎪⎨⎪⎧ 怀利以相接.

兵刃既接.

忧与愁其相接.

汉兴,接.秦之弊

出则接.遇宾客

②去⎩⎨⎧

兄弟去.利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去.门十里以为界

(3)词类活用

①不远.千里而来:____________

②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____________

③亦将有以利.吾国乎:____________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_______

⑤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____________

⑥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

⑦孳孳为善.者: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①以罢三军之师.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以利吾家.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而..不亡者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要虚词

①其⎩⎪⎨⎪⎧ 弑其.君者

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②之⎩⎪⎨⎪⎧ 先生将何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道之.不复

句读之.不知

③而⎩⎪⎨⎪⎧ 鸡鸣而.起

舍生而.

取义者也

登轼而.望之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④亦将有以..利吾国乎:____________

5.特殊句式

(1)__________

①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②先生之志则大矣。

③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2)__________

①何以利吾国?

②说之将何如?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______________

孟子遇于石丘。

6.文笔精华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达则兼善天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探究

1.选文主旨

本课所选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的。孟子对“利”是极端厌恶的,他将因逐利而产生的危害阐述得具体而深刻。在利与义上,孟子极力主张“先义而后利”,“重义轻利”,孟子的这种把仁义张扬在私利之上的价值观,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但可以启发我们审查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2.句段赏析

(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

赏析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勤勉行善,他的德行就是高尚的,因此跻身于君子的行列,即“舜之徒也”;如果一个人一心追逐私利,其德行就难以提升,始终与人格卑下的人为伍,即“蹠之徒也”。因此在生活中,不能过分关注“利”,甚至为了利不择手段。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应把践行正义、培养善德放在自身修养的第一位。

(2)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赏析利害关系问题历来是孟子所反对谈的,既然有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关系的最佳行事方式,那为什么不去寻求最佳的行事方式与其他人、其他国家建立起相互关爱的关系呢?在孟子看来,这种最佳行事方式就是行“仁义”。如果君臣、父子、兄弟心怀仁义互相对待,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3.精读深思

(1)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赞扬舜“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从舜的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三则选文,在说理方面,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的特点,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