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
为此,循环经济产业园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指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再生产和再利用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回收再生的经济目标。
为探究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定义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指带有明确“循环经济”元素的园区,即通过“资源回收:废旧物资回收分类、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废旧物资再进一步加工制成重点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循环农业等领域的再生利用”;“经济循环:基于市场流通的物流、信息流等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园区。
二、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当前,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设了2000多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其中欧洲和美国地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近年来,中国也在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如山东省宁阳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湖南栗雨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先进产业园区在国内面世。
三、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优点循环经济产业园有以下优点:首先,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资源的消耗;其次,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经济建设;再者,加快园区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趋势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将深入实施国家的战略要求,以“绿色低碳”为主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其次,加大循环资源回收利用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技术水平和效益;再者,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环境,加强产业集聚,创新模式,提高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
五、循环经济产业园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循环经济产业园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人才缺乏、技术变革和融资难等问题是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未来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将更加显著。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构建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田可持续利用。
为了深入了解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我们进行了调研,并就此撰写本报告。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态农业在保护农田生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相关报告、研究论文等。
其次,我们组织了对农业专家、农民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访谈,听取他们对生态农业的看法和意见。
最后,我们还深入到农田实地考察,亲自观察和了解生态农业的实际运作情况。
三、生态农业的特点和优势生态农业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和优势:1. 整体性: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2. 循环性:生态农业通过农产品与农残、农业废弃物之间的资源循环,减少农资的使用量,实现了农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融合性: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等产业结合,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4. 可持续性: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生态农业具有许多优势和特点,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 技术不成熟:目前,生态农业的一些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提升技术水平。
2. 缺乏人才支持:生态农业需要具备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但当前相关人才缺乏,需要加强培养和引进。
3. 市场需求不明确:生态农业的市场需求还不够明确,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相应的市场发展策略。
4. 经营模式创新不足: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还比较传统,需要不断创新,探索适合生态农业发展的经营方式。
湖北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 一 湖北循环农业发展已初见成效 。
1 . 环境意识有所增强 , 参与发展循环农业 的积极性有所
提 高。
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 , 人们开始 自发地转变资源利用方
节约 资源、 保护 环境 , 利 于农 业和农 村 的协 调 、 有 可持续 发
展。
式 , 污染物 的随意排放 , 减少 积极参 与循 环农业 的建设。 据调
约束 与经济发展 的矛盾 日益突 出。推进和发展循环农业 , 是
我 国农业转变增长方式 , 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选 择。 ( ) 三 循环 农业是推动现 代农业发展 , 促进农业增效 、 农
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 大国 ,三农” “ 问题一直是 长期 困扰并 严
快湖北循环农业发展的思路 和对 策 , 为省 委 、 省政府决 策提 供参考 ,省社科联组成课题组 于 2 0 0 7年 6月 喃 月深入 到 随州 、 洪湖、 荆州 、 山四地 , 京 随机选择 了五镇 1 8个村进行 了 农户 、 企业调查和村委会访谈 , 并进行 了问卷调查 。 现将 调研
查 ,76 %的农户表示 支持本村 推行沼气工程 、 8 .1 乡村清洁工
( ) 二 循环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 势。
程、 生态农业 示范等建设 ,3 2 4 . %的农户 已经参 与到了相关 3
工程的建设 之中。有近 4 %的受访农户采用 了填埋、 0 回收做 肥料、 送到专门的垃圾收集 点等较 为科学 的方式处理生活垃
率为基本特征 的可持续 发展 的经济运行模式 , 是对 “ 大量生 产 、 消费 、 大量 大量废弃” 的传统运行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 农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它以农 业资源循环利用为 核 心 ,把农业 经 济活 动组 织成 一 个 “ 农业 资 源——农 产
种养循环农业调研报告
种养循环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农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田面积不断减少,水源污染等问题频发,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传统农业模式下的问题,引入循环农业理念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循环农业的种养方式及其应用情况,探索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优势和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通过对相关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循环农业种养模式的操作步骤、成本投入、技术难点等,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循环农业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四、调研结果1. 循环农业种养模式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精细种植管理、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等。
2. 循环农业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资源利用。
通过合理的种植和养殖循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等,提高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产量。
3. 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态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4. 循环农业种养模式的实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和投入成本。
如对种植管理要求高、技术推广难度大、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等。
五、调研结论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并已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操作难度、资金投入等问题。
因此,在推广循环农业种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加强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同时建立相关政策和规范。
六、参考文献1. 李晓明,李世辉. 循环农业技术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导刊,2019,31(6): 93-96.2. 肖东山. 循环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科技导报,2018,20(1): 89-92.3. 张文静. 循环农业模式对农田环境的影响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种养循环 调研报告
种养循环调研报告种养循环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种养循环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将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种养循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搜索引擎和相关论文数据库,查找并分析近年来有关种养循环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2.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农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种养循环模式的实施情况,包括技术手段、资源利用效率等。
3.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种养循环模式在农民中的认可度和推广应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1. 网络调研发现,在种养循环领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土壤改良、养殖废弃物处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研究者普遍认为种养循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2. 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种养循环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得以较广泛应用。
农场实施了多种措施,如采用蔬菜种植-鱼类养殖-厩肥利用的循环模式,将农作物残渣通过与鱼类养殖相结合的方式转化为养料,鱼类养殖的废弃物又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形成良性循环。
3.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对种养循环模式持肯定态度,认为其能够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但仍有一部分农民表示技术难以掌握和经济投入较高是推广种养循环的主要障碍。
四、调研分析1. 种养循环的优势:种养循环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浪费问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农作物和畜禽的有机结合,可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农作物的土壤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推广种养循环的难题:推广种养循环模式仍面临一些困难,如技术和资金的问题。
农民缺乏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因为种养循环需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经济上也需要一定的投入和调整。
3. 建议与对策:为促进种养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应该加强技术培训,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农民掌握种养循环所需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种养循环调研报告
种养循环调研报告种养循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通过在同一农田内种植不同作物和养殖不同动物,实现产生有机肥料、利用农业废弃物、有效循环农田的目的。
种养循环的优势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田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等。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农户对种养循环的认知情况、实施情况及其对其影响的看法。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了某农村地区的100户农户进行调查。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我们提问了农户关于种养循环的问题,并记录下他们的回答。
调研结果:我们调查的100户农户中,有62%的人听说过种养循环,了解其原理和优势,但只有28%的农户实际在自己的农田中使用了种养循环的方法。
关于为什么选择种养循环的原因,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53%的农户认为种养循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田收益;- 33%的农户认为种养循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14%的农户认为种养循环可以减少农田污染,保护环境。
在实施种养循环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户的回答主要包括:- 48%的农户表示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30%的农户表示种养循环需要进行耕作方式和养殖方式的改变,需要时间和经济成本;- 22%的农户认为自己的农田面积较小,不适合实施种养循环。
关于种养循环对农户的影响,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56%的农户表示实施种养循环后,农田的产量和品质有所提高;- 24%的农户认为实施种养循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20%的农户表示实施种养循环后,他们的收入有所增加,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调研结论:种养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和应用。
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改变耕作和养殖方式的成本较高等。
对于农户来说,了解和掌握种养循环的知识和技术尤为重要,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大推广种养循环的力度,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农户解决实施种养循环中的困难。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话题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
我们采取的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
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1.现有农业产业融合形式的多样性。
我们实地考察了几个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发现农业种植和养殖、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农业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缺乏专业知识、资金和市场渠道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农民对新兴产业了解不足,缺乏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发现,政府政策、市场需求、资金支持和农民的积极性等因素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问题分析1.政府政策不够支持。
当前,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但仍存在政策、资金和监管等方面的不足。
2.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均衡。
不同地区之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市场。
五、对策和建议1.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
加强对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的监管与扶持,为农民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
2.加强市场调研,提高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的竞争力。
加强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促进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的健康发展。
3.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4.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可度。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六、结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
农业调研报告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报告的种类1、按服务对象分,可分为市场需求者调研报告(消费者调研报告)、市场供应者调研报告(生产者调研报告)。
2、按调研范围分,可分为全国性市场调研报告、区域性市场调研报告、国际性市场调研报告。
3、按调研频率分,可分为经常性市场调研报告、定期性市场调研报告、临时性市场调研报告。
4、按调研对象分,可分为商品市场调研报告、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金融市场调研报告等。
二、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业调研报告1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现状20xx年全区共有耕地4.7万亩,总播面8.92万亩,其中粮田8.2万亩,菜田0.71万亩,其他济作物0.1万亩。
设施播面0.25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
20xx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6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4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
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
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0.25万亩,建有温室580栋,涉及农户23户。
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
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
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2.1万亩。
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958、蠡玉14、农大1xx等。
(二)基本特点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
循环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循环农业是指利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为目标,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实施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建设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循环农业的发展情况,本文进行了调研,并就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调研发现,在循环农业方面,我国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较低。
许多农业废弃物未能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农作物秸秆大量堆放或者焚烧导致了大气污染和土地质量下降,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也导致了水体污染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包括农作物秸秆的能源利用、有机肥料的生产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其次,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提高。
调研发现,现有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包括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化肥的利用效率、农药的利用效率等。
例如,农田灌溉系统的不完善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也造成了农产品残留物问题和环境污染。
因此,应该加强农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包括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优化施肥和农药的使用方法等。
第三,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加强。
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循环农业产业链较为薄弱,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从而影响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例如,农业废弃物的收集、加工、利用等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导致了农业废弃物难以被循环利用。
因此,需要加强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包括建立农业废弃物收集、加工、利用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推广循环农业科技成果,促进不同环节间的协作和衔接等。
最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
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在循环农业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不足,制约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循环农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力度,加强对循环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建立健全循环农业的市场机制,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现状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原则和模式的描述,结合相关数据和实践案例,分析了循环经济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加强企业合作和创新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建议,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引言循环经济被视为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一种可行解决方案。
它以资源的最大程度再利用和延长生命周期为导向,通过减少浪费和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
二、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原则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经济模式。
其原则包括减量化、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
三、循环经济的模式我们研究了几种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包括循环农业、循环制造和循环城市。
这些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利用。
四、循环经济的现状和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其他地区仍然面临挑战。
其中,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循环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五、循环经济的优势和挑战循环经济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产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然而,推动循环经济仍然面临公众意识不足、技术创新不足和政策支持不力等挑战。
六、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和制定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和创新,提高产品设计的可循环性和可再生性,并提高公众参与度。
七、结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只有通过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企业合作和创新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应对全球性挑战。
1.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24). Towards the Circular Economy: Economic and Business Rationale for an Accelerated Transition.2. Stahel, W. R. (2024). The Performance Economy.。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采取一系列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对生态农业的调研,我了解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生态农业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污染,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生态农业强调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自然生态过程的重要性,采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绿色产品来替代化学物质,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生态农业注重循环利用资源。
生态农业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例如,通过农业废弃物的精细化利用,如厨余垃圾的堆肥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生态农业还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采用灌溉技术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分的浪费。
再次,生态农业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来满足人民对优质食品的需求。
生态农业中不使用化学物质,农产品的质量更加纯净,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生态农业注重生态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认证,以保证人们购买的产品是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的。
最后,生态农业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传统农业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农民的成本较高,利润较少。
而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还可以通过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延伸,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生态农业也可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调研生态农业,我认识到了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优势。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调研报告生态循环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具有资源投入少、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系统功能强等优势。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调精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如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做好海南“农业王牌”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注重生态循环农业的创新发展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技术创新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要着重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料、节种、节劳和减排等技术。
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一是依托省农资龙头企业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无害的农资及技术,实施化学肥料减量化工程;二是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三是实施地力改良提升技术工程;四是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五是实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六是推广循环经济高端技术装备。
加快制定生态循环农业标准体系。
生态循环农业标准体系,包括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
标准体系是基础,只有建立、健全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农业生产经营才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质量监测体系是保障,可为有效确保农业投入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则是评价农产品状况、监督农业标准化进程、促进品牌提升的重要基础体系。
做好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推广。
海南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在点、线、面三个层次上重点推广以下五种主要发展模式。
一是生物共生互利模式,包括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种养。
二是开发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优化配套的物质良性循环模式,包括水陆交换的基塘农业模式、“养殖——沼气——种植”模式、“多位一体”的生态大棚模式。
三是种养加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开放复合模式,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副业生产,积极扶持第三产业,使种、养、加、贮、运、销、服务相配套,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以工补农、以牧促农、以农牧发展推进工业生产的生态经济大循环和开放复合式的结构。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广阔领域,其实质就是运用循环经济的原则,建设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治本之策。
为此,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专题,深入到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科技局、环保局、科协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紧紧围绕“效益农业三年新突破”和“加大城乡统筹、推进三农新跨越”的目标,突出以“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为重点,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市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和土地、水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畜禽污染治理面广量大。
畜禽养殖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xx年全市畜禽存栏数503万头/羽,年产值达5.36亿元。
其中:规模养殖场(户)788个,存栏数351万/羽,散养户存栏数152万/羽,畜禽年畜禽粪便57万吨、畜禽污水78万吨。
从2002年开始,我市着手对规模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畜禽养殖场(户)配建沼气池,处理养殖污。
但全市只有131个畜禽养殖场(户)配建沼气池总容积5986立方米,占规模养殖16.6%,年可处理养殖污水约15万吨,治理率19.2%。
无论是规模养殖户还是散养户在养殖过程中,对鸡舍冲洗水基本随意排放,直接流入溪沟河道,形成饮用水源和河流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部分养猪大户猪粪无处消化,堆在村头地角,甚至堆放在路边河岸,任其日晒雨淋,污水流入水体,严重污染水体环境。
部分猪场鸡舍建在村中心,设施简陋,没有硬化地基,畜禽粪尿和冲洗水随处溢流,无法收集处理,严重影响村内环境卫生,因污染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调研报告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调研报告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传统农业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在解决农业环境问题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的意义。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选择了几个典型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和访谈了解其运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同时,我们还发放了问卷调查给农民和农业专家,了解他们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认识和看法。
三、调研结果1.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定义根据调研结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是一种综合运用种植、养殖和有机循环等技术手段的农业模式。
它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循环利用,实现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2. 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显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主要应用于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并逐渐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支持。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渐推广到全国范围,形成规模化生产。
同时,利用新技术和装备,如无土栽培和智能化养殖设备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意义调研发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在解决农业环境问题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养殖粪便,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农业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其次,通过科学的种植和养殖管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了提升。
最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调研发现,目前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创新和推广的力度还不够,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其次,农民的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培训和宣传工作需要加强。
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保障。
农业循环经济利用模式的思考——改革30年阳城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收 稿 日期 :0 9 0 — 6 20 — 4 1
农 业循环经济利用模式 的思考
改革 3 阳城县发展农业循环 经济的调研报告 O年
李能明 , 张爱萍 , 斌 宋
( 阳城 县 农业 局 , 西 阳城 ,4 10 山 080 ) 摘 要: 简要 介 绍 了阳城 县农 业 经 济发 展 概 况 , 结 了 4种 农 业循 环 经 济 的利 用模 式 。 总
发 利用 的序 幕 。 县 每 年 有农 作 物秸 秆 及 废 弃 物 l 全 5万 t 多 , 之 加
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 的良性互动 ,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 门 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近年来 , 阳城县 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 导 , 走科学发展 、 和谐发展的道路 , 按照“ 再利用 、 再循环 、 思考” 再 的 原则 , 用循环经济理论 , 运 因地制宜 , 大胆探索 , 走上 了具有地方
的 矛 盾 日益 突 。如 何 实 现 人 与 自然 的 和 谐 发 展 以及 农 村 经 济 、
是 以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为原料 , 立大型气化站 , 建 实行 集 中供 气. 扶持农 民生活用煤。阳城县从 2 0 0 0年 开始 发展 秸秆
一
气化工程 , 率先建成 了润城镇望川村气化站 、 西河 乡郭河村 气化 站、 西沟村气化站 、 陕庄村气 化站等 5 集 中供气站 , 个 利用 当地 的优质原料玉米棒进 行秸秆气 化 ,由此拉开 了该 县秸秆气化开
经济快速发展 , 年均 增 长 7 %以上 。但 是 , 随着 经 济 发 展 、 口 伴 人
液喷洒植物叶面代替农药 。据测算 , 建一 口沼气池 , 年节省 的燃 料费 、 电费 、 化肥 、 农药开支等直接综合效益就可达 1 5 元 。全 2 8 县 沼气 池保 有量 3万个 , 年产生经济效益 达 556万元 , 当于 5 相
农业技术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调研报告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农业技术调研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农业技术调研报告范文(一)为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全面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按照xx市农业局要求,我于2月1日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xx市农业科技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上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趋势凸显。
我们活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机械作业等关键技术措施,使全市粮食总产稳步增长。
同时,加快推进了农业种植业优势区域发展,现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东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杂粮混合种植的粮食生产优势板块,连续三年实施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特色农业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上营、新安等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以平安镇为主的绿色水稻种植;以溪河、白旗为主的肉鸡养殖;以法特、亮甲山为主的生猪养殖;以朝阳、舒郊、二道等为主的绿色蔬菜种植等等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现在,我市本着早认识、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早出成果七个方面,在行动上坚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到位、服务到位、督导到位、落实到位,坚持农业科技攻关不动摇、坚持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不动摇、坚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不动摇、坚持扎实农民科技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不动摇、坚持惠农政策农民致富不动摇。
在工作上重点完成七项工作: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双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村科技创新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报告**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报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异常尖锐,我国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而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一种集约化的增长模式。
所以说,发展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
根据**省、**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我办对我市的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一、农业基本情况我市位于**省东北部燕**麓,北倚长城,西顾京城,南临津唐,东**沈,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
境内地貌呈“三山两川”之势,平原、丘**、山地各占三分之一,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个街道,648个行政村,总人口72.3万,其中农业人口61.6万。
近年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板栗之乡,国家园艺产品示范县,国家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国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环京津蔬菜生产基地,中国香菇之乡等。
1.然条件十分优越,农业资源得天独厚。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平均日照时数2714.8小时,平均气温10.4℃,无霜期180天,平均降水量748毫米。
耕地面积80万亩,粮食总产量25万吨,油料总产量4.5万吨,蔬菜总产量63万吨,其中食用菌总产达12万吨。
干鲜果品面积56万亩,年产干鲜果品25万吨,其中京东板栗35万亩,年产近1.5万吨;以猪、牛、鸡为主导产品的畜牧业资源十分雄厚,瘦肉型猪年饲养量130万头;牛饲养量25万头,其中奶牛3万头。
畜禽养殖业、蔬菜种植业和林果业成为全市农业三大支柱产业。
2.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
近几年,我市强力实施“龙企**”战略,大搞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迅速提高。
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4家,其中**栗源食品有限公司和美客多食品集团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野物产实业有限公司、**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山源食品有限公司、平安食品有限公司和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蔬菜加工、板栗加工、果品加工、粮油加工、肉类加工和林板加工六大产业群体,年可加工转化果品17万吨、蔬菜8万吨、粮油 6 万吨、肉类3 万吨、木材2万立方米。
先后开发出栗仁、栗酒、果奶、酸枣汁、速冻果片、罐头、腌渍菜等20类230多个产品,其中,栗源、山源和珍珠栗仁,广野渍菜,蓝猫酸枣汁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和国家级名牌产品,广野渍菜,蓝猫酸枣汁美客多、燕春罐头等12个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
“栗源”“美客多”、“广野”、“山源”、“部落”、“珍珠王”、“燕春”、等8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特别是“栗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3.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先后完成了11.2万亩无公害蔬菜和54万亩干鲜果品生产基地环评认证,并建成省内一流的县级农产品检测站,为提高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市有5种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以小包装栗仁、腌渍菜、食用油、水果罐头、小杂粮为主的8大类170多个品种先后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成为**出口创汇主体。
4.业基础设施完备。
境内有中小型水库22座,总库容1.0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59亿立方米。
全市多年平均可利用地表水1.09亿立方米,地下水1.99亿立方米。
平原机井1.5万眼,灌渠灌溉面积15.2万亩,水浇地面积7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1.4万亩。
二、我市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与现状近几年,市政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新型沼气工程。
全市沼气池总量达到5万多个,占适宜建池户的53.3%,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实施沃土工程。
从2006年开始广泛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沃土工程,推广面积61.2万亩,施用配方肥面积38万亩,提高肥料利用率2-5个百分点,减少不合理施肥1400吨,增产粮食1.7万吨,增收节支4000多万元。
由于我市各地地形、气候、资源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
目前主要四种模式。
1.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利用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和种植业以及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植物生成—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物链连接起来。
通过沼气发酵来处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包括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不仅防治了环境污染,而且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还可以用于做饭、照明、储粮、保鲜、发电等多项生活、生产活动;同时,沼气发酵的残余物沼液和沼渣,可以种稻、种菜、种果、浸种育苗、饲养畜禽、养鱼等,起到改良土壤、提高生物产量和质量、生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等作用,从而实现农村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我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一建三改”模式。
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主推模式是“一建三改”。
这种模式主要是把沼气利用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引导农民同步改厕、改圈、改厨。
产出的沼气用于烧水、做饭、照明;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农作物追肥,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沼液还可用作添加剂喂猪,节约饲料。
通过调查,我市的沼气使用率达到86%,“三改”率达到88%以上。
我市平安城镇刘各庄村、建明镇高各庄村“三沼”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主要用于沼液浸种、大棚蔬菜、果树叶面喷施、沼液、沼渣做底肥、追肥等,年户均增收节支达到2000元以上。
二是“多位一体”产业模式。
这一模式以沼气建设为核心,以农户庭院为依托,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农村节能技术、生态农业及设施农业技术,配套进行改厕、改圈、改厨、改院,推行农户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成无害化、农村进步小康化。
具体模式包括,非养殖户发展“二位一体”(厕所、沼气池);养殖农户发展“三位一体”即“猪—沼—果(菜)”等模式;规模养殖户、设施农业生产区,发展“四位一体”(厕所、保温畜禽舍、温室大棚、沼气池)和“五位一体”(厕所、保温畜禽舍、温室大棚、青贮池、沼气池)模式。
如我市崔家庄乡后**村高海龙将沼气、猪舍、厕所结合,组成沼气“三位一体”综合利用体系,自家5亩葡萄园全部用沼液、沼渣喷施和灌溉,不用任何农药和化肥,不仅实现了无害化管理,还平均亩增产800斤左右,全年增收节支超过13000元。
还有我市的小茂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集“酒—牛—沼—果蔬”为一体,在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生产了深远的社会效益,造福于民。
2.体复合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物种的特点,能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生物类群(如林木、农作物、鱼、食用菌等)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互惠互利,既充分利用了太阳辐射能、土地资源、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又为农作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物产品的产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市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立体种植型。
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农林间作等。
如我市的团瓢庄乡结合果蔬菜生产现状,从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防治病虫等关键技术入手,在果树下种黄瓜,利用果树夏季遮荫可将生长期从夏季延至秋季,提高了肥料及防治药剂的利用率,不仅提高黄瓜产量,而且保证果园水果产量,达到高效立体栽培的效果。
二是立体种养型。
如我市西三里乡老丰沟村在栗树下养栗蘑,刘备寨乡在玉米地里养蚂蚱等。
3.养加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循环农业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使种、养、加、贮、运、销、服务相配套,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以工补农、以农带牧、以牧促农、以农牧发展推进工业生产的生态经济大循环和开放复合式的结构。
如我市的国家级龙头企业**美客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即采用此种方式。
4.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生态学、系统科学和环境美学为指导,因地制宜的设计融农业生产、示范推广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区,应用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技术,合理构建不同功能区之间和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再生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模式,建立起具有良好持续再生能力的综合生产结构,达到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一种循环农业模式。
它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融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与环境保护为一体,通过大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协调农业生产和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该模式主要发展以绿色农业为基础,构建集农业种植、养殖、农业观光、度假、食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发展针对城市居民消费新需求的生态型、科技型观光农业,把农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
如我市兴旺寨乡何家峪村的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园,东**乡和娘娘庄乡的樱桃和香白杏采摘园等,都是由传统的蔬菜、林果生产转向集蔬菜、瓜果为主体的观光农业,并由此带动了餐饮、娱乐等相关的产业的发展。
三、我市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想认识不够。
目前对循环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不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剧对自然的索取,忽视资源、环境等指标,不考虑自然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二是对资源利用和开发的价值度量问题认识不足,少数农民缺乏循环农业生产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施肥、过度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利用,造成生态失衡和破坏;三是对科学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足,缺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标准和行为规则。
2.乏资金投入。
资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血液”。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长远来看符合农民的利益,但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发展前期,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满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但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较工业最大的弱势是循环经济的实施者和收益者都是资金缺乏、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的农户个体,不仅投资基础薄弱,而且难以满足中长期发展对大量资金的需求。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近年来,在我市农村沼气建设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畜圈、厕所、厨房的“三改”配套率不高,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没有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