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源头资料
中国文学简介
曲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包 括评书、相声、快板等。曲艺以说、 唱为主要特点,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 和夸张的表演形式娱乐观众,并传播 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民间文学与口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指民间流传的、赋予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学 作品,包括民间故事、传说、谚语等。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 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 情。
文学形式的贡献
中国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方面, 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文学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相 互了解与融合。
中西方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翻译与传播
中西方文学的交流始于翻译,通过翻译将中国文学作品介绍到西 方世界,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互借鉴与影响
口头文学
口头文学是指口头传承的文学作品,如民歌、童谣等。口头 文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 传承和发展。
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文学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代表 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情感、个性和自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代表 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
丰富的作品
中国文学拥有众多的经典作品,如 《诗经》、《论语》、《红楼梦》 等,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 种文学形式。
独特的风格
中国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 想内涵,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思想观念的影响
中国文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追 求等,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与道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与道的统一,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这种思想对中国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作品都以自然景色、山水田园等为题材,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
四川大学教材《中国文学》通论
中国文学通论一、先秦两汉卷先秦文学史中国文学的源头。
所谓“先秦”,有广、狭二义。
广义之“先秦”指上古至秦王朝统一中国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实际上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以及战国时代这一漫长的时期;而狭义之“先秦”,则是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汉书·景十三王传》“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颜师古注:“先秦,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
”班固及颜师古所谓的“先秦”,就是狭义上的“先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是广义上的先秦。
我们之所以置社会形态之重大变化于不顾,将先秦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描述单位,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萌发开拓阶段,它对中国文学的走向与特征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虽然我们在介绍“先秦文学”时所涉及的作品,最迟的也是在春秋战国时写定的;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某些作品在写定之前即有漫长的口耳相传的过程,《尚书》中的某些篇章就是证明。
作为萌发开拓时期的先秦文学,它具有后代文学所无法比拟的一些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先秦文学的文化综合性。
从形态方面来看,由于先秦文学基本上与中国古典文化发生同步,因而,文学自身不可能从整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独立出来,文学、史学、哲学甚至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联结,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将先秦文学称为“大文学”或“杂文学”,以区别于后世以“纯文学”为中心的断代文学。
正是由于先秦文学的这种文化综合性,先秦文学在内容方面与宗教、哲学、史学的关联更为密切,其由此而形成的丰厚性也是后代文学所无法比拟的。
先秦文学内容含量之博大精深,其历史影响之深刻复杂,使先秦文学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的源头,而且还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由于同样的原因,对于先秦时期“文学作品”的简单艺术分析,不仅忽视了文学尚且没有独立的这一事实,而且还常常喧宾夺主,使人们忽略了对作品文化底蕴的探究。
这样,人们就与应当关注的问题失之交臂了,而且也未能为理解以后的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 始 歌 谣
原始劳动歌谣 原始祭歌和咒语
原始图腾颂歌
原始民族史诗
早期的爱情歌谣
原始劳动歌谣
《淮南子· 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 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越王谋欲 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 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 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 故作弹以守之,歌曰:断竹,续竹,飞土, 逐宍(肉)。’‛
宜侯簋及铭文
曾侯乙墓出土之战国编钟
《周易》
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关于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众说纷纭。旧说伏羲 作八卦,对此西汉前无异议。东汉马融及唐孔颖 达则认为文王演卦辞,周公演爻辞。但今人据《周 易》所反映的史实、所表现的思想以及语言特点、 与他书的关系等分析,多认为经是西周末年卜筮 之官根据旧筮辞编撰而成,传则产生于战国和秦 时。
《周易》的内容
周人占筮的范围很广,包括祭祀、战争、生产、 商旅、婚姻、水旱等。所以《周易》收集的旧 筮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从中可 以看到渔猎、畜牧、农、商等各部门生产的不 断发展;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尤其是贵 族内部的斗争;频繁的战争;原始社会的婚姻 遗俗;雷电、卫生之类科学知识,等等。其中 还渗透了作者比较辩证的哲学思想,以及实行 德治、反对钳制压迫的政治主张。
原始祭歌和咒语
《礼记· 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
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 另载《蜡辞》云:‚土,反其宅!水, 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 泽!‛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大约是一首 农事祭歌。
原始图腾颂歌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其中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
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战国屈原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中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中国第一部文言志怪神话小说集--《搜神记》东晋干宝中国第一部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国第一部笔记体小学集--《世说新语》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国第一部推理小说--《包公案》中国第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中国第一部散文集--《尚书》中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中国第一部笑话集--《笑林》中国第一幅长画卷--《长江万里图》中国第一幅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中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周易》中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中国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国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中国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诗歌集--《全唐诗》中国第一部有关音乐的书--《汉乐府》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国第一部建筑学书--《营造法式》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书--《钦善正要》中国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书--《新制诸器图论》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中国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中国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战国策》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中国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永乐大典》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中国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中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整理。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生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早在二百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中原大地活动,在此后漫长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发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许多地方。
他们通过劳动实践,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据考古发现,至迟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和龙山文化时代,我国的美术、陶艺、建筑、音乐等艺术已逐渐与生产分离而走向独立。
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
因书面文字尚未产生和使用,所以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文学形式大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
主要文体是诗歌和神话,诗歌是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它是原始先民在劳动和祭祀等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先民在石器时代形成了自然神信仰,氏族社会形成了祖先神的观念。
他们在祭祀、大战前后、大猎、大耕种、大收成之际,必有歌舞,而与之相伴的颂美、祈祷的韵语,便是原始歌谣的一种形态。
同时,先民把自然力神化,并借助想象企图解释它、征服它、支配它,从而产生了神话。
原始文学突出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有少数以社会矛盾为表现主题的,可能产生在原始社会后期。
原始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在流传中经过了后人的一些修改、删削和曲解,因而流于后世时有所差别。
夏代逐渐有了成形的文字,到了商时,文字日趋成熟,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各处出土的甲骨文、殷周青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及《尚书》,可以看出我国散文由句而章、由章而篇及先记事后说理的发展过程。
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
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一)先秦两汉文学(占 35%)中国文学的源头1.文学的起源的几种观点学界代表观点要紧有摹仿讲、游戏讲、巫术讲和劳动讲四种。
人类基于生存进展所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直截了当缘故。
2.上古神话的种类、代表、特质和妨碍种类:①创世神话盘古开乾坤、烛龙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⑤英雄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⑥发明制XXX话黄帝发明车、乐、铜器,仓颉造字特质:精神特质:①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②神话人物被给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的思维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3.书面作品的雏形代表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完整、纯粹的记事散文,描写刻画传神,富有诗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别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卦爻辞的地位与妨碍①客观地保存了上古阶段部分歌谣,或某些语言片断,成为中国文学史绚烂多彩的宝贵资料。
②寓意于象。
《诗经》的兴象,正是它的直截了当延伸:理论上,意象派、境地讲等,都与它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③从卜辞通向《诗经》、《尚书》、乃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妨碍。
《诗经》4. 《诗经》名篇背诵:《关雎》、《蒹葭》、《采薇》(节选)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别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与演绎
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与演绎中国传统文学源远流长,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
中国传统文学涵盖了诗、书、论、文、赋、曲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诗宋词。
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美风格和深刻内涵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读者,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
那么,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又是什么?它是如何演绎发展的呢?源头中国传统文学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卜辞和祭祀文,是古代的文学形式之一。
金文则是西周时期的铜器刻文,一些汉字的字形和含义已经和现在基本一致。
除了甲骨文和金文外,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还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诸多民间民谣、祭祀诗歌和赋诗等。
《楚辞》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代表作,它包括了24篇文学作品,如《离骚》、《九歌》、《天问》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演绎中国传统文学的演绎可以分为几个特别显著的阶段。
1、汉代文学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由于当时的帝国统治在文化领域有着非常高的影响力,所以汉代文学受到了很多制约。
汉代文学分为乐府诗、永乐大典、司马迁的《史记》等,其中乐府诗代表了当时乐府音乐齐唱的习俗。
2、唐代文学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
唐代文学包括了唐诗、唐赋、唐话、唐曲等,其文学艺术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唐代文学的创作主题非常丰富,既有人生哲理,又有风景画卷,还有爱情诗歌等等。
3、宋代文学宋代文学风格迥异,并较唐代更为严谨。
宋朝文学包括了宋词、杂剧、理学等多种文学体裁,它们不同于唐代文学的奔放风格,而更加强调严密的构思和精巧的技巧。
宋代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较少被提及的时期,其特点在于文艺作品的形态与内容更加大气宏观。
第二讲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诗歌和神话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 野,横道而处。
《淮南子·说林篇》中记载:“皇帝生阴阳, 上骈生耳目,桑林生手臂,此女娲之所以七十 化也。”高诱注:“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
神名。”
的残留物; 语言学家认为一切神话都源于语言的毛病。
神话的保存:
文献资料:《诗经》、《庄子》、《韩非子》、 《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 南子》、《风俗通义》、《三五历记》、《列 子》、《帝王世纪》等。其中,以《山海经》、 《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 《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
礼记》《史记·五帝本纪》)
②少昊(帝挚)、颛顼、帝喾、尧、舜(《尚
书序》《帝王世纪》)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礼记·月令)
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
纪》)
上古歌谣和神话
文化背景: 职业背景: 特 点:具有仪式性;歌谣短小精悍,便于传 唱;神话多散佚。
帝尧立,乃命质(即夔)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 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 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百兽。瞽叟乃拌五弦 之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 上帝。(吕氏春秋卷五·古乐)
人类未造文字之前,先有语言。《毛诗序》曰: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 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上古时期抒情言志全 部以歌谣为主。(便于传唱,抒发感情)
周易·系辞传下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 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刳[kū]木为舟,剡[yǎn]木为楫,舟楫之利,以 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 下,盖取诸“睽”。(王弼注:睽,乖也。物乖则争兴,弧矢之用,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1.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们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集体的口头创作。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字产生之前,最早的文学样式,当时原始人类口吟的歌谣和口头流传、带有艺术意味的幻想故事,即神话。
3.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4.原始诗歌的特点:①劳动生活是原始诗歌讴歌的主题。
②带有相当程度的宗教意识。
③诗舞乐三位一体5.我国原始文学(美术音乐)开始走向独立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
6.神话起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7.神话故事:《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淮南子》后羿射日还有《楚辞》和《庄子》。
8.神话不发达的原因:①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②先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
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10.《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
②“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11.按内容划分,《《诗经》》分: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
12.《诗经》的艺术特点:①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②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赋】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
【比】比方譬喻,使形象更鲜明。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③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13.《诗经》的影响:由于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历代民歌体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
②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的铺排,直叙和白描得到继承和发展。
③推动了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汲取营养。
14.先秦历史散文:①《尚书》②《春秋》《国语》《左传》③《战国策》15.《国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国别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诗》与《诗经》——中国文学史的发端
中小学文学史1.1诗:动情的歌谣一、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释]⑴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往:去从军。
⑵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⑶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⑷雨(yù)雪:下雨。
雨,这里作动词。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今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轻扬;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
[赏析]这节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是一位百战余生的老兵返乡时的真情流露,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之情。
这里节选出来的是末章的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简义丰,情景交融无间,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出色的诗句之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想我去时,青春正好;如今归来,韶华已逝。
简单的十六个字,将劫后余生的深沉忧思、万般愁绪、无尽痛苦,都通过画面悠悠地沉淀出来,让万般哀痛都变得自然生动,含蓄隽永,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也是情景交融的典范。
十六个字里浓缩了悲喜交集的人生:是谁曾经在那个烂漫的春天里,在依依随风舞的柳枝下送我?而当我历经了九死一生在大雪飘飞的那天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时光在流逝,人们离去,人们归来,人们承受了什么?又为什么要承受这流离变迁?没有答案,风雪载[ zài ]途的路上,只有一个孤苦伶仃[líng dīng]的身影——他又饥又渴,步履蹒跚地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故乡,又在漫天风雪中走向未知的明天。
三千年来,咏柳的佳句不知凡几,但“杨柳依依”却是流传千古的绝唱,其辞之简、景之妙、情之真,三者融汇之无间,后来者再难达到同样境界,更不用说超越了。
后代的诗人便有了依依的杨柳这一意象。
人们想到杨柳,便觉得有依依之情,无论是惜别的王孙,还是远归的游子,望见陌边杨柳,便自然升起一股难言的怅惘之意。
中国文学史概说
3.上古神话的演变 上古神话的演变
上古神话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 和宗教化。
(1)历史化 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 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 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造神 话,使之化为历史。例: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 宰我问于孔子曰: 昔者予闻诸荣伊言: 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 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 至于三百年乎? 生而民得其利百年, 至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 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 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 百年。 大戴礼记·五帝德》 百年。"(《大戴礼记·五帝德》)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1.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出现于原始社会,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为了协调劳作动作,鼓舞叨扰情绪随口唱出来的。
它算是最早的诗歌样式,特点是集体性,口头创作,歌乐舞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神话:神话是流传于远古人们口头的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功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将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实际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中国的神话人物分类为自然神,英雄神和异人异物,内容上即为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形式上是零散的片段,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时期自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篇,共305篇,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学者奉为经典后,才称做《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还包括6篇小雅中有目无辞的《笙诗》,即《诗经》有311篇篇目,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的结果。
4.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复得流传。
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长。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为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称为今文,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
5.毛诗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毛诗在每篇前均有题解,而《关雎》一篇前有一篇对《诗经》的总论,相当于全书的序言,称为大序,分散于每篇前的简短的序言简称小序,所以《毛诗序》由大序和小序构成,《毛诗序》的作者不详,班固在《汉书》中认为是卫宏之作,但没有具体根据,我们认为是汉代人作的序,其中反映了汉代人的思想6.《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集,即“上古之书”,原只称“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后称为“书经”,今存《尚书》共58篇,除33篇为今古文《尚书》所共有,其余都是东晋人伪造的《古文尚书》,不可信。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诗经》:是中国最早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 的诗歌集,收集了西周 南方楚国地区的一种诗 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 歌形式,其代表作为屈 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原的《离骚》,具有浓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 表现了那一时期社会生 艺术风格。 活的各个方面,开创了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 河。
元曲
元代是戏剧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
元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也有描绘男女爱
情的佳作。
03
京剧
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形式于一体。京剧
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
一。
02
近现代文学(宋-清)
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为中国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许多中国作家通过网 络平台发布作品,与国际读者进行交流。
国际合作
中国文学的国际合作逐渐增多,通过与外国出版社、文化机构等的 合作,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全球化传播。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目录
• 古代文学(先秦-唐) • 近现代文学(宋-清) • 当代文学(1949年至今) • 中国文学的影响与传播
01
古代文学(先秦-唐)
诗歌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诗歌是中国文 学的源头,最早的诗歌 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 在古代文学中,诗歌是 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 一,其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从《诗经》到唐 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审美价值。
东晋干宝所作的志怪小 说集,记录了古代民间 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 。其文字简练,内容丰 富,是中国小说的雏形 。
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的产生和古代神话
2021/4/9
1
• 2、传说时期的文学 •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 3、诗乐舞紧密结合 •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
起的。
2021/4/9
2
• 二、先秦文学的形态 •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 种综合的形态。 •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 • 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2021/4/9
3
• 三、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 楚地文化与楚辞
2021/4/9
4
• 四、中国古代神话
• 1、概说
• 神话是原始人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 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 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 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 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 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第一讲 文学的产生和古代神话
一、 中国文学的源头
1、文学产生于劳动。
远古年代,原始人过着群居生活,他们 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为了彼此协调动作、 交流感情,于是就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 是文学产生必要的条件之一;同时,长期的 劳动也使人形成了审美意识,凡是准确的、 有力的、敏捷的、灵活的、眼明手快的动作, 都被认为具有普遍的美感,审美要求的产生, 也是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2021/4/9
12
• 4、大禹治水
• 大禹治水的神话有我国上古社会的许多影 子。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河流改道和山洪 爆发所造成的灾害。
• 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这种灾害被形 象化,从而人创造了自己的敌人恶神共工 和水怪相柳,并经过联想概括,从众多的 动物的形象中,选择了特征,集中在恶神 的身上。
01第一讲 中国文学的源头
分为“风”、“雅”、“颂” 分为“ 三部分
“风”(160篇)→民歌 十五国风 160篇 105篇 大雅、小雅, “雅”(105篇)→ 大雅、小雅,多 为贵族、士大夫而作,用于宴会礼庆。 为贵族、士大夫而作,用于宴会礼庆。 “颂”(40篇)→ 用于宗庙祭祀。 40篇 用于宗庙祭祀。
十五国风:
周南、召南(江汉一带) 周南、召南(江汉一带) 河南一带) 邶、鄘、卫、王、陈、桧、郑(河南一带) 山东) 齐、曹(山东) 山西一带) 魏、唐(山西一带) bin)、 )、秦 陕西一带) 豳(bin)、秦(陕西一带)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
《诗经》之经典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南关雎》 关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 风击鼓》 击鼓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 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风黍离 黍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雅采薇》 采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 斯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斯干 斯干》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 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雅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 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车辖 车辖》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 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 采葛》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郑风 将仲子》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生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早在二百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中原大地活动,在此后漫长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发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许多地方。
他们通过劳动实践,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据考古发现,至迟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和龙山文化时代,我国的美术、陶艺、建筑、音乐等艺术已逐渐与生产分离而走向独立。
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
因书面文字尚未产生和使用,所以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文学形式大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
主要文体是诗歌和神话,诗歌是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它是原始先民在劳动和祭祀等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先民在石器时代形成了自然神信仰,氏族社会形成了祖先神的观念。
他们在祭祀、大战前后、大猎、大耕种、大收成之际,必有歌舞,而与之相伴的颂美、祈祷的韵语,便是原始歌谣的一种形态。
同时,先民把自然力神化,并借助想象企图解释它、征服它、支配它,从而产生了神话。
原始文学突出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有少数以社会矛盾为表现主题的,可能产生在原始社会后期。
原始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在流传中经过了后人的一些修改、删削和曲解,因而流于后世时有所差别。
夏代逐渐有了成形的文字,到了商时,文字日趋成熟,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各处出土的甲骨文、殷周青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及《尚书》,可以看出我国散文由句而章、由章而篇及先记事后说理的发展过程。
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
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先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doc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文学。
例: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礼记•郊特牲》)大约是农事祭歌;传说尧舜时《击壤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遗留。
如《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 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诗歌遗文。
二、文字产生后,脱离传说时期。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歌最初与乐、舞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
《尚书•益稷》载帝舜时《大韶》。
《诗经》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颛顼命南正(官名)重掌管天,北正黎掌管地,即掌天文、祭祀事,周宣王之时,重、黎后人成司马氏, 掌周史,可以看出史学与巫术分化过程;据《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德" 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一政治叙事诗一言志抒情诗。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先秦文学0.1复习笔记一、中国文学的源头1传说时期的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它们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2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甲骨文字以及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的文字,它们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3诗乐舞紧密结合诗乐舞合一,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与《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1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也是文学的创造者。
在夏商或周初,为巫术祭祀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2)商周之际,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人事受到重视,史官发展了人事方面的职能,并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史长于记人事、观天象、悉旧典。
《尚书》《春秋》都是史官的作品。
(3)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知识文化,进行文学创作。
贵族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诗经》就是由他们所采、所编、所颂的作品。
(4)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其代表就是诸子百家。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 原始劳动歌谣
始 原始祭歌和咒语 歌 原始图腾颂歌 谣 原始民族史诗
早期的爱情歌谣
原始劳动歌谣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 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越王谋欲 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 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 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 故作弹以守之,歌曰:断竹,续竹,飞土, 逐宍(肉)。’”
补天神话的中心内容之一在于治水。女娲也可算是中国神话 传说中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
此外,还传说女娲曾经作过笙簧(《世本》)
汉 像 砖 女 娲 图
夸父追日神话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 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 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 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 雨。 (《山海经·大荒北经》》
神话的性质、原型和母题
一个神话的真正的总构成单位不是孤立的关 系而是一丛丛的此种关系,而且此种关系只 有成丛存在才能拿来使用与结合而造成意义。 属于同一丛的诸关系可能出现于不同的时代, 但如能把它们集在一起,则神话就可依一种 新的时间尺度重新组织起来。
原型(Type):有独立存在性的传承故事。
后 羿 射汉 日画 图像
砖
伏羲神话
伏羲又叫太昊伏羲,属文化创造神。据说他是华胥氏踩了 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他能够沿着生长在都广之 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 他听了八方风的乐音,便画出“八 卦”,以代表天地间的种种事物。他又模仿蜘蛛结网,制 作了捕鱼的网。他的臣子句芒,据此做了捕鸟的罗。伏羲 还制作了瑟,创造了《驾辩》的乐曲。上古文明的曙光, 在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 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 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羿(后羿)神话
据古籍的记载,羿或称夷羿,他本是射日除害的 英雄,但又常和传说中夏代的有穷国国君后羿的 事迹相混,也被称为后羿。
第一种类:盘古神话及相关的一些 零星传说;
第二种类:各种洪水神话如女娲、 共工、鲧禹故事、后羿射日神话、 夸父追日神话、精卫填海神话和愚 公移山神话等。
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
契、稷等始祖神的感生神话和各种 英雄业绩神话,分四个单元:一是 民族起源和英雄业绩神话;二是洪 水神话;三是造人神话;四是射日、 逐日神话。这与第一类型的故事有 重迭。
汉伏 画羲 像女 砖娲
交 尾 图
伏 羲 女 娲 图
嫦娥神话
嫦娥奔月神话最为民间所乐道。始见于《淮南 子·览冥训》。神话说羿向西王母请求不死药, 带回家中。嫦娥趁羿不在而偷食之,不觉身子 轻飘飘地飞离地面,奔向月宫。
在《淮南子》的古本中尚有嫦娥到月宫化为癞 蛤蟆(蟾蜍)的记载。今本已无,显示了人们对 嫦娥从谴责到同情的转变。魏晋六朝到唐代这 段时期,人们对嫦娥的同情愈加发展,化蟾之 类的古老传说慢慢地已被遗忘。
尧时,天现十日,百草、禾苗枯焦,百姓倒悬,各种 恶禽猛兽也乘机出来危害人民。于是天帝俊赐给 羿彤弓,救民于水火。羿首先把十个太阳射落九个, 然后他又诛除凶残的禽兽。最后去到桑林,捉住 那头为害最烈的大野猪,蒸熟后奉献给天帝,但天 帝却因为羿射杀了他的九个太阳儿子,很不满意 羿的所作所为。
此外还有羿射河伯,妻雒嫔、“羿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桓娥窃以奔月”、“逢蒙学射于羿,尽羿 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等记录, 反映羿的另一些活动和他的悲剧性的结局。
盘 古 画 像
女娲神话
属创世女神神话,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一个是造人。女娲抟黄泥创造了人类,后来引绳入泥浆拖拉 甩动,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见后汉应劭《风俗通 义》)。
另一个是补天,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传说上古时 候,发生了一场自然界的大灾变,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 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女娲就熔炼五色石修补苍天; 斩断鳌足代替天柱,将天撑起来。还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 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烧芦苇成灰,堵住了洪水。
母题(Motif):故事中有延续传承下去之 力量的最小因素。
神话传说的类型
两大类型、四个种类: 第一类型:天地开辟神话。包括两个种
类:解释宇宙起源和解释天地之间各种 自然现象的起源。 第二类型: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包 括两个种类:解释人类及本族始祖起源 和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
天地开辟神话
嫦娥,有些学者认为即《山海经》中的常羲。
汉画像砖嫦娥奔月图
汉 嫦代 娥帛 奔画 月 图
神
话
传
说
的
演
化
规 律
神秘化
历史化
神话传说的历史化
历史化是指人们总是把充满 了浪漫的幻想成分的神话故 事落实到具体、现实的历史 进程中去,而剔除其中的虚 幻内容。
神话传说的神秘化
神秘化是指人们总是神化自 己的祖先,使他们所具有的 原始的自然因素一步步消弱, 从而逐渐被抬高、被抽象, 而远离现实人生,其朴素亲 切之面目日益模糊、陌生化。
第一章
早期文学的三个类型
神话传说 原始歌谣 散文萌芽山海经》、 《左传》、《国语》、《楚辞》以及《吕氏 春秋》等,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已得到记载。 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 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 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 中也都有许多古典神话的记录。这中间, 《山海经》保存的神话最为丰富,而且接近 古代神话的原貌。
伏羲后来做了东方的天帝,和属臣句芒共同管理着东方青 土树木的原野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是春天的主神。据说句 芒的形状是鸟身人面,驾了两条龙。
传说中还有伏羲与女娲为夫妇的说法。在西汉以前,两人 似乎还没有多少关系。此说大约出现于西汉时代。东汉王 延寿《鲁灵光殿赋》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语。东汉 武梁祠石室画像上即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的图像, 一边标明是伏羲,另一边可能是女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