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源头.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教材《中国文学》通论

四川大学教材《中国文学》通论

中国文学通论一、先秦两汉卷先秦文学史中国文学的源头。

所谓“先秦”,有广、狭二义。

广义之“先秦”指上古至秦王朝统一中国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实际上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以及战国时代这一漫长的时期;而狭义之“先秦”,则是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汉书·景十三王传》“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颜师古注:“先秦,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

”班固及颜师古所谓的“先秦”,就是狭义上的“先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是广义上的先秦。

我们之所以置社会形态之重大变化于不顾,将先秦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描述单位,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萌发开拓阶段,它对中国文学的走向与特征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虽然我们在介绍“先秦文学”时所涉及的作品,最迟的也是在春秋战国时写定的;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某些作品在写定之前即有漫长的口耳相传的过程,《尚书》中的某些篇章就是证明。

作为萌发开拓时期的先秦文学,它具有后代文学所无法比拟的一些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先秦文学的文化综合性。

从形态方面来看,由于先秦文学基本上与中国古典文化发生同步,因而,文学自身不可能从整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独立出来,文学、史学、哲学甚至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联结,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将先秦文学称为“大文学”或“杂文学”,以区别于后世以“纯文学”为中心的断代文学。

正是由于先秦文学的这种文化综合性,先秦文学在内容方面与宗教、哲学、史学的关联更为密切,其由此而形成的丰厚性也是后代文学所无法比拟的。

先秦文学内容含量之博大精深,其历史影响之深刻复杂,使先秦文学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的源头,而且还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由于同样的原因,对于先秦时期“文学作品”的简单艺术分析,不仅忽视了文学尚且没有独立的这一事实,而且还常常喧宾夺主,使人们忽略了对作品文化底蕴的探究。

这样,人们就与应当关注的问题失之交臂了,而且也未能为理解以后的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 始 歌 谣
原始劳动歌谣 原始祭歌和咒语
原始图腾颂歌
原始民族史诗
早期的爱情歌谣
原始劳动歌谣
《淮南子· 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 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越王谋欲 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 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 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 故作弹以守之,歌曰:断竹,续竹,飞土, 逐宍(肉)。’‛

宜侯簋及铭文
曾侯乙墓出土之战国编钟
《周易》

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关于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众说纷纭。旧说伏羲 作八卦,对此西汉前无异议。东汉马融及唐孔颖 达则认为文王演卦辞,周公演爻辞。但今人据《周 易》所反映的史实、所表现的思想以及语言特点、 与他书的关系等分析,多认为经是西周末年卜筮 之官根据旧筮辞编撰而成,传则产生于战国和秦 时。
《周易》的内容

周人占筮的范围很广,包括祭祀、战争、生产、 商旅、婚姻、水旱等。所以《周易》收集的旧 筮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从中可 以看到渔猎、畜牧、农、商等各部门生产的不 断发展;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尤其是贵 族内部的斗争;频繁的战争;原始社会的婚姻 遗俗;雷电、卫生之类科学知识,等等。其中 还渗透了作者比较辩证的哲学思想,以及实行 德治、反对钳制压迫的政治主张。

原始祭歌和咒语
《礼记· 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
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 另载《蜡辞》云:‚土,反其宅!水, 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 泽!‛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大约是一首 农事祭歌。
原始图腾颂歌

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诗歌和神话

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诗歌和神话


女蜗,《山海经· 大荒 西经》,中国最古老 的始祖母神,相传为 人头蛇身。 《说文》十二:“娲, 古之神圣女,化万物 者也。”


《山海经· 大荒西经》云: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 广之野,横道而处。 《淮南子· 说林篇》中记载:“皇帝生阴阳, 上骈生耳目,桑林生手臂,此女娲之所以 七十化也。” 《楚辞· 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 化。”
二、原始诗歌

1、中国诗歌的鼻祖:《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吴越春秋· 勾践阴谋外传》 卷九)


2、北音之始:《燕燕歌》 燕燕往飞。 有娀(sōng)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 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 鸣若嗌嗌。二女爱而争搏之,复以 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 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 “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吕氏春秋· 音初篇》 )

人文神话:是指以社会关系中的人为中心神格, 象征性地反映人类早期社会生产、生产和各种社 会关系的神话,包括战争神话、文化英雄神话、 死亡与复活神话以及有关民族来源、祖先诞生、 氏族部落战争和部落中能人、首领等人类社会生 活方面的神话。
1、关于女娲的神话


(1)抟土造人 (2)女娲补天 (3)兄妹结婚


抟土造人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云: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 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gēng ) 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 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补天

《淮南子· 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 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 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 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 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 以止淫水。

中国古代文学〈B1〉课程学习资料【一】doc

中国古代文学〈B1〉课程学习资料【一】doc
(3)燕飨。《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这类作品都表现了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之间的脉脉温情。
(4)怨刺。产生于西周初期的燕飨诗,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大雅中怨刺诗,针砭朝政,情绪激愤,但讽刺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忧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国风中的怨刺诗则是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一直到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2、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而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8、《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浓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1)赋、比、兴的手法。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了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诗经》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也有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诗经》中赋、比、兴运用的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一)先秦两汉文学(占 35%)中国文学的源头1.文学的起源的几种观点学界代表观点要紧有摹仿讲、游戏讲、巫术讲和劳动讲四种。

人类基于生存进展所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直截了当缘故。

2.上古神话的种类、代表、特质和妨碍种类:①创世神话盘古开乾坤、烛龙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⑤英雄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⑥发明制XXX话黄帝发明车、乐、铜器,仓颉造字特质:精神特质:①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②神话人物被给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的思维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3.书面作品的雏形代表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完整、纯粹的记事散文,描写刻画传神,富有诗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别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卦爻辞的地位与妨碍①客观地保存了上古阶段部分歌谣,或某些语言片断,成为中国文学史绚烂多彩的宝贵资料。

②寓意于象。

《诗经》的兴象,正是它的直截了当延伸:理论上,意象派、境地讲等,都与它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③从卜辞通向《诗经》、《尚书》、乃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妨碍。

《诗经》4. 《诗经》名篇背诵:《关雎》、《蒹葭》、《采薇》(节选)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别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与演绎

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与演绎

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与演绎中国传统文学源远流长,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

中国传统文学涵盖了诗、书、论、文、赋、曲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诗宋词。

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美风格和深刻内涵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读者,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

那么,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又是什么?它是如何演绎发展的呢?源头中国传统文学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卜辞和祭祀文,是古代的文学形式之一。

金文则是西周时期的铜器刻文,一些汉字的字形和含义已经和现在基本一致。

除了甲骨文和金文外,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还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诸多民间民谣、祭祀诗歌和赋诗等。

《楚辞》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代表作,它包括了24篇文学作品,如《离骚》、《九歌》、《天问》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演绎中国传统文学的演绎可以分为几个特别显著的阶段。

1、汉代文学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由于当时的帝国统治在文化领域有着非常高的影响力,所以汉代文学受到了很多制约。

汉代文学分为乐府诗、永乐大典、司马迁的《史记》等,其中乐府诗代表了当时乐府音乐齐唱的习俗。

2、唐代文学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

唐代文学包括了唐诗、唐赋、唐话、唐曲等,其文学艺术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唐代文学的创作主题非常丰富,既有人生哲理,又有风景画卷,还有爱情诗歌等等。

3、宋代文学宋代文学风格迥异,并较唐代更为严谨。

宋朝文学包括了宋词、杂剧、理学等多种文学体裁,它们不同于唐代文学的奔放风格,而更加强调严密的构思和精巧的技巧。

宋代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较少被提及的时期,其特点在于文艺作品的形态与内容更加大气宏观。

原始歌谣的知识点总结

原始歌谣的知识点总结

原始歌谣的知识点总结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产生于远古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原始歌谣中孕育了后世的诗歌,而神话传说里也萌生了后世的散文、小说等文体。

但可惜的是,由于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出现在文字产生之前,在它们诞生之初,我们的先民们无法进行记录,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流传,因为年代久远、传播手段不足,最终导致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佚失。

文字出现之后虽然有歌谣和神话传说被记录下来,但多是一鳞半爪,且有的已被后世之人出于各自的目的和不同的原因进行了改造,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大多原貌已有了改变,而像《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等歌谣都是后人伪托之作。

据《礼记·郊特牲》记载,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较早的歌谣。

而《吕氏春秋·音初篇》中的“候人兮猗”是比较可信的夏代歌谣的遗留,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两个实词,两个虚词,但对后世四言诗的形成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原始歌谣的内容多与原始人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多是祭祀、狩猎、农事、劳动等生活的反映。

当然,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歌谣中表现出的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生产劳动中,原始先民们同时创造出了另一种口头文学:神话。

神话是先民们用幻想的方式、夸张的手法对自然、社会现象进行的加工,极富浪漫色彩。

神话的内容丰富,有关于人类和世界起源的神话,也有关于战争、自然现象的神话,还有关于发明创造的神话。

故事的主人公常常是神,有自然化的神,也有人格化的神,还有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他们有着神奇的力量、坚强的意志,常与自然、命运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结局多是悲剧性的,从而使中国古代的神话蒙上了一层悲壮之美。

中国古代的神话丰富多样,但和原始歌谣一样,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因为年代久远,保存不易,同时也因为儒家“不语怪力乱神”观念的影响,对神话采取了一种排斥的态度,所以今天看到的神话记载非常少,零散且不成系统,有的只是一个片段,完整性与情节性皆备的神话不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标志书面文学萌芽。

特点是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

夏商原始宗教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辞一、神话《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山海经包括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着名。

女娲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发展过程。

中国神话蕴涵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奉献精神、厚生爱民、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自强不息(忧患意识、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

二、《诗经》最早诗歌总集。

收录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地域北方。

作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

春秋之前都是乐歌。

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

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三部。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小雅。

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是社会各阶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鲁、商颂。

风多为春秋时期作品,采自民间。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

结集有三说:采诗、献诗、删诗说。

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

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言志。

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现实主义。

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三、比兴手法。

赋、比、兴艺术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四、体裁结构、语言艺术。

四言诗创作;四六句基本句式。

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

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止乎礼义”,“”,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1.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们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集体的口头创作。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字产生之前,最早的文学样式,当时原始人类口吟的歌谣和口头流传、带有艺术意味的幻想故事,即神话。

3.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4.原始诗歌的特点:①劳动生活是原始诗歌讴歌的主题。

②带有相当程度的宗教意识。

③诗舞乐三位一体5.我国原始文学(美术音乐)开始走向独立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

6.神话起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7.神话故事:《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淮南子》后羿射日还有《楚辞》和《庄子》。

8.神话不发达的原因:①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②先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

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10.《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

②“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11.按内容划分,《《诗经》》分: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

12.《诗经》的艺术特点:①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②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赋】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

【比】比方譬喻,使形象更鲜明。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③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13.《诗经》的影响:由于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历代民歌体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

②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的铺排,直叙和白描得到继承和发展。

③推动了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汲取营养。

14.先秦历史散文:①《尚书》②《春秋》《国语》《左传》③《战国策》15.《国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国别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郭沫若写的屈原内容概要

郭沫若写的屈原内容概要

郭沫若写的屈原内容概要
屈原是中国先秦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

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被誉为“诗圣”,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人们认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郭沫若是一位20世纪有名的中国文论家,他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与认识。

他对屈原的作品也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最终也为当今的读者作出了很好的文学探索。

郭沫若对屈原作品的研究非常深入,他把《屈原》放在了中国文学史的第一位,并将其划分为四部分:穆天子传、离骚、九章、天问。

他指出,“穆天子传”是一部古典诗歌大部,其中包括离骚,离骚是一种象征性的古典诗,九章的内容更多的是关于屈原的个人经历,记载了他在六国之乱经历的种种,反映出屈原的伟大精神。

而“天问”是屈原的政治思想的真正体现,他认为国家的兴衰都得看政治,因此他向海内外召集诸侯,要求共同反对蛮夷,保护本国的社会安宁。

此外,郭沫若还特别指出,屈原的作品是正义、诚实和正派的象征,他把自己当作全国的大将军,不足以保护自己母校楚国。

而他的死有很大的精神启示,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责任,以及真正的社会安宁。

总而言之,郭沫若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而彻底的阐释了屈原的作品,他的研究不仅为当下的读者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更多深入的研究领域。

这也使得我们更清楚的明白了屈原的精神至高无上的爱国精神,勇于为正义而牺牲的无畏精神,和努力
奉献的慷慨精神,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更多的灵性精髓。

中国文学史第3版上PPT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中国文学史第3版上PPT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源头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 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7
相传为伊耆氏所作的 《蜡辞》正是蜡祭仪式中所唱的歌曲: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 特牲》)歌曲祈望水土各得其所,昆虫不要为害庄稼,草木 归根于薮泽,不要生在耕稼之土。这种 “对话”形式,显然是 把水土昆虫草木作为有灵知者来对待;而其所求,则见出原 始人类对物产增殖的渴望。
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源头
2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
3
文学起源问题回答文学发生的动因、形成的基础及萌生的时间。
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古往今来,中外许多文艺理论家都对此给予关 注,并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
“模仿说”把艺术的起源归因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涉及了文学艺术与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联系,却没有 解决原始人模仿动植物、模仿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根本动因问题;而且,它既无法解释大量表现主观意 愿和情感的讴歌,也无法解释在悬崖深穴发现的那些显然不是为单纯模仿而作的作品 (如尼沃洞穴 “中箭 的野牛”和利米依尔遗址线条重叠的动物岩画)。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生产的 “劳动说”,曾是我国文艺 理论和文学史界的权威起源说,今天看来,简单寻求举夯劝力 “杭育杭育”之类的劳动与艺术的直接联系, 对于大部分并不由劳动引发的文学艺术现象也难给出圆满解释。
10
真正在人类手中创造出的第一件产品所用的材料就是泥土。由此推想人的最 初创制也是由泥土变化而来,或从泥土的胚胎中孕育长成,正合乎原始人物 我一体、万物有灵的思维逻辑。而 “抟”,即抟成蛋卵,这又是卵生神话的变 形,抑或就是模拟巫术的写照。还有,由开首 “天地开辟,未有人民”一句, 可以推想女娲造人仅是创世神话的一个部分,在此之前,还应有一番开天辟 地之业。据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之问,知女娲之前已别无创 生大神。如此说来,女娲不仅是人类始母,也极可能是创世大神。

离骚的写作特点

离骚的写作特点

离骚的写作特点《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源头”。

其作者屈原被后人尊为楚国诗人、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

《离骚》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智慧,其写作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使用迂回写法《离骚》的写作风格比较复杂,采用了许多迂回写法。

例如,屈原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类比、隐喻、比喻、双关语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种迂回的写法,使得《离骚》的意境更为深远,令人思考后发而人看。

二、语言雄浑、豪迈《离骚》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极其雄浑、豪迈的特点。

尤其是在描写屈原的忧伤、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反对暴政的思想时,用词犀利,情感强烈,使人热血沸腾,感动不已。

三、独具匠心的格律韵律《离骚》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才情,而且在格律韵律上也独具匠心。

它用严格的格律韵律来形成奇妙的音调美感,传达出屈原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受到屈原的孤独、忧愁、热爱和反抗精神。

四、具有鲜明的意境《离骚》的意境鲜明,从开头到结束,贯穿着一个主题,突出了作者对两岸之民的关切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显露出矛盾、折磨和感慨的同时,又表达出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令读者回味无穷。

五、富有启示性和引导性《离骚》不仅是一篇文学名著,更是一本思想启蒙书,有着极强的启示性和引导性。

它让我们深刻认识人生的苦痛和社会的现实,体味到忠诚、热爱、勇敢、所托非人的民族意志。

总之,《离骚》的写作特点可以概括为:迂回写法、豪迈式的语言、独特的格律韵律、鲜明的意境,以及富有启示性和引导性。

这种瑰丽的文学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生命力。

先秦文学思考题

先秦文学思考题

先秦文学思考题绪论一、填空1. 传说时期的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和歌谣,它们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2. 诗、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简答1.简述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情况。

答: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的巫觋。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贵族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

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二、名词解释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神话的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的发展谱系。

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四、简答1.《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答:《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及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2.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答: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也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3.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1.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出现于原始社会,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为了协调劳作动作,鼓舞叨扰情绪随口唱出来的。

它算是最早的诗歌样式,特点是集体性,口头创作,歌乐舞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神话:神话是流传于远古人们口头的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功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将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实际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中国的神话人物分类为自然神,英雄神和异人异物,内容上即为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形式上是零散的片段,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时期自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篇,共305篇,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学者奉为经典后,才称做《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还包括6篇小雅中有目无辞的《笙诗》,即《诗经》有311篇篇目,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的结果。

4.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复得流传。

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长。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为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称为今文,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

5.毛诗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毛诗在每篇前均有题解,而《关雎》一篇前有一篇对《诗经》的总论,相当于全书的序言,称为大序,分散于每篇前的简短的序言简称小序,所以《毛诗序》由大序和小序构成,《毛诗序》的作者不详,班固在《汉书》中认为是卫宏之作,但没有具体根据,我们认为是汉代人作的序,其中反映了汉代人的思想6.《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集,即“上古之书”,原只称“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后称为“书经”,今存《尚书》共58篇,除33篇为今古文《尚书》所共有,其余都是东晋人伪造的《古文尚书》,不可信。

中国先秦文学的特点

中国先秦文学的特点

中国先秦文学的特点1.中国文学的源头文学形态、文学特质、文学精神、文体滥觞、文学传统,均开源于此时风骚传统诗文传统发愤著书传统2.文史哲不分家艺术与其他学科门类混沌交织,既没有独立的文学观念,其活动和载体也没有独立。

口传时代:说、刻、画一体;诗、乐、舞一体;集体性、综合性、口头性。

文字书写的早期:文史哲一体《诗经》:远远超越文学领域而涉及政治、思想、伦理等方面。

历史散文:史学,基本具备了叙事文学的特征。

诸子散文: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农学、伦理学,浓郁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艺术性。

3.作者的流变(文化下移)巫觋巫史公卿列士士民间4.特点(一)创始性先秦诸子多元化的思想各成体系,彼此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思想史以百家争鸣为开端的特点,并辐射其他各种文体形式之中。

先秦散文的记言、叙事、写人以及议论、抒情等,由自然到自觉,手法逐渐成熟。

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经学角度来说,先秦时代是出产“元典”的时代,儒、道及其他各种思想流派的原始经典都出自这一时代;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各个方面来看,先秦文学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这种创始性充分体现了先秦时代的作家所特有的开拓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注重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恰与后世辗转模拟、东施效颦的风气形成强烈的对比。

(二)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

先秦文献中,史传散文记史解经,却不乏哲理思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诸子散文传经布道,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议论说理多具象化,采用寓言、比喻、白描、夸张、铺排等多种文学手法;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文学等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三)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判断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的定是非,决嫌疑;或旨在揭示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如诸子百家为拯救社会而各陈己见;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作《离骚》。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

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

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

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三、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01第一讲 中国文学的源头

01第一讲  中国文学的源头

分为“风”、“雅”、“颂” 分为“ 三部分
“风”(160篇)→民歌 十五国风 160篇 105篇 大雅、小雅, “雅”(105篇)→ 大雅、小雅,多 为贵族、士大夫而作,用于宴会礼庆。 为贵族、士大夫而作,用于宴会礼庆。 “颂”(40篇)→ 用于宗庙祭祀。 40篇 用于宗庙祭祀。
十五国风:
周南、召南(江汉一带) 周南、召南(江汉一带) 河南一带) 邶、鄘、卫、王、陈、桧、郑(河南一带) 山东) 齐、曹(山东) 山西一带) 魏、唐(山西一带) bin)、 )、秦 陕西一带) 豳(bin)、秦(陕西一带)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
《诗经》之经典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南关雎》 关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 风击鼓》 击鼓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 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风黍离 黍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雅采薇》 采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 斯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斯干 斯干》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 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雅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 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车辖 车辖》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 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 采葛》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郑风 将仲子》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生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早在二百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中原大地活动,在此后漫长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发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许多地方。

他们通过劳动实践,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据考古发现,至迟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和龙山文化时代,我国的美术、陶艺、建筑、音乐等艺术已逐渐与生产分离而走向独立。

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

因书面文字尚未产生和使用,所以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文学形式大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

主要文体是诗歌和神话,诗歌是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它是原始先民在劳动和祭祀等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先民在石器时代形成了自然神信仰,氏族社会形成了祖先神的观念。

他们在祭祀、大战前后、大猎、大耕种、大收成之际,必有歌舞,而与之相伴的颂美、祈祷的韵语,便是原始歌谣的一种形态。

同时,先民把自然力神化,并借助想象企图解释它、征服它、支配它,从而产生了神话。

原始文学突出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有少数以社会矛盾为表现主题的,可能产生在原始社会后期。

原始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在流传中经过了后人的一些修改、删削和曲解,因而流于后世时有所差别。

夏代逐渐有了成形的文字,到了商时,文字日趋成熟,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各处出土的甲骨文、殷周青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及《尚书》,可以看出我国散文由句而章、由章而篇及先记事后说理的发展过程。

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

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 画 像 砖
伏 羲 女 娲 交 尾 图
伏 羲 女 娲 图
嫦娥神话



嫦娥奔月神话最为民间所乐道。始见于《淮南 子· 览冥训》。神话说羿向西王母请求不死药, 带回家中。嫦娥趁羿不在而偷食之,不觉身子 轻飘飘地飞离地面,奔向月宫。 在《淮南子》的古本中尚有嫦娥到月宫化为癞 蛤蟆(蟾蜍)的记载。今本已无,显示了人们对 嫦娥从谴责到同情的转变。魏晋六朝到唐代这 段时期,人们对嫦娥的同情愈加发展,化蟾之 类的古老传说慢慢地已被遗忘。 嫦娥,有些学者认为即《山海经》中的常羲。
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
契、稷等始祖神的感生神话和各种
英雄业绩神话,分四个单元:一是 民族起源和英雄业绩神话;二是洪 水神话;三是造人神话;四是射日、 逐日神话。这与第一类型的故事有 重迭。
盘 古 画 像
女娲神话




属创世女神神话,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一个是造人。女娲抟黄泥创造了人类,后来引绳入泥浆拖拉 甩动,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见后汉应劭《风俗通 义》)。 另一个是补天,最早见于《淮南子· 览冥训》。传说上古时 候,发生了一场自然界的大灾变,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 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女娲就熔炼五色石修补苍天; 斩断鳌足代替天柱,将天撑起来。还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 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烧芦苇成灰,堵住了洪水。 补天神话的中心内容之一在于治水。女娲也可算是中国神话 传说中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 此外,还传说女娲曾经作过笙簧(《世本》)
后 羿 射 汉 日 画 图 像 砖
伏羲神话




伏羲又叫太昊伏羲,属文化创造神。据说他是华胥氏踩了 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他能够沿着生长在都广之 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 他听了八方风的乐音,便画出“八 卦”,以代表天地间的种种事物。他又模仿蜘蛛结网,制 作了捕鱼的网。他的臣子句芒,据此做了捕鸟的罗。伏羲 还制作了瑟,创造了《驾辩》的乐曲。上古文明的曙光, 在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伏羲后来做了东方的天帝,和属臣句芒共同管理着东方青 土树木的原野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是春天的主神。据说句 芒的形状是鸟身人面,驾了两条龙。 传说中还有伏羲与女娲为夫妇的说法。在西汉以前,两人 似乎还没有多少关系。此说大约出现于西汉时代。东汉王 延寿《鲁灵光殿赋》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语。东汉 武梁祠石室画像上即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的图像, 一边标明是伏羲,另一边可能是女娲。
神话的性质、原型和母题
一个神话的真正的总构成单位不是孤立的关 系而是一丛丛的此种关系,而且此种关系只 有成丛存在才能拿来使用与结合而造成意义。 属于同一丛的诸关系可能出现于不同的时代, 但如能把它们集在一起,则神话就可依一种 新的时间尺度重新组织起来。 原型(Type):有独立存在性的传承故事。 母题(Motif):故事中有延续传承下去之 力量的最小因素。

神话传说的类型
两大类型、四个种类: 第一类型:天地开辟神话。包括两个种 类:解释宇宙起源和解释天地之间各种 自然现象的起源。 第二类型: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包 括两个种类:解释人类及本族始祖起源 和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

天地开辟神话
第一种类:盘古神话及相关的一些
零星传说; 第二种类:各种洪水神话如女娲、 共工、鲧禹故事、后羿射日神话、 夸父追日神话、精卫填海神话和愚 公移山神话等。

羿(后羿)神话


据古籍的记载,羿或称夷羿,他本是射日除害的 英雄,但又常和传说中夏代的有穷国国君后羿的 事迹相混,也被称为后羿。 尧时,天现十日,百草、禾苗枯焦,百姓倒悬,各种 恶禽猛兽也乘机出来危害人民。于是天帝俊赐给 羿彤弓,救民于水火。羿首先把十个太阳射落九个, 然后他又诛除凶残的禽兽。最后去到桑林,捉住 那头为害最烈的大野猪,蒸熟后奉献给天帝,但天 帝却因为羿射杀了他的九个太阳儿子,很不满意 羿的所作所为。 此外还有羿射河伯,妻雒嫔、“羿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桓娥窃以奔月”、“逢蒙学射于羿,尽羿 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等记录, 反映羿的另一些活动和他的悲剧性的结局。
汉画像砖嫦娥奔月图
汉 代 嫦 帛 娥 画 奔 月 图
神 话 传 说 的 演 化 规 律
历史化
神秘化
神话传说的历史化
历史化是指人们总是把充满
了浪漫的幻想成分的神话故 事落实到具体、现实的历史 进程中去,而剔除其中的虚 幻内容。
神话传说的神秘化
神秘化是指人们总是神化自
己的祖先,使他们所具有的 原始的自然因素一步步消弱, 从而逐渐被抬高、被抽象, 而远离现实人生,其朴素亲 切之面目日益模糊、陌生化。
第一章
早期文学的三个类型
神话传说 原始歌谣 散文萌芽
中国古代神话

早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经》、 《左传》、《国语》、《楚辞》以及《吕氏 春秋》等,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已得到记载。 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 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 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 中也都有许多古典神话的记录。这中间, 《山海经》保存的神话最为丰富,而且接近 古代神话的原貌。
汉 像 砖 女 娲 图
夸父追日神话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 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 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 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 雨。 (《山海经· 大荒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 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 海外北经》 《列子· 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 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原 始 歌 谣
原始劳动歌谣 原始祭歌和咒语
原始图腾颂歌
原始民族史诗
早期的爱情歌谣
原始劳动歌谣
《淮南子· 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 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越王谋欲 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 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 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 故作弹以守之,歌曰:断竹,续竹,飞土, 逐宍(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