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源头
中国文学简介
曲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包 括评书、相声、快板等。曲艺以说、 唱为主要特点,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 和夸张的表演形式娱乐观众,并传播 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民间文学与口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指民间流传的、赋予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学 作品,包括民间故事、传说、谚语等。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 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 情。
文学形式的贡献
中国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方面, 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文学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相 互了解与融合。
中西方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翻译与传播
中西方文学的交流始于翻译,通过翻译将中国文学作品介绍到西 方世界,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互借鉴与影响
口头文学
口头文学是指口头传承的文学作品,如民歌、童谣等。口头 文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 传承和发展。
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文学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代表 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情感、个性和自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代表 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
丰富的作品
中国文学拥有众多的经典作品,如 《诗经》、《论语》、《红楼梦》 等,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 种文学形式。
独特的风格
中国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 想内涵,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思想观念的影响
中国文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追 求等,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与道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与道的统一,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这种思想对中国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作品都以自然景色、山水田园等为题材,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
四川大学教材《中国文学》通论
中国文学通论一、先秦两汉卷先秦文学史中国文学的源头。
所谓“先秦”,有广、狭二义。
广义之“先秦”指上古至秦王朝统一中国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实际上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以及战国时代这一漫长的时期;而狭义之“先秦”,则是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汉书·景十三王传》“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颜师古注:“先秦,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
”班固及颜师古所谓的“先秦”,就是狭义上的“先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是广义上的先秦。
我们之所以置社会形态之重大变化于不顾,将先秦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描述单位,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萌发开拓阶段,它对中国文学的走向与特征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虽然我们在介绍“先秦文学”时所涉及的作品,最迟的也是在春秋战国时写定的;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某些作品在写定之前即有漫长的口耳相传的过程,《尚书》中的某些篇章就是证明。
作为萌发开拓时期的先秦文学,它具有后代文学所无法比拟的一些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先秦文学的文化综合性。
从形态方面来看,由于先秦文学基本上与中国古典文化发生同步,因而,文学自身不可能从整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独立出来,文学、史学、哲学甚至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联结,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将先秦文学称为“大文学”或“杂文学”,以区别于后世以“纯文学”为中心的断代文学。
正是由于先秦文学的这种文化综合性,先秦文学在内容方面与宗教、哲学、史学的关联更为密切,其由此而形成的丰厚性也是后代文学所无法比拟的。
先秦文学内容含量之博大精深,其历史影响之深刻复杂,使先秦文学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的源头,而且还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由于同样的原因,对于先秦时期“文学作品”的简单艺术分析,不仅忽视了文学尚且没有独立的这一事实,而且还常常喧宾夺主,使人们忽略了对作品文化底蕴的探究。
这样,人们就与应当关注的问题失之交臂了,而且也未能为理解以后的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学史串词
中国文学史串词
1. 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等,为中国文学之源头。
2. 秦汉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文学代表作品相继出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歌、散文,代表作品有《琅琊雅集》、《诗品》等。
4. 唐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唐诗宋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5. 元代以杂剧、戏曲为主要文学形式,代表作有《西厢记》、《长生殿》等。
6. 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代表作有《红楼梦》、《水浒传》等。
7. 近现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白话文学、新诗等,代表作有《茶馆》、《北平无战事》等。
关于先秦文学研究的几点想法
关于先秦文学研究的几点想法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对于先秦文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文献整理与收集:对于先秦文学的研究,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和收集。
这包括对古代典籍、碑铭、祭祀文等各类文献中有关文学的记载进行整理和分类。
通过系统性的整理,可以更好地发现和理解先秦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2.文化背景研究:先秦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对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先秦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3.艺术价值研究:先秦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特征。
通过对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先秦文学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4.比较研究:将先秦文学与其他时期的文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独特之处和传承关系。
例如,将先秦文学与汉魏文学、唐宋文学等进行比较,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5.跨学科研究:将先秦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可以拓展研究视野和深度。
例如,将先秦文学与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先秦文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6.现代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先秦文学的研究。
例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先秦文学的版本进行整理和比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先秦文学作品进行情感分析和主题提取等。
总之,对于先秦文学的研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深入探讨。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发现和理解先秦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先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doc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文学。
例: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礼记•郊特牲》)大约是农事祭歌;传说尧舜时《击壤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遗留。
如《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 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诗歌遗文。
二、文字产生后,脱离传说时期。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歌最初与乐、舞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
《尚书•益稷》载帝舜时《大韶》。
《诗经》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颛顼命南正(官名)重掌管天,北正黎掌管地,即掌天文、祭祀事,周宣王之时,重、黎后人成司马氏, 掌周史,可以看出史学与巫术分化过程;据《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德" 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一政治叙事诗一言志抒情诗。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一)先秦两汉文学(占 35%)中国文学的源头1.文学的起源的几种观点学界代表观点要紧有摹仿讲、游戏讲、巫术讲和劳动讲四种。
人类基于生存进展所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直截了当缘故。
2.上古神话的种类、代表、特质和妨碍种类:①创世神话盘古开乾坤、烛龙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⑤英雄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⑥发明制XXX话黄帝发明车、乐、铜器,仓颉造字特质:精神特质:①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②神话人物被给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的思维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3.书面作品的雏形代表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完整、纯粹的记事散文,描写刻画传神,富有诗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别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卦爻辞的地位与妨碍①客观地保存了上古阶段部分歌谣,或某些语言片断,成为中国文学史绚烂多彩的宝贵资料。
②寓意于象。
《诗经》的兴象,正是它的直截了当延伸:理论上,意象派、境地讲等,都与它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③从卜辞通向《诗经》、《尚书》、乃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妨碍。
《诗经》4. 《诗经》名篇背诵:《关雎》、《蒹葭》、《采薇》(节选)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别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与演绎
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与演绎中国传统文学源远流长,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
中国传统文学涵盖了诗、书、论、文、赋、曲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诗宋词。
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美风格和深刻内涵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读者,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
那么,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又是什么?它是如何演绎发展的呢?源头中国传统文学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卜辞和祭祀文,是古代的文学形式之一。
金文则是西周时期的铜器刻文,一些汉字的字形和含义已经和现在基本一致。
除了甲骨文和金文外,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还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诸多民间民谣、祭祀诗歌和赋诗等。
《楚辞》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代表作,它包括了24篇文学作品,如《离骚》、《九歌》、《天问》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演绎中国传统文学的演绎可以分为几个特别显著的阶段。
1、汉代文学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由于当时的帝国统治在文化领域有着非常高的影响力,所以汉代文学受到了很多制约。
汉代文学分为乐府诗、永乐大典、司马迁的《史记》等,其中乐府诗代表了当时乐府音乐齐唱的习俗。
2、唐代文学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
唐代文学包括了唐诗、唐赋、唐话、唐曲等,其文学艺术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唐代文学的创作主题非常丰富,既有人生哲理,又有风景画卷,还有爱情诗歌等等。
3、宋代文学宋代文学风格迥异,并较唐代更为严谨。
宋朝文学包括了宋词、杂剧、理学等多种文学体裁,它们不同于唐代文学的奔放风格,而更加强调严密的构思和精巧的技巧。
宋代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较少被提及的时期,其特点在于文艺作品的形态与内容更加大气宏观。
原始歌谣的知识点总结
原始歌谣的知识点总结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产生于远古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原始歌谣中孕育了后世的诗歌,而神话传说里也萌生了后世的散文、小说等文体。
但可惜的是,由于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出现在文字产生之前,在它们诞生之初,我们的先民们无法进行记录,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流传,因为年代久远、传播手段不足,最终导致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佚失。
文字出现之后虽然有歌谣和神话传说被记录下来,但多是一鳞半爪,且有的已被后世之人出于各自的目的和不同的原因进行了改造,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大多原貌已有了改变,而像《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等歌谣都是后人伪托之作。
据《礼记·郊特牲》记载,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较早的歌谣。
而《吕氏春秋·音初篇》中的“候人兮猗”是比较可信的夏代歌谣的遗留,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两个实词,两个虚词,但对后世四言诗的形成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原始歌谣的内容多与原始人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多是祭祀、狩猎、农事、劳动等生活的反映。
当然,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歌谣中表现出的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生产劳动中,原始先民们同时创造出了另一种口头文学:神话。
神话是先民们用幻想的方式、夸张的手法对自然、社会现象进行的加工,极富浪漫色彩。
神话的内容丰富,有关于人类和世界起源的神话,也有关于战争、自然现象的神话,还有关于发明创造的神话。
故事的主人公常常是神,有自然化的神,也有人格化的神,还有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他们有着神奇的力量、坚强的意志,常与自然、命运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结局多是悲剧性的,从而使中国古代的神话蒙上了一层悲壮之美。
中国古代的神话丰富多样,但和原始歌谣一样,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因为年代久远,保存不易,同时也因为儒家“不语怪力乱神”观念的影响,对神话采取了一种排斥的态度,所以今天看到的神话记载非常少,零散且不成系统,有的只是一个片段,完整性与情节性皆备的神话不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1.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们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集体的口头创作。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字产生之前,最早的文学样式,当时原始人类口吟的歌谣和口头流传、带有艺术意味的幻想故事,即神话。
3.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4.原始诗歌的特点:①劳动生活是原始诗歌讴歌的主题。
②带有相当程度的宗教意识。
③诗舞乐三位一体5.我国原始文学(美术音乐)开始走向独立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
6.神话起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7.神话故事:《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淮南子》后羿射日还有《楚辞》和《庄子》。
8.神话不发达的原因:①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②先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
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10.《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
②“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11.按内容划分,《《诗经》》分: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
12.《诗经》的艺术特点:①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②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赋】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
【比】比方譬喻,使形象更鲜明。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③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13.《诗经》的影响:由于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历代民歌体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
②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的铺排,直叙和白描得到继承和发展。
③推动了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汲取营养。
14.先秦历史散文:①《尚书》②《春秋》《国语》《左传》③《战国策》15.《国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国别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一编 先秦文学【圣才出品】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0.1复习笔记一、中国文学的源头1.传说时期的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它们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2.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甲骨文字以及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的文字,它们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3.诗乐舞紧密结合诗乐舞合一,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与《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1.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也是文学的创造者。
在夏商或周初,为巫术祭祀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2)商周之际,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人事受到重视,史官发展了人事方面的职能,并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史长于记人事、观天象、悉旧典。
《尚书》《春秋》都是史官的作品。
(3)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知识文化,进行文学创作。
贵族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诗经》就是由他们所采、所编、所颂的作品。
(4)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其代表就是诸子百家。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
2先秦文学
《墨子· 公孟》:“诵《诗》三百,
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 《诗》三百。” 《史记· 孔子世家》:“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 《庄子· 天运》:“丘治《诗》、 《书》、《礼》、《乐》、《易》、 《春秋》六经。” 《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 容,以其成功告以神明者也。”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 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 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 七八引《风俗通》)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 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与古希腊神话的区别
将 仲 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岂 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 言亦可畏也。 柏 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 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 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 实维我特。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 谅人只!
氓(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 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 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文史哲不分 2、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诗经》、“楚辞”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三、先秦文学的作者
1、巫 史 2、贵族 3、士
上 古 神 话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 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 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换 言之,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 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征服 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离骚的写作特点
离骚的写作特点《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源头”。
其作者屈原被后人尊为楚国诗人、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
《离骚》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智慧,其写作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使用迂回写法《离骚》的写作风格比较复杂,采用了许多迂回写法。
例如,屈原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类比、隐喻、比喻、双关语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种迂回的写法,使得《离骚》的意境更为深远,令人思考后发而人看。
二、语言雄浑、豪迈《离骚》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极其雄浑、豪迈的特点。
尤其是在描写屈原的忧伤、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反对暴政的思想时,用词犀利,情感强烈,使人热血沸腾,感动不已。
三、独具匠心的格律韵律《离骚》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才情,而且在格律韵律上也独具匠心。
它用严格的格律韵律来形成奇妙的音调美感,传达出屈原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受到屈原的孤独、忧愁、热爱和反抗精神。
四、具有鲜明的意境《离骚》的意境鲜明,从开头到结束,贯穿着一个主题,突出了作者对两岸之民的关切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显露出矛盾、折磨和感慨的同时,又表达出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令读者回味无穷。
五、富有启示性和引导性《离骚》不仅是一篇文学名著,更是一本思想启蒙书,有着极强的启示性和引导性。
它让我们深刻认识人生的苦痛和社会的现实,体味到忠诚、热爱、勇敢、所托非人的民族意志。
总之,《离骚》的写作特点可以概括为:迂回写法、豪迈式的语言、独特的格律韵律、鲜明的意境,以及富有启示性和引导性。
这种瑰丽的文学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生命力。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1.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出现于原始社会,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为了协调劳作动作,鼓舞叨扰情绪随口唱出来的。
它算是最早的诗歌样式,特点是集体性,口头创作,歌乐舞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神话:神话是流传于远古人们口头的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功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将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实际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中国的神话人物分类为自然神,英雄神和异人异物,内容上即为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形式上是零散的片段,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时期自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篇,共305篇,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学者奉为经典后,才称做《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还包括6篇小雅中有目无辞的《笙诗》,即《诗经》有311篇篇目,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的结果。
4.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复得流传。
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长。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为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称为今文,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
5.毛诗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毛诗在每篇前均有题解,而《关雎》一篇前有一篇对《诗经》的总论,相当于全书的序言,称为大序,分散于每篇前的简短的序言简称小序,所以《毛诗序》由大序和小序构成,《毛诗序》的作者不详,班固在《汉书》中认为是卫宏之作,但没有具体根据,我们认为是汉代人作的序,其中反映了汉代人的思想6.《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集,即“上古之书”,原只称“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后称为“书经”,今存《尚书》共58篇,除33篇为今古文《尚书》所共有,其余都是东晋人伪造的《古文尚书》,不可信。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诗经》:是中国最早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 的诗歌集,收集了西周 南方楚国地区的一种诗 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 歌形式,其代表作为屈 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原的《离骚》,具有浓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 表现了那一时期社会生 艺术风格。 活的各个方面,开创了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 河。
元曲
元代是戏剧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
元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也有描绘男女爱
情的佳作。
03
京剧
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形式于一体。京剧
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
一。
02
近现代文学(宋-清)
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为中国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许多中国作家通过网 络平台发布作品,与国际读者进行交流。
国际合作
中国文学的国际合作逐渐增多,通过与外国出版社、文化机构等的 合作,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全球化传播。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目录
• 古代文学(先秦-唐) • 近现代文学(宋-清) • 当代文学(1949年至今) • 中国文学的影响与传播
01
古代文学(先秦-唐)
诗歌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诗歌是中国文 学的源头,最早的诗歌 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 在古代文学中,诗歌是 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 一,其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从《诗经》到唐 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审美价值。
东晋干宝所作的志怪小 说集,记录了古代民间 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 。其文字简练,内容丰 富,是中国小说的雏形 。
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的产生和古代神话
2021/4/9
1
• 2、传说时期的文学 •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 3、诗乐舞紧密结合 •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
起的。
2021/4/9
2
• 二、先秦文学的形态 •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 种综合的形态。 •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 • 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2021/4/9
3
• 三、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 楚地文化与楚辞
2021/4/9
4
• 四、中国古代神话
• 1、概说
• 神话是原始人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 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 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 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 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 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第一讲 文学的产生和古代神话
一、 中国文学的源头
1、文学产生于劳动。
远古年代,原始人过着群居生活,他们 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为了彼此协调动作、 交流感情,于是就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 是文学产生必要的条件之一;同时,长期的 劳动也使人形成了审美意识,凡是准确的、 有力的、敏捷的、灵活的、眼明手快的动作, 都被认为具有普遍的美感,审美要求的产生, 也是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2021/4/9
12
• 4、大禹治水
• 大禹治水的神话有我国上古社会的许多影 子。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河流改道和山洪 爆发所造成的灾害。
• 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这种灾害被形 象化,从而人创造了自己的敌人恶神共工 和水怪相柳,并经过联想概括,从众多的 动物的形象中,选择了特征,集中在恶神 的身上。
中国先秦文学的特点
中国先秦文学的特点1.中国文学的源头文学形态、文学特质、文学精神、文体滥觞、文学传统,均开源于此时风骚传统诗文传统发愤著书传统2.文史哲不分家艺术与其他学科门类混沌交织,既没有独立的文学观念,其活动和载体也没有独立。
口传时代:说、刻、画一体;诗、乐、舞一体;集体性、综合性、口头性。
文字书写的早期:文史哲一体《诗经》:远远超越文学领域而涉及政治、思想、伦理等方面。
历史散文:史学,基本具备了叙事文学的特征。
诸子散文: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农学、伦理学,浓郁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艺术性。
3.作者的流变(文化下移)巫觋巫史公卿列士士民间4.特点(一)创始性先秦诸子多元化的思想各成体系,彼此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思想史以百家争鸣为开端的特点,并辐射其他各种文体形式之中。
先秦散文的记言、叙事、写人以及议论、抒情等,由自然到自觉,手法逐渐成熟。
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经学角度来说,先秦时代是出产“元典”的时代,儒、道及其他各种思想流派的原始经典都出自这一时代;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各个方面来看,先秦文学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这种创始性充分体现了先秦时代的作家所特有的开拓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注重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恰与后世辗转模拟、东施效颦的风气形成强烈的对比。
(二)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
先秦文献中,史传散文记史解经,却不乏哲理思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诸子散文传经布道,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议论说理多具象化,采用寓言、比喻、白描、夸张、铺排等多种文学手法;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文学等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三)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判断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的定是非,决嫌疑;或旨在揭示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如诸子百家为拯救社会而各陈己见;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作《离骚》。
诗书乐易礼春秋的含义
诗书乐易礼春秋的含义
“诗、书、乐、易、礼、春秋”的含义如下:
一、“诗”指的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11篇,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
二、“书”指的是《书经》,即《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之一,共28篇,包含了从尧舜禹时代到春秋时期的史前和历史记载,被誉为中国史学的源头之一。
三、“乐”指的是用诗歌、音乐来娱乐或祭祀。
《乐经》是中国古代关于音乐、舞蹈、诗歌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被认为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源头之一。
四、“易”指的是《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卜筮之书,共64卦,每卦由卦象、卦辞、爻辞三部分组成,通过卜筮的方式,预测未来、指导行动。
五、“礼”指的是《礼记》和《周礼》。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古代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周礼》则是关于周朝的政治制度、官制、礼仪制度等方面的记载。
六、“春秋”指的是《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17万字。
它以记事为主,记录了当时发生的大事和重要人物,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看法和价值观念。
这些经典著作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是古代学术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人们学习历史、了解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生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早在二百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中原大地活动,在此后漫长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发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许多地方。
他们通过劳动实践,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据考古发现,至迟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和龙山文化时代,我国的美术、陶艺、建筑、音乐等艺术已逐渐与生产分离而走向独立。
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
因书面文字尚未产生和使用,所以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文学形式大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
主要文体是诗歌和神话,诗歌是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它是原始先民在劳动和祭祀等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先民在石器时代形成了自然神信仰,氏族社会形成了祖先神的观念。
他们在祭祀、大战前后、大猎、大耕种、大收成之际,必有歌舞,而与之相伴的颂美、祈祷的韵语,便是原始歌谣的一种形态。
同时,先民把自然力神化,并借助想象企图解释它、征服它、支配它,从而产生了神话。
原始文学突出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有少数以社会矛盾为表现主题的,可能产生在原始社会后期。
原始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在流传中经过了后人的一些修改、删削和曲解,因而流于后世时有所差别。
夏代逐渐有了成形的文字,到了商时,文字日趋成熟,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各处出土的甲骨文、殷周青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及《尚书》,可以看出我国散文由句而章、由章而篇及先记事后说理的发展过程。
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
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先秦文学0.1复习笔记一、中国文学的源头1传说时期的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它们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2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甲骨文字以及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的文字,它们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3诗乐舞紧密结合诗乐舞合一,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与《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1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也是文学的创造者。
在夏商或周初,为巫术祭祀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2)商周之际,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人事受到重视,史官发展了人事方面的职能,并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史长于记人事、观天象、悉旧典。
《尚书》《春秋》都是史官的作品。
(3)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知识文化,进行文学创作。
贵族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诗经》就是由他们所采、所编、所颂的作品。
(4)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其代表就是诸子百家。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的内容
周人占筮的范围很广,包括祭祀、战争、生产、 商旅、婚姻、水旱等。所以《周易》收集的旧 筮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从中可 以看到渔猎、畜牧、农、商等各部门生产的不 断发展;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尤其是贵 族内部的斗争;频繁的战争;原始社会的婚姻 遗俗;雷电、卫生之类科学知识,等等。其中 还渗透了作者比较辩证的哲学思想,以及实行 德治、反对钳制压迫的政治主张。
汉 画 像 砖
伏 羲 女 娲 交 尾 图
伏 羲 女 娲 图
嫦娥神话
嫦娥奔月神话最为民间所乐道。始见于《淮南 子· 览冥训》。神话说羿向西王母请求不死药, 带回家中。嫦娥趁羿不在而偷食之,不觉身子 轻飘飘地飞离地面,奔向月宫。 在《淮南子》的古本中尚有嫦娥到月宫化为癞 蛤蟆(蟾蜍)的记载。今本已无,显示了人们对 嫦娥从谴责到同情的转变。魏晋六朝到唐代这 段时期,人们对嫦娥的同情愈加发展,化蟾之 类的古老传说慢慢地已被遗忘。 嫦娥,有些学者认为即《山海经》中的常羲。
诉讼
交易
铜器铭文的文学价值
篇幅加长。西周前期的大盂鼎有 291字,小 盂鼎有 400字左右。后期的大克鼎有290字, 散氏盘有350字,毛公鼎有498字,详细记录 了周王对毛公的诰命之辞,可以看作是保留 在铜器上的一篇《尚书》,是已发现的商、 周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铭文内容丰富,有叙事,有议论,也有抒情。
卦爻辞的文学特色(二)
散韵结合。卦爻辞中的短歌韵语,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大都朴素、流畅,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鲜明的形象。
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
契、稷等始祖神的感生神话和各种
英雄业绩神话,分四个单元:一是 民族起源和英雄业绩神话;二是洪 水神话;三是造人神话;四是射日、 逐日神话。这与第一类型的故事有 重迭。
盘 古 画 像
女娲神话
属创世女神神话,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一个是造人。女娲抟黄泥创造了人类,后来引绳入泥浆拖拉 甩动,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见后汉应劭《风俗通 义》)。 另一个是补天,最早见于《淮南子· 览冥训》。传说上古时 候,发生了一场自然界的大灾变,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 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女娲就熔炼五色石修补苍天; 斩断鳌足代替天柱,将天撑起来。还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 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烧芦苇成灰,堵住了洪水。 补天神话的中心内容之一在于治水。女娲也可算是中国神话 传说中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 此外,还传说女娲曾经作过笙簧(《世本》)
羿(后羿)神话
据古籍的记载,羿或称夷羿,他本是射日除害的 英雄,但又常和传说中夏代的有穷国国君后羿的 事迹相混,也被称为后羿。 尧时,天现十日,百草、禾苗枯焦,百姓倒悬,各种 恶禽猛兽也乘机出来危害人民。于是天帝俊赐给 羿彤弓,救民于水火。羿首先把十个太阳射落九个, 然后他又诛除凶残的禽兽。最后去到桑林,捉住 那头为害最烈的大野猪,蒸熟后奉献给天帝,但天 帝却因为羿射杀了他的九个太阳儿子,很不满意 羿的所作所为。 此外还有羿射河伯,妻雒嫔、“羿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桓娥窃以奔月”、“逢蒙学射于羿,尽羿 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等记录, 反映羿的另一些活动和他的悲剧性的结局。
散文的萌芽
甲骨刻辞 铜器铭文 《易经》卦爻辞 《尚书》 《春秋》
甲骨刻辞
文字是文学的载体。尽管在远古的陶器上发现 一些记号,人们认为这可能是原始的文字,但 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仍要算商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本世纪学术界一件轰动世界的 大事。商代人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这许多占卜 记录,沉埋地下数千年,19世纪末开始在殷墟 出土。1898年,学者王懿荣从药材商那里得到 一批甲骨,他辨认了上面的刻画,意识到这是 一种古文字。甲骨文从此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以此为材料来展开文字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 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热点。
原 始 歌 谣
原始劳动歌谣 原始祭歌和咒语
原始图腾颂歌
原始民族史诗
早期的爱情歌谣
原始劳动歌谣
《淮南子· 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 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越王谋欲 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 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 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 故作弹以守之,歌曰:断竹,续竹,飞土, 逐宍(肉)。’‛
卦爻辞的文学特色(一)
易经将零散、简略的旧筮辞组织成有中心、有层次 的卦爻辞,大多数都一卦说一类事。如《睽》卦记 叙了旅人途中的所见所遇。《贲》卦写对偶婚,按 次序叙述了男方氏族成员迁往女家的行前准备、途 中情况和到女家后送上礼物等过程。在《井》卦中 作者还运用了追叙手法,从旧邑主被迫迁走叙起, 写邑主统治下这个邑所遭到的破坏和邑人生活的困 苦,再写新邑主来后着手改善生活条件,直到最后 邑中饮食完全改观,与过去形成鲜明对照。 这样的记叙,比之甲骨文大大前进了一步,反映了 中国文学从占卜语录向记叙文章的演进。
原始民族史诗
《吕氏春秋· 仲夏纪· 古乐》:‚昔葛
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 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 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 (禽兽)之极》。 ‛
早期爱情歌谣
《吕氏春秋· 音初篇》:‚禹行功,见涂 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 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 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南音,周公召 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爱情作为两性个体之间持久稳定的爱慕 之情,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产生只能 以私有制为前提。
宜侯簋及铭文
曾侯乙墓出土之战国编钟
《周易》
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关于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众说纷纭。旧说伏羲 作八卦,对此西汉前无异议。东汉马融及唐孔颖 达则认为文王演卦辞,周公演爻辞。但今人据《周 易》所反映的史实、所表现的思想以及语言特点、 与他书的关系等分析,多认为经是西周末年卜筮 之官根据旧筮辞编撰而成,传则产生于战国和秦 时。
神话传说的类型
两大类型、四个种类: 第一类型:天地开辟神话。包括两个种 类:解释宇宙起源和解释天地之间各种 自然现象的起源。 第二类型: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包 括两个种类:解释人类及本族始祖起源 和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
天地开辟神话
第一种类:盘古神话及相关的一些
零星传说; 第二种类:各种洪水神话如女娲、 共工、鲧禹故事、后羿射日神话、 夸父追日神话、精卫填海神话和愚 公移山神话等。
神话的性质、原型和母题
一个神话的真正的总构成单位不是孤立的关 系而是一丛丛的此种关系,而且此种关系只 有成丛存在才能拿来使用与结合而造成意义。 属于同一丛的诸关系可能出现于不同的时代, 但如能把它们集在一起,则神话就可依一种 新的时间尺度重新组织起来。 原型(Type):有独立存在性的传承故事。 母题(Motif):故事中有延续传承下去之 力量的最小因素。
仰 韶 出 土 陶 盆
仰 韶 出 土 陶 盆
马 家 窑 出 土 陶 盆
河 姆 渡 出 土 陶 盆
半 坡 出 土 陶 片
甲骨文的文学价值
完整的甲骨卜辞包括誓辞、命辞、占辞、 验辞四个部分。 体现了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 全过程。 因此,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 记叙文。 “有虹自北饮于河。”
《易经》的结构
每卦包括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 部分,如《泰》卦:“■(卦画)。泰(标 题)。小往大来,吉、亨(卦辞)。初九,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九二„„ (爻辞)。”卦辞较简单,一般作说 明题义之用。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 部分。每卦六爻,各爻一般依据内容 的时间先后或逻辑层次安排。
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铸刻
铭文的风气,以商周时期为盛,所以一 般所说‚铜器铭文‛主要是指商周铜器 上的铭文而言的。 有铭文的铜器基本上都是青铜器,比较 常见的有鼎、簋等食器,爵、觚、尊等 酒器,盘、盂等水器及戈、剑等兵器。
铸器铭文的目的
祭祀 婚嫁 册赏
战功
原始祭歌和咒语
《礼记· 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
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 另载《蜡辞》云:‚土,反其宅!水, 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 泽!‛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大约是一首 农事祭歌。
原始图腾颂歌
《吕氏春秋· 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 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 之,鸣若謚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 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 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 飞!’实始作为北音。‛ 简狄吞燕卵而生契。
艮 震 巽 兑 坎 离 坤 乾 覆 仰 下 上 中 中 六 三 碗 盂 断 阙 满 虚 短 连
易 经 八 卦 卦 象
泰
上六 六五 六四 九三 九二 初九
否
上九 九五 九四 六三 六二 初六
易 经 卦 象 分 解 示 意 图
第一章
早期文学的三个类型
神话传说 原始歌谣 散文萌芽
中国古代神话
早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经》、 《左传》、《国语》、《楚辞》以及《吕氏 春秋》等,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已得到记载。 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 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 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 中也都有许多古典神话的记录。这中间, 《山海经》保存的神话最为丰富,而且接近 古代神话的原貌。
汉 像 砖 女 娲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