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海陆分布》说课稿
《海陆的分布》说课稿
《海陆的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海陆的分布》是世界地理学习的开始。
教材主要介绍了世界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这些内容既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又为整个区域地理奠定基础,是区域地理教学的起点。
该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一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二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教材安排了思考讨论及图像、相关数据说明海陆分布大势。
七大洲部分,教材采用图文整合的呈现方式及读图和活动来实现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意图。
四大洋这部分内容,教材相对简单处理,主要安排了图表和阅读两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作为七年级学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感性思维强的优势,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在地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群岛。
(3)、在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5)、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l)、尝试运用地图、地球仪,通过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
(2)、通过读图、绘图、填图等多种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表象。
(3)、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大陆、半岛、海峡等地理概念,对世界地形图其他实例做出判断。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海陆分布》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是起始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这一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等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地理知识相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的海陆分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了解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运用,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海陆分布。
2.教学手段:地球仪、地图、图片、视频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如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读取经纬度、如何辨别方向等。
3)讲解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如如何读取地图上的信息、如何判断地理位置等。
3.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观察,记录下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学生互相分享地图阅读和分析的心得,讨论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与地球海陆分布相关的案例,如海洋资源开发、大陆板块运动等。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5.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方法等。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4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29%。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是对于地球海陆分布的详细情况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地球海陆分布的具体数据和特点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能够说出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培养学生爱护地球家园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球海陆分布的具体数据和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颜色,引出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引导学生说出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29%。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分析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海陆分布》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 海陆分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3.1 海陆分布》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讲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初步了解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等工具,来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以及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海陆分布的计算和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地球仪、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讲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
4.知识拓展: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海陆分布相关的知识,如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陆分布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绘制一张海陆分布图,加深对海陆分布知识的理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球仪的图片、海陆分布的示意图、海陆分布的特点等。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海陆分布的情况。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第一篇: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
掌握大洲的分界线。
(3)能简单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4)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和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海洋与陆地”部分,激励学生利用以前的课外知识判断推测海陆面积的比例,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七大洲”、“四大洋”部分,强调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领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自觉保护环境,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4、教材处理本节教材内容都应从地图中分析、总结。
教材中有较多的活动题的出现,我准备采用比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运用和观察地球仪、世界海陆图,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由此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录像”,由此导入新课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
(2)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于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识的简化,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
三、说谈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图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互动点评,学会读图和用图。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让学生观看在太空拍摄到地球的录像,从而引发对世界海陆分布的思考。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海陆分布》说课稿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海陆分布》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了解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以及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生活在一个被海洋和陆地包围的世界,对海陆分布有一定的直观感受。
但他们对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具体数据和分布情况可能还很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难点: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2.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地图、图片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蓝色和绿色部分,引发他们对海陆分布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球。
3.课程讲解:使用地球仪和地图,详细讲解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海陆分布的情况。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沿海地区的发展、航海业的发展等。
5.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看法。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说课稿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说课稿:《世界的海陆分布》大家好!今天,我要与大家一起探讨的课题是《世界的海陆分布》。
欢迎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对我的说课稿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七年级(湘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平均年龄14岁,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爱置疑、表现,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但好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听课效率不高,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喜欢死记硬背枯燥的知识。
由于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自农村,基础较差,空间能力不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2、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空间分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学生观看“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神舟五号拍摄到地球的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录像,从而引发对世界海陆分布的思考,最后让画面定格,通过画面展示美丽的、呈蔚蓝色的地球全景,进而提问学生画面中蓝色代表什么?设置疑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引入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2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是地球与地图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掌握大洲、大洋的分布,以及重要海峡和半岛的位置。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认识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地图和地球仪较少,对于地球上的大洲、大洋、海峡和半岛的位置认知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地图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学生能说出地球上大洲、大洋的名称,并能指出主要海峡和半岛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学生能分析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大洲、大洋的名称,主要海峡和半岛的位置。
2.教学难点: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大洲、大洋、海峡和半岛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2.教学手段:运用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学习大洲、大洋的名称,指出主要海峡和半岛的位置。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分析大洲、大洋、海峡和半岛之间的相互关系。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意义和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 海陆分布》说课稿5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 海陆分布》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3.1 海陆分布》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认识和地图的阅读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来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能够阅读和分析海陆分布的地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特点。
2.教学难点:海陆分布的地图阅读和分析,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海洋和陆地的特点。
3.观察分析:学生分组观察海陆分布的地图,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4.练习:学生阅读海陆分布的地图,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洋和陆地的特点以及资源分布的不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球海陆分布图、海洋和陆地的特点、资源分布不均等内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海陆分布》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海陆分布》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认识海洋和陆地的划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和划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来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认识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2.教学难点:地球海陆分布的观察和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地图、PPT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介绍海洋和陆地的划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地球海陆分布陆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讨论和表达等方面进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难点: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情况。
(2)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实例,如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资源的利用等,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探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doc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七年级(湖南版)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理解海洋和陆地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基本认识。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海陆分布概况、陆地分布、海洋分布。
其中,海陆分布概况主要介绍地球上海陆面积的比例,陆地分布主要介绍世界主要陆地的分布情况,海洋分布主要介绍世界主要海洋的分布情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基本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基本认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理解海洋和陆地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基本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使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展示: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介绍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3.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洋和陆地的相互关系,总结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中国的地理位置、海洋资源的利用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海陆分布的意义和价值。
《全球海陆分布》 说课稿
《全球海陆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球海陆分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全球海陆分布》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让学生对全球海陆分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等特征。
最后,通过一些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和相关地理概念还比较模糊。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生动的演示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地理空间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学生能够准确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
(3)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图、地球仪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
(2)海陆分布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教学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2)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球仪、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仁爱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海陆分布说课讲稿
《海陆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的海陆分布》。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节课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本节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二、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海陆分布》是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海洋和陆地的概况,本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数据和海陆分布图,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填写世界七大洲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填图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重点、难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本节课所确立的重点是:“七大洲的名称、分布”以及“洲界线”。
难点是:“七大洲的空间分布”三、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质疑、喜欢发言,注意力易分散,听课效率不高,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设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动手画一画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
(2)说教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为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教法上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用地球仪展示:转动的地球,用随机点球的方式,点到海洋的几率,提出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球大部分是由海洋组成。
再引用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故事,再次证实。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及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海洋和陆地的认知较为直观,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教学难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激发学生对海陆分布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3.课堂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认识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的海陆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分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地图出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海陆分布》。
我将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说教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等章节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是对前面所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的气候、居民及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
(二)教学目标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本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教学目标、[ t
定为:
1. 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世界海陆分布,而其中的陆主要就是——七大洲,海主要就是——四大洋,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因此,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列为教学的重点。
???
(2)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这是同学们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
而学习地理重在读图、识图、填图、绘图,学生对于识图、填图、绘图没有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空间思维能力较欠缺,因此,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 、“促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课堂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身经验结合起来;
读图分析法,在学生看书、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创造力的培养;
竞赛法,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竞争,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
跃课堂气氛;
合作讨论法,通过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工具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
人” 。
因而,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首先,初中学生对新知识感到很新鲜,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再者,本节教学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关键在于头脑中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特征。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指导学生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方法以及加深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
指导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四、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过程应该突出重难点,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合理,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情景导入、新课讲解、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
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3 分钟,新课教学30 分钟,作业小结7 分钟,一共40 分钟。
(一)情景导入(2—3 分钟)针对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向学生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图片,呈蔚蓝色的地球全景,进而提问学生画面中蓝色代表什么设置疑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引入课题——海陆分布。
(二)新课讲解(约30 分钟)
1. 掌握海陆分布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我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图,通过观察、讨论、对比各半球海陆面积差异,让学生明白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结合海陆面积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动手计算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归纳得出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分布特点。
2. 了解概念让同学们自主阅读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熟悉知识内容。
讨论对比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归纳总结得出其各自的特点。
再让学生比赛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岛屿、半岛,所处的大陆、大洲,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给找正确的学生以掌声,鼓励没有找正确的学生继续努力。
3. 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向同学们提出整个世界被分为七大洲,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地图并分别找出七大洲及其各大洲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濒临哪些大洋让学生们交流自己得出的结果,得出正确答案。
再提出在观察大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各大洲的面积是不同的,结合七大洲面积比较图,将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帮助同学们记忆。
3.识记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空间分布
(1)辨认轮廓:将七大洲的轮廓用硬纸片剪下来,让学生辨认。
通过观察,掌
握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
联想记忆:再次向学生展示海陆分布图。
在学生们充分想象后,说出各大洲轮廓特征,教师相应对应显示各大洲轮廓的几何图形。
对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鼓励, 同时配以掌声、呼喊声,以鼓励学生。
(2)空间分布
用硬纸片剪出的七大洲的轮廓图,请学生拼成世界地图,并标出每个大洲的名称。
在拼图游戏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绘图。
引导学生先绘出边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然后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图,并标出它们的名称,看谁绘得最快最准确。
让学生初步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观念。
(三)作业小结(7—8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本节课的知识,我带领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接着布置课后的习题为作业,加深学生的空间意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海陆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
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我采用条理清晰的表格式板书,突出重点,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形象性思维。
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