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汽车运行的核心部件。
因此,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汽车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展开讨论,从发动机原理、结构、工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是指发动机内部的燃烧过程,它是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汽车运行。
发动机的原理是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掌握发动机的使用和维护技能。
其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包括气缸、活塞、曲轴、连杆、气门等部件。
这些部件共同协作,完成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在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中,学习者需要学习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关系。
只有深入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学习者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识别和维修发动机故障。
此外,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是指发动机在运行时的各个阶段,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
学习者需要了解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规律。
只有深入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学习者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动机故障。
总之,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汽车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学习者将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原理、结构、工作过程等内容,掌握发动机的使用和维护技能,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奠定基础。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内燃机学教学大纲
《内燃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时数:32学分数:2.0执笔者: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汽车发动机原理》是四年制本科生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循环和性能、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与增压技术、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发动机性能的评价、发动机特性及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性能提高和合理使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动机实验的基本技能,为本专业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学时)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分类,对汽车动力装置的要求,新型汽车能源。
教学要求:了解发动机的分类和现代发动机的发展,了解对汽车动力装置的要求及汽车常用的能源。
重点:发动机的分类。
难点:无。
第二章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4学时)教学内容:发动机理论循环,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指标测量,机械损失及测量,热平衡。
教学要求:了解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过程,掌握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差异,熟记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和机械损失,掌握发动机两类指标和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了解发动机的热平衡。
重点: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及机械损失。
难点:实际循环的各项损失,熟记各项性能指标。
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与增压(4学时)教学内容:增压技术基础,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充气效率,影响因素,换气损失,提高充气效率和降低换气损失的措施,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车用发动机的增压系统。
教学要求:了解增压的基本概念和增压方式,掌握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和降低换气损失的措施,了解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车用发动机的增压系统。
重点: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充气效率和降低换气损失的措施。
难点:提高充气效率和降低换气损失的措施。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理论/Automobile Theory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学科专业课总学时数/学分数:48/3实验(上机)学时:8适用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先修课程: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制订日期:2005.10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汽车理论是为交通运输、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课。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设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1. 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计算方法;2.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密切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3. 汽车动力传动系系统参数的基本匹配方法;4. 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测试原理、所用仪器及测试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内容:实验一、汽车动力性实验实验二、汽车燃油经济性实验试验三、汽车制动性实验实验教学要求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在各章节中穿插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实例。
并辅之以实验教学。
课堂讲授为56学时,实验教学为8学时。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
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10%,实验占总成绩的10%。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汽车理论》(第三版)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参考书:《汽车运用工程》(第三版)高延令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汽车概论》主要介绍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公司、汽车名人、汽车的基本构造以及汽车运动等。
它是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也是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的各方面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现代汽车维修专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因此产生专业兴趣,同时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指导。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汽车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汽车传动系,汽车制动系统和汽车转向系设计的基础理论,为合理设计和正确使用汽车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主要是了解汽车工业发展、汽车类型、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与讲座的形式相互交叉的授课方式。
2、穿插进行社会调查。
3、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了解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汽车概论在汽车构造和汽车检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能够引导学生将前期具备的理解能力转向后期的专业动手与思考中。
先修课程:汽车专业概述。
后续课程:汽车构造、汽车检测。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基本教材:都雪静,汽车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参考教材:都雪静,汽车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一、初识汽车1.汽车定义2.汽车分类重点:了解汽车的分类。
难点:了解汽车产品的编号规则教学内容:二、汽车总体结构1.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2.汽车底盘基本构造3.汽车车身及附件重点:发动机与底盘基本构造难点:发动机与底盘基本构造教学内容:三、汽车运行材料1.车用燃料2.车用润滑油料3.车用工作液4.汽车轮胎重点:燃料的分类与作用难点:燃料的规格与参数教学内容:四、汽车的使用性能1汽车的动力性5.汽车的燃油经济性6.汽车的制动性7.汽车的操纵稳定性8.汽车的平顺性9.汽车的通过性重点:认识汽车的几大性能难点:各性能的计算与运用教学内容:五、汽车的发明史重点:车轮的出现的由来难点:内燃机汽车的发明教学内容:六、汽车工业的发展史重点:汽车的各国的发展难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教学内容:七、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品牌及车标重点:根据不同汽车认识不同汽车的车标难点:各车标的关系四、课内实践教学安排(不含实验)(一)、1参观汽车发动机、底盘总成及工作原理2.参观汽车制造厂或维修厂(二)、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展史兴趣及对汽车的分类,、基本构造、基本原理、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认识,促使学生关心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对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的认识。
职校汽修实训课程设计
职校汽修实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故障诊断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和车身维修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和车身的拆装、维修和调试。
2.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汽车维修事业,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勇于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3.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遵循职业道德,注重环保,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优质服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职校汽修专业实训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训课程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安全意识、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汽车发动机维修- 发动机结构与原理- 发动机拆装与组装-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2. 汽车底盘维修- 底盘结构与原理- 底盘拆装与组装- 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3. 汽车电气系统维修- 电气系统结构与原理- 电气设备拆装与维修- 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4. 汽车车身维修- 车身结构与材料- 车身修复工艺- 车身美容与涂装5. 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使用- 常用工具与设备认识- 工具与设备使用方法- 安全操作规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发动机》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两年制试点)(两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0课时)扶爱民湖南生物机电职业学院机械及自动化系汽车教研室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两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0课时)一、教学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运用和修理课程的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见维护、修理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紧扣《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简称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
以国产桑塔纳、捷达、富康轿车为主的结构体系,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国产常用汽车总成和零、部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维修能力和对发动机故障分析诊断与排除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我车汽车工业的现状。
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发动机维护保养与修理的基本理论。
4.掌握汽车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5.掌握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总成的修理,装配、检测、调试工艺。
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与性能试验。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模块(一)理论教学模块(续)(二)实践性教学模块(三)综合实践训练教学模块四.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制定。
汽车部件类课程设计
汽车部件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部件及其功能,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汽车的各个部件,并能进行简单的维修和保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对汽车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认知。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如下:第1周:汽车概述,介绍汽车的发展历程、类型和特点。
第2周:汽车发动机,讲解发动机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3周:汽车底盘,讲解底盘的构成、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第4周:汽车电气系统,讲解电气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和工作原理。
第5周:汽车 transmission,讲解变速箱的类型、功能和工作原理。
第6周:汽车制动系统,讲解制动系统的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
第7周:汽车悬挂系统,讲解悬挂系统的类型、功能和工作原理。
第8周:汽车轮胎,讲解轮胎的类型、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9周:汽车冷却系统,讲解冷却系统的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
第10周:汽车照明系统,讲解照明系统的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讲解汽车部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
2.讨论法:用于探讨汽车部件的优缺点、使用注意事项等。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汽车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汽车部件的认知和维修实践。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汽车部件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术语◆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第二章: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及力矩◆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平衡机构第三章: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配气定时及气门间隙◆气门组◆气门传动组第四章:汽油机燃油系统◆汽油及其使用性能◆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第五章柴油机燃油系统◆柴油及其使用性能◆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喷油器◆柱塞式喷油泵◆分配式喷油泵◆调速器◆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辅助装置第六章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排气净化装置◆强制式曲轴箱通风系统◆汽油蒸发控制系统第七章发动机冷却系统第八章发动机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水冷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风冷系统◆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润滑剂◆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机油冷却器第九章汽车发动机增压◆概述◆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第十章发动机点火系统◆概述◆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点火时刻◆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电子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汽车电源第十一章发动机起动系统◆概述◆起动机◆减速起动机和永磁起动机第十二章其它类型车用发动机◆压缩天然气汽车及液化石油汽汽车◆电动汽车。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上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学会故障现象的排除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任务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社会对汽车行业急缺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汽车发动机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掌握汽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技能,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业规范、安全生产、发动机维修学习与创新、团队合作等四个方面。
(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汽车维修职业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汽车发动机维修能力。
通过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掌握汽车典型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的分析思路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1)能够顺畅、准确的完成学生间沟通、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人际沟通的能力;(2)能够和小组成员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3)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汽车机械基础》属于专业素质课,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作为汽车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课程的任务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本课程地位及作用)中所承担的任务: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汽车领域的职业要求,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传动机构、通用零件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为今后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应在学完《汽车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的基础上与《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相关内容相衔接。
和金工(钳工)实训同步进行。
为今后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护与保养》等专业技能课奠定基础。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汽车机械制图》、《《电工基础》,后续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二)课程的教学目标1.基本理论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了解一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2.基本技能要求:(1)了解静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力、刚体、平衡、约束、约束反作用力等)以及基本性质。
(2)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掌握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构件选材、确定形状及尺寸提供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简单计算方法。
(4)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
(5)掌握轴系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
(6) 掌握机械传动常见形式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1)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 遵守工作制度;(2)养成积极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细心、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3)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汽车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汽车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对热力机械的共性问题,如动力如何获取和输出,能量如何消耗和利用;两种典型内燃机(点燃式汽油机和压燃式柴油机)的燃料供给、混合气形成、着火、燃烧;车用内燃机运行特性与性能的调节与控制等发动机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知发动机相关参数的运行范围,能掌握基本的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
为今后从事发动机和汽车开发、研究、生产提供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汽车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两门核心专业课之一(另一门是《汽车理论》),安排在大三春季学期上课。
在这之前有《汽车构造1》和《汽车发动机拆装》,这两门课是专业平台课,是学习《汽车发动机原理》必修的基础专业课。
同时,《汽车发动机原理》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如《发动机设计》、《内燃机增压与增压技术》和《内燃机燃料供给》等的必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具备必要的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上课作笔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加课堂讨论,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宽。
以课堂讲授为生,辅以一定量的课堂讨论和自学。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教材、考试一、学时分配总学时48:授课学时44,讨论课学时4教学内容授课学时1、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42、燃料与工质 43、循环分析与能量利用 44、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 45、燃烧基础知识 46、燃烧过程及混合气形成 47、特殊燃烧问题的机理与对策 48、有害物排放的生成与控制 49、燃烧室与调节参数的优化 610、汽车发动机运行特性 411、柴油机调速特性 2合计44二、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刘铮, 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参考书:(1)周龙保等.《内燃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2)董敬等.《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3)唐开元等.《内燃机原理》.译自“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 J.B.Heywood 三、考试两次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15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技能培养目标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态度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基础模块第一章发动机总体构造了解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理解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1.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3.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诊断。
第三章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1.配气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配气机构的维修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熟练掌握配气相位的测量和调整方法,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掌握气缸压缩压力测量方法和压缩压力失准的原因分析方法。
《发动机原理》(教案大纲)
《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Automobile Engine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64/4或36/2 (其中实验学时:8或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或车辆工程选用教材:《发动机原理》(第2版)林学东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1执笔人: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发动机及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评价方法、影响发动机性能因素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或改进发动机性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为合理使用、正确调整以及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限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它以发动机性能指标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内燃机各工作过程以及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
从节能减排角度合理组织发动机工作过程以及如何提高其性能是本课程的中心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性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及其数据处理和万有特性制取方法;为汽车动力系统合理匹时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总学时的要求,内容可根据具体培养要求进行删减。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节着重介绍汽车发动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明与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汽车发动机发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正确对待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与文明的影响,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培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1.1本课程的任务、要求和学习方法1.2内燃机与汽车及其发展史简介1.3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1.4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考核要求:了解内燃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内燃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汽车发动机电子教案(精华)
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2009 ~ 2011 学年第1 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A授课对象车辆工程主讲教师冯夙儒教师所在院(部)、系(室)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选用教材《汽车构造》学时/ 学分48学时/ 3学分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编写说明教案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本门课程每次课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2、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章、节或主题,有序的进行设计编排,并标以“*”和“#”符号以表示重点和难点。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指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手段指板书、多媒体、网络、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4、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5、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6、首次开课的青年教师的教案应由导师审核。
7、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
8、所有开课课程必须按此标准编写教案。
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缺点优点:膜片弹簧离合器转矩容量大且较稳定;操纵轻便;结构简单紧凑;高速平衡性好;散热通风好;摩擦片的使用寿命长。
特性曲线好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海南省高级技师学院教案。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发动机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能够简单描述发动机如何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发挥作用。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发动机;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展示发动机的外观和结构;
2. 模型或示意图来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1. 引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发动机的外观和结构,让学生猜测发动机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发展:简要介绍发动机是用来产生动力的机器,它可以将燃料转化为能量,驱动交通工具运行。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模型或示意图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室、活塞、曲轴等组成部分在工作时的运动和作用。
4. 应用举例:结合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让学生理解发动机在这些机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发动机的设计来提高性能。
5. 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发动机相关的问题,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图像、模型和示意图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发动
机的工作原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编写者:张海涛审核者:王晓华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参考学时:96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参考书目:1.《汽车构造(上下册)》,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汽车构造(上下册)》,吴际璋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3.《汽车构造》,关文达,机械工业出版社4.《汽车拆装实训》,朱忠伦,人民交通出版社5.《汽车拆装实习》,杨信,人民交通出版社一、说明(一)本课程任务《汽车构造》学科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后续专业技术,进一步学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首先让《汽车构造》课这种高难度、理性的东西,在学生大脑中先入为主、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对汽车维修运用与检测专业,实现宏观到微观的理性把握。
(二)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现代汽车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了解国内外汽车的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初步掌握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的方法。
(三)编写的原则1.本大纲适用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其他专业采用是应作适当调整.2.在课程总课时的范围之内,各章节学时分配,人课老师可作调整,执行时以编制的教学进度表为准.(四)建议1.《汽车构造》是一门使用性很强的课程,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相应补充维修现场一些2.汽车拆装实例,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现场的能力.一. 学时计划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原理(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基本术语:了解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总体构造和类型,熟悉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3.了解发动机性能指标与性能特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0.5学时)发动机是汽车最主要的组成之一,它是动力的来源, 介绍燃用汽油的发动机(简称汽油机)和燃用的发动机(简称柴油机)第二节:基本术语(0.5学时)活塞在汽缸中作往复运动,活塞上下四次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活塞通过连杆和曲轴相连, 曲轴可绕其轴线旋转,完成两周720度.第三节:发动机的总体构造(0.5学时)发动机是一台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现在发动机的结构形式很多,即使是同一类类型的发动机,其具体构造也是各种各样的.第四节:发动机简单构造原理(0.5学时)四冲程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中的四个活塞行程,分别为进汽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汽行程.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型号、编制规则;难点是发动机一般构造以及术语,四冲程和二冲程汽油机、柴油机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原理说课课件
8
8 10 2 4 0 2
江西科技学院
5.教学手段
1
板书授课 多媒体教学 小组讨论
2
3
江西科技学院
6.章节总结
考虑燃 烧过程 三种基本循环 发动机示功图 考虑实 际与理 论损失 发动机实际循环
发动机有效性能指标 考虑机 械损失 机械效率
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
江西科技学院
7.考核方法
1)考试(70%)
本门课程理论部分共48学时。
章节 工程热力学基础介绍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 学时 2 6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发动机换气过程
第三章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 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化学
4
1 1
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第六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第七章 发动机的特性 第八章 发动机排放与噪音 第九章 发动机试验 第十章 车用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复习
江西科技学院
五.课程的教学设计
学生现状 教学方法
学习思路
学时分配 教学手段 章节总结
考核方式
江西科技学院
1.学生现状
情绪状况
知识水平
存在问题
江西科技学院
2.教学方法
兴趣引导
课堂随口 提问
分组讨论 问题分析 法
江西科技学院
3.学习思路
性能评价指标
对评价指标建模计算
改进措施
影响因素
江西科技学院
4.学时分配
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大纲 参考教学大纲。
2)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依据出勤率、平时 作业、课堂表现等情况打分
江西科技学院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总学时(学分):48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汽车发动机理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提高性能指标的途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换气过程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等,并介绍排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理论的基本知识,为提高汽车的应用效率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内燃机的能量转换以及循环充量的原理和规律,即动力机械的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问
题;
2、掌握内燃机的燃烧与排放问题,包括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规律与有害排放物及噪声
控制。
3、掌握内燃机应用于汽车动力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问题。
(三)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考试的70%成绩和实验考试的30%成绩记为总成绩。
、讲授内容
第一篇热力工程基础(6)
第二篇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
第五章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6 学时)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二、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第二节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一、发动机的示功图
二、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三节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二、经济性指标
三、强化指标
第四节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四、发动机的热平衡
第六章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6 学时)
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二、换气损失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一、充量系数
充量系数与发动机功率、转矩的关系
三、影响充量系数的因素
四、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措施
第七章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6 学时)
第一节发动机增压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一、增压的概念
二、增压发动机的特点
三、增压的衡量指标
四、增压的结构形式及分类
第二节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径流式涡轮的工作原理
二、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第三节废气涡轮增压的类型与废气能量的利用
一、废气涡轮增压的类型
二、废气能量的利用
三、定压系统与脉冲系统的比较和选择
第四节废气涡轮增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一、废气涡轮增压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二、改善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转矩特性的途径
三、废气涡轮增压对发动机其他性能的影响
第五节汽油机增压
一、汽油机增压的特点
二、汽油机涡轮增压的主要技术措施
三、汽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布置
第三篇燃烧与排放
第八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6 学时)
第一节汽油机燃烧过程
一、正常燃烧过程
二、不规则燃烧
三、不正常燃烧
四、运转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第二节汽油机混合气制备原理
一、汽油机理想混合气特性
二、化油器式供油系统混合气的形成原理
三、电控燃油喷射式供油系统混合气的形成第三节汽油机的燃烧室
一、汽油机对燃烧室的要求
二、传统汽油机燃烧室
三、汽油机稀薄燃烧系统
第九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6 学时)第一节柴油机燃烧与放热
一、柴油机燃烧过程
二、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
第二节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原理
一、燃油的喷射与雾化
二、燃烧室与混合气形成
三、柴油机的预混合燃烧
第三节燃烧过程的优化
一、燃烧过程优化的基本原则
二、燃油喷射过程的优化
三、燃烧室的对比及选型
第十章发动机的排放与噪声控制(6 学时)
第一节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及危害
一、发动机排放污染的现状
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三、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第二节影响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一、影响因素
二、机内净化技术
三、机外净化技术
第三节影响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一、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特点
二、影响因素
三、机内净化技术
四、机外净化技术
第四节发动机排放标准与测试
一、排放标准
二、排放物测定
第五节发动机噪声来源与控制
一、发动机噪声的来源
二、噪声控制措施
第四篇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
第十一章发动机运行特性与匹配技术(3 学时)第一节发动机的特性
工况、工况平面与功率标定
发动机运行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节发动机性能测试
一、台架试验设备
二、功率和油耗的测量
三、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第三节发动机运行特性与汽车匹配
一、发动机的速度特性与汽车动力性匹配
二、车用柴油机的调速特性
三、发动机的负荷特性、万有特性与汽车经济性匹配
四、混合动力驱动技术
第十二章发动机性能与参数调控技术(3 学时)
第一节发动机调控技术的发展
一、传统的机一液调控装置
二、电子控制系统在发动机中的应用
三、发动机(汽车)管理中心
第二节汽油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一、控制功能
二、燃油喷射的控制
三、综合控制策略
第三节电子控制技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一、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种类
二、控制参数及控制策略
三、实践环节教学内容
无实践环节教学
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韩同群. 《汽车发动机原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书目:
[1] 冯健璋.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 2 [2] 周龙保. 《内燃机学》第二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执笔人:曾凡灵审核人:修订时间:2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