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管理制度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精选.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精选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内部控制具体制度——存货管理.doc

内部控制具体制度——存货管理1存货管理制度1. 总则1.1.为了加强对公司存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提高存货运营效率,以及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产品成本失真,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货(试行)》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存货》(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晋城蓝焰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城煤业)本部、分公司及所属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参股子公司可参照执行。
1.3.释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2. 存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2.1.股份公司财务部门的相关职责(1)负责对供应分公司以及各矿供应部门、财务部门的存货管理监督检查;(2)负责对库存物资的盘盈、盘亏以及残、次存货处置进行审核;(3)负责各单位的成本核算;(4)负责编制公司的设备、配件采购计划。
2.2.设备租赁部相关职责(1)负责设备及配件的入库验收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置;(2)负责库存设备及配件的保管、保养以及安全管理;(3)负责库存设备及配件的发放工作;(4)负责整理各种帐册、单据、报表、凭证等资料,定期与财务部门对帐;(5)负责库存设备及配件的定期盘点工作。
2.3.供应分公司相关职责(1)负责材料的入库验收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置;(2)负责库存材料的保管、保养以及安全管理;(3)负责库存材料的发放工作;(4)负责整理各种帐册、单据、报表、凭证等资料,定期与财务部门对帐;(5)负责库存材料的定期盘点工作。
2.4.运销分公司相关职责(1)负责制定发运计划;(2)负责产品调运管理。
2.5.各矿的供应部门相关职责(1)负责自购材料、设备、配件入库验收和不合格品的处置;(2)负责股份公司采购直接送达本单位的材料、设备、配件的入库验收和不合格品的处置;(3)负责库存材料、设备及配件的保管、保养以及安全管理;(4)负责库存材料、设备及配件的发放工作;(5)负责整理各种帐册、单据、报表、凭证等资料,定期与财务部门对帐;(6)负责库存材料、设备及配件的定期盘点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doc 6页)

内部控制规范—固定资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固定资产业务中的各种差错和舞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有关规定,并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xx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控股企业以及企业的分支机构、事业部、项目部(以下简称各企业)。
第四条各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建立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各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六条企业在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二)固定资产取得依据应当充分适当,决策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三)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工程进度、验收使用、维护保养、内部调剂、报废处置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四)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处置等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1.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2.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3. 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4. 固定资产的保管与清查;5. 固定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6. 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公司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二)经济且有效地利用公司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三)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四)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二)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涵盖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子分公司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三)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公司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确保关键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四)独立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保持独立性,避免利益冲突。
(五)透明度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做到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
(六)持续改进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根据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管理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二章内部控制机构与职责第六条公司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内控委员会),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
内控委员会由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组成。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应当设立内部控制管理岗位,负责本部门、本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内部控制管理岗位的设置应当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八条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职责如下:(一)制定和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内部运作,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资产安全,确保企业合规经营,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公司总部、分支机构、子公司及具有控制权的关联企业。
1.3 内部控制原则(1)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2)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地防范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适时调整。
(4)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应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2.1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公司设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
(2)财务总监、审计总监、合规总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3)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
2.2 内部控制办公室内部控制办公室是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公司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控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如下:(1)组织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估和评价。
(3)组织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
(4)协调解决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5)定期向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报告内部控制工作情况。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3.1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企业各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
(2)针对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针对企业特点和风险点进行制定。
(3)实用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动态调整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3.2 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结构:明确公司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通用4篇)

内部掌控管理制度(通用4篇)在现在社会,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泛指以规定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很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美丽的我为您带来的内部掌控管理制度(通用4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内部掌控管理制度篇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效、稳健运行,切实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结合公司实际,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内部掌控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为实现经营目标、防范风险,对内部机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经营活动及业务行为进行规范、牵制和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
第二章、内部掌控的目标、原则、结构和要求第三条、内部掌控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公司建立一个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监掌控度化的内控体系。
实在如下:一、保证法律法规、金融规章的贯彻落实;二、保证全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三、防备各类违法、违规及违章行为,将各种风险掌控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四、保证会计记录、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保证及时供应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第四条、全公司要依照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要求,订立明确的经营方针,完满“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管束”的经营机制,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的经营原则。
在内部掌控建设方面应遵从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
内掌控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并贯穿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
二、完整性原则。
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需有相应的规范程序和监督制约;监督制约应渗透到全部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掩盖全部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三及时性原则。
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必需在发生时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并遵从效率性原则,外简内繁,依照“内控优先”的原则,建立并完满相关的规章制度。
四、审慎性原则。
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必需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保证资金、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五、有效性原则。
内掌控度应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及全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适时修改完满,并保证得到全面落实执行,不得有任何空间、时限及人员的例外。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控制,健全各项制度,杜绝违纪XX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立和市政大队经济有序XX开展,根据中华人民XX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市政大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标准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第三条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视和财务机构等项管理。
第四条承受财政部门、审计、税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的财务监视工作。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五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
第六条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
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工程,不得列入预算。
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那么编报。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
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开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那么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规范运营和持续健康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公司所属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分公司等。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第四条内部控制体系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内容,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关键控制活动为重点,涵盖公司经营管理各领域,设置较为完善、合理、运行有效的管控措施,最终实现防范风险,创造价值的目标。
其特点是突出流程、风险导向、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堵塞漏洞、防范舞弊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五条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应实现以下四个具体目标:(一)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符合外部监管要求、符合公司发展需要。
(二)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三)预防和控制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确保资产安全。
(四)平衡成本与收益,优化控制措施,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第六条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内部控制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
(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所属分(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三)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确定重点关注的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四)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则总第一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第一条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的有关精神,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报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设,检查等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24〕2015(财会〔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21〕2012范(试行)》(财会〔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第二条政协机行政机关、人大机关、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第三条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第四条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全面性原则。
(一)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实施、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重要性原则。
(二)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规范性原则。
(四)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文件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确保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风险可控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子公司全体员工,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准则。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1. 确保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监管政策和公司规章制度;2. 保护公司资产安全,防止资产流失;3. 确保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4. 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5. 防范和化解公司经营风险。
二、内部控制原则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公司所有业务领域、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确保内部控制无死角;2. 重要性原则:针对公司重要业务、关键环节和高风险领域,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3. 制衡性原则:通过内部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决策失误;4. 适应性原则: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5. 效益性原则: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兼顾成本效益。
三、内部控制体系第五条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 内部环境: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2. 风险评估:识别、评估公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3. 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4. 信息与沟通:确保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公司内部及时、准确地传递;5. 内部监督: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四、内部控制实施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各岗位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落实以下内部控制措施:1. 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3. 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4.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5. 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问题。
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doc

XX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4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XX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强基固本,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等法规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定了公司及分子公司、项目部整体内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则,对内控体系建立、评价、日常检查与考核等运行环节的组织、内容、职责、要求、输出等进行了明确,包括内控管理手册、内控评价管理流程、内控检查制度、内控体系运行考核办法。
第五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项目部。
公司所属各级分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内部控制建设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覆盖公司各业务,贯穿管理各层级,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全过程管控。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主要经济活动和重要业务事项,防范重大风险,明确流程关键控制环节,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三)制衡性原则。
在兼顾业务运营效率的同时,确保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标准化原则。
统一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统一开发信息平台,加强执行监督,逐步消除管理差异,实现流程步骤、控制措施、岗位责任、风险管理、内控评价标准化。
(五)成本效益原则。
权衡内部控制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合理成本实现最有效控制。
(六)持续改进原则。
建立内部控制设计、执行、评价及改进闭环管理机制,动态适应公司业务范围、组织架构、风险水平等变化,实现持续完善与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doc 33页)

XXX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内控工作组内控管理委员会单位负责人目录1.前言21.1概述2手册编制的意义和目的2内部控制目标2遵循的根本原如此3内部控制依据的标准3手册的结构组成3手册的适用范围和管理41.2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架构、职责及权限5目的5职责与权限62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92.1 决策议事机机制9内部机构设置10内部机构的运行10职责与权限102.2岗位责任制102.3人力资源政策112.4单位文化112.5财务体系112.6信息技术的运用123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133.1预算业务控制14预算编制环节控制14预算批复环节控制14预算执行环节控制14预算决算与评价环节控制143.2收支业务控制14收入业务控制14支出业务控制14债务业务控制143.4资产控制14货币资金控制14实务资产和无形资产控制14对外投资控制143.5建设工程控制15立项、设计与概预算控制建设工程控制15 招标控制15工程价款支付控制15工程变更控制15工程记录控制15竣工验收控制153.6合同控制15合同订立控制15合同履行控制15合同登记控制15合同纠纷控制154 评价和监视154.1 内控自我评价164.1.1 定义16实施主体16内容16评价报告164.2内部监视16定义16实施主体16内容和要求164.3外部监视16财政部门的内部监视16审计部门的外部监视165附件161.前言1.1概述手册编制的意义和目的Xx单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标准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常态的标准化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全面贯彻财政部公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试行〕?,特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作为建立、执行、评价及验证内部控制的依据,确保单位从思想上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保证单位协调、持续、快速开展。
本手册的实施对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标准单位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相关业务流程,分解和落实责任,控制单位风险,保证财务报告真实性,确保单位资产平安高效运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公司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确保公司资产安全,防止舞弊和错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1.2 制定依据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制定。
1.3 适用范围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分支机构的所有经营活动。
1.4 内部控制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涵盖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采购、销售、生产、人力资源等。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对公司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建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机制,确保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不断调整和完善。
二、内部控制组织机构2.1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公司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内部控制委员会下设内部控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工作。
2.2 内部控制职责分配(1)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内部控制政策、审批内部控制方案、监督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评价内部控制效果等。
(2)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组织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等。
(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内部控制的实施,确保本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4)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履行内部控制职责。
三、内部控制制度内容3.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公司应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编制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报告,及时向有关方面披露。
(2)财务报告审计:公司应定期聘请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完整篇.doc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促进公司规范运作,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内控指引》)以及《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企业内部控制,引导全体员工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要求,促进全体员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自觉遵守公司内部控制的各项规定。
第三条内部控制是指本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
第四条董事会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有效实施及其检查监督负责,董事会及其全体成员应保证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五条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日常检查监督领导机构。
第六条公司设置审计办公室,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监督日常工作。
审计办公室在审计委员会授权下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内容第七条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等内容。
第一节环境控制第八条环境控制包括授权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第九条公司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确保各项工作责权到位,有序进行。
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部门和子公司的具体职责范围:(一)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二)董事会依据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授权,对公司经营进行决策管理;(三)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依据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对公司经营进行管理;(四)监事会依据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授权,对董事会、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公司运营进行监督管理;(五)公司根据实际经营需要设置部门与子公司。
公司对子公司实施计划目标管理和监控管理,子公司负责各自的具体经营管理工作。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手册.doc

5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手册4NEIBUKONGZHISHOUCE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手册二0一八年泰安岱岳区岳峰小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学校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学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学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学校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到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学校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建立学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为切实做好我校内部控制工作,我校成立内部控制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本校内部控制工作。
组长:谢清田(校长)副组长:张春夏法国成员:孙强徐勇内部控制工作领导组设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我校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
第七条:学校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学校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学校层面内部控制第八条:财务室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
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精选17篇)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精选17篇)在现在社会,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为促进公司制度建设的系统化、一体化、流程化、表单化、信息化,促进公司管理实现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之内控制度建设管理是指对各类制度的起草、审批、执行、检查、修订、废止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范。
第二章内控制度分类及部室职责第三条本办法之内控制度分为组织管理制度、专业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三类。
具体分类(略)第四条根据内控制度内容分类:1、制度基本内容:目的、适用范围、制度正文约束条例、考核条例。
2、制度操作流程:制度操作的流程图,通常可用visio编。
3、制度操作表单。
第五条根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性质及其范围大小等,管理制度的文体基本上可分为:章程、条例、职责、守则、办法、制度、规定、细则。
第六条公司制度按其效力范围分为三级:一级:在集团范围内生效的制度文件;二级:限于总公司本部、分公司、事业部和子公司内部生效的制度文件;三级:总公司本部各部门内部、分公司各部门内部、事业部各部门内部、子公司各部门内部及项目部内部生效的制度文件。
第七条内控制度建设的归口部门为审计部(内控部),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度体系建设及管理工作;根据风险评估及外部监管要求向各管理部门提出制度编写要求;负责制度的初审与会审管理工作;负责制度起草部门编写制度的指导工作、流程编制的辅导与完善工作、培训情况检查、落实情况检查、执行效果评价;负责统筹制定制度优化方案,并负责逐项督导落实;定期在审计工作和专项内控建设工作中对各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梳理和建议;及时向董事会汇报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第八条公司的制度责任部门即公司制度的编制及督导执行部门为公司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X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编制:企业管理中心审批:董事办二○一三年十二月目录1、总则 ........................................................................................................ 21.1内部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21.1.1目的............................................................................................ 21.1.2意义............................................................................................ 21.2内部控制的目标................................................................................... 31.3 内部控制的制订原则........................................................................... 32 、内部控制管理细则................................................................................... 42.1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 42.2发展战略管理控制............................................................................... 52.3合同管理控制...................................................................................... 62.4财务资金管理控制............................................................................... 62.5采购与付款管理控制............................................................................ 82.6存货管理控制.................................................................................. 102.7固定资产管理控制........................................................................... 122.8成本费用管理控制........................................................................... 132.9资金筹措管理控制........................................................................... 152.10财务报告编制控制管理.................................................................. 162.11违规行为控制管理......................................................................... 183、附则...................................................................................................... 181、总则1.1内部控制的目的和意义1.1.1目的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1.2意义本制度的实施对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相关业务流程、分解和落实责任、控制公司风险、确保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公司资产安全高效运行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内部控制的目标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建设、完善、实施,优化公司内部环境、各项业务流程以及相关制度,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
1.3 内部控制的制订原则1.3.1合法性原则。
本制度的制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1.3.2全面性原则。
本制度的制定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1.3.3重要性原则。
本制度的制订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1.3.4有效性原则。
本制度相关具体业务控制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公司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
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做到奖罚有对象,责任可追溯,避免发生越权或互相推诿的现象。
1.3.5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内部牵制体现公司单位之间、员工之间以及各岗位之间所建立的互相验证、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要明确单位、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管理授权要适度、明确。
1.3.6适应性原则。
本制度制订的具体业务控制,合理体现了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1.3.7成本效益原则。
本制度的制订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1.3.8包容性原则。
本制度力求避免与公司其他制度相矛盾,尽可能包容公司不同的现有的内控制度。
对不符合内控要求的制度,应及时修改、完善,并以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定为准。
1.4 内部控制的适用范围《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中心、部门。
2 、内部控制管理细则2.1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2.1.1内部机构运行关键管理控制点2.1.1.1内部机构梳理。
2.1.1.2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
2.1.1.3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缺失或运行效率低下的,应当及时解决。
2.1.2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细则2.1.2.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公司内部机构设计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内部机构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缺陷的,应当进行优化调整。
2.1.2.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公司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战略要求,结合实际经营需要,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并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
2.2发展战略管理控制发展战略管理是对公司经营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过程。
2.2.1发展战略关键管理控制点2.2.1.1战略目标制定应考虑周全,目标定位准确。
2.2.1.2战略规划制定应有阶段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2.2.1.3战略规划应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2.2.2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细则2.2.2.1战略规划中心结合实际,全面分析,准确的制定公司战略规划目标。
2.2.2.2战略规划中心严格按照公司战略规划目标编制实施计划、步骤、预算报表及绩效指标。
2.2.2.3具体业务部门对公司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综合分析,寻找出现偏差原因、提出计划(规划)调整意见。
2.3合同管理控制2.3.1合同关键管理控制点2.3.1.1合同起草是否存在不利于公司方利益实现的条款和遗漏必备条款,文字表述存在歧义。
2.3.1.2合同文本合法性、规范性。
2.3.1.3合同签署是否按照会签流程进行审批。
2.3.1.4公司行政印章使用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2.3.1.5合同对方是否具备履约资质,合同对方未能信守约定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处理及变更或解除。
2.3.2合同管理管理控制细则2.3.2.1建立并严格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规定的合同管理程序、严格会签审批程序。
2.3.2.2严格执行公司印章管理规定,启用公司行政印章和合同印章进行签署合同。
2.3.2.3合同管理员与合同承办人之间加强沟通,把握合同进度、对方消极执行合同时采取应对措施,反映实际合同变更或解除需求。
2.4财务资金管理控制本制度所称的财务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4.1财务资金关键管理控制点2.4.1.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需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合理。
2.4.1.2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2.4.1.3与财务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有完整的记录,银行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2.4.2财务资金管理不相容岗位2.4.2.1财务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2.4.2.2财务资金的保管和盘点清查。
2.4.2.3财务资金的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
2.4.2.4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等级工作。
2.4.3财务资金使用的审核批准程序申请→审核→复核→审批→支付。
2.4.4财务相关印章管理2.4.4.1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2.4.4.2银行印鉴的个人名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会计人员管理。
2.4.4.3现金收(付)讫章、银行转讫章由出纳员管理。
2.4.4.4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印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管理。
2.4.4.5会计人员名章应由本人自行保管使用。
2.4.4.6会计印章保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用途和范围使用,严禁交由非责任人使用,严禁在空白单证及纸张上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