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先生的作品

合集下载

《华威先生》用

《华威先生》用

3. 总的特点:其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
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

A.张天翼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见长。他熟悉 旧中国中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憎恶他们的 灰色生活和庸俗作风;他善于用夸张的、诙 谐的语言去揭示现实社会的虚伪与丑恶,抨 击用“仁义道德”装饰起来的“禽兽世界”。

B.对于畸形社会各种类型的小市民、小地主 和小官僚和一些空虚无聊的知识分子,作了 生动的描绘和无情的鞭笞,出色地刻画了20 年代后期和30年代旧中国形形色色的“众生 相”。


小说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 等描绘,鲜明的塑造了一位在抗战后方表面 上整日忙着为抗战工作而实际效果是阻碍了 抗战运动发展的灵魂丑恶的社会“混混”的 典型人物形象。
1.虚伪、装腔作势。 因为。。。。。 2.急于攫取领导权。因为。。。。。 3.对下傲慢无礼。因为。。。。。 4.对上奴颜婢膝。因为。。。。。 4.外强中干,脆弱不堪一击。因为


3)迟叙事件有内在迟叙事件与外在迟叙事件之分。 如果迟叙事件是外在于整个故事的起点的往事,则为 外在迟叙事件;如果迟叙事件在故事的起点之后,只 是被推迟到“应发生”的时间之后才在文本中第一 次叙述到,则为内在迟叙事件。《华威先生》中的两 个迟叙事件,均属外在迟叙事件。 4)战时保婴会与日本问题座谈会这两场冲突被处理 成外在迟叙事件,不但打破了故事的自然时序,设置 了解读障碍,达到了“陌生化”效果,从而使文本有 了跌宕摇曳之美,而且也大大拓展了文本的深广度, 加强了故事的张力,对凸现华威先生的本质有着不可 或缺的意义。
华威先生
张天翼



一.作者简介 1.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元定,号一之, 另有笔名张无诤、铁池翰等。祖籍湖南湘乡,生于 江苏南京。 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 表短篇《新诗》。 1923年读《阿Q正传》,感铭很深,停止写滑稽、侦 探等类小说,重新思考文学的社会功能等问题。 1929年在《奔流》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作产量日丰,作 品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 气息。

张天翼 《皮带》读后感

张天翼 《皮带》读后感

张天翼:《皮带》读后感
张天翼先生被誉为30年代“中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他在小说中用速写的形式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活跃在他的笔下的人物大多面目可憎、令人鄙夷,他所描写的大多是中国人性格中劣性的人物。

幽默而不失严肃,滑稽而不落轻佻,是张天翼创作的特色和长处。

《皮带》这篇小说里的邓炳生先生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典型代表。

文中故事开端:炳生先生向梁处长“贿官”。

到故事的发展:炳生先生向梁副官“问官”。

再到故事进一步发展:炳生先生幻想“升官”。

最后故事结局:炳生先生自量“官位”。

全文由满怀期待攀亲求官,却被副官拖延敷衍;幻想当官做美梦,到自惭形秽而叹气,做官梦(斜皮带)贯串全文。

通过炳生先生的表现,作者着重的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趋炎附势的底层分子的内心世界,也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讽刺这那些渴望权利的底层人员的可笑和可悲,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按照炳生先生到梁处长处''贿官〃、和梁副官〃问官〃、幻想自己“升官〃、自量"官位〃的顺序,符合人物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使行文脉络清晰;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便于展现炳生先生的求官的过程和人物庸俗、势力的性格特点;用大量内心独白构筑小说的情节。

大量的内心独白,充分表现了炳生先生对做官的如醉如痴、极近疯狂的追求,一个趋炎附势的底层分子的内心世界展示得更加深刻透彻。

《华威先生》解读 (3)

《华威先生》解读 (3)

《华威先生》解读“华威先生”是个怎样的形象?时隔60多年, 再提出疑问, 似乎有点多余。

如同《华威先生》始终是张天翼先生当之无愧的小说代表作, 对作品主角“华威先生”的评论, 长期以来也一贯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党棍的形象。

”关于这个问题, 还有一桩较著名的“公案”。

建国初,《华威先生》入选教材, 有学校讲授时, 以为华威先生东一个会西一个会, 是官僚主义。

因此,《中国语文》杂志社特地请教作家以明是非, 而张天翼专门复信, 肯定了一位(派) 的意见, 其中说得很清楚,“华威先生是那时国民党反动集团里的家伙, 他们力图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 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

”作家意图的明确表白从此成为小说主题无可争议的经典解释。

作家本人是“华威先生”传统形象观的始作俑者, 而身在当代, 掩卷之余是不防揣摩当时历史背景下作者自我言说的权宜心理的, 但我宁可不怀疑张天翼的真诚。

重读抗战初期的那段历史, 我们也感到,《华威先生》确实属于那种与现实贴紧的作品, 甚至它的发生是有很实际的生活背景与功利考虑的。

也正因如此, 1938 年初《华威先生》发表以后, 在社会上、文坛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并历史性地导致了一个直接的成果——40 年代“暴露讽刺”文学的兴起。

所以这篇作者自己写罢“看着不像小说”的简捷文学, 却显然是具有极高文学史意义的作品, 张天翼以其天才的信笔开创了十来年的文学主潮,“华威先生”成为抗战文学讽刺形象系列的先锋官。

滥觞也好, 先声亦罢,《华威先生》都不受之有愧, 但这只能在喧嚣沉寂时光流逝之后, 在当时沉浮于轩然大波的《华威先生》却可谓自身难保。

日本方面利用《华威先生》作为宣传材料, 诬蔑中华抗战事业, 谣言“华威先生”乃是中国抗日工作者的代表; 有人因而认为“暴露黑暗是帮助敌人”的, 是“作者对于抗战的悲观主义的流露”。

在你死我活的斗争岁月,《华威先生》降世伊始便摇摇欲坠于意识形态漩涡之中, 这是不难理解的。

宝葫芦的秘密_百度百科

宝葫芦的秘密_百度百科
幕后制作: 原著简介 电影《宝葫芦的秘密》是根据张天翼先生的同名童话小说改编而成。
张天翼(1906-1985)是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他在30、40年代创作的不少小说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建国以后,张天翼先生曾任中国最具影响的文学期刊《人民文学》的主编,并曾是中国作家协会的负责人之一。
王葆是邻家的小学生,经常希望出人头地,但最好不用花力气!他在学校无法专心,功课和考试成绩也跟不上,因此常被同学沦为笑话,令王葆忿忿不平。
王葆在钓鱼时偶遇传说中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想要甚么都能随手拈来,令他既惊且喜。有了这种新法力后,他在学校的表现从此突飞猛进,生活彷佛变得那么完美。但王葆逐渐发现宝葫芦原来只为他带来更多烦恼,令他哭笑不得之余,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1963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故事片《宝葫芦的秘密》。 该电影是根据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的同名童话作品改编而成的故事片。
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宝葫芦的秘密》当时为黑白影片。
[编辑本段]3、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动画电影(2007)
基本信息
◎译 名 宝葫芦的秘密 ◎片 名 The Secret of the Magic Gourd ◎年 代 2007 ◎国 家 中国/美国
《孝子贤孙侍侯着》《编外丈夫》 1992 《赚它一千万》《临时爸爸》 1991 《爷俩开歌厅》 1990 《父子老爷车》 1988 《傻冒经理》
198
刘老师是王葆的数学老师。她热爱教学工作,赏罚分明,对学生教诲不倦,希望他们紧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要凭自己的努力做出好成绩。王葆虽然最怕数学,上课也不专心,但刘老师依然对这个学生非常爱护,寄望他能好好改过。
由于历史的原因,童话作品一度在青少年的书库中淡出,但好书的生命是会不断延续的。上一世纪的80、90年代以后,《宝葫芦的秘密》这样的经典作品,又多次重版、再印,出版印刷的数量一再创造新的纪录。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张天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创作和发表于抗日战争初期。

华威先生是一个国民党政客,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只对限制和控制群众抗日工作的“领导”感兴趣的国民党文化官僚,一个“领导迷”和“开会迷”。

作品中主要运用了讽刺特色将华威先生这个国民党小官僚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华威先生》是一篇讽刺作品,它的讽刺手段主要体现在:1、漫画式的夸张;2、展现言行的矛盾,前后的矛盾;3、个性化语言的运用;4、还有“速写”艺术与“展演”技巧。

以下就这些方面作一下分析。

漫画式的夸张:作者并不对人物作精雕细琢,而是选择富有特征意义的细节,粗线条地勾勒几幅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活动剪影,凸现人物本质。

例如,写华威先生的包车:这个城市里跑得顶快的是华威先生的包车,像闪电一样快,踏铃不断地响着,黄包车立刻就得往旁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拉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

这是漫画式的夸张,凸现这位党老爷真是威风八面,使封建时代的官老爷也要自叹勿如。

又如,写华威先生到会:照例的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已经等得极不耐烦了,他呢,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意思是通知大家他到会了;他态度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在门口还稍为停一会儿,并且还看着天花板点点头,算是向整个集体打招呼,画出了一幅架子十足,自命不凡的官僚相。

会议主席讲话时,他不断地在那里括火柴点他的雪茄烟,把表放在面前,括了两分钟火柴就跳起来打断主席发言发表他的领导意见。

他常常用食指指着谈话对方的胸脯讲话。

这些细节都有夸张成分在内,从而体现了他的官僚的特征,是一幅幅漫画式的人物速写。

并且这些细节言行都是反复应用在华威身上的。

捕捉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某些言行加以反复描写,也是一种夸张的方法。

作者反复地渲染他的“忙”劲,有力揭示了华威性格的核心是强烈的权力欲和极大的投机性。

这种重复的滑稽言行的描写,是粗线条的,富有夸大的漫画味,讽刺也异常有力。

张天翼先生作品录

张天翼先生作品录

张天翼先生作品录:《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的书(7张)《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1)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张天翼童话分析:大林和小林

张天翼童话分析:大林和小林

主要人物
叭哈是世界上顶富顶富的富翁,喜欢养 臭虫,他收了大林为干儿子,最后被苦 工用铁球砸死了。

写作手法
一、 对照性的叙事框。
本书主要围绕大林和小林的两人不同遭遇与命运两条线索进行 描写。同时从侧面借大林和小林来刻画了当时社会剥削阶级对 劳动人民不平等的对待,反映了一个吃人的社会现实。作者运 用了对照式描写的创作手法,对处在社会底层的儿童表达了深 切的关注。
写作手法
四、 充满荒诞的手法。
最后,本书还运用了一种荒诞的手法来影射出一个社会的黑暗 与不公。
医生说:“请叭哈先生放心,这个病是不要紧的。我今天再给他打 三针就好了。” 叭哈站了起来:“好,现在我们去看看病人吧。唧唧,跟我同 去。” 叭哈就牵着唧唧的手,同医生到一个房间里去看病人。病人旁边 站着十八个看护妇。她们低声对医生说:“他睡着了。” 医生问:“他怕不怕冷?” “他没有怕冷的样子。” “那好,”医生搓搓手微笑说。“现在我来打针吧。” 唧唧觉得奇怪:“哪有什么病人呀?这病床上不是空的么?我眼 花了么?” 唧唧就跑过去仔细一看,原来确有一个病人,不过病 人身体太小,不容易看见罢了。 原来这是个臭虫!医生给这臭虫打过了针,就对那十八个看护妇 说:“现在让病人好好睡一觉,不准有一点声音吵他。睡到六点四 十七分五十八秒钟,你们就叫醒他,给他喝牛奶,然后带他到桌子 上去散步。”
演示完毕 谢谢欣赏

主要人物
《大林和小林》这部书的主要人物有大 林和小林、鳄鱼小姐、狐狸平平、绅士是一对双胞胎。大林 好吃懒做,变成了一个寄生虫,最 后饿死在金子堆里。小林勇敢正直, 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好孩子。
主要人物
蔷薇公主。大林与蔷薇公主结婚, 坐火车去海滨,与当火车司机的小 林相遇。

从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看童话的荒诞美 (1)

从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看童话的荒诞美 (1)

从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看童话的荒诞美【内容摘要】纵观古今中外的童话创作,荒诞艺术一直是个不容忽视的艺术存在,其本身在作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而童话也因荒诞而更具有美感和感染力,由此可见,奇异的荒诞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

本文从张天翼的作品《大林和小林》中的荒诞不经的情节入手,着重探讨了童话的荒诞美。

【关键词】童话荒诞美张天翼先生的作品《大林和小林》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之一,其荒诞不经的情节使作品具备了独特的感染力和美感。

作品是以一对双胞胎的不同命运为线索而展开的一个童话故事。

大林和小林是一对生在穷苦家庭的双胞胎,但性格差异很大。

大林好吃懒做,总是渴望变成一个大富翁,后来被大富翁叭哈收养,成了一个寄生虫,最后饿死在金子堆里。

小林勇敢正直,一直相信他爸爸说的话“一个人总得干活”,所以他依靠着自己的力量,最后成了有出息的孩子。

和中国传统的民间童话一样,《大林和小林》这部作品单纯、明快、不枝不蔓、有头有尾的。

因为故事的大体结构是要表达两个人物截然相反的生活和命运,作品的整体线索便采取了“合——分——合”的格局。

跳跃式的叙述,把众多的人物组织在妙趣横生、奇异非凡的世界里,构成一系列荒诞不经的情节。

一个个不同的场面里连缀着超乎意料的动作,孩子气的语言等无不体现了童话那一份独特的美。

虽然这是一个写在解放前的童话,但现在读来,依然不会有距离感。

书中的各种人物,大林、改名为唧唧的小林、鳄鱼小姐、狐狸皮皮、绅士狗平平、蔷薇公主、四四格等形象呼之欲出,让读者为他们笑,为他们哭,为他们而紧张,为他们而鼓掌。

究其原因,乃是荒诞在作品中闪现了独特的光彩。

这正是这部作品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根源。

荒诞作为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是童话不可或缺的一大因素。

下面将透过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来探讨童话的荒诞美。

一、童话因荒诞更具美感和感染力,易于被接受。

童话堪称是一种神奇的文学宝贝。

与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较,童话更自由,更能提供无限的幻想空间,任由思绪天马行空的飞。

《华威先生》解读 (4)

《华威先生》解读 (4)

解读华威人物形象写于1938 年的《华威先生》是张天翼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它与《速写三篇》(1943 年出版)中的另外两篇《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在当时的左翼文坛上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这三篇的主旨都在于揭露抗战初期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阴暗面, 而其中的《华威先生》是里面最为有名的一篇。

小说篇幅不长,也没有什么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也缺乏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艺术构造。

作家只是通过几个会议片段的描写,就把华威先生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出来,用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段揭露了混迹在抗战队伍中的官僚形象,极富典型意义。

这得益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

1937 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变得激烈起来,其斗争也日趋尖锐。

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抗日激情高涨,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区地方的军政界的头目却害怕人民动员起来。

作家对后者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 因为他曾经参加过一些救亡活动和文化界的统战工作,比较了解这内部的矛盾情况,他从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截取了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反映当时的阴暗面,内涵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抗战热情。

关于华威先生的形象塑造,这是历来的评论者所关注到的一个重要话题。

总的来看,他是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中的一个国民党小官僚, 平时不学无术庸俗浅薄但又自命不凡、刚愎自用,有着近乎痴迷的强烈的领袖欲。

从全文的结构安排来看,作家主要是通过华威先生在赶赴各种会议以及在会议上的表现来刻画其性格的,通过这个公共场合让他的丑恶形象自暴于读者面前。

解读作品,华威的外在装扮是“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

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

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

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这哪是与群众共同抵御外侮的实干型领导, 分明有着一种“贵族”的味道。

而他给我们最直接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忙”。

在这个小城里,他的包车跑得最快: “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关于华威先生的分析《华威先生》这篇小说是张天翼于1938年发表,是他的代表作。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华威先生是一个热衷于权利的官僚。

在抗战时期,他奔走于各个组织、团体之间,每天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却总是迟到早退。

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在会上发表两点意见——一成不变的两点意见。

他把自己搞得很忙,忙得“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然而他所谓的“救亡工作”就只是每天忙碌于各种集会之间、发表那不变的两点意见。

另外便是想方设法成为各种组织的委员会成员,不放过任何一个新成立的组织。

下面就让我们聚焦于华威先生这个人,看看他具体具有怎样的形象。

首先,华威先生给我的感觉是“忙”。

他的“时间总是不够支配”、“他的时间很要紧”、他的包车是跑的顶快的、他时时刻刻都不忘掏出表来看一看。

如果你去找他,很可能三次都找不见他……华威先生的忙是实实在在的,可他的忙又是虚假的。

让我们来看他究竟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他忙于奔走,忙于把一两点意见在各个会议上发表出来,忙于努力成为新成立组织的委员会成员。

可是他的忙对于抗战又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假设,如果没有了华威先生的忙,甚至是如果抗战没有了华威先生的存在,又哪里会有什么损失呢?答案是:没有!其次,华威先生是个热衷于权利的官僚,然而他包而不办而又虚伪。

他“不大肯当主席”,这句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华威先生他其实是肯当主席的,然而并没有人一定坚持要他去当,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的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的看看它”,他不是听主席的报告,而是不耐烦的点烟,这体现出华威先生在听报告时心里的烦躁,或者,还有不甘。

而时不时的看表并计算时间这个细节则更加凸显出华威先生不愿听主席的教导与报告,他的自傲可见一斑。

他在主席发言时大声提议,这也表现出他对主席的不尊敬。

也许在华威先生的心里,他虽然不是主席,可是他的地位甚至比主席还要高;他没有当主席不是因为他没有资格,而是他自己不愿意,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宝葫芦的秘密好书推荐

宝葫芦的秘密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宝葫芦的秘密》
陈禹西家长暑假里,我和孩子读了现代着名作家张天翼先生的《宝葫芦的秘密》一书,直到现在,孩子对此书还是爱不释手,还能绘声绘色、津津有味的讲起文中的情节。

我也是第一次读这本书,读的过程中心一直悬着,一直在猜想“宝葫芦为什么那么神奇,它是怎么把王葆想要的东西变出来的呢”
书中的小学生王葆拥有了一个神奇的宝贝——宝葫芦。

这个宝葫芦什么都可以变出来,可以为王葆做出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可以为王葆变出好多好吃的零食,可以为王葆变出他不用动手就可以得到的飞机模型。

王葆很是快乐。

你是不是也很羡慕呢但是,后来王葆却为拥有这个宝葫芦生出了无数的烦恼,最后竟然把这个宝葫芦砸碎了。

你是不是觉得很可惜呀,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得小朋友们自己去读这本书了。

我相信小朋友们读了这本书,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我更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宝葫芦,小朋友们快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葫芦吧!。

中国童话十家

中国童话十家

中国童话十家都有谁?张天翼、叶圣陶、严文井、洪汛涛、陈伯吹、贺宜、包蕾、葛翠琳、金近和叶君健1. 张天翼: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 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3. 严文井: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童话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1943)、《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1949)、《蚯蚓和蜜蜂的故事》(1950)、《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1957)、《小溪流的歌》;杂文集《关于鞭子的感想》;游记作品《印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主要著作被收录在《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4. 洪汛涛(1928—2001),浙江浦江人,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神笔马良”之父。

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

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

4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出版有《天灯在看你》、《尸骸的路》等集子多种。

作品结集出版的共有七十多种。

其中主要的是童话,有《神笔马良》、《十兄弟》、《不灭的灯》及《神笔马良正传》、《夜明珠》、《小花兔找食物》、《鱼宝贝》、《望夫石》、《半半的半个童话》、《快乐的小鸟》等。

粉碎“四人帮”后,他写出了《一张考卷》、《花圈雨》、《向左左左转先生》、《白头翁办报》、《慢慢来》、《夹竹桃》、《棕猪比比》、《小鼯鼠第一次学本事》、《小芝麻奇历记》《“亡羊补牢”的故事》、《乌牛英雄》、《苍蝇的诀窍》、《狼毫笔的来历》、《破缸记》、《天鸟的孩子们》、《鸟语花香》等四十余篇童话新作,已收入《洪汛涛童话新作选》一集中。

张天翼先生作品集

张天翼先生作品集

张天翼先生作品集《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张天翼先生有什么作品

张天翼先生有什么作品

张天翼先生作品《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1)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张天翼作品

张天翼作品

张天翼一、生平二、张天翼(1906~198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

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二、作品《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张天翼《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的书(7张)《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1)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300字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300字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300字《大林和小林》读后感300字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林和小林》读后感3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300字1“世界上有穷人,也有富人,穷和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管穷人还是富人都要有坚强的生活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要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

”这是我读完《大林和小林》之后,反复思考的问题。

《大林和小林》这本书描述的是大林、小林两兄弟失去父母后的生活经历,小林被迫成为一个奴隶,在作为奴隶的生活中,他一直没有放弃坚强的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摆脱了奴隶的身份,找到了一份工作,快乐地生活着。

而大林呢,为了成为富翁,和狐狸商量,想法做了富人的干儿子。

最后,喜欢金钱的大林,因舍不得离开与世隔绝的富翁岛,守着他的一堆财宝,活活饿死了。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个世界有很多像大林这样贪图金钱的人,他们为了金钱可以放弃一切,永远不能满足。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欲望,但我们不能让欲望没有限制地增长。

生活中,我的欲望也不少,比如,我想买很多好吃的零食,想买很多好看的故事书,我没有想过贫困地区的小孩子,和他们相比,我的生活优越多了,我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300字2我看过的经典有很多,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绿屋的安妮》等。

但在这茫茫的书海中,有一本书是我的最爱。

那就是《大林和小林》。

《大林和小林》是著名作家张天翼爷爷的作品。

这本书是以一个童话作家(也就是作者本人)的眼光来写的,他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把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

《大林和小林》这本书描述的是大林、小林两兄弟在失去父母后的生活经历,小林被迫成为一个奴隶,在作为奴隶的生活中,他一直没有放弃坚强的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摆脱了奴隶的身份,找到了一份工作,快乐地生活着。

大林和小林的总结(热门6篇)

大林和小林的总结(热门6篇)

大林和小林的总结第1篇最近老师介绍一本书,很好看,叫《大林和小林》,我就叫妈妈给我买这本书。

《大林和小林》是张天翼先生写的一本童话书,书中讲得是大林和小林兄弟俩的故事。

大林和小林 10岁的时候,父母全死了,他们俩不得以离家找活干,他们俩途中遇到了一个怪物,不得不分开逃命,从此两人就分开了。

小林跑啊跑,跑到了一片林子里。

他跑累了,就在林子里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突然,有一只狗从林子走进来,说小林是他的,然后他就把小林一毛钱的价格卖掉了。

小林倍一名叫四四格的人买下后,四四格就让他干苦活,后来小林发现四四格的早饭的鸡蛋是人变的,就用铁球把四四格砸死了,后来,他与另一个做苦工的同伴住,被一个好心肠的先生寄养在家里。

而大林,在野外竟然成为了一个富翁的养子。

他在一次意外的落水中,请一些虫子送他到一个堆满金子的小岛,却发现那里竟然没有吃的,最终饿死在那里。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很深,是啊,金钱多了又有什么用?钱多了,不一定会有幸福感,有时还会有负担,我觉得,如果你想过好日子,不如像小林一样做一个善良的人。

大林和小林的总结第2篇大林和小林是双胞胎兄弟,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去世了。

他们在去找粮食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怪物,于是他们两个分开跑,怪物没有追上,但他们也从此分开了。

此后大林和小林遇到了不同的人,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小林不想当富人,他只想当一个普通人,平平安安过一生。

大林想当一个_,这样可以衣食无忧,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他们遇到的人千奇百怪,有狐狸法官、国王、亲王、叭哈先生最后,大林和小林都成了自己理想中的那一类人,小林成了一名火车司机,大林成了一个_。

他们的最终结果也截然不同,小林平平安安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大林到了富翁岛,在那里找不到做工的穷人,最后就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幸福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想不劳而获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大林和小林的总结第3篇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大林和小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天翼先生的作品
《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
《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
《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
《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
《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
《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
《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
《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
《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
《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
《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
《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
《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
《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
《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
《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
《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
《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
《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
《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
《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
《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
《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
《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
《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
《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
《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
《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
《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
《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
《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
《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
《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
《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
《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
《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
《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
《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
《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
《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
《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
《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1)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2)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3)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

(4)新鲜流动的口语。

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
一、反伪善。

他作品中的第一类伪善形象是那些作为传统卫道士的旧地主、旧官僚。

如《脊背与奶子》中的族绅长太老爷想调戏任三嫂,遭到反抗,便巧立名目在祖宗香火祠堂上公审她,后又以逼债为名,强迫任三嫂作为债务抵押,按夜服侍他。

任三嫂佯装顺从,趁机把他痛打了一顿,连夜逃跑了。

在长太爷痛斥“万恶淫为首”的背后是他依恃权势遂其淫欲的卑劣人格。

小说以砥柱形容沉渣,揭露理学道德的虚伪。

就讽刺文学而言,张天翼正式抓住了这些地主乡绅欺世盗名、外强中干的品行特征,以讽刺笔法揭露他们思想的伪善和行为的猥琐,让读者发出轻蔑尖刻的笑。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意识,写出了被压迫者的觉醒和反抗。

如《脊背与奶子》中的任三嫂狠狠地惩治了长太爷,与所爱的人远走高飞。

他作品中的第二类伪善形象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市侩官僚。

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

华威先生是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市侩官僚。

他权力欲强却又不学无术,自命不凡地到外招摇撞骗,每天乘着黄包车东奔西跑,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类事务,不遗余力地叫喊“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企图垄断操纵群众组织和活动。

作品通过抗战时期这样一个“包而不办”、心怀叵测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国民党官僚假抗战之名干扰破坏人民自发的抗日组织和活动的行径,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而且,华威先生这个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形象亦又其鲜明的代表性,进而使作品的讽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时代的局限,进入到文化心理讽刺的层面。

二、反庸俗。

对于那些地位卑微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和小市民,张天翼着力表现他们的灰色人生和庸俗可悲、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

他们或是空虚无聊,用喝酒、闲逛、谈情说爱来打发日子,虽感苦闷,却又无力自拔,有时自甘堕落。

《从空虚到充实》里的荆野、《猪肠子的悲哀》里的“猪肠子”、《移行》里的桑华都是这类人物。

他们或是趋炎附势,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而到头来陷入哀伤绝望的窘态。

《一年》中卑下的白慕义、招摇过市而灵魂空虚的李益泰、一生忠谨安分的梁梅轩,《陆宝田》中兼具走狗性和牛马性的陆宝田,都是这种小人物们的精神状态,使人们从笑声中产生对庸俗人生的憎恶和鄙视。

作者于讽刺揶揄之中不乏苦涩的同情,进一步显示了讽刺文学表现和鞭笞人性的深度。

三、反封建。

对于阿Q式的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国民,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是反庸俗和反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醒”。

这反映了张天翼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

短篇小说《包氏父
子》中的老包是一个在大公馆里当听差的唯命是从的仆人,他不甘心永远处在这样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发财致富无望,于是便把“往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

他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供奉儿子上“洋学堂”,因为只有在“洋学堂”毕了业才能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而老包也才能实现当老太爷的愿望。

但包国维却不争气,不但不用功读书,而且沦落为流氓学生,最后被校方除名,老包因此陷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

包氏父子的思想和行为直接体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庸俗性,而其理想的破灭,正是这类卑微人物的必然命运。

对老包而言,这不仅是庸俗,更是助纣为虐的愚昧和麻木。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中的上品,它把包氏父子背道而驰的行为方式交织印照,整篇作品充满着饱含生活酸甜苦辣的幽默讽刺意味。

老包不仅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个封建秩序和文化的受害者。

作者笔下的老包极为本分,老实忠厚,他身上充斥着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交织的国民劣根性,呈现出鲜明的世俗悲喜剧特征。

总之,张天翼以其小说营造了一个千姿百态的悲、喜剧世界,内涵异常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