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

合集下载

张天翼 《皮带》读后感

张天翼 《皮带》读后感

张天翼:《皮带》读后感
张天翼先生被誉为30年代“中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他在小说中用速写的形式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活跃在他的笔下的人物大多面目可憎、令人鄙夷,他所描写的大多是中国人性格中劣性的人物。

幽默而不失严肃,滑稽而不落轻佻,是张天翼创作的特色和长处。

《皮带》这篇小说里的邓炳生先生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典型代表。

文中故事开端:炳生先生向梁处长“贿官”。

到故事的发展:炳生先生向梁副官“问官”。

再到故事进一步发展:炳生先生幻想“升官”。

最后故事结局:炳生先生自量“官位”。

全文由满怀期待攀亲求官,却被副官拖延敷衍;幻想当官做美梦,到自惭形秽而叹气,做官梦(斜皮带)贯串全文。

通过炳生先生的表现,作者着重的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趋炎附势的底层分子的内心世界,也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讽刺这那些渴望权利的底层人员的可笑和可悲,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按照炳生先生到梁处长处''贿官〃、和梁副官〃问官〃、幻想自己“升官〃、自量"官位〃的顺序,符合人物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使行文脉络清晰;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便于展现炳生先生的求官的过程和人物庸俗、势力的性格特点;用大量内心独白构筑小说的情节。

大量的内心独白,充分表现了炳生先生对做官的如醉如痴、极近疯狂的追求,一个趋炎附势的底层分子的内心世界展示得更加深刻透彻。

张天翼主要作品

张天翼主要作品

张天翼主要作品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 ,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 ,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 ,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 ,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1982,社科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简析张天翼讽刺小说的典型形象

简析张天翼讽刺小说的典型形象

简析张天翼讽刺小说的典型形象讽刺作家张天翼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个诙谐的老人,爱说讽刺话” ,二姐又特别“爱说弯曲的笑话,爱形容人,往往挖到别人心底里去” 。

这样张天翼也不知不觉地用讽刺的眼光去打量周围一些小人物。

而且他从小随父亲辗转各地,接触过不同阶层的人物,这些都为他塑造讽刺形象奠定了生活基础。

另外处在20 世纪30 年代的黑暗社会中,许多作家都选择讽刺来反映现实人生。

张天翼观察社会反映生活的侧重点是生活中的喜剧因素,他的笔锋几乎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展现出一幅黑暗旧中国的缩影。

在他的小说里,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讽刺典型,有被迫卖身的妻子(《团圆》),有鱼肉乡里的土豪(《三太爷与桂生》),有受贿而从轻报灾的委员(《呈报》),有借抗战中饱私囊的投机者(《谭九先生的工作》),有空虚动摇的知识分子(《移行》)、庸俗的小市民(《陆保田》)、哗变的士兵(《二十一个》)、觉醒的佃农(《蜜蜂》)、心理变态的母亲(《善女人》)、寻找刺激的无聊文人(《温柔制造者》)等。

对这些典型的讽刺对象,张天翼发出了不同的笑,有对愚昧不幸的劳动人民的含泪苦笑,有对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轻松的嬉笑,还有对虚伪狡诈的官僚地主愤激的冷笑。

、含泪苦笑愚昧不幸的城乡劳动人民张天翼小说的讽刺典型之一是愚昧不幸的城乡劳动人民,在他的讽刺人物画廊中,描写得最经常,刻画得最出色,也最能体现他的讽刺艺术就是这些拼命“往上爬”的人物。

作者写出了他们的丑态,他们受沉重生活的挤压,但又不甘心自己卑微的地位,而是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往上爬,碰壁受辱也要往上爬,穷途末路还是要往上爬。

张天翼从生活的底层挖掘出这些喜剧因素,将他们灵魂上的丑病揭示出来,从而希望把他们灵魂中肮脏的东西清除。

《皮带》中的低级士官邓炳生投靠亲戚梁处长当上了少尉,于是幻想着能够步步高升,当“靠山”走后,他的幻想彻底破灭,跪在军官标志的斜皮带前痛苦流涕;《请客》中小公务员云守诚不顾家人的生活,透支下个月的工资,企图用“饭局”为自己换来一个书记职务的“出缺”,结果受胡科长戏弄,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天翼

张天翼
张天翼(1906年9月10日-1985年4月28日),原名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无诤、铁池翰等。祖籍湖南湘乡东山,出生于南京。中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为小说与儿童文学。小说以幽默和讽刺见长。曾任中国中央文学研究所副பைடு நூலகம்任,中国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主要作品包括《华威先生》、《帝国主义的故事》、《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其著作结集为《张天翼文集》。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合编的《张天翼研究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是研究张天翼比较全面的资料汇编。张天翼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张天翼介绍.ppt

张天翼介绍.ppt

《华威先生》作为张天翼小说创作的重要代 表,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讽刺艺术画廊中的典型 形象,体现了张氏讽刺艺术的独特风貌。
主人公华威永远挟着一个公文皮包,永远带着 一根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是一个职业文化人的外 貌。他摆着一副积极抗日的架势,每天都为“国事” 忙碌着:“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 么跑得开呢,我的天!”他声明自己“不怕吃苦;在 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因为太忙,他乘坐 的黄包车在全城跑得最快──像闪电一样快!他毫无 必要地一天开十几个有关抗战的会,每次讲话又都 是重复着“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一类。所谓“认 定一个领导中心”就是认定国民党这个领导中心。
谭九先生是一个每年收三百担租谷的 地主豪绅。他虽然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却 从来不看书报,很迷信,出门还要查看一 下黄历。抗战了,他也跟着侈谈“主义”。 他的热心抗战,实际上是想在防空演习、 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办壁报、成立“抗敌协会”等工作 中捞个“领衔”的资格。当报上提醒人们 要谨防商人地主“囤积居奇”时,谭九便 以宣布“不合作”,再现他的土豪劣绅的 原形.
《宝葫芦的秘密》
王葆整天梦想着自己能拥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 有一次在梦中,他得到了。宝葫芦果然能满足王 葆的心愿,替他做算术题、做模型,给他变出各 种好吃好玩的东西。但是麻烦也很快因此而来: 图书组的画报自动进了他的书包,家里更凭空多 了自行车、盆花、收音机,他都不得不用谎言来 解释,一次考试中,别人的试卷变成了他的!面 对家长和同学、老师对他的怀疑和责难,王葆无 法让他们相信,这一切都是宝葫芦的所作所为。 王葆开始痛恨宝葫芦,一心想摆脱它,宝葫芦却 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
《大林和小林》
大林和小林是两兄弟。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 子。后来他们的父母死了,他们就离开家到外边 去找生活。他们走到半路上碰到了妖怪,被妖怪 冲散了。 小林落到一批坏蛋手里,经历了种种 困难,终于和他的小伙伴们逃了出来,跟着火车 司机学习开火车。大林一心想发财,给一个大富 翁做了儿子,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最后终于饿 死在金元堆里。

张天翼作品

张天翼作品

《张天翼作品精选》作者张天翼,现、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元定,号一之,另有笔名张无诤、铁池翰等。

祖籍湖南湘乡,生于江苏南京。

上小学和中学期间,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

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

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

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

翌年退学,当过家庭教师、职员和编辑等。

1929年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

创作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张天翼作品精选》收录了他的《包氏父子》、《罗文应的故事》等经典作品,供小朋友们阅读。

张天翼

张天翼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创作 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时所写短篇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 《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集子,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写得最多 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 即是他的代表作。这时期还写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齿轮》《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 说《清明时节》,儿童文学作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等,寓教育 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张天翼
中国作家
01 人物经历
03 个人作品 05 获奖记录
目录
02 个人生活 04 创作特点 06 人物评价
张天翼(1906年9月26日—1985年4月28日),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中国 现代作家,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代表作有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 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
人物经历
张天翼于1906年出生于南京。上小学和中学期间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 《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 因为对所上课程不满以及家境贫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 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1929年发表短篇《三天半的 梦》。
创作特点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1)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 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张天翼作品集

张天翼作品集
《张天翼选集》 1951,开明
《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
《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
《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
《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
《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
《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
《给孩子们》(小说、社
《张天翼小说选集 》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
《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
《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
《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 1981,湖南人民
《张天翼童话选》 1981,湖南人民
《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 1981,吉林人民
《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
《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张天翼的书
《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
《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
《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
《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
《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
《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
《张天翼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张天翼作品选》 1983,四川人民
《张天翼文学评论集》 1984,人文
《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
《张天翼寓言》 1986,安徽少儿
《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
《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
《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

张天翼作品

张天翼作品

张天翼一、生平二、张天翼(1906~198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

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二、作品《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张天翼《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的书(7张)《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1)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张天翼

张天翼

张天翼张天翼(1906~198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

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张天翼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毕业院校:北京大学逝世日期:1985年4月28日民族:汉族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作品:《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华威先生》等主要成就: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荣誉奖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职业:作家出生日期:1906年9月26日别名: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籍贯:湖南湘乡文学履历:《人民文学》主编人物生平初期张天翼1906年出生于南京。

民国11年,他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

民国13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

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

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

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

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民国26年冬,从事抗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

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

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

《华威先生张天翼》课件

《华威先生张天翼》课件

幽默与讽刺的手法
幽默的语言风格
01
作品采用幽默的语言风格,通过诙谐、机智的语言表达,让读
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
讽刺的描写手法
02
作品通过讽刺的描写手法,对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和不良现象
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幽默与讽刺的结合
03
作品将幽默与讽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突出了主题和情节的
发展,又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愉悦的体验。
对社会的影响
揭示了社会现象
作品通过华威先生的形象,揭示了当 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 主义等不良现象,引起了人们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反思。
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
该作品的出现,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 泛关注和讨论,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 会现实问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对个人的启示
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华威先生张天 翼》课件
目 录
• 作者介绍 • 故事梗概 • 人物分析 • 主题思想 • 艺术特色 • 作品影响
01
CATALOGUE
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张天翼出生于1906年,成 长于中国社会变革时期, 家庭背景普通。
教育经历
他先后在河北、北京等地 求学,接受现代教育,对 文学产生浓厚兴趣。
的独立思考。
复杂性
其他人物的性格并非非黑即白, 而是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增加
了小说的层次感。
人物关系分析
对立关系
华威先生与其他人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依附关系
一些人物对华威先生存在依附关系,他们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迎合 华威先生的要求。
互动关系

张天翼介绍

张天翼介绍

有?——就是那个宝葫芦么?”
• 宝葫芦的秘密不止于借助幻想的人物经历 来比拟、象征现实的关系,而且敏锐地捕 捉住现实中富有时代色彩的人物,给予幻 想的描绘,使性格的个性特征更鲜明、突 出,更具有概括的性质。
谢谢观赏
懒得哭了,走吧。“
四、作品分析——宝葫芦的秘密
小学生王葆, 好吃零食,爱 幻想
得到了实现任 何愿望的宝葫 芦
得到了梦寐以 求的金鱼、画 报、玩具
想要的东西是 宝葫芦偷来的; 换考卷被发现
宝葫芦给他带 来太多苦恼和 麻烦 梦醒、依然是个快 乐的好少年!
说出秘密、摔 碎宝葫芦!
人物形象:
王葆是写实主义小说式的圆形人物。王葆的心理活动丰富,动作 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 例如:王葆在被问及怎样在湖里钓上金鱼时,王葆只能撒谎。他 先是“脸上越来越发烫”,然后“差点没哭出来”“身上一阵热, 一阵冷”。 例如:王葆优点不大喜欢算数,希望宝葫芦代他考数学。结果宝
葫芦将他人的考卷偷来给王葆,可想而知,王葆在一片质问声中
落荒而逃。
表现手法:
用“宝葫芦”象征 不劳而获的思想
宝葫芦有着生动的心理活动,动作和声音具有鲜明的物性,而语
言上是拟人的,而且有着模仿儿童的倾向。
语言:
儿童的语言 例如:“喂,喂,劳驾!你的的确确就是那个宝葫芦——就是那 个那个——b,ao,bǎo,h,u,hú,l,u,lú——听准了没
二、童话主题
主题直接鲜明,表现“真道理” • 真的世界:旧中国的落后、资产阶级的剥削
• 真的道理:团结的劳动人民才能解放自己
• 真的人:有吃人资本家,也有机智勇敢的人们
三、人物形象
漫画式、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反派人物总是外貌奇丑、名字奇怪、癖好奇特

张天翼作品清单

张天翼作品清单

《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张天翼《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张天翼的书《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 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张天翼主要作品

张天翼主要作品

张天翼主要作品《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张天翼书目

张天翼书目

[著作书目]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研究资料书目]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天翼讽刺小说中的果戈理影响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受到俄国作家的影响是很多的,果戈理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拟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角度,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他对张天翼的影响及张天翼对他的接受。

关键词:张天翼、果戈理、影响与接受张天翼,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学名张元定,号一之。

1906年9月10日生于南京,原籍湖南湘乡。

他是继鲁迅之后与老舍并峙的讽刺小说家,以他那泼辣、犀利明快的讽刺手法“给文艺界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气息。

”[1]他的讽刺手深受许多以讽刺见长的外国作家的影响。

一果戈理(1819~1852),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早在20世纪初期就被译介到中国,到1920年至1936年间果戈理的作品基本上都被翻译到中国,对张天翼等中国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他在北大求学时,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经常与友人周颂棣讨论果戈理、契诃夫、高尔基等人的作品。

“对于十九世纪欧洲的文学家,他最钦佩的是果戈理,其次是契诃夫、莫泊桑。

”[2]张天翼在《自叙小传》中说:“当时我阅读这些作家的作品时,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微不足道。

然而,我也因此下了更大的决心来学习和写作,好像就是这些老师的指导之下一样。

”[3]这使得张天翼有可能接近果戈理,受他的影响。

果戈理对张天翼的影响首先是“含泪的笑”的讽刺手法。

所谓“含泪的笑”,果戈理自己表白说:“凭着神秘的运命之力,我还要和我的主角携着手,长久地向前走,在全世界,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历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

”[4]就是说,作者把“分明的笑”和“不分明;的泪”揉合一起,历览人生,同主角携着手,在痛苦的笑声中,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果戈理擅长于发掘生活中的可笑而可悲的成分,加以无情的讽刺和揭露,擅长在笑声中“以饱含…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暴露生活的猥琐、庸俗和空虚。

”[5]果戈理说:“我总是喜欢嘲笑那种内在可笑的东西。

”[6]张天翼在《论〈啊Q正传〉》中说:“这是用笑来否定那些灵魂上的丑病,并且笑的那么深刻,那么有力”,“这笑——倒是常常带着讽刺,带着轻蔑,有的时候甚至还带有几分憎”,但“这笑又使我们在笑里带着眼泪。

”[7]如果戈理的《外套》中的马施奇金的“外套”和张天翼的《包氏父子》中老包的儿子包国维,“外套”和包国维分别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可这希望在同样黑暗的社会里,都遭到彻底的毁灭。

他们为努力改变命运的过程“不但很可笑,并且也很悲哀,在笑的背后还滚动着火热的眼泪。

”[8]从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果戈理这种讽刺手法的意味,这是他们共同的特色,他们都以“笑”来嘲讽罪恶、无耻为己任。

果戈理说他要在《钦差大臣》里把“俄罗斯的全部丑恶集成一堆,来同时嘲笑这一切”,[9]写《死魂灵》目的是为了全俄罗斯。

张大翼则写尽了30年代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无一不在他的讽刺范围之内。

“含泪的笑”作为果戈理和张天翼共同的讽刺艺术,但他们这一艺术也有不同之处。

果戈理在嘲笑畸形病态人物的庸俗与丑恶时,往往具有自居意识,他说:“对我的这些人物,我除了赋予他们以自身的龌龊行径外,还把我本人的丑陋行径也赋予他们”,[10]可见果戈理与他笔下的人物融为了一体,他对这些人物的嘲笑、讽刺,实际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剖析,让自己充当被嘲笑和被讽刺的对象。

张天翼却不同,他早期小说的是爱——憎的模式,这“爱”源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意识和他那诙谐幽默的家庭,这“憎”则源于在青少年时代的复仇思想。

“爱”与“憎”代表了张天翼对现实审美判断的两种对立情势,往往难于控制,很容易走极端,“一憎恶起来就憎恶得要死,而一爱起来就一定非眼泪鼻涕直流,弄得连抓笔的手都软绵绵的不可。

”[11]这种爱—憎模式之下,他很少有自嘲自讽的成分。

在后来的创作中他逐渐改变了好走极端的毛病,而更多地转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对自己的爱憎有了较强的自持力,如他的《清明时节》、《速写三篇》和《陆宝田》等。

其次,果戈理小说那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也对张天翼有很大的影响。

果戈理善于利用情节,能够从那些表面上看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偶然的、荒诞离奇的事件,发现其合理性,并通过艺术加工,把这种事件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必然性,如他的《鼻子》、《外套》和《钦差大臣》等都具有情节的荒诞离奇,特别是他的《外套》以“荒诞”的手法,给我们揭示了荒诞的结局;荒诞的结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遐想和惊喜。

当一个弱小的小公务员的身形与一个高大的有力量的幽灵”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一形象所寄寓着的“意味”和情趣”是发人深思的。

果戈理是张天翼最钦佩的作家之一,他非常喜欢果戈理的那些情节荒诞离奇具有喜剧性的作品,他说:“果戈理的小说和戏剧,如《鼻子》、《外套》、《钦差大臣》等,情节往往离奇古怪的,讽刺很露骨,但看了之后,总觉得他所写的并不是故弄玄虚,有意编出来的,而是人世间存在的活生生的事实”,[12]比如张天翼的《欢迎会》这出丑态百出的闹剧和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相近,都是由误解性的矛盾构成的荒诞情节。

这种由人及事件造成的荒诞离奇的情节,在果戈理的小说中广泛存在,“他从果戈理的社会喜剧学里找到情节的紧张、离奇、讽刺的露骨与入木三分。

”[13]尤其是他的《鬼土日记》,“它不是在左翼文坛之外,而是在左翼文坛之内显示出了一种怪诞的、讽刺的色彩。

”用“怪诞手法,放大地,扭曲地、极为尖锐而又高度变形地显示现实阶级社会的阴森恐怖又滑稽可笑的荒诞性,写得趣味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14]三,夸张手法的运用。

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给读者造成鲜明的印象,达到讽刺和鞭挞反面人物的目的,如《死魂灵》中泼留希金非男非女的装束,像“刷马的铁丝刷”的胡子;他走过的“道路就用不着打扫”等,就是在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在张天翼的作品中我们可很容易发现果戈理夸张手法对他的影响,如他的《我的太太》、《仇恨》等作品。

与果戈理适当的夸张不同的是,他善于汲取漫画艺术的夸张、象征、比喻、想象和幻想等手法,加以融会贯通,用以描绘自己的人物形象,比果戈理写得更为夸张甚至过火了点儿,如《仇恨》中对“蛆”、“脓”、“血”的过火夸张,作者这样写是想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同情心,但这种夸张对于读者来说就“好像硬被人拖去参观了残酷的杀场面,这时候所有的并不是流着热力的感动而是一种生理上的打击或厌恶。

”[15]另外,在张天翼的小说中也有对人物癖好的过火夸张,如《我的太太》中那个一流鼻涕眼泪便往墙上抹的太太;《砥柱》中黄宜庵喜好搓脚,闻脚臭的习惯等,这种对人物怪异癖好的描写“确是可以相当的表现某一个人的特点,但是这特点仅是表面上举止言行的特点,与这人的性情脾气并无大关系。

”[16]如他写《我的太太》中的女主人公爱损鼻涕、甩鼻涕的习惯,写得那么细腻,实在毫无美感价值,让人读了心里很不舒服,这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正如作者自己说:“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小动作口头语之类来分别他们,那当然不够。

而我正有这毛病”,[17]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张天翼这一毛病而否定他作品的文学价值,他的夸张并不是非真实的夸大。

他对人物事件的夸张描写也自有他的真实性,他之所以这样一方面与他受的外来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的生活经历、性格及审美期待视野有关。

二张天翼受果戈理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首先,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族主义革命的转化,伴随而来的是文化上的革命。

由于斗争的需要,中国先进的文化工作者开始大量翻译介绍外国的进步作品(主要是俄国文学和饿东欧弱小民族国家文学)。

而果戈理的文学作品伴随着翻译的大潮堂皇地走进中国文坛。

果戈理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著作有助于中国人民认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引起张天翼等中国作家强烈的共鸣。

张天翼说:“俄罗斯几位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使我感到特别感到亲切:…….。

这不仅因为这些作品里所写的生活是我们所熟悉的生活,好像他们笔下的人物正是我们在本国所常见的一样,而且他们在作品里提出了生活所提出来的重要问题。

正因为这样19世界俄罗斯文学作品就对我们特别亲切,影响也较大。

”[18] 另外30年代的左翼文坛,从艺术运动、理论、口号,乃至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等,都受到俄苏文学的影响,人们把俄苏文学当作“导师和朋友”(鲁迅语),那时由于“左联”的倡导,向俄国文学的学习借鉴蔚然成风,俄国文学从普希金、果戈理到契诃夫,高尔基形成的现实主义传统,直接催生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了鲁迅、周作人、茅盾、张天翼等一大批作家,张天翼在他的学习、创作过程中不可能脱离时代、脱离文学传统、文学氛围,他也必然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其次,张天翼对果戈理的接受,还有一种文化心态作基础。

张天翼出生于一个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诙谐来自“爱说讽刺话的”父亲和“爱说弯曲的笑话,爱形容人,往往挖到别人心底里去的二姐。

”[19]他幼年时候读的中国古典小说和近代小说给他带来了中国古典讽刺传统,而林译小说则使他感受到了西方文化中崇尚个性,好走极端的特色。

独特的家庭气氛和个性气质,对中国古典讽刺传统与西方文化精神的偏爱铸成了张天翼特有的审美心态,这种心态使张天翼在面对西方外来影响的同时总是以自己特殊的个性为出发点,去寻找能迅速接近自己审美的敏感区,能与自己的深层文化心理需求达到契合性的同构与对应,果戈理就是以这个同构对应者的身份出现在张天翼的接受视野中的。

这种影响又与鲁迅有关。

果戈理的作品早在20世纪初期就被译介到中国,鲁迅是译介果戈理的先驱者,他于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中就有关于果戈理的介绍:“十九世纪前叶,果有鄂戈里(N.Gogl)者起,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

”[20] 1918年还发表了与果戈理小说同名的《狂人日记》,鲁迅晚年还抱病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

鲁迅非常喜爱果戈理的作品,他说果戈理是他最爱看的作者之一。

由此可见鲁迅受果戈理的影响很深,其作品的形式或者讽刺手法、人物刻画等方面都受到果戈理的影响。

他特别推崇果戈理所写的“几乎无事的悲剧”和“没落人物”,推崇他的“含泪的微笑”。

张天翼是师承鲁迅的,是鲁迅的忠实学习者,从20年代末期张天翼在鲁迅主编的《奔流》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三天半的梦》,到为鲁迅先生扶柩送葬,他都始终崇敬与跟随着鲁迅先生。

他在《自叙小传》中所列举的对他影响较大的作家中就有鲁迅,而且是唯一一个对他影响最大的中国作家。

此之外他还研究过鲁迅,写过关于《阿Q正传》的论文。

在创作过程中曾得到鲁迅先生的支持和关心,因此他受鲁迅先生的影响,也喜欢果戈理等俄国作家的作品,受果戈理讽刺艺术的影响,这是一种间接影响即通过中国作家接受外来影响,这也是张天翼接受外国文学一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