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都市小说的人文关怀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鬼土日记》把这些凌乱的杂感,献给在讽刺中生活的可怜人

《鬼土日记》把这些凌乱的杂感,献给在讽刺中生活的可怜人

把这些凌乱的杂感,献给在讽刺中生活的可怜人---------------------《鬼土日记》杂谈摘要:张天翼是我们所熟知的讽刺小说家,但是有的认为他的作品是单纯的围了讽刺而讽刺。

但其实,我们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是个充满悲悯情怀的热血之人,并没有聪明的俯视社会,把自己置之度外。

选择直面世界的丑陋,而不是用自己的智慧巧妙避开。

这样直面社会问题的作家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而他因为研习绘画而擅长的漫画式的夸张和幽默,又是他另一种智慧的结晶。

这样张天翼就可以用一种智慧的眼光,既在社会中摸索,又能独立于世界,看得透彻。

关键词:张天翼鬼土日记讽刺怜悯真情‚把这些凌乱的杂感,恭而又敬,献给:我们聪明,机警装满着权威与金银的,如今的社会主人。

‛这是一部小说的开头,恭而又敬,严肃而又深沉,冷静而又讽刺。

这样的文字给人一种混淆感,混淆了时代,混淆了对象。

的确,好的文学作品是要接受时间的考验的。

而《鬼土日记》经受住了考验,直到今天,或者可以设想在日后,也一定会震撼着阅读它的人。

仅仅开篇寥寥数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张天翼扎实的讽刺功底,看似奉承实则讽刺的话,在他那里用的收放自如。

但是他又是严肃的,让人觉得,要先听听他下面说的是什么,而不是纠结于他字里行间的讽刺意味。

这就是这位小说家的高明之处。

夏志清曾说“张天翼是这是年中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虽然《鬼土日记》是一本长篇小说,但是也卓越的体现出张天翼的创作才华,他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都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习惯性的,给张天翼的作品戴上了一顶“讽刺小说”的帽子。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但是,就是这种“俯视”的视角,让很多人认为,张天翼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聪明”姿态。

“冷漠”的看着世人,只顾讽刺与挖苦,少了对人的怜悯和宽慰。

谈张天翼讽刺小说贡献与文学史意义

谈张天翼讽刺小说贡献与文学史意义

谈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贡献与文学史意义摘要张天翼对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文学贡献与文学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执着于审丑的创作倾向;二、现代小市民社会中层系列形象的提供者;三、对中国讽刺小说表现艺术的丰富;四、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关键词:审丑中层市民讽刺艺术承前启后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要了解一个作家的地位和特色,最好是把他放在特定的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进行比较性的考察。

”张天翼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中国讽刺小说历史的大背景中,张天翼对中国讽刺文学格局的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为中国讽刺小说提供了哪些新的质素?一执着于审丑的创作倾向张天翼讽刺小说题材极其广阔,“……在中国新近的作家中间,能包含这样广阔范围的人生的描写是不可多得的,……中国社会中最明显最主要的几部分——军队、党部、土匪、农村、内乱、汉奸、学校、工人、孩童……等等,各方面一一都描写到了。

”他的小说几乎穷尽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尤其是“中国人性格中的劣性人物。

”在30年代的革命文学中,当作家们都倾向于塑造正面人物来弘扬积极的民族精神之时,张天翼却避开了对庄严与美丽的摹写,而执着地选择了审丑。

张天翼倾向于表现否定性的主题。

讽刺小说“在笑声中包含着明确的批判态度和否定的评价,在笑声中烧毁着一切无价值的、虚假的、丑恶的东西。

”而张天翼有一根超敏感的喜剧神经,对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可笑的人和事比一般人敏感,讽刺的兴趣也较常人浓厚,因此其小说都是抨击社会政治腐败、暴露种种文化弊端、记录凉薄世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等等,总之都是否定性的主题。

张天翼专注于对否定性人物的塑造。

“讽刺作家对别人的愚蠢与缺陷不但有超乎寻常的敏感,而且总是不能自已地要将这一点表现出来。

”在大多数讽刺文学作品中,作者在否定丑类的同时,往往也会建构理想人物。

如《儒林外史》在批判儒林群丑的同时也塑造了如王冕、杜少卿等寄寓理想的正面形象。

张天翼小说讽刺三大主题

张天翼小说讽刺三大主题

张天翼⼩说讽刺三⼤主题张天翼⼩说的三⼤讽刺主题⼀、反伪善。

他作品中的第⼀类伪善形象是那些作为传统卫道⼠的旧地主、旧官僚。

如《脊背与奶⼦》中的族绅长太⽼爷想调戏任三嫂,遭到反抗,便巧⽴名⽬在祖宗⾹⽕祠堂上公审她,后⼜以逼债为名,强迫任三嫂作为债务抵押,按夜服侍他。

任三嫂佯装顺从,趁机把他痛打了⼀顿,连夜逃跑了。

在长太爷痛斥“万恶淫为⾸”的背后是他依恃权势遂其淫欲的卑劣⼈格。

⼩说以砥柱形容沉渣,揭露理学道德的虚伪。

就讽刺⽂学⽽⾔,张天翼正式抓住了这些地主乡绅欺世盗名、外强中⼲的品⾏特征,以讽刺笔法揭露他们思想的伪善和⾏为的猥琐,让读者发出轻蔑尖刻的笑。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意识,写出了被压迫者的觉醒和反抗。

如《脊背与奶⼦》中的任三嫂狠狠地惩治了长太爷,与所爱的⼈远⾛⾼飞。

他作品中的第⼆类伪善形象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市侩官僚。

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说《华威先⽣》是其代表作。

华威先⽣是⼀个混迹于抗⽇⽂化阵营的市侩官僚。

他权⼒欲强却⼜不学⽆术,⾃命不凡地到外招摇撞骗,每天乘着黄包车东奔西跑,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各类事务,不遗余⼒地叫喊“要认定⼀个领导中⼼”,企图垄断操纵群众组织和活动。

作品通过抗战时期这样⼀个“包⽽不办”、⼼怀叵测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国民党官僚假抗战之名⼲扰破坏⼈民⾃发的抗⽇组织和活动的⾏径,在当时产⽣了⼴泛的社会影响。

⽽且,华威先⽣这个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形象亦⼜其鲜明的代表性,进⽽使作品的讽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时代的局限,进⼊到⽂化⼼理讽刺的层⾯。

⼆、反庸俗。

对于那些地位卑微的⼩知识分⼦、⼩公务员和⼩市民,张天翼着⼒表现他们的灰⾊⼈⽣和庸俗可悲、⽭盾可笑的⼼理状态。

他们或是空虚⽆聊,⽤喝酒、闲逛、谈情说爱来打发⽇⼦,虽感苦闷,却⼜⽆⼒⾃拔,有时⾃⽢堕落。

《从空虚到充实》⾥的荆野、《猪肠⼦的悲哀》⾥的“猪肠⼦”、《移⾏》⾥的桑华都是这类⼈物。

他们或是趋炎附势,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到头来陷⼊哀伤绝望的窘态。

近二十年张天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近二十年张天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近二十年张天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杨春风(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要:评论界近二十年来对张天翼小说的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重要作品研究、总体艺术特征研究、比较研究、文学史定位等四个方面。

笔者运用客观描述与分析评点相结合的方法,对1988至2009年间张天翼小说研究进行回顾、反思与述评,从而系统地反映张天翼小说研究的现状,揭示张天翼小说研究的不足。

在新世纪,张天翼小说研究亟需引起人们的热情地关注,不仅研究空白点需要填补,而且需要有新的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运用,以促进张天翼小说研究的新发展。

关键词:张天翼;研究;述评;反思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600(2010)02-0037-06张天翼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

自他20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之后,学术界对他的评价从来没有停止过,迄今已经走过80多年的历程。

20世纪20年代末期张天翼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时,很快引起一些大家的关注,鲁迅、茅盾、胡风都有文章评述,研究热潮一直持续到建国前后。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张天翼80岁诞辰,大约是五六年的时间,张天翼研究曾经热闹过一阵子:张天翼研究资料的辑录、散佚文章的发掘与整理、张天翼小说的评论专著开始出现。

在张天翼去世第二年的1986年,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张天翼文学的研讨会,学术研究成果集结成为《张天翼论》;出版了十卷本《张天翼文集》。

但是从研讨会召开之后,张天翼的研究状况就出现了一个陡转,忽然就冷清下来。

比如说:十卷本《张天翼文集》的难产,从1983年开始谋划,历经十年,一直到1993年7月才算是出完;大部分资深的研究专家在研讨会召开之后,不约而同地都从张天翼的研究领域抽身而去,把张天翼研究的工作留给了初次涉入的、名不见经传的后来者;20年来,类似1986年张天翼研讨会性质的会议再也没有召开过,只不过是在2006年张天翼百年诞辰的时候,由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在北师大共同举办了“张天翼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但是侧重点在“儿童文学”的“座谈”,跟小说研究并无太大关联。

张天翼对灰色知识分子描写中的人文关怀

张天翼对灰色知识分子描写中的人文关怀

张天翼对灰色知识分子描写中的人文关怀作者:贺雨桐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3期摘要:张天翼对灰色知识分子描写的讽刺小说创作时期是他文学创作中趋于成熟的时期,除了揭露时弊,最重要的是他讽刺小说的对象在他笔下被写成了圆形人物,他着重通过对人的两面性的解读展示讽刺对象堕落的过程,在人性善恶的发掘过程中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寄托。

本文着重通过对讽刺小说《新生》、《移行》的分析阐释张天翼对人性的解读,并在童话《大林与小林》中找到创作原型和解决方法,并注意与鲁迅讽刺小说写法的对比。

关键词:张天翼灰色知识分子描写人文关怀一张天翼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鲁迅小说风格的传人,特别是他的讽刺小说中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和揭露,有着与鲁迅相似的冷峻眼光。

但是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指出,“鲁迅小说在攻击传统思想这一点上,不能不说是表现了五四的精神,然而并没有反映出五四当时及以后的刻刻在转变着的人心。

《呐喊》中间有封建社会崩坍的响声,有粘附着封建社会的老朽废物的迷惑失措和垂死的挣扎,也有那受不着新思潮的冲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中国暗陬的乡村,以及生活在这些暗陬的老中国的儿女们,但是没有都市,没有都市中青年们的心的跳动。

”[1]鲁迅笔下对知识分子描写的缺失源于五四时期中国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潮流,到了三十年代,一些敏锐的知识分子便开始将目光从农村转向都市,从农民转向对知识分子的批判。

张天翼便是最早一批开始关注知识分子生活现状以揭露其堕落腐朽的作家,并将这种人称作“灰色知识分子”。

张天翼着重批判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欲望没有原则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在速写三部曲中,谭九先生是个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奔走于各个会场的伪爱国者,他对于千篇一律的讲话从不感到空虚反而从中体会到无穷的控制欲。

《新生》中的李逸漠最后在满足自己对安逸生活的追求中与革命渐行渐远乃至堕落,“移行”到资本家怀中的桑华,虽然不止一次地自省:“我堕落了吗?”,但每次还是掉落进追求纸醉金迷的享乐的欲望中去……对于欲望的追寻本没有过错,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接受过新文化的知识分子却在为自己的堕落寻找各种借口,想要做时代的投机者,这就是虚伪,是存在于小资产阶级中的“精神胜利法”。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张天翼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张天翼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张天翼1. 引言1.1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张天翼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张天翼的评价一直备受关注。

张天翼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和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人,也在夏志清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夏志清看来,张天翼是一位具有独特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的作家,其作品凝练而富有内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夏志清对张天翼的作品和个人成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使其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张天翼的文学贡献和影响力被夏志清充分展现,使读者对这位作家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夏志清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为我们解读张天翼的文学意义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使张天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加突出和不可忽视。

2. 正文2.1 张天翼的生平和背景张天翼,原名吴国瑞,生于1882年。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吴东彭是一位知名的文人,家境优越。

张天翼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早年曾在上海陆续就读过多所学校,后又赴日本留学,接受了西方文学的熏陶。

在日本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天翼回国后,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他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小说和评论文章,为当时的文学界所瞩目。

他的作品多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社会生活,情感真挚,细腻入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张天翼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游走于文坛之间,结交了许多文学界的知名人士,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张天翼以他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 张天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张天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浅论张天翼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天翼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天翼笔下的女性形象作者:明洪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5期摘要:张天翼笔下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乡绅地主和向上爬的小人物,并且这些人物形象都得到了一定的意义阐释。

其实张天翼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如受封建文化毒害的悍妇,伟大而无奈的慈母,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村妇女。

他冷峻地批判地旧式传统女性,同时又深刻理解女性生存的艰难,同情女性命运的悲惨,并对女性的反抗意识给予赞美。

关键词:女性形象;悍妇;慈母作者简介:明洪慧(1977-),女,汉族,滑县。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2张天翼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多产的作家,从小随父亲漂泊的经历,使他接触了多个阶层的人物,从而为其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张天翼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乡绅地主和向上爬的小人物形象成为文学评论界偏爱的对象。

但细读其作品,张天翼笔下的女性形象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自私、变态的悍妇中国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些面目可憎、行为泼辣的悍妇,她们深受中国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封建礼教的贞烈观和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标准制约着她们的行为,封建正统的文化教育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但她们是封建传统文化牺牲品的同时,同样是封建思想的维护者,也成为杀害和她们一样的女性的刽子手。

《善女人》中的主人公长生奶奶是个性最为鲜明的悍妇,“她同时充当寡妇、母亲、婆婆和善女人四种角色,并且为了作个虔信佛教的善女人,不惜放弃母子亲情,激化婆媳矛盾,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1]她十五岁时嫁给长生后经常受到丈夫的辱骂和殴打,丈夫去世之后,她所接受的贞烈观使她苦熬多年,把儿子阿大抚养成人,并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儿子身上,阿大成家之后,她嫉妒儿子对儿媳的疼爱,看到阿大夫妻二人恩爱幸福,感到心理不平衡。

浅析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浅析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浅析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作者:张茜来源:《北方文学·下旬》2013年第10期摘要:张天翼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各异,小说涉及面极广、内容丰富多彩。

他擅长抓住人物性格中的某一点进行深度描写,使作品中的人物极具代表性。

其创作深受鲁迅影响,将讽刺的笔锋直指畸形的社会,对社会上各类型人物做了生动的描绘和无情的鞭笞。

作品通过体现“国民劣根性”的面子观及对“向上爬”的心理描写,对当时社会进行讽刺。

他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揭示出人物的内涵,冷漠、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始终贯穿在作品中,使其作品与其他同时期的作品与众不同。

关键词:张天翼讽刺夸张对比尖峭讽刺是一种喜剧艺术,偏重于主题反映时的外在手段,可针对敌人,也可用于人民的缺点。

只要立场正确,有善意和热情,达到针砭时弊、引导社会前进,便是成功。

鲁迅对“讽刺”这个词组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一旦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在中国现代文坛中,张天翼的名字总是与讽刺联系在一起。

其作品以新颖的立意,扭转了曾经风靡一时的革命加恋爱的描写公式和浪漫蒂克的文学风气。

《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其评价是:“张天翼最好的小说属于讽刺的范畴,在这些小说里,他不大分辨阶级和个人,不论乡绅、小资产阶级或普罗阶级,都一视同仁,成为他讽刺的题材,张天翼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他拒绝将他对于社会的写实观察跟革命乐观派的教条结合在一起。

然而,就在他这种拒绝划清善和恶,希望和腐化的上面,蕴藏了作者的讽刺力量。

”作品《陆宝田》中小录事陆宝田对上司竭力奉迎,甚至不惜告密、卖友。

但也难逃被开缺的厄运,他临死前还不忘把公事拿到家里办,惦记着打听某个有背景的先生的公寓住址,好去巴结,给人一种深沉的苦笑。

张天翼的创作受到鲁迅影响,他敢于直面人生,将讽刺的笔锋直指畸形的社会,对社会上各类型人物进行诙谐的刻画,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社会“百丑图”。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性关怀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性关怀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性关怀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

在这片广阔的文学土地上,人性关怀是一种重要的主题和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对人性的关怀和思考,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探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性关怀。

一、对弱者的关怀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性关怀体现在对弱者的关注和呵护上。

作家们通过作品展现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揭示了他们的苦难和困境。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现了普通人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痛苦,呼吁社会关注他们的命运。

而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表现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对人性的追求。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作家们对弱者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二、对人性的探索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性关怀还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上。

作家们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探讨人性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通过对阿Q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之间的斗争。

而在余华的《活着》中,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人性在苦难中的扭曲和重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三、对人性的拯救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性关怀还表现在对人性的拯救上。

作家们通过作品传递了对人性的温暖和关怀,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通过对红高粱家族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坚韧和勇敢,表达了对人性的信任和拯救。

而在杨绛的《我们仨》中,通过对家庭的描写,展现了亲情和人性的力量,给予了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四、对人性的思考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性关怀还表现在对人性的思考上。

作家们通过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探讨了人性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茅盾的《子夜》中,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人性的迷茫和困惑,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而在贾平凹的《活着活着就老了》中,通过对老年人的描写,展现了人性在岁月中的变迁和沉淀,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和珍惜。

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怀读后感

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怀读后感

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怀读后感文学作品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和故事情节,传递着人类对于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的思考和呼吁。

在阅读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怀,这些作品让我对人类的需求和社会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通过文学作品,我们无法回避作品中展现的人文关怀。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塑造形象丰富的人物来传达对人类的关心。

在《红与黑》这本小说中,作者展现了主人公尚雯婕对于个人命运和爱情的追求,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无法实现个人幸福的困境。

这种人文关怀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对于个体心灵的需求和人性的困境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关怀也让我深有感触。

作家们往往通过描写社会问题和批判社会现象来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在《1984》这本小说中,作家乔治·奥威尔通过描述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传达了对于社会自由和个体权益的忧虑。

这种社会关怀让我意识到,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仅仅关注个体的需求,还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关注每个人的权益和尊严。

除了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文学作品还通过其他方式展现了对于人性的关注。

比如,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塑造富有智慧和情感的角色来表达对于人性内在的探索和关怀。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简·奥斯汀通过描述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的成长和改变,展现了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她通过揭示人的自负和偏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限制和困境,表达了对于人们应该真实面对自我并超越偏见的呼吁。

这种对人性的关怀在阅读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总的来说,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这些作品,我认识到人类的需求和人性的困境,也意识到社会的问题和可能的改变。

文学作品一方面呈现了个体的需求和困境,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文学的力量在于它可以不直接讲述道德、伦理或者政治观点,却能通过故事、角色和情感触动读者内心,激发读者对于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的思考。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呼声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呼声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呼声现代文学作品至关重要地反映了社会的关切和呼声,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类存在和命运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呼声的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现代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社会问题发出的呼声。

作品一:《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平。

小说中的主人公管钱添和他所生活的平凡村庄的故事,既反映了中国农村的贫困与落后,也呈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对未来的渴望。

作品通过对普通人命运的刻画,传达出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怀。

小说中的角色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往往受到无法逾越的阶级壁垒的限制。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贫困的现实,凸显了对贫困人群命运的关注和呼吁社会关注这一问题。

作品二:《活着》《活着》是余华的一部代表作品,通过一个农民的生活遭遇,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虚伪。

小说以荒诞的方式展示了历经战争和困境的主人公福贵的命运,也暗喻了整个中国社会在历史的洪流中的变迁。

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

主人公福贵在生活的困境中不断寻找希望,曲折的命运使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精神的挣扎。

小说中的个人经历和思考扩展到了对整个社会现状的思考,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示了对社会问题的呼声。

作品三:《围城》《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位知识分子的情感纠葛,讲述了围绕在他身边的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压力。

小说中对社会底层、中产阶级和知识精英进行了描写和对比,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复杂。

作品以细腻的文字和幽默的笔调刻画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对社会阶层的划分和现实的压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同时也通过对主人公在情感层面上的挣扎和困惑来呼应社会中的围城现象,以此传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呼声。

通过以上几部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呼声。

现代小说的社会关怀与文学追求

现代小说的社会关怀与文学追求

现代小说的社会关怀与文学追求现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承载着娱乐和消遣的功能,更是作者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载体。

现代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将社会关怀与文学追求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展现了人类社会的真实面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小说的社会关怀与文学追求。

一、现代小说的社会关怀1.1 反映现实生活现代小说紧密关注现实生活,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小说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出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描写阿Q这个底层人物的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落后与封闭,以及对人性的摧残。

1.2 关注弱势群体现代小说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对他们进行关注和呼唤。

通过对这些群体的刻画,小说家表现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例如,茅盾的《子夜》关注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

1.3 反思人性弱点现代小说家对人性进行深刻反思,揭示出人性中的弱点。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剖析,小说家反映出社会现实对人性的侵蚀。

例如,巴金的《家》通过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描绘,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二、现代小说的文学追求2.1 创新叙事手法现代小说家在叙事手法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小说的束缚,以独特的视角和结构展现故事。

例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采用多视角、多时空的叙事手法,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2.2 塑造鲜活人物现代小说家重视人物塑造,力求塑造出鲜活、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小说家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这个人物形象,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

2.3 追求文学价值现代小说家追求文学价值,关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他们通过精湛的语言、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人物塑造,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残酷与美好。

张天翼童话中的社会问题的关注

张天翼童话中的社会问题的关注

张天翼童话中的社会问题的关注《移行》发表于1934年,当时的社会异常动荡。

国民党对共产党实行围剿政策,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国民党对日本实行的妥协投降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而留在城市里的地下党的组织活动也就变得异常艰难。

《移行》的故事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童话开头以女主人公桑华躺在豪华的房子里与六姐的对话展开,通过六姐对桑华的吹捧与询问“你一定是,我猜你准是给小姐气氛包得紧紧的,什么事也不知道:你只准备着现在在种结婚生活。

你的结婚跟你那种生活哲学是一贯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接着通过对桑华之前生活的询问,使桑华回忆起了之前的革命生活。

桑华通过她的男朋友连文侃介绍加入到了地下革命活动,并被派到了富商李思义身边,希望能够得到李思义的金钱援助,使他们的地下工作照常进行下去,但在看到了革命者小胡因为身患肺病但是没有金钱进行及时医治最后吐血身亡的场面之后,桑华对于革命的坚定性开始动摇了,她不想如此结束她的一生,一次次做着思想斗争“算是什么,算是什么,这种生活!”她声音颤着,“老潘他们受了那么些苦,末了死得那么……那么……现在……现在……这就是人生,人生……为什么不好好活着,为什么不……”,最后还是抛弃了她的革命伙伴,投入到了富商李思义的怀抱当中成为了一位衣食不愁的阔太太。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①本文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移行》可以剖析张天翼的创作思想与理念,并从而深层次剖析作品所展现的社会意义。

在社会历史批评角度来看,“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学从来不是一种无倾向、纯客观的文本,必然有作者主体性的加入。

有些作品看似荒诞不经,却能真切地表现出在某种社会条件和生存状态下的人们的真实感受。

”②童话名为《移行》,即是指女主人公桑华本身作为一种被社会符号化了的指代,即从一个男人的怀抱转移到了另一个男人怀抱,从革命事业转移到了贵妇奢侈生活。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怀与社会批判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怀与社会批判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
怀与社会批判
汇报人:XX
2024-01-12
• 引言 • 人性关怀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 社会批判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呈现 • 现代文学作品中人性关怀与社会批判
的关系 • 现代文学作品中人性关怀与社会批判
的意义与价值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文学与社会背景
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 元性。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真 实面貌。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现代文学作品中人性关怀与社会批判的重要性
01
揭示人性本质
现代文学作品通过深入挖掘人性中的善恶、美丑、真假等各个方面,展
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本质。
02
呼唤社会正义
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压迫,呼唤
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社会批判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呈现
对社会现象的揭露与批判
01
02
03
揭示社会不公
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刻画社 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和 不幸遭遇,揭露社会的不 公和阶级矛盾。
批判拜金主义
一些作品通过描写人们为 了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而 不择手段的行为,批判了 拜金主义的盛行。
抨击道德沦丧
现代文学作品还通过展示 人们道德沦丧、精神空虚 的生活状态,对社会的道 德风尚进行深刻的反思。
社会批判的角度
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分析,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不公,提出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也表达了作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呼唤。

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作者: 蒋明玳
出版物刊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50-54页
主题词: 张天翼;三十年代;小说创作;左翼文坛;杰出贡献;文学作品;鲁迅;夸张;国民性;左翼文学
摘要: <正> 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脱颖而出的左翼青年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曾被誉为左翼文坛的。

新人”。

以后鲁迅先生又将他归入三十年代。

最好的”、“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

毫不夸张,作为闪耀在三十年代文艺天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张天翼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别人无法代替的特殊重要的地位。

一作为左翼文坛的“新人”,张天翼的出现并受到重视,跟当时整个文坛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

胡风说:“我们考察张天翼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地受到了广大的欢迎,不应该忘记了当时新生的文学要求在创作实践中找不到具体表现的苦闷,更不应该忘记了那要求是在进步的知识人底气氛里经过曲折而产生的”。

二十年代末至三十。

张天翼、沈从文都市讽刺小说比较论

张天翼、沈从文都市讽刺小说比较论

张天翼、沈从文都市讽刺小说比较论
王卫平;范译鹤
【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28)004
【摘要】众人所周知,张天翼是“左翼”作家群体的后起之秀,沈从文是“京派”文入团体的中流砥柱.从30年代到40年代初期,张天翼集中创作出一系列讽刺小说,拓宽了战时文学的维度.几乎同时,沈从文以都市为背景的作品也具有讽刺意味.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偏于分析沈从文或张天翼讽刺作品的特点,而从未将二人讽刺小说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有鉴于此,论文试从创作动机、人物塑造和讽刺技巧三方面对张天翼与沈从文的讽刺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在大时代背景下,二人作品中所蕴含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总页数】6页(P7-12)
【作者】王卫平;范译鹤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粗下鄙俗中的“真实”与“本色”--浅析张天翼短篇讽刺小说中的语言意象 [J], 张金
2.乡村"神话"与都市"传奇":沈从文、张爱玲比较论 [J], 安刚强
3.战争文化心理下的讽刺小说--浅析沙汀和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J], 裴德利
4.张天翼讽刺小说中“否定性人物”群像 [J], 崔佳琪
5.现代都市人生的深刻透视——浅论张天翼讽刺小说《包氏父子》 [J], 陶丽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张天翼小说中的流浪叙事

论张天翼小说中的流浪叙事

论张天翼小说中的流浪叙事
吴绪霖
【期刊名称】《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2)2
【摘要】张天翼小说中的流浪叙事以中外流浪叙事及作家个人的漂泊经历为源头。

他立足传统,在流浪叙事中运用了寓言等创作手法,以暴露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给予民众思考与教育。

在流浪叙事的外壳下,张天翼反思了知识分子内部存在的弱点,展现了深隐在流浪故事与“隐语”童话中的社会反思与呼唤“斗争”的创
作内核。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吴绪霖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科幻小说中的青春成长叙事——以郝景芳《流浪苍穹》为例
2.论张炜小说中的
流浪叙事3.历史记忆与流浪地图:聂华苓自传体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Fra bibliotek三、结语
这些所谓的知识份子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我们从张 天翼的人文关怀中看到了文人所承担起的社会的责任。也正 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像张天翼这样的文人,抱着唤醒国人内心 最脆弱的勇气,希望能够通过文字来扭转他们的生活观念, 甚至是他们的理想与愿望,所以我们才能够真正拥有今天这 样相对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所以张天翼都市小说中 的人文关怀是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的,它们表达了张天翼内 心对国家未来的忧患,同时也表现出一个文人所应该有的民 族气节和社会责任感。生活或许是残酷的,但是更残酷的是 一颗不敢面对生活的心
二、张天翼都市小说的人文关怀及其意义
张天翼的作品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 , 在内容上主要讽 刺了三大主题:伪善、庸俗和封建。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 这三个词汇都是潜藏在当时社会国民灵魂上的毒瘤。张天翼 作品中所塑造的伪善形象是那些旧地主、旧官僚。庸俗则是 对那些地位卑微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等进行的 深度抨击。封建则是面对那些一如阿Q一样生活在社会最底 层的国民,他们庸俗麻木,渴望新生却又将希望寄托在别人 身上。而在张天翼的都市小说中,知识份子的形象留给我们 的印象最为深刻。其实张天翼可以算作是最早关注当时社会 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的一批作家,当时旧文化与新文化之间 的碰撞使得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丧失了精神领域的指引与支 柱,他们变得对欲望没有原则,他们开始堕落,开始放弃知 识分子的本质却披着知识分子的外衣到处招摇过市。在《新 生》中,李逸漠最后在安逸的生活中沦为腐朽,放弃了他曾 经所追寻的革命,也放下了他知识分子最后的尊严。他们迷 茫、他们彷徨,他们在用他们曾经不屑的方式去放纵自己,
一、张天翼的文学成就
张天翼,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自从1929年开始正式踏 入创作领域以来就凭借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艺术风格得到了广 泛认可。而且张天翼不仅在小说上有着非凡的成就;同时, 他的童话在我国的儿童文学史上也是占据这非常重要的地位 的。从文学的角度上来看张天翼的作品,我们会看到许多极 具讽刺意味的文字 , 这些文字深刻的揭露当时社会的阴暗 面,可以说张天翼用他锋锐的笔触扒开了我国传统历史上的 伤疤,留下满是鲜血的现实与残酷。在学术评论界,对于张 天翼的这种对国民性弱点的深刻批判和揭露是有着鲁迅小说 的风格的,而且就作品而言我们确实能够看到张天翼作品中 所具有的冷峻目光以及他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忧患意识。张天 翼擅于用俯视的视角去讽刺人物,并通过细节来勾勒人物性 格,他能够通过细小的动作放大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在剧 情上,他所应用的叙述角度是多变的,通过动作、情绪填充 小说的内容让我们看到极富戏剧性和张力的小说。所以在我 国的文学史上对于张天翼的评价并没有因为他的辛辣、直接 而有所减少,相反我国的文学领域对于张天翼的作品、思想 是持有肯定态度的。
参考文献:
[1]张晋军.试论张天翼讽刺小说中果戈理与契诃夫的影响[J].太原大 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1). [2] 郁勤 . 被漫画化了的旧式文人——论张天翼《砥柱》的叙事艺术 [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 徐艳莉 . 对市民灵魂的深刻挖掘——试比较老舍与张天翼小说中 的人物形象[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015年第24期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文学研究 .
张天翼都市小说的人文关怀及其意义
张书茂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2 摘 要:张天翼是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 《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都市小说也是张天翼作品的重要部分,在他的都市作品中,随处 都可以看到人文关怀,本文主要对其都市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张天翼;都市小说;人文关怀;意义
去消遣自己,只为证明他们存在的意义。投入到资本家怀抱 的桑华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自己“我堕落了吗”,但是每一次 他都为自己选好了理由去开脱,然后继续在纸醉金迷的享乐 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与尊严 。 其实就欲望而言 , 追求本没有 错,错就错在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在接受了新知识的 教诲后却毅然的放弃心中的梦想与尊严踏上投机的道路,为 自己的堕落轻易的寻找借口,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虚伪! 张天翼用他的笔刻画了这些可能在生活中存在过,也可能使 集结了诸多人的性格而生成的独立的人物,他们在旧文化中 失去了方向,也在新文化中迷失,他们通过所谓的“精神胜 利法”来寻求内心的平静,渴求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找 一种合适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存在 , 可惜的是他们走错了 路,他们没能坚持他们曾经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与本性。张 天翼在对他们进行深刻的讽刺与批判的时候同时又何尝不是 在表达他的人文关怀。正如他和鲁迅先生有着同样的文学思 考一样,他们对于这些挣扎在人性之中的知识分子抱着一种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