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答案1.解析:A.“涂”通“途”,B.“属”通“嘱”,D.“见”通“现”。

答案:C2.解析:A.古义:庄稼收成不好。

今义:心肠狠,暴躁。

B.古义:更加。

今义:增加。

C.古义:耽误、错过。

今义:抢、强取。

答案:D3.解析:罪:归罪,归咎。

答案:D4.解析:A.读cù,密,细密;C耽误;D同“毋”,不要。

答案:B5.解析:于:到。

答案:C6.解析:A生、死:活着的人,死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 衣: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D王:称王,为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B7.解析:“未之有也”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判断句,B 状语后置句,D省略句:数口之家,可以(之)无饥矣。

答案:C8.答案:(1)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地利不如人和(4)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9.解析:D项和例句的“胜”都是“尽”的意思。

答案:D10.解析:例句和C项表示肯定语气。

A项表停顿,B项表疑问,D项判断句标志。

答案:C11.解析:D项的“之”是代词,其余是助词。

答案:D12.答案:(1)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种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

(2)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3)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13.答案: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则必悦其亲/悦亲有道/自身不诚/不悦于亲矣14.解析:“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也”。

答案:(1)身处下位的人(臣子)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也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2)极端真诚而不能使人感动的人,是没有过这样的事的,不真诚是不能感动人的。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3小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2.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例:养生丧死无憾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4.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5.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6.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9.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10、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1.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出自自考360网站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线索是A.移民、移粟B.民不加多C.以五十步笑百步D.王无罪岁2、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阐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方法没有本质区别,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6、孟子在论证如何实行王道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类比论证二、多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说理的主要特色有A.大胆犀利B.善用寓言C.抑扬兼施D循循善诱E.层层推进2、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属于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五十步笑百步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下列议论,包含对比论证法的有A.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E.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下列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E.《容忍与自由》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有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三、词语解释题(以红颜色标注)1、尽心焉耳矣哪答:焉:于是,作兼词用。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选择题1、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衣帛矣..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一战..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8、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9、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10、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1、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1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不王者(这样却)..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14、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1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1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1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18、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1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20、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试题【七篇】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试题【七篇】

【导语】命运不是⼀个机遇的问题,⽽是⼀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2017年成考专升本《⼤学语⽂》⽂⾔⽂试题【七篇】》希望对⼤家考试有帮助。

阅读本⽂,回答下⾯试题: 梁惠王⽈:“寡⼈之于国也,尽⼼焉⽿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如寡⼈之⽤⼼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对⽈:“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

或百步⽽后⽌,或五⼗步⽽后⽌。

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可!直(zhǐ)不百步⽿,是亦⾛也。

” ⽈:“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不违农时,⾕不可胜⾷也;数(cù)罟(gǔ)不⼊洿(wū)池,鱼鳖不可胜⾷也;斧⽄以时⼊⼭林,材⽊不可胜⽤也。

⾕与鱼鳖不可胜⾷,材⽊不可胜⽤,是使民养⽣丧(sāng)死⽆憾也。

养⽣丧死⽆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者可以⾐(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失其时,七⼗者可以⾷⾁矣。

百亩之⽥,勿夺其时,数⼝之家可以⽆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者⾐帛⾷⾁,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不知发,⼈死,则⽈:‘⾮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杀之,⽈:‘⾮我也,兵也?’王⽆罪岁,斯天下之民⾄焉。

” ⼀、选择题 1.在《寡⼈之于国也》⼀⽂中,孟⼦尽⼒倡导的是( ) A.称霸天下 B.王道仁政 C.⽆为⽽治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B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 B.庄⼦ C.韩⾮⼦ D.孟⼦ 参考答案:D 3.本⽂中“五⼗步笑百步”的⽐喻说明了( ) A.梁惠王治国有⽅ B.梁惠王的治国⽅法与邻国不同 C.梁惠王治国⽅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D.梁惠王愚不可及 参考答案:C ⼆、填空题 1.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3小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2.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例:养生丧死无憾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4.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5.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6.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9.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10、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1.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①,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②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③,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④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⑤有饿莩⑥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注】①凶:谷物收成不好,指荒年。

②加:更,再。

③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密网不入深池。

④庠序:古代的乡学。

⑤涂:通“途”,道路。

⑥莩:同“殍”,饿死的人。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谷不可胜食也胜:超过 B.勿夺其时夺:违背C.然而不王者王:称王D.王无罪岁罪:归咎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A.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D.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10.依据文本,下列不属于孟子的思想与主张的一项是()A.加强军备,使百姓高枕无忧。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图文稿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图文稿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寡人之于国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的体例是()A.记叙文 B.议论文 C.说理散文 D.诗歌2.《孟子》的作者为()A.孟子 B.孟子与其学生 C.司马迁 D.刘向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选自()A.《战国策·齐策》 B.《论语·季氏》C.《庄子·秋水》 D.《孟子·梁惠王上》4.《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为()A.治国之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凶”字的含义是()A.凶恶 B.战乱 C.恶狠 D.灾荒6.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王道B.霸道C.大同 D.小康8.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 D.墨子9.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B.对比C.反衬 D.象征1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 )A. 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1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辩论手法的是( )A. 孟子 B.孔子 C.庄子 D.李斯二、填空题1.《寡人之于国也》说理的特色是_______。

4729_大学语文(专)_课后题答案

4729_大学语文(专)_课后题答案

4729 大学语文(专)一、《寡人之于国也》-孟轲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①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林业、渔业。

②注重文化、道德教育。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4)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的表现。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用此比喻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都是喜欢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二、《秋水》-周庄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本文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有意的启示,这就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

先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河两岸不辩牛马,后写北海浩瀚,不见水端,文章以河水与海水景象的大小对比,来衬托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援譬设喻使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而且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本文同样如此,比喻句有: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的体例是()A.记叙文 B.议论文 C.说理散文 D.诗歌2.《孟子》的作者为()A.孟子 B.孟子与其学生 C.司马迁 D.刘向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选自()A.《战国策·齐策》 B.《论语·季氏》C.《庄子·秋水》 D.《孟子·梁惠王上》4.《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为()A.治国之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凶”字的含义是()A.凶恶 B.战乱 C.恶狠 D.灾荒6.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王道B.霸道C.大同 D.小康8.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 D.墨子9.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B.对比C.反衬 D.象征1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 )A. 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1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辩论手法的是( )A. 孟子 B.孔子 C.庄子 D.李斯1.《寡人之于国也》说理的特色是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有两个生动的比喻最后演化成为了两句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2、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这段话主要阐释了什么问题?答案: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气势。

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

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

”就是何异于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有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对照(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充分反映了贫富悬殊、锋利阶级矛盾的现实。

同时也揭发了统治者罔顾百姓的非要。

(3)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案:喻体: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

本体(被喻体):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说理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投影论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分为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三种,其中比较法又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包括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包括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整理通假字【无望民之多于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无”通“毋”,不要。

【白者不戴于道路矣】“ ”通“斑”,。

【涂有莩而不知】“涂”通“途”,道路。

多辨析【王】但是不王者:w àng,名作,称王;梁惠王曰: wáng,名,君王;【食】谷不能食也:,吃狗彘食人食:名,食品【】不:名,季无失其:名,机遇、机【以】以:介,用能够无矣:介,依赖以入山林:介,依照申之以孝悌之:介,把老臣以安君短也:,【于】无望民之多于国也:介,比寡人之于国也:介,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在【之】填然鼓之:音助,无王道之始也:构助,主取消独立性;无五之宅:构助,的申之以孝悌之:代,百姓【然】河内凶亦然:代,填然鼓之:形容尾,⋯的子然亡子亦有不利焉:,但是、但是太后曰:“然”:形容,的、⋯ 的【】移其民于河:接,就、那么人死,曰:“非我也,兵也”:接,却活用【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在此活用: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一般“衣”是名,在此活用:穿【黎民不不寒,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在此活用:王、称王、一天下【之以桑】一般“ ”是名,在此活用:种植【王无罪】一般“罪”是名,在此活用罪、咎【以】一般“ ”是斗(),在此活用名:争【是使民养生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在此活用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去世(),在此活用名:去世的人【庠序之教】一般“ ”是慎(形容),在此活用:真从事【移其民于河,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在此是使用法:使⋯⋯迁移古今异【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常指人或运浮躁,心狠【国之民不加少】古:更,再,副今:常指增加【或百步此后止】古:有人,有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今:兵器古:士,士兵;【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行【谷不能食也】古:尽今:利【数罟不入洿池】古:、密今:数字也许数数【之以桑】古:种植,今:常指高大的林木【七十者能够食肉矣】古:能够依赖今:表赞成可固定句式【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可是⋯⋯了,那是⋯⋯【或百步此后止,或五十步此后止】或⋯⋯或⋯⋯:有的⋯⋯有的⋯⋯【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与⋯⋯有什么不相同呢特别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也是逃跑。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寡人之于国也》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以】请以战喻:介词,用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词类活用【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请以战喻】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词语古今异义【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今义:兵器古义:战士,士兵;【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今义:胜利【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树之以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固定句式【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D.弃甲曳兵而走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不王者(这样却)..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4.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B.兵不血刃D.莫衷一是D.自愧弗如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②④⑥B.①⑦⑩C.③⑥⑧D.④⑤⑨8.翻译句子①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笞怒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

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赤子也。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B.王道之始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鸡豚狗彘之畜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7.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非我也,兵也8.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答案:5.C解析:C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其他三项中的“之”为助词。

6.C解析:C项,①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②出发。

A项,都译为“尽”;B项,都译为“这”;D项,都译为“兵器”。

7.B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A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D项为否定判断句。

8.B解析: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

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bó)? ?畜(chù)养 ? ?请以战喻(yù)【答案】C(A.洿:wū;B.莩:piǎo,D.畜:xù)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答案】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 ????D.②④⑤【答案】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B(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 ????B.②④⑤C.②③⑥? ????D.①④⑤【答案】 B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

《大学语文》专升本《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寡人之于国也》的体例是()A.记叙文 B.议论文 C.说理散文 D.诗歌2.《孟子》的作者为()A.孟子 B.孟子与其学生 C.司马迁 D.刘向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选自()A.《战国策·齐策》 B.《论语·季氏》C.《庄子·秋水》 D.《孟子·梁惠王上》4.《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为()A.治国之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凶”字的含义是()A.凶恶 B.战乱 C.恶狠 D.灾荒6.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王道B.霸道C.大同 D.小康8.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 D.墨子9.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B.对比C.反衬 D.象征1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 )A. 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1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辩论手法的是( )A. 孟子 B.孔子 C.庄子 D.李斯二、填空题1.《寡人之于国也》说理的特色是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有两个生动的比喻最后演化成为了两句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寡人之于国也》的体例是()
A.记叙文 B.议论文 C.说理散文 D.诗歌
2.《孟子》的作者为()
A.孟子 B.孟子与其学生 C.司马迁 D.刘向
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选自()
A.《战国策·齐策》 B.《论语·季氏》
C.《庄子·秋水》 D.《孟子·梁惠王上》
4.《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为()
A.治国之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凶”字的含义是()
A.凶恶 B.战乱 C.恶狠 D.灾荒
6.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
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
A.王道
B.霸道
C.大同 D.小康
8.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9.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0.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
A.铺垫
B.对比
C.反衬 D.象征
1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 )
A. 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
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
1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辩论手法的是( )
A. 孟子 B.孔子 C.庄子 D.李斯
二、填空题
1.《寡人之于国也》说理的特色是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有两个生动的比喻最后演化成为了两句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
1.寡人之民不加.多。

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王好.战,请以战喻。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 寡人
..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8.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9.河东凶.亦然.
10.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1. 数罟.不入洿池
12.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3.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4. 或.百步而后止
四、判断题
1.孟子散文善于采用纡徐委婉的论辩手法。

()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提出的实行王道的措施之一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是指楚王。

()
4.“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自于《寡人之于国也》。

()
5.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一书多采用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出自《论语》。

( )
7.《孟子》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共同编著,《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

( )
8.孟子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 )
9.《寡人之于国也》的“寡人”是指梁惠王。

( )
10.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类比胆小韵逃兵.()
11.《寡人之于国也》采用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 )
五、简析题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请回答:
⑴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⑵体现孟子哪些政治思想?
⑶从开头至“材木不可胜用也”几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请回答:
(1)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孟子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3.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⑴这段话是谁说的?
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⑶这段话反映了寡人什么样的心理?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⑴在这段话中孟子为实行王道提出了哪些主要措施?
⑵这段话体现了孟子什么样的政治思想?
⑶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B
3.D
4.B
5.D
6.D
7.A
8.C
9.C 10.B 11.A 12.A
二、填空题
1.舍本而问末者耶
2.王其国,子万民乎
3.下不治其家
三、词语解释题
1.加:更加。

2.走:逃走。

3.好:喜欢,爱好。

4.胜:尽。

5.谨:谨慎,认真;申:重复,一再。

6.检:约束,制止;发:打开粮仓。

7. 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表明自己是寡德之人。

8. 直:只
9.凶:发生灾荒
10. 斤:斧子的一种;尽
11. 罟:网
12. 斯:这样
13. 树:栽种;衣:穿
14. 或:有的人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五、简析题
1.⑴中心论点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⑵这里陈述的是实行王道的初步措施,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保民而王的王道政治思想。

⑶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

2. (1)比较法中的类比法。

(2)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黑暗现实。

用的是对比手法。

(3)这段话告诫统治者应端正治国态度,从改善人民生活入手,施行仁政,才是正确的治国之
道。

3.⑴梁惠王
⑵提出问题,为孟子论述如何使民加多作铺垫
⑶反映了梁惠王并没有真正弄明白如何治理国家,也没有看到他的治国方式与邻国有什么根本
的不同
4.⑴主要措施有四条:鼓励蚕桑,发展家畜,致力农耕,加强教育
⑵充分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其次是经济观念和教育观念
⑶排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