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圈层结构

一、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标原文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慨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课程标准解读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说出”(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2)、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本模块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为此,教材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高一学生的年龄大概在14到16岁之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地球有关知识有较强烈的学习兴趣,但对地球内部圈层的整体认知不够,未能系统的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及各层的特点。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在初中阶段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已经有大概的了解,掌握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在教材第一章前三节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已掌握了太阳辐射的有关知识,理解了地球运动所带来的地理意义等,同时学生从《2012》这样的影视作品、阅读课外书籍和图片中获得对地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由于刚进入高中校园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具备用简单方法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能力,并能用地理现象来说明地球自转与公转。具备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纬线和经纬度,在地球仪上判断方向,并能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个点。有一定的读图和画图能力。除此,同学们对地球圈层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高一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风格多样化并个性化。由于高一学生大多14、15岁,喜欢主动型学习,偏好多人一起合作的团队学习。并且喜欢视觉型学习,在看到图片,图表,流程图,时间表,影片,或是实际演练时会有较佳的记忆效果。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老师说,学生听这种模式的学习风格。

(二)、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前面三节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后,继续学习地球自身的特点,为后面地理环境发生、发展、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内部圈层的划分及边界、地壳的厚薄和分布、地幔的组成和地核的组成及状态;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各圈层的组成部分和空间分布及相互间的联系。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几张的引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关联图/思维导图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①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层的主出各圈要特点。这是历年来的考点,同时也是要求同学掌握的基本知识。

②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学会读图和用图,本节的示意图较多所以在本节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基本能力。

2)、难点:

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之所以把这部分知识确定为难点是因为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与其物理特性相关,学习这部分知识要运用到物理学知识,要求的地理综合知识水平较高,对于推断内部各层的物质也要求较广博的知识与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与地震波在地壳内部的变化情况紧密联系,要搞清楚内部的分层首先要读懂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图,而高一学生思维的深度还不够,对有效信息的提炼还不准确,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难于抓住两者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比较难的一块。

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②识记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③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概况和特征,明白圈层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①体会地球内部地震波如何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之间的,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②学会运用比较法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各内部圈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5、教材的处理

在教材中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占用篇幅和内容较多,而地球外部圈层部分比较简略,而且地球外部各圈层在必修一后面都有各自章节详细介绍,所以在此不作重点讲解,而是蜻蜓点水,埋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设置在第一部分地球内部圈层部分。

教材中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到划分方法,从各内部结构到各内部圈层的特征,都离不开《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所以利用《地

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圈层结构、圈层特点。要对书上图1.25进行重点讲解。

教材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描述得比较少,而这部分内容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教材只介绍了各圈层的基本概况,对此,我打算读这部分教材增加部分内容吧内部各圈层的特征补充完整。教材中的活动和课后练习部分比较少,对此我也打算加一些活动和练习。

教材中外部圈层部分,与人类的实际生活方面联系比较少,对此在讲课中我打算加一部分关于“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

6、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

PPT课件、西瓜、熟鸡蛋、图片展示、版图和板书

二、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通过探究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研究方法----地震波。

②学会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

③学会利用表格及板图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细化结构及各圈层的基本特征。

④学会通过自学总结、分析,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在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研究方法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地理问题,养成不断探索,创新的好习惯。

②学会分析地理图表,总结归纳各内部圈层的基本特征过程中,学会用表格去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在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研究方法过程中,培养了较深的研究欲望。

②学生通过学习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形成科学的地理观,空间观,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而培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演绎归纳法、合作讨论法、画图分析法

2、教学策略

构建学习法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法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本节教学采取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引导学习”策略,通过对比、合作讨论、演绎归纳等方式,达到一种“旧知”构建“新知”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