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合集下载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动因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内在动因包括遗传基因、生理需求和个体内部的心理因素,而外在动因则包括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和文化因素。

一、内在动因1.遗传基因遗传基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个体通过继承父母的基因,决定了其生理结构和潜在的发展潜力。

例如,一些人天生拥有较高的智力或艺术天赋,这些天赋往往是通过基因传递实现的。

2.生理需求个体的身心发展离不开对生理需求的满足。

饮食、睡眠和运动等生理需求的满足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个体才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发展中去。

3.个体内部的心理因素个体内部的心理因素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因。

个体的性格、动机和心理能力等因素,会对其行为和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身心的发展。

例如,个体的自信心、决心和毅力等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二、外在动因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对其价值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社会环境的质量和变化,都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可以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个体全面的身心发展。

2.教育背景教育背景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个体接受的教育质量和内容,会对个体的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产生影响。

良好的教育背景可以提供个体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推动个体的身心发展。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塑造个体的认知方式、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

个体对于自身所处文化的认同和接纳程度,对其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一些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个体在这种文化中可能更注重社会互助和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综上所述,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受到内在和外在动因的共同影响。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二
一、多项选择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题目1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决定作用
B. 主导作用
C. 不起作用
D. 生理前提作用
题目2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等各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教学组织形式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D. 教学内容
E. 教育目的
题目3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人口数量
B. 社会文化本体
C.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D.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E.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
题目4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等规律。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阶段性
B. 稳定性。

简答题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简答题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简答题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这个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总结为婴幼儿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

在婴幼儿期,人的身心发展主要表现为生理上的快速增长和心智能力的形成。

婴儿的体重、身高、脑容量等指标都在这个阶段迅速增长,此时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肌肉运动,能够翻身、抓握物品,有基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

同时,婴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逐渐发展起来,能够识别声音和面部表情,对周围环境有了更多的认识。

青少年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变化最显著的阶段。

青少年的身体迅速发育,性征开始出现,这是由于青春期激素的影响。

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和性别身份的认同成为主要关注的问题。

与此同时,青春期也是个人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开始思考复杂的问题和抽象的概念。

他们也逐渐学会了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成人期是身心发展的稳定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相对较少。

但这个阶段仍然有一些发展和变化。

在生理上,成人的身体逐渐趋于稳定,体力较为稳定。

在心理上,成人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拥有更强的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成人期还伴随着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各种挑战和变化,个体通过这些经历不断学习和适应,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涉及到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重点和特点,但都是人一生中必经的过程。

了解和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_1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_1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又叫做遗传决定论)(得了四个儿子,个高或威猛)1.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

2.代表人物(1)孟子,观点: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性善论(《孟子·告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2)弗洛伊德,观点: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3)威尔逊,观点:“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格赛尔,观点:提出“成熟势力说”,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5)霍尔,观点:“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7)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8)柏拉图认为:“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3.局限性内发论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作用。

(二)外铄论(塑造说)(外婆荀找洛花生)1.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才能有效地学习。

2.代表人物(1)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2)洛克,提出:“白板说”;(3)华生,观点:“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局限性外铄论否定了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中,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全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全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全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指在人类个体生命周期内,身体和心理功能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变化。

这些规律性变化既受遗传和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介绍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生理方面的发展规律:1. 生理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开始,个体就进入了生理发育的阶段。

从胚胎到婴儿再到孩童和青少年,个体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育和成熟。

例如,出生后的头部逐渐增长,牙齿逐渐生长,骨骼逐渐硬化等。

2. 生长速度的变化:在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中,生长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婴儿期生长速度最快,随着年龄增长,生长速度逐渐减缓。

特别是女性在青春期前后会经历一次明显的生长突增。

3. 体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个体的体力和运动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婴幼儿时期,个体还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到了孩童期,个体开始能够自由走动和探索周围环境。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个体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 性征的出现和发育:随着个体的成长,生殖器官和次生性征开始出现和发育。

如男性在青春期会出现喉结增大、声音变得低沉等特征;女性则会出现乳房发育、月经开始等现象。

心理方面的发展规律:1. 认知能力的提升: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升。

在婴幼儿时期,个体只能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到了学龄期,个体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如分类、推理等;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成人的水平。

2. 情感和社会发展:情感和社会发展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婴幼儿时期,个体主要依赖于父母和其他照顾者,建立初步的情感关系。

到了幼儿和学龄期,个体开始与同伴互动,发展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

青春期是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开始独立思考和建立自我认同。

3. 性格和人格的形成:个体身心发展中,性格和人格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婴儿期个体的性格还不太明显,到了儿童和青少年期,个体的性格特点开始显露。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全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全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全1.遗传规律:个体身心的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基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比如身高、体质、智力等。

2.个体差异规律:虽然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速度和水平可能会有所差异。

有些人可能在一些方面的发展更快,而在另一个方面可能相对滞后。

3.生理发展规律:个体身体的生理发展在不同阶段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从生长到发育成熟,个体会经历体重、身高、性征等方面的变化。

4.大脑发展规律:大脑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核心。

个体的大脑会通过神经元的连接和突触的形成不断发展和改变。

大脑发育对个体感知、认知、情绪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5. 心理发展规律:个体的心理发展同样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和变化。

根据心理学家Jean Piaget的理论,个体的智力发展经历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等阶段。

6.社会性发展规律: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

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与父母、同龄人的互动等。

7.性别差异规律:个体的性别也会对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男女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会有差异,这些差异会在身体和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出来。

8.学习与经验规律:学习和经验对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通过接触和经历世界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这些经验会对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9.需求和动机规律:个体的需求和动机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也会寻求新的挑战和成就,这种动机驱使个体不断成长和发展。

10.自我认知规律:随着个体成长,其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

个体会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这对其身心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规律、个体差异规律、生理发展规律、大脑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社会性发展规律、性别差异规律、学习与经验规律、需求和动机规律以及自我认知规律等。

这些规律使得个体能够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成长和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影响、制约和激发着人的身心发展。

特别是在生命发展中早期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尤为重要。

2、遗传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即生理性格因素。

一般认为,人的基本性格特征是由父母遗传给孩子的,可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3、生理发育因素。

生理发育是人的发育和变化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生长、发育、运动发展等等,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

4、心理发展因素。

心理发展是一种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

它与遗传、生理、社会环境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也是人的智力、思维活动、情绪及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1、不断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个人都受到社会环境、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双重影响。

2、年龄分层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是以年龄分层的模式进行,即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特征,俗称“年龄差异”。

3、分类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有静态的和动态的两个层次,即静态层次表示某一时刻的发展水平,而动态层次则表示其发展的变。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任务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任务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中央电大形成性作业02任务一、多项选择题1.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2.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A. 人口数量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D. 社会文化E. 法律制度3. 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A. 教育目的B. 教育内容C. 教育发展规模D. 教育结构E. 教育质量4.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B. 政治经济制度C. 上层建筑D. 科学技术E. 人口质量5. 受教育权利是受()制约的。

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 时代D. 社会历史形态E. 社会文化6.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A. 人口数量B.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D. 社会文化本体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7. 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A. 基础性B. 全局性C. 先导性D. 迟效性E. 可持续性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

A. 教育观念现代化B. 教育内容现代化C.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D. 教育管理现代化E. 教师素质现代化9.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等各方面。

A. 教育目的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C. 教案内容D. 教案方法、教案设备E. 教案组织形式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环境B. 遗传C. 教育11.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B. 顺序性C. 阶段性D. 不平衡性E. 个别差异性1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名词解释(共8 道试题,共40 分。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

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

3.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身心发展表现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等规律,而引起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包括四个因素,且每一个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都起到相对应的作用。

首先是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而它为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其次是环境,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它使得个体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了现实性,也就是说假设一个人的遗传素质良好,那么适宜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就会使得个体先天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狼孩之所以无法适应人类生活,没有养成人类的生活习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失去了社会环境的刺激。

第三,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它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性的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有专门训练的老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可以很好的控制各种影响、且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全面系统而深刻的。

最后是个体主观能动性,它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在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关于这个知识点在考试的过程中常见的考法就是考四个因素分别是什么以及它们的作用,除此以外还会引用一些俗语、名言等让考生鉴别是哪一个因素。

常考的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出自《荀子》,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该句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不同的环境有了不同的发展。

所以以上几句强调的都是环境在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以及将门无犬子强调的则是遗传的作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出自《爱莲说》,是指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赞美了莲花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所以该句强调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在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人身心发展规律

简述人身心发展规律

简述人身心发展规律人身心发展规律是指在人的生命周期中,身体和心理发展的一系列过程。

它涵盖了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并对个体的成长和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身心发展规律主要包括生理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情感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发展规律,并探讨其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一、生理发展规律生理发展规律是指人体从婴幼儿期到成年期所经历的身体生长和变化。

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的最快阶段,此时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并逐渐形成各个器官和系统。

接着是儿童期,生长速度放缓,但各个器官和系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青春期是最关键的发展阶段,身体发生剧烈的变化,包括性征的出现和体格外貌的显著变化。

二、认知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指的是人在认识、思维、语言和记忆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在早期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逐渐发展出基本的概念和语言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变得抽象和逻辑,能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情感发展规律情感发展规律是指人在情感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儿童时期,他们主要与父母和家人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逐渐学会表达情感和认识他人的情感。

进入青春期,他们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主要与同龄人建立深层次的友谊关系。

随着成长,他们逐渐能够处理复杂的情感问题,建立稳固的亲密关系。

四、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指的是人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互动和参与社会角色的发展。

儿童时期,他们主要通过家庭和学校来接触社会,并学会合作和分享。

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并面临更多社会责任和期望。

成年后,他们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职业和社交技能,并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总结起来,人身心发展规律是一个包含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全面发展过程。

理解和遵循这些发展规律对于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支持,帮助个体充分发挥其潜力,并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人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人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人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首先,平衡性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需要保持平衡。

人是一个整体,身心健康的发展需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平衡性规律要求人们在生活中兼顾工作和休息、劳逸结合,以及在心理层面上保持情绪和心态的平衡。

只有保持平衡,人才能够发展得更加全面和健康。

其次,递进性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逐步递进的。

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经历不同阶段和不同的任务。

从婴儿时期的基本生理需求满足到幼儿时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化,再到青少年时期的身份建立和价值观的形成,人的身心发展是递进的。

递进性规律告诉我们,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重点和任务,只有完成好每个阶段的任务,才能够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第三,渐进性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逐渐发展、积累的。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积累和琢磨才能够达到更高的层次。

比如,学习一门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和不断积累经验;改变一个不良的习惯,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

渐进性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身心发展需要时间和耐心,只有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显著的进步。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需要全面发展。

人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身体和心理、理性和感性、个人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

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要求人们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

只有全面发展,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最后,差异性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同的。

差异性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身心发展需要尊重个体的特点和差异,不能简单地进行一刀切的评价和要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只有根据个体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才能够实现最佳的发展效果。

总结起来,人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是平衡性规律、递进性规律、渐进性规律、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和差异性规律。

这些规律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人们实现全面、平衡、健康和个性化的发展。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2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2

C. 教育目的 D. 教学组织形式 E.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答案:ABE 3.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A. 人口数量 B. 社会文化本体 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E.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 答案:BD 4.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等规律。
A. 不平衡性 B. 稳定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E. 个别差异性 答案:D 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 人口质量 B. 社会生产力 C. 上层建筑 D. 政治经济制度 E. 科学技术
答案:D 6.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A. 社会文化 B. 法律制度 C.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D. 人口数量 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CD 7.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稳定性 答案:D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 的影响()。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答案:A 9.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C.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E. 不平衡性 答案:D 15.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 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A. 迟效性 B. 先导性 C. 全局性 D. 可持续性 E. 基础性 答案:BCE 16.赞科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A. 发现学习原则 B.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四、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说: “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 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在谈到人力资源时说:“有技能的 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 资的收益。”舒尔茨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对美国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 益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是,美国 1929 年到 1957 年教育投资在增加国 民收入中作出贡献的比率是 33%。由此出发,请谈谈你对教育所担负 的经济功能的看法。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发展,包括遗传基因、环境、经验、学习和社会因素等。

本文将探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首先,遗传基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遗传基因决定了一个人在出生时的生理特征、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等方面的潜在能力。

例如,父母身上的遗传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孩子的身高、体型以及智商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遗传因素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会与其他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影响着身心的发展。

其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了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等。

这些环境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有害的环境则会对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也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政治状况等都会对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此外,经验和学习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智慧。

通过经历不同的事情和学习不同的知识,人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身心的发展。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了正式的教育和非正式的学习。

正式的教育指的是在学校接受的系统化的知识教育,而非正式的学习则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社会因素也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因素包括了社交关系、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等。

人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往往受到所处社会的影响。

社交关系和社会支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而社会压力和社会不公正则会对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也会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身心的发展。

综上所述,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基因、环境、经验、学习和社会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轨迹。

教育学常考点之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教育学常考点之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教育学常考点之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_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动因是教育学的常考点,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知识点比较零散,下面就让教你如何快速区分识记这个知识点。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关键词:内在需要、遗传。

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代表人物:(1)孟子,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3)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5)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小结:内发论把人的发展完全归结为遗传和内在需要,忽视了外在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口诀:“孟德有四只耳朵”。

孟-孟子,德-弗洛伊德,四只耳朵-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登。

)常考古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关键词:外在力量、环境。

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1)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性趋向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

“化性而起伪”,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理观念。

(2)洛克,提出“白板说”;(3)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4)欧文,“性格形成说”,“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小结:外铄论完全忽视人的发展过程中先天的遗传提供的物质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的发展全然依靠环境决定,是一种不科学的观点。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四个:内发论、外铄论、二因素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其中常考的考点在于内发论和外铄论。

其中着重要记忆的有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和主张。

这个考点一般以单选和多选等客观题的形式考察大家,所以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分析如何才能将下面这些简单的考点准确把握。

首先,外铄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才能有效地学习。

主要的代表人物包括有荀子、洛克、华生以及欧文。

下面有一句顺口溜帮助大家进行记忆这些代表人物:外婆寻找落花生。

其中“外”指外铄论,“寻”指荀子,“落”指洛克,“花生”指华生。

另外还有一个欧文也是外铄论的但不是很长考,不过也要有所了解。

其中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弄混淆的知识就是荀子这个人,他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说过一句话叫“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其中“伪”指后天的教化。

因此荀子的性恶论或者“化性而起伪”的性恶论才是外铄论,如果单纯的说性恶论和性善论都是指内发论。

这个需要大家好好的区分清楚。

其次,内发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卢梭、柏拉图、弗洛伊德、孟子、高尔登、格赛尔、霍尔、威尔逊。

这里也有一个顺口溜帮助大家记忆:卢伯父的四个儿子,高个或威猛。

其中“卢”指卢梭,“伯”指柏拉图,“父”指弗洛伊德,“高”指高尔登,“个”指格赛尔,“或”指霍尔,“威”指威尔逊,“猛”指孟子。

这样用这么一句口诀就把所有的内容记下来啦。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将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生理发展规律人的生理发展是指人体器官、系统和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和成熟的过程。

在生理发展中,有以下几个基本规律:1.1 生理发育阶段人的身体发育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特征和发展任务。

比如,在婴儿期,婴儿的生理需求主要集中在吃、睡、排泄等方面;而在青春期,人的身体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性征发育、身高增长、月经初潮等都是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1.2 生理功能逐渐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发展成熟。

例如,新生儿的视力、听力、运动能力等功能都还很不完善,需要慢慢地发展和提高。

而随着成长,婴儿的感知能力、协调能力等逐渐提升,直至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1.3 生理衰退与老化人的生理发展并非一直向前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功能会逐渐下降,体力和机能出现衰退。

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免疫系统、代谢能力等都会明显减退,并且容易出现各种老年疾病。

二、心理发展规律人的心理发展是指思维、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和成长过程。

心理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发展逐渐具有系统性心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无意识到逐渐意识到自我存在,再到形成复杂的思维和情感体系。

从婴儿到成年人,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认知能力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2.2 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心理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有所不同。

有的人在某些心理特征上早熟,有的人则相对较晚。

这是由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2.3 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心理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

比如,在儿童期,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丰富;而在青春期,人的情感表达和探索需求明显增强。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身心发展是人类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动因的影响。

这些动因可以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会因素等。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是复杂而多元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首先,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带有一套独特的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影响个体的智力、性格、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智力因素常常在家庭中遗传,这是因为智商往往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然而,遗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

其次,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环境包括了个体成长的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环境。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可以促进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的发展,而一个暴力和冷漠的家庭则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同样地,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也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动因之一。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教育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激发个体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自律能力。

教育还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个体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良好的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社会因素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文化是社会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的集合体,它对个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它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发展。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帮助和支持,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因此,社会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会因素都是重要的动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个体的发展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主要观点: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同时也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做题的过程中,抓住内在需要和遗传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体现内发论的观点。

这是在考试中要重点掌握的理论。

代表人物:
1.孟子,观点: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倡导“性善论”,认为人生来的本性就是善良的,并提出仁义礼智这些品质不是外界赋予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体现了自身的内在发展需要。

2.弗洛伊德,观点: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弗洛伊德是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主张性欲论,在他的观点中提到的性本能指的是广义的性本能,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正是由于人的内在需要,才会推动着人产生相应的行为,故体现了内发论的观点。

3.威尔逊,观点:“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威尔逊提倡基因复制,主要认为基因应该是复制父母、复制上一代的,所以认为遗传能够决定人的发展。

在威尔逊的观点中,主要抓住“基因复制”这个关键词即可。

4.格赛尔,观点: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成熟机制能够决定人的发展。

在此实验中,格赛尔选取了一对出生46周的同卵双胞胎A和B,每天对A进行10分钟爬梯训
练,而B不做任何训练。

6周后,A的速度明显快于B。

从第7周开始,连续对B进行两周爬梯训练,结果B反超A,此实验证明了B在短时间内成长的更快,据此提出成熟机制决定人的发展。

在做题的过程中,对于格赛尔抓住关键词成熟机制即可。

5.霍尔,观点:“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霍尔认为极少的遗传就能超过极多教育的作用,遗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能够决定人的发展,故属于遗传决定论。

6.高尔登,观点:“优生学”的代表人。

人要想优秀,那么生来就得是优秀的,说明遗传素质要好,体现了遗传决定论。

如:龙生龙,凤生凤。

内发论中我们主要掌握以上六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口诀记忆来方便掌握,即:孟德的四儿子。

二、外铄论(塑造说、遗传决定论)
基本观点:
人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影响、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排除自身的内在需要,只要影响来自于外界都体现的是外铄论。

这也是要求我们重点掌握的理论,而且要通过抓关键词及代表人物的主张来区分内发论和外铄论。

代表人物:
1.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

荀子的观点和孟子相对立,荀子倡导“性恶论”,认为人生来的本性就是邪恶的,
他所表现出来的善良都是伪装出来的,要通过教育改变人这种邪恶的本性。

而教育是来自于外界的影响,故体现外铄论的观点。

2.洛克,提出“白板说”。

认为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通过人为的教育和影响,可以对人进行改变,同样是来自于外在的力量。

3.华生,观点:“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通过华生的表述,我们可以得知,不管孩子生来的遗传素质如何,依靠他人的教育可以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

所以,华生不强调遗传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人为的教育和影响。

外铄论中主要掌握以上三个代表人物,为了方便记忆,可以采用口诀:外婆寻找落花生。

三、二因素论(辐合论)
基本观点:
个体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

但只是把这两个因素机械的结合在一起。

对于此理论,简单了解即可。

代表人物:斯特恩;吴伟士
四、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基本观点:
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遗传素质、成熟机制)与外界环境(个体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水平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虽然是辩证主义观点,说明是正确的观点,但我们也做简单了解。

代表人物:皮亚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