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经典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钱塘湖春行的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的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的原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七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导引]钱塘湖是西湖别名,是我国著名风景区之一。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这首诗,仿佛真看到了那含睇一笑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西湖早春旖旎骀荡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感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

他曾将自己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是他讽谕诗。

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作品,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春天。

[词语注释]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云彩。

暖树:向阳树。

乱花:指纷繁开放春花。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经典诗作,咱们一起来瞅瞅这首诗的原文和好好欣赏欣赏它的妙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呀,站在孤山寺的北边,贾公亭的西边放眼望去,春水初涨,水面差不多与堤岸齐平啦,天上的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感觉就像云朵的脚都快碰到水面了呢。

想象一下,那画面是不是特别开阔,让人心里一下子就敞亮起来啦!“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可太有意思啦!你瞧,有好几处地方,早出的黄莺叽叽喳喳,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不知道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呢。

就好像一群小孩子在争着抢着表现自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记得有一次春天去公园,就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那几只小黄莺叫得可欢了,跳来跳去的,把树枝都震得一颤一颤的。

旁边的燕子呢,嘴里叼着泥巴,飞一会儿停一会儿,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精心打造自己的小城堡。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各种各样的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都不知道看哪一朵好了。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这花呀草呀,真是让人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

我上次去郊外踏青的时候,就被那一片花海给迷住了。

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一吹,花朵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芳香。

脚下的小草嫩绿嫩绿的,软绵绵的,走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最后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说呀,最喜爱湖东的美景,怎么游玩都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掩映下的白沙堤。

这说明诗人对这景色是真的喜欢到了骨子里。

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有一回在湖边散步,沿着湖边的小路一直走,微风拂面,阳光温暖,那种惬意的感觉,真的让人不想停下来。

整首诗呢,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画卷,把西湖早春的风光描绘得活灵活现。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七律,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1.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古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注释与赏析

古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注释与赏析

古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注释与赏析古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解释与赏析白居易·钱塘湖①春行孤山寺②北贾亭③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④争暖树⑤,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⑥,浅草才能⑦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⑧。

【解释】①钱塘湖:西湖的别名。

②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公元560年—公元566年)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故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③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年(公元785年—公元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毁于唐末。

④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⑤暖树:向阳的树枝。

⑥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⑦才能:刚够上。

⑧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赏析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当过刺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让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此诗即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这一日,春雨初霁,诗人信马绕湖一周,放眼望去,只见风平浪静,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正当诗人默默欣赏这一幅宁静的水墨画时,耳边清脆的鸟啼把他的视线从遥远的天际收了回来。

向上看,莺歌燕舞,好不热闹。

这里诗人对黄莺和燕子的描写极其生动,一下将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再向下看,只见花儿东一团、西一簇,都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

而地上的青草却刚长出来,只有马蹄那么高。

诗人对景物的观察极其细致,他用了乱花、浅草两语,非常贴切地将早春那花开不齐、青草方生的特点展现出来。

百花尚未盛开,芳草刚刚起来。

于是诗人用了渐欲、才能两语又给眼前的景物注入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把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和盘托出,让人玩味不尽,堪称妙绝。

《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钱塘湖春行》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钱塘湖春行 赏析(精选10篇)

钱塘湖春行 赏析(精选10篇)

钱塘湖春行赏析〔精选10篇〕篇1:钱塘湖春行赏析有关钱塘湖春行赏析西湖的风光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擅长观察,而且更擅长发现和体验。

下面请欣赏钱塘湖春行赏析!有关钱塘湖春行赏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风光的清丽明快,活力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非常美妙,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得意,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3.春天的大地到处活力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以上是河南省中考题)5.〔2023,烟台市〕对全诗分析^p 理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风光,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妙春光的喜欢。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风光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以下是泰州市试题)6.找出诗中表达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分〕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鉴赏《》是唐代诗人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译文: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注释: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

《钱塘湖春行》全文与赏析

《钱塘湖春行》全文与赏析

《钱塘湖春行》全文与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早春美景的经典诗作。

全诗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游览地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

此时的西湖,春水初涨,水面刚刚与堤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这种开阔而又宁静的景象,为下文的春景描写奠定了基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莺歌燕舞的活泼场景。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是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啄取春泥。

一个“争”字,让人感受到早莺们的活力与急切;一个“啄”字,则细腻地刻画了新燕劳作的姿态。

莺燕的活动,给西湖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动态之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随着诗人的前行,映入眼帘的是缤纷多彩的春花,它们渐渐地使人眼花缭乱。

而地上刚刚长出的浅浅绿草,才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这里的“乱花”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形容花朵的繁多和绚烂。

“浅草”则突出了春草的鲜嫩和短小。

诗人通过对花和草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和万物复苏的景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最喜爱的还是湖东的美景,怎么游赏都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掩映下的白沙堤。

白沙堤在西湖的东岸,这里绿柳成荫,风景优美,让诗人流连忘返。

整首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诗人一路游赏,将所见之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出西湖早春的风光,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

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用“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典型的早春意象,展现了西湖独特的韵味。

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情感表达上,全诗洋溢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意思及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意思及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意思及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意思及赏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②马蹄。

最一爱一湖东行不足,绿杨一陰一里白沙堤③。

①暖树:指向一陽一的树枝。

②没:湮没。

③白沙堤:即白堤,在西湖东畔。

初春时节,骑马漫行在钱塘湖畔。

冰雪消融,湖水已经涨到了岸边,地面上低低地浮着一层云朵一样的水汽。

早来的几只黄莺在争着飞向向一陽一的枝条,不知谁家的春燕在啄泥回去筑巢。

春花烂漫似乎要使游人眼花缭乱,嫩绿的小草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使人百赏不厌的还是西湖东畔,那杨柳树一陰一下的白沙堤。

【行走之美】《钱塘湖春行》像一篇短小一精一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一路经过了青山绿水,看见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最后将目光投向了湖东和白堤。

在杨柳的绿荫下,白居易是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读这首诗,我们也似乎跟在诗人的马后,游历了西湖,这种一边行走,一边记录所观所想的方式,就像一个热心的导游一样,让没有到过西湖的人对这个有天堂美誉的地方心驰神往。

【赏析】游记是在位置的变化中记录见闻,一次春游、一次购物都可以写出内容丰富的游记来。

其实我们可以改变的,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置,也可以是观者的立场和角度。

就像白居易在这首诗中示范的那样,走的同时还从早莺、燕子的角度来思考春天。

春天有小树发芽、冰雪融化这样的自然景观,也有燕子筑巢、鲜花争艳的生命景观。

作家们最一爱一用的方法,莫过于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了。

【启示】白居易的诗中,总是包含了浓浓的感情,像是一块醇正的巧克力,放在嘴里,就能体会到丝丝幸福的味道。

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看到的世界与整日苦于应付差事的人相比,有不一样的“颜色”,同样是燕子在筑巢,但是诗人的笔下总会有一种生命一温一情。

保持一颗热一爱一生活、追寻美丽的心灵,生活也将回赠给你格外的一精一彩。

《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7篇

《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7篇

《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7篇《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7篇《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1《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鉴赏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人们以动感,说明白居易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白居易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白居易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人们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白居易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白居易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人们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白居易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白居易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略写白居易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

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钱塘湖春行》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钱塘湖春行》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钱塘湖春行》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钱塘湖春行⑴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莺争暖树⑷,谁家新燕啄春泥⑸。

乱花渐欲迷人眼⑹,浅草才能没马蹄⑺。

最爱湖东行不足⑻,绿杨阴里白沙堤⑼。

词句注释⑴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因古时杭州名为钱唐,故名。

之前为“钱唐湖”。

⑵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⑶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⑷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春时初来的燕子。

⑹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⑺没(mò):隐没。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足:满足。

⑼白沙堤:指西湖东面的白堤,上有断桥等名胜。

白话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创作背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

这首《钱唐湖春行》当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作品鉴赏钱唐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此诗写杭州西湖,堪比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充分地表现了西湖的美景神韵。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诗意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词语解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小编带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歌原文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赏析《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

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

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钱塘湖春行经典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经典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经典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钱塘湖春行经典古诗 赏析的相关文章, 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 伙伴哦!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鉴赏关键点】 以“春”字为着眼点, 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 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 盎然。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 山寺起,以白沙堤终,转换衔接自然,描写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思想内容】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经典赏析】 白居易 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 (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 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 是唐代和宋代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 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 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白居易的七律《钱 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 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 的心态合盘托出, 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 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歌 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 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

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 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 十年后废。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精选全文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提供的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翻译。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理解这首诗。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篇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2.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5.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6.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7.暖树:向阳的树。

8.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9.没(mò):隐没。

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艺术特点景中寄情是这首的主要特点。

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白堤全长1000米。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各位同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欢迎阅读。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

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
(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
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

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
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

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

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