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的优秀赏析

合集下载

《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前言】《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注释】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全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大家应该都学过吧,这是七年级的重要古诗词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在里湖与外湖之间的孤山上,是南朝陈天嘉年间(560--565)所建。

贾亭:唐贾全德宗贞元年间在杭州做刺史时,于西湖建亭,又称贾公亭。

云脚:流荡不定的行云,多在雨前或雨后接近地面。

暖树:向阳的树。

不足:不厌倦。

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后人误为白居易所建。

其实白氏所筑之堤在钱塘门外自石雨桥北至武林门外一段。

[译诗]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赏析]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

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钱塘湖春行的诗意与鉴赏

钱塘湖春行的诗意与鉴赏

钱塘湖春行的诗意与鉴赏《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钱塘湖春行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原文:《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钱塘湖春行赏析,欢迎阅读!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文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告知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

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诗歌特色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
“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默写考点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诗歌。

通过对春天的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详细赏析,主要从内容概括、创作背景、语言特点、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诗人情感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内容概括《钱塘湖春行》主要描绘了春天西湖的美景,通过对湖光山色、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

诗人漫步在湖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创作背景白居易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出任杭州刺史,创作了《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

当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三、语言特点1.简洁明了: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语言质朴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

2.生动形象: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几处早莺争暖树”,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动物的活动。

3.韵律和谐:诗歌的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读起来节奏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主题思想《钱塘湖春行》的主题思想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通过对春天西湖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这种主题思想贯穿于诗人的作品中,体现了白居易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五、艺术手法1.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和深刻。

2.细腻描绘: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对春天的景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十分强烈。

3.对比手法: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早春与晚春、动物与植物进行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力量。

六、诗人情感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形象的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通过对春天西湖美景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经典诗作,咱们一起来瞅瞅这首诗的原文和好好欣赏欣赏它的妙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呀,站在孤山寺的北边,贾公亭的西边放眼望去,春水初涨,水面差不多与堤岸齐平啦,天上的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感觉就像云朵的脚都快碰到水面了呢。

想象一下,那画面是不是特别开阔,让人心里一下子就敞亮起来啦!“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可太有意思啦!你瞧,有好几处地方,早出的黄莺叽叽喳喳,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不知道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呢。

就好像一群小孩子在争着抢着表现自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记得有一次春天去公园,就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那几只小黄莺叫得可欢了,跳来跳去的,把树枝都震得一颤一颤的。

旁边的燕子呢,嘴里叼着泥巴,飞一会儿停一会儿,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精心打造自己的小城堡。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各种各样的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都不知道看哪一朵好了。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这花呀草呀,真是让人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

我上次去郊外踏青的时候,就被那一片花海给迷住了。

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一吹,花朵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芳香。

脚下的小草嫩绿嫩绿的,软绵绵的,走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最后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说呀,最喜爱湖东的美景,怎么游玩都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掩映下的白沙堤。

这说明诗人对这景色是真的喜欢到了骨子里。

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有一回在湖边散步,沿着湖边的小路一直走,微风拂面,阳光温暖,那种惬意的感觉,真的让人不想停下来。

整首诗呢,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画卷,把西湖早春的风光描绘得活灵活现。

《钱塘湖春行》经典赏析

《钱塘湖春行》经典赏析
2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写出初春燕子还少的特点,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
》等
阅读练习
1、下列是对这首诗《钱塘湖春行》诗句
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目前。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D )
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关于钱塘湖春行古诗的赏析

关于钱塘湖春行古诗的赏析

关于钱塘湖春行古诗的赏析 钱塘湖春行 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关于钱塘湖春行古诗 的赏析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古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关于钱塘湖春行古诗的赏析 诗句 中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向人们告知春的信息:湖 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 锐细腻的笔触, 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 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 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 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 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 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

但 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 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随着诗人就可以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关于钱塘湖春行古诗的赏析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 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 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 燕 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 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 又表现出诗人细腻1/5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 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 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 宝贵。

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 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抒情诗之一,由南宋文学家陆游创作。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钱塘湖景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受,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天世界。

钱塘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是中国三大淡水湖之一。

湖水清澈而湖光山色相映,美不胜收。

诗中的“芳草鲜美时,春风弄柳绿”直接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诗人在描绘风景之余,也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还暗含了自己游览归来时的离别之思。

“涌江流火焰佶然,住船过处急工天。

”通过“涌江流火”,创造了湖面上波光粼粼的美景,将诗中的笔墨更多地倾注到具体的景物描写上,使整首诗更加绚丽多彩。

“樵客自游湖上村,庐陵船久离江渚。

”描绘了一个到村庄赏景的樵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中,陆游还通过媒介描写出了湖上的生活景象:“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舞女低低地曲颈儿跳着舞蹈,如柳枝儿低垂,舞姿曼妙。

她们歌儿唱完了,桃花之下扇子拂动着风。

这些诗句通过对舞低杨柳和歌尽桃花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到湖上舞女的舞池之中,使整首诗更具生动感和艺术感。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以自然景色为主线,洋溢着文人对自然的深情与迷恋,展示了郁葱的草木、波光粼粼的湖面和舞动的杨柳,构筑起一幅绮丽而动人的春景画卷。

这样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绚烂。

除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中还蕴含了一种对人生逝去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思念。

整首诗短短几十句却能表达出作者身世的哀婉和对离别的敏感。

这种寄情于物的表达方式既能够凸显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能够体现作者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复杂。

《钱塘湖春行》是陆游旅行途中创作的一首田园诗,其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景色的热爱和对于人生心情的感慨。

通过描绘钱塘湖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诗人成功地将读者代入到了春天的美丽世界中,使之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分类标签: 描写春天初中作品赏析注释:1.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

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钱塘湖春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诗意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解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钱塘湖春行》全文与赏析

《钱塘湖春行》全文与赏析

《钱塘湖春行》全文与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早春美景的经典诗作。

全诗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游览地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

此时的西湖,春水初涨,水面刚刚与堤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这种开阔而又宁静的景象,为下文的春景描写奠定了基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莺歌燕舞的活泼场景。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是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啄取春泥。

一个“争”字,让人感受到早莺们的活力与急切;一个“啄”字,则细腻地刻画了新燕劳作的姿态。

莺燕的活动,给西湖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动态之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随着诗人的前行,映入眼帘的是缤纷多彩的春花,它们渐渐地使人眼花缭乱。

而地上刚刚长出的浅浅绿草,才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这里的“乱花”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形容花朵的繁多和绚烂。

“浅草”则突出了春草的鲜嫩和短小。

诗人通过对花和草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和万物复苏的景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最喜爱的还是湖东的美景,怎么游赏都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掩映下的白沙堤。

白沙堤在西湖的东岸,这里绿柳成荫,风景优美,让诗人流连忘返。

整首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诗人一路游赏,将所见之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出西湖早春的风光,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

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用“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典型的早春意象,展现了西湖独特的韵味。

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情感表达上,全诗洋溢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赏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春天西湖美景的经典诗篇。

诗中的湖水、白云、鸟语、花香、草色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首先,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诗人通过“水面初平云脚低”的描述,展现出湖水的宁静与辽阔。

而“楼观参差”的景象则表现了诗人一边走,一边观赏的情景,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其次,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

诗人通过描绘莺在歌、燕在舞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同时,“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此外,颈联也写俯察所见花草。

诗人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花草的繁茂,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描绘了草色的新绿,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

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除了以上的分析,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首先,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西湖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更加珍贵。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到自然的美好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其次,《钱塘湖春行》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诗中的湖水、白云、鸟语、花香、草色等元素,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

通过这些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同时,诗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最后,《钱塘湖春行》还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同时,《钱塘湖春行》也是中国文化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典范之一,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内核。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精选全文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提供的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翻译。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理解这首诗。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篇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2.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5.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6.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7.暖树:向阳的树。

8.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9.没(mò):隐没。

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艺术特点景中寄情是这首的主要特点。

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钱塘湖春行的赏析

钱塘湖春行的赏析

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一、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1. 作者- 白居易(772 -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创作背景三、诗歌赏析1.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意境描绘- 诗人从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开始游览钱塘湖。

“孤山寺”点明环境的清幽,“贾亭”则点明地点。

“水面初平”描绘出春水初涨,湖水刚刚与堤岸齐平的景象。

“云脚低”是说云层低垂,接近湖面,这一描写准确地勾勒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给人以开阔、浩渺之感。

- 写作手法- 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简单几笔就勾勒出西湖早春的湖光山色,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奠定了基础。

2.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意境描绘- 这一联细致地描写了西湖的动物。

“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而不是“家家”,用词准确地表现出了初春时,莺和燕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它们刚刚开始活跃于西湖之畔。

“早莺争暖树”,一个“争”字生动地描绘出早莺们为了寻找向阳的树枝而相互竞争的活泼姿态;“新燕啄春泥”,“啄”字写出了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展现了西湖充满生机的早春景象。

- 写作手法- 这一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暖树”对“啄春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诗人通过对莺和燕的动态描写,以点带面地烘托出西湖的春意。

3.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意境描绘- 此联描写了西湖的花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乱”字写出了春花初放,花朵繁茂、缤纷的景象,“渐欲”则表明春花还没有完全盛开,正处在逐渐开放的过程中,这种动态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脚步正在慢慢靠近。

《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①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②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③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④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⑤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⑥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译文】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赏析】《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

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

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赏析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诗句赏析,欢迎参考阅读!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作品简析插图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

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雨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待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一、“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

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

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

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

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方东树说这这首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这首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这首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这首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译及赏析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这首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
这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这首诗歌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这首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这首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译文及赏析
钱唐湖春行
钱唐湖边,春色满园。

桃花著地处,柳絮飞空中。

湖水清澈见底,绿岸曲折相连。

渔舟横桥穿梭,白鹭上林翩翩。

赏析
这首诗歌描写了钱唐湖边的春天景象,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美景。

诗中“桃花著地处,柳絮飞空中”,描绘了湖边桃花灿烂的景色,“湖水清澈见底,绿岸曲折相连”,描绘了湖水清澈透明的情景,“渔舟横桥穿梭,白鹭上林翩翩”,描绘了渔舟横桥穿梭,白鹭上林翩翩的情景,诗中景色清新宜人,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清人俞曲园《虞美人》词前小序,杭州有一句谚语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其实,西湖景色,四时皆丽,宋人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道出了这一点。
雨天的西湖,轻烟缭绕,如罩薄纱,远山隐现,若蒙轻绡,无异于一幅绝妙的淡墨山水画,极富朦胧之美。而湖上看云,湖平如镜,云气蒙在水面上,水天相接,更有一种飘忽迷惘的情趣。白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即是咏此。孤山寺:南朝陈时所建,在里外湖中间的孤山上。贾亭:贾全在贞元年间任杭州刺史时所造,又名贾公亭。大雨刚过,潮湿的云气尚存,西湖经雨水冲洗,景色更秀美,湖面也更开阔。于是莺争暖树、燕啄新泥,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然也不甘落后,面对如此胜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出来踏青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钱塘湖春行的优秀赏析三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1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尾联直接抒情,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殊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诗人抓住了早春时节的典型特征,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现出初春的气息和生机,以此预示着一个繁花竞放的季节即将来临,以此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期待。含蓄蕴藉的美能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你看,暖树上追逐嬉闹的是“早”莺;西湖边啄泥筑巢的是“新”燕;参差凌乱的小花“渐欲”令人目眩心迷;地上的草刚刚长出绿叶,仅能覆盖住马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是“新”的,“稚嫩”的,刚刚发韧着,而埋藏在这种景象底面的是无穷的力,是发展的源,是未来的主宰。高明的诗人就是运用这种精妙的艺术构思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徘徊于更为丰富的美被发现之前的片刻。不是吗?“马蹄”仿佛也是轻盈的,诗人正在湖东柳荫里往来漫步,或许他以为,绚烂的时刻转眼就到来了呢!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Hale Waihona Puke 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钱塘湖春行的优秀赏析二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2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写出初春燕子还少的特点,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钱塘湖春行的优秀赏析
钱塘湖春行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钱塘湖春行的优秀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钱塘湖春行的优秀赏析一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春天是一个永恒的题材。春天,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燕舞莺歌,百花吐馥,历代诗人骚客留下了数以万计歌咏春天的诗作。而白居易这首《钱塘湖春行》,以西湖胜地的春天为背景,截取云雨、湖水、动植物等几个富有典型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将西湖初春胜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成为历代同题咏作中的佼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