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40dbb2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4.png)
优化防护用品的材 质和工艺,提高其 耐用性和可靠性。
开发智能防护用品, 实时监测医务人员 的暴露风险并提供 预警。
拓展防护用品的功 能,如集成传感器 和通讯模块,实现 远程监控和预警。
加强防护用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符合标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更新。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掌握正 确的防护措施。
加强新入职医务人员的培训, 确保他们掌握职业暴露的预 防措施。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 技能。
开展案例分析,让医务人员 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和预防
方法。
建立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 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进行考
核。
医务人员应主动报告职业暴露情况,包括暴露时间、地点、方式等 建立职业暴露档案,记录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及处理措施 定期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针对高风险环节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呼吸道损伤:长时间处于医院内的空气污染环境中,医务人员的呼吸道容易受到损伤,引 发呼吸道疾病。
心理压力:医务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口罩:防止飞沫传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 液、体液等
隔离衣:减少污染物与皮肤 接触
护目镜:保护眼睛免受飞溅 物伤害
头套、脚套:减少头发和鞋 子污染
手套:使用手套前需确认无破损,佩戴时需完全覆盖皮肤,脱下时需 从手背处翻折 口罩:佩戴时应完全覆盖口鼻,紧贴面部,定时更换
护目镜:佩戴时应调整松紧带,确保护目镜不晃动,防止液体溅入
隔离衣:穿戴时应完全覆盖工作服,不得在隔离衣外再穿其他衣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42dc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c.png)
加强协作配合: 医务人员与相关 部门应加强协作 配合,共同制定 职业暴露安全防 护制度,确保制 度的科学性和可 操作性。
定期召开会议: 定期召开职业暴 露安全防护工作 会议,总结经验 教训,提出改进 措施,推动工作 不断取得新进展。
加强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医务人员 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职业暴 露安全防护的认 识和意识,增强 自我保护能力。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流 程
第六章
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立即离开污染区,到指定地点 进行隔离
立即对暴露部位进行清洗和消 毒
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和院感科
根据暴露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报告相关部门和领导
立即报告给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或护士长 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报告给职业安全卫生监督部门 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明确职业暴露的 定义和风险因素
制定职业暴露的 预防措施
建立职业暴露的 报告和登记制度
提供职业暴露的 应急处理和救治 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 意识
定期开展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和 培训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技能 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 力
追踪随访:对暴露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及时了解其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对暴露
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流程可能因医院和地区而异。
02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流程可能因医院和地区而异。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 护制度建设
第七章
制定完善的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流程
接触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如消毒剂、麻醉剂等 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医务人员在使用化学物质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c252edc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6.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在医疗卫生
工作中,接触到患者体液、血液及其他感染源后,可能造成自身感
染的卫生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职业性暴露感染(occupational exposure infection,OE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仅危害职业者自
身健康,而且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疾病,从而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其
他感染源。
其中,感染源包括但不限于:临床患者、病人家属、科研、实验室等项业务中的感染源等等。
三、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方法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应通过系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并掌握职业暴
露发生的原因、表现及防范措施,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2、人员配备。
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性质和风险分析,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合理
安排,鼓励对医疗安全有经验和充分培训的工作人员参与有关工作,以确保业务操作和安全愈加有序。
3、规范操作程序。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85c9eefbf8c75fbfc77db2ee.png)
利影响。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 疾病的特点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登记表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证明
小结
HBV、HCV、HIV职业暴露后的 危险概率
医务人员因一次暴露血液,可能感染HBV的危险 概率为6%~30%;感染HCV的危险概率为0.4%—1.8%; 感染HIV的危险概率为0.3%。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高于 HIV及HCV。尽管AIDS对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是低的, 但是一旦被HIV感染,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 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 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 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 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 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 因子的原则。
注 意
绝对不要在可能有病毒存在的空间戴口罩,尽量 在进入室内空间前就戴好口罩
绝对不要用手去压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 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 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有机会感染病毒的
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
试验方法: 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6c86bd4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5.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一、职业暴露的概念及防护原则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2.防护原则指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当无法判断是否被污染时也应视为被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污染,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血液、体液暴露后的处理原则1.紧急局部处理(1)用肥皂液和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伤口冲洗后,应用75%乙醇或0.5%碘伏涂抹消毒,并包扎。
2.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的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1)被HIV阳性患者使用的针头刺伤而获得HIV感染的可能性是0.2%~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8aa5d23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8.png)
2
职业暴露防护措 施
加强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手 套、护目镜等 个人防护用品
01
避免直接接触 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
03
02
勤洗手,保持 手部卫生
04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职业 暴露风险
完善防护设施
加强医院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防护水
平
配备齐全的防护设 备,如防护服、口
罩、手套等
定期对防护设施进 行检查和维护,确
02
报告内容包括: 暴露时间、地 点、暴露源、 暴露途径、暴 露程度等
03
医疗机构根据 报告内容,评 估暴露风险, 制定处理措施
0业暴露 风险
紧急处理
立即脱去 污染的衣 物和饰品
用大量清 水冲洗暴
露部位
及时报告 并寻求专
业指导
根据情况采 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如 注射疫苗、 服用药物等
04
提高防护设施:为 医务人员提供必要 的防护设施,确保
其安全
谢谢
2
加强职业暴露 的监管和执法 力度,确保法 律法规的实施
3
建立职业暴露 的报告和调查 制度,及时了 解职业暴露的 情况和原因
4
加强职业暴露 的预防和保护 措施,提高医 务人员的职业 安全水平
加强监管力度
01
制定严格的规章 制度,确保医务 人员的职业安全
02
加强培训,提高 医务人员的职业
安全知识
03
追踪监测
01
目的:了解职业暴露后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02
监测对象:职业暴露人员
03
监测内容:健康状况、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
04
监测频率:根据暴露程度和疾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539f67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c.png)
职业暴露分级:
2、二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 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 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 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职业暴露分级:
3、三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 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 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 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1、一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
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 有损伤
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 较短。
1、病人的隔离 (1)应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2)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
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
表面的污染。
接触传播隔离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穿隔离衣;离开隔离 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 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按甲 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 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进行 处置。
按暴露源分级: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病毒阳 性,但滴度高,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 状,CD4计数低者。
按暴露源分级: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 为病毒阳性者。
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 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4298315e69eae009581becab.png)
事件3
某医生在为梅毒阳性病人做手术时,被手 术刀划伤,经过预防治疗,定期随访,梅毒 检测阴性,未被感染;事过不久,此名医生 手术时再次被梅毒阳性病人所用利器扎伤…
事件4 某护士为乙肝病人拔静脉输液针,因为知 道此病人是乙肝患者,所以非常小心… 拔完针后,由于害怕被扎伤,捏住输液器末端 将其提出病房,悬在空中的针头正好将路过的 另一名护士扎伤…
感染性职业暴露 放射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 及其他职业暴露
80~90%为 针刺伤暴露
职业暴露的分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 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职业暴露的分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 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 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 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职业暴露事件
事件1 《羊城晚报》曾报道,广州有一个病人 被检出艾滋病病毒, 使9位抢救他的 医生身陷险境,目前这9位医生都要 接受为期一年的医学观察。 心理压力 家庭压力 社会压力
事件2
某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在为HIV初 筛阳性的病人做手术时,由于忽视了 眼部的防护,血液飞溅入眼内,直接 侵袭眼部粘膜,此医生惶恐至极…
发生频发生 一次职业暴露。
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的 针头扎伤。 每30秒钟一次也就是每年将有近百万次 针头扎伤事故发生。 自有医务工作以来,医护人员就不经意 地暴露在这些病原菌的威胁之下。
感染机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cc33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4.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1、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对所有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客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1.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1.4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针头针刺伤。
1.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利器盒内。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的针头裸露放置。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2、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2.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2 如有伤中,应当在伤中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中的局部挤压。
2.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安尔碘进行消毒。
被暴露的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2.4 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锐器伤,立即报告各分院护理主任负责填写锐器伤报告单,并上报护理部备案。
2.5 被HB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月1月6月间隔)2.6 被HI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并于2h内前往卫生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和确定,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其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aa99532a5901020207409c67.png)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91275d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6.png)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2019
生物物质:如 病毒、细菌等
2021
心理压力:如 工作压力、患
者关系等
01
02
03
04
化学物质:如 消毒剂、麻醉
剂等
2020
物理物质:如 辐射、噪音等
2022
接触辐射等物理因素
01
放射性物质:如X射 线、伽马射线等
02
激光:如手术中使用 的激光设备
03
噪音:如医疗设备、 环境噪音等
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提高防护意识
1 定期接受培训,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防护措施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 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更换衣物 5 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报告职业暴露事件 6 加强团队协作,互相提醒和监督防护措施的执行
04
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 口罩、手套等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职 业暴露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职业暴露 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加强监测:定期对医务人员进 行职业暴露监测和健康检查
4
职业暴露预防
加强培训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
01
职业暴露预防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种类、 02 危害、预防措施等 培训形式多样化,如讲座、研讨
03
会、实际操作等 培训效果评估,确保医务人员掌
04
握职业暴露预防知识和技能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职业暴露风 险,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防护设备, 确保防护效果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 自身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培 训,提高防护意识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医院实际情 况,制定详细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19889d490c69ec3d5bb75f3.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预防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对于择期进行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检查、及其他侵入诊疗(包括胸穿、骨穿等)的病人,手术前要进行手术免疫全套(HIV抗体、HBsAg HCV 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麻醉科医师在术前查房时要检查患者是否检查手术免疫全套,如为HIV、HBV HCV或梅毒阳性患者要及时告之参与手术的医师和护士;对于急诊手术,主管医师要检测手术免疫全套(快速检验HIV、HBV、HCV、Trust)。
检验科对于要求快速检验手术免疫全套应在2 小时及2 天内主动向临床报告检验结果。
3、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7b0f67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7.png)
疫苗接种
接种适用的疫苗,如乙肝疫苗 等。
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和教育
1
培训课程
为医务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课程,
定期更新
2
包括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和实施标准操作 规程等。
定期更新医务人员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并提供最新的疫情和职业暴露风险的信
息。
实施职业暴露防护的挑战和困 难
• 防护措施和装备的供应不足 • 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疫情爆发时,工作压力和工作量的突然增加 • 在特殊环境下实施防护措施的困难,如战区、灾区等
重要参考资料和建议
• 世卫组织关于职业暴露和防护的指南 • 当地卫生部门发布的防护指南和政策 • 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的实际建议和策略
血液暴露
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血液时,可能被感染各种 病原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气溶胶暴露
在处理呼吸系统疾病或进行手术时,医务人员 可能会吸入病原体传播的气溶胶。
飞溅暴露
当医务人员处理液体样本或进行手术时,可能 会面临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其他液体飞溅的 风险。
刺激性物质暴露
医务人员可能接触到露的危害和风险评估
1 职业暴露的危害
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疾病、身体损伤以及心理创伤。
2 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类型、频率和程度,可以确定防护措施和装备的需求。
常用的防护措施和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
• 口罩 • 手套 • 护目镜 • 防护服
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消毒、感染控制和安 全操作等规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有害物质、病原体或危险环境的情况。 了解职业暴露的重要性对于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c981b5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7.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是最容易遭受职业暴力和传染病感染的职业之一,无论是在急诊室、手术室还是在病房,都可能受到暴力伤害和感染风险,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了解职业暴力和个人防护对策,以避免职业暴力的发生和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详细阐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措施的内容。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1.职业暴力职业暴力包括言语暴力和身体暴力,这些暴力行为可能出现在医院的任何环节,特别是在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精神科、以及病房等与患者接触时间比较长的地方。
医务人员遭受职业暴力会导致身心双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造成医务人员的逃避心理和职业倦怠。
同时,对医院的声誉也造成损害。
2.传染病感染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也面临着感染病毒和细菌等传染病的风险。
例如,与患者接触或处理病人体液时,无意识的划伤或淋漓,以及聚集在病房和手术室内的细菌和病毒,都会导致医务人员感染。
通常医务人员感染患者的危险性相对较高,某些病原体具有高度感染性和毒性,如麻疹、艾滋病、肝炎、结核病等。
这些疾病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1.职业暴力防护为预防和减少职业暴力事件的发生,有必要提高综合防范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同时,应完善职业暴力处理制度,加大对职业暴力行为的追究力度,要求医院与公安部门联动,建立实时警报系统,处理暴力事件,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医院应当额外安排一定的保安力量,对医院内各个区域分区域设置,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2.传染病防护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护的相关规定,进行适宜的个人防护。
一方面,应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宣传,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掌握病源和传播途径,并合理利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隔离衣等。
另一方面,要定期进行健康监测,特别是施行暴露处理后,通过体检、检验等方式及时发现感染症状,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三、结语医务人员是卫生系统中最脆弱、最容易遭受职业暴力和传染病感染的人群之一。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c0fb158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0.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5/31
一、针刺伤危害
在你和你同事中便会发生一次事故
每30秒 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
每年将有近有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6/31
常见血源性病原体
梅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7/31
几个常见传染病传输路径
• HBV(乙肝) • 乙肝两对半包含: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HBeAb 乙肝关键抗体HbcAb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8/31
几个常见传染病传输路径
血液传输
HBV
性接触传输
昆虫叮咬传输
胎源性传输
生活亲密接触传输
医源性传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29/31
为防止这类事件发生,我们医护人员应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办法 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范 加强免疫预防接种 职业暴露是可防、可控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30/31
谢谢观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31/3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Caring For Ourselves To Care For Our Patients
为了关爱病人,应关爱自己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2/31
主要内容
1 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针刺伤
2 职业暴露原因防护及处理办法 3 几个常见传染病传输路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3/31
暴露者 疫苗接种
暴露源 暴露源HBsAg+ HBsA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b78dffc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5.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13/30
职业暴露产生原因
暴 人员编配不合理 露 化学性危害知识匮乏 原 教育培训存在漏洞 因 常规操作、应急处理欠规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14/30
职业暴露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15/3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
•加强职业暴露预防知识和技能培训,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7/30
职业暴露路径
暴 皮肤黏膜暴露
露 锐器伤
路 径
手污染
空气 传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8/30
皮肤黏膜暴露
•高危感染性体液:血液、精液、胸腔积液、 腹水、羊水、组织、阴道分泌物和脓液。
•低危感染性体液:唾液、痰液、泪液、汗液、 尿液、粪便。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9/30
锐器伤
•职业暴露感染者中约80%是因针刺 伤造成 •1次针刺伤后感染HBV、HCV和HIV 风险分别为:6%~30%、3%~10% 和0.2%~0.5%
利器源为乙型肝炎患 者,应查肝功效及两 对半(伤后及时查,6 个月时复查),防保 科注射高价免疫球蛋 白,若HBsAg阴性患
者接种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利器源为丙型肝炎患者, 应查肝功效及抗-HCV (伤后及时查,6个月 后复查,12个月时复
查)
利器源为HIV患者, 院感科进行职业暴露 评定,并马上到传染
23/3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医务人员防护用具使用 视频
24/30
我院职业暴露现实状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25/30
我院今年职业暴露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
❖血源性病原体存在于血液或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职业接触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非胃肠道接触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或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二、职业暴露的危险
医疗锐器伤的危害
❖身体危害
❖心理危害
❖经济危害
❖社会危害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经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标准预防
❖概念: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原则: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视为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
标准预防
❖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
包括:
❖手卫生
❖手套
❖隔离衣
❖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安全注射
❖防护用品
接触后预防
❖概念: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
风险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原则
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暴露后的预防措施
1.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
❖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无需处理。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保护性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暴露源情况不明,按乙肝阳性的情况处理。
追踪、随访
❖6个月
❖1年
❖再次检查乙肝标志物
2.暴露源:艾滋病毒(接触后4h内,最迟不超24h.但即使超过24h也应预防用药。
育龄妇女预防用药期间,避免或终止妊娠。
)
❖基本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连续使用28天
HIV职业暴露级别
❖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HIV职业暴露级别
❖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粘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深部伤口或者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类型
❖轻度: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低,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
❖重度: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高,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预防性用药方案
❖不使用预防性用药=一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轻度
❖基本用药程序=一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重度或二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轻度
❖强化用药程序=二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重度或三级暴露+病毒载量水平轻度或重度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随访和咨询
❖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6个月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
❖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
职业暴露后的HIV感染与下列几方面密切相关
暴露接触的面积大小、深度
接触HIV污染物的多少
污染物中HIV的含量
针头刺伤的深度;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破了静脉和动脉;
污染源来自于晚期HIV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哪些情况暴露不会导致HIV感染
❖由于职业暴露而导致的HIV感染的概率是很小的,并不是每一次职业暴露都会导致HIV感染的发生,许多情况下可以不必过度紧张担心,如:
(1)经证实接触的可疑血液或体液为HIV阴性;
(2)完整无损皮肤或无新鲜流血的陈旧性伤口等接触HIV阳性血液、感染性体液;
(3)? 完整无破损皮肤或无新鲜流血的陈旧性伤口等接触HIV阳性血液、感染性体液且及时冲洗消毒后;(4)完整粘膜或皮肤粘膜结合部短时接触少量、低滴度(如HIV血浆浓度低于1500拷贝/毫升)HIV阳性血液或感染性体液;
❖。
暴露后药物预防效果如何?
❖虽然暴露后有些药物可以预防HIV感染,但并不是100%有效。
有资料报道,服用药物后可以减少81%的危险。
目前国外已经至少有21例预防失败的报道,所以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尽量减少暴露。
❖AZT作为母婴传播阻断67%
暴露后的预防措施
暴露源:丙肝病毒
❖不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4-6个月后HCV抗体、转氨酶、HCV RNA检测
梅毒暴露后处理
❖梅毒可经皮肤刺伤传播
❖预防性用药:注射青霉素
❖暴露3个月后回访,检查梅毒抗体
防护措施
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坚持洗手: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技术。
戴手套:接触病人渗出物、血液时,必须戴手套。
戴口罩和防护镜:为防止血液或体液等传染物质溅到面部、眼部、口腔、鼻腔黏膜时,必须戴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和防护镜。
穿隔离服:有可能发生血液、大面积飞溅或操作时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衣服时,应当穿上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服或者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