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2)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识梳理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腐烂。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它还有甲烷等(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一般不用硫酸)2.原理:CaCO3+2HCl CaCl2+CO2↑+H2O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固+液)(2)收集方法: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又由于CO2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CO2。
5.检验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
6.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7.有关药品选择(1)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反应太快,不利于实验控制和气体收集;(2)不用稀硫酸与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形成沉淀,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但是,可以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粉末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3)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CO2俗称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效果,和用做制冷剂。
2.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③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还应用到装置_____;
课后反思
(3)确定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确定发生装置应考虑:
确定收集装置应考虑:
【当堂作业】
1、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长颈漏斗B.锥形瓶C.酒精灯D.集气瓶.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5.科学家们对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何认识?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与空气比)
是否与水反应
二氧பைடு நூலகம்碳
氧气
8.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装置比较
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O2
加热KMnO4
H2O2和M nO2
C O2
【指名学生回答】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
探究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2、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进一步提炼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对比氧气、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自然循环 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语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
3.在地球大气中,因CO2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学习任务单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循环过程。
2、认识二氧化碳对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分析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一)二氧化碳的产生1、生物呼吸作用所有生物在进行呼吸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夜间也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有机物的分解动植物死亡后,其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3、化石燃料燃烧人类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是二氧化碳的重要人为来源。
(二)二氧化碳的消耗1、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这是大自然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2、海洋吸收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海水也能溶解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的循环1、碳循环的概念碳在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不断地循环流动,维持着生态平衡。
2、循环过程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从生物体内释放到大气中,又通过光合作用和海洋吸收被固定和储存,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四)二氧化碳对大自然的重要性1、维持气候稳定适量的二氧化碳能够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2、促进植物生长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可或缺的物质。
(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浓度升高,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生态系统失衡气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三、学习资料1、相关科普书籍,如《地球的奥秘》、《气候变化与生态平衡》。
2、网络科普文章和视频,如科普中国网站上的相关内容。
3、学术期刊论文,可通过学校图书馆数据库获取。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一、选择题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A.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植物的光合作用C.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D.淡水不断减少2.[2020·烟台]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
下列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3.[2020·赤峰]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B.循环使用教科书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D.大量燃放鞭炮,增加节日气氛4.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的是()A.海水吸收二氧化碳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5.[2020·东营改编]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
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二、填空题6.“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课件
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反应原理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性质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典例2】(2010·广安中考)实验室中,利用下列 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试__管__ ②___集_气__瓶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 装置是(填代号,下同)___B__,最好选用的收集装 置是___C__。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
活动天地
---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冬季 夏季
(1)认真观察上图中的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
①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 变化的? ②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原因是什么呢? ③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 了怎样的趋势? ④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6.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除去这层水垢最好方法是 _加__适__量__稀__盐__酸__。
7.(2010·娄底中考)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 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 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__铁__架__台______b___酒__精__灯_____.
源
4.(2010•遵义中考)遵义市从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4讲: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师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图、收集方法。
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CO2的循环及对环境的影响:1.CO2生成和消耗: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
而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水和矿物质对二氧化碳的溶解。
2、大气中CO2增多的原因及危害:人口增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森林遭到破坏, 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 引起了温室效应。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等。
二、CO2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CaCO3+2HCl====CaCl2+H2O+CO2↑2、常用的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如图:3.CO2的收集: 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收集气体时, 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以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 使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
4.CO2气体的验证:①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该气体为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验满的方法: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 如果木条立即熄灭, 则CO2气体已满。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反应器中装入大理石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三、CO2的性质: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复习回顾: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4℅ ),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 O2 ),
这是自然界中的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
CO2的含量是一直 不变的吗?
O2
CO2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31页图片,回答 下列相关问题: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
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
首。
1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了解大自然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来具有积极作用。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阅读教材134页【多识一点——低碳生活】,交 4. 流讨论生活中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减少CO2的排放 增加CO2的消耗
减 少 化 石 燃 料 的 利 用
随 手 关 灯
“ 绿 色 ” 出 行
双 面 用 纸
能开 等发 清利 洁用 能太 源阳
溶解。
作业
1.查阅所在地的历年气温,看看最近三十年 的平均气温是否升高。若升高,对环境有 什么影响? 2.预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
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3.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X处表示的 过程不包括( C ) A.动植物的呼吸 B.煤的燃烧 C.使用氢气作燃料 D.生物遗体的腐烂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复习 (新版)鲁教版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循环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室制取2.二氧化碳的性质答案:一、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火灾光合作用海水吸收二、1.石灰石大理石稀盐酸固体液体加热上大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着集气瓶口熄灭2.无无气大能红浑浊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化学性质时需注意的问题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二氧化碳,因而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2.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不用碳酸钠,因反应速率太快;不选用浓盐酸,是因浓盐酸有挥发性,使制得的CO2中含有HCl杂质;不选用硫酸,是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硫酸钙,沉淀后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使反应不能完全进行。
3.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是有条件的,是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有些物质如金属镁等活泼金属却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4.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但二氧化碳本身无毒。
5.气态、液态、固态的二氧化碳因其分子构成相同,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例题1】(2011·济宁中考)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溶液又变为无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她用少量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___________。
解析:(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石蕊溶液变为无色是由于H2CO3不稳定,分解为CO2与H2O的缘故。
(2)石灰水中的成分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aCO3附着在瓶壁形成白膜,CaCO3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H2O、CO2而溶解。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
海洋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储存库之一。它通过溶解和生物作用吸收大量 的二氧化碳,但过量的二氧化碳溶解会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 影响。
农业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农业活动会释放二氧化碳,同时也可以通过种植作物和树木来吸收二氧化碳。可持续农业和改良的种植 方法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增加吸收。
人类的工业、交通和能源消耗等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控制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减缓 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二氧化碳减排的方法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广 低碳交通工具以及实施碳捕捉和储存技术等。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 施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社会和经济造成广泛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 减排二氧化碳、拓展可再生能源、适应变化和加强国际合作。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包括其定义、结构、性质、浓度、来源、 影响以及减排方法等内容,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气体。
什么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由碳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温室气体之 一。
二氧化碳的分子式和结构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其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组成。这种分子结构使得二氧化碳具有特 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中国的气候变化应对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减排目标、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等,为全球气 候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
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去处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包括自然过程(如呼吸作用、生物分解)和人类活动 (如燃烧化石燃料)。它的去处包括植物光合作用、溶解于海洋以及存储在 地球的岩石中。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分析
1.Na2CO3 + 2HCl=2NaCl+ H2O + CO2↑(很快)
√2.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适中)
高温
3.CaCO3
CaO + CO2↑(工业制CO2的反应)
4.2C4H10+13O2 点燃 8CO2+10H2O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含量 的总体变化趋 势是怎样的?
每年的二氧化 碳变化规律又 如何?
LiAl(SiO3)2
每5年变化量 季节变化量
①产生二氧化碳的主 要途径有哪些?共有 多少份?
②自然界消耗二氧化 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共有多少份?
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 消耗的二氧化碳相等 吗?
④从图中可以看出, 二氧化碳主要以哪种 途径被消耗?
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或难 溶于水的气体
×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的 气体
√
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的 气体
×
LiAl(SiO3)2
讨论: 1.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 如何验满? 2.怎样证明制得的是二 氧化碳? 3.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 集气瓶应怎样放置?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你能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选择适 宜的反应吗?
LiAl(SiO3)2
发生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体 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
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 应制气体,不需加热。
LiAl(SiO3)2
8-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重点)2.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学:1.莫纳罗亚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你能获得哪些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何冬季比夏季二氧化碳含量高?(3)二氧化碳连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2.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是绿色植物的原料,同时,也是“效应”的起因,它的产生除有自然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
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途径:三、学情诊断:【诊断1】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C0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 (任写一点);(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0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 (写一点);(3)人类降低空气中C0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02排放,二是增加C0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02的方式或途径。
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寻找图像中的信息(活动天地6-6)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A. 使用太阳能淋浴器B. 燃烧煤C. 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 使用氟利昂作致冷剂2.吸烟的危害之一是烟气中含有能破坏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能力的有害气体,这种气体是()A.氮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3.一定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工厂的废气B.人们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4.有效地减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5.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上。
【世纪金榜】201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达标训练 (新版)鲁教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基础达标】2占空气总体积的0.034%,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含下列哪项( )【解析】选C。
由图可知,A处过程消耗氧气,产生CO2,而氢气燃烧后生成水,故选C。
2.(2013·眉山中考)“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解析】选A。
教科书循环使用可节约纸X,从而减少树木的砍伐和能源的浪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拓展延伸】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主要内容是生活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
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它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2013·某某中考)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用途。
供给呼吸是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4.(2013·某某中考B卷)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2可以使人窒息2可以作气体肥料22可用于人工降雨【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
CO2不支持呼吸,故可以使人窒息,体现了CO2的过;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作气体肥料,体现了CO2的功;而温室效应既可使全球变暖,使气候反常,这是过,也可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大棚蔬菜的培育,这是功;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体现了CO2的功。
鲁教新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解析)
鲁教新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解析)中档难度提升题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教科书循环使用B.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灯灭、随手关闭水龙头 C.爱护本国林木,多从国外进口原木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随手关灯B.双面使用纸张 C.电视长时刻待机 D.乘坐公交车出行3.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坚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固4.“水的天然循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对保持生态平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列对三种循环过程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种循环过程中均相伴有能量的变化 B.三种循环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D.降雨,只是水的天然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天然淡水无需净化处理,可直截了当用于生活和生产中5.“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化学性质与一般二氧化碳相同B.其分子间隔比一般二氧化碳要大C.其分子不再运动D.该物质为混合物6.如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A. B. C. D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 B. C. D .8.下面是 O2 和 CO2 的自述,其中与其物理性质相关的是()A.A B.B C.C D.D9.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解水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2:1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C.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D.稀有气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生成小水滴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D.将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三氧化二铁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12.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 2009 年 2 月 24 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要紧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实验室采用锌粒和 稀硫酸制取 氢气;②氢气是一种(yī zhǒnɡ)无色无味,密度远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 的气体。那么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 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第六页,共三十页。
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 于气体导出。
集气瓶(qì pínɡ)内的导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qì pínɡ)底部,以利于 排净空气。
第七页,共三十页。
第八页,共三十页。
第九页,共三十页。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压强增大,溶解的 量增大,因此二氧化碳通常不用排水法收集。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通常 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所以转移二氧化碳可采用倾倒 法。CO2的化学性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节约电能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思路点拨】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限制化工发展,
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dàitì)白炽灯,能节约电能,从而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
知识 解读 (zhī shi)
第一页,共三十页。
第二页,共三十页。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zhǔyào)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 臭氧等。
第3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这部分知识,是除了空气、氧气和水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又一种化学物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选取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最后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两面性,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教具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制取二氧化碳简易装置,烧杯、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空矿泉水瓶、纸杯、蜡烛、阶梯、平衡木等。
鲁教版 第四单元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教案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的功过,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激学、启发讨论、多媒体动态展示为辅。
教具:仪器:小烧杯、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吹管(10支)、饮料瓶、细口瓶、镊子、试管架、喷壶。
药品:二氧化碳气体(三瓶)、水 (10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火柴、紫色石蕊试纸。
教学过程:引入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的一个屠狗洞里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这屠狗妖是……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帮你解开这个谜。
实验探究:师:首先我们来一起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师:现在每组中的一位同学取一瓶集满CO2气体的集气瓶认真观察CO2的色、态、及嗅气味。
师:注意闻(嗅)气体的操作办法——用手轻轻扇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观察的结果。
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师:现在多媒体演示实验1,注意观察和思考当我们向天平左盘上的小纸筒里倾注 CO2气体时,两端的小纸筒是否还保持平衡?若不平衡往哪边偏?生:倒入CO2的一端向下倾斜师:从该实验中可得出CO2的什么性质?生: 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师: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生:当CO2倾注到左边的小纸筒时,原先两端保持平衡的小纸筒,现在会往左倾斜。
说明左边纸筒重量大,即倾倒入CO2 后左边质量增加了。
原来小纸筒内充满空气,倾倒入CO2后,将空气排出,小纸筒充满CO2,而CO2比同体积的空气重。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山东教育版
第10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 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2)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主要是温室效应。(3)植树种草、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都是 我们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
[方法点拨] 此类型题目通常把二氧化碳和在自然界中循 环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还涉及温室气体的环保知识。 在解答这类考题时我们要把握以下关键:二氧化碳产生:动 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二氧化碳 消耗: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江河湖海的溶解作用等。
·山东教育版
第10课时 │ 考点聚焦
[注意] (1)一般不选择浓盐酸制CO2,因为浓盐酸 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也不选择 稀硫酸,因为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 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停止。 (2)使用长颈漏斗时,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否 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山东教育版
第10课时 │ 归类示例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实验进行改 进。(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在 制备气体时,为防止装置漏气,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也成了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4)用 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的二氧化碳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 体,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把盐酸改为硫酸;为了保证 实验能够顺利快速进行,所以加入氯化铵并进行加热。
[解析]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变红是由于 CO2 与 H2O 反应生成了 H2CO3;石蕊试液变为 无色是由于 H2CO3 不稳定,分解为 CO2 与 H2O 的缘故。(2) 石灰水中的成分 Ca(OH)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成 CaCO3, CaCO3 附着在瓶壁形成白膜,CaCO3 不溶于水,但能与稀 盐酸反应生成 CaCl2、H2O 和 CO2 而溶解。
第二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毒性 去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 等含碳燃料取暖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防止
及生命
CO 中毒
3.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方法 (1)物质的鉴别要依据物质性质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现象。
鉴别方法
①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 盛有气体的瓶内
现象与结论
木条 点燃
立即熄灭的是CO2,能被 的是CO
依据的原理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
状态 气体
密度 比空气的小
溶解性 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性质 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或解释
2CO+O2
2CO2
用途或注意事项
作 燃料 (点燃前要验纯)
还原性
与氧化铜反应:CuO+CO Cu+CO2
与氧化铁反应: Fe2O3+3CO
2Fe+3CO2
冶金
CO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 CO 有毒,在实验室中应特别注意尾气处理;用煤
第二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标考点导航 碳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制取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考查内容
命题趋势
注重考查碳循环和碳中和以及 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中考中,注重考查碳循 环以及二氧化碳的制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取,一般以选择题和实
验题的形式出现,分值 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原理、发 在6分左右 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2KClO3
2KCl+3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
(3)实验室选用装置B、E连接可制取 H2 (填化学式)气体。
作用。催化
(4)小琳同学欲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除了使用上面的仪器外,还用到了如图F所示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循环
自主学习
1、大自然CO2循环的过程
2、二氧化碳对地球生命具有重 要意义
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 后果
C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密度 气味 (与空 溶解性
气比较)
通常状况下
无色
为气体,在 一定条件下
无味
比空气 易溶于水 大
会变成固体
(干冰)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的循环 ❖ 2、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
倒入二氧 化碳的一 端向下倾 斜
二氧化碳 的密度比 空气大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
现象
结论
塑料 瓶变瘪
向收集满CO2的软 塑料瓶中加入1/3体积的 水,立即盖紧瓶盖,振 荡
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⑴ 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⑵二氧CO化2不碳能供对呼人吸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 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 至死亡
⑶ CO2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 = H2CO3 H2CO3 = CO2↑ +H2O
实验探究: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 管中通入CO2,溶液会变成红色。是什 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巩固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试液变蓝 B、二氧化碳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 倒入另一个容器
C、 干冰就是冰 D、空气里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CO2+2NaOH=Na2CO3+H2O 除去二氧化碳的反应
NaOH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是什么?
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 人工降雨
CO2
纯碱
汽水
尿素
致冷剂
温 度 计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产生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大量使用含碳燃料,乱砍滥伐,使 森林遭到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
(1)、使地球温度升高,全球变 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 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2)、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3、防止温室效应的方法
减少使用含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 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
日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 筷子,间接地保护树木;双面使用 纸张,节约纸张,减少造纸时所用 的树木,间接保护树木。
你的猜想:
猜想1、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猜想2、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猜想3、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使紫色石蕊变红
提供仪器和药品:
石蕊溶液 二氧化碳 染成的紫 二瓶
水
稀醋酸
色干燥的
小花三朵
验证猜想: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
是水使 紫色石 蕊变红
小花呈 现紫色
给第一朵小花喷上水
结论:水不使紫色石蕊变红
4、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既利用物质 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
是( D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乙醇用作汽车燃料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的制取
(一)工业制法
(二).实验室制法
巩固练习
1、要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下列实验装置中 的( 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验证猜想: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
是二氧化 碳使紫色 石蕊变红
小花无明 显变化
结论: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红
验证猜想:
猜 想 实验步骤
是二氧化 碳与水反 应的生成 物使紫色 石蕊变红
实验现象
小花由紫色 变为红色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 色石蕊变红
⑷ CO2与碱溶液反应
CO2+ Ca(OH)2 = H2O +CaCO3 ↓ 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
【解析】①既能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还能证明 CO2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是验证CO2和石灰 水的反应,③是验证CO2和水反应后溶液显酸性, ④是单纯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
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
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D( )
A.先变蓝后变紫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在烧杯中放两 支高低不同的 蜡烛,向烧杯 中倒入二氧化 碳
下面的蜡烛 先熄灭,上 面的蜡烛后 熄灭。
二氧化碳密 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支 持燃烧也不能 燃烧
方法(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在铁架台上系一根细木 棍,在木棍的两端各挂 一个小纸袋,使其保持 平衡,向其中一个小纸 袋中倒入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