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风 病 概 述
麻风病防治知识
预防性治疗与疫苗接种
预防性治疗
对高危人群提供预防性治疗,如使用抗结核药物或免疫调节剂等,降低感染风 险和病情进展。
疫苗接种
积极开展麻风病疫苗的研发和试验工作,一旦疫苗研制成功,应大规模接种疫 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有效预防麻风病的发生。
03
麻风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麻风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有氨苯砜、 利福平、氯法齐明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麻风杆菌的生长, 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麻风病的康复与关怀
社会支持与心理辅导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为麻风病患者提供医疗、生活和心理 支持,减轻他们的负担和孤独感。
心理辅导与疏导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 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克服心理障碍,增 强信心。
家庭护理与生活指导
家庭护理技能培训
向患者家属提供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生活指导
支持性护理与康复
支持性护理与康复是麻风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
支持性护理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 知识、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 、语言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04
诊断困难
由于麻风病的症状与许多其他 皮肤病相似,因此准确诊断较
为困难。
社会歧视
由于对麻风病的误解和偏见,患者 常常遭受社会的歧视和排斥,影响 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缺乏有效疫苗
目前尚未有针对麻风病的特效 疫苗,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 有效预防。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在一些地区,由于医疗资源有 限,无法为患者提供及时和有
2024年麻风病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设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麻风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麻风病的传播风险进行科学评 估。
预警机制建设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麻风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 出现的疫情。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 力。
持续改进路径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路径
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制定持续改进路径,明确改进方向和目标。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包括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等,为麻风病 的防控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
绩效评估与反馈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对改进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 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计划和策略。
06
社会支持与环境营造举措
03
麻风病治疗方法与进展
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1
药物治疗是麻风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使用氨 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等联合化疗方案。
2
治疗效果评估主要通过临床检查、细菌学检查和 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进行,以判断病情是否得到有 效控制。
3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不 良反应和耐药性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
无障碍设施建设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 麻风病患者提供便利的诊 疗和生活环境。
社会包容性提升
倡导社会包容性,消除对 麻风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营造尊重、理解、关爱 麻风病患者的社会氛围。
法律保障完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 麻风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打击侵犯麻风病患者权益 的违法行为。
病因
麻风病的病原体为麻风杆菌,通 过长期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当 人体抵抗力降低时,麻风杆菌可 侵入机体并繁殖,引起病变。
麻风病培训-检验科用
激励措施
设立奖励机制,表彰在麻 风病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 的检验科人员,激发工作 积极性。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诊断与治疗的案例分享
成功诊断案例
分享了某地区检验科成功诊断的一例麻风病案例,包括患者症状 、检验方法和结果、治疗过程和效果等。
成功治疗案例
介绍了检验科参与的麻风病成功治疗案例,强调了早期诊断和规 范治疗的重要性。
麻风病培训-检验科用
目
CONTENCT
录
• 麻风病概述 • 检验科在麻风病诊断中的作用 • 检验科人员的防护与安全 • 麻风病防治的检验科支持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麻风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皮肤、神 经和眼睛。
症状包括皮肤麻木、疼痛、红斑、水肿、溃疡等,以及神经粗大 、肌肉萎缩、视力障碍等。
检验科在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检验方法优化
总结了检验科在麻风病诊断中不 断优化检验方法的过程,提高了 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质量控制与管理
强调了检验科在麻风病防治工作 中加强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必 要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对未来防治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创新诊断技术
展望了未来创新麻风病诊断技术的可能性,如生物标志物的 发现和应用。
传播方式与风险因素
01
麻风病主要通过长期直接接触含 有麻风杆菌的皮肤破溃处传播。
02
风险因素包括生活在流行区、接 触患者、免疫力低下等。
麻风病的影响与后果
麻风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 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残疾和心理 压力。
长期未经治疗可能导致畸形、残疾和 失明,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麻风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概况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防治工 作存在明显差异,国际合作需 关注平衡发展,确保资源向需 求更大、能力更弱的地区倾斜 。
05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全球麻风病发病率
下降
近年来,全球麻风病发病率呈下 降趋势,这得益于有效的防治措 施和科技进步。
疫苗研究取得突破
针对麻风病的疫苗研究取得重要 突破,部分疫苗已在临床试验阶 段,有望在未来投入使用。
症状与影响
麻风病的症状多样,轻重不一 ,根据病情可分为结核样型、 界线类和瘤型等。
麻风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 严重影响,如导致肢体残疾、 疼痛、失明等。
麻风病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如自卑、抑郁等,对患者及其 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02
麻风病流行现状
全球分布与趋势
全球麻风病患者数量呈下降趋 势,但仍是公共卫生问题。
早期诊断技术发展
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麻风病 能够在发病初期被及时发现,为 早期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了可 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未来研究方向
疫苗免疫策略研究
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疫苗免疫策略需要进 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效果 。
新型药物研发
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抗麻风病药物是未来的重要 研究方向,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治疗需求。
技术援助与培训
资金短缺问题
地区间差异与不平衡
各国在防治麻风病过程中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国际合作 平台进行分享交流,提高全球 防治水平。
国际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 术援助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 防治能力。
尽管有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 病和疟疾基金等机构的资助, 但资金依然不足,制约了防治 工作的深入开展。
80%
麻风病健康教育
麻风病健康教育引言概述:麻风病,又称为麻疯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虽然麻风病在现代医学中已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仍然有许多人对这种疾病存在误解和偏见。
因此,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对麻风病的认识、减少歧视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麻风病的基本知识1.1 麻风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麻风病的病因是麻风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 麻风杆菌主要存在于患者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1.2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麻风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系统,导致皮肤损伤、肢体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 麻风病的症状包括皮肤麻木、肢体溃疡、肌肉萎缩和眼部损害等。
1.3 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 麻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麻风杆菌的检测。
- 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多药联合治疗,包括抗麻风病药物和辅助治疗。
二、麻风病的预防控制2.1 麻风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对麻风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了解。
- 推广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减少感染麻风杆菌的机会。
- 加强对麻风病患者的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传播风险。
2.2 麻风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识别能力,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 提供免费的麻风病检测和治疗服务,鼓励患者及时就医。
2.3 麻风病的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 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援助,帮助麻风病患者克服歧视和社会隔离。
- 提供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训练、康复用具和职业培训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麻风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3.1 消除对麻风病的误解和偏见- 通过麻风病健康教育,让公众了解麻风病的真相,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 增加对麻风病的认识,提高社会对麻风病的关注和支持。
3.2 促进麻风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麻风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症状的认识,促进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 提供麻风病相关知识,帮助人们识别病症,减少误诊和延误治疗的情况。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
05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方法
多菌联合化疗
联合用药
多菌联合化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 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性 的产生。
疗程与剂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期,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周期、 药物种类和剂量。
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病 情,以监测治疗效果,并根据需 要调整治疗方案。
新型抗麻风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药筛选
01
通过现代药物筛选技术,发现和开发针对麻风分枝杆菌的新型
抗麻风药物。
临床试验
02
对新药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评估其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替代疗法
03
研究新的替代疗法,以减少多菌联合化疗的副作用和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
支持治疗与康复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带来的心理 压力。
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康复治疗和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功能 恢复。
社会支持
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包括医疗保障、生活照顾和经济援助等, 以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06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 和控制
提高公众认识与教育
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公 众普及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传播 途径、症状及治疗方法等知识,提高公 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意识。
02Biblioteka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是影响麻风病流行的因素之一,如热带雨林、山区和边远地
区等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发生麻风病流行。
03
控制策略
全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和消除麻风病流行,
麻风病知识培训PPT课件
目录
• 麻风病概述 • 麻风病的症状与诊断 • 麻风病的治疗与康复 • 麻风病的预防与保健 • 麻风病的社会支持与关爱
01
麻风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 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 围神经。
特点
病程长,病变部位感觉减退,可 出现畸形和残疾。
历史与现状
历史
麻风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麻 木、疼痛、失去感觉,以及皮 肤上出现红色斑块、结节、溃
疡等症状。
神经损害
麻风病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导致肌肉萎缩、畸形,甚至 瘫痪。
眼部病变
麻风病可能引起眼部病变,如 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眼球运 动障碍等。
足部病变
麻风病可能引起足部病变,如 足部疼痛、溃疡、畸形等。
诊断标准与方法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麻风病患者直接接 触,特别是皮肤伤口、溃 疡等部位,如需接触应采 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定期检查与疫苗接种
定期检查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麻风病相关检查,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疫苗接种
积极推广麻风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05
麻风病的社会支持与关 爱
社会关爱与支持体系
消除歧视
倡导社会各界消除对麻风病患者的歧 视和偏见,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 会环境,使患者能够得到公正的待遇 和尊重。
个人防护与保健知识
保持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 洗手、勤洗澡,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患者 的溃疡、皮疹等病灶。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 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提高 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麻风病曾广泛流行,古代人们对之恐惧,常采取隔离措施。
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其他疾病鉴别
还需与结核病、梅毒等疾 病进行鉴别诊断。
XX
PART 03
治疗方法
REPORTING
药物治疗
利福平
氨苯砜
作为首选药物,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 灭作用,需持续服用6-12个月。
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有助于减轻症状 和控制病情。
氯法齐明
联合利福平使用,可缩短疗程并提高 疗效。
手术治疗
鼻整形术
针对麻风病导致的鼻部畸形,通 过手术进行矫正和修复。
早期发现和治疗
通过加强病例监测和主动筛查,早期发现麻风病患者,及时进行 规范治疗,减少传染源。
隔离治疗
对确诊的麻风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的密切接触,降低 传播风险。
追踪和管理接触者
对与麻风病患者有过接触的人群进行追踪观察和管理,及时发现并 治疗潜在感染者。
提高人群免疫力
卡介苗接种
广泛推行卡介苗接种,提高人群对麻 风病的免疫力,降低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 理支持和辅导服务。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 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增强治疗信心。
鼓励患者加入麻风病康复组织 或参加相关活动,与其他患者 交流经验,互相支持。
XX
PART 05
预防与控制策略
REPORTING
加强传染源管理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免疫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麻风病,如药物治疗、免疫治疗、营养 支持等。
预防性治疗
通过疫苗接种等手段预防麻风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挑战与机遇并存
挑战
麻风病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同时,麻风病在贫困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医疗资源匮乏, 使得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
麻风病的病因与传播途径
麻风病的病因与传播途径一、麻风病的概述麻风病,又称为麻疯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皮肤和神经系统引起损伤,并且会对患者的外貌和神经功能造成永久性影响。
目前,尽管医学界在控制和治愈这种疾病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二、麻风病的病因1. 麻风杆菌感染:麻风病主要由麻风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
这种细菌只能在人类和少数灵长类动物体内生长和复制。
2. 免疫反应异常:有些人对麻风杆菌具有天然免疫力,免受感染;而另一些人则因个体差异而易感染并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反应异常。
3. 遗传因素:遗传学也被认为是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麻风病在某些族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这可能与特定遗传物质的不同表达有关。
三、麻风病的传播途径1. 空气飞沫传播:麻风杆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排出并在空气中以微小的水滴形式存在。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周围人吸入这些含有细菌的水滴就可能被感染。
2. 密切接触传播:长期密切接触患有麻风病的患者,如共用生活空间、食具和洗漱用品等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密切接触也不足以导致感染,因为大多数人对该疾病具有天然免疫力。
3. 垂直传播:孕妇患有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时,她们可以将细菌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新生儿感染。
这种情况在巴西和印度尤其常见。
4. 皮肤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有麻风病的人的皮肤病变,特别是有溃疡的部位,可能使细菌传播给其他人。
5. 未知途径传播:尽管已经对麻风病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未知的传播途径。
这表明该疾病仍存在许多复杂性和不完全理解的方面。
四、预防和控制策略1. 多药联合治疗:现已经定为治愈麻风病的标准方法,使用两种或更多有效抗生素来攻击不同靶点上的细菌。
2. 早期诊断与治疗:通过及早发现并提供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感染者对他人的传染风险,并减轻患者自身损伤程度。
3. 社会支持和康复:提供心理、社会和经济支持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降低社会歧视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麻风病畸残预防和康复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
01
对麻风病高发地区和易感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潜在患 者。
02
对与麻风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进行医学观察和干预,防止
疾病传播。
对已治愈的麻风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确保病情不复发
03 。
03
康复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患者家庭关爱与支持
家庭关爱
家庭成员应给予麻风病患者足够的关 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康复辅助
家庭成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生活照顾
家庭成员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 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确保 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营养。
05
挑战与未来展望
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 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包括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康复支持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 情绪。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 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 和生活照顾,减轻患者心 理负担。
社会融入
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参加 各类社交活动,提高社会 适应能力。
诊断方法
麻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皮肤损害特点、神经功能 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 征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方法
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 通过杀灭体内的麻风杆菌来达到治愈目的。同时,针对皮肤 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还需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
02
畸残预防策略
麻风病畸残预防和康复
麻风病流行病学
04
麻风病治疗与康复
治疗现状
01
02
03
联合化疗的应用
目前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 织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进 行治疗,包括氨苯砜、利 福平和氯法齐明等药物。
治疗效果评估
经过联合化疗,大部分患 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但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持 续用药。
80%
防治现状
尽管全球范围内麻风病发病率已 显著下降,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较 高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地区流行情况
高发地区
非洲、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麻 风病的高发地区,这些地区的 病例数量和发病率均较高。
传播风险
部分地区的麻风病传播风险较 高,主要与当地的经济、卫生 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关。
防治重点
针对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制 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以 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
发病机制
麻风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在巨噬细 胞内寄生并繁殖,导致细胞死亡和组 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 应,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02
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全球流行情况
80%
全球分布
麻风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 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 洲的发展中国家。
100%
病例数量
全球每年新增麻风病例约10万例 ,主要集中在印度、印度尼西亚 、巴西等国家。
新药研究与开发
新药靶点发现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创新药物筛选
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从大量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抗麻风病活 性的候选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新药的抗麻风病作用机制,为优化药物设计和提高疗效提供 科学依据。
麻风病的防治现状
麻风病的防治现状麻风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0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被视为可致畸残和难以治愈的疾病。
近50年来,尤其近20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关怀以及科学的进步,该病已成为可防可治的疾病,社会印象已有所改善。
80年代初我国政府提出了力争在本世纪末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
1991年5月第44次世界卫生大会(WHA)通过了全球在2000年消除麻风病公共卫生问题的决议,我国政府也作出了承诺。
现根据有关资料,就国内外麻风病防治现状及展望概述如下。
世界麻风流行概况(一)全球麻风防治目标:1991年第44次WHA决议,全球在本世纪末消除麻风病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指标为患病率< 1/万。
(二)世界麻风患病率变化: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115万麻风患者,估计患病率为2/万。
其中888340例是登记接受治疗的病例,登记患病率为1.7/万。
近10年来全球麻风登记病例数已减少82%。
然而目前在全球60个国家或地区麻风仍然是一公共卫生问题(患病率在1/万以上),其中16个主要麻风流行国家的登记病例数占全球麻风的90%,而其中5个国家(印度、巴西、印尼、缅甸、尼日利亚)占世界麻风登记病例数的80%。
这16个麻风流行最严重国家至少有下列特点之一:患病率 >1/万;或登记病例数 >5000;或新发现病例数 >2000。
(三)世界麻风发现率变化:1996年全球发现病例数约为566 000例,发现率为9. 8/10万。
据统计麻风流行最严重的28个国家1996年发现病例数为544 639例,占全球发现病例的96%,其中15.6%为< 15岁的儿童x,31%为多菌型病例,5.4%伴有Ⅱ级畸残。
这些国家近12年来患病率有大幅度下降,自1985年的20.2/万下降至1996年的3.5/万,但发现率仍无明显改变。
有些国家病例发现数增加,往往与病例发现工作的加强和麻防工作地理覆盖面扩大有关,并不是麻风发病率的改变。
《麻疯季刊》中反映的民国云南麻风病史料及其防治状况
长期以来 . 疾 病 医疗 史是 一 个 较 少 受到 关 注 的“ 非 主 流 研 究领 域 ” 。 致 使 疾病 对历 史发 展 的 巨大 影
响 一 直 未 受 到 应 有 的 重视 , 近 年 来边 疆 民族 区 域 疾 病 医疗 史 的研 究 虽然 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关注 , 但 有 关
收 入 日期 : 2 0 1 4 — 0 4 — 2 1
作者 简介 : 刘少航( 1 9 9 0 一) , 男, 黑龙 江省铁力市人 , 云南大学 西南 环境史研究所 中国环境史 , 硕士, 研究方 向为西南灾荒史
及疾病史研究 。
① “ 麻风病 ” 在 民国时期写作 “ 麻 疯病” , 为保 持刊名 的完 整性 , 文 中仍 作《 麻疯季 刊》 , 文 中其余涉及 麻风病之处都统 一作
细节 。
【 关键词】《 麻疯 季刊》 ; 云南麻风病史料 ; 防治状 况
【 中图分类号】R5 9 9 【 文献标识码】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9 3 4 0 . 2 0 1 4 . 0 4 . 0 0 1
【 文 章 编 号】1 6 7 4 — 9 3 4 0 ( 2 0 1 4) 0 4 — 0 0 1 — 1 0
云南省是中国麻风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 区, 麻风病在云南具有流行时间长、 流行范围广 、 发 病率及患病率高的特点。民国时期 , 云南麻风病的流行情况也是极为严重的, 仅次于华南粤闽几 省。 中华麻风救济会与《 麻疯季刊》 是当时中国麻风病 防治 的主阵地 , 从这一角度来看云南麻风病 防治 就可 以发现其 在 全 国乃至 世界 上 的重视 程度 与 防治水 平 的高低 ,笔者 通过 目前 仅存 于上海 图书馆的《 麻疯季刊》 一手资料 , 梳理了其 中反映的民国年间云南麻风病 防治图景 , 期冀为我们全 面的、 联系的理解 民国时期云南省在麻风病防治方面的情况提供帮助② 。
嵩明县麻风防治24年概况
例, 占总发病例的 2 .8 ;4岁 以下老 人发现 1 , 06% 7 8例 占总发 病 例的 3 8 . %。 12 传染关 系 . 4 4例患者 中 , 7 家庭 内传染 10例 , 6 占总患
者数量 的 3 . 6 , 37 % 家庭外传染或 不明原 因传染的 3 4例 , 1 占 总患者的 6 .4 。农 民 44例 , 62% 3 工人 1 , 3例 其他 2 7例 , 大多
本 指导 原则 “ 第一个溃疡学说 ” 的本质 要求 。当然 , 复杂 对 性 溃疡 也必须投 入一 定力量 , 采取制动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 力 争 降低 复杂性 溃疡的患病 率。
参考文献 :
[ ] .. aakr ers. wt r n [ ]CB 1 SJY wla. p y6S iel d J_ IA—G IY 19 , 3 L o z a EG .96 1 . 0 [ Bad Isniv et6 U J : h e rs si nent n 2] rn .nes i F e . K[ ] T eL poy Mi o It a o— te . sn r i
嵩明县位 于昆明市东北部 , 昆明市 区 4 距 7公里 , 总面积 1 5.平方公里, 15 3 山区占4 %, 0 半山区约占 4%, 2 坝区 占 1% , 7 经 济收入主要 以农业为主。全县划分为六乡三镇,0 15个村委会 , 64 自然村 , 6个 居住 着汉 、 苗 、 回、 彝等 2 4个 民族, 人 口共 计 总 32 9 人。现将我县 2 年来的麻风病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3 7 9 4
a.1 9 2 . 1 9 6, 9
量防止此类对象溃疡滑坡 乃至截肢 , 也是足部 溃疡 防治基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B型麻风的皮肤损害——皮损较复杂,具有多形性 和多色性,大小不一,分布广泛但不对称,皮损边 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或内缘清楚外缘模糊。 有的皮损呈靶形称为“靶形斑”,有的呈带状、蛇
形状或不规则形,有的斑块或浸润的中央呈穿凿状,
称“免疫区”。 • 皮肤涂片查菌阳性(2+~4+) • 组织病理变化 抗酸染色阳性(2+~4+) 。麻 风病概来自述广南县皮防站
詹龙云 广南县麻风病防治群:107300731
前
言
麻风病是一种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
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已2000多年。本病往往在青壮
年发生,诊治不及时常导致畸残,给病人、家庭及
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对人类的身心健
康构成严重威胁。
麻 风 简 史
• 麻风病的疫源地及其传播史 多数学者认为麻风病是多中心源的。而Muir (穆尔)等认为印度是它最早的发源地,东传至中 南半岛,北传至中国,再传至朝鲜、日本;由中南 半岛南传至东亚各国;西经波斯、阿拉伯传至非洲, 再由埃及经希腊、巴尔干半岛再传至欧洲;由欧洲 及非洲传至美洲;由中南半岛、欧洲或亚洲传至大 洋洲。
麻风病的传染和流行
• 麻风病的传染 麻风病是由麻风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潜伏 期通常为2至5年,最长可达10余年,与其他传染病 一样,麻风病的传染也需要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 和易感个体三个环节,自然和社会两个因素。 • 传染源——主要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 主要是多菌型(MB)患者,其皮肤及粘膜损害处含 有大量的麻风菌。细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鼻分泌物 排出体外引起传播。
• 至2014年底,我县累计登记病人1589人,累计 治愈1215人,死亡246人,现症病人数50名, 监测期病人42名,患病率在0.07‰,我县尚有 3个中流行区,主要在珠琳、五珠、篆角,11 个低流行区,其余为无流行区。由于自然条件 差,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至今麻风患病率 及发现率仍较高,是当前我县麻风病防治的重 点地区。 • 每年仍有10例左右的新发病人,按部颁标准达 到基本消灭麻风病任重而道远。
• 生长速度慢 麻风菌系细胞内增殖的病原体,体外人工培养迄今仍未 获成功。但用麻风菌接种小鼠低温部位足垫(27至30℃)皮 下,可出现明显生长,并能传代。麻风菌对数期生长世代时 间需11至13d,而一般细菌增殖一代仅需时20至30min,而同 属于分枝杆菌的结核杆菌约需18至20h。因此,麻风病潜伏 期较长与其病原菌生长速度慢有关。 • 生活力 环境因素对麻风菌活力有明显影响。麻风菌经紫外线照 射30至60min,或经日光照射2h即完全失去活力;麻风菌悬 液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至24℃)条件下保存 两周,活力即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在60℃,10 至30min即完全失去活力。
显微镜下看到的麻风杆菌
• 唐代医圣孙思邈亲手治疗过600名麻风病患者,堪称是世界 上最早的麻风病专家。 • 几千年来,人类对麻风病的治疗进行过多种偿试。大风子于
公元12世纪从东南亚输入中国,南宋白玉蟾在1127年前后就
用其治疗麻风病。 • 砜类药的问世使麻风病进入了化学治疗阶段。1943年,Faget
我县麻风流行现状
• 2014年底,我县有麻风专业防治机构1个,麻 风院村2个,专业防治人员52名,还有基层防 治网及基层卫生人员协助开展工作。通过积 极防治,新病人数减少,发现率和发病率显 著下降,治愈大批病人,现症病人数减少, 患病率显著下降;流行范围缩小,流行程度 下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防治队伍和基 层防治网,改善了社会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 和态度。
• 神经症状——麻风菌具有嗜周围神经的特性。 几乎所有的麻风病人迟早都有不同程度的神 经损害,且皮肤损害与神经损害是互相关联 的。麻风神经损害原因主要是免疫反应所致 的损伤,其次是麻风菌侵入后炎症细胞的浸 润。引起充血、水肿和压迫,导致病理性损 害加剧。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理性改变。 • 表现为——神经粗大、神经脓疡与钙化、神 经纤维化、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及治疗演变史
• 古代认为麻风病是因鬼神或天命受到惩罚所 致。我国秦汉时主“风”说;隋唐时有“虫” 说;明代以后有了传染和遗传观念。欧洲在 19世纪中叶以前认为它是遗传病。1873年, 挪威医学家汉森,在病人组织中发现麻风病 的病原体,1931年,国际麻风会议上被命名 为麻风分枝杆菌(简称麻风菌)。
麻风病的检查
• 麻风的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临床检查、细菌、病理 检查以及有关试验等。 • 询问病史——主要了解其出生地是否有过麻风接触 史,是否到过麻风流行区以及皮损的感觉和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等。 • 临床检查——主要检查皮肤和周围神经。检查应在 明亮的自然光线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从头至 足全身依次详细检查,内容有皮肤损害、神经损害 以及其它器官的检查。
• LL型麻风的皮肤损害_为淡红斑或浅色斑,小 而多,分布广泛对称,边缘模糊,表面光亮、 多汁,可出现弥慢性结节,面部皮肤弥慢性浸 润加深,形成结节或斑块呈“狮面”状,鼻、 唇肥厚,耳垂肥大,有明显浅感觉障碍和闭汗, 肢端溃疡较多见。
• 皮肤涂片查菌阳性(5+~6+)。 • 组织病理变化 抗酸染色阳性(5+~6+)。
• 传播途径——主要传染方式是通过长期密切接触或 经飞沫传染,其次为间接接触。
• 易感个体——指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
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 • 自然因素——指气温、湿度、紫外线的强度等。 • 社会因素——指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卫生状况、 文化教育、人口流动、交通状况、风俗习惯等。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 麻风病要与许多皮肤疾病相鉴别,要客观的 进行各项检查和综合分析。常需要鉴别的疾 病有:
• 单纯糠疹
诊断要点
多见于少年儿童,也可发生于青壮年。 好发于颜面,开始时为境界不清的色素减退斑
或淡红斑,伴细小糠秕样鳞屑,一般无不适或 有微痒,可自行消褪,但易复发。 浅感觉正常。
• BL型麻风的皮肤损害_多数类似瘤形麻风,有斑疹、 斑块、结节等,呈淡红或棕褐色,表面光滑,但没
有瘤型麻风皮损那样光亮多汁,有的皮损呈环形,
内缘较清楚,边缘模糊,皮损分布广泛,但不完全 对称,浅感觉障碍出现较迟且较轻。
• 皮肤涂片查菌阳性(4+~5+)
• 组织病理变化 抗酸染色阳性(4+~5+) 。
• BT型麻风的皮肤损害——可有红斑、浅色斑或斑块, 边缘清楚,大的皮损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
有的皮损呈环状,内外缘均较清楚,中央形成圆形或
卵圆形的“免疫区”。数目较多,但分布不对称,浅 感觉障碍明显。
• 皮肤涂片常规查菌阳性(1+~2+)
• 组织病理变化 抗酸染色阳性(1+~2+)。
麻风病的体征和症状
• 潜伏期——自细菌进入人体至发病的期间称 潜伏期。麻风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5年,长 者达10年。麻风菌进入体内表现出的临床症 状是多样化的,涉及临床各科。然而皮肤及 周围神经的症状及体征出现最早也最常见, 是麻风病诊断、分型与鉴别的主要依据。
• 皮肤症状——绝大多数的麻风病人都具有不 同形态和数量的皮肤损害,如原发性损害的 斑疹、丘疹、结节、斑块、浸润和疱疹等及 继发性损害的萎缩、瘢痕、角化、溃疡及鳞 屑等。
不规则形。
局部刺激不产生红斑反应。
• 扁平苔癣
诊断要点
皮损为红色或紫红色,帽针头至扁豆大多角形扁平丘疹, 表面有一层角质薄膜,有蜡样光泽,除去薄膜可见有少量 鳞屑。 经过中皮疹逐渐增多并可相互融合,呈苔藓状斑 ,周围 可有散在皮疹。 多见于成年人,常伴程度不等的瘙痒。 皮疹可发于全身各处,但常限于四肢,以屈侧为多,常对 称发生。 粘膜多同时受累,以口腔及外阴为主,呈乳白色斑点,斑 细小孤立,或排成环状、线状及不规则的网状。
麻风病的诊断
诊断要点 • 浅感觉障碍与闭汗 • 神经粗大 • 皮肤涂片或组织病理中查到麻风杆菌 • 特异性组织病理变化
麻风病的症状总结为以下八条:
经常红眼,酒醉面容 眉毛稀疏脱落 长期不愈的红白斑疹、结节、斑块 躯干、四肢局部皮肤麻木、闭汗 虎口肌肉萎缩,爪型手 足底破溃,无明显疼痛 口角歪斜,闭眼不拢 单脚高抬走路,步态异常
防 治 管 理 史
• 中外历史上的宗教、礼法和法规都极端歧视
麻风病患者,有过诸多的限制和规定,引起
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待麻风病的态度及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得到不断的演变
和改进。
• 将病人聚居于偏辟地区或遭杀害
• 设立麻风病人收容所和疗养地
• 设立麻风病院 • 废除强制人身隔离,实行社会化治疗
麻风病的临床分类
• 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是以光谱概念来分的,
即在免疫力最强的TT和免疫力最弱的LL麻风之间,
存在着很多免疫力和稳定性不同的界线类麻风。从 TT、BT、BB、BL到LL,像一片连续的光谱,各型 类麻风之间是连续移行,可以演变。
临 床 表 现
• 皮肤表现
TT型麻风的皮肤损害——皮损局限而单一,通常只有一、 二块,分布不对称,皮损较大,为红色或暗红色斑疹或斑块, 边缘清楚,呈环状或地图状,皮损表面干燥,毳毛脱落,闭 汗,浅感觉障碍出现早而明显。 • 皮肤涂片查菌阴性 • 组织病理变化 抗酸染色阴性。
• 白癜风
诊断要点
为界限明显的乳白色脱
色斑,数目、大小不一。 边缘可有色素沉着,皮纹正常,毛发完整,多呈 白色,也可为正常颜色。 无自觉症状。 病理检查仅黑色素细胞少。
• 贫血痣
诊断要点
可于出生后或儿童时发生,为先天性局限性血管
发育缺陷,但不是结构而是功能异常。
皮损为境界明显的淡白斑,常为圆形、椭圆形或
麻风病的治疗
• 由于DDS耐药病例的不断增加和其他抗麻风药物耐 药病例的出现,单用任一抗麻风药物治疗均可能产 生耐药性,因此,WHO于1981年推荐对麻风病采用 联合化疗(M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