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荆州市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荆州市经济发展

一)荆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已成为共识。经济发展在社会中地位突出。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是荆州市人民共同的心声。

荆州市全市生产总值为62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农业占187.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工业占211.12亿元,同比增长13.4%;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22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人民平均收入已达到农民务工就业环境持续好转,本地和外出务工用工需求旺盛、工资水平普遍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势头。据对750户农村住户调查统计,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53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5元,增长21.3%,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36.7%,比上年提高10.5%,其中:农民在本地的劳务收入增加289元,增长51.6%;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增加162元,增长11.4%。

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4750元,比上年增加718元,增长17.8%,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59.3%,其中:农民人均家庭经营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为4439元,同比增加588元,增长15.3%,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48.6%;人均非农产业纯收入为311元,同比增加129元,增长71.3%。而在第一产业纯收入中,人均农业纯收入增加511元,增长16.7%;人均牧业纯收入增加61元,增长18.5%;人均渔业纯收入增加16元,增长3.6%。

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为87元,同比增加13元,增长17.5%,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1.1%;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为296元,同比增加36元,增长13.6%,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3.0%,其中:农民人均得到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和农机补贴等各项政策性补贴为195元,同比增加32元,增长19.7%。

人们收入不断上升,居民储蓄大幅增加。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不断提高,2009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521.3亿元和259.5亿元,分别比去年初增加81.9亿元和18.1亿元,储蓄拉动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金。贷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5.7亿元,在上年增长16.9%的基础上增加49.8亿元,增长14.5%。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15.2%和10.3%。人均储蓄达到6200元,增长14.4%。这一方面体现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使得企业效益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和个人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潜力。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但发展仍不成规模。(二)荆州市产业发展结构

1、总体而言,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序列结构由2006年的12.9:41.0:46.1变动为2007年的17.9:50.7:31.4,变动为2008年的18.2:45.8:36.0,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较大。相比较之前来讲,产业调整取得了新进展,工业及第三产业取得了新成效。

2、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大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12.9%上升为2008年的18.2%,从2006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上升了5.3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41.0%上升到了2007年的50.7%继而下降为2008年的45.8%,与2006年的41.0%相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

4、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46.1%下降到2007年的31.4%,然后开始上升为2008年的36.0%,与2006年的46.1%相比,有所下降,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波动的幅度较大。

近年来,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的特征。2008年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0.1:33.8:36.1,呈现出“三二一”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相同。荆州市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优化。

(二)、横向比较: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看,荆州市产业结构模式是三、二、一。其中第三产业2006—2008年平均水平为37.2%,第二产业平均占33.2%,第一产业占29.6%。同一时期,湖北省产业模式是二、三、一,已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第二产业平均水平为44.3%,第三产业平均占40.4%,第一产业占15.3%。

三)荆州市经济发展的问题

1:三大产业结构内部不断优化,但是发展还是不成规模。

2:农业人口多,比重大,“三农”问题集中突出,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地方种粮积极性不高工业化进程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偏少

3: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下,受制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失衡。

4: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由于工业化的进程,工业的快速发展,破坏了生态平衡。5:科技带动经济发展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科技水平低下。

四)荆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1、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核心,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于此,全市要坚持工业兴市,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发展工业,带动第一、三产业,逐步建成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的新兴加工制造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出口,投资为支撑,技术为推动力,增加消费为突破口,转变增长方式。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档次。加速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着力扶持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快速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继续引导中小企业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努力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走专业化分工协作之路,加快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同时,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产业集群。

3、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优势产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首先要大力推进荆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区域化发展。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提高农产品转化加工的比率,力争在水产品、果蔬的加工上实现新突破。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完善以科技、信息、农机等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延长农业以及农副产品产业链条。其次要加快实施荆州市品牌创建工作。认真规划品牌发展,校企联合搞好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及机械化水平。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荆州市政府要降低门槛,放松管制,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快发展非公经济,打破企业的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让资本和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逐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更好地吸引境外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让市场机制充分地发挥作用,通过竞争推进荆州现代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市政府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大力吸引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优秀人才,从而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建设进程。

5、创造荆州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良好的软环境以吸引外资投资,市政府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出台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宏观指异。继续加强对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将产业集群建设与优化产业布局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产业的协调发展能力。重点引进与荆州产业互补、有利于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外资项目,促进工业经济逐步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向高附加值链的中高端转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政府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的能力建设,减少行政干预,努力营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总之,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辅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