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技术操作规范1、中药贴敷治疗:依据所选取物的功用不同,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用法】1、告知患者中药贴敷治疗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患者应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贴敷部位大小准备厚纱布或棉垫3、在上面均匀地涂一层软膏4、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掺药并均匀掺入。
5、单层纱布覆盖以防止药物撒落并用少量液体湿润后贴敷在患处。
6、胶布固定或包扎。
【注意点】凡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摊贴油膏应薄而勤换,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干燥。
目前调制油膏大多应用凡士林,凡士林系矿物油,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如见此等现象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若对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他药。
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贴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上长过剩而影响疮口愈合。
2、箍围法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适应证】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本法。
【用法】由于箍围药的药性有寒、热的不同.所以在应用时应分别使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如金黄散、玉露散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疮形肿而不高,痛而不甚。
微红微热,属半阴半阳证者,可用冲和散;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属阴证者,可用回阳玉龙散。
箍围药使用时,是将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
调制液体有多种多样,临床应根据疾病的性质与阶段不同,正确选择使用。
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以葱、姜、韭、蒜捣汁调者,取其辛香散邪;以菊花汁、丝瓜叶汁、银花露调者,取其清凉解毒.而其中用丝瓜叶汁调制的玉露散治疗暑天疖肿效果较好;以鸡子清调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其润泽肌肤。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骨伤科整复推拿治疗作业规范
附件一中醫骨傷科整復推拿治療作業規範一、作業目的:藉傷科正骨手法整復骨折或關節錯位,推拿理筋手法施術於穴位產生平衡陰陽,補虛瀉實,調理氣血及緩解疼痛的目的。
二、適應症:(一)骨折。
(二)脫臼。
(三)筋傷。
(四)骨病。
(五)傷科雜症。
(六)神經系統疾患:腦中風後遺症、肋間神經痛、頸臂神經症候群、坐骨性神經痛。
(七)肌肉、骨關節疾病:網球肘、冷凍肩(五十肩)、下背痛、骨關節炎、肌肉痠痛。
三、禁忌:過飽、過餓、特別疲勞、酒醉等不宜過重手法,懷孕者應告知醫師。
四、用物準備:診療床或坐椅、無菌口腔棉枝、75%酒精、優碘、生理食鹽水、換藥車、紗布、副木、棉捲、骨折換藥醫材、治療巾、紅外燈、常備外用藥紫雲膏、金創膏等。
五、作業方法:(一)經望、聞、問、切確診病人,向病人說明治療目的及步驟,並取得病人同意。
(二)懷疑骨折者,可照x- ray確定診斷,再行復位。
(三)拉上圍簾,協助病人選擇合宜體位。
在患處或治療相關部位進行開功舒緩手法。
(四)進行中醫骨傷科手法整復與推拿。
(五)進行緩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藥包紮則在患處敷貼外用藥。
(七)初診病人及遇異常特殊狀況,應有護理紀錄。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提按端擠、搖擺碰觸、夾擠分骨、折頂迴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屈伸收展旋轉回繞、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絡、活絡關節。
(十一)夾縛固定:夾板、石膏繃帶、膠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傷內治法:損傷三期辨治,按損傷部位辯證施治。
(十三)骨病內治法:消、托、補。
(十四)傷科雜症內治法:發汗解表、養陰清熱、固澀收斂、鎮納安神、健脾利濕。
(十五)外治法:敷貼類、搽擦藥、熏洗濕敷類、熱熨類。
(十六)練功療法。
六、護理指導:(一)教導病人放鬆心情,坐或臥應採舒適、能持久之姿勢。
(二)告知與施術者合作,勿隨意移動體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傷。
(三)施術時間依病情醫囑而定,一般為需5-60分鐘。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包含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高热:包括中暑、中风、神昏等高热症状的护理。
3.痛证:包括各种疼痛症状的护理。
4.暴泻:包括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5.脱证:包括晕厥、昏迷等意识障碍的护理。
6.中药中毒:包括中药过量、误用等中毒症状的护理。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风温:包括感冒、咳嗽等风寒热症状的护理。
3.内伤发热:包括内伤、发热等症状的护理。
4.胃痛:包括胃痛、呕吐、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的护理。
5.黄疸:包括各种黄疸症状的护理。
6.水肿:包括水肿、淋证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疖、疔、痈、发、丹毒、疔疮、走黄等皮肤疾病的护理。
4.窦道、压疮、脱疽等伤口护理。
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产前、产后的护理。
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4.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等妇科疾病的护理。
5.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小产、滑胎、异位妊娠等孕产妇的护理。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肺炎、喘嗽、鹅口疮、泄泻、疳证、惊风、痫证、水肿、麻疹、水痘、痄腮、顿咳、小儿暑温、疫毒痢、遗尿、紫癜等儿科疾病的护理。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痔、肛痈、肛漏、肛裂、脱肛、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的护理。
中医骨伤专科门诊规章制度
中医骨伤专科门诊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医务人员及相关医疗服务人员。
第三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依法提供医疗服务,遵守医疗伦理、专业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和人身安全,严格遵守医疗质量监控要求。
第四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健全患者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禁止泄露患者隐私。
第五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并积极改进服务质量。
第二章门诊服务第六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门诊排班计划,保障患者就诊的便利性和及时性。
第七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第八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维护医生患者关系和谐,严禁医生患者之间发生恶劣行为。
第九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规范的患者就诊记录,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第十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加强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生活方式。
第十一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做到个性化治疗。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十二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做好值班制度,保障门诊正常运转,避免因紧急事件而影响门诊服务。
第十三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
第十四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调整医疗服务工作。
第十五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加强医疗事故风险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六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建立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加强医疗技术交流,提高诊疗水平。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做到分类、妥善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八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做好火灾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消防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医院安全。
第十九条中医骨伤专科门诊应做好职业暴露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做好职业暴露风险管理。
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
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一、引言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与关节损伤及其疾病诊疗的学科,手术操作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指南旨在规范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
二、手术前的准备1. 接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了解病情,确定手术指征。
2. 术前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CT、MRI等,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3. 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步骤等。
4. 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目的、风险、预期效果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5. 准备好手术器械、敷料、药物等物品。
三、手术操作流程1. 患者取适当的手术体位,常规消毒、铺巾。
2. 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 根据手术方案,进行皮肤切开、分离肌肉、暴露骨折部位等步骤。
4. 手法复位: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采用适当的复位手法,使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5. 固定:选用适当的固定器材,如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架等,固定骨折部位。
6. 缝合:关闭皮肤及软组织伤口,必要时放置引流管。
7. 术后处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止血药等,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四、手术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 手法复位时,避免过度牵引、暴力,以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
3. 固定器材应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注意保护周围组织,避免损伤。
5.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五、术后管理1. 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
2.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3. 按需调整药物治疗,促进骨折愈合。
4.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六、总结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手术操作流程,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医生应熟练掌握本指南,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提高中医骨伤科手术水平。
中医科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刮痧疗法【适应症】感冒、哮喘、便秘、高血压、肩周炎、颈椎病、腰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
【禁忌症】患部皮肤破损、溃疡、严重皮肤病者、急性传染性疾病、心力衰竭。
【操作】一、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刮痧部位。
二、将刮痧油均匀抹在患处。
一手持刮痧板,倾斜45°,按气血运行方向,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先阳后阴的顺序刮拭。
三、刮后患部皮肤充血,有舒适感,2~3天后可进行第二次治疗。
四、每次刮痧后可饮一杯白开水,以协助排毒。
五、保健强身仅刮颈、背部。
【注意事项】一、治疗室温暖、舒适,勿冷风吹和寒冷侵袭。
二、刮痧板边缘必须光滑,防止损伤皮肤。
三、刮痧中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疲劳等,可立即刮涌泉、百会、人中、合谷穴或稍休息。
拔罐疗法【适应症】腰背疼痛、软组织扭挫伤、肩周炎、颈椎病、神经痛、疖、痈、感冒、支气管炎等。
【禁忌症】心力衰竭、血友病、浮肿及广泛性皮肤病者。
【操作】一、准备不同型号的火罐数个,另备火柴、酒精灯、镊子、95%酒精及少许凡士林。
二、常用方法。
闪火法:先将酒精灯点燃,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患部。
术者左手握罐体,使罐口向下,右手持镊子,夹住沾有酒精的小棉球,在洒精灯上点燃后,伸进罐内绕1~2圈,迅速抽出,随即将罐扣在治疗部位。
投火法:用薄纸做一小纸卷,燃着后投入罐内,然后将罐迅速扣在治疗部位。
架火法:先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做一点火架,再将一小酒精棉球放在架子上、点燃酒精棉球后随即扣上罐子。
滴酒法:向罐内滴入1~2滴酒精,将罐倾斜,转动一周,用火柴将酒精点燃后罐口向下,迅速将罐子扣在治疗部位。
贴棉法:取0.5~1cm见方的脱脂棉,沾少许酒精,贴在罐内壁的中部,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治疗部位。
三、留罐时间一般为10分钟,治疗中患者有烧灼感或皮肤颜色变化过于明显、起水泡等异常现象,立即起罐。
四、起罐时,术者左手扶罐,并轻推罐体使其倾斜,右手食指尖轻按罐口边缘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缝隙,空气进入,罐子随即脱落。
中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骨伤科三种中医特色治疗
城步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二甲评审资料汇编重点科室建设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一:中药外敷法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中药外敷是指将中药末加水,或蜂蜜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二、适应症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关节炎等等多种疾病。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消炎肿止痛散等)、竹匙、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1)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
(2)将外敷中药用水调制好后,先将药膏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凡士林一起调制或用蜂蜜调制,一般3—5天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耐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1、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修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坠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避免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8、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二:骨伤科手法整复技术操作规范1.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脱位。
2.适应症:1、骨折。
2、脱臼。
3.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
4.用物准备:治疗床或座椅,棉卷、夹板或石膏、绷带、治疗巾、外敷药等。
5、方法: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的目的及步骤,并取的病人的同意。
2、根据X线结果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3、协助病人选择合适体位,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展手法。
中医骨伤科室相关制度
中医骨伤科工作制度一、中医骨伤科工作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二、遵守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在门诊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疗。
三、中医骨伤科医师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等有关医疗证明。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
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四、科学、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人负担。
五、承担中医骨伤科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六、根据科室情况,应当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科诊疗技术分,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及重点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骨折整复、外固定、手法、牵引、功能康复等骨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七、积极弘扬中医骨伤科的特长,如中医骨折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伤膏等。
八、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
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九、对于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
十、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应用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更好的配合临床,科研教学需要,特订中药加工炮制室制度如下:一、凡进炮制室待加工的药材,必须查明药物来源,药材的真伪、优劣、质量等以保证药材加工前的质量。
二、药材加工除去药材内的杂草和泥土,需做制剂的药材快水冲洗,凉(烘)干备用。
三、需炒制的药材,根据药物性质、掌握加热的温度、按规范进行操作。
四、炒炭药材必须保证质量不可炭化,操作过程中应用清水喷灭火星,防止复燃,至24小时后凉透验收入库。
五、需加辅料炮制的药材,必须保证辅料的纯净度,按照规定的重量和浓度执行。
六、需切制的根茎类药材用水冲淋、润湿,按标准厚度切制、凉干。
七、根据门诊需要,做到加工有计划、认真填写出入库单据和工作量报表。
上海市中医骨伤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方案供
上海市中医骨伤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方案(供2017年起招录学员使用)根据《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沪卫计委科教〔2013〕3号)的有关规定及《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工作计划》的要求,特制定上海市中医骨伤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方案,作为本市中医骨伤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的依据,确保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质量,达到专科培训预期目标。
中医骨伤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需要根据专科培训目标,突出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充分体现应考者的专科核心能力。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业理论考核’于第二学年下学期进行,‘第二阶段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于第三学年上学期进行,‘终期综合能力考核’分两站(笔试、面试)于第三学年下学期进行。
第一阶段考核专科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知识(100分)卷一(80分):A1、A2、A3、A4型题1)专科基础理论2)特殊影像学判读3)常见病规范化诊疗4)疑难病例分析5)危重病人抢救卷二(20分)1)进展知识(10%):简答题或名词解释。
2)经典拓展题(10%):根据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撰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体会。
第二阶段考核一、病例分析1、考核病种范围:锁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踝关节骨折、颞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指间关节脱位、落枕、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关节炎、肱骨内、外上髁炎、腱鞘炎、膝关节滑膜炎、股骨头坏死、手外伤。
2、被考核医生选取自己所管床位的病人,将其诊疗经过以PPT形式汇报,然后回答考官提问。
时间30分钟。
至少2名考官同时打分,总分100分。
取平均值,最终占总分20%。
具体内容如下:1)主诉,现病史,重要或者与本病相关的既往史、个人史等。
2)重要或者与本病相关的体格检查,专科检查(参加考核的医生应将重要的阳性或者阴性体征运用照片或者视频形式表现)以及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骨伤科常规技术和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操作规范1.按肢体粗细撕成适当宽度的胶布条,将扩张板粘在胶布条的中部。
在扩张板孔处将胶布钻孔,穿绳打结。
在要贴胶布的皮肤处涂复方安息香酊。
对于下肢牵引,助手将扩张板放在距足跟下方二横指(约3~4厘米)处,保持在不和足跟接触的位置。
胶布两端沿中线纵形剪开长约10厘米的裂口,在复方安息香酊未干之前,将胶布贴在肢体内、外两侧皮肤上,并注意将胶布贴得平整无皱。
然后将肢体用手牵引悬空,包括绷带使胶布固定。
对于小腿的皮肤牵引,外侧胶布应贴到低于排骨小头处,以免压迫腓总神经。
在躁部应垫好棉片,以防压迫产生疼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将下肢放在勃郎氏牵引支架上牵引,重量2~4.5公斤,床脚抬高10厘米。
为防足下垂,足底和足背应按上述方法用胶布向上牵引固定,重量0.5公斤,保持踝关节在90左右的位置3.下肢也可用托马氏牵引支架牵引,方法同前。
手法整复操作规范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2.怀疑骨折者,可照x-ray确诊诊断,再行复位。
3.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4.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5.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6.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服贴外用药。
7.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记录。
8.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9.礼筋手法:舒筋活络、活络关节。
10.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11.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12.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13.练功疗法。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各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骨伤科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
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一、【定义】胫腓骨骨折是长管状骨折中最常见。
二、【诊断依据】1.病史多有明显外伤史。
多数为直接暴力所致。
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引起,儿童骨折多为不全或青枝骨折。
2.症状和体征伤后肢体肿胀、剧烈疼痛,局部严重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可触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极少数患者有发生脂肪栓塞综合症的可能。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三【证候分类】(1)斜形骨折(2)螺旋形骨折1.根据骨折的形状分为五种类型。
(3)横断骨折(4)粉碎性骨折(5)青枝骨折(1)上1/3骨折2.根据骨折的部位,分为三种类型(2)中1/3骨折(3)下1/3骨折四【治疗】1复位固定方法(1)夹板固定:①适应症:无移位或移位较少的新生儿产伤骨折。
②操作方法:将患肢用小夹板固定2-3周。
对移位较大或成角较大的骨折,可行牵引配合夹板固定。
(2)骨牵引法:①适应症:8-12岁的儿童及成年患者。
②操作方法:中上1/3骨折,用胫腓骨远端骨牵引;中下1/3骨折,用跟骨牵引。
儿童牵引重量约为1/6体重,时间约4周;成人牵引重量约为1/7体重,时间8-10周。
上1/3骨折应同时用小夹板固定。
牵引时间应注意患肢功能锻炼。
2.药物治疗内服药物。
按“骨折三期”辩证用药。
初期:可视病情给予通下逐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法治疗,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期:给予活血理气,调理脾胃,必要时给则予补气血,益肝肾,壮筋骨治疗,方用三七接骨丸。
后期;给予补气血,益肝肾,壮筋骨,活血通经,温经通络之法治疗,方用养血止痛丸。
②外用药物。
整复后可外用活血止痛药物;后期功能锻炼时则重在按摩舒筋,配合下肢熏洗方。
五、【康复治疗】早期进行踝关节伸曲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临床诊断要点1. 听诊、问诊、望诊、切诊相结合,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征等。
2.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病机辨证,确定病因、病位、病机。
3. 通过骨伤科常见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4.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立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诊疗原则1. 注重整体观察,病情明确后,从整体上采用一贯的诊疗原则。
2. 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 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相互配合,中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融合优势。
三、临床操作规范1. 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的中成药或中药治疗,注意剂量和用法用量,遵循药物治疗原则。
3. 物理治疗,如按摩、拔罐、热敷、针灸等,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
4.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患者条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
四、病情观察与随访1.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用药效果等。
2. 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3.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中医骨伤科科室规章制度
中医骨伤科科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医骨伤科科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中医骨伤科科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中医骨伤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科室必须遵守医院的各项管理规定,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第三条中医骨伤科科室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必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做到有机结合,提高科室整体水平。
第四条中医骨伤科科室实行科室长负责制,科室长对科室工作全面负责,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五条所有进入本科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科室长的安排和指导,服从科室的工作安排。
第六条科室长对科室的各项工作负有监督责任,确保科室的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七条科室长有权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工作要求和考核,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批评和指导。
第八条科室医务人员应该维护和团结同事,遵守医德医风,维护医院和科室的和谐环境。
第二章科室工作制度第九条科室每天按时上班,下班时间由科室长根据工作安排决定,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
第十条科室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医生的职责,严格遵守医德医风,不得对患者产生恶意,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第十一条科室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第十二条科室医务人员要对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妥善保管,做到使用规范,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第十三条科室医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
第十四条科室医务人员要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十五条科室医务人员之间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科室的整体水平。
第十六条科室医务人员要遵守患者的隐私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第三章工作流程规定第十七条患者来诊科室医务人员应迅速为患者安排检查和诊断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第十八条患者的诊疗工作应该由主治医生负责,确保患者得到专业和全面的治疗。
第十九条科室医务人员要认真填写患者病历和相关资料,便于医疗质控和患者随访。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
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
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
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
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
嘱病人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
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
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一、推拿疗法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
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
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7 .病人侧卧,医生以一侧手臂托住位于病人上侧之大腿,另一手扶住病员腰部,转动能关节2〜3圈后,将髅关节在外展30°位置下作向后过伸2次[即“扳腿”。
8 .病人仍侧卧,一人用两手掌推住病员上侧之上胸部,另一人用两手扶住病员上侧之骼骨翼部,两人同时作相反方向之动作,迅速而协调地将上胸部向后推,将臀上部向前推(即“斜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
专科技术与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1、手法整复
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
二、适应症:
(一)骨折。
(二)脱臼。
三、禁忌:
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
诊疗床或坐椅、常备外用药消炎止痛膏、百草伤膏等。
五、作业方法:
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
六、护理指导:
(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四)施术期间请勿随意移动身躯,若觉疼痛请患者随时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以免发生危险。
(五)施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请患者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六)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感染疾患、伤口、肿瘤等宜慎
用施术者,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七)若有伤口应依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八)施术部位若有酸痛红肿等反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
七、异常状况及处理
(一)晕倒
1.发现晕倒病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由医师决定处置方式。
2.立即使病人平卧,采头低脚高姿势。
3.注意保暖,给予温热开水或茶。
4.若已晕厥,可用指甲掐人中、百会、合谷、足三里、内关等穴,
一般即可苏醒过来;若症状不能缓解,则依生命急救复苏术抢救。
(二)疼痛
1.请病人勿惊慌,放松心情,以免肌肉收缩加剧。
2.操作手法后可能会有稍酸痛情形发生,若有此种情形应随时告
知医护人员。
2、骨折小夹板固定术
一、目的
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杉树皮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
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须配合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闭合者。
二、用物准备
杉树皮,桃花纸,绷带,布胶带,树皮剪,镰刀,消炎止痛膏,金黄散等。
三、操作方法
骨折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贴敷消炎止痛膏,桃花纸安放于适当的位置,放上修剪好的杉树皮小夹板。
布胶布缠扎夹板,绷带包扎,再用布胶布缠扎即可。
四、注意事项
1. 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抬高原则是患部高于心脏水平,其远侧高于患部,如怀疑患肢有筋膜间室综合征,则不宜抬高。
2.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1~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
3. 观察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
4. 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如发现骨突处疼痛,及时打开夹板检查。
5. 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夹板后的7天内复诊,进行夹板调整,更换贴敷膏药。
6. 定期X片复查,前2周每周1 次,以后每两周1 次。
7. 指导患者行未固定关节功能练习。
五、骨折愈合标准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反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固定解除后受伤肢体活动正常。
3、操作流程
(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脱位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
(五)敷贴消炎止痛膏。
(六)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
(七)固定:杉树皮夹板、石膏绷带、胶布、支具固定。
(八)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九)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
健脾利湿。
(十一)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二)练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