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 名校试题分类汇编 第六期 专题03地球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项选择题1.(2020届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台风也不例外。
盛夏,来袭的台风给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带来的益处是( )A. 降温B. 光照少C. 降水多D. 风力强2.(2020年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年4月11日—13日锋线移动情况。
读图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该锋面可能属于暖锋B.甲地13日气压比11日高C.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1日的日出前后D.该锋面的降水主要位于锋前,降水的强度比较小,多连续性降水3.(2020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蕴含的某种科学道理对应下图中A C DB4.(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适应性练习海淀零模)图2为“某地某曰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气温出现在14: 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C.1︰00 -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D.9︰00 - 11: 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2020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20年1月5日14时和6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1~2题。
5.5日14时~6日8时,①地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6.5日14时~6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A.② B.③ C.④ D.⑤【答案】B【解析】看风向关键是要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020届“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第三次月考)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
2020年【地理】真题和模拟:地球上的大气-普通高校招全国统一考试卷(含解析)汇编版

『真题试炼·引申模拟』『分项汇编·逐一击破』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力环流】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 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 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图36.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答案】6.C 7.A 8.C【解析】6.读图可知, 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 说明降温速率接近, C 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 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 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 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 温度下降较快, 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 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 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 D错误。
故选C。
7.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 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 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 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 蒸发(腾)多, 吸收热量多, 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 温度较低, 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 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 ③④错误。
故选A。
8.由上题分析可知, 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 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 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 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 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
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 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 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 ABD错误。
2022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参考答案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1.C【解析】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
故选C。
2.D【解析】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
故选D。
3.B【解析】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
故选B。
4.A【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D错误;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C错误。
故选A。
5.B【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B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错误。
故选B。
6.B【解析】根据题意,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3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3)地球上的大气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分布于()A.①B.②C.③D.④2.关于图中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对流运动显著B.适宜飞机飞行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下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完成下面小题。
3.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低压槽B.高压脊C.冷锋D.暖锋4.此时乙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A.气温降低B.气压降低C.连续性降水D.风力减小伊兹密尔是土耳其伊兹密尔省省会,年平均降水量约700mm,远多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440mm的年平均降水量。
2020年某月,持续一夜的强降雨(约占年降水量的18%),导致了该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伊兹密尔市位置,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伊兹密尔地区的强降雨天气可能出现在()A.2月B.6月C.8月D.10月7.造成伊兹密尔和尼科西亚降水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距海远近不同B.沿岸洋流不同C.西风带控制时间不同D.地势起伏差别大为了研究大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LC)变化及其对城市热岛和城市舒适度的影响,研究人员从不同途径获得了各种研究数据,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印度德里1991~201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LC)变化数据(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遥感(RS)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C.虚拟现实(VR)D.地理信息系统(GIS)9.关于印度德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LC)变化说法正确的是()①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②绿地面积逐年减少③田地、水体面积均减少④德里的土地总面积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表中数据表明,印度德里()A.热岛强度增大,舒适度增强B.热岛强度减小,舒适度减弱C.热岛强度增大,舒适度减弱D.热岛强度减小,舒适度增强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高考地理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0·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答案】1.D 2.C【解析】1.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
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
2.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C 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 项错误。
3.(2020·湖南湘潭一中高三模拟)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此题涉及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和逆温现象,图中横坐标表示气温,纵坐标表示高度,图①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②中曲线的转折点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产生雾霾天气,转折点向上部分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图③逆温范围更大,图④的逆温范围相对小些,此类逆温多见于锋面活动所产生的逆温现象。
【高考】2020年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必修1含解析

【关键字】高考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辐合上升B.辐合下沉C.辐散上升D.辐散下沉2.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B.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C.秘鲁沿岸的上升流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答案】1.D2.D考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题型】选择题【难度】中下图为2013年11月20日20:00我国两个地区地面天气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对图中各地大气状况描述可能正确的是A.①地气流下沉B.②地出现降雪C.③地晴朗高温D.④地吹偏南风4. 当A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到B地时,该地A.细雨连绵B.风和日丽C.大风降温D.万里无云【答案】3.B4.C考点: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题型】选择题【难度】中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 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海陆位置B.地形差异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6.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A.0时B.5时C.15时D.20时【答案】5.D6.A考点:热力环流。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图中n和n+4为两个不同纬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温线的温度①<②B.甲地受洋流影响,降温减湿C.受乙系统影响甲地吹偏北风D.河口处右岸堆积作用明显8.有关该河流水文特征和开发利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A处河流的含沙量比B处大B.A处河流以搬运和沉积作用为主C.B处因流速慢常形成冲积扇D.B处以下河段适宜发展航运和灌溉【答案】7.D8.D8.河流A地处上游源头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4·广东)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热力环流及的应用)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2.(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因素)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答案】1.C 2.A【解析】1.由材料“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可知,暖季时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与低海拔地区暖湿气流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确;由题干关键词“若暖季”可知,暖季时气温相对较高,大气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A错误;该地位于珠穆朗玛峰南坡,是阳坡,暖季时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导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强,B错误;下行风指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焚风效应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形成的干热风,综上,下行风会导致焚风效应增强,D错误。
故选C。
2.由题干“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可知,更强的下降风将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由此可能引起P地附近年均气温趋于降低,这种区域降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消融减慢,A正确,B错误;更强的下降风也降低了区域风辐合的高度,从而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导致P地附近年降水量趋于减少,C错误;湖泊效应指水库(人造湖泊)对气候的作用,由于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更强的下降风引起的区域降温会导致湖泊效应减弱,D错误。
故选A。
(2024·广东)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基础版,含详解)

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下表示意中纬地区某流域气候资料(流域内气候差异较小)。
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5.6 -4.2 0.7 8.7 15.1 18.2 19.3 18.6 13.9 8.1 2.1 -2.3降雨量(㎜)47 46 39 49 53 73 88 69 47 35 51 52A. 终年暖湿B. 气温年较差大C. 海洋性强D. 降水年变化小2.该河最大流量出现在()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甲岛上多荒漠,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但溶洞微量极少,岛屿周围大陆架宽广,据此回答30—32题。
3.甲岛的气候类型为()A. 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4.甲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最适宜捕鱼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5.一架飞机以660km/小时,从甲岛飞往迪拜,飞行时间约为()A. 4 小时B. 3 小时C. 2 小时D. 1 小时6.中新网8月25日电] 台湾灾害应变部门今天表示,统计到25日下午6时为止,莫拉克台风造成全台共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农林渔牧损失成百亿(台币)。
据《莫拉克移动路径图》(图5),回答第6题。
6.8月7日14时,台湾南部城市高雄的风向可信的是A.东南风 B.偏东风C.东北风 D.偏西风2011年1月13日国际在线报道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水灾加剧,灾情可能是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7.导致澳大利亚不同季节气压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分布B.洋流分布C.地形起伏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8.在正常年份,处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州降水也很多。
其原因有()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②沿岸有暖流经过③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④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由图中气压分布推断,此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B.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D.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下图示意中央气象台在2013年2月4日发布全国大风降温预报情况(局部),图中黑色圆点处的数字表示城市,温度数值表示降温幅度值。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题型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湖北卷]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
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
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
据此完成1~3题。
1.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A.分选性由好变差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C.分选性由差变好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答案:D解析:结合图例可知,沙粒分选系数反映了沙粒的粒径差异程度,分选系数数值越小,沙粒粒径差异越小,分选性越好。
图中采样点1到9沙粒分选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说明沙粒的分选性先变差再变好,A、C错误;从沙漠到绿洲,主导风风力逐渐减弱,风速逐渐减小,风力搬运能力减弱,大颗粒的沙粒先沉积,小颗粒的沙粒后沉积,因此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整体上由粗到细,B错误,D正确。
2.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说明白天沙漠温度低于绿洲,绿洲温度较高,不会出现“冷岛效应”,A错误;绿洲温度高于沙漠,绿洲“热岛效应”显著,B正确;引起沙漠和绿洲小区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沙漠温度高和绿洲温度低,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说明夜晚沙漠和绿洲的温度差异较小,绿洲“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均不显著,C、D错误。
3.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答案:C解析:绿洲风是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
绿洲风与降低绿洲居住区噪声污染无关,A错误;绿洲风是从绿洲吹向沙漠,不会给绿洲带来丰富的降水,B错误;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且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绿洲风可挟带绿洲区沙物质向绿洲外输送,有利于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从而改善绿洲的生态环境,C正确;绿洲风主要影响物质迁移,与阳光照射强度无关,D错误。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C【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2016至2020高考地理试题: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0年】(2020·新课标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观测时段内()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答案】6. C 7. A 8. C(2020·江苏卷)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6. 此时①地最可能()A. 暴雨倾盆水难排B. 细雨蒙蒙衣难干C. 烈日炎炎似火烧D. 黄沙满天车难行【答案】5. C 6. A(2020·天津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 风和日丽B. 狂风暴雨C. 阴雨连绵D. 大雪纷飞13. 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A. 乌鲁木齐B. 贵阳C. 上海D. 福州【答案】12. A 13. D(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
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
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
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带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高频考点例题解析

(带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高频考点例题解析选择题1、寒夜灯柱是一种可与极光比肩的冰晕现象,因大气中的冰晶反射灯光而形成。
在冰晶的反射机制下,城市的路灯、霓虹灯、汽车大灯等都化作彩色光柱,直上云霄形成寒夜灯柱。
下图示意某地寒夜灯柱景观。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寒夜灯柱现象主要发生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臭氧层(2)寒夜灯柱现象发生时,当地的大气()A.氮氧组成比例低B.气流运动剧烈C.污染物质较多D.水汽多凝结为冰晶(3)寒夜灯柱多发生在我国()A.纬度较低的地区B.温度偏低月份C.大气逆辐射强的天气D.东南沿海城市2、图1示意某日局部地区不同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在当地()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一天中,图中四地平均风力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3)该日四地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甲地全天多云B.乙地气温变化小C.丙地经历了阴雨D.丁地晴朗炎热3、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
对农户大棚来说,棚内高湿状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
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A.实际水汽压大B.饱和水汽压大C.实际水汽压小D.饱和水汽压小(2)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A.阴天B.多云C.晴天D.雷雨(3)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A.早晨放顶风B.早晨放底风C.中午放顶风D.中午放底风4、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水汽冷却形成的雾。
左图是平流雾形成示意图,右图为某日拍摄到的山东烟台平流雾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C【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4.(2011全国大纲卷,10)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B【解析】正午前后即12时,此时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已行至乙地上空,甲地温度降低、乙处空气对流活跃、丙处大气比较稳定,由于北半球自西向东运动,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甲地出现偏北风,B项正确。
(二)气压带和风带【考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材料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2011 ,40(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答案】副热带高气压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形成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考点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1.(2011 ,36(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表2【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北美洲五大湖地区,雪带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岸或南岸;北美洲五大湖地区,冬季来自北冰洋上空的冷空气流毫无阻挡的长驱南下,受湖泊较暖热力作用,气流上升形成降雪。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2011年,13(1))Y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答案】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Y市所在地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地处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一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移,该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带来较多的雨水并增加沿岸气温。
3.(2011基本能力,2)气候对自然景观影响颇多,“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下列选项描述气候的是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B.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C.今晨寒风凛冽,气温骤降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答案】B【解析】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
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
题目中ACD都是表示短时间状况,B是表述长期天气状况,B项正确。
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4.(2011 ,27(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的原因。
【答案】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
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解析】先读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得出甲地去年气温较乙地低、降水全年较乙地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乙地全年温度较高、降水稀少,结合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考点3】气候类型的判读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示意图。
1.(2011 ,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 终年炎热B. 冬暖夏凉C. 终年寒冷D. 冬冷夏热【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赞比西河流域主要在南纬10°和南纬20°之间,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项正确。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
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
图7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表2是图7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量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
【答案】新义州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6~9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
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析】读表格2可知,新义州6~9 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72.9%,最高;根据图7、表2可以发现朝鲜半岛降水量的总量较大,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的比例小,列举城市的降水量较多;从时间角度看,四个列举城市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从空间角度看,朝鲜半岛降水量的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有东南先西北方位减少的宏观趋势。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
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3.(2011,36(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
【答案】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解析】读图7可知,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5℃);全年降水量大(达2000毫米以上),且各月降水较均匀,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4—6题。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 ③——大兴安岭西侧D. ④——西经130度附近【答案】D【解析】读表格1可知,①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澳大利亚在南半球;②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纬54°17′度、西经130度附近为北美洲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项正确。
5.(2011 ,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 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 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答案】A【解析】④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纬54°17′度、西经130度附近为北美洲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科迪勒拉山脉或海岸山脉的影响,盛行西风带来的丰沛雨水在地形的影响下形成典型的地形雨,所以该地区降水较其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多。
A项正确。
6.(2011 ,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 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答案】B【解析】②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秦岭淮河以北,自然带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旱涝灾害频繁;③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自然带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B项正确。
7.(2011,38)下列A、B、C、D四幅“一年中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南非南端气候状况的是图,当地季多雨。
【答案】C 冬【解析】据所学气候方面知识,南非南端纬度位置约为南纬34°,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月均温高温为1月,结合图C项正确。
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回答下题。
8.(2011地理,12)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两条纬线为北回归线(图中虚线)、北纬30°,从左向右(自西向东)三条经线分别为东经60°、东经90°、东经120°,所以某地45°E、20°N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中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C项正确。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
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
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
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