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数学】6.12 整理与练习(2)(习题与练习卷)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优秀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优秀课件
(1)回顾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
宽(圆柱的高) 长(圆柱底面周长)
(2)回顾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
(3)回顾圆柱体积计算方法
高 底面
(4)回顾圆锥体积计算方法
高 底面
体积不变,面积增加了2rh
练习
一、填空。 1、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圆柱的高指的是(两个底面之间距离 )。 2、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展开后是一个( 长方 )形或( 正方 )形。如果展 开后是(正方 )形,则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42cm3,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 28.2)6 cm3。 4、一根长10dm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小段圆柱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36dm2,这根钢材的底面积是( 9 )dm2,原来的体积是( 90 )dm3。
体积=底面积×高
v=sh
自主整理
1、圆锥特征:
底面: 圆锥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 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1条。
2、圆锥体积:
体积=底面积×高×
1 3
v=
1 3
sh
自主整理
知识整理分类 ---更清晰,更系统哦!
1、知识网络。
名称
圆柱 圆锥
图形
特征
相同点
(3.14×12×12)×3 =452.16×3 =1356.48(平方分米)
答:略。
2、一个圆柱形木桶的底面半径是20cm,把一块石块放入木桶后,桶
中水面完全没过了石块,水面上升了4cm。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
方厘米?
3.14×202×4
=3.14×400×4
=5024(立方厘米)
答:略。
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用这堆沙在10 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整理与练习(二)∣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整理与练习(二)∣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 整理与练习(二)∣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112节——整理与练习(二)。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这一节课我们将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小数的四则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难点则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比如苹果、橙子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和数量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分数和数量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4个苹果,他先给了小红6个苹果,然后又给了小红1/4的苹果,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还剩下19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和数量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运算还不够熟练。

在下一节课,我会继续巩固学生们对分数的理解,同时也会加强他们的运算能力。

我还会让学生们思考,除了用苹果来表示分数,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将分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选择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小数的四则运算作为复习的内容。

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安排上,我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物品理解分数和数量的关系,然后讲解例题,再进行随堂练习,布置作业。

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学生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主要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2)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2)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1、填空题。

(1)48和56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2)M是非0自然数,N=M+1,那么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两个数可能是()和()。

2、在每组数后面的中括号里填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小括号里填上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2和7 [ ] ()(2)8和9 [ ] ()(3)18和6 [ ] ()(4)15和3 [ ] ()(5)8和10 [ ] ()我发现: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当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当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积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3、判断题。

(1)如果a,b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a,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b。

()(2)如果a÷b=8,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8。

()(3)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不可能小于这两个数。

()4、帮小兔子找家。

(连一连)5、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72,如果甲数是24,那么乙数是多少?6、2路和11路公交车早上6时同时从起点站出发,2路车每5分钟发一辆车,11路车每8分钟发一辆车,那么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早上几时几分?7、王老师家的客厅地面是一个长600厘米、宽400厘米的长方形,选用下面的哪种方地砖比较合适?铺满整个客厅需要多少元?(不考虑地砖间的空隙,不能切割)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原理,提高计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还不够熟练,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组合作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讲解演示:教师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6.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相关知识,对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组成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数的读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组成等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组成等。

2.教学难点: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多位数的读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数字卡片、计数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字,如车牌号、电话号码等,引导学生注意和观察这些数字,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组成等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

10cm
答:这个土豆的体积是512立方厘米。
探索与实践
11、用小棒和橡皮泥团,可以做出不同的长方体和 正方体框架。小组合作,先填写选料单,再做一 做。
探索与实践
12、调查几种长方体形状家用电器长、宽、高的数 据,算出它们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积和体积。
探索与实践
13.你能求出一张纸的体积吗?小组合作,动手试一试。
a a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高×宽×2
=(长×宽+长×高+高×宽)×2
S长方体=2ab+2ah+2bh
=2(ab+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正方体=6a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所能容纳物体空间的大小。
h
a
b a
a a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长方体=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正方体=a3
体积=底面积×高 V=sh
练习与应用
7.有一个花坛,高0.5米,底面是边长1.3米的正 方形。四周用砖砌成,砖墙的厚度是0.3米,中 间填满泥土。 (1)花坛所占的空间有多大?
1.3×1.3×0.5=0.845(立方米)
答:花坛所占的空间是0.845立方米。
12
12
3
3
12÷4=3(厘米)
12
3×3×12=108(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8立方厘米。
综合练习:
3.一个正方体水池的高是16cm,里面装有10cm深的水,放进一个土 豆,这个土豆被水完全淹没,这时水深上升到12cm。这个土豆的体 积是多少?
12cm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 12 课时整理与练习( 2)教课内容:教科书P34 页练习与应用(4-7)教课要求1、经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累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点,发展数学思虑。

教课要点与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准备:小黑板教课过程:一、复习总结教师:我们来一同复习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bh教师:由上边两个体积计算公式归纳成的总公式是什么?指名让学生回答.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 =Sh二、讲堂练习1.做教科书第34 页的第 4 题.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全班学生独立填表,集体校正。

指名谈谈每个空格里的数是如何算出来的。

2.做教科书第34 页的第 5 题.3、做教科书第34 页的第 6 题.先请一位同学读题,而后教师发问:这道题的第一个问题实际求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做的。

4、做教科书第34 页的第 7 题。

学生独立思虑,解答。

沟通时指名谈谈每一问其实是求什么。

5.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虑题能够让几个学有余力的学生共同谈论一下。

联合正方体的特点教师进行适合的解说。

三、全课总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以为今日学习的内容什么是要点?四、作业练习与应用P34 第 5 题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 2)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一致的,看禁止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少儿的察看能力,扩大少儿的认知范围,让少儿在察看事物、察看生活、察看自然的活动中,累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察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察看于察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察看过程的指导,侧重于少儿察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2) --练习题.doc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2) --练习题.doc

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1、填空题。

(1)48和56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2)M是非0自然数,N=M+1,那么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两个数可能是()和()。

2、在每组数后面的中括号里填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小括号里填上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2和7 [ ] ()(2)8和9 [ ] ()(3)18和6 [ ] ()(4)15和3 [ ] ()(5)8和10 [ ] ()我发现: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当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当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积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3、判断题。

(1)如果a,b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a,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b。

()(2)如果a÷b=8,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8。

()(3)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不可能小于这两个数。

()4、帮小兔子找家。

(连一连)5、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72,如果甲数是24,那么乙数是多少?6、2路和11路公交车早上6时同时从起点站出发,2路车每5分钟发一辆车,11路车每8分钟发一辆车,那么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早上几时几分?7、王老师家的客厅地面是一个长600厘米、宽400厘米的长方形,选用下面的哪种方地砖比较合适?铺满整个客厅需要多少元?(不考虑地砖间的空隙,不能切割)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2)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2)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探索与实践”第11-13题。

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练习与应用第11题。

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过程二、练习与应用第12题。

出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布置作业练习与应用第13题及思考题。

教学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一玩具商从批发行购进两种大小不同的玩具熊100个,共花了3600元。

在零售时,其中70个大号玩具熊以每个54元卖出。

(1)如果余下的小号玩具熊以每个15元售出,求玩具商在这次买卖中的盈利率。

(2)如果在大号玩具熊卖完后,每个小号玩具熊应定价多少元,才能使盈利率达到25%。

2.一条长120厘米长铁丝,焊接成一个长、宽、高比是3∶2∶1的长方体(接头处忽略不计),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2天。

现在乙队先工作几天,剩下的由甲队单独完成。

工作中各自的工作效率不变,全工程前后一共用了14天,共得劳务费2万元。

如果按各自的工作量计算,甲、乙各获得多少万元?4.一个书架,原来上层和下层中书的本数比是8:7,如果从上层取出8本书放放下层,这时上层和下层的比为4:5,原来上层和下层各有图书多少本?5.最佳方案。

苏教版6.12整理与练习(2) 同步课时练习作业 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备课目录)

苏教版6.12整理与练习(2) 同步课时练习作业 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备课目录)

6.12 整理与练习(2)同步练习1、填空(1)要画一个周长是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在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平方米,周长是()米。

(3)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扩大()倍,周长扩大(),面积扩大()倍。

(4)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半径是3分米的圆,如果改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

(5)小华沿着一个半径是5米的圆形花坛走了4圈,他一共走了()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平方米。

(6)用一段18.84分米的铁丝围成两个一样大的圆形,每个圆的直径是____分米,面积是____平方分米.(7)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问的距离是5cm,所画的圆的周长是____cm;面积是____cm2.(8)一个圆的周长是50.24厘米,它的半径是____厘米,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2、选择(1)从对称轴数量的角度考虑,下面()图形与其他图形不是同一类。

A 环形B 半圆C 圆(2)一个半圆形花坛的面积是6.28平方米,则这个花坛的周长是( )米。

A 12.56B 6.28C 10.28(3)长方形纸片长20厘米,宽16厘米,它最多能剪下( )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形纸片。

A 6B 8C 11 (4)如右图,是一个帽子的设计图纸(单位:厘米) 帽子下面的大圆的半径是( )厘米。

A 20B 30C 40(5)如上图,是一个帽子的设计图纸(单位:厘米),要做下面的环形帽沿,需要用布( )平方厘米。

A 1256B 5024C 2512 3、判断(1)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2)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半径的π倍。

( ) (3)半径是2分米的圆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 (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一定比正方形大。

( ) (5)圆的直径就是所在圆的对称轴。

( )20204、计算题(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_00002-最新教育文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_00002-最新教育文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整理与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帮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能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题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一)小学讨论:1.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举例说明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3.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二)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板书,如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等。

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练习1.口算练习。

学生用1分钟时间完成第87页第1题的口算题,完成后快速核对计算结果,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出示:3/410/11 +3/411 74/7-4/74提问:这两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交流后明确:这两道题不能用简便方法来做,只能按运算顺序来做。

学生在本子上独立计算,同时指名板演,教师结合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评。

(2)出示:9/4(4/9+16) 84(7/12-1/1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打算怎样计算?交流后明确:这两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及时讲评。

(3)出示:5/93+4/93 3/75/18+4/75/18-5/18提问:这两题又该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运用哪个运算律?交流后明确:这两题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苏教版五下数学6.12 整理与练习(2)课件

苏教版五下数学6.12 整理与练习(2)课件
15.7×2÷3.14÷2=5(米) 3.14×52÷2
= 3.14×25÷2 = 78.5÷2 = 39.25(平方米)
答:这个鸡圈的面积是39.25平方米。
5.右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 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角形面积:10÷2=5(平方厘米)
2r×r÷2=r2=5
圆面积:3.14×5=15.7(平方厘米)
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与原 来的圆: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 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
S = πr2
综合运用
1.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大圆面积:3.14×(10÷2)2 =3.14×25
两个小圆面=7积8.:53(.1c4m×2)(10÷2÷2)2×2 =3.14×2.5 2×2 =39.25(cm2)
3.14×(64÷2)2+100×64
3.14×64+100×2 = 3.14×322+6400
=200.96+200
= 3215.36+6400
=400.96(米) = 9615.36(平方米)
答: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400.96米,面积是9615.36平方米。
3.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如右图)剪 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纸的面积呢?
苏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下册
6圆
整理与练习(2)
整体回顾 综合运用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
整体回顾
这一单元,你学 到了哪些知识?
我学会了计算
我掌握了用圆 规画圆的方法。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2)

第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25页整理与复习里“练习与应用”第7~10题,“探索与实践”第11~13题,思考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复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使学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灵活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并学会反思以及根据反思结果有效调整策略。

【教学准备】(1)每组准备10cm、8cm、6cm、5cm的小棒各12根,橡皮泥16个同样大小的小团,一盒(500张)的A4纸。

(2)课前测量好长方体形状家用电器的长、宽、高,并填在书上的表格内(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过程】数学小讲师:展示并讲解一道题的思考和结题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公式,想一想,这些公式分别是什么?指名回答,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公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灵活选择和应用这些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二、练习与应用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数学书第24页的第7~10题,下面哪些同学愿意来交流你的做题方法呢?1.练习与应用的第7题。

(1)引导:这两个问题分别求的什么?明确“花坛所占空间”指的是花坛的体积,而“花坛内泥土的体积”则求的是花坛的容积,他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但是所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不同的。

感受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整理和练习 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整理和练习 2
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评价项目,说说成功经验。
学生客观地对自己作出评价。
谈收获。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 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
版块二:
1.完成第6题
(1)集体反馈完整的解题过程。
依据目标,自主整理:
回忆旧知。
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第6题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
(2)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要求纸箱的长,就是求6个饮料罐的直径之和。
要求纸箱的宽,就是求4个饮料罐的直径之和。
要求纸箱的高,就是求饮料罐的高。
要求纸箱的容积,就是求长方体的容积。
要求硬纸板的面积,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重叠部分面积。
2.布置课堂作业
师巡视。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完成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助。
3.布置家作
作 业 设 计
家作:
《一课一练》第 24 页,包括智力冲浪。
反思:
第9道操作实践题,为了减少计算量,作以下要求:
∏取值为3,长方形的长和宽必须为整数,最好是3的倍数,比如15cm 、12cm
情况一:以15cm为底面周长,12cm为高。体积为3×(15÷3÷2)2×12=225平方厘米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或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圆柱形饮料罐,长方形纸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整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运算规律掌握不牢固,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分数加减法的运用。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练习题,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题。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答。

例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多少个水果?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逐渐加大,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批改,讨论遇到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2)》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2)》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2)》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练习(2)》是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和巩固第1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复杂的运算题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难点:复杂运算题的解答和运算速度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

2.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题,以及一些复杂的运算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

例如,展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练习题。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