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专题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专题复习1.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己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他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B.《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C.《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所作。
D.《望岳》的作者是有“诗圣”之称的杜甫。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紫藤萝瀑布》——宗璞——中国——散文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歌C.《最后一课》——都德——德国——小说D.《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中国——散文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的一首诗,作者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有“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之称。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研究的决心。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4.以下关于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台阶》《老王》《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分别是李森祥、杨绛、鲁迅,文体都是散文,都刻画了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
B.普希金是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C.《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D.《河中石兽》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条记》,纪昀,字晓岚,是明代学者、文学家。
5.以下关于文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兵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萧红(1911-1942),东北作家,代表作品有《死活场》《呼兰河传》《土地的誓言》。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化文学常识(含解析)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7.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卖油翁》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半山居上。
C.古人用辞谦敬有别,如垂询、高见、劳驾是敬辞,家慈、拙见、鄙人是谦辞。
D.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之后是雨水,清明之后是谷雨。
4.下列文学常识的相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社戏》体裁是小说,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D.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等。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重回阔别十年的延安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B.小金告诉小吴,按照古代做法,初三毕业后应该举行加冠仪式的。
C.名著阅读分享会上,小吴交流了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阅读体会。
D.小吴在蠡园春游,目及满园春色,不禁吟诵起了朱自清的美文———《春》。
3.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题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题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 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 简述孔子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描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4. 阐述《诗经》、《楚辞》、《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5. 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二、中国近现代文化常识1.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描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阐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4. 请列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几位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5. 简述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外国文化常识1.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的特点。
2. 描述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 阐述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4. 列举几位著名的外国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5. 简述现代奥运会的起源及其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传承。
3. 阐述现代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5. 描述中国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五、文化与社会1. 简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描述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3. 阐述文化创新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4. 简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5. 描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六、综合应用题1.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2. 以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论述文化自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4. 简述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发展本国文化。
5. 请以一个具体文化现象为例,分析其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高考文化常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培养对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复习+课件36张
真题演练 2023全国乙卷
原文: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祓阴而 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 如?”群臣皆曰:“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 内容。从内容上划分,古代文化常识大致可划分为九大类别:姓名称谓、宗法礼俗、古代官制、 教育科举、天文历法、古代地理、文学艺术、历史人物、古文特有词汇。
(一)文化常识复习“三方法” 文化常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要点繁多而复杂,这就要求广大考生能够结合 考情有效把握复习方向,明确知识要点所在,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1.紧扣教材,抓住重点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学语文教材始终是我们展开复习的根本。立足教材、紧扣教 材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不二法门。 2.强化训练,整理笔记
(2)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 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出来的。《论语》,语录体,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春秋》《左传》《资治通 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 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记载帝王、诸 侯、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 为“断代史”。
2024届高三备考之
文化常识复习
学习目标
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化常识基本知识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化常识判断能力。
考点解读
专题复习:文化常识
中考专题——文化常识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A.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在》为事物说明文,《时间的脚印》《被压扁的沙子》为事理说明文。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 篇。
2.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
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双喜”这一人物形象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社戏》。
C.成语“窈窕淑女”“扶摇直上”“老骥伏枥”分别出自《诗经》中的《关雎》、庄子的《北冥有鱼》和曹操的《龟虽寿》。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书”即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个人的言行。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4.下列选项中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 年到1930 年前后苏俄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
B.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B.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巴黎圣母院》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等,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 B【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死后有谥号。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在二十四节气里,部分节气,大小相对:如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
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下列对这一特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满是一种将熟未熟的状态,意味着事物还有发展的空间。
B. 小满是凡事要适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
C. 大满是对完美境界的描述,体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D. 大满则易招损,一切达到极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课文《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左传》。
C. 《汉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
D. 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
它允许采用除虚构以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手法,允许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包身工》《王选的选择》都属于报告文学。
3.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B. 《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左氏》,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C.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汉书》是一部断代体史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共100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专题复习1.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己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他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B.《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C.《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所作。
D.《望岳》的作者是有“诗圣”之称的杜甫。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紫藤萝瀑布》——宗璞——中国——散文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歌C.《最后一课》——都德——德国——小说D.《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中国——散文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的一首诗,作者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有“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之称。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D.《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台阶》《老王》《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分别是李森祥、杨绛、鲁迅,文体都是散文,都刻画了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
B.普希金是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C.《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D.《河中石兽》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字晓岚,是明代学者、文学家。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萧红(1911-1942),东北作家,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土地的誓言》。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1)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1)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各项中,关于三国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刺杀董卓的计划虽未成功,但相比王允等人的痛哭,曹操挺身而出的行为,体现了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品质。
B.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时,孙策虽占据江东,但曹操早已料定他必将身败名裂。
C. 诸葛亮出场之前,作者安排了他的童仆、友人、兄弟、丈人出场,侧面衬托了他高超旷逸、清俊洒脱的形象。
D. 诸葛亮出仕前,过着躬耕南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格追求。
2.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B.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
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
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C.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
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D. 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4.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 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 期功强近之亲。
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 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5.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百家姓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 蒙学教材。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 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 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 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 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 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 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 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 模。
;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 自称姓名或名。 (2) 用于介绍或作传。 (3)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
【称庙号】
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 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 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高频考点之文学常识♥古今中外重要的作家作品作家/作品详细介绍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名篇有《关雎》《蒹葭》等。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3.《左传》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4.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5.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等。
6.《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7.《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
8.四大名著明朝施耐庵《水浒传》;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红楼梦》。
9.《聊斋志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0.《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清代吴敬梓作,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11.鲁迅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12.郭沫若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13.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14.冰心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15.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等。
16.《伊索寓言》古希腊、古罗马时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故事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
17.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18.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作品。
19.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7:文学文化常识(附答案解析)
第1页共14页2024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07
考点呈现
真题呈现
1.(2022•遵义)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龀”常指儿童刚刚换牙,七八岁的样子;“黄发垂髫”常常用来代指老年人。
B .“垂问”“垂询”“垂念”中的“垂”,多用于别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C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 .有误,“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小孩;
BCD .正确。
故选:A 。
2.(2022•安顺)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华诗文中有不少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
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推荐5篇)
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推荐5篇〕篇1: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我们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1.纪时。
如:寅吃卯粮半夜三更钟鸣漏尽丁是丁,卯是卯2.科举。
如: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一举成名名落孙山3.建筑。
如:登堂入室大相径庭门当户对户枢不蠹蓬荜生辉偷梁换柱雕梁画栋4.服饰。
如:峨冠博带袍笏登场被褐怀玉纨绔子弟集腋成裘5.器物。
如:钟鸣鼎食觥筹交织举案齐眉席不暇暖循规蹈矩奉为圭臬权衡利弊6.度量衡。
如:咫尺天涯枉尺直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壁立千仞以升量石才高八斗千钧一发半斤八两锱铢必较7.军事。
如:烽火连天大动干戈剑拔弩张折戟沉沙围魏救赵三十六策,走为上策8.艺术。
如:五音不全黄钟大吕引商刻羽滥竽充数室如悬磬胶柱鼓瑟铜琶铁板急管繁弦哀丝豪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铁画银钩胸有成竹画龙点睛梨园子弟插科打诨一板三眼9.宗教。
如:三教九流三生有幸四大皆空六神无主天花乱坠昙花一现聚沙成塔醍醐灌顶篇2:古代文化常识四宗教和礼俗中考复习指导古代文化常识〔四〕宗教和礼俗中考复习指导古代文化常识〔四〕宗法和礼俗【宗法和礼俗】(一)宗法【宗法】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那么。
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那么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这种制度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稳固贵族世袭统治效劳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嫡子】封建社会中正妻所生的长儿子。
【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所生的儿子。
【考妣】旧时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
【丧服】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
【太庙】天子的祖庙。
【七出】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即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遗弃。
又叫“七去”“七弃”,是为维护夫权而制定的迫害妇女的礼教。
【三从四德】“三从”与“四德”的合称。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4)、以“名号”命名 《稼轩长短句》作 者辛弃疾,号稼轩。
(5)、以“字”命名 《李太白全集》作者 李白,字太白
(6)、以“官职”命名 《杜工部集》作者 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
(7)、以“年号”命名 《嘉祐集》作者苏 洵,该集为宋仁宗嘉祐年间编辑。
• 庙号谥号年号尊号:
• (1)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 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 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 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 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 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 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 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 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 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 才都有了庙号。
• 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 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 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 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 A.黥刑
B.膑刑
C.宫刑
D.劓刑
•A
• 相关知识:
墨 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的
刑罚,是最轻的刑罚。战国时秦称为黥刑(在脸上刺字), 广泛适用,并与其他刑罚相结合。
劓(yì) 割掉鼻子的刑罚。重于墨刑,轻于剕刑。起源于 夏,周代广泛适用。
刖 断足的刑罚。也称剕刑。重于劓刑。春秋战国时普遍
•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年),清朝第六位皇帝
• 庙号:清高宗
• 年号:乾隆
• 乾隆皇帝的尊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 先觉、体圆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 神圣纯皇帝”。
• 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2023中考复习文学文化常识复习(含知识点+习题+答案)
知识积累及运用专题十文学文化常识一.【考点概述】中考文学、文化常识试题,主要考查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1.文学样式。
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理解常见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和常识。
(2)理解课文中典型的文学样式篇目,并识记相关常识。
2.文学常识。
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作家生活的时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
(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
(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
3.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主要文化现象,例如“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四书五经”;重要的文化典籍,例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二. 【备考方略】文学、文化常识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年代,面广量大,纷繁复杂。
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分类法,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2.网络法,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一篇名一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3.表格法,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三.【真题回放】1.(2022·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D.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末清初文学家,其《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答案】D【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D.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选项中“明末清初文学家”说法有误;故选D。
中国文化常识 复习(一)
《中国文化常识》复习题库(一)一、填空题1、古人所养的“六畜”指马、牛、羊、鸡、犬、豕等。
2、标志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是用火熟食。
3、唐朝正式确定了衣冠制度。
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苏武牧羊的故事。
5、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6、我国古代婚姻的标准是门当户对。
7、家族,又称宗族,以家庭为核心实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8、在封建社会里,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这叫做避讳。
9、我国古代职业,一般区别为士、农、工商。
10、“社稷”一词在古语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二、选择题1、原始服饰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A )A、用兽皮缝制衣服B、用火熟食C、纺织技术出现2、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 C )A、车B、舟C、人的双脚3、国家出现以前,人类团结的重要因素是( B )A、地域B、血缘C、语言4、古代取名的排行顺序为( A )A、伯孟仲叔季B、孟伯仲叔季C、仲叔季孟伯5、人死后盖棺论定给与的称号叫( B )A、斋号B、谥号C、称号6、女子为奴隶的谓之( A )A、婢B、媛C、良7、一国之内,有最高主权的,皆称为( C )A、侯B、爵C、君8、天子仰慕某人的才德,特地指名,请他到京的选举方式为( A )A、征召B、荐举C、辟举9、古代用人的条件,第一是( C ),第二是才,第三是学识。
A、外貌B、身高C、道德10、宋代以后,科举考试榜首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 B )A、进士B、探花C、庶吉士11、秦汉时期,中央官制最高的职位是( A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12、清朝( A )创立了八旗制度。
A、努尔哈赤B、顺治C、康熙1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B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14、宋朝有四大书院比较出名,分别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 C )A、石鼓书院B、鹅湖书院C、嵩阳书院15、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把它叫做( B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三、判断1、在中国周代,马车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知识点梳理——文化常识判断题(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谨庠序之教”中就是这个意思。
()2.《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科举考试,由低到高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现在的“河南省”。
()13.“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18.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指“中原之国”,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20.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三)天文与历法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2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2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
()24.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25.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
()26.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27.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28.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
()29.古人把农历每个月的十五称为“望”,每个月的十六称为“既望”。
()30.古人把每季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四)政区与官职31.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32.三省六部制里,吏部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兵部主管军事。
()33.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34.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35.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
()36.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37.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
()38.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
()3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表示升官,常用“右迁”一词。
()4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41.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元宵。
()42.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
()43.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4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辛弃疾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写于中秋之夜。
()45.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46.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俗。
()47.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48.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一天或两天。
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49.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
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
()50.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六)宗庙与祭祀5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如牛羊猪;色杂为“牲”,如鸡鸭鹅。
()52.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53.顿首,古代的一种见面礼,行礼时点点头以示问候。
()54.稽首,古代的拜礼,行礼时头碰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常用此大礼。
()55.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56.斋戒,古人祭祀或做重大事情前,为表虔诚,往往要沐浴更衣并忌荤,不喝酒,不吃肉。
()57.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58.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最隆重的礼节,多由皇帝亲自到华山主持。
()59.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60.九宾: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61.垂髫:借指三岁到九岁的儿童。
总角: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
()62.及笄之年:古代把十五岁的女子称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岁。
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
()63.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
()64.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不录。
()65.“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的召见、宠幸。
()66.赐姓:古代天子给有功之臣赐予天子的姓氏以示褒宠。
()67.冠族是指当地最有钱、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68.象笏:用大象的脚趾甲做的笏。
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可以做备忘记事。
()69.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别,名供晚辈呼唤,字供长辈或平辈呼唤。
()70.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
()(八)人名与称谓71.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
()72.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用为皇帝的自称。
()7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7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亲去世曰“外艰”。
()7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 ) 76.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如“苏东坡”。
()7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78.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79.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80.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厉帝、炀帝属于恶谥。
()(九)文集与典籍81.“风骚”:风,《诗经》里的“国风”;骚,《楚辞》里的“离骚”。
后来用“风骚”借指文采。
()8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83.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
()84.《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85.《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86.《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87.《孔雀东南飞》和《长恨歌》合称为“乐府双璧”。
()88.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清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89.《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90.“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
()(十)另类与其它91.按照一般说法,“五谷”是指稷(小米)、黍(黍子)、麦(大麦小麦)、菽(豆)、麻(大麻子)。
()92.桎梏,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手上的戴的为梏,脚上戴的为桎。
()93.棺是古代盛放尸体的盒或柜,椁是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94.“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95.“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96.“徒流”是古代刑法。
“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97.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98.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 )99.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100.“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高考知识点梳理——文化常识填空题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男子年20行,女子年15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