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浮游动物调查
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水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研究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
水中小动物是指生活在水体中的微小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1. 网采法:利用网筛将水样过滤,收集筛网中的小动物。
此方
法适用于浮游动物的调查。
2. 底栖动物取样:利用底栖动物取样器将底泥样品取出,筛选
和分离底栖动物,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和计数。
此方法适用于底栖动物的调查。
3. 网箱法:将网箱放置于水体中,收集箱内的生物样本。
此方
法适用于调查摇蚊、枝角类、水蚤等小型水生动物。
4. 拉网法:利用拉网捕捉水中小动物,然后进行分类和计数。
此方法适用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调查。
5. 拍照法:利用水下相机拍摄水生生物的照片,然后进行分类
和计数。
此方法适用于调查鱼类、贝类等较大的水生动物。
在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调查区域的生态环境,避免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同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采样和数据处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1 -。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
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
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
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1)网具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
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
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
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
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
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
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
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
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
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单位:厘米②浮游生物定量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量采集。
其组成、质地、规格尺寸和制作方法与定性网基本相同。
二者有两点区别。
一点是定量网前端有两个金属环(前小后大),两环间有一圈帆布,称为上锥部(附加套),用途在于减少由于曳网时浮游生物着逆流向外而流失;另一点是网身较定性网略长(图8-2)。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作者:张武敬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张武敬(运城市水务局水产站,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现存量、优势种及多样性都可作为水质评价和营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分别在太原市、清徐县和山西农业大学思想湖(太谷)中采取水样,通过在显微镜下检查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优势种,对水体的健康程度做出判断。
结果表明,清徐鱼苗育种场的水体中检测出浮游植物29种,隶属5个门,蓝藻门较多,有17种,浮游动物27种,以桡足为主,有10种;太原和思想湖池中浮游动物量很大,太原有25种,思想湖中有31种,均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
蓝藻对水质稳定的影响较大,且死后会释放大量藻毒素。
轮虫和桡足类对养殖主体都是很好的饵料生物,能为鱼虾提供较为充足的营养。
关键词:池塘养殖;水质评价;浮游生物中图分类号:Q1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4)11-1197-03池塘中的浮游动、植物,周丛生物、底栖动物和水生细菌等,是组成池塘渔业生态系统的重要饵料生物基础,也是物质和能量向养殖终极产品输送的生物通道。
浮游植物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可向水体中提供氧气,参与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1],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鱼、虾的天然饵料[2-4],其数量变化会直接影响渔业资源量[5-6]。
浮游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其在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浮游生物的种类变化情况是水体的一个重要表征指标[7-8]。
水体中过量的浮游植物会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缺氧,导致毒素形成[9]。
在渔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互独立的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10]。
群落与环境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自然整体。
浮游生物与水质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很多种类对水体环境变化很敏感,水生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
水螅摄食的研究报告
水螅摄食的研究报告水螅是一种生活在水域中的小型浮游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
水螅以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对水体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探究水螅的摄食行为及其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我们通过观察水螅在实验容器中的摄食行为,发现水螅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水螅与浮游植物一起放置在实验容器中,观察水螅的摄食行为。
结果显示,水螅会运用其具有吸盘状的口器将浮游植物吸附到身上,并通过身体的运动将其送入口器中进行摄食。
其次,我们进一步研究水螅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设立了两组实验容器,一组为控制组,另一组为实验组。
控制组中只放置浮游植物,实验组中则同时放置水螅和浮游植物。
通过对两组实验容器中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数量的监测,我们发现,实验组中的浮游植物数量明显低于控制组,说明水螅的存在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这是因为水螅通过摄食浮游植物来获取养分,从而减少了浮游植物的数量,使得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无法大规模繁殖。
最后,我们对水螅的摄食策略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结果显示,水螅的摄食行为受到浓度和种类的影响。
在浓度较高时,水螅会选择数量较多的浮游植物进行摄食;而在浓度较低时,水螅则会选择较大体型的浮游植物进行摄食。
此外,水螅对于浮游动物的摄食也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它们更偏好于摄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
综上所述,水螅摄食行为的研究对于水体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揭示了水螅的摄食策略及其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水螅的摄食机制和对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应用水螅来控制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数量。
水中浮游动物观察
水中浮游动物观察水是生命之源,水中的生物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
其中,水中浮游动物是一种十分神秘和有趣的存在。
它们是水中微小的生物,以浮游在水中为生,没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和栖息地,常见的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下面,我将带你一起探索水中浮游动物的奇妙世界。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水中的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主要包括浮游藻类和浮游菌类。
它们通常生长在淡水湖泊、海洋等环境中,可以自由地漂浮在水中,并通过光合作用为自己提供养分。
浮游藻类的形态各异,有纽形、球形、丝状等不同的形状,它们的颜色也各有千秋,有红色、绿色、褐色等。
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上的浮游藻类会闪烁出五彩斑斓的光芒,美得令人心醉神迷。
除了浮游植物,水中还有许多奇妙而微小的浮游动物。
它们的身体仅有几毫米大小,很难察觉和触摸。
浮游动物在水中的数量非常庞大,种类也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浮游虾、浮游螺、浮游水母、浮游虫等。
这些细小的生物会游动、拍动鞭毛或拉动小足,以此在水中前进。
通过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它们摆动的鞭毛和透明而脆弱的身体。
其中,浮游虾是最受欢迎的浮游动物之一。
它们的体型较大,通常有几毫米至几厘米大小。
浮游虾生活在湖泊和海洋中,以浮游植物和其他浮游动物为食。
它们的身体呈透明状,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内部器官,这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浮游虾能在水中快速移动并迅速捕食,令人惊叹的是,它们的触须非常敏感,可以感知到微弱的信号。
除了观察水中浮游动物的形态,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
科学家们使用显微镜、摄像机和计算机等仪器,对水中浮游动物进行观测和研究。
他们通过采集水样,将其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使用高倍放大镜和摄像机来记录浮游动物的行为和变化。
同时,他们还利用计算机模拟浮游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以便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存策略和相互关系。
水中浮游动物观察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通过观察和研究水中浮游动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浮游动物鉴定方法
浮游动物鉴定方法浮游动物鉴定方法浮游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
它们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不仅是海洋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还是水质评估和生物监测的重要指标。
因此,准确鉴定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非常重要。
在浮游动物鉴定中,通常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以确定它们的形态特征、结构和颜色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浮游动物鉴定方法:1. 样本采集:在水体中采集浮游动物样本时,应选择透明的容器,避免样本被污染或破坏。
最好在采样后尽快进行观察,以确保浮游动物的活性和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2. 样本制备:取一小部分浮游动物样本,加入适量的水,使其浓度适中。
然后,将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覆盖一个薄玻片,并用透明胶带固定,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3. 显微镜观察: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使用适当的倍率进行观察。
通常,10倍或40倍的放大倍率足够观察浮游动物的结构和特征。
4. 形态鉴定:通过观察浮游动物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鳃、触角等,来确定它们的种类。
此外,还可以观察其运动方式和行为模式等特征。
5. 参考资料和专家咨询:在鉴定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浮游动物分类书籍、图鉴和在线数据库,以了解更多关于特定种类的信息。
此外,也可以咨询专家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鉴定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浮游动物的鉴定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并且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在进行浮游动物鉴定之前,建议获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浮游动物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样本采集、样本制备、显微镜观察、形态鉴定和参考资料等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瘦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现状调查与生态评价
春、 秋 季共 采 集到 3门 1 5种 。 两 季 出现 的优 势种 为脆 弱 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鼻潘、 剑 水蚤 。春 季 浮 游 动 物 丰 度 均 值 为 1 2 . 2 5 i n d / l , 秋 季
浮游动物丰度为 4 7 . 7 5 i n d / L 。 利用S h a n n o n — wi e n e r 多样 性
的个体数 ; n 一 样品中生 物总个体数
 ̄ h mn m l - m
f 撇 P 一中 污型 § 一中污型 P 一中污型 P 一中污型
删 l 擞
料和科学依据 。
1 《 1l l 鼙
"∞ ∞= =¨"
。
1研 究 方法
1 . 1调 查 区域 和 时 间
图 2 监测 点位水体浮游动物种类数量
2 . 2浮游动物丰度情况 于2 0 1 3年 4月 ( 春季 ) 、 9月( 秋季 ) 2 个季度进行瘦西 湖浮游 图 3显示 , 调 查点位浮游 动物丰度在 7 - 1 1 7 i n d / L之间 , 点位 动物群落 调查 。在调查 区域共布设监测点位 四处 : s l 、 s 2 、 s 3 、 s 4 。 间个体数量差异明显 。从采样季节来看 , 春季浮游动物个体数量
指 数 、均 匀度 指 数 、 Ma r g l e f 指 数 对 水 质进 行 综 合 评 价 。 瘦
4个点位共检出浮游动物 3门 1 3 科l 4属 1 5种 , 其 中节肢动 物门 6科 7属 8 种, 原 腔动物 门 4科 4属 5种 , 原生动物 门 3 科3 属 3种。调查点位检出物种数在 5 一 l 2种之 间, 从调查 季节 来看 , 秋季检出物种数要高于春季 。调查 点位 间比较 , s 2 点位检 出物种 数最多 , s 4点位检出的物种数最少 。 检 出物种中 , 节肢动物门的物 种数最多 , 原生 动物门检出物种数最少 。春季优势种为脆弱象鼻 潘, 优势种 占总数百分 比为 3 3 %一 8 2 %。秋季优势种为剑水蚤 , 优 势种 占总数 百分 比为 2 2 %一 4 4 %。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完整版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浮游生物调查1 采样采样点布设原则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
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 采样点设置数量湖泊、水库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江河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
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采样层次浮游植物采样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处,底层水在离泥面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浮游动物采样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
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采样方法浮游植物采样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
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
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
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红山水库浮游生物调查及鱼产力估算
红山水库浮游生物调查及鱼产力估算作者:王欣然杨子龙孙毅王利韩潮远张文明来源:《黑龙江水产》2024年第01期摘要:參照《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于2021年5月、7月和9月,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水库的浮游生物进行了3次采样调查,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门87个种属,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1.899 mg/L,平均密度为3111.99×104个/L,Margalef指数平均为1.394,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2.766,Pielou指数平均为0.597。
共鉴定到4门39个种属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3.183 mg/L,平均密度为5776.78个/L,Margalef指数平均为2.087,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2.044,Pielou指数平均为0.548。
综合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现存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红山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根据红山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结果估算鱼产力为115.611 kg/hm 。
关键词:浮游生物;红山水库;鱼产力中图分类号:S932文献标志码:A红山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老哈河中游,总库容25.6亿m 水面94km 占老哈河总流域面积的74%,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
主要养殖有鲤、鲫、鲢、鳙等经济鱼类。
调查红山水库渔业资源有助于了解红山水库中鱼类资源状况及主要滤食性鱼类的饵料资源,即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水库目前的营养状况和鱼产力水平,指导放养鱼类品种结构,进行鱼类增养殖,使其渔业效益最大化。
于2021年5月、7月和9月对红山水库浮游生物资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旨在通过对红山水库鲢、鳙的生长季节浮游生物现存量的调查,估算出其鱼产力,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红山水库渔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采样和检测方法2021年5月、7月和9月对内蒙古自治区内红山水库进行了3次采样。
水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水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生生物调查的对象、方法、项目及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域的水生生物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HJ710-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GB/T13195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HJ506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SL88水质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SL167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浮游植物p hytoplankton指悬浮于水中生活的微小藻类,亦称浮游藻类。
通常包括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等,不包括细菌和其它植物。
3.2浮游动物zooplankton指悬浮于水中的微小动物,没有游泳能力,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
通常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几大类。
3.3底栖动物benthic invertebrate指生活史全部或大部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体长大于0.5mm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群落,肉眼可见。
栖息的方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物体的表面或埋没于泥沙等较松软的表层沉积物中,以及附着于植物或其它动物体表。
淡水生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水生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等。
3.4两栖动物a mphibians指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
主要的特征是:体温不恒定;卵生,幼体在水中生活,经变态后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3.5爬行动物r eptile指属于脊椎动物门、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是对蜥形纲及合弓纲除鸟类及哺乳类以外所有物种的通称,包括了龟、蛇、蜥蜴、鳄及已绝灭的恐龙与似哺乳爬行动物等。
水体浮游动物调查
m之间,有各种不同的体型,但大多数是球形、卵圆形或有些扁平。
根据Honigberg等1964提出的分类主张,淡水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属于两个亚门,两个总纲。
1.1.1.2 轮虫轮虫是最小的多细胞动物,隶属于线形动物门,轮虫纲,但目前有关轮虫类的分类存在较大的争议。
轮虫体长在45一2500um之间,一般为100一500um,可分头、躯干和足(或尾)几个局部。
轮虫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有三个:.●身体前端或靠近前端存在一个有纤毛的特殊区域,叫做头冠(Corona)。
头冠上的纤毛经常摆动,形如毡轮,故名轮虫;●在口腔或口腔管下面的咽喉局部,有一个膨大的咀嚼囊。
囊内有很兴旺的肌肉,并有一套由角质化的砧板和糙板组成的咀嚼器;●排泄系统是一对盘曲、纵长的原肾管,分列于身体两侧,管的末端有焰细胞。
轮虫分为2个亚纲,3个总目。
大多数浮游性轮虫是世界性种类,目前全世界己被描述的种类达2000种以上,我国已报道的轮虫也己超过400中,且其中多数为淡水种类并营附生生活。
1.1.1.3 枝角类枝角类,俗称水蚤或红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
枝角类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一般体长为0.20一3mm,最大的透明薄皮蚤可达18mm长。
枝角类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五个:●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有两瓣透明的介壳包被于躯干部的两侧;●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并带有水晶体;●第二触角兴旺,呈枝角状,为浮游和滤食的主要器官。
第二触角双枝型,并有羽状刚毛。
内外枝节数以及游泳刚毛的排列因种而异,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直接发育,无变态(薄皮蚤例外)。
据统计全世界总计有枝角类11科,约440种。
分布于我国的枝角类有9科,136种、枝角类分布广泛,无论寒带、温带及热带均有分布。
1.1.1.4桡足类桡足类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体长在0.30一3mm之间,一般小于2mm。
身体窄长,体节清楚,一般由16或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假设干体节的相互愈合,其实际体节数目不超过11个。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浮游生物部分Word版
一、浮游生物的测定浮游生物(plankton)是指悬浮在水体中的生物,它们多数个体小,游泳能力弱或完没有游泳能力,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
浮游生物可划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在淡水中,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它们以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的形式出现。
浮游动物1:要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组成浮游生物是水生食物链的基础,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浮游生物对环境变化反应很敏感,可作为水质的指示生物,所以在水污染调査屮,浮游生物也常被列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一)采样1.点位设置釆样点的设置要有代表性,采到的浮游生物要能真正代表一个水体或一个水体不同区域的实际状况。
在江河中,应在污水汇入口附近及其上下游设点,以反映受污染和未受污染的状况。
在排污口下游则往往要多设点,以反映不同距离受污染和恢复的程度。
对整个调査流域,必要时按适当距设置。
在较宽阔的河流中,河水横向混合较慢,往往需要在近岸的左右两边设置。
受潮汐影响的河流,涨潮时污水可能向上游回溯,设点时也应考虑。
在湖泊或水库中,若水体是圆形或接近圆形的,则应从此岸至彼岸至少设两个互相垂直的采样断面。
若是狭长的水域,则至少应设三个互相平行,间隔均匀的断面。
第一个断面设在排污口附近,另一个断面在屮间,再一个断面在靠近湖库的出口处。
此外,采样点的设置尽可能与水质监测的采样点相一致,以便于所得结果相互比较。
如若有浮游生物历史资料的,拟设的点位应包括过去的采样点,便于与过去的资料作比较。
在一个水体里,要在非污染区设置对照采样点,如若整个水体均受污染,则往往须在邻近找一非污染的类似水体设点作为对照点,在整理调査结果时可作比较。
2.采样深度浮游生物在水体中不仅水平分布上存差异,而只垂直分布上也有不同。
若只采集表层水样就不能代表整个水层浮游生物的实际悄况。
因此,要根据各种水体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取样层次.如在湖泊和水库中.水深5m以内的,采样点可在水表面以下0.5、1、2. 3和4m等五个水层采样,混合均匀,从其屮取定量水样,水深2m以内的.仅在0.5m 左右深处采集亚表层水样即可,若透明度很小.可在下层加取一水样,表层样混合制成混合样。
淡水浮游动物调查实验注意事项
淡水浮游动物调查实验注意事项淡水浮游动物调查实验是研究淡水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这项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调查的淡水生态系统和采样点位、了解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浮游动物的生态习性、准备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等。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采样的方法和技巧。
淡水浮游动物通常分布于水体不同深度和不同层次,因此采样时要确保采集到不同水层的样本。
常用的采样方法有网采法、漂浮物采集法、水样离心法等。
在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样本污染和损坏,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样本的处理和保存。
采集到的样本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分离不同种类的浮游动物等。
处理后的样本需要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保存液,并标注清楚样本的信息和采集时间。
同时,要注意保存条件,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样本的质量。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水温、水质等环境参数,以及浮游动物的数量、种类、密度等数据。
在分析数据时,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以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实验结束后要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报告。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实验报告要清晰、简洁地表达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便他人能够理解和借鉴。
通过以上注意事项的遵守,淡水浮游动物调查实验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项实验也有助于增加对淡水生态系统和浮游动物群落的认识,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
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水中小动物是水生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水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及其分布情况对于水生态环境的评估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一、网采法网采法是最常用的调查水中小动物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主要使用网具,如活动式浮游动物网、底栖动物网等,在水中进行采集。
采集时,将网具置于水中,通过制造水流或人工搅拌水体,将水中的小动物捕捞到网中。
然后将网中的样本倒入容器中,进行分类、计数、记录等工作。
网采法适用于采集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各类小动物。
二、水样分析法水样分析法是一种间接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采集水样,将水样中的小动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首先,采集水样,并将水样过滤,将过滤后的沉淀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沉淀物中的小动物进行分类、计数和记录,可以了解水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和种类组成。
三、拍摄法拍摄法是一种将水中小动物记录下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使用相机或显微相机等设备,对水中的小动物进行拍摄。
拍摄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水域和光线条件,将小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拍摄和记录。
拍摄法适用于采集和记录一些难以捕捉的小动物,如浮游动物、微生物等。
四、生物指示法生物指示法是通过水中小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来评估水体质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不同小动物对水质的敏感程度和生态习性的差异,通过对小动物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状态。
生物指示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水体调查和评估。
五、DNA分析法DNA分析法是一种现代化的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提取水中小动物的DNA,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
DNA分析法可以高效、准确地识别和定量水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为水生态环境的评估提供重要数据。
六、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对水中小动物丰富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采集样本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水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
水体浮游动物调查研究分析解析
XXXXXXXXX水体浮游动物调查研究摘要为初步了解研究水生动物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水生动物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本实验对XXXXXXXXX内的一个池塘内的水体浮游动物展开调查。
研究了该水体中水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种类密度。
实验表明:该水体中存在多种水生植物和水体浮游动物。
其中以尾裸藻为优势物种。
关键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种类密度A research of the zooplankton in XXXXAbstract In order to learn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study the zooplankton;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which is studying on the zooplankton.In this Experiment,Survey the zooplankton which is in a pond of XXXX.Study th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ensity of zooplankt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a variety of aquatic plants and zooplankton .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s Euglena caudata..Key Words zooplankton;species composition;species density1 前言1.1 浮游动物概念及其功能特点1.1.1 浮游动物概念浮游动物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不能做远距离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身体微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它是生态学名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刘健康,1999)。
淡水浮游动物监测基本流程
淡水浮游动物监测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监测点位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水体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
浮游动植物调查方法
浮游动植物调查方法1.方法与原理1.1采样点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分布不是很均匀的,通常因水体形态、深度、水源几出口、风、光照以及其他环境条件而差异,因此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采样。
在一般情况下,湖泊的湖湾和中心部分,沿岸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不同。
当有风引起水流时,浮游生物多聚集在水流冲击的下风向一侧,总量较高。
此外,水源入口处,不同时间各水层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不同。
采样点的数目根据水体的具体条件而定。
水体面积大的,条件复杂的,采样点要多些;要有较高人力、时间和经费等条件允许的,采样点也可以多些。
1.2采集采集工具主要有采集网和采水器。
当一般定性采集时,可站在船舱内或甲板上,将采集网系在竹竿或木棍前端,放入水中作∞形循回拖动(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拖动速度不要超过0.3米/秒。
如若拖动太快,水在网内会发生回流,将使网内的浮游生物冲到网外。
当一般定量采集时,各种类型的采水器均可使用,但一定要能分层采水。
在水深不超过10米的水体采样时,可用自制的采水器。
采水器可以采集到那些易从网孔中漏失的微小浮游生物。
但因采集水量有限,很难采到密度较稀和游动能力强的较大类型种类。
1.3固定和保存采到的样品必须在5分钟以内加以固定。
常用的固定液有福尔马林、刘哥氏液、甘油—福尔马林保存液、Rodhe碘固定液。
福尔马林为含有40%甲醛的药品。
一般按每100毫升水样加入约4毫升福尔马林(含1.6%甲醛),也就是说用4%福尔马林固定。
1.4浓缩化学沉淀法:所才水样用福尔马林加以固定静置1—2昼夜使之沉淀,用宏吸管吸去上面清夜,将下层包括沉淀物的浓液移入小容器中,再静置沉淀。
必要时可反复进行,直到浓缩到10—50毫升为止。
1.5观察与鉴定对所采到的浮游生物种类进行全面的种的鉴定,是一项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的工作,常常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协同进行。
种类鉴定可采用检索表和图鉴相结合的方法。
体视镜浮游生物观察实验报告
体视镜浮游生物观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利用体视镜对浮游生物进行观察,通过对样本的采集、处理和观察,对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特征进行了初步了解。
实验结果显示,在观察的浮游生物中,种类繁多,数量较多的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形态各异,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
引言:浮游生物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们广泛分布于水体中,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浮游生物对水体的水质、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本实验采用体视镜进行观察。
材料与方法:1. 样本采集:在水体中用浮标固定一定面积的样本网,使其暴露在水面上,然后将样本网缓缓放入水中,以保证样本的完整性。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网缓缓取出,将样本网上的浮游生物放入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样,使其能够顺利观察。
3. 体视镜观察:将容器放在体视镜下方,用目镜观察器具进行观察。
首先要调整好体视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使观察的图像清晰可见。
4. 记录数据:通过观察,记录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特征,并绘制相应的观察图。
结果与讨论:通过体视镜观察,我们发现浮游生物的种类繁多。
其中,浮游植物主要有藻类和浮游细菌。
藻类多为绿藻、硅藻和蓝藻等,形态多样,有的呈丝状,有的呈球状。
浮游细菌则呈球状或杆状,数量较多。
这些浮游植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浮游动物提供养分。
浮游动物的种类也非常丰富。
常见的浮游动物有浮游甲壳类、浮游虫类和浮游软体动物等。
浮游甲壳类主要有浮游蟹和浮游虾,它们的身体覆盖有坚硬的外壳,能够提供保护。
浮游虫类则有浮游毛虫和浮游幼虫等,它们的身体柔软,多呈纺锤状或条状。
浮游软体动物主要有浮游贝和浮游蛞蝓,它们没有外壳,身体柔软。
这些浮游动物在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它们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水质的重要指示生物。
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浮游生物的数量较为丰富。
特别是在浮游植物中,数量相对较多,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
宝应湖水体浮游动物组成和多样性调查
宝应湖水体浮游动物组成和多样性调查
马德高;吴蔚;陈志芳;殷慧;陈宇洁;童桂凤;汪霄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58)004
【摘要】通过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对江苏扬州宝应湖水体浮游动物的组成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宝应湖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物种数量较多,分别为13种和22种,隶属6科20属;宝应湖浮游甲壳动物的生态类群、种类数和主要优势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显著,湖体水质整体处于中营养型状态.
【总页数】5页(P656-659,666)
【作者】马德高;吴蔚;陈志芳;殷慧;陈宇洁;童桂凤;汪霄
【作者单位】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扬州 225007;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无锡 214121;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扬州 225007;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扬州 225007;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扬州 225007;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扬州 225007;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扬州 225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
【相关文献】
1.宝应湖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2.抚河干流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水质评价
3.江苏宝应湖湿地秋冬两季鸟类区系组成及多样性调查
4.黑河
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研究5.黑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浮游动物调查研究摘要为初步了解研究水生动物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水生动物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本实验对内的一个池塘内的水体浮游动物展开调查。
研究了该水体中水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种类密度。
实验表明:该水体中存在多种水生植物和水体浮游动物。
其中以尾裸藻为优势物种。
关键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种类密度A research of the zooplankton in XXXXAbstract In order to learn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study the zooplankton;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which is studying on the zooplankton.In this Experiment,Survey the zooplankton which is in a pond of XXXX.Study th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ensity of zooplankt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a variety of aquatic plants and zooplankton .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s Euglena caudata..Key Words zooplankton;species composition;species density1 前言1.1 浮游动物概念及其功能特点1.1.1 浮游动物概念浮游动物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不能做远距离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身体微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它是生态学名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刘健康,1999)。
1.1.1.1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由单细胞构成的微小动物,有些种类形成群体,群体中的单个虫体都是独立生活的,以伪足、纤毛和鞭毛为主要行动胞器,典型的原生动物的原生质是透明的、无色的,许多原生动物因摄食许多食物呈多种不同的颜色。
原生动物最小的仅为5μm,最大的有5mm,但大多数在30-300μm之间,有各种不同的体型,但大多数是球形、卵圆形或有些扁平。
根据Honigberg等1964提出的分类主张,淡水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属于两个亚门,两个总纲。
1.1.1.2 轮虫轮虫是最小的多细胞动物,隶属于线形动物门,轮虫纲,但目前有关轮虫类的分类存在较大的争议。
轮虫体长在45一2500um之间,一般为100一500um,可分头、躯干和足(或尾)几个部分。
轮虫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有三个:.●身体前端或靠近前端存在一个有纤毛的特殊区域,叫做头冠(Corona)。
头冠上的纤毛经常摆动,形如毡轮,故名轮虫;●在口腔或口腔管下面的咽喉部分,有一个膨大的咀嚼囊。
囊内有很发达的肌肉,并有一套由角质化的砧板和糙板组成的咀嚼器;●排泄系统是一对盘曲、纵长的原肾管,分列于身体两侧,管的末端有焰细胞。
轮虫分为2个亚纲,3个总目。
大多数浮游性轮虫是世界性种类,目前全世界己被描述的种类达2000种以上,我国已报道的轮虫也己超过400中,且其中多数为淡水种类并营附生生活。
1.1.1.3 枝角类枝角类,俗称水蚤或红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
枝角类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一般体长为0.20一3mm,最大的透明薄皮蚤可达18mm长。
枝角类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五个:●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有两瓣透明的介壳包被于躯干部的两侧;●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并带有水晶体;●第二触角发达,呈枝角状,为浮游和滤食的主要器官。
第二触角双枝型,并有羽状刚毛。
内外枝节数以及游泳刚毛的排列因种而异,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直接发育,无变态(薄皮蚤例外)。
据统计全世界总计有枝角类11科,约440种。
分布于我国的枝角类有9科,136种、枝角类分布广泛,无论寒带、温带及热带均有分布。
1.1.1.4桡足类桡足类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体长在0.30一3mm之间,一般小于2mm。
身体窄长,体节分明,一般由16或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若干体节的相互愈合,其实际体节数目不超过11个。
躯体可分为较宽的头胸部和较窄的腹部。
头部有1眼点和2对触角与3对口器,胸部具有5对胸足,腹部无附肢,身体末端具有1对尾叉,雌性腹部两侧或腹面常常带1个或1对卵囊。
桡足亚纲共分7目,淡水自由生活的桡足类隶属于哲水蚤目,猛水蚤目和剑水蚤目(刘健康,1999;章宗涉等,1991)。
1.1.2 浮游动物的生态学功能浮游动物是水生食物网中的重要一环,在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能量传递和物质转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浮游动物既能以浮游植物、细菌、碎屑等为食,同时又是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的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浮游动物还可通过排泄和分泌作用,参与水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循环,一些浮游动物对污染物极为敏感,且有积累和转移作用,从而使它们在生态毒理和水环境保护等研究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利用浮游动物群落能确切反映水体的质量,目前应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变化以及优势种分布情况特征的变化监测和评价河流污染程度和自净作用,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黄玉瑶,2001)。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差异、种类数目变化、个体数量变动及生物量分布、多样性指数的增减等被认为与水体营养水平有关系,并且也是水体性质的体现,例如水体温度,pH,溶氧度,透明度以及光强变化等。
1.2 研究水体的概况本实验中的水样于XXXX的池塘中采集。
该池塘位于我校东北方向边际。
池塘基本呈现长圆形,长约20m,宽约8m。
经了解,该池塘是学校人工改造所成,用于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临时储存。
当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中水供过于求时便将其投放到该池塘,需要时再去汲取。
所以我们看到该池塘四周均被山地所围绕,且在周边种上了干香柏,比较利于储水。
我们进行实验时正值干旱时节,可是由于该池塘有利的地势,其内仍有储水。
该池塘边缘长满了铁线草,偶有水花生生长。
池塘中还有大量水草生长,其中眼子菜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量的金鱼藻生长。
池塘中生活有鱼,虾,河蚌,以及螺蛳等。
观察可看到该池塘的水清澈见底,采集水样时用透明盘测得该池塘的水体透明度为50cm,采集水样时水温为15℃,pH 为6.0。
1.3 本实验的目的、意义和内容1.3.1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水生动物是指生活于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的动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类群。
包括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水生脊椎动物,其种类繁多、生态各异。
水生动物学是研究水环境中的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水生动物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科学地利用水生动物资源,维持水体正常的生态平衡。
本实验旨在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及实验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使我们掌握常见水生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主要特征、分类等基本知识,学会各类水生动物标本的采集、固定、保存和观察方法,掌握生物图像拍摄技巧,掌握水生动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方法等。
总之,通过实验,使我们初步了解研究水生动物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水生动物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1.3.2 本实验的内容该实验的重点是浮游动物调查研究,学会对水样中的浮游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对底栖动物调查研究做一般了解。
2 材料及方法2.1 样品的采集2.1.1 采样时间于2012年4月10日和2012年4月17日两次进行采样。
由于前一次采集主要目的是熟悉操作过程,并且时间有限,所以采集后并未对水样进行定性观察,定量采集的水样用福尔马林固定后一周进行观察。
浮游动物的定性研究所用水样为4月17日所采集的。
2.1.2 采样地点水样采集于XXXX东北边界的池塘内,全班一共六个组,各组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进行水样的采集。
2.1.3 样品采集2.1.3.1 水样的定性采集各组在各自的采集点用25#网采集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13#网采集枝角类、桡足类。
采集时,将采集网完全没入水中,以缓慢速度在水中做“∞”拖拽约3分钟,然后收集采集杯中的水样,收集约100mL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
2.1.3.2 水样的定量采集2.1.3.2.1 浮游动物定量水样的采集方法介绍定量水样的采集应从以下五方面考虑:●采样点的选择:由于水面大小、水深、水流等条件不同,不同水域的采集点的选择也有差别。
有条件时采样点可适当多设一些,一般情况下应顾及水体中。
●采样层次的选择:凡水深不超过2m者,可于采样点水下0.5m处采水;水深2~3m以内,应于距底0.5m处另采一个水样;水深3~5m时,则在中间水层(1.5~2.5m)再增加一个采样点;水深超过5m时,每隔2~5m(根据深度)采一个水样。
深水湖泊、水库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样层次。
●采样次数的选择:采样次数可多可少,有条件时还可逐月采样一次,一般情况可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或夏末秋初各采一次。
●采样水量: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水样1L,加入4%的福尔马林液固定。
枝角类和桡足类大型浮游动物用大容积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样10L,用13#网过滤浓缩至100mL,加入4%的福尔马林液固定。
2.1.3.2.1 本实验定量水样的采集由于该实验学时有限,故采样只进行一次。
此外,采集地水深未超过1m,故采样层次只设置了一个。
该实验全班分组进行水样的采集,最后实验结果全班共享,所以每个组也只选择一个采集点。
用1L采水器采集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水样1L,分装于瓶子中带回实验室。
采集枝角类、桡足类定量水样10L,在现场用13#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至100mL带回实验室。
2.2 样品的处理定性水样采集后带回实验室即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定量水样采集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固定。
其中采集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的1L定量水样加入4%的福尔马林液固定一周。
进行定量实验前用虹吸方法,浓缩至10~20mL。
采集枝角类、桡足类的定量水样100mL,加入4%的福尔马林液固定一周。
进行定量实验前用虹吸方法,浓缩至10~20mL。
然后取浓缩后水样于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2.3 物种鉴别物种鉴定时取定性水样于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对比《淡水微型生物图谱》这本书上的图片以及文字描述,以及老师的指导对所看到的微型生物进行鉴定和拍照。
2.4 个体计数2.4.1 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的计数将浓缩水样充分摇匀,吸出0.1mL注入相应容量的计数框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进行全片计数。
对于不易分辨的种类,转用高倍镜鉴别。
每样品计数2片,取平均值,然后按浓缩的倍数换算成1L水中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