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洪减灾对策探讨.doc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洪涝灾害防范应对研讨材料

自然灾害、洪涝灾害防范应对研讨材料

自然灾害、洪涝灾害防范应对研讨材料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是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洪涝灾害,必须进行全面的研讨和探讨。

以下是关于洪涝灾害防范应对的研讨材料,供大家参考。

一、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1. 强降雨:洪涝灾害主要由大雨引起,强降雨是洪涝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加强对气象数据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在强降雨时及时发布预警,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2. 地势条件:地势低洼或河道狭窄是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条件,需要进行水系治理和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水利设施的运维和管理。

3. 河道、河口淤积:河道和河口的淤积会使水流受阻,加重洪涝灾害的程度,需要进行河道疏浚和河口治理工作,保持河道的通畅。

4.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被硬化,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内涝成为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

5.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的不当会加剧洪涝灾害,如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水源减少,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强化生态环境修复和规划建设。

二、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1. 水文监测:加强对流域的水文监测,掌握水文信息,做好洪水预警和调度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洪涝灾害发生。

2. 加强土地规划: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地势、水系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严格限制在低洼地、河流沿岸等易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区域的房地产开发和建设,防止洪水泛滥导致的损失。

3. 建设防洪工程: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运维和管理,包括河道疏浚、河口治理、堤防加固等,提高水利设施的抗洪能力。

4.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规划建设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提高城市排水能力,防止城市内涝。

5. 强化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恢复和修复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水源。

6. 强化灾害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洪涝灾害防范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和防灾意识。

三、洪涝灾害应对措施1. 提前预警: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测能力,及时发布洪水预警,提醒公众做好准备。

31.我国城市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讨

31.我国城市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讨

2007年10月水 利 学 报SH UI LI X UE BAO 增刊收稿日期:2007209205作者简介:辛长爽(1972-),女,天津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与城市防洪系统的研究。

E 2mail :xinsunny @ey 文章编号:055929350(2007)增刊20423205我国城市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讨辛长爽,金 锐(天津市水利局,天津 300074)摘要:由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保证城市安全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许多重要城市都受到洪水威胁,一旦发生洪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文通过剖析我国城市防洪工作中的不足,对比国外一些城市在防洪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构建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城市防洪;标准;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T V877文献标识码:A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也显著提高,城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目前设有城市668座,1999年实现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70%,而之中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为639座,占城市总数的95%[1]。

因此,构建有效的城市防洪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城市安全,并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对城市防洪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及重视程度。

比如对海河流域来讲,位于京畿重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强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确定了用10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以大型水库和蓄滞洪区为骨干,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综合城市防洪体系[5]。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尽管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与重视,但城市防洪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防洪建设的任务依然很重。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湘江、闽江等江河相继发生了特大洪水;九江堤防决口,武汉、哈尔滨等重要城市发生重大险情,威胁着城市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

关于我国防洪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防洪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防洪问题的几点思考——从德、法、荷三国防洪减灾看我国防洪工作邓坚富曾慈邱瑞田尚全民摘要德国、法国、荷兰三国经济发达,其防洪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在防洪策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等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结合我国防洪工作的实际,有必要从认识、投入、高新技术的应用、洪水风险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防洪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水资源1999年5月,我们随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赴欧洲抗洪抢险培训团赴德国、法国、荷兰,先后拜访了德国、法国环境部,荷兰公共工程及水利部,法国国际水务办公室,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符州、北威州,法国马赛、巴黎市等水利部门,德国波鸿大学、荷兰代尔福特工业大学等院校,德国卡尔斯鲁厄洪水预警预报中心、荷兰IHE研究所等部门。

还实地考察了莱茵河、罗讷河、卢瓦尔河、赛纳河、马斯河防洪工程,以及荷兰著名的拦海大坝、移动防洪坝和三角洲工程。

一、德、法、荷三国防洪减灾的主要经验德、法、荷三国位于欧洲中西部,地理上相邻,海拔一般不高。

三国面积相加不足100万km2,人口约1.5亿。

三国都是经济相当发达的国家。

从自然条件看,气候温和,年降雨量适中,且时空分配较均匀,森林和绿地覆盖面广,植被良好。

历史上德、法两国洪水多由暴雨、冰雪融水引起。

荷兰西部滨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50%的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受洪涝和风暴潮的影响很大,历史上是一个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

经过多年的有效治理,目前三国的水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避免或减轻了洪水灾害,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我们感到三国在防洪减灾方面的主要经验有:1.从环境水利的高度认识防洪,对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德国、法国和荷兰三个国家在历史上都遭受过较严重的洪水灾害。

为了防洪减灾,三个国家对河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修建了许多防洪工程,如水库、堤防和涵闸等。

在治理思路上,曾经长期沿袭单一目标的治理思路。

洪灾的反思及综合减灾对策建议

洪灾的反思及综合减灾对策建议

洪灾的反思及综合减灾对策建议洪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洪灾的威胁,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并采取综合减灾对策,以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从洪灾的原因、反思以及综合减灾对策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洪灾的原因洪灾是由于降雨量过大、河流水位上升、地表水无法流入地下水等原因引起的。

此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大规模的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也是导致洪灾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洪灾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减少洪灾风险的方法。

二、洪灾的反思1.对于洪灾的防范意识不够,缺乏科学的洪灾预警系统。

2.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忽视了洪水的影响,导致城市内涝。

3.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了洪灾的发生和影响。

4.政府部门对洪灾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导致救援行动困难。

三、综合减灾对策建议1.加强洪灾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洪灾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2.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

3.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土地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4.加强政府部门的应急救援能力,提高洪灾应急响应速度。

5.加强公众的洪灾防范意识,开展洪灾知识普及教育。

6.加强跨区域和跨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洪灾挑战。

7.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洪灾风险。

8.鼓励科技创新,发展洪灾应对技术和设备。

9.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规划和管理,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10.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的培养和组织,提高洪灾应对的整体能力。

以上是对洪灾的反思及综合减灾对策的一些建议。

洪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只有通过加强预警、改善城市规划、保护环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综合减灾对策,才能减少洪灾的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能够共同努力,加强洪灾防范和减灾工作,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防洪减灾对策探讨

防洪减灾对策探讨

防洪减灾对策探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洪水灾害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之一。

洪水灾害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我们需要探讨防洪减灾的对策。

一、加强水库水位调控水库是重要的调节洪水的措施。

加强水库水位调控,及时增加库容可以减缓排洪压力,降低洪水灾害风险。

此外,注重水库水位监测和警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安全运行,防止水库汛期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河道治理及维护河道是洪水涌入城市的路径,如果河道通畅、水流稳定,洪水的危害程度就会大大降低。

要加强河道治理,及时维护堤防和提高抗洪能力。

一些高发洪水灾害的地区,应该建立警报系统,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和警告,做好排水街道清理和排水工作,确保洪涝灾害预防、抗洪和救灾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公共能力应对洪水灾害在面对灾害时,公共能力要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当灾害发生后,应该展开紧急救援工作,对紧急情况进行快速处理,必要时使用专业设备,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应对水平,建立社区防灾网络和相应的抗灾志愿队伍,对灾害作出有力的响应。

四、制定洪水灾害防范政策政府对于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和相关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天气和地质等自然因素,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和防汛规划,建立健全的法规和条例,以减轻洪水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损失。

总之,防洪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公共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调研,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对策,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稳定。

关于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探讨

关于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探讨

关于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探讨[摘要]旱涝灾害是我国最多发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汛抗旱减灾一直是我国防灾和抗灾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就以江苏南京为例对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防汛抗旱减灾对策对策探讨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区域因素极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出现,一般来说北方干旱少雨,而南方则湿润多雨,在我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严重的旱涝灾害,旱涝灾害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1]。

1防汛抗旱减灾历史与现状南京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所辖各县分布在长江南北两岸,我们一般将秦岭淮河看做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2],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

江苏人口稠密,做好防洪抗旱减灾工作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历史上南京遭受的旱涝灾害并不多,长江上游植被茂盛,极少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水流清澈,并不像黄河堆积泥沙抬高河床。

长江中下游属于平原地区水流缓慢且多湖泊,这有效防止洪涝灾害的出现,众多湖泊的蓄水工作也有效缓解干旱。

从近代到现代长江流域自然灾害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长江沿途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防灾和减灾基础工程建设的不重视使得人们应对旱涝灾害能力差,加之多雨气候,近代以来南京地区遭受多次严重水灾的袭击。

建国后,我国逐渐重视对长江流域的旱涝灾害的治理工作,对长江流域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增加植被、改良河道、建设防洪灌溉工程等,有效减少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

然而,当前环境变化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当前的防灾减灾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了不足,加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紧要任务。

2防汛抗旱减灾措施2.1健全防灾工程体系建设,提升防灾能力防灾工程建设是我国防汛抗旱的基础,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保障无法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旱涝灾害产生迅、危害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争取将灾害化解在萌芽状态。

浅议防汛抗旱减灾对策

浅议防汛抗旱减灾对策

浅议防汛抗旱减灾对策摘要:洪涝、干旱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并且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都发生了气候异常,干旱、洪涝、山洪、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还时长存在灾害频率高、量极大以及灾情重的现象。

同时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防灾抗灾工作更加重视,国家与社会对于防灾抗灾的要求不断提高。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现状以及现阶段我国防汛抗旱减灾面临的挑战,并且提出了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对策,希望以此可以解决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我国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关键词:防汛抗旱减灾;现状;挑战;对策前言在我国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地区仍然受到洪涝灾害与干旱灾害的侵袭,近些年,人们大力发展经济忽略了对环境的重要性,甚至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进而导致干旱、洪涝、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不断袭来。

因此,我国必须重视环境生态问题,加强构建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积极研究解决对策,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1、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从我国当前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来看,其主要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不断完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

我国自遭遇九八年特大洪水灾害后,开始构建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国家对于水利投入大幅增加,水库、堤防、蓄滞洪区以及灌溉供水设施共同组成了对于洪水的拦截、排蓄、分引、灌溉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

不仅有效的解决洪水灾害,还可以在遭遇干旱灾害时减少农业及生态不受影响,进而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稳定进行。

第二,防汛抗旱减灾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逐渐完整,为依法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防汛抗旱减灾条例进行修订,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不断规范化、法制化。

第三,防汛抗旱减灾组织机构健全。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于各江河湖泊的管理、调度逐渐提高,对于防汛抗旱相关情况进行及时汇报与分析,从而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管理。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相关探讨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相关探讨
法 。本文针对防汛抗旱减灾对策进行 了分 析和探究 ,可为防灾 、减灾方案 的制定 提供参考 。
关键 词 :防 汛 ;抗 旱 ;减 灾 对 策 中图 分 类 号 :TV 8 7 ;X 4 3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 0 9 6 — 0 5 0 6 ( 2 0 1 7 ) 0 6 — 0 0 5 8 — 0 3

国家 为 了进 一 步 提 高 防 汛 抗 旱 减 灾 工 作 的 成 效 ,专 门成 立 了 1 9支 解 放 军 防汛 抢 险 应 急 队伍 。 同时 ,还 在 国家 应 急 救 援 体 系 中 纳 入 了武 警 水 电 部 队 ,市 级 、省 级 以及 国 家 级 的 防 汛 抗 旱 抢 险 队 伍 高达数 百 支[ 2 ] 。 目前 ,已经 基本建 立 了较 为完 善
定程 度 的修订 ,包 括 《 蓄 滞 洪 区运 用补 偿 暂 行 办
法》 等 条例 。与 此 同时 ,还 制 定 了一 些 工作 管 理制 度 ,包 括《 洪涝 灾害 检 查 暂行 办 法 》 和《 防汛 储 备 物 资验 收标 准 》 等 ,这 些 都 为 防汛 抗 旱 减 灾 工作 的进
i 鼍
( 阜 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辽宁 阜 新 1 2 3 0 0 0 )

要 :为了降低干旱 、洪涝等 自然灾害带来 的损 失 ,我国逐渐提 高对防汛抗 旱工作 的重视程度 ,并 建立 了 比较
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 系。但是 ,在 实 际执行 中仍然 存 在诸 多亟待 解决 的问题 ,须要进 一 步改进 减灾 对策 和方

步规 范 提 供 了保 障 。此 外 ,我 国 在 突 发 公 共 事
的军 民 联 动 、专 群 结 合 的 防 汛 抗 旱 体 系 。此 外 ,

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对策研究

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对策研究

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关于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的要求,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提高应急水平、强化基层能力上下功夫,着力破解薄弱环节,推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本文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中国论文网/2/【关键词】防灾减灾救灾建设对策自然灾害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预防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减灾救灾能力逐步增强。

但是,在一些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防灾减灾救灾政策的执行实施工作中仍然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因此,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艰巨任务。

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此项工作能力提升必有所裨益。

一、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不顺,影响政府整体功能发挥虽然各地区都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但是在自然灾害救助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某些地区尤其是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灾民生活救助、农房恢复重建、救灾物质调拨、社会捐助组织,而在救助信息网络数据化建设、灾害监测预警、灾情会商评估、应急教育培训、救灾物资储备规划等方面不能切实履行职责,导致政府减灾救灾整体功能发挥不足。

(二)运行机制不畅,影响政府整体效率提升由于应急管理工作条块分割的机制,使得各工作缺乏有效联动。

1.灾情信息传递不科学灾情一旦发生,各级灾害管理部门都在报,而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灾情核实办法都存在差异。

2.预案体系缺乏有效衔接国家和省、市、县(地区)的应急预案缺乏有效衔接,没有规定具�w 实施的人、程序和措施,缺乏有效的操作性,这些预案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但民政部门不具备综合协调职能,无法履行对应的职责,从而使得各级政府出台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防灾减灾救灾 研讨材料

防灾减灾救灾 研讨材料

防灾减灾救灾:挑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防灾减灾救灾的现状与挑战1.灾害预警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灾害预警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如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预警覆盖范围有限等。

这使得人们在灾害发生前难以做出有效应对,增加了灾害的损失。

2.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在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力量的调度和协调往往不够高效,导致救援行动滞后,错失最佳救援时机。

此外,救援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装备水平也有待提高。

3.公众防灾意识薄弱:尽管我国在防灾减灾宣传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公众的防灾意识仍然较为薄弱。

很多人在灾害发生时不知所措,无法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

4.灾后重建工作艰巨:灾后重建涉及基础设施修复、生活秩序恢复、心理援助等多方面工作,任务繁重且复杂。

目前,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还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短板。

三、防灾减灾救灾的对策与建议1.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加强灾害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扩大预警覆盖范围,确保更多人能够及时收到预警信息。

2.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装备水平。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救援格局。

3.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同时,加强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防灾减灾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4.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建立健全灾后重建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加大灾后重建的资金投入,确保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防范洪涝灾害与减灾工作研究

防范洪涝灾害与减灾工作研究

防范洪涝灾害与减灾工作研究第一章:引言近年来,洪涝灾害日益频繁,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如何防范洪涝灾害,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就防范洪涝灾害与减灾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提出有效的防洪减灾措施。

第二章: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影响2.1 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

其中,自然因素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例如,长时间降雨、过强的台风、高地积雪融化、河道堆积、土壤吸水能力不足等都可能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2.2 洪涝灾害的影响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作物、建筑物、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导致水资源短缺、断粮少种、价格波动等连锁反应,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遭受重创。

第三章:防范洪涝灾害的措施3.1 水文观测与预报方法水文观测与预报是防范洪涝灾害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河流水位、河道流量、水文站点降雨量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洪水的爆发时间。

因此,水文观测与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极为重要。

3.2 建设防洪工程目前,在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防洪工程的建设。

防洪工程包括堤防、闸门、拦沙桥等,其目的是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及时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3 森林护种、草坪建设通过森林护种和草坪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土地的抗洪抗涝能力。

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可以减少土壤的流失,提高土地的水稳定性,从而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3.4 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是防范洪涝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包括雨水口、排放口等设施,它们将涌入的雨水经过处理,使之尽快排到外界,避免积水,从而保证城市的平稳运行。

第四章:减灾工作的建议4.1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宣传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宣传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预防措施等,以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4.2 完善应急措施和救援体系应急措施的完善,可以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切实有效地做好各项救援工作。

洪水灾害防治与减灾策略研究

洪水灾害防治与减灾策略研究

洪水灾害防治与减灾策略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地频繁发生的洪水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洪水灾害防治与减灾策略的研究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洪水灾害的原因、影响及减灾策略,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洪水灾害的原因和影响洪水灾害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极端事件频繁发生,如暴雨、激烈台风等。

同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也加剧了洪水的威胁。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大量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河床的改变和泥沙淤积使洪灾的影响更为严重。

洪水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洪水灾害时常导致人员伤亡和失踪。

其次,洪水破坏了农田和农作物,造成了农作物减产和饥荒。

洪水还对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许多地区陷入瘫痪。

这些灾害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使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二、洪水灾害防治策略为了减小洪水灾害的影响,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建设防洪工程是减少洪水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修建大坝、提高堤防、开展河道整治等活动都能有效地控制洪水的泛滥。

其次,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应加强防洪措施的考虑,例如避免在洪水频发区域建设住宅区等。

此外,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也是洪水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使用遥感和气象观测技术来监测气象条件和预测洪水,可以提前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

同时,加强公众的风险意识和紧急应对能力也是减轻洪灾影响的关键。

三、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洪水灾害防治与减灾策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综合防灾系统的建立。

这将涉及多个领域的合作,如气象、水文、土木工程等。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洪水灾害的预测和应对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支持。

此外,全球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洪水灾害。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洪灾防治水平。

探究城市防洪(汛)减灾的规划对策

探究城市防洪(汛)减灾的规划对策

探究城市防洪(汛)减灾的规划对策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防洪是当前重大问琶。

城市防洪的提出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城市防洪的现状耍求加强城市防洪工作:城市防洪的特性是指导城市防洪的基础;城市防洪急待解决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是搞好城市防洪工作的前提。

标签:城市洪涝;防洪减灾;对策1 城市防洪的提出我国城市出现约有4000年的历史,城市的发展与江河、湖海密切相关,人们为方便生活、交通、守备多把城市选在河岸左右,素有“城非河不守,河非堤不安”之说。

江河不仅给城市带来繁荣,也时时带来灾祸。

“城市防洪”这一术语在我国最初使用于80年代初期。

但城市水灾和防御洪水的迫切需要,却自出现城市的那一时代起,就已经存在。

2 城市防洪的现状总的看来,我国城市现有的防洪标准偏低,但经过短短40多年达到目前的水平,也是中国几千年没有做到的事。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江河的防洪能力还普遍低,洪涝灾害仍然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目前,城市防洪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1城市防洪标准低按照城市防洪设计规范的需要,特别重要的城市(城市人口)150万人),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以上;重要城市(城市人口150~50万人)防洪标准为200~100年一遇;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20万人),防洪标准为100-50年一遇;小城市(城市人口毛20万人),防洪标准为50-20年一遇。

2.2城市防洪规划工作进展缓慢城市防洪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防洪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

在有防洪任务的530座城市中,已编制防洪规划的有218座,占41%;全国30座重点防洪城市中有3座城市没有完成防洪规划,有8座城市正在补充完善。

2.3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维护资金严重不足。

地方城市防洪资金数量更少,大部分城市的防洪建设没有正常稳定的资金渠道,即使已完成规划的城市,由于缺乏建设资金,规划也难以实施。

2.4城市河道设障严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城市河道内行洪障碍不少。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防汛抗旱减灾更加的重视了,通过分析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创建了防汛抗旱减灾的工程体系,并且对新时期如何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进行对策的分析。

标签:防汛抗旱;减灾对策;思考在我国这么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部分地区一直深受水灾和旱灾的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一些灾难接踵而至,例如,干旱、洪涝、台风以及泥石流等。

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防汛抗旱体系,不断研究新的解决对策,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

1 目前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工程体系完善,防御能力提高,我国九八年发生的那场特大洪水,就此加强了对于防汛抗旱工程体系的创建,目前,我国的各大江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洪能力,一些台风易发地区也提高了防台风的标准,同时,基本上保证了干旱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不会受到较大的损失,对于城市的安全发展也有了一定的保障,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与管理控制来实现防洪抗旱减灾自救的工程体系。

其二,组织机构健全,指挥调度统一,我国政府已经提高了对于各大江河湖泊的管理与调度,并成立了防洪抗旱的协调领导班子,主要是对各大乡镇的防洪抗旱情况进行汇报与分析,实现管理上的合理分配,同时,也使得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其三,关于防洪抗旱减灾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使得依法防控有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其四,就是对于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和防控响应有了更为及时的规范,在政府的指挥调度与决策上更加的科学、快捷,使得灾后抢救更为及时。

最后,就是对于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工作更加全面,运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强人们对于水灾旱灾的关注程度。

2 新时期防汛抗旱减灾面临的挑战新时期,依据我国的国情,防洪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其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旱灾害防御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防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防洪保人民生命安全、抗旱保生活用水放在工作的首位。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相关探讨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相关探讨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相关探讨摘要:为了降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逐渐提高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为有效遏制此类事件发生,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质量,必须不断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提高防汛抗旱水平。

关键词: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相关探讨1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防汛抗旱意识薄弱尽管近几年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成效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防汛抗旱意识薄弱,缺乏法制观念,对洪灾、水灾这些自然灾害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防洪意识方面,许多地区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河道建设审批制度。

市、县以及各部门之间利益的纠纷导致河道上经常出现胡乱开采、随意建设的情况。

这些不仅给河道的防洪、蓄洪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1.2现代化水平偏低现阶段,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设备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应用了。

对于我国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必须将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包括运用一些防汛通信手段、构建灾害信息网上发布平台等。

但是,从现状看,我国许多地区在防汛抗旱方面都缺乏现代化意识,没有及时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防汛通信范围也十分有限,难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共享。

有些地区甚至根本没有建立防汛抗旱通信网,仍然采用传统手段进行信息的宣传,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质量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1.3事故汇报不准确、不及时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在遇到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时候,都经常出现汇报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别部门在进行灾害汇报的时候措辞不得当、叙述不清晰,导致所报情况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第二,一些地区在发生旱涝灾害时,由于通信手段比较落后,经常出现汇报不及时的现象,最终造成灾害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抢险难度。

浅析如何加强防洪减灾工作

浅析如何加强防洪减灾工作

浅析如何加强防洪减灾工作【摘要】现如今我国科技与经济水平不断进步,人们利用并改造自然生态环境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带来的负面现象就是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

现如今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堤防防洪标准降低以及河道的淤积等现象频出,严重制约了我国防洪减灾工作。

我国防洪减灾的基本要求就是转变洪水管理,想要加强我国防洪减灾工作,就要在基础的认知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提供防洪减灾的水平,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关键词】防洪减灾,认知,措施1.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基本认知世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就是洪涝灾害,根据实际的数据统计可知,全球洪水灾害占据总自然灾害的百分之三十,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与打击。

我国洪涝灾害现状比较严峻,洪水灾害较为频繁,因此在展开防洪减灾工作的同时要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洪减策略,以下就我国防洪减灾工作谈一下基本认知。

(1)我国防洪减灾工作要逐渐从控制方向转向管理方向,探索洪水与人和谐相处的发展趋势,处理好洪水问题。

国外防洪减灾的经验历程三个阶段,适应洪水灾害的来临阶段、防御与控制洪水灾害阶段、主动适应洪水加强洪水管理阶段。

我国如今在防洪减灾工作上不断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洪水管理力度。

(2)我国开展防洪减灾的洪水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外优秀经验基础上,来探索一条满足我国基本国情的防洪减灾策略。

我国与国外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并且人口因素也不同,因此防洪减灾工作不能完全借鉴,要在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来探讨。

比如我国人口密度比较高,就很难借鉴国外预留调蓄洪水的湿地与湖泊生态保护措施。

另外我国洪水灾害变化趋势较大,因此需要建设更大更多的防洪工程来抵御。

(3)加强洪水的流域管理力度。

洪水的区域属性是流域,不同流域内的水体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

因此加强洪水管理就要以流域为基本单位,结合各项社会与经济因素,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干旱区水以及洪涝灾害等现象。

国外建立了统一的流域管理监督与协商机制,在促进洪水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效果。

防洪减灾对策

防洪减灾对策

防洪减灾对策2003年全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提出,我国防洪减灾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人与洪水“和谐相处”,进而又提出了“工程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洪水资源化、技术现代化、保障社会化”的努力方向。

在作者看来,“洪水管理”就是广义的“防洪减灾”,只是增多或加重了“规范人的行为”、“公众参与”、“适应洪水”、“全流域减灾”、“全年管理和调度”等内容,以至于“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一年来,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围绕防洪减灾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

作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粗略意见,整理如下供讨论参考。

1对防洪减灾的总体认识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据联合国1986~1995年自然灾害统计资料: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1。

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美国和日本2。

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

笔者对我国防洪减灾有以下5方面的认识。

1.1防洪减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推进“人与洪水和谐相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与洪水相处的历史进程中,各国人民不断摸索和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处理洪水的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发生变化。

从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和其它一些大江大河防洪减灾的历史进程看,人们对待洪水的方式和态度大致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

一是古代被动地适应洪水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洪水如猛兽,来了只有躲避;二是控制与防御洪水的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定居点范围逐步扩大,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人们开始向洪水通道和调蓄洪水的湖泊进军,导致江河调蓄洪水的场所越来越小;三是有意识地主动适应洪水的阶段。

随着大量防洪工程的建成,洪水通道逐步缩小,人们逐渐发现:虽然防洪工程的标准提高了,但洪水灾害损失数量却仍在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防洪减灾对策探讨2003年全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提出,我国防洪减灾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人与洪水“和谐相处”,进而又提出了“工程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洪水资源化、技术现代化、保障社会化”的努力方向。

在作者看来,“洪水管理”就是广义的“防洪减灾”,只是增多或加重了“规范人的行为”、“公众参与”、“适应洪水”、“全流域减灾”、“全年管理和调度”等内容,以至于“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一年来,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围绕防洪减灾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

作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粗略意见,整理如下供讨论参考。

1、对防洪减灾的总体认识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据联合国1986~1995年自然灾害统计资料: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1].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美国和日本[2].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

笔者对我国防洪减灾有以下5方面的认识。

1.1、防洪减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推进“人与洪水和谐相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与洪水相处的历史进程中,各国人民不断摸索和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处理洪水的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发生变化。

从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和其它一些大江大河防洪减灾的历史进程看,人们对待洪水的方式和态度大致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

一是古代被动地适应洪水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洪水如猛兽,来了只有躲避;二是控制与防御洪水的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定居点范围逐步扩大,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人们开始向洪水通道和调蓄洪水的湖泊进军,导致江河调蓄洪水的场所越来越小;三是有意识地主动适应洪水的阶段。

随着大量防洪工程的建成,洪水通道逐步缩小,人们逐渐发现:虽然防洪工程的标准提高了,但洪水灾害损失数量却仍在增长。

于是开始了限制人类有害行为并主动适应洪水的新时期[3].我国近几年的防洪减灾对策措施与数年前相比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正在朝着“洪水管理”和“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方向前进。

如:在法律上已明文规定实施规划保留区制度;在长江等江河实施了大规模的退田还湖、整治河道和实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措施;加固大江大河干堤和病险防洪工程;加强流域管理,实施流域全年水量统一调度等多个方面。

1.2、洪水管理需要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措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防洪减灾面临着不同的环境,有很多不利因素。

一是人口密度大,留给洪水的回旋余地比较少,难以象西方国家那样预留出很多调蓄洪水的湖泊和湿地;二是洪水威胁区域与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基本重叠,洪水灾害威胁严重;三是我国江河洪水的变化幅度非常大,防御同样标准的洪水需要修建比西方国家更多、更大的防洪工程;四是我国河流的含沙量高,防洪减灾需要处理更多、更棘手的问题;五是长期以来固有的防洪工程水利观念的管理模式,要转变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措施非常困难。

为此,我国的防洪减灾对策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不能照搬照套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否则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1.3、洪水管理应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流域综合管理江河洪水具有与其它资源不同的属性,它以流域为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集合。

流域内的水体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流域间的水体相对独立。

这一特点决定了洪水管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统一管理,否则将导致各种各样的水事矛盾,甚至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江河洪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洪水管理一定要统筹考虑流域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全面安排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洪水管理是对一个流域范围内各种各样与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的综合管理,是全年的整体活动,决不仅仅是汛期的短期行为。

欧洲的莱茵河穿越数个国家,有关国家专门成立了莱茵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流域统一管理的协商与监督机制,该机构是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之后建立的,事实证明该机构在洪水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1.4、洪水管理要特别注重“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世界各地采用的防洪减灾工程措施大体相同,但采用的“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差别较大[4].为减少洪水灾害的总体损失,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人类防洪减灾的历史进程中,挤占洪水出路以求得一时的经济发展是屡见不鲜的,无节制的行为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减少总体灾害损失要在科学地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依靠社会的自我约束机制来实现。

洪水管理不仅是采取措施约束洪水,更重要的是约束人类的奢望,限制人类的有害行为。

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人的行为,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在恰当的范围内回避洪水、适应洪水,给洪水以出路。

1.5、洪水管理要特别注重“公众参与”的措施洪水管理无疑要强调统一管理,但统一管理决不排斥公众的参与,相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公众的广泛参与。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抢险部队、科研院所、非政府机构、感兴趣的人员等都属于“公众”范畴,都应参与到洪水管理过程中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公众参与”做得比较好,规划措施的贯彻落实就顺利,反之则困难。

西方的“公众参与”不仅是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而应是在规划编制、方案制定、措施落实、管理与监督等整个过程的广泛参与,不是我国通常讲的广泛征求意见,而是实质上的参与讨论、论证、实施和监督。

2、防洪减灾基本对策基于以上认识和我国当前的防洪减灾形势,作者认为,我国防洪减灾对策应以流域的统一规划为基础,突出3个重点,狠抓5项工作,统筹考虑洪涝和干旱问题,落实综合管理措施。

2.1、洪水管理要以流域统一规划为基础,实施流域综合管理洪水管理是按流域进行的洪水管理,洪水调度是按流域进行的洪水调度,这是水的流域特性所决定的。

流域洪水管理须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人类活动必然影响洪水的状况,流域内一个区域的行为不能危害另一个区域,因此洪水管理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对流域的防洪减灾给予和谐的统一安排。

不仅要对工程措施进行规划,而且对非工程措施给予安排,还要对人类的行为给予约束和引导。

洪水管理规划要面向未来洪水,而非过去的某个典型年洪水;不是仅仅针对过去洪水中暴露出的问题,而是要面向解决未来洪水中可能面对的问题。

由于未来洪水总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未来的更大洪水总有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可能,因此应适当多地给洪水留出调蓄空间。

2.2、洪水管理要突出的三个重点(1)要突出“给洪水以出路”的重点。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清退河流两岸大堤之间的洲滩民垸,扩大中小洪水的行洪通道;进一步加强对河流两岸大堤之间洲滩民垸和行洪区的管理,使之向着有利于分滞洪水的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退田还湖,增大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逐步迁移洪水频淹区群众,减少不动产灾害损失和人员的生命威胁;增大洪患灾害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躲灾避灾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使之更好地适应在洪水条件下生存的环境。

(2)要突出流域内“面上防洪措施”的重点。

防洪减灾的传统运作方式对河流本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对面上的洪水管理措施注重不足。

要在上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拦滞洪水,涵养水源;采取措施在整个流域的面上层层拦截雨水,阻滞雨水向河流汇集的数量和速度,加大雨水向地下的入渗量;在有条件的地点修建平原区纵横交错的分散洪水水道,修建平原水库或恢复天然洼淀调蓄洪水的能力;因地制宜地建设回灌地下水的网络工程,变地表水为地下水,增大水资源利用率等。

(3)要突出“洪水资源化”的重点。

过去的洪水调度大多只考虑防洪保安的单一目标,或考虑一些兴利的因素,很少考虑增加洪水资源的利用率问题,更少顾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样的安排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防洪减灾的需求。

我国水资源量短缺,洪水是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北方地区更是如此。

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多地变地表水为地下水。

适当利用一些蓄滞洪区和洼地拦滞雨水;在有条件的地点实施跨水系分洪措施,分散主要河道的洪水,调剂水系之间的水资源等。

同时,洪水调度要尽量照顾生态环境的改善。

2.3、洪水管理要抓紧的五项工作(1)要抓紧全国洪水风险区划分析和划分流域洪水风险区域。

通过洪水风险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程度;根据洪水风险程度的大小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布设防洪减灾措施、研究社会保障和救援对策等。

洪水风险区划应公之于众,以便增加公众的水患意识、自身避险意识和参与洪水管理的意识。

(2)要抓紧建立强制性洪水保险制度。

洪水保险虽然不能减免灾害损失,但可以帮助受灾户尽快摆脱灾害带来的困境。

国外经验证明,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洪水管理措施。

我国应抓紧开展调查和政策研究,并选择一条河流或一个区域开展洪水保险试点工作。

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紧推进洪水保险立法工作。

在具体项目的选取上可以有计划地分步进行,先对经常受淹的区域的固定资产实施强制性保险,再对重要防洪工程实施保险,继而全面普及防洪保险。

(3)要抓紧完善现有的江河防洪工程体系。

抓紧病险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使工程尽快恢复原有设计防洪能力;因地制宜地疏竣泄洪能力严重不足的河段;按照规划确定的方案和标准增建一些防洪减灾作用明显的工程;修建尚未设防的中小城市的自保防洪工程,避免年年上水受淹的局面;全面完成使用频率较高的蓄滞洪区的群众保安工程;根据具体条件修建沟通水系或流域的水调剂工程等。

(4)要抓紧完善洪水调度的支持手段。

建立和完善洪水调度方案实时制定与比选的措施,完善实时获取与展示各类防汛信息的手段,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开展科学洪水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5)要抓紧落实减少人员伤亡的对策措施。

山地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洪水灾害死亡总人数的2/3以上,要抓紧开展山地灾害危险点的普查工作;抓紧完成并实施防御山地灾害规划;广泛开展“群测群防”活动,落实受影响区内群众的现场监视和报警手段;建立畅通的信息通报与警报网络,制定预案并落实具体措施等。

3、需抓紧研究的问题洪水管理要针对当前的薄弱环节开展联合攻关,加强以下9个方面的研究。

(1)防洪减灾社会化研究。

在防洪工程体系达到一定程度、不宜再提高标准的情况下,要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非工程防洪措施上来。

要形成社会分担防洪减灾责任的机制,从政策、法规、经济、技术等有关方面全面构筑防洪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承受灾害的能力。

(2)蓄滞洪区管理与运用研究。

国家尚未出台蓄滞洪区管理条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