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个案护理工作汇报

心律失常个案护理工作汇报
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及药物副作用,及时向医生反馈, 调整治疗方案。
做好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注意事项等,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心理支持
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 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 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
心律失常个案护理工作汇报
目 录
• 病例介绍 • 护理评估与计划 • 护理措施实施 • 护理效果评价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01
姓名:张三
02
性别:男
03
年龄:65岁
04
住院号:123456
病史及治疗过程
主诉
心悸、胸闷、气短
病史
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史5年,曾有心绞痛发作
生活指导
给予患者合理的生活建议,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改善 睡眠等,以减少诱发因素。
定期随访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问题。
及时处理并发症情况
紧急处理
对于突发的严重并发症 ,如心源性休克、心力 衰竭等,应立即采取紧 急救治措施,保障患者 生命安全。
专科会诊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护理 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
确定护理目标
缓解症状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 轻患者心悸、胸闷等不适 症状。
预防并发症
积极预防心律失常可能引 发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 、栓塞等。
提高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量
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 等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03
护理措施实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

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1 护理措施1.1 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异搏定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的主诉。

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立即停止注射异搏定,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及心率监测:异搏定注射过快可造成心脏停搏。

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

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掌握静脉推注速度。

本院在救治患者时,医生同时在旁观察患者心率改变,患者入院时心率均在240~260次/min。

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 ml 加异搏定5 mg时,必须同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及听取患者主诉。

推药注射总量的50%时,要减慢速度,患者心率会有巨大变化,因此静脉给药时必须注意时间及速度,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置。

1.3 血压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

若患者出现头晕、色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1.4 心理护理: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有明显的胸闷、心悸、头晕,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缓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平静,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

1.5 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血压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或中凹卧位或屈膝卧位(患者多无力支持,需帮助患者扶双腿或采用摇床调整体位)。

遵医嘱抽取药物后,静脉推注药物前,告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用药。

静脉推注药物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的改变,随时准备停药。

患者静脉推注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会出现自觉心脏无力、头晕、四肢无力等状况,要和患者说明心率一下转为正常次数时,对于之前的供血状况一定有影响,已经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参麦60 ml 慢静脉滴注纠正血压下降,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舒血宁20ml慢静脉滴注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吴校涵(东虹老年病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目的:分析优质化护理在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93例医院收治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化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临床研究指出,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若不及时进行救治很可能会诱发各类疾病,甚至会出现死亡结局。

心律失常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增加了患者临床治疗的难度。

因此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进,优质化护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为了进一步分析优质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93例医院收治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93例医院收治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

观察组4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3岁~74岁,平均为(45.6±5.4)岁。

对照组47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1岁~76岁,平均为(44.1±6.2)岁。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给予心电监护、病情观察、药物治疗以及机械供氧等措施。

观察组实施优质化护理,具体措施为:①组建优质化护理小组: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优质化护理小组,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查询万方、知网等数据库中的文献,并根据临床经验和文献寻找解决措施。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摘要】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重要性和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定义及作用。

接着分析了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对其效果的评估。

提供了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案例,并阐明了其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

总结了预见性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发展方向。

预见性护理通过及时干预和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实际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护理、预见性护理、实施方法、效果评估、应用案例、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重要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心率、心律方面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症,它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全身各器官缺氧,患者会出现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

及时监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对病情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病情恶化。

心律失常患者常需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毒性,患者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对药物的副作用及毒性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患者的情绪常常会受到影响,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这也会影响病情的进展。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患者的情绪压力,减轻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及时监测、护理、提供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心律发生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缓、不规则等。

心律失常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确保心脏的正常功能和维持患者的健康稳定。

本文将介绍针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护、药物治疗、宣教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

1. 监护措施心律失常患者的监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心电监护: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应随时进行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的发作。

- 血压监测: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

- 呼吸监测:监测患者呼吸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合并存在呼吸困难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医疗措施。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心律失常的一种常用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 心律平稳剂: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用于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 抗凝血剂:对于存在血栓风险的心律失常患者,可以给予抗凝血剂,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的发生。

-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部分复杂心律失常患者,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3. 宣教心律失常患者和其家属需要接受相关的宣教,包括以下内容: -心律失常的基础知识:了解心律失常的原因、症状以及可能影响心律的因素。

- 药物治疗:患者应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用法、副作用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等,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心理状态。

对于家属,也需要宣教相关的内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协助患者的治疗和照顾。

4. 生活方式改变除了药物治疗和宣教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善心律失常的症状和预防发作: - 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的食物,如巧克力、浓茶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急诊治疗及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急诊治疗及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急诊治疗及护理【摘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突然发作可引起患者心率快速增加、胸闷、心慌等症状。

本文旨在探讨100例PSVT患者的急诊治疗及护理经验。

从临床特点分析中发现,PSVT患者多为年轻成年人,发作时表现为心搏跳动、颈静脉搏动增强等症状。

在急诊治疗方案中,药物控制和电复律是主要手段,同时配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监测心电图等护理措施。

并发症防治方面,应重视心功能损害和血栓栓塞等风险。

预后评估中,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总结经验中强调了团队合作、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同时展望未来研究将侧重于个体化治疗方案和精准预测PSVT的发作风险。

本研究为PSVT患者的急诊救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护理、并发症、预后评估、疾病概述、研究目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疾病概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心律失常,通常起源于心脏上室,导致心脏快速而不规则地跳动。

这种疾病在临床急诊情况中比较常见,患者常常会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PSVT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心电生理学、自主神经系统、荷尔蒙水平等因素的调节失衡,导致心脏神经元放电异常,从而形成快速的心率。

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脏病变、药物不当使用、情绪激动、饮食不当等。

对于PSVT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及时有效地控制心率,维持心脏的稳定是关键。

通过药物治疗、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旨在探讨PSVT疾病的临床特点、急诊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并发症防治及预后评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急诊治疗及护理中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来我院心血管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对此60例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介入治疗后,成功60例,成功率为100%,发生心律失常后,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恢复健康;此外,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记录患者hr、qtc、qtd,结果显示:术前其指针分别为98.64±11.23次/min、428.71±41.28ms、68.14±11.89ms,术后为68.28±5.53次/min、518.29±54.63ms、34.76±7.16ms,三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诊;介入治疗;护理干预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97-01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心血管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1]。

目前对于此种疾病临床上首选介入疗法,但是介入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介入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此次我院抽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来我院心血管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对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所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于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发病急骤,表现为胸痛、胸闷等一系列症状,且胸痛时间持续在半个小时以上,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发现相邻两个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mv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其他如脑出血、颅内恶性肿瘤等疾病。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 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100%,显著高于常规护 理组,数据对比详情请见表 2。
表 2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组别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X² P
例数 40 40
非常满意(n) 28
21
满意(n) 12
11
不满意(n) 0
8
满意率(n/%) 40/100 32/80 8.8889 0.0028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所以本文对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的作用进行了 分析,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对比 [5]。数据显示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
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并且其数据对比差异均为 P < 0.05。舒适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
种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注重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尊重,
【关键词】舒适护理;常规护理;心律失常;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3-075-01
心律失常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常见性,是因为药物中毒、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现异常等 因素导致心脏出现早搏、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颤动等问题 [1]。心律失常 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 的影响,因而如何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研究显示在对 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再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而本文 对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具体请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医药界 2020 年 02 月第 03 期
护理园地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刘 婷
(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48例患者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住院8~22d,s平均14d,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死亡。

结论及时有效的观察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护理工作在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控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标签:心律失常;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表现为率过快、过慢及各种心律不齐,故心律失常也称为心律不齐。

心律失常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群。

其病因多数是病理性的,但亦可见生理性的,发作时经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

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其表现形式较为复杂,其临床意义依其发生原因、伴随临床情况、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因素而异。

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短暂意识丧失或猝死等危急状态,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治与护理,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现将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8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心律失常患者60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88岁,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预激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12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冠心病29例,肺心病10例,风心病5例,高心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了抗心律失常及对症处理,同时采取了周到、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

2 护理2.1一般護理协助患者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

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

协助患者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患者半坐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应注意保护好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注意防止舌咬伤。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简介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搏动过缓、过快或不规律。

心律失常病人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控制和管理他们的心律,并提供支持和照顾以促进其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以确保他们得到最佳护理和治疗。

监测心律脉搏监测脉搏监测是监测心律失常病人心率和心律的基本方法。

护士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点(如颈动脉、腕动脉等)来记录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对于心律失常病人,持续监测和记录脉搏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与心律失常相关的异常。

心电图监测心电图监测是评估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

护士可以通过心电图监测设备记录病人的心电图,以帮助医生分析和诊断心律失常类型和严重程度。

心电图监测还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维持氧气供应心律失常病人有时可能出现氧供不足的情况,因此维持适当的氧气供应对于他们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士应监测病人的氧饱和度,并确保病人的氧气供应与医嘱保持一致。

如果病人出现缺氧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或气短,护士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给予额外的氧气供应或调整病人的体位。

控制及处理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管理心律失常病人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护士应确保病人准确地使用和服用药物,并定期监测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应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和病人的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心脏复律对于某些心律失常病人,如室颤或室速,需要进行心脏复律以恢复正常心律。

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协助进行心脏复律程序,如心脏除颤或药物复律。

在复律过程中,护士需确保病人的安全,维护其呼吸道通畅,稳定电解质水平,并监测复律效果。

寻找和处理潜在的诱因某些心律失常可能与诸如药物、饮食、压力、焦虑等因素有关。

护士应协助医生寻找和处理潜在的诱因,以帮助控制和管理病人的心律失常。

例如,护士可以向病人提供饮食建议,帮助其避免某些食物或饮料,给予心理支持和放松技巧,以减轻焦虑和压力。

浅谈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谈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 ) 53 8 :8 .
[ ] 杨 华. 手术 室 开展人 性 化护 理及效 果评 价 [ ] 中外 医 疗,0 0 4 在 J. 21,
( ) 3— . 2 : 4
浅 谈 心律 失常 的临 床 护理 体 会
谢 敏
平 邑 2 30 7 30 山东省平 邑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 山东
【 要】 摘 目的: 探讨心律失常 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 分析 6 例 心律 失常患者 实施 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0例患者 经过 严密观 察 o 6
服务 , 让患 者 满 意 。 此 外 , 要 随 时 学 习 最 新 的护 理 医 学 杂 志 , 也 了解 护 理 学
科的最新进展 、 动态 , 从而全面 自身的综合 能力。 1 26 换位思考。在外 科护理 中实施 人性 化护理 应当是 站在病人 的 . 立场 , 主动为病人考虑 , 在脑海 中应有 这样 的意识 : 我能为病人做什 么呢? “ ” 因此 , 日常的工作中 , 在 除了常规护 理以外 , 还要多 为病人 着想 , 当病人手术 后疼痛不止或术后伤 口出现感染 ; 术后食欲不振 , 士要 及时将病情反馈 给 护 医生 , 医生处方后 , 在 第一时间把药送 到病人身边 , 期给病人换药 , 防伤 定 预 口感染加重 , 全面尊重病人 , 以尊重 为原则 是开展 人性 化护理 的前提 , 这也 是护理事业本质回归的一种 体现。 12 7 提供 热 情 、 诚 服 务 。 护 士 在 日常 的 工 作 中 , 论 大 事 小 . 真 无 事, 都应 给予 患者 服 务 , 心 患 者 。如 患 者要 进 行 长 时 间 的输 液 治疗 , 关 患 者 的手部会 很难 操作 , 理人 员要 耐心 地 给予 患 者 解释 , 免 患者 出 护 避 现 不适 感 。再 如患 者耍 进行 服药 治疗 , 理 人员 应 先 准备 好 热水 , 这 护 从 动作 上 , 者 可明显感 受 到护理 人员 的 真 诚服 务 , 护 理 的服务 可 以 患 让 让 患者感 到舒 心 。

常见心率失常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常见心率失常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常见心率失常的护理目标及措施【摘要】心率失常十分常见,种类繁多。

它可能发生在健康人群,更常发生在有气质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身上。

有的心率失常可能无症状、无害,而另一些则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甚至引起猝死。

因此,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率失常提出了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关键词】心率失常;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而又极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在美国每年约 39万人死于恶性心律失常,有研究报道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约为41.84/10.00万人。

因此,掌握心率失常的类型,并针对各种类型采用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将会有效降低心率失常所带来的危害。

一、活动无耐力1.护理目标病人活动耐力增加,表现为活动后无心悸、胸闷、乏力等。

2.护理措施(1)心理疏导:向病人解释情绪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休息与活动:当心律失常发作时嘱病人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休息,尽量避免左侧卧位,以减轻不适感。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减少和避免任何不良刺激,促进病人身心休息。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3)饮食指导:嘱病人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戒烟酒。

(4)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1)疗效观察:询问病人心悸、头晕等症状有无改善,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

注意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

2)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时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5)配合及使用非药物抗心律失常措施兴奋迷走神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①用压舌板刺激病人悬雍垂,诱发恶心反射。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律、过快或过慢而导致血液供应障碍的一种疾病。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稳定患者的病情、预防并发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内容,详细阐述了护理的目标、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护理目标:1.稳定心脏节律,维持正常血液循环。

2.预防心脏衰竭、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3.缓解心律失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展,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护理措施:1.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以了解心律失常类型和频率,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维持心脏功能:保持患者体位平卧,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心功能不稳定的迹象。

3.药物治疗: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4.危险因素干预: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控制体重,加强锻炼等。

同时,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5.心理支持:心律失常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困惑和痛苦,提供情绪安慰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护理注意事项:1.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2.观察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和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和缺氧等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3.宣教患者:向患者详细解释心律失常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增强患者的合作性,提高治疗效果。

4.鼓励行动:根据医嘱,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和太极等,以提高心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

5.定期复诊: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心律失常的复发风险。

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节律或节律不规则的情况。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脏结构异常、血液电解质紊乱、药物不良反应等。

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导致心跳骤停或猝死。

护理诊断和措施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诊断1. 心律失常相关的护理诊断•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电图异常,包括心率不齐、ST段改变等。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节律过快或过慢,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功能受限: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脏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影响心脏功能。

2. 与护理相关的心律失常诊断•不良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药物反应。

•血液电解质紊乱:血液电解质的异常(如钾、钙离子浓度改变)可引发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监测。

•心血管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需要对这类患者进行及时识别和干预。

护理措施1. 针对心律失常症状的护理措施•观察心律失常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心率、节律、血压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纠正心律失常引起的症状不适:根据患者具体症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气、镇静剂等。

•定期复查心电图:对于频发或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2. 针对心血管病因的护理措施•控制血压:对于有高血压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人员应监测和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预防心肌缺血:对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确保心肌供血充足。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心律失常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恐慌,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3. 针对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等指标,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摘要】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综合表现为:致死性,多变性,复杂性,突发性。

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不是很常见外,常见的是房早,室早和房颤。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

因此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在临床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关键词】心律失常;护理措施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72-021 前言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

本文就我院取得对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的临床经验进行浅要分析和总结。

2 临床资料在一定时间段内本院有心律失常患者101例,男69例,女32例;年龄34-78岁。

其中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有43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5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例。

101名患者都进行抗性药物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举措,在科学的药物和物理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大部分的患者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甚至许多患者康复出院。

3 护理与观察3.1 常规护理措施①安排患者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在其中良好的环境能够有助于患者更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增强治疗的效果。

除了人工监护之外,辅助以心电监护。

以达到可以及时严密掌握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

②及时供氧,保证充足的供氧量,一般保证每分钟供氧3-4升。

③迅速建立两条畅通的静脉通路,为静脉通道首选方法为一次性静脉套管针。

为了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也使急救药尽快显效,应首选左侧上肢静脉(如前臂静脉、头静脉)穿刺和给药,而且这样能够为有些患者需要介入急诊手术做准备。

④患者的饮食要求是要清单并且富含纤维素,同时还不能进食过多。

适宜多吃能够润肠的食物,禁忌烟酒茶以及辛辣食品和刺激性饮料。

⑤便秘对心脏病人的危害十分严重。

所以保持患者通便顺畅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便秘的治疗措施:患者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20-40ml由肛门挤入直肠;患者取侧卧位,把药物挤入直肠后嘱患者做深呼吸,放松腹肌,使药液在直肠中保留5-10min后再慢慢排便。

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时 报 告 医 师 并 做 出 及 时 处 理 。③ 血 压 : 如 患 者 收 缩 压 <8 m g 脉 压 <2 mm g 0 mH 、 0 H、 面色苍 白、 四肢厥 冷 、 脉搏 细数 、 出冷汗 、
症心律失常病人 7 6例 , 经过系统 的治 疗 、 严密观察病情 以及有效 的护理 , 均取得较
4 0.
3 黄 从 新 . 性 心 肌 梗 死 溶 栓 治 疗 的 最 新 进 急
展 [ ] 中 国实 用 内科 杂 志 ,0 3 2 8) J. 2 0 ,3( :
4 9 —4 . 4 51
41 5.
2 俞 申妹 . 性 心 肌 梗 死 静 脉 内溶 栓 治 疗 的 急
中国 社 区医 师 ・ 学专业 2 1 年 第 3 医 00 2期 ( 2 第, 卷总 第2 7 )1 5 5期 8
正 确 选 用 监 护 导 联 : 年 来 , 床 上 多 临 习惯 使 用 二 导 联 作 为 常 规 监 护 导 联 , 为 因 此导联 P波较 为清 晰。但选用 V 1导联 ,
室 或 C U 病 房 , 电 监 护 , 密 监 测 血 C 心 严 压、 心率 、 呼吸 、 血氧饱 和度 、 卧床休息 、 直
结 果
与 起 搏 器 有 关 心 律 失 常 的 观察 : 要 主
指安装永久 起搏 器 的病人 。可定 期 行 动 态 心 电 图观 察 , 可 行 心 电 监 护 ; 有 自 也 在 主心律时 , 须定 期作全 导心 电 图, 析起 分 搏效果 。当起搏 器 与 自身 心律 相互 作用 时发生不规则 的 心律失 常如 室性 竞争性 心律 , 这是正常现象 。安装起搏器病人也 可发生 自身心律失常 , 取决 于基础心脏 其 病状态 。主要为 房性 、 界性 心 律失 常 , 交 般无须特殊处理 , 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时 , 严密观察 和积极治疗。 要

护理干预在24例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24例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24例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方法:将我科48例心律失常的病人随机地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a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b组实施护理干预,使病人在心理、生理上都感到舒适。

结果:b组患者的hama 评分明显地低于a组,差异显著;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之后,b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相比于a组而言,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降低比较显著,差异明显。

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病人的焦虑度,降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患者的心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心律失常;护理干预;hama总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24-0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1]。

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我科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有效地护理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已在我科被确诊为室上性心律失常的48例患者。

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a组)24例和治疗组(b组)24例。

a、b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病人的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总分),对病人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越高,就表明病人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具体评分标准:1)hama 总分29 分,表明患有严重焦虑[2]。

(2)通过护理干预,病人的血压(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心率的变化。

1.3 护理方法:a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b组实施护理干预,使病人在心理、生理上都感到舒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数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可以表现为心搏过快、过慢、不规则等情况。

对于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护理十分重要,既要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又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并从心理、生理、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心理护理要点1. 了解患者情绪:心律失常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安全感和支持。

需要细心聆听患者的抱怨和不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2.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要教育患者关于心律失常的知识,解释治疗方案,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减轻不必要的恐惧感。

并可以配合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每次检查结果要及时告知患者,并对治疗方法的调整进行解释,让患者有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二、生理护理要点1. 观察病情:持续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监测病情的波动。

对于出现突发心律失常或病情加重的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2. 处理并发症:心律失常可能引发症状,如胸闷、胸痛、头晕等。

护士要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氧气吸入、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等。

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应立即进行除颤或给药。

3. 规律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建议低盐、低脂、低咖啡因的饮食,避免摄取刺激性食物。

并鼓励患者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

4. 心理平衡: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鼓励患者进行心理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降低精神压力,维持心理平衡。

三、环境护理要点1. 维持安静:心律失常患者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

护士应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降低噪音、灯光等刺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实训报告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的病因多样,包括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

由于心律失常可引起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晕厥、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因此对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对心律失常病人护理的实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 掌握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休息、用药、心理护理等;3. 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确保病人安全。

三、实训内容1. 心律失常病人的病史采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心律失常病人的病史进行了采集,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

通过病史采集,我们了解到心律失常病人的基本信息,为后续的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心律失常病人的体格检查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跟随带教老师对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了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心脏听诊、血压测量等。

通过体格检查,我们掌握了心律失常病人的病情变化,为护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3.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心律失常病人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具体措施如下:1)饮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适量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2)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3)避免饮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2)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病人应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具体措施如下:1)病情较轻者,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体力活动;2)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3)避免左侧卧位,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用药护理心律失常病人需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具体用药及用量需遵医嘱。

护理措施如下:1)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2)按时按量给药,避免漏服或误服;3)监测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警惕药物不良反应。

窦性心律不齐的护理干预策略及效果评价

窦性心律不齐的护理干预策略及效果评价

窦性心律不齐的护理干预策略及效果评价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经常遇到。

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房结自律性产生节律不规则,导致心脏搏动节律不齐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窦性心律不齐的护理干预策略及其效果评价。

窦性心律不齐的护理干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详细评估患者病情:护士在接触患者时,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窦性心律不齐的类型。

2. 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样,包括窦房结功能不全、窦房结内脏神经调节紊乱等。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和记录窦性心律不齐的变化。

同时,还需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胸闷、心悸等。

3.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在护理干预中,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护士应尽量减少外界刺激,保持病房的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和紧张,有助于稳定窦性心律不齐。

4. 给予药物治疗: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护士应根据医嘱正确给药,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

5. 鼓励健康生活方式: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窦性心律不齐症状,并减少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以上是窦性心律不齐的护理干预策略,下面将对这些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

1. 详细评估患者病情: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护士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窦性心律不齐的类型,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及时评估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定期监测心电图可以及时发现和记录窦性心律不齐的变化,从而指导治疗。

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病情稳定程度,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31T12:22:59.5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7期作者:马莉兰
[导读] 心律失常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于不同病因导致的窦房结激动异常,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民医院 646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效果突出,值得开展并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心律失常;心功能;护理满意度
心律失常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于不同病因导致的窦房结激动异常,进而导致心搏起始及传导障碍引发心律失常[1]。

临床以心脏手术术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引发的心律失常常见,心律失常的发生会对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影响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同时会增加患者临床死亡的风险[2-3]。

近年来我院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中开展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其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满意,现结合部分临床病例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34~72岁,平均(53.19±3.28)岁,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者45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者19例。

纳入标准:均符合心律失常相关诊断标准并确诊者;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者。

排除标准:治疗不耐受者;合并感染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者;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合并溶血病变者。

根据患者住院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与护理,严密进行病情的监护,对每位患者进行心律失常相关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心律失常的认知及重视度,遵医嘱开展给药护理,完善相关检查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时须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并协助医生完成日常诊疗工作,完善诊疗记录,保证每位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通风,同时保证患者睡眠充足。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纳入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针对性护理小组,对每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评估,并通过小组讨论、文献资料查询等方式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就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说明,提高患者配合度。

根据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内容开展护理服务,合并负性心理状况者给予心理支持与疏导护理,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同时保持较为积极的心态面对临床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需求进行病室环境的干预,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干燥,控制温湿度适宜,日常非休息时间段为患者播放轻松电视节目或轻音乐,帮助患者放松。

根据患者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全面提升每位患者对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日常注意事项等的认识水平。

遵医嘱给药的同时,做好针对性给药的介绍与说明,同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配合度。

在每位患者出院前,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出院医嘱进行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同时定期开展电话随访服务,嘱患者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定:于护理干预后对每位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维度,总体满意度=100%-不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7.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诊疗中的常见体征,主要以心搏节律、频率、起源、传导等发生异常改变,临床诊疗中主要以心衰、急性心梗、冠心病等患者多见,患者可合并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心绞痛、意识障碍等征象,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诊疗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且继发心律失常者诊疗难度大且危险程度高,常规护理较难满足患者的需求。

针对性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临床诊疗及主诉需求等开展的以针对性及个体化为特征的新型干预模式,旨在配合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为患者提供更为切实有效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临床诊疗效果。


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提升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等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值得采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慧,沈小丽,张漫漫.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9,7(3):81-82.
[2]张丽,姚艳敏,宋巧凤,等.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因子心律失常及SAS评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1):1742-1744.
[3]吴运莲,张元萍,李万敏.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6):13-15,19.
[4]陆安婷.针对性护理对提高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9,7(4):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