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精品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精品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认识物体和图形》,具体内容为第六节“生活中的环保图形”。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并结合环保理念,让学生了解环保与图形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生活中的环保图形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环保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

难点:环保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环保物品(如纸盒、矿泉水瓶、轮胎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环保物品,如纸盒、矿泉水瓶、轮胎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所包含的图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环保图形,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并讲解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所学的环保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4. 环保意识培养(5分钟)讲解环保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环保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5. 小组讨论(10分钟)a. 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环保图形?b. 环保图形有什么作用?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环保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出生活中的一个环保图形,并描述它的特点。

b. 收集身边的环保物品,观察它们包含哪些图形,并记录下来。

2. 答案:a. 例如:画出一张正方形纸,描述其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点。

b. 例如:收集到一个矿泉水瓶,它包含的图形有长方形、圆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环保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环保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环保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环保
主题:环保主题教学
教学内容:通过数学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启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环保主题的图片、资料;
2.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和题目;
3.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环保主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如
何可以做到环保?
2.学习: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并结
合数字做一些简单的计算。

例如,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一个月节约多少水?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数学计算题目,如垃圾分类的比例计算、能源消耗
的数量统计等。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5.作业:布置相关的环保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思考和实践环保行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他们数
学计算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保护我们
的家园。

2024年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精彩教案结合点总结

2024年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精彩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图形》,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生活中的环保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环保图形,如循环标志、节能标志等,并学会运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环保图形的认识,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环保图形进行创新和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环保图形的组合和创造。

重点:基本环保图形的认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环保图形卡片、磁性教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环保标志,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 教学新课(15分钟)(1)展示环保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环保图形。

(2)通过磁性教具演示,让学生了解环保图形的组合和创造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循环标志为例,讲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例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操作环保图形卡片,进行组合和创造。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环保图形的认识:循环标志节能标志2. 环保图形的组合与创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所认识的环保图形,并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环保图形,创作一幅具有环保意义的画作。

2. 答案:(1)示例:循环标志,用于表示可回收物;节能标志,用于提醒节约能源。

(2)学生作品,无需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环保图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环保图形,进行分享和交流。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操作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应用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解析:环保图形的组合和创造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环保图形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认识图形》,具体内容为“生活中的环保图形——圆形和正方形”。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环保物品,让学生了解圆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两种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两种图形,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环保主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环保图形,并运用这两种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环保物品(如瓶盖、纸盒等)、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环保主题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保物品,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形和正方形。

2. 新课导入(15分钟)(1)展示环保物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发现其中的圆形和正方形。

3. 实践操作(15分钟)(1)分发彩纸、剪刀、胶棒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圆形和正方形。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这两种图形进行设计。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讲解圆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环保图形——圆形和正方形2. 内容:(1)圆形的特征(2)正方形的特征(3)环保图形创意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圆形和正方形,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环保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圆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关注环保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环保知识介绍2.数学知识运用3.环保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保知识介绍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面临什么问题吗?对了,就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环保知识,用数学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2.环保知识讲解(1)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2)资源浪费:水资源、能源、粮食等。

3.数学说环保(1)计算环境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指数(AQI)、水质指数等。

(2)计算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等。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用数学知识来描述环保问题。

第二课时:数学知识运用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环保知识,那么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环保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2.数学知识讲解(1)比例: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比例关系。

(2)统计:环保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3.实例分析(1)案例分析:某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原因。

(2)数据分析:某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环保问题,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第三课时:环保实践活动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环保知识和数学知识,那么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开展一次环保实践活动。

2.活动安排(1)分组:按照环保主题分组,如空气质量、水资源、能源等。

(2)任务:每组选择一个环保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3.活动进行(1)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如空气质量指数、水资源利用率等。

(2)分析:运用数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3)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十章“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图表,学会用图表来表示和整理数据;利用图表进行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结合环保主题,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图表在环保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图表的制作。

2. 培养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敏感度。

3. 结合环保主题,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将环保数据与图表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图表的制作方法,以及从图表中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环保数据图表、多媒体设备学具:图表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的关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环保数据统计。

2. 新课:讲解图表的基本知识,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

a. 以条形图为例,展示某城市一周空气质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b.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并进行讲解。

3. 实践:发放图表模板,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环保数据,独立完成图表的制作。

六、板书设计1. 图表的基本类型及制作方法2. 环保数据统计实例3. 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方法七、作业设计数据:周一 75,周二 80,周三 65,周四 70,周五 85,周六 90,周日 882. 答案:条形图(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环保数据统计,让学生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图表的制作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收集身边的环保数据,如家庭用电量、用水量等,尝试用图表进行整理和表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环保数据的选取与应用。

2024年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案结合点总结

2024年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图形”及第七章“10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这些图形;通过加减法的学习,理解数字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识别及其特性,提高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3. 结合环保主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将环保意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平面图形,熟练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环保主题的PPT,包含各种平面图形和加减法题目;环保小故事视频。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环保小故事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学知识助力环保。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基本平面图形,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各种图形,并分享成果。

3. 新课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环保现象,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并结合加减法进行讲解。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环保主题的加减法题目,并解答。

5.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设计的环保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15分钟):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并标明名称。

2. 列出几个典型的加减法题目,包括环保主题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册第四、第七章相关题目,以及设计一道环保主题的加减法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将环保意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其中,提高环保效果。

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教案: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设计出环境保护的方案。

二、教学重点:1.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习数学知识,准备相关实例和案例。

2.学生准备:带上学习用品,如铅笔、书包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境保护的话题,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如统计一组数据,计算环境污染的程度等。

3.教师提供一些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设计环境保护方案、计算垃圾处理的成本等。

4.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的环境保护方案,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引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6.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六、小结: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希望学生们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一年级数学环保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数学环保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数学环保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一年级数学环保教案一年级数学环保教案《统计》长治市城区康园中学刘淑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卡片。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P93主题图)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

生2:排成一排,一个对一个。

师:这样排有什么好处呢?生3:这样排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进行活动体验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玫瑰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有的是从下往上涂,有的是从上往下涂。

哪种涂法好?你喜欢哪种方法?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像这样方法叫统计(揭题: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的同时教师绘制统计表,学生独立解决第93页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内再交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好它们,让我们的校园更美。

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让你们帮我统计一下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4、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的花的朵数统计表”,“小组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表”,“小组同学上学方式的统计表”等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图形》第三节《有趣的环保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环保图形的特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环保图形,提高对数学图形的认知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环保图形,如循环利用标志、节能标志等;了解环保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动手制作环保图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保图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环保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环保图形。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数学与环保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保图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环保图形,学会制作环保图形,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环保图形卡片、剪刀、胶水、彩纸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环保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环保图形,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环保图形的特点,如循环利用标志、节能标志等,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环保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纸制作环保图形,增强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环保图形的特点和应用,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环保图形的特点2. 环保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3. 制作环保图形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彩纸制作一个环保图形,并描述其特点和应用。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环保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环保图形,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环保图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案结合点总结(1)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案结合点总结(1)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图形》第二节《生活中的图形》,内容包括对周围环境中常见图形的观察和认识,以及利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拼接和创造。

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培养学生利用图形进行创意拼接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图形,培养环保意识。

难点:利用图形进行创意拼接,提高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环保主题的图片等。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环保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图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拼接和创造。

3. 例题讲解:以一个简单的环保主题为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图形进行创意拼接,讲解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利用彩色卡纸、剪刀、胶棒等学具,完成一个环保主题的图形拼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图形》2. 内容:图形名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环保主题:保护地球、节约用水等创意拼接:步骤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环保为主题,利用所学图形创作一幅拼接画。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完成作业,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环保主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课堂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利用所学图形进行创意改造,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同时,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标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标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四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统计表,学会使用图表记录数据,并能通过数据解决简单的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正确填写和解读统计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环保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关爱环境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统计表,学会使用图表记录数据。

难点:运用统计表解决环保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环保题材的统计图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环保主题公园,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何统计公园里各种树木的数量?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填写和解读统计表。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使用图表记录数据。

例题:请学生统计班上同学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的练习题,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和解读。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统计表解决环保问题。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统计表在环保领域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2. 例题:班上同学的环保行为统计3. 练习题:教材第4页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统计你家附近的环保设施,如垃圾桶、太阳能路灯等,并完成统计表。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作业:思考如何运用统计表解决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掌握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否运用统计表解决环保问题?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环保领域,如节能减排、水资源保护等,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环保问题的选择;2. 例题讲解中统计表的填写和解读;3. 小组讨论中运用统计表解决环保问题的方法;4. 作业设计中拓展作业的思考与分享。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节约用水活动内容:本次活动根据课本“节约用水”一课设计。

活动包括了解水的用处、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调查一个滴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调查每个月的用水量等内容。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巩固学生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

活动准备:1.让学生调查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从报刊、杂志或其他渠道)。

2.调查一个滴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把调查数据填入如下表,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3.调查一下你自家每个月的用水量。

4.调查学校里有几个水龙头。

活动过程:一、了解水的用处1.让学生小组讨论水的用处,并派代表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水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一天也离不开水。

二、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1.让部分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信息告诉给全班同学,并说明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搜集来的。

2.让全班同学自学课本第72页,思考书中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如何。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1)“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平均只有2300立方米的水资源。

2)根据以上一段话,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9200立方米。

三、汇报、计算1.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编制的有关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水量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提问:当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定时,时间和滴水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计算,按照这样的滴水速度,这个水龙头一年将浪费多少水?。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优质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优质教案结合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基础上,深入学习第五章《环保中数学》。

具体内容包括利用所学图形知识,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环保问题,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环保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环保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将所学图形知识与环保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环保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环保实物模型、图形卡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通过展示一个环保小视频,让学生解环保重要性,并提出与数学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垃圾分类为例,讲解如何利用所学图形知识进行分类。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解各种垃圾形状和特点。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环保问题,并尝试用所学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我会在课堂上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展示(10分钟)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图形知识在环保中应用,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图形知识梳理,另一部分是环保问题解答。

通过图文并茂方式,直观地展示本节课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三个环保问题,并尝试用图形知识解决。

(2)画一幅关于垃圾分类宣传画,要求用到图形不少于三种。

2. 答案:(1)例如:节约用水问题,可以通过画一个水滴形状图形,提醒家人节约用水。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环保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学生研究情况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毫升,初步形成对1毫升容量的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运用。

3.培养学生估计容量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渗透要点]1.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将面临严重的淡水危机。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引入1.提问学生已经学过的容量单位是什么,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以升为单位的例子。

二、实践活动1.让学生使用滴管将水滴入量杯中,感受1毫升的容量大小。

2.引导学生将10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中,验证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三、渗透环保知识1.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将面临严重的淡水危机。

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爱护环境。

在新授1毫升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容量和数据,以此作为判断多少毫升的标准。

例如,我们平时喝的饮料一般是500毫升,那么我们就知道1升就是2瓶饮料的容量大小。

接着,通过让学生实验和观察,逐步体验1毫升的概念,让学生明白1毫升水的分量是多么少。

最后,通过验证和加强巩固,让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毫升作为单位。

最后,老师呼吁学生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惯。

例如,在洗米的时候可以用洗米水洗碗、洗菜、浇花,在洗衣服的时候可以用洗衣水擦地、冲厕所等。

只要大家都能够珍惜每一滴水,从小事做起,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保护好水资源,为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动手实践,探索并验证1升=1000毫升:首先出示量筒,里面放100毫升的水。

然后倒进保鲜袋里,让学生掂一掂重量。

然后依次加多,一直到500毫升,到1升。

学生随后自己动手用1升的正方体和500毫升的量筒进行试验,发现2个量筒的水正好可以倒满1升的正方体,或者满满一个正方体的水正好能倒满2个量筒。

实践活动:(1)我们每次淘米需要用2升的水,每天淘米2次的话,算一算1个星期淘米用去的水有多少升?一个月呢?一年呢?2×2×7=28(升)2×2×30=120(升)2×2×365=1460(升)(2)你知道一个损坏的水龙头1小时要滴多少毫升水吗?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可以收集10分钟内滴下的水,再量一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罗铸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做贡献。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我们新桥小学举行过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活动,我们的校园美吗?你们看那苍翠的塔松、挺拔的银杏、绿绿的草坪……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感到幸福吗?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来自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创设,来自于我们对校园环境的爱护。

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植树图)这是三年级同学在今年3月12日植树节到植树的图片,你瞧!他们干得多起劲啊。

二、新授:(一)出示例题:三(4)班有14人参加植树,三(3)班参加的人数是三(4)班的3倍"1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三(3)有多少人参加了植树活动?(2)、三(3)班和三(4)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3)、三(3)班比三(4)班多几人参加植树?2 逐步解答学生的提问(1)指名列式,14×3=42(人) 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2)出示:三(4)班有14人参加植树,三(3)班参加的人数是三(4)班的3倍,三(3)和三(5)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师:分析条件,谁和谁比,把谁看作1倍?a、画线段图,课件演示倍数关系:三(4)班14人三(3)班共?人b、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三(4)班是1倍,1倍是多少人? 三(3)班是三(4)班的3倍,也就是(3)个14。

求三(3)三(4)共几人,其实就是求几个14人?c、学生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方法,师板书方法一::方法二:14×3=42(人) 3+1=442+14=56(人) 14×4=56(人)14×3+14 14×(3+1)师质疑方法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3)我们来解答小朋友提出的第三个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图形》,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环保领域的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并能识别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环保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环保物品,如用废旧纸盒制作的收纳盒、用废旧瓶子制作的笔筒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图形。

2. 新课内容:(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图形。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实物模型,找出其中的平面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利用剪刀、彩纸等学具,合作完成一个环保主题的平面图形作品。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道例题,如:计算一个长方形纸盒的表面积。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4.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图形》2. 内容:(1)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图形特点:边、角、对称性等。

(3)生活中的应用:环保物品的制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家里的废旧物品,利用平面图形设计并制作一个环保作品。

(2)计算自己制作的环保作品的表面积。

2. 答案:(1)学生作品形式不限,合理即可。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和分析环境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污染、资源枯竭等。

2. 环境保护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 数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计算人均资源消耗、碳排放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的方法,数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环境保护中。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解答的准确性、思路的清晰性等。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问题分析能力等。

4.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他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环境问题图片:用于导入,引起学生关注。

2. 环境保护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小学一年级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一)主备:邓长玉辅备:舒所珍尙琼英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页及练习十第 6题。

设计意图: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

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只兔?”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只青蛙?”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 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题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

森林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第一关:快速抢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重点难点:8和9的写法。

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师: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花园城市。

你瞧我们学校也正在为创建花园城市做出贡献。

当你来到这样一个校园里你有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主题
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较为的校园生活引入,全党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
1、8、9的基数含义
(1)、师:在这美丽的校园中你都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1)有8个小朋友(2)有9盆花…
学生在随意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和顺序来数。

配合学生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抽象出数字。

如学生说“有9盆花”,老师就可以贴出此图片,并说明9盆花可以用数字“9”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9”。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从实物图-数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感的建立。

(2)摆学具。

师:大家分别拿出8个圆片和9个三角形摆两种图形,自己动手摆一摆。

看能摆出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将学生操作与数数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2、8、9的顺序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自己动手拨出7颗珠子。

问: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8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几颗?(9颗)
师引导学生多拨几次。

并说清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拨珠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1: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

生2:9的前面是8,8的前面是7。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重要的问题。

(课件出示直尺图)
师:你能快速地把缺的数字填在括号里吗?请试着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向学生渗透学习的方法。

3、比较7、8、9的大小
师:现在请大家把书本打开,翻到第54页,运用你发现的知识,来解决书上的问题。

出示点子图。

(1)让学生观察点子图,
师:怎样很快数出点子数?看你能发现什么?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我知道了点子图是从左到右每次多1个,从右到左是每次少1个;我还知道9比8大,7比8小……。

让学生自由回答自己的发现,老师及时评价。

(2)比较7、8、9的大小
()()()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 >7 9> 7 9>8
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体验进一步认识数8、9。

从而感知,按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9前面的数都比9小,8前面的数都比8小,而8后面的数比8大,任何一个数前面的数都比它小,而后面的数都比它大。

4、8、9的序数含义
(课件出示图片,第一排10只蝴蝶,第二排10只小猫)
让学生
按题目的要求给他们涂色(在学生练习纸上涂,教师读要求)
(1)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 (2)给从左边数第9只蝴蝶涂上绿色; (3)给右边的9只小猫涂上红色; (4)给从右边数第8只小猫涂上绿色。

做完后,师指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上,并引导学生说说这样涂的理由。

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能够按要求涂得这么快,这么好,老师太佩服你们了。

[设计意图]将8、9的基数、序数含义柔合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位次。

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

5、教学8、9的写法
教师先在画好的田字格的黑板上板书8、9,学生随着老师做书空练习。

师:你学会了吗?你能试着写一写吗?(能)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8、9的写法。

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快,很快就学会了怎样写8、9,而且写得都很漂亮。

回家后再写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好不好?
[设计意图]把写的字放到实物 投影仪上讲评。

及时表扬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练习: 1、
2、按从1到9的顺序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8、9的认识。

对数的顺序进一步理解。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发现生活中,8和9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不但认识了新的数字朋友8和9,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关于8、9的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看数画图形。

2、画点子写数
课堂检测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