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近视发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理论及治法

近视发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理论及治法

近视发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理论及治法阐述近视发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青少年视力低下“肾阳亏虚、经气失达、神光拘敛”的病机理论,创建“温肾益精,宣导经气,发越神光”的辨治原则,揭示肾阳、经气在青少年视力低下眼病中的枢要作用,提出了“温肾益精,宣导经气,发越神光”辨治方法。

近年来,近视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残疾的首要病因,预防青少年近视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已刻不容缓。

2008~2009年期间一项涉及20000名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3.7%、42.9%、69.7%,其中山东省高中生近视患病率高达87.3%。

另外,一项关于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已有近4亿近视患者,居全球第一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青少年视觉健康状况的下降已显著影响我国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大大降低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是单纯的医学健康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到了必须加以解决的地步。

青少年近视的预防与控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入了解近视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已刻不容缓,这对解决青少年近视问题意义重大。

但是,该病的临床防治十分困难,属世界性难题。

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国内外西医治疗主要依赖眼镜等屈光矫正手段提高视力,无法有效改善眼球病理状态、增强视功能并抑制疾病发展;二是中医治疗虽具优势,但诊疗方法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且无系统规范的综合诊疗体系;三是中医药治疗视力低下的生物学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难以为制定更为优化的诊疗方案和研发防治关键技术提供现代科技支撑。

我们在深入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青少年视力低下眼病防治方面的优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深入探究其病因病机,积极转化研究成果,创建更有效的诊治策略和防控体系,创建了青少年视力低下诊疗体系,提出“肾阳亏虚、经气失达、神光拘敛”的病机理论和“温肾益精,宣导经气,发越神光”的辨治原则,揭示肾阳、经气在青少年视力低下眼病中的枢要作用。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病(TCD编码:BY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ICD-10编码:H52.1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近视病(近视)的临床常见证候:心阳不足证肝肾亏虚证脾气亏虚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近视病(近视),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远近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压检查;(4)眼底镜检查;(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以下检查项目:综合验光仪检查、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

2.温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耳穴贴压治疗。

5.离子导入治疗。

6.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心阳不足证: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2)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中医三步法治疗近视之研究

中医三步法治疗近视之研究

中医三步法治疗近视之研究发布时间:2021-12-30T02:50:00.83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黎梦雨[导读] 从历代的气血两虚、阴虚阳盛、阳虚阴盛及近现代的调节学说论述近视病因病机,对中医三步法治疗黎梦雨南宁市力子视力保健中心 530001摘要:从历代的气血两虚、阴虚阳盛、阳虚阴盛及近现代的调节学说论述近视病因病机,对中医三步法治疗近视,即外敷秘制中药包和经筋疗法及活动疗法进行了介绍和治疗成效研究,为治疗近视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子。

一、近视病因病机近视属中医“能近怯远”的范畴,古代医籍对本病早有记载,对近视相关症状的描述,最早可追溯到《素问》的“目能近视不能远视”,溯古迄今,关于近视的论述洋洋洒酒,蔚为壮观,此病之病机涉及多脏腑,临床症状纷繁复杂,历代医家均有详细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气血两虚。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夫目不能远视者,由目为肝之外候,若劳伤脏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

”首次提出因肝气亏虚导致近视的病因病机。

其运用肝开窍于目,肝藏血,体阴而用阳的经典思维指出近视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两虚。

明代虞抟在《苍生司命》中提出了心血亏虚说,本质上亦归于气血两虚范畴,其云:“目能近视,不能远视者,心血不足也。

”首次提出心血不足导致近视的病因,其后汪机《医学原理》云:“如能近视,不能远视者,乃水盛火亏…盖火亏者,乃心血不足也。

”这都是对气血两虚的论述。

如果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出现比较怕冷、乏力、发育迟缓、头晕、月经不调,眼睛看东西比较模糊,皮肤干燥,失眠等等这些状况,这有可能是在生活当中出现了气血两虚的情况。

(二)阴虚阳盛元代倪维德《原机启微》云,“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乃血虚气盛。

血虚气盛者,皆火有余,元气不足”。

提出阴液不足导至火盛灼阴,以至元气亏损,无以化精上注于目而致不能远视。

至清代,龚自璋《家用良方》云:“治近视眼凡目不能远视,但能近视,或并不能视,乃阴气不足也”,指出肾气不足引起近视。

眼科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

眼科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

眼科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眼科近视病是指眼球轴长过长或屈光系统过强,导致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引起远距离物体模糊不清。

传统中医认为近视病多由肝肾不足、脾虚湿生等因素引起,因此中医诊疗方案主要以调理肝肾、健脾化湿为主。

下面是一个试行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按照常规眼科检查方法进行近视病的诊断,包括裸眼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屈光度检查等。

二、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的诊断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象等情况进行中医诊断,主要包括肝肾不足、脾虚湿生等。

三、中医治疗方案1.调养肝肾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目,肾主骨。

调养肝肾是治疗近视病的基础。

可以采用草药治疗,如菊花、白芍、枸杞子等,一方面可以清热明目,另一方面可以补肝肾。

2.健脾化湿脾主肌肉,若脾虚则肌肉松弛,容易导致眼球变形。

可以采用艾叶、山楂、陈皮等草药进行治疗,一方面可以健脾利湿,另一方面可以调节体内湿气。

3.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对于近视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可以选择针刺眉头、太阳穴等穴位,一方面可以减轻眼睛疲劳,另一方面可以刺激眼部供血和神经系统。

4.保护视力中医治疗近视病的同时,也需要重视保护视力。

建议患者每天进行眼部运动,远眺远处,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另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纠正视力问题。

四、中医调理中医治疗近视病需要长期坚持,通过调理肝肾、健脾化湿等方法,改善眼球的屈光状态,使近视病得到缓解。

此外,还需要注意生活习惯的调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

以上是一个试行版的眼科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根据个人情况可以进行调整和增删。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近视病的疗效需要个人情况而定,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还需要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眼部保护,避免恶劣环境和长时间用眼,以预防近视病的发生和发展。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实践指南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实践指南

内容摘要
总之,中西医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 足之处。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着手,综合运用 各种手段进行近视防控。同时,需要重视科普宣传,提高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近 视防治意识,共同推进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
谢谢观看
分析原因: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
2、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学生长时间看书、写作业、玩电子游戏等,使得眼睛 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眼球受到过度压迫,容易导致近视。
分析原因: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
3、缺乏户外运动:学生课业繁重,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无法接受足够的阳光 照射,影响了眼睛的健康。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临床实践指南
1、诊断与评估
1、诊断与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视力状况、眼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采用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方法,了解患者的体质特点、饮食起居、 生活习惯等方面,为后续的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2、中医适宜技术选择
2、中医适宜技术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医适宜技术。如: 1、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气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 肌疲劳。
内容摘要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也是实施综合防控方案的重要环节。政府和学校 应该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加强对电子设备使用的监管,防止孩子们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内容摘要
总之,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长期的过 程,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和努力。只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团体等多方面齐 心协力,才能够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 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关爱孩子们的眼睛健康,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中医对近视眼的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对近视眼的治疗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近视眼的研究进展
03
针灸治疗近视眼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研究也证
实了其疗效和安全性。
推拿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研究
推拿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通过手法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和肌肉,促进眼部 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疗近视眼的目的。
推拿治疗近视眼的优势
推拿治疗近视眼具有无创伤、无副作用、舒适 度高的优点。
推拿治疗近视眼的研究进展
04
疗效评价案例
1 2
案例一
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屈光度明 显降低,眼轴长度缩短,干眼症等症状得到改善 。
案例二
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飞蚊症等症状得到明显缓 解,视力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3
案例三
通过对照试验发现,中医治疗组在视力、屈光度 、眼轴长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改善 情况也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改善情况
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并发症改善情况, 如干眼症、飞蚊症等。
疗效评价方法
01
对比观察法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为治疗 提供参考。
03
02
随机对照试验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通过对照比较评价治疗效果。
系统评价
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 价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能完全治愈近视眼,因此 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03 中医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研究
CHAPTER
中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研究
中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通过口服或外敷中药,调节人体气血、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近视 眼的目的。
中药治疗近视眼的优势
中药治疗近视眼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长期使用的优点。

中医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眼科疾病是指影响眼部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包括各种眼部疼痛、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睫状体炎、眼底病变等。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对眼科疾病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眼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中医诊断眼科疾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眼部症状和配合询问病史来进行。

辨证分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根据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象等判断病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药治疗常见眼科疾病的方法1. 局部治疗中医药可以通过局部治疗来缓解眼部疼痛和炎症。

例如,对于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性眼病,可以使用中药眼药水或眼膏进行治疗。

中药眼药水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有效缓解病情。

2. 茶洗法茶洗法是中医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眼部疼痛和炎症。

在治疗眼病时,将适量的茶叶用沸水冲泡,待其稍凉后用来洗眼,每天数次,可起到明目、消炎的作用。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可以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刺激神经系统,达到缓解眼部疼痛和改善眼部功能的目的。

例如,对于近视眼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来调节眼睛的功能,缓解眼疲劳和改善视力。

4. 中药口服治疗对于一些慢性眼病,中医药口服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和改善眼部微循环,从而起到治疗眼病的效果。

例如,对于青光眼患者,中医药可以通过降低眼压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来减缓病情。

三、中医对眼科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中医治疗眼科疾病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眼部疼痛的缓解程度、炎症的减轻、视力的改善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病情是否稳定、是否复发来评估治疗效果。

中医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可以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和改善眼部微循环,对于眼科疾病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中医药 治疗方法,如穴位按摩、耳穴压豆等 ,以增强治疗效果。
PART 04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科研进 展与展望
REPORTING
科研进展
中药治疗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如枸杞、菊花、丹参等具有改善视力 、缓解眼疲劳的作用,对于假性近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眼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 能,对于治疗近视有一定的疗效。近期的研究表明,针灸 治疗结合中药熏眼可提高治疗效果。
推拿治疗
通过手法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可以放松眼部肌肉,改善 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对于假性近视有较好的治疗 效果。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近视的机理
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近视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 依据。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通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对中医药治疗近视的疗效进行更广泛和深 入的评估,为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临 床观察
REPORTING
•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理论基础 •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方法与技术 •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临床实践与效果 •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伦理与法规
目录
PART 01
中医药治疗近视的理论基 础
REPORTING
中医药对近视的认识
中医认为近视是由于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目失所养所致。
常用的眼周穴位包括睛明、承泣、瞳 子髎、太阳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 用不同的穴位组合。
推拿治疗
01
推拿治疗近视的方法是通过按摩 眼部周围的肌肉和穴位,促进眼 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改 善视力。
02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点压 、推摩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选择不同的推拿手法。

中医如何治疗近视眼

中医如何治疗近视眼

中医如何治疗近视眼近视眼是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引发的病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近视眼的防治列入了全球防盲计划。

祖国医药学是一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防治近视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该研究充分发掘了其中的精华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总结出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以消退阴盛)的治则和治法来治疗近视眼。

近视眼古称能近怯远证,即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的病症。

本文根据近视眼的证候特征,总结出近视眼的中医病机,并提出中医药治疗近视眼的治则治法和方药。

1症状早在隋·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目不能远视候"的记载。

明·王肯堂所编的《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称本病为“近觑”。

清·黄庭镜所著的《目经大成·卷之二下》始称“近视”。

目失所养致使玄府受损而神光不能发越,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是本病的证候特征。

主症为:神光不足,视近清晰,视远模糊。

次症有:视疲劳,眼球较突,眼偏斜,或眼底变性等。

2病机神是生命活动的综合体现,《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眼能得神,则目光炯炯,明视万物。

神有其物质基础,它由先天之精生成,并需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气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生理功能。

因此,近视眼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目经大成》曰:“双睛近觑是生来,不是生来却祸胎。

"因此,近视眼的病机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2.1阳衰阴盛眼最重要的功能是视功能,中医称之为神光。

神光者,火之用事,所以说“视力”是“火”的体现,如《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曰:“夫火在目为神光。

……神光者,谓目中自然能视之精华也。

”因此,历代眼科学者多宗“远视不明是无火”之说,如《审视瑶函·内障》指出:“目患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阳不足阴有余,病於少火者也,无火,是以光华不能发生越於远而拘敛近视耳。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各适用于面医论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住院患者,一、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风雀目病(TCD编码:BYT1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ICD-10编码:85.5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N/T001.5-94)。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眼科学)(李风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常见证候:肾阳不足证肝肾阴虚证牌虚气弱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思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底镜检查;(4)视野检查;(5)眼压检查;(6)视网膜电图(ERG)检查;(7)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8)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9)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FFA、OCT、ICGA、E0G、眼部B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肾阳不足证:温补肾阳。

(2)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

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

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住院患者。

一、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病(TCD编码:BYT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ICD-1O编码:H35.31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眼科学》(廖品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指南与临床路径制订委员会主编2013年发布的《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治疗路径》。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临床常见证候:肝肾不足证肝脾不调证脾失健运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协作组经验方。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视瞻昏渺病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老年性黄斑变性出现CNV或合并其他眼部病变(如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3~4期)等),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肝肾不足证:耳鸣健忘,或失眠多梦,或口燥咽干,或五心烦热,或面红目赤,或盗汗,舌红少苔,脉弦。

近视病中医疗方针

近视病中医疗方针

近视病中医疗方针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近视病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方针,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防控病因:近视病的发展与近距离用眼、长时间用眼、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等因素有关。

中医建议尽量减少这些不良使用惯,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和时间。

2. 饮食调整:中医认为,近视病与体内肝经和肾经的阴阳失衡有关。

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富含维生素A、D和E,以及抗氧化剂的食物,可以有助于缓解近视病症状。

3.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近视病,具体方剂根据病情和体质不同而有所调整。

常用的中药包括巴戟天、南沙参、枸杞子等,它们被认为有益于保护眼睛和改善视力。

4.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近视病也可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太阳穴、瞳子穴等,可以刺激眼部的相关经络,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5.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认为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近视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建议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意识地进行眼部保健操和放松眼部肌肉的疗法;避免长时间用眼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中医针对近视病的治疗方针主要包括防控病因、饮食调整、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调整生活方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医疗法需要个体化治疗,具体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

以上仅为简要介绍,希望对近视病患者有所帮助。

近视防控的中医特色疗法

近视防控的中医特色疗法

近视防控的中医特色疗法中医对“目不能远视”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近视发病原因与人体脏腑所受的影响密切相关。

隋·《诸病源候论》认为:“夫目不能远视者,由目为肝之外候,脏腑之精华,若劳伤腑脏,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

”肾精不足,则不能濡肝,肝血不足则难以濡养双目,而见视涩欠明,视近物清晰而视远物模糊。

【耳穴埋豆】耳穴经临床验证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疏肝明目、健脑益视等功效。

如:耳尖刺血可以达到清脑明目作用,刺激肝穴有疏肝明目的功效,刺激眼穴可达气至病所,能调整眼部之经气,改善眼睛的供血供氧,刺激脾穴可松弛肌肉紧张,调节眼肌,缓肌肉痉挛从而增进视力。

【中医药物治疗】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能近怯远症”范畴,根本病机系心气不足,心神欠安,脾胃虚弱,精血不足以致神光暗淡,视近尚可,视远不能。

治疗应以益气养心,安神定志,健脾明目为基本大法,中医治疗近视眼主要是根据全身情况采用中药整体辨证论治,认为脏腑尤其是肝肾在视力的调节上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该药的疗效与近视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近视程度越轻,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越高。

【梅花针结合后经络捏脊】梅花针是中国传统针刺工具的一种,也称为叫“七星针”和“皮肤针”。

梅花针治疗时直接扣刺皮肤,通过刺激穴位,有效的增加眼部的供血,增强睫状肌弹性,提高视神经的敏感性,有利于视力的恢复和增长。

梅花针治疗所选择的穴位分别位于与目系有密切联系的膀胱经、督脉、胆经、胃经、大肠经上,特别是颈后夹脊穴,颈项部是人体经气、精血上荣于目系的必由之路,叩刺这些部位,必然促使目系得荣。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督脉起于小腹下出会阴,贯脊属脑络肾。

督脉具有统摄全身阳气,推动全身气血运行,调整全身阴阳之气的特点,这样人体得以阴阳平衡,气血和顺以致“精神乃治”;同时督脉的两旁有膀胱经,中医认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背部的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和聚集之处,捏脊时膀胱经的各背俞穴也得到相应的良性刺激,起到协调脏腑间的功能,配合梅花针扣刺达到调补肝肾,荣润双目的目的。

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

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

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1)近视力正常,裸眼远视力低于1.0,但能用凹球透镜矫正;(2)屈光度≤-3.00D为轻度近视;(3)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在短期内下降,休息后视力又有提高,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检影近视度数消失或小于-0.50D,为假性近视;(4)年龄6~18岁。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近视力正常,裸眼远视力低于1.0,但能用凹球透镜矫正;(2)轻度近视:≤-3.00D;(3)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在短期内下降,休息后视力又有提高,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检影近视度数消失或小于-0.50D,为假性近视;(4)年龄6~18岁。

(二)证候诊断1.心阳不足证:视近清楚,视远模糊。

全身证见面色晄白,心悸神疲,健忘乏力,多梦,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口燥咽干,目涩少泪,舌淡脉弱。

2.肝肾两虚证:近视日久,眼前渐生黑花,眼部检查可见玻璃体混浊,眼底可见近视弧形斑,网膜呈豹纹状改变,全身可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脾气亏虚证: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疲劳,喜垂闭。

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舌边齿痕,苔薄白,脉弱。

4.气滞血瘀证:近视清晰,远视模糊,久视则眼球酸胀,干涩疼痛,目眶紫暗,眉棱骨疼,或见情志不舒、头晕、耳鸣、视疲劳,舌暗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针刺治疗(针灸可采用梅花针或针灸手法仪)主穴:精明、承泣、风池、攒竹。

配穴:肝肾亏虚配光明、养老、肝俞;心肾不交配肾俞、神门。

穴位也可选百会、神庭、头维、合谷、太阳等。

方法:毫针针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精明穴除外)。

(二)温灸疗法将中药配方桂枝、丹参、高良姜、藿香、小茴香、麝香、艾绒制成艾条,放到温灸治疗仪内点燃,将温灸治疗仪戴在头部,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近视眼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近视眼的中医调理方法

PART 04
近视眼的预防与保健
合理用眼
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
阅读时眼睛与书本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长时间低头或斜视。
控制用眼时间
适当休息,每隔一段时间离开电子屏幕,让眼睛得到放松和休息。
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
长时间连续用眼会导致眼睛疲劳,容易引发近视。
饮食调理
1 2
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
如胡萝卜、菠菜、柑橘类水果等,有助于保护眼 睛健康。
推拿调理
推拿调理近视眼主要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 劳,提高视力。推拿调理需要选择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以免误伤经络。
推拿调理一般每周进行1-2次,疗程一般为2-3个月。在推拿调理期间,需要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同时,推拿调理后需要注意保暖,避免 受寒。
中药调理需要长期坚持,一般以三个月为一个疗程,需要定 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调整药方。同时,中药调理期间需要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
针灸调理
针灸调理近视眼主要通过刺激眼部周围的穴位,调节经络 气血,达到提高视力的效果。针灸调理需要选择专业的医 师进行操作,以免误伤经络。
针灸调理一般每周进行1-2次,疗程一般为2-3个月。在针 灸调理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 过度。同时,针灸调理后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洗浴。
PART 05
案例分享
成功治疗近视眼的案例
案例一
患者小明,12岁,近视度数逐年加 深,经过中医调理后,视力逐渐恢复 ,度数稳定。
案例二
患者小红,25岁,长期面对电脑工作 ,导致近视加重,经过中医调理后, 视力明显改善。
中医调理方法的实际应用
中医认为近视与肝、肾、心等脏腑功能 失调有关,调理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 灸、推拿、气功等。

青少年近视率52.7%,中医治近视有六法!

青少年近视率52.7%,中医治近视有六法!

青少年近视率52.7%,中医治近视有六法!写文章花了35小时,读完它仅需8分钟▍本文主要内容•中医治疗近视的三种证型及加减方•历代眼科医家代表方•中医治疗近视的医案分享•治脊疗法、耳穴压豆、针灸、药枕等在近视治疗中的应用正值暑期,多家医院视光科门诊“人气爆棚”,不少家长趁假期带着“小眼镜”患者们前来就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9~12月全面开展了近视专项调查,覆盖全国8604所学校,共筛查247.7万名学生。

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近视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卫健委:中医药在近视防控方面有一定作用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中心教授马军表示,中医药在近视防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中医耳穴压豆等适宜技术对于近视防控有一定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再那吾东·玉山表示,将推广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在近视防控中的运用。

中医药是如何诊治近视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近视又称“能近怯远证”,因其视近清楚、视远模糊特点而得名。

最早有关近视记载可追溯至内经时期,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将其归属于“目昏”范畴。

清代医家黄庭镜所撰《目经大成》始称其为“近视”,并一直沿用至今。

《审视瑶函》说:“久视伤睛成近觑”,“劳瞻竭视,能致病而损光华”。

看书写字姿势不正,距离太近,时间太长,照明不良等都是酿成近视的外因。

但也有长期从事精密近距离工作而不患近视的,也有农民、文盲、学龄前儿童患近视的,或只有一只眼患严重近视的,因此不能忽视内在因素。

故临证需在消除致病因素,注意在眼睛保健之前提下综观脉证,审病求因,辨明证型,立方选药。

灵活施治,方能奏效。

一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1)心阳不足证【证候】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兼见面白畏寒,心悸,神倦,视物易疲劳;舌质淡,脉弱。

【辨证分析】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衰微,阳虚阴盛,致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故出现近视;全身症状及舌脉表现均为心阳不足之候。

中医药研究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研究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研究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作为我国珍贵的传统医药文化遗产,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在传统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尤其在眼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眼科疾病是指影响眼睛及其周围结构的疾病,包括眼外伤、结膜疾病、角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等。

本文将就中医药研究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理论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医生通过中医四诊合理判断患者的病情,并结合八纲辨证来确定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理论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一些眼科疾病的治疗难题,如干眼症、视网膜病变等。

中医药理论使得眼科疾病的治疗更全面、更个体化。

二、中药方剂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药方剂是由多种中药材组合而成,具有较高的疗效和相对较低的副作用。

在眼科疾病治疗中,中医药方剂广泛运用于眼部药物治疗领域,如用于治疗白内障的“窈窕滴眼液”、用于治疗慢性角膜炎的“金鸡玲珑丸”等。

这些方剂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眼部组织修复、抑菌、消炎等作用,有效缓解了眼科疾病的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

三、针灸、推拿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和推拿是中医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等,起到治疗作用。

在眼科疾病治疗中,针灸、推拿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眼疲劳状况,缓解视力下降、眼痒等症状。

例如,通过针灸对准神明穴、太阳穴等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调整眼睛的功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

四、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眼科疾病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药和西医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优缺点相互对应,有效地互补了彼此的不足。

在一些眼科手术后的康复阶段,中医药可以用于加快伤口愈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而西医药则更适合于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方面。

近视(眼)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近视(眼)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2.肝肾两虚
治法:补益肝肾,益精养血。
方药:减驻景丸(《银海精微》)加减。熟地15g,丹参15g,五味子10g,枸杞15g,菟丝子15g,当归12g,菊花10g,生地10g,磁石12g(包煎)。
(二)点眼疗法:
①丹参眼药水:选用质地鲜红的丹参,制成2:1的滴眼液,(或用丹参注射液装入眼药瓶内点眼),每天上午、下午各点眼4次,每次间隔15分钟,连用3~5天一疗程。
2.好转:矫正视力达不到1.0,但能提高视力两排及两排以上。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轻度近视者,局部给予睫状肌麻痹剂点眼。可选用0.25%双星明眼水、0.1%奕达眼水、夏天无眼水或珍珠明目液等。每日滴眼3~4次。
2·验光配镜:以凹透镜片按近视程度予以适当矫正。配镜原则为无眼位偏斜者,视力矫正到1·o的最低度的凹镜片。有共同性外斜视者,给予矫正到最好视力的最高度的凹镜片,以治疗外斜视。高度近视者可配戴角膜接触镜或试戴望远镜或眼镜。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出生时人眼轴较短呈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加长,至青春期发育正常。如此期间眼轴发育过度则形成轴性近视。由于眼轴伸长,巩膜壁变薄,脉络膜血管伸长等而引起一系列近视的临床表现。屈光性近视主要是由于角膜或晶体的屈光力增加而致。如角膜膨隆、圆锥角膜、睫状肌痉挛、晶体悬韧带断裂、球形晶体、老年性白内障初期以及糖尿病血糖高时或青光眼术后等均可引起近视。
具备第1、2、3项即可诊断,兼有第4、5项即可确诊。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主要是远视力减退。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视力: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但高度近视常因屈光间质混浊和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引起其近、远视力都不好,有时还伴眼前黑影浮动。

中医理论对近视眼治疗方法的再认识+中医治疗近视眼科六经辩证详解

中医理论对近视眼治疗方法的再认识+中医治疗近视眼科六经辩证详解

中医理论对近视眼治疗方法的再认识+中医治疗近视眼科六经辩证详解近年来,我国儿童少年卫生学、学校卫生学和眼科医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等近视眼治疗方法都获得长足进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然而,近视眼治疗方法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2000年我国学生近视率分别达到:小学生20.2%,初中生48.2%,高中生71.3%,大学生73.0%。

山东省学生近视率更高,分别达到:小学30.6%,初中65.8%,高中84.9%,大学89.7%。

近视率持续升高或居高不下,成为危害我国学生健康的最突出问题。

近视眼治疗方法新的循证眼科学研究显示,目前西医不仅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甚至还没有一种可行的措施能够有效抑制近视进展。

不少专家甚至对于近视眼防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都持怀疑态度。

近视眼治疗方法让我们看一下祖国传统医学―中医。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天人相应观、统一整体观、永恒运动观和动态平衡观等学术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特别是中医最具特色的“治未病”思想,对于今天的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近视眼治疗方法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是我国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医学家,被誉为祖国医学的奠基人。

“病深不早求医”为扁鹊看病行医的六不治原则之一。

无论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扁鹊见齐桓侯”,还是《吕氏春秋》中的“扁鹊论医”的故事,无不说明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重要,后者更是强调了预防医学的宝贵。

东汉“医圣”张仲景与唐代“药王”孙思邈都特别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指出医生应当善于“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病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近视眼治疗方法孙思邈名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与“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将治未病与医国提到头等重要的位置。

《周易?既济卦》中就有“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强调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门诊患者。

一、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病(TCD编码:BY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ICD-10编码: H52.1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

近视病(近视)的临床常见证候:
心阳不足证
肝肾亏虚证
脾气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近视病(近视),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以下检查项目:综合验光仪检查、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2.温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耳穴贴压治疗。

5.离子导入治疗。

6.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心阳不足证: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2)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3)脾气亏虚证:健脾益气,养肝明目。

(4)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升阳开窍。

7.基础治疗。

8.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裸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

2.屈光度降低1.00D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TCD编码:BYV000;ICD-10编码:H52.101,H52.1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就诊日期:年月日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