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方式及其差异(优秀)PPT课件
3.中英思维方式的对比(精编课件).ppt
![3.中英思维方式的对比(精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69f4bb168884868662d636.png)
4)Differences in reasoning, percepetion of time and space, etc. (英汉语在时空观等方面 的差异性)
在时空观上,英语是由小到大,汉语则是由大 到小。例如时间标记,英语里先说日期和月份, 再说年份;汉语里正好相反,先说年份,再说 月日。空间观念差异在写信地址上表现尤为明 显,英语里由小到大,如由街道而城市而省或 州而国家;汉语正好相反,由大到小。这是英 语民族重个体思维、汉民族重整体思维的语言 例证。在叙事时序上,英语里叙述事件常常是 按照时间顺序由现在向过去推进;汉语正相反, 由过去向现在推进。
英译汉时,英语的物称一般应转换为汉语的人称。人称主语从语境 内外寻找,多在句内,有时在句外。 例如: (1)The sight of the little poor boy reminded him of his childhood. 译文: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2)The bad weather prevented him from attending the meeting. 译文:天气不好,他没去开会。 (3)His passion carried him away. 译文:他因感情冲动而误入歧途。 (4) Memories of that historic and happy occasion still linger. 译文:人们对那次历史性的盛会记忆犹新。
精品课件
3)English: a strong sense of objectivity (客体 意识强)
Chinese: a strong sense of subjectivity (主体 意识强)
❖ 英语:主客体二分 ❖ 汉英语句子一般不能没有主语,且多为无灵主语(没有生命的事物)。
概述思维方式角度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概述思维方式角度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4ecd6e4fc4ffe473268ab86.png)
概述思维方式角度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文化的表现和形式,是文化研究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的形成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所逐步演化的一种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大众性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又是民族意识素质的间接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体现。
了解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以便更好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文化融合以及跨文化交际。
1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各有特色,由于社会、历史、环境、文化等等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强调整体,西方人更注重个体;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曲线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直线的。
形成这些差异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经济制度为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经过长期的文化熏陶,自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维方式。
1.1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
而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
中国的汉字源于象形文字,是由一些表示事物直观形象的图画演变而成,通过视觉形象能够引起意义上的联想,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运用联想、比喻、类比、象征、借代方式,表达抽象的内容,使本来毫不相干的概念,抽象意义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可感。
西方人为逻辑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字形与词义没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清晰地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需要形成特定的语法逻辑关系。
因此,对某一概念意义的认识必须从定义到推理,这就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另外,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把探索事物的本质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因此,理性的因素总处于主导,注重以事实、假设、试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思考、缜密的分析、推理、论证,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而形象往往是无足轻重的。
中西语言思维差异
![中西语言思维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16187d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b.png)
行为习惯差异在行为方面,东方人一般含蓄内敛,上课的时候大多数中人、韩国人或者日本人都是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老师教什么就吸收什么。
老师常常会说你们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打断他,但基本上没有东方人会这样做。
而那些西方人却十分活跃,在课堂上他们常常打断老师的讲话,一个高鼻子男人经常挑剔地说老师的发音不正确而他的才是正确的。
于是老师会跟他探讨这两种读音的不同。
这使我们课程的进度大减,我们这些东方人对他都很有意见,觉得他既然认为自己的正确就不要来这里上语言课好了。
但老师却似乎很喜欢他,又一次他没来上课,老师还一个劲问他为什么没来。
另一个黑人女人,我不知她究竟来自哪个家,上课的时候带来一把大扇子,一边摇扇子一边咬手指一边听课。
如果她单纯是摇扇子倒是没什么,可恨的是她手上戴了两个铃铛,所以我们的两小时人认认真真听课做笔记或背单词,西方人边喝咖啡吃曲奇饼边调课时便都伴着她摇扇子的铛铛声度过。
老师也不会提出什么异议。
她还打断老师的讲课,质问为什么这个课程没有咖啡和点心,老师为此还向她道歉,说下次他会为我们准备。
从此以后我们的课程都增加了免费的咖啡和点心,东方侃老师的发音。
有时我会想如果在国内,在我的小学或中学课堂上,这样的学生一定会被横飞过来的粉刷打中,然后会被老师揪到后面罚站一两节课或者课后冲厕所。
但在美国,难以想象的是,我的的确确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比喜欢我们这些安分守己的东方人多一些。
西方人比东方人快乐,他们无论何时相聚都能开怀大笑,让自己或身边的人处于最自然最轻松最快乐的状态。
而很较真的东方人,往往看起来有很大的压力很多的哀愁。
因为东方人常常强调严谨容不下过失,这就造成了东方人习惯为“责任”而活,而方人习惯为“兴趣爱好”而活的不同局面。
中西语言思维习惯差异不同地域的语言思维是民族长期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
中国传统习惯为从总与中国传统不同,西方人习惯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类出体上看问题的整体思维模式。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b538a21915f804d2b16c19e.png)
一、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分析。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
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民族各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不同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的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我们从整体上很难分辨其孰优孰劣,只能从它们各自的利弊来分析。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1)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与源泉,以人为尺度与标准去疏解、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
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方式奠定了家族本位、人伦本位的文化基调,因而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表现为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即以人为万物之本,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考察万物,于是在认知方式上必然把一切“人化”,由人的价值体悟物的价值,以人的规律来取代物的规律,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它表现在价值判断上,就是以善代真,以情代理。
这种思维特征的优势是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方面的发展,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与融合,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弊端是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在某种程序上抹杀了对象的客观性,具有泛情感化的倾向,因而不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伍的重要文化原因之一。
(2) 注重整体统一。
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它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
中西医根本区别源于思维方式差异(详细)
![中西医根本区别源于思维方式差异(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c35224c5f18583d04864593f.png)
中西医的不同发展道路
2021/3/1
1
理解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重 要性
• 中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千百年来中 国人民与疾病抗争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
•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中医学 的贡献,功不可没。
2021/3/1
2
关于“西医”的概念
• 自从用“手术刀打开中国大门”以后,由西方 医生掌握的医术(医院)就是西医。有了西医, 才有了中医的称呼。在此以前,医就是医。
• 创立中医研究院,兴办中医学院,中医 医院,举办西医学习中医班。医院设中 医科。提倡中西医结合。
• 学术冲突依然存在。互不了解,互相误 解,而互不信任。是正常的现象。
• 门户之见,相互歧视,甚至诋毁,是反 科学的,不顾事实的,也是会反复发生 的。
2021/3/1
6
关于“伪科学”之说
• “伪科学”之说,由来已久。从“废医存药” 的行政命令开始。至今台湾无中医。这个法令 首先损害人民利益,也是严重损害学术发展的。
• 近年来的新版,是“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 行-不科学”。
• 阴阳五行不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而是它的哲 学基础。哲学和科学本不是一个范畴。
•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脏象和经络学说。
2021/3/1
7
解决之道
互相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疗效,是科学态度的 起码条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了解,理解并掌握是前提。不求甚解,想当然, 就会过度简单化。简单化往往就会曲解问题,
会使问题复杂化, 就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因为 没有共同出发点,没有共同语言。
• 溯本求源。中西医学发展的差异源于哲学思维 的差别。
• 西方人士对中医的接受在于疗效“神奇”。美 国的中医学院及资格考试。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a82a35b28ea81c758f57891.png)
一、整体思维与二元对立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
中国古代,沿着原始整体性的世界观,通 过五行和阴阳两种哲学范畴,凝结成了天 人合一的观念。当古代中国人探讨人与自 然之天的关系时,五行和阴阳的范畴使得 他们树立起了天与人同质、同体、同道的 信念。
五行意象
(二)二元对立的哲学认识论
西方文化较多强调对立面的冲突与斗争, 它通常把“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 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本质与现象、 内容与形式、知与行等等对立起来。
(一)西方的逻辑分析
西方文化则希望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去获 得和传递精确、可靠、稳定的知识,注重 规则的缜密,体现出思维的逻辑偏好。 具 有客观性、确定性和形式化的特点。
三、实用理性与思辨理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 中国传统思维从“致用”出发,重视实用
技艺和社会人伦。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关 注往往满足于日常的实用需要,重视实用 技术的开发和创造,关心知识的功能性价 值而不作纯粹的认知。
康德
黑格尔
康德:认识如何可能。 黑格尔:辩证逻辑。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思维活动的形式, 是相对定型化了的显现出来的社会理性活 动的思维结构,是社会智力、智慧和智能 水平的整体凝聚。
列维·布留尔
原始人的思维遵循 着某些不同于现代 人逻辑思维的准则, 并将其称之为“原 逻辑思维”。
产翁
这种思维方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遵循“互 渗律”:即认为各种人和物之间存在着一 种神秘的、超感觉的、互相渗透的关系, 或者说相信一种共性的神秘力量,渗透于 一切事物之中。原始人并不将作为主体的 自身与作为客体的事物和环境看作相互外 在、相互对立的。对于他们来说,自身与 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ppt课件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2113fdaf1ffc4ffe47acaa.png)
.
Definition
✓ Mindset(思维) means a nation or a region, in the longterm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orms a habit of thinking and thinking program.It is a deep core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modes
.
.
.
CONTENTS ➢Definition of mindset and why differences appea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mod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and the fundamental on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thinking modes.
.
Example Two
An American psychologist has done an experiment recently. The experimenter let the Chinese and the American watch an underwater videography respectively,and when they finished, they should tell the experimenter what they had seen.The psychologist found that the American put their eyes directly to the brightest and the fastest moving objects such as the three salmons. As for the Chinese, they tend to say that they had seen a river, the blue water,rocks in the river,and finally they mentioned there was fish.Generally speaking,Chinese found twice times of in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s.
中西文化差异-PPT课件
![中西文化差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7f8d2552ea551810a68788.png)
看到右边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可不是吗? 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过去叫 “关系”,现在有人玩新词,不再叫什么“关 系”了,改称 “人脉”。叫什么也不能改变其 本质特征。正如“第三者”的女人,旧称“破 鞋”,现在叫“第三者”一样,尽管换了称呼, 意思还是一样。很多老外到了中国之后,也染 上找“关系”的毛病,不停地在国人面前玩 namedropping(吹牛X),说自己认识认识某 某等,以表示自己在中国的“人脉”很好, “关系” 很多。看来,这种习惯像流感,传染 性极强。
其实,这有些冤枉我们中国人。毕竟我们中国 人才富裕起来几年啊,终于可以像小日本儿那 样了,走到哪里都拍照了。另外,中国人喜欢 的不是思考生命的意义,而是“到此一游”的 意义。毕竟,有照片可以说明俺老兄到过什么 什么地方了。尤其是去了国外,则更是要用照 片说明。我认识的一位老兄,则走得更远,在 法国巴黎时,在大街上专门找些法国妞与他合 个影,为啥?不就是为了在一些哥们儿面前有 点吹牛X的谈资么。至于什么生命的意义,环 保的意义,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这是一幅最抓住中国文化特征的图。强力 推荐一下。呵呵。不是吗?老外管那白色 人称作“领导”,在西方可以是“领导”, 或玩个洋的,叫 “leader”。在我们中国, 那叫“官”,那叫“父母官”,那叫“我 们的中流抵柱”。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啊。 都是你爹你妈了,人家高那么多,不应该 吗?
其实,这是老外不太懂中国当代历史原因 造成的。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1976年以 前,并不是这么重视孩子的一切的,至少 我们小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这是个太 大的话题。有空专写博文讨论吧。
老外则显得非常没有中国人聪明了,在这一点上。 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圆滑的人了吧。见硬就躲, 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其实, 中国的国粹___麻将,最能说明中国人见硬就躲,见 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的特点。 麻将的最大玄机,就在于如何让自己逃避困难,如 何跟人跑,并在最恰当时候,抓住机会,使自己当 上最牛比的机会主义分子!我另外想到的是,老祖 宗留给我们的几句训话:一切要“和为贵”(形容 遇困难尽量把困难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不要 “不撞南墙不回头”(形容左边那种在中国人看来 有些缺心眼的老外们吧)。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55e141a6edb6f1aff001f71.png)
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 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思维是语言的工具。刘宓庆认为:“思维 支配语言。”可见思维对语言有着决定性 作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 差异在语言中得到了反映。 •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悟 性”,重形象思维。其反映在语言上,则 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其反映在语言 上,则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少用连 词,多无主句,少被动语态句,形文求全 面,不怕重复,词句求平衡与对称。
例句
• (1)你来了,我走。 • (2)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 (3)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来,滚 地皮,大哭大叫。 • 其中例(1)没有连接词,故可作几种解释。如:如果你来, 我就走;既你来了,我可以走了;当你来时,我就走。例 (2)是无主句。例(3)借助动词,按事物发展顺序道来,也没 用连词。 • 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 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 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 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 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 塞其中的是“道tao”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 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 痛医头,脚疼医脚。
如:SL: 个人主义
TL: individualism
• 亲属称谓 • “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 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 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 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 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ppt课件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1932a102d276a200292e4f.png)
阳五行学说、精气经络学说。西医与中医是两种文化背景孕育的对
立的医疗方法,西医反映的是近现代西方科技、社会的发展,很多 科学发现被应用于医学,诸如人体解剖学、血液循环理论、细胞病 理学、免疫学等。因此,西医的应用性较中医而言更强。
西医主要通过医生对病人病症的询问,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
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对病人的病症对症下药;中医需要 从整体出发,分析各病症之间的因果联系,找出病因,从源头调理 身体,消除病症。 西医:把人当作机器来治 中医:才是把人当作有生命的人来治。
• 西医:则用镇静、扩张或盲目手术,容易造成依赖药的局 面。
中医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医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其 理论来源包括人们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和对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的 理解。并且其理论的形成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这 是一种与中国古代哲学共生的医学思想。中国古代医学与哲学的共 同的思想范畴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天人合一”思想、阴
启示
中西医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
如果把西医和中医结合起来,先
用西医去治标,解除眼前的病痛,
再用中医去治它的本,最后病除,
再去注意保健,就会有一个长久
的健康的好身体。
谢谢观赏!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A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中医与西医治病方法的差 异
B
Difference of research object and theoretical basis
研究对象与理论基础的差异
• 中医:认为是属于心血不足、神不安之症。因为心藏神,主神明,应该养血安神。心 血不足者:血不足,气有余。其人多烦躁,小便短赤,嗓子干。肌肤不荣,皮肤干。 精神不衰,更甚者狂妄喜笑。脉必细数或洪大,喜食甘凉食物,尢喜冷饮。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54a90e5866fb84ae55c8d34.png)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文摘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
这里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中国人偏好于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和求同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偏好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求异的思维方式。
在此基础上,分别就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并说明了这些思维方式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Abstract: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nurture a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and cultural identity。
Her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way of think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t reveals Chinese people prefer to seek the image thinking and integrated thinking and way of thinking the same,while the Westerners prefer abstract thinking or logical thinking,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requesting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On this basis,it analyzes the reasons how the differences are formed respectively.And it explains the way of thinking is the cause of differen life and t values, different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way of thinking, difference, China and the 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中国人偏好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偏好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形象思维(imagination) 指是指在物体并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物体的形象。
第二讲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ppt课件
![第二讲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bc37af4b73f242326c5f4d.png)
西方人
征服自然(human dominion over nature)
理性(rationality) 客观事实(facts)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
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 科学文化(science-focused
culture)
天人合一
天:大自然,或者地球,或者整个空间。
2. “I” consciousness 3. Independence from
organizations 4. Emphasis on individual
initiative 5. Privacy important 6. Belief in individual
decisions
Collectivism
思维方式 modes of thinking
文化 culture
语言 language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 式的变换。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和其转换,要研究语言 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 系的思维方式。
Chinese and English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decisions
比较下面两则中美领导人在两所知名大学的讲话。
1. Harvard is a world famous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attracting the best minds and bringing them up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It is my great pleasure to stand on your rostrum and have this face-to-face exchange with you.
西方对中西文化差异图解
![西方对中西文化差异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b67839d03186bceb19e8bbc1.png)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1.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本体论方面,中国重人际,重伦理,以人比天,还原为心,重名轻实,由此走向玄学化,是封闭的价值体系;西方重自然,重自然本质,由自然到人,最后走向主体化、价值哲学。
在认识论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与科学发现。
2.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在对事物的评价上,中国和西方分别偏重于社会和自然两极;在对效果(效用)的评价上,中西分别偏重于整体和个人两极;在对利益的态度上,中国重志轻功,而西方重利益、重功效。
3.中西逻辑的差异。
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中国古代的墨辩逻辑在逻辑的作用、逻辑结构、真理判定标准等基本问题上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逻辑体系。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对政治、伦理、人生问题的重视和对宇宙论、自然规律抱不求甚解的态度。
在这样的传统中,逻辑一开始就没有被作为独立的对象予以探讨。
从孔子到庄子都视思辨为无用有害之物,都反对对概念等思辨形式本身作思辨的探讨。
这样,逻辑这种纯科学就没有立足之地。
4.中西数学的差异。
以抽象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西方思维方式产生出近代的微积分数学;而理性与实践相离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元代以后几乎整个地断送了我国的传统数学。
5.中西自由观的差异。
西方人多侧重于向外探求,以发展世界、改造世界为获得自由的途径;东方人多侧重于向内探求,以认识自身、完善自身为获得自由的途径。
6.中西科学方法论的差异。
东方文化是以人文文化为主体的类型,西方是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类型。
中国是整体思维方式而西方是形式思维方式。
它们规定了科学发展的不同模式,造成了科学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1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PPT34页).ppt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PPT3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8d5d51f121dd36a22d829d.png)
——“主客效用关系”的解释模式
价值观:
• 价值观是人们对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 善良与残酷、公正与不公正、得体与不得体所进 行判断的标准。
• 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 理活动,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 与之适应的活动。
• 一个社会群落的基本价值观念一旦形成, 就会牢 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坚若盘石,挥之不去,而 且代代相传。
• 3.时间观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中,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 • 西方文化视时间如直线延伸,一去不复返。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念非常
强烈,做任何事都有严格的日程安排,时刻保持“紧张”的时间观念。
• 4.年龄观
• 在中国文化中,长者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 • 西方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个人奋斗的社会。人老了就意味着从社
思考:
• 1.如何理性的看待中西方价值观
• 2.怎样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不仅吸收了中国传 统价值观念中重道德、重人格价值、重群体作 用、重协作、和谐等优秀的因素;也吸收了资本主 义价值观念中重视个人利益、重视功利、重视个 性发展、重视人的自由和尊严、重视个人创造、 重视人权,及西方价值观念中开放的观念、平等竞 争观念、效率观念、开拓创新观念等合理因素。
本讲主要内容:
• 一、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表现(重点) • 核心,目标,维护,实现,以及其他差异 • 二、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的原因 • 历史文化、环境因素、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 •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 (一) 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 (二) 中国传统价值观对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 ☆了解“价值”与“价值观”
• 西方人的价值目标是重功利,追求个人幸 福,重视道德的功利性,把道德作为实现 利益的工具,即道德只是手段,利益才是 目的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814e36b3186bceb18e8bb8a.png)
西方人的逻辑思维
▪ 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三性:
同一性
非矛盾性
排中性
▪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 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 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 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
同一性
▪ 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一 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
非矛盾性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mode
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
▪ 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 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 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辩证思维
尼斯比特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入手,系统地阐述了东西 方思维的产生渊源和特性。
社会背景上 社会认知系统上
生态背景上
▪ 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 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
▪ 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 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 这种不同的强调重点决定了相应的哲学信念,并 导致对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这些问题包 括:连续与非连续性;场与客体;关系和相似性 到分类与规则;辩证与逻辑等。
▪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特性一直保持下来,对生活在 现在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 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 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 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 最后,从生态背景上讲,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 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 谐;
▪ 而希腊文明则不完全依赖于农业,由于生态环境 的原因,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这些产 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与这种生态环境 相适应,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与中国 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优选)英汉对比研究讨论中西思维方式差异Ppt
![(优选)英汉对比研究讨论中西思维方式差异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41c5c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7a.png)
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
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型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
注重求知,探索自然奥秘
思维的中心:认知自然 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
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 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 重农轻工商,重义轻利,重实用技术轻科学理论
居住沿海从事工商航海业的人:经常与外界交流与竞争,眼界开阔
• 思维外向、开放、敏捷;以四海为家,常流动奔波,乡土观念弱 • 个体主义观念强,热爱自由民主
• 向外进取,重竞争、扩张 • 重工商、航海,重功利,重科学技术理论
第十三页,共48页。
3. 思维方式的社会特征
相并列的一大类科学
3.比较:美国认知科学 vs.中国思维科学
共同点:主攻方向——人脑思维
不同点:研究范围、侧重 美国的认知科学: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第四页,共48页。
中国的思维科学:范围明确、内容集中
东方 — 中国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重悟性、直觉、意象 好静、内向、守旧;求同、求稳,重和谐 西方 — 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
近现代:西欧、北美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重理性、逻辑、实证
好动、外向、开放;求异、求变,重竞争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大陆农业型 西方思维方式 — 海洋工商型
古代 — 整体性、直观性、辩证性、模糊性
中西文化差异图解PPT课件
![中西文化差异图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753156102de2bd960588ff.png)
中西文化差异图解
Wtlee 2007.9
左:西方人 右:中国人
1、表达个人观点时
问候用语: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 发点。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 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
23、对待新事物
24、左图是老外心中中国人的形象,右 图是中国人想象中的老外的生活。
结论:
汗,狂汗,晕,彻底晕
中美常用口语的异同
“山羊”一词,在汉语里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goat在英语中 却表示“色鬼”的意思。那么“山羊牌闹钟”就变成“色鬼牌 闹钟”了。
美国人说:Excuse me.原谅我,中国人说,劳您驾。或者借 (您的)光。
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 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 niece”是不分侄甥的, 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 角度出发。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
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 奖应是推辞。如:“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 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过奖,过奖,做得不好, 请原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 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 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
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
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是道德之天, 儒家将天道、天理视为 社会伦理价值的最高来源。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社会观强调人与 人的和谐统一 。统一观念表现于政治领域 ,是春秋大一统的观念;在伦理上表现为顾 全大局,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的 集体主义价值观。
❖ 把天地人我、人身人心、万事万 限区别,用主观代替客观。
物都处在一个系统之中,肯定各
子系统合要素的内外依存,密切
联系。
❖ 如以“道”、“一”、“太和” 表明整体,以阴阳为两面,认为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渗透, 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整体综合。 强调了宇宙一元论、世界的一体 化,是一种古朴的系统论。而阴 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又体现了一种
❖ “天”是指认识对象、客体, “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
主客体合一。 “天人合一”则是 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
与人道(社会规律)是同一的 宇宙规律的表现,因此,“人 者,天地之心也”,了解人道, 就是了解天道,或者说用人道 取代天道。忽视天道,就是对
容的一体关系。
客观不做分解分析,也不做界
4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在人与自然分离的文明进程中,即在人的自觉意识、 自我意识确立的过程中,中西方哲学思维走出了 两截然不同的路。
中国哲学坚持有机联系的整一宇宙观,努力将人投 入到自然中,以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合一为认识的 基本前提;而西方哲学则专注于对事物作本质区 别,细心地分解万事万物,她欢欣于人的独立, 给他以地位和荣耀,以独立主体的确立作为认识 的基本前提。
10
爱因斯坦论科学与科学家
所有的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 家,乃是因为:
(1)他假设了有一个在很大 程度上不依赖于人类观察者 的客观世界的存在。
(2)主张唯理论,相信自然界 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相信人 的理性思维能力。
天人合一的系统观虽然相信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合 理性,却否定了一个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实体的存在, 与科学需要的客观精神相悖。
❖ 西方倚仗论证,东方倚仗领悟(静观、默照、玄览、冥悟)。 西方人重视抽象思维,喜欢下定义;中国人重视形象思维,习惯 比喻。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螺旋思 维,习惯迂回。西方人喜欢分析思维,万事一分为二;中国人侧 重综合思维,讲究天人合一。
2
前提
❖ 1、不回答形成的原因。 ❖ 2、中西方只是地域性的划分。 ❖ 3、思维方式无所谓好坏,开多一条路径来。 ❖ 4、中西的思维方式划分并非绝对,今天会有更多
12
作为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 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 “命数”、“命运”。所谓“天人合一”是说天 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 人是共运的关系。
利瑪竇與徐光啟畫像
13
“尽人事,听天命”,“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天作孽,尤可为,人作 孽,不可活”成了脚踏实地的农业民族 的行动信条。
❖ “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 是“天命”、“命数”、“命运”。
❖ 天人合一: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 求得神助。
❖ 由此,它引导中国文化理性趋于实用,它指导了 一个较少宗教情结的乐观坚定的民族,一个关注 热爱现实生活的文化。
14
❖ “天人合—”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 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 统一的宇宙;它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它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 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 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它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 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它反对空 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 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它包含对家人 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 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融, 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
朴素的辨证思维。 9
认识的主客体是为一的,那么如何开展认识活动呢?
客观的认识态度是将个人经验觉悟合理外推,与外在事 物融为一体。
《朱子语类》:“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 无间隔。”
禅宗讲:“默默与天行,默默与天语。” 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主观的态度则向心内求,将客体纳入主观内心。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天下无心外之物。”
的融合。 ❖ 5、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
3
思维方式
❖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 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 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是沟通文化和语 言的桥梁。对思维方式的划分有许多不同的标准, 如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内容。
❖ 从其地域进行分类,把思维方式分为东西两大类。
中西思维方式及其差异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二、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 三、实践
❖ 美学与艺术 西方讲求逼真,东方讲求传神。
❖ 生存环境 西方人:世界是支离破碎的,如同许多相互挤压、 相互撞击的版块;东方的中国人:世界是完整和谐的,早在 战国时代就构拟了一个理想的体系,从中心到周围。西方人 总是从地中海这边望着地中海那边,习惯于外向、外求;东
7
人生天地之间,禀受自然灵气 而生,依赖自然滋养而长,不能须 臾离开自然母体。《黄帝内经》说: “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 少矣。”
董仲舒提出“天人相类” 说:“小节三百六十六,副 日数也;大节十分,副月数 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 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
8
认识论
❖在天人统一体中,人处于中 心位置,认为天道(自然规律)
5
中国:天人合一
❖自然观 ❖认识论 ❖社会观 ❖宗教观
中国人的观念,明知物我、 人我之间的种种矛盾,但 力求避免强化对立,希望 相融和合一,追求对称、 平衡、和谐 。
中国文化的三种平衡:人 与自然界的平衡(天人平 衡)、社会内部人与人的 平衡(人伦平衡)、人心 内部的平衡(身心平衡)。
6
自然观
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 本源,人是天工造化之物。所谓、“天人合一”是 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 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