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屏手机背光模组简介

合集下载

背光模组结构及材料简介通用课件

背光模组结构及材料简介通用课件

灯箱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如铝 合金或钢材,具有良好的导热 性能和强度。
灯箱内部通常会设置散热装置, 如散热片和风扇,以帮助光源 散热。
导光板结构
导光板是背光模组中的关键元件, 主要作用是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 换为面光源。
导光板采用光学级PMMA或PC 材料,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具有 高透光率和均匀的光线扩散能力。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 导光板的光学性能和尺寸精度。
灯箱的制造工 艺
灯箱是背光模组的照明元件,其制造 工艺通常采用LED灯珠焊接在PCB板 上,再将PCB板固定在灯箱内。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控制LED灯珠的 焊接质量、位置和方向,以确保灯箱 的发光效果和均匀性。
反射板的制造工 艺
亮度
背光模组的亮度决定了显示器在 明亮环境下的可视性。高亮度能 够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但同时 也会增加能耗。
对比度
对比度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和细 节表现,高对比度能够提供更丰 富的色彩和更深的黑色表现。
色温调节范围
• 色温调节范围:色温是影响显示器色彩表现的重要参数,色温 调节范围广的背光模组能够提供更真实的色彩表现,满足不同 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增亮膜材料
总结词
增亮膜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和 视角范围,从而提高显示器的整体性能。
VS
详细描述
增亮膜的主要材料是光学级聚酯薄膜,经 过特殊处理后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和折射率。 此外,增亮膜材料还能够有效地减小光线 的衰减和散射,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 和视角范围。
背光模组的性能特点
亮度与对比度
反射板是背光模组的反射元件,其制造工艺通常采用镀膜 技术,在金属基材上镀上一层反射膜,以提高光的反射效率。

背光模组资料简介

背光模组资料简介

背光模组一、背光模组简介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器面板(LCD panel)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之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

LCD面板现已广泛应用于监视器、笔记型电脑、數位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力之电子产品,因此带动背光模组及其相关零组件的需求持续成长,在面板低价化的刺激下,又以笔记型电脑及LCD监视器等大尺寸用面板需求最大,为背光模组需求成长的主要动力來源,也是背光模组为LCD 面板第二大关键零组件.背光模组为LCD 面板第二大关键零组件二、背光模组類别:一般而言,背光模组可分为前光式(Front light )与背光式(Back light)兩种,而背光式可依其规模的要求,以灯管的位置做分類,发展出下列三大结构:(1) 侧光式(Edge lighting)结构:发光源为摆在侧边之单支光源,导光板采射出成型无印刷式设计,一般常用于18吋以下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组,其侧边入射的光源设计,拥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的特色,亦为手机、个人數位助理(PDA) 、笔记型电脑的光源,目前亦有大尺寸背光模组采用侧光式结构。

(2) 直下型(Bottom lighting)结构:超大尺寸的背光模组,侧光式结构已经无法在重量、消费电力及亮度上占有优势,因此不含导光板且光源放置于正下方的直下型结构便被发展出來。

光源由自发性光源(例如灯管、发光二极体等)射出藉由反射板反射后,向上经扩散板均匀分散后于正面射出,因安置空间变大,灯管可依TFT面板大小使用2至多之灯管,但同时也增加了模组的厚度、重量、耗电量、其优点为高辉度、良好的出光视角、光利用效率高、结构简易化等,因而适用于对可携性及空间要求较不挑剔的LCD monitor与LCD TV ,其高消费电力(使用冷阴极管),均一性不佳及造成LCD发热等问题仍需要求改善。

(3) 中空型结构:随着影像要求的尺吋增加,LCD也朝更大尺寸的方向发展,现在这類超大型的LCD被拿來当作监视器及璧挂式电视,不仅要求大画面、高亮度及轻量化,在电器上亦要求高功率下的低热效应,近年來发展的中空型结构的背光模组,使用热阴极管作为发光源。

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是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屏的关键组件,它为显示屏提供了背光照明,使得图像能够在暗环境下清晰可见。

背光模组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电视、计算机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背光模组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不断推动着显示技术的革新与提升。

背光模组的原理是利用光源照射到液晶屏后面,通过液晶屏的控制,调节光的透过程度,从而实现显示效果。

它通常由若干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被均匀地分布在显示屏背面,以提供均匀的照明。

背光模组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光线的分布均匀性、显示屏的大小与厚度、功耗以及可靠性等因素。

背光模组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直下式背光模组和边缘式背光模组。

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LED放置在液晶屏的后面,并通过反射板将光线反射到前面的液晶屏上。

这种模组可以提供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适用于大尺寸显示屏。

边缘式背光模组则是将LED安装在显示屏的边缘,通过导光板将光线导向全屏。

这种模组适用于较薄的显示屏,如手机和平板电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背光模组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LED背光模组取代了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模组,成为主流。

LED背光模组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亮度均匀等优点,成为显示屏行业的首选。

此外,LED背光模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亮度和颜色,实现更好的图像品质。

背光模组的发展也带动了显示屏技术的进步。

随着液晶屏技术的不断创新,显示屏的分辨率、色彩表现力和视角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同时,背光模组的照明效果也得到了改善,使得显示屏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呈现出更加鲜艳、清晰的图像。

除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外,背光模组还在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医疗设备中,高清的显示屏可以提供医生和患者更准确的图像信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在工业控制领域,背光模组可以用于操作面板和仪表盘的显示。

在交通运输领域,背光模组可以用于车载显示屏,提供导航、娱乐和安全警示等功能。

背光模组结构介绍

背光模组结构介绍

上海天马
九.遮光膜介绍-种类
上海天马
九.遮光膜介绍-材料
上海天马
十.铁框介绍
铁框(BZ): �BZ 即是Bezel 的简称,中文叫铁壳或铁框。其主要作用是增加产品的结构强 度,在液晶显示模组里面,BZ 主要是支撑,保护及装饰LCD 等部件。尤其是目前 数码电子产品越来越轻薄化设计,LCM 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也相应进行了超薄设 计,这样,设计时就应当使用到BZ 来保护整个显示屏组件,使其超薄化设计但强 度又满足相应信赖性要求。所以,目前电子产品中几乎都会使用到BZ 这种材料。 另外,BZ 还有屏蔽作用,当被接地时,也可以起到GND 放电作用。 BZ 的材料: �BZ 常用的材料有铝合金,不锈钢,铜等。最常用的是SUS 系列不锈钢片。 SUS 不锈钢片:SUS304L,SUS304H, 1/4H,3/4H, 1/2H 等。不生锈,易加工,价 格中等。 铝合金:重量非常轻,加工容易,但价格较高。 白铜:Cupronickel,可焊接,但易被氧化。 BZ常用的厚度为:0.1mm,0.15mm,0.2mm,0.3mm,或者其他尺寸
因熔点最低,易 较脆,但无重融、 放置过久或存放 有重融现象(SMT 氧化疑虑 环境不佳,金手 时需加盖板于手 指部有氧化疑虑 指部) 锡铅比63 / 37 +/- 10﹪(一般 标准) 镍3~9 um 金0.03~0.09um
备注
上海天马
四.LED组件介绍-SMT
SMT为一种表面贴装技术,其工艺流程如下:
3.斜形导光板:此结构一般应用在大尺寸背光源,中小尺寸很少使用
上海天马
五.导光板介绍-材质
导光板原材供应商以日本为主, 目前台湾和韩国也有相应材料。 PC:主要是日本出光株式会社。代表材料LC1700,LC1500,LC1500M 等。 PMMA:主要是日本三菱丽阳(Mitsubishi Rayon),住友(Sumitomo),库拉雷 (Kuraray),台湾奇美化学,韩国世和等。 Zeonor:主要是日本Nippon Zeon。

tft基础知识介绍

tft基础知识介绍

tft基础知识介绍TFT-LCD液晶显示屏是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屏,也就是真彩(TFT)。

TFT 液晶为每个像素都设有一个半导体开关,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连续控制,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精确控制显示色阶,所以TFT液晶的色彩更真。

TFT液晶显示屏的特点是亮度好、对比度高、层次感强、颜色鲜艳,但也存在着比较耗电和成本较高的不足。

TFT液晶技术加快了手机彩屏的发展。

彩屏手机中基本上都支持65536色,还有26万.130万显示,有的甚至支持1600万色显示,这时TFT的高对比度,色彩丰富的优势就非常重要了。

TFT模组液晶屏液晶显示器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板两大部分组成:液晶面板(液晶盒)包括偏振片、玻璃基板、彩色滤色膜、电极、液晶及定向层。

背光模组由冷阴极荧光灯(CCFL)、导光板(光波导)、扩散板和棱镜片组成,其作用是件光源均匀地传送到液晶面板。

(1)液晶面板a.偏光片:分为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上下两偏光片相互垂直。

其作用就像是栅栏一般,会阻隔掉与栅栏垂直的光波分量,只准许与栅栏平行的光波分量通过。

b.玻璃基板:分上玻璃基板和下玻璃基板,主要用于夹住液晶。

对于TFT-LCD,下层玻璃长有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上层玻璃则贴有彩色滤光膜。

c.彩色滤色膜:产生红、绿、蓝三种基色光。

d.电极:分为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

信号电压就加在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

e.液晶材料: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f.定向层:又称取向膜,其作用是让液晶分子能够整齐排列。

屏分辨率术语详解。

背光模组简介41331

背光模组简介41331
诚创:
13-0840013,13-0840016
台光:
13-0650033
蓝普斯:
帝光主要灯管供应商 劲森:
湖北宜昌
技术处机构工程
26
高低压导线
整个B/L模组中高压导线比较短,呈红色 低压导线比较长,呈白色
高压导线耐压值一般为3KV AC 低压导线耐压值一般为300V AC
低压导线符合UL3443标准 低压导线符合UL3633标准
材料的燃烧级。半导体行业适用的级别为"V"系列纵向燃烧测试,要求 材料可在指定时间内自动灭火。
耐燃性的标准有: (UL-94 HB) (UL-94 V0,V1,V2) (UL-94 5VA,5VB) (UL-94 VTM-0,1,2) (UL-94 HBF,HF-1,2)
技术处机构工程
28
领导
◆LED发光原理及特点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
2:LED背面光源的使用寿命比EL长(超过5000小时),且使用直流电压,通常应用于小型的
单色显示器,比如锋窝电话、遥控器、微波炉、立体声音频设备等。但是,其亮度也不足以 为大型透射式显示器提供背面光源。
3:电致发光(EL)背光源体薄量轻,提供的光线均匀一致。它的功耗很低,要求的工作电压 为80~100V AC,提供工作电压的逆变器可把5/12/24V DC的输入变换为交流输出。
技术处机构工程
22
直管 L型 U型管 O型(环型 ) M管 N型 蝶型管
灯管类型
技术处机构工程
23
灯管实物
技术处机构工程
24
CCFL制造流程

5TFT-LCD背光模组分析

5TFT-LCD背光模组分析

5TFT-LCD背光模组分析TFT-LCD(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背光模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显示技术。

本文将分析TFT-LCD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TFT-LCD背光模组是一种利用薄膜晶体管和液晶技术制作的显示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场来控制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TFT-LCD背光模组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液晶层、薄膜晶体管(TFT)层、色彩滤光层、透镜层等。

其中,液晶层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控制信号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改变通过液晶层的光的透过程度。

TFT-LCD背光模组有几个特点使其在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画面质量,可以显示出细节丰富的图像。

其次,它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清晰可见。

此外,由于TFT-LCD背光模组采用蛋白质物质作为电场变化感受器,使其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TFT-LCD背光模组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适用于高动态场景的显示。

TFT-LCD背光模组在电子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中被广泛采用。

其次,它也被用于电视机、显示器、汽车导航系统等消费电子产品中。

此外,TFT-LCD背光模组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工业控制系统、航空航天领域等。

然而,TFT-LCD背光模组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它的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高精度的制造技术和设备。

其次,TFT-LCD背光模组对观看角度的要求较高,当在较大角度下观看时,图像会出现颜色失真和对比度降低的问题。

此外,由于TFT-LCD背光模组需要背光源才能显示,因此存在一定的能耗和发热问题。

综上所述,TFT-LCD背光模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显示技术。

它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医疗设备等领域。

彩屏手机背光模组介绍

彩屏手机背光模组介绍
开窗FPC制造成本较高,通常情况下从下列方面考虑节省成本: ➢ 联板排版尽可能使用经济的方式 ➢ 线路尽可能简单 ➢ 产品越薄,走线越细,材料、制造成本会越高 ➢ 非零件面尽可能不走线,这样可用感光油代替覆盖膜 ➢ 尽可能少打过孔
5. 常用LED 介绍 ❖ 5.1彩屏手机背光常用LED(LIGHTING EMITTING DEVOIT)类型
➢ 5.1.1 NSCW215型
➢ 5.1.2NSCW335型
➢ 5.1.3NACW00型 ➢ 5.1.4NSCW020型
5. 常用LED 介绍
5. 常用LED 介绍
❖ 5.2彩屏手机背光源常用亮度等级划分 LED各生产厂家的LED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亮度标准,多数厂家都参照NICHIA的亮度等级来划分自己的 亮度标准,目前彩屏所用亮度等级大体如下
2.彩屏手机背光源的结构组成 ❖ 2.2彩屏手机背光源加工工艺流程图
❖ 2.3产品最小结构尺寸&公差(例)
2.彩屏手机背光源的结构组成
2.彩屏手机背光源的结构组成
❖ 2.4彩屏手机背光源产品的基本厚度(2英寸以下-发光面积增加,导光板厚度会适当增加;导光板+ 膜片厚度)
产品规格
单彩屏
主屏彩色/副屏黑白
B 137
3.导光板材料介绍与光学应用 ❖ 3.2导光板LGP的光学应用
❖ PMMA的折射率 :nt=1.49 ❖ 空气的折射率 :ni=1 ❖ 空气临界角θi=90° ❖ PMMA临界角θt=42.15° ❖ 光线在导光板中以全反射传播
❖ 当光线遇到底部散射点时, 会有部分光线散射而折射出导光板
双彩屏
一般厚度
最小厚度
一般厚度
最小厚度
一般厚度
最小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ehan (韓國) 世韩
HI-SPEED (台湾) SKC (韓國) 南韩
崇皓貿易
FUXIN 阜新 強森科技
21
RTDA & RTDC (Down)
UN065DD(DOWN) CH-Series (Down) JS-Series (Up)
RJ 2004-12-2
R&D Dept.
4.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4.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4.2反射膜的种类

4.2.1金属反射膜 金属的导电系数愈高,穿透深度愈浅,反射率(Reflectivity)愈高。因此金屬 反射膜材料大都使用高导电系数的金(Gold, Au)、银(Silver,Ag)、铝 (Aluminum, Al)与銅(Copper, Cu)等 导体材料中的外层电子(自由电子)被光波照射时,光波的电场使自由电子 吸收光的能量,而产生与光相同频率的震荡,此震荡又放出与原来光线相同 频率的广,称为广的反射。
1.1mm
1.5mm
1.3mm
0.8mm
0.7mm
0.7mm
0.8mm
0.7mm
R&D Dept.
10
RJ 2004-12-2
3.导光板材料介绍与光学应用

3.1公司目前使用的LGP (Light Guide Panel) 材料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俗称雅加力或有机玻璃 PC聚碳酸酯

4.5.2 3M BEF-RP简介
BEF-RP是整合了一张T-BEF和一张DBEF功能,因此可以使产品变得更 薄,同时也减少了组装工序,其基本结构如下:
R&D Dept.
27
RJ 2004-12-2
5.

常用LED 介绍
5.1彩屏手机背光常用LED(LIGHTING EMITTING DEVOIT) 类型 5.1.1 NSCW215型
R&D Dept.
4
RJ 2004-12-2
2.彩屏手机背光源的结构组成


2.1彩屏手机背光源典型结构
2.1.1单彩屏背光源
R&D Dept.
5
RJ 2004-12-2
2.彩屏手机背光源的结构组成

2.1.2双彩屏背光源
R&D Dept.
6
RJ 2004-12-2
2.彩屏手机背光源的结构组成
2.彩屏手机背光源的结构组成

2.4彩屏手机背光源产品的基本厚度(2英寸以下-发光面 积增加,导光板厚度会适当增加;导光板+膜片厚度)
单彩屏 主屏彩色/副屏黑白 双彩屏
产品规格
一般厚度
最小厚度
一般厚度
最小厚度
一般厚度
最小厚度
产品 基本厚度 导光板 厚度
1.2mm
1.0mm
1.35mm 1.40mm(上 扩) 0.8mm
彩屏手机背光模組簡介
R&D Dept.
RJ 2004-12-5
内容大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液晶显示模块简介 背光模组结构与组成 导光板材料介紹与光学应用 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常用LED 介绍 FPC简介 背光模组光电性能参数 背光模组测试和检验标准 背光模组常见缺陷及控制要点 我司彩屏手机背光源项目开发周期及开发流程 公司现有产品列表
E60#50 KIMOTO E20#38 KIMOTO RW188 KIMOTO RF100 Tsujiden #75E20 RX100 帝人 王子100 勤丰纸业 Hr FILM GR38W
R&D Dept.
18
RJ 2004-12-2
4.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4.3扩散膜介绍 4.3.1擴散板功能
BEF-II 3M 0.155 CM22-75 E-FUN 0.075 CM22-65 E-FUN 0.065 LGS1.25 LGS 0.65 LGS1.75 LGS 0.15 MOF-T SEIRAL MNTECH
型号 T-BEF 供应 3M 商 产品 0.062 厚度 使用 性能 加工 开模外 方式 购 参考 价位 备注 日本
R&D Dept.
17
RJ 2004-12-2
4.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4.2.3常用反射膜材料
规格材质
發泡性PET+TiO2
T=0.075mm T=0.037mm
材料廠商& 品名
Toray E60L
REIKO 75W01 REIKO 37W01 REIKO 60W10

白色塑胶材料
镀银反射膜材料 镀银反射膜材料 镀银反射膜材料
PC base
20
R&D Dept.
RJ 2004-12-2
4.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製造廠商名稱 Tsujiden (日本) 智积电 Kimoto (日本) 木本 Keiwa (日本) 惠和
代理商名稱 積智電 華宏
常用之產品名稱 D-Series & PC-Series (Down) D117-Series (Up) 50LSE/50LSZ/50MXE-Series (Down) 50TL2-Series (Up) BS-Series (Down) PBS-Series (Up)

3M
ESR
T=0.05mm
T=0.05mm T=0.038mm T=0.188mm T=0.1mm T=0.075mm T=0.1mm T=0.1mm T=0.05mm PET+Al+PET(基材)
镀银反射膜材料
白色塑胶材料,可做半透膜 白色塑胶材料,可做半透膜 镀银反射膜材料 白色塑胶材料,可做半透膜 白色塑胶材料,可做半透膜 白色塑胶材料,可做半透膜 白色塑胶材料,可做半透膜 镀银反射膜,做半透膜 镀铝反射膜材料
开模外 购
卷料 冲裁
卷料 冲裁
开模外 购/片料 冲裁
开模外购/ 片料冲裁
日本
台湾
台湾
25
韩国
韩国
韩国
RJ 2004-12-2
R&D Dept.
4.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4.5 增亮膜3M-DBEF 4.5.1工作原理
R&D Dept.
26
RJ 2004-12-2
4.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型号
供应商
产品厚度 使用性能 参考价位 备注
NITTO
0.086
DAITAC
0.085
DAITAC
0.05
SEKISUI
0.085
SEKISUI
0.05
3M
0.085
3M
0.085 高粘
3M
0.085
3M
0.065
3M
0.085/ 0.065
寺岗
0.085
镀黑银
镀黑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D Dept.
15
RJ 2004-12-2

5.1.2NSCW335型
R&D Dept.
28
RJ 2004-12-2
5.

常用LED 介绍
5.1.3NACW00型

5.1.4NSCW020型
R&D Dept.
29
RJ 2004-12-2
5.

常用LED 介绍
5.2彩屏手机背光源常用亮度等级划分
LED各生产厂家的LED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亮度标准,多数厂家都参照NICHIA的亮度等级来划分自己的亮度标准,目前彩 屏所用亮度等级大体如下
包括NICHIA在内各LED制造商都在加紧研制更高亮度的贴片:U RANK(1000-1200MCD) 以及V RANK(1200-1500MCD) 在更高亮度的LED贴片的研制上,台湾走在前面,目前部分厂商已经开始批量生产U RANK的LED,但出于稳定性及寿命 等原因,一般情况下都很少使用。

5.3公司彩屏手机背光源常用LED供应商
應用環境 下擴散片,上層加BEF 上擴散片 特 性 需 求和作用 1.擴散率要高 2.著重與Lens的搭配性 1.透過率要高 2.Haze要低 3.要防止Waving (與厚度有關) 4.要防止與Lens吸附產生的牛 顿环 5.可以有效的避免BEF划伤
R&D Dept.
22
RJ 2004-12-2
4.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上扩散膜 下扩散膜

4.4BEF增光膜 4.5 DBEF增亮膜
R&D Dept.
14
RJ 2004-12-2
4.光学膜片介绍与光学应用


4.1黑白双面胶 黑白双面胶的主要作用有

粘合液晶玻璃和背光源 遮光 白面有光反射作用,可提高光利用率

常用黑白双面胶种类
#5680 #8638 #8612 #550P8 #550P5 4003T 4040DL 9583/2 -85 9583/2 -65 5173 -85/65 NO.7647

光线在导光板中以全反射传播
当光线遇到底部散射点时, 会有部分光线散射而折射出导光板

R&D Dept.
12
RJ 2004-12-2
3.导光板材料介绍与光学应用
3.3公司导光板加工技术与同行业对比-(略)
R&D Dept.
13
RJ 2004-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