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分析(新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分析(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90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

构分析(新版)

摘要:分析煤矿生产过程系统,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提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构成。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是由煤矿安全行为管理能力、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能力、煤矿安全行政管理能力、煤矿安全信息管理能力构成及煤矿安全创新管理能力构成的结构,能力的核心是知识。并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系统保障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安全

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人们从各种角度分析、研究如何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但遗憾的是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研究很少。马继业教授等2005年依据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的具体研究成果,分析了企业安全能力与企业安全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了企业安

全能力进化的取向问题。邓修权等2006年把组织能力看作是能力本体、能力功能以及能力的可靠性和水平3个方面的从具体到抽象的统一,对能力这个基本概念从具体到抽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并根据剖析的结论提出了有关组织能力理论研究和企业进行能力管理的建议。2006年我国学者刘铁忠等运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提出了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概念框架,对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进行了剖析。把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界定为企业在对安全系统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它包括5个方面:增加员工安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优化设备安全性能的能力、提高物料安全水平的能力、改善安全制度的能力、监测环境安全状况的能力。最后对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安全管理能力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发展潜力,是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1煤矿生产过程系统分析

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人、机物、环境构成的煤矿生产系统良好运行的状态。韦氏大词典把“安全”定义为,没有伤害、

损伤或危险,不存在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是指免除引起个人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状态;或是免除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者免除环境危害的状态。库尔曼(A.Kuhlman)提出,安全科学最终目的是将应用现代技术引起的任何损害后果控制在绝对的最低限度内或者减少到可容许的限度内。美国哈佛大学劳伦斯教授的观点认为“安全就是被判断为不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性,也就是指没有受到伤害的危险或损坏概率低的通常术语”。北方交通大学肖贵平等认为“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中,能将人员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换句话说,安全即意味着人员或财产遭受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

煤矿生产过程系统构成要素是:人(管理主体、生产主体、安全主体)是主体;机(包括:机械、设备、材料、方法等)是工具方法;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工程环境)是煤矿生产的条件与对象。煤炭生产过程系统是由采煤系统、支护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等组成。每个系统又是由

人、机、环境及过程构成的。煤矿生产过程是各系统相互作用,协调配合,通过系统涌现规律来实现煤炭生产。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的研究认为:人类所处的任何生产、生活系统,都是一个既可实现人类设计功能、为人类提供所希望产品的生产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可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带来灾难的灾害系统。两类系统同时依附于同一客观系统的基础上。煤矿生产过程系统是由人、机、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煤矿生产系统与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统一。如图1所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能力就是煤矿安全管理能力。

图1煤矿生产过程系统

2煤矿事故致因与管理能力分析

1995年陈宝智教授在对系统安全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事故致因的两类危险源理论。该理论认为,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

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2001年田水承博士提出组织失误是第三类危险源,认为第三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2004年我国学者许正权提出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该理论对事故成因机理做出了论述,认为系统的安全性决定于系统的和谐性,社会技术系统事故正是成因于其内外部交互作用的不和谐性,即事故成因的整体交互机制。同时,系统复杂性决定了不同复杂程度系统的事故控制模式及系统和谐实现方式。系统安全性最终是通过微观层面的和谐交互以达到系统整体的和谐所实现的。

煤矿生产过程系统是人、机、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人在生产过程表现为行为(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行为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三个层次;机械设备系统与环境系统是否稳定表现为状态(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生产过程包含危险源、系统间的作用、变化、信息等多因素、多系统的汇聚。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能量释放理论(1961年Gibson和Haddon等)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使能量发生意外释放造成了事故。煤矿产生事

故的原因如图2所示。

图2煤矿产生事故的原因

基于煤矿事故致因理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必须要保证人的行为安全,物的安全(设备及环境)、系统的安全。管理决策的基础是信息。煤矿生产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系统,外部环境因素作用起着制约及推动的作用。保证人行为安全的能力是煤矿安全管理能力重要方面,从管理角度就是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即煤矿安全行为管理能力与煤矿安全行政管理能力;保证物的安全状态,即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能力;煤矿安全信息管理能力为煤矿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基础;煤矿生产过程是动态性、变化性要求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创新,即煤矿安全管理创新能力。煤矿生产过程是由人、机、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保证系统的安全、和谐又需要各方面能力的整合。

综上分析: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包括:煤矿安全行为管理能力,煤矿安全行政管理能力,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能力,煤矿信息管理能力及煤矿安全创新管理能力。依据企业能力理论观点,能力的核心是知识(如图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