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实践探索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部门和高校积极探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提出了“三化”思路,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个性化。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其实践探索。
一、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实习实训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亲身感受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在实践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某校组织学生参与农村支教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农村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体验基层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心。
一些高校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教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载体,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体验,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多媒体教室、在线课堂、数字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互动空间。
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实际上,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已经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开展。
以网络教育为例,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多门网络思想政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得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48思想工作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一系列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日趋复杂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客观地说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中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着眼于全方位育人目标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一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大学生有了正确的理想和抱负就会积极追求进步和自身发展自觉地为社会服务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吸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思想道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是党和国家的需要也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大学生的发展不是单一智力素质的发展而是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协调的发展在这些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它决定着大学生发展的方向并对其他素质起促进和提升作用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要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其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们提出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树立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德育为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实施二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以及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实际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明确本课程教学特点和内容要求进一步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地位课堂讲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大学生了解国情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探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力和感染力努力使广大学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其政治辨别力2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的渗透功能明确全体教师的育人责任高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师都要准确地把握各自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蕴含在其所授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究渗透技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自觉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思想境界增长知识才干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学院每学年初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积极鼓励开展新生军训学生假期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农村法律援助科技下乡咨询指导农户生产等社会实践活动确保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品质四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首要的是必须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以及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等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的管理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及时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加强绿色校园网的建设重点建设好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网站优化育人环境五着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实现服务育人的目标通过尽心尽力细致入微的优质服务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助学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助学体系高校各级党团组织要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动员广大教职工献爱心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贫困家庭学生排忧解难同时要在全体学生中加强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勤俭节约的教育引导贫困家庭的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校内提供岗位在校外创造条件积极帮助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要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就业的长效机制为此高校每年都要举办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通过各种方式准确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要在紧紧围绕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调整专业结构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教育与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高校的内部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上要从严治教改善办学条件在后勤管理上切实加强大学生宿舍食堂澡堂和活动中心的管理不断满足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曾汉霞1王建立21襄樊学院美术学院2襄樊工业学校441000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确立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发挥高校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优势以期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目标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育人492006年第7期下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 现代企业教育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组织开办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聘请有专门职业资格及德高望重的心理咨询医师坐阵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优质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总之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探讨要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G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求是杂志2005.16[3]杨鑫铨等以认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当前形势下加强中共党员教育的必要性1.1加强中共党员教育是党建的一项基础工作重视党的建设是我党在革命建设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制胜的有力法宝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因子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关系到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先进性关系到革命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提高党员的综合整体素质成为党建的重中之重历史经验表明提高党员素质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建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不折不扣踏踏实实的加以贯彻落实1.2加强中共党员教育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在国际政治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球的联系进一步紧密的背景下一方面各种信息和观念以超人的速度传递碰撞着另一方面物质财富的丰富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刺激着人类原始本能的欲望背离道德规范社会组织规范甚至法律规范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信仰动摇自律削弱是现实所存在的作为信仰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人同样也面对这个挑战少数党员忘记了入党的誓言背离党的宗旨脱离群众以权谋私极大地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必然要求党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加强包括党的教育在内优良传统的同时进一步改进工作思路坚定信念增强免疫力1.3加强中共党员教育是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效途径党的生命力在于她以开放的眼光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时俱进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护短而是直面现实进行客观的全面的分析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努力提高全体党员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和发展观从思想认识到行动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我们也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加大反腐败力度纯洁党的队伍以此增强党的斗争力凝聚力使党永立时代潮头2当前中共党员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观党的8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是很重视党员的教育工作的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思路和制度各级党委也是把党员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重视认真地加以落实总的看来党员的教育工作是有序进行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在坚定党员信念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的斗争力凝聚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可回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员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直接的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需要客观准确地把握这些问题2.1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不少党员领导干部口头上认为党员的教育很必要要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更注重诸如经济指标实际成效的东西基于此种观念认识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次要的地位似乎可有可无从而不能有效的加以落实2.2教育手段的单一形式呆板党员教育工作仅仅限于读报学文件办班等传统方式教育形式呆板枯燥难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受教育着者往往觉得乏味致使党员教育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2.3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党员教育内容千篇一律不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安排不同的方案提供不同的条件结果在实际安排上内容大体一致缺乏针对性而且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照本宣科未能联系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不去用或不会用理论武器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填鸭式注解式的学习模式直接影响了党员教育的效果2.4党员教育缺乏制度约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的单位没有建立起一套党员教育的学习制度往往抱着一种赶形势的态度上面督促了学一阵子不督促了就束之高阁二是有的单位尽管也建立起一套党员教育的学习制度也组织了学习但缺乏制度的约束缺乏监督检查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使党员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2.5党员教育经费短缺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样化必然要求一定的经费作保障然而现实是党员教育经费投入物质手段非常匮乏硬件不硬这是党员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地方和部门不要说什么现代化教学设施有的甚至连一个固定的场所都没有党员教育活动处于游击状态党员教育经费无来源无保证致使党员教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3解决中共党员教育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尽管存在的问题是个别现象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要抓住时机多管齐下广开渠道灵活多样积极有效地开辟党员教育的新途径关于中共党员教育问题的初步思考杜鹏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要在分析当前形势下中共党员教育的必要性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中共党员教育问题的对策关键词中共党员教育思考。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形势 下思想政 治 工作 , 广 大思想政 治工作 者应 当深入 思考 和认 真研 究的 问题 。文 章联 系 当前形 势 的 是
发展 , 辩证分 析 了 当前 思想政 治工作 面临 的新 情 况、 问题 , 出 了解 决问题 的新途径 和新 方 法。 新 提
关键 词 : 校 ; 想 政 治 工 作 ; 途 径 ; 方 法 高 思 新 新
是摆 在 每 个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者 面 前 的 一 个 重 要 课 题 。要 做 好 新 时期 高 校 学 生思 想政 治工 作 , 必 须 实 事 求 是地 研 究 当 前 就
高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面 临 的 新 情 况 和 新 问 题 , 有 如 此 , 唯 才会 使 我 们 思 想政 治工 作 能 够 跟 上 形 势 的 发 展 , 能 适 应 改 才
想政治工作的空间 ; 同时 国 内外 一 些 错 误 思 想 和 不 良文 化 也
观念 、 为产 生 了极 大 的 影 响 , 给 高 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行 既 理论 与实 践 提供 了跳 跃 发 展 的契 机 , 同时 也 给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带 来 了严 峻挑 战 。 在 新 时 期 如 何 使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不 断 适应 新 形 势 、 任 务 ? 如 何 发 挥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的保 证 作 用 ? 新
革 和发 展 的 需 要 。
一
趁 机 扩 大 传 播 范 围 。这 就 要 求 高 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要 充
分 运 用 各 种 新 的 传 媒 , 宽 渠 道 , 高 时 效 性 , 强 影 响力 。 拓 提 增 4 大 学 生 就业 方式 发 生 了新 的 变 化 。 大 学 生 不 包 分 配 、 . 面 向市 场 、 向选 择 、 双 自主择 业 , 已经 逐 步 被 大 学 生 和 社 会 这 各 界 接 受 , 作 过 程 也 逐 步 走 向 规 范 化 。但 由于 种 种 原 因 , 操 近 年 来 , 学 生 就 业 矛 盾 和 困 难 依 然 突 出 , 校 生 , 别 是 大 大 在 特 专 生 , 的感 到 前 途 渺 茫 , 习积 极 性 不 高 , 治 热 情 下 降 。 有 学 政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前言:新时期里,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就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四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最近,《中国教育报》刊登了这样一份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这次调查选自国内4所部属院校、4所省属院校和4所市属院校。
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08份,有效回复率为93.4%。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给予肯定性评价的达85.3%,给予否定性评价的达13.5%。
大学生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的达60%,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达36.5%,说明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应该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要解决这些问题,靠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已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包括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统一的人格、积极的意志品质、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悦纳自己等内容。
心理健康是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的前提,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伦理道德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调控情绪的方法,承受挫折的方法,科学的学习、记忆方法等等。
在加强这几方面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集体主义精神。
要采取切实措施,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
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网络已成为重要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三全育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即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而网络作为这一时代的主流媒体,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因此,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需要借助这一媒体,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生在网上获取各种信息时容易迷失方向,无法正确理解和把握信息的真假、正确性和合理性。
其次,网络上存在大量低俗、虚假和不良信息,容易引导学生形成消极的思想观念和不良行为习惯。
再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得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针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教育效果。
1.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建设体系。
加强对高校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倡导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网络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同时,加大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力度,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和网络隐私。
2.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通过制作和推广网络音视频、微课程和数字阅读等多种形式的素材,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建设良好的互动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3.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有线下教育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建设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
以“校园网”为载体,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大学生 正处 于世 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 观形 成的重要 时期 , 具有 可塑性 强的特 点 , 他们 既可 以在正确 的思想 教育 引导下健 康成 长, 也容 易在错误思想 的影响下失 去前进的方 向。 目前 , 思想政 治理论课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一 直发挥着 主渠道作用 , 由于 但 课 时有 限 , 教学方式单一 , 需要进一 步研究新途径 。 近年来 , 随着 国家对 高等教育投入 的不断加 大 , 园网络作 校 为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 , 在各 高校 日益普 及 , 在学生 中的影 响越来 越 大。高校如果把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 到“ 校园网” 通过在学校 , 网站主页上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栏 和论坛等一 系列辅助手段 , 把 课堂上没能讲到或受时问 限制没有讲透 的知识提供给学生 , 实现 网上教 学互动 , 一定会极大 提高思想政 治教育的亲和力 , 思想 使 政治教育做到“ 润物 细无声 ” 。 1 利 用 “ 园 网 ” 行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 必 要 性 校 进 当前 , 园网络对大学生 的思 想意识 、 校 思维方式 、 价值 观念 影 响都很大 , 网络 已经成为我们 必须 重视甚 至争夺 的思 想政 治教 育 新阵地 。在思想文化 比较敏感的校园 , 在世 界性金融危机影 响的 新形势下 , 大学生正 面对各种思潮 的影 响 , 面对未来就业的压力 , 我们如果不用正确的思想文化去 占领这块阵地 , 消极错误 的思想 就必然会去 占领 。 2 以“ 园 网 ” 载 体 。 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可 行 性 校 为 进 2I “ . 校园 网” 的发展 和普遍使 用 , 为进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 了基本条件 随着高校信 息化进程 的加快 , 利用校 园网进行形式多样 的思 想政治教育 , 已经具备 了基本条件 。经调查我 院在校学生平均每 二人就拥有 一台个人 电脑 , 院还能提供给学生 十三个高标准 的 学 网络机 房 , 校园 网已经普及到学生寝室 、 室 、 教 实验室等 。 2 校 园网越来越成 为 当代大 学生获取知识 和各种信 息的重要 . 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和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渠道”和“主阵地”概念的阐释“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传播渠道和重要实践平台。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网络平台、综合实践等,而“主阵地”则主要包括学生社团、团学组织、学生会等。
这两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传播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可以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平台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重要传播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范围,增加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另外一种体现,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和理解。
学生社团、团学组织、学生会等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这些组织集中了大量的学生群体,拥有丰富的活动资源和组织经验,可以有效地参与和组织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主题演讲、读书分享会、志愿服务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度和满意度。
基于以上对“主渠道”和“主阵地”的理解,要构建“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
要加强“主渠道”的建设和管理。
高校应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力度,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李铭辉【摘要】在新媒体浪潮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拓展了教育资源的形式和范围。
然而,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在快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新媒体的出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信息传递的碎片化、学生参与度的不足和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等问题。
因此,寻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和变革势头,变得至关重要。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新媒体是指在信息传播中运用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媒体形式。
它具有多样化、互动性、即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新媒体改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形式的信息,包括新闻、博客、微博、音频和视频等。
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观点,还为他们提供了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思想,可以通过写博客、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将自己的创意和思考分享给他人,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新媒体影响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新媒体的涌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渠道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平台等途径获取各种观点和思想,不再局限于局部和有限的资源,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博客等渠道,将自己的观点、感悟和学习成果分享给他人,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然而,同样由于信息泛滥和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学生们在信息获取和传播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和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1. 引言1.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广泛,思想更为开放多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跟进,积极适应这一新时代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
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虚假信息和不良思想的传播。
高校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被不良信息影响。
高校在互联网+时代还需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
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和学习管理系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工具和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高校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1.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挑战。
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不良内容以及非理性言论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辨别信息,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
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信息爆炸的现象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学生可能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干扰,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会被扭曲和偏离。
高校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正文2.1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的根本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一项根本工作,是高校育人的生命线工程。
它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与保障,也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大事。
长期以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十六号文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创新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敏感地把握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机制、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1.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传播者,也是创造者。
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将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
因此,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去。
我们应审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扩招、异地办学、贷款征地等问题所引发的矛盾也初显出来,大学生就业、特困生、学生心理、教学质量等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当前高校稳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
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协同育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主渠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传播渠道,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生活、专题教育活动等。
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的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协同育人可以提高育人效果。
通过“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协同育人,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覆盖学生,提高育人效果。
协同育人可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协同育人,可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协同育人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协同育人,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为了实现“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协同育人,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可以建立由“主渠道”和“主阵地”共同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推进综合实践育人。
高校可以通过“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推进综合实践育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教育的通过参与校园文化生活、专题教育活动等实践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可以通过“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可以通过“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的指导和帮助。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本文将从方式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开展方式1. 优化教育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思政教育资源库,整合在线课程、在线阅读、网络讲座、数字图书馆等各种优质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通过互联网平台,高校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将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覆盖到更多的师生群体中。
2. 创新教学方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集中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助。
利用网络直播、微课、在线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提高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拓展宣传渠道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政教育的宣传渠道。
通过新媒体平台,高校可以及时发布最新的思政教育政策、活动信息,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内容,增加思政教育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提高师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4. 建设在线学习社区高校可以建立思政教育在线学习社区,通过社区平台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桥梁,开展网络讨论、主题沙龙等活动,鼓励师生在网络社区上就思政教育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增进学生对思政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其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1. 强化网络教学高校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学科的师资力量,开发线上思政教育课程,建设思政教育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教学缩小课程资源不均衡,提高教学的覆盖面和灵活性。
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工具开展线上作业、考试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
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注重创新教学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政策、社会现实,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110作者简介:刘彦岐(1992— ),男,汉族,河南南阳人。
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新闻学。
在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应全面梳理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政治觉悟,培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生活实践。
当前,我国正处在多元化文化交融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导致我国思想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较之以往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往往会入侵我国的教育领域。
因此,必须要使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桥梁作用,使现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多元化文化的前提下提高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因此,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一)新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现代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能迅速直达个体,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语音等能及时传递,瞬间获得,不断扩散。
人们能够借助新媒体,能在最大程度上及时掌握全世界各地的信息。
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天下事尽在掌心之中,真正实现了所谓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同时,用户通过网络,还能满足各种个性化的需求。
网络就好似一个信息资源的超级市场,而新媒体用户不仅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以分享、创作各类知识信息,使得新媒体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且十分便捷的传播手段。
(二)宽松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新媒体教学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影响。
手机作为一种媒介,在新媒体时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下手机是每个高校学生的生活必备品,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几乎都是手机不离手。
如果没有手机,学生的生活学习都会受到影像。
这样的现实情况就为高校通过新媒体,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手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减少时间、空间带来的局限,尽可能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新媒体优势发挥到极限。
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及基本思路
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及基本思路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高校教育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新形式,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法创新基本思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受到巨大的冲击。
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对象所接受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要求高校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了解社会变革方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1]。
一、大学生德育素质提升的途径(一)推进道德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具有时代性的特点,作为德育体系的核心,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要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要。
同时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创新改革,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造、甘愿奉献,成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新人。
要不断推进德育手段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注意研究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工作。
创新高校德育方法,使德育工作增强吸引力和渗透力,开辟新领域,创建新阵地,积极打造网络阵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课堂,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新空间和新渠道[2]。
将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进行结合,更深层次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要摒弃德育工作靠课程的单一传授方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整合的德育系统,三方加强联系,优化德育过程。
(二)德育教育要进行文化渗透在培养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文化渗透,如推荐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大学生的历史和哲学思维,努力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能力。
南抖音+北快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开辟探析
正能量作品,但由于平台用户千人万象再加上平台监管的不力,
各种突破社会道德底线,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非主流”短视
频也层出不穷。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眼球,获取流量,不顾
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在平台上发布各种拜金、炫富、恶搞的作品,
有的还涉及色情和暴力甚至是歪曲历史,恶搞民族英烈的内容,
频时长[2]。再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特效、滤镜、文案等等进行剪
辑和上传,一个完整的短视频便制作完成,简单易操作。从内容
生产上来看,抖音、快手的核心功能大同小异,比如,都有时长限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72-003
制,都能够提供有趣的内容插件和视频模板以降低内容创作难
度,丰富内容质量,直接将整段故事中最高能最精彩的部分呈现
严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大学生
在刷短视频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视频背后所传递出来的
价值观的影响,在
“审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新媒体时代,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举动,在经
过短视频平台的放大、发酵后,受众不再是一两个路人而是观看
短视频的千万个用户,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日益增加。
洞并加强自查力度,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调整各类算法权
重,摒弃功利化思维模式,坚持用质量反哺流量,积极承担社会
责任,对那些诋毁民族英雄、恶意抹黑中国、激化民族矛盾、煽动
民族仇恨的负面视频和账号要坚决清理封禁,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守住道德底线,防止不正之风在大学生群体中肆虐。
其次,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短视频行业的审查力度,加强内
识形态建构的群众参与水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内容。
而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一概念强调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导教育的渠道和阵地,通过统一的计划和组织安排,构建起科学系统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实现“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以及该机制的优势和挑战,仍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该机制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加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旨在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为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人格品质的培养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深入了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指导和借鉴;可以探讨协同育人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可以进一步凝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概念解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概念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主要的渠道和阵地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重要平台。
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性。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拓展实践教学渠道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的拓展。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的拓展1.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暑期“三下乡”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1)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宣传等,使学生了解社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2)社区服务: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如组织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法律咨询等,增强学生的社区意识。
(3)暑期“三下乡”: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部队等地,了解国情、民情,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 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
通过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1)主题班会:围绕时事热点、传统文化、道德品质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演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辩论赛: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团队协作和应变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应对措施、创新方法和实施步骤,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和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1.2 问题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
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传播形式和渠道,虽然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但也伴随着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泛滥,学生容易受到错误信息和不良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倾向于获取直观、图文并茂的信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探索新的开展方式和方法,密切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正确获取、理解和运用信息,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2. 正文2.1 现状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和便利化,思想观念也更加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篇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两次会议分别明确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怎样培养人?这两大摆在高校面前重大课题。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思维最为活跃、感知最为敏感、意识最不稳定的阶段。
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就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要任务。
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壅堵为因势利导、变说教为潜移默化、变理论为实践体验,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首先,当前互联网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资讯高度丰富、多元化思潮交织混杂。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学习方式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已经超过报刊、电台、电视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媒体。
青年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汲取知识营养的过程中,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隐蔽性、欺骗性和无约束性,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身心健康受损,尤其是网络中凶杀、色情、谣言等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 1 -价值和道德观。
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学生信息传递的权威开始滑坡、来源渠道变得狭窄,这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不断变化,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质,势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主要体现在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扩招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社会分化造成家庭条件反差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传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有时难以凑效。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要依托校园各种组织和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和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努力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一)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学生党员具有较好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学习成绩优秀,在其他同学中具有较好的声誉。
他们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力和号召力。
在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对促进其他非党员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形势下,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确立“一年级着手培养、积极发展,二、三年级广泛培养、重点发展,四年级继续培养、不断发展”的原则,把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通过党建促进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从而加强自我教育的深度、拓宽自我教育的广度、增强自我教育的力度,发挥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 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教育和联系学生的作用大学生中大多数是共青团员,他们在思想上要求积极进步、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是党组织的后备军。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相信团员、依靠团员,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的领导,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带动基层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三) 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会是学生自发组成的自律组织,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所就读学校学生会的会员,学生会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桥梁与纽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微信是当今即时通讯中最为流行的网络社交方式,利用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终端构建社交虚拟平台达到信息交互的作用,其服务功能和较好的用户体验受广大高校学生青睐。
图文并茂的信息传递方式使人们的沟通交流更便利,信息传递更及时。
利用微信等新媒体特点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既迎合学生社交特点,又突破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书面教育形式,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本文笔者长期运行和管理微信学院平台,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总结高校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方法。
标签: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平台;优势分析
0 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智能手机、移动网络为新媒体技术提供了无限可能。
各类交互APP不断涌现,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必不可缺的工具。
微信是当下运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工具之一,其信息能以文字、图片、语音短信以及视频的形式免费发布,能共享互动链接和资源,同时可以利用“朋友圈”进行社交互动。
微信的出现,使新闻传播不再是媒体、电视及权威机构的垄断事业,每一个独立个体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信息采集来源更加丰富,信息传播更加广泛,信息沟通更加频繁。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新思想、流行文化、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接收者,我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网络舆论日益开放的今天,转化思想教育理念,利用现代媒体工具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利用他们关注的网络媒体引导大学生思想舆论,是高校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这一背景下以长期运行和管理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微信平台的经验,通过平台前期运作,师生调查等方式探索高校“红色微信”平台建设和信息推送的有效方式。
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以大学名称命名的官微、团委、社团、校媒、自媒体、学生会、院系等类别,其中由学校机构官方注册运作的公众平台是认证覆盖面最广、关注人数最多、运营最为稳定的平台,是高校自媒体宣传的新型载体,主要面对的群体是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的校友。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三个特征。
1.1 创办主体的权威性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创办的主体是高校本身,是以高校党委、团委和各二级学院为主建立的,这样就保证了所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使广大学生能够更加放心的阅读每一条信息,更好地保障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 信息传播广泛性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者是所有在校学生、毕业的校友和学生家长,具有广泛的关注对象,如果学校有新的信息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发给所有关注平台的人,保证了大多数人都可以收到信息,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
1.3 使用的简洁和快速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者,可以通过下载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和添加公众号简单的方式关注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后台的操作,可以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到所有关注者的微信上,具有信息传播的快速性,避免了由于信息逐级传达所导致的消息滞后。
2 校园“红色微信”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优势
2.1 打破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易于主动查看信息
在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半采用读物、课堂、讲座等集中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书本内容形式单一往往因为过于死板而使学生抵触。
高校微信公众号创办主体的权威性,保证了发布信息真实有效,信息囊括了校园新闻、通知报道、学生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内容,与学生校园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这些信息有较大的关注和需求。
这种需求就成为了学生与学校微信平台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带来的较强用户粘性会使学生主动查看信息。
同时,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群发文本、图片、视频的功能,使发送信息生动、形象,符合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偏好,在较为宽松和自由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浏览和接受发布的教育内容。
2.2 “一对一”传播模式易于信息精确传达
高校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平台,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平台统一发布的信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改变了以往“学校—学院—辅导员—班级—班干部—学生”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信息在学校和学生间一步抵达,避免了逐级传达导致的消息滞后、信息损耗和重复劳动,传播更精准迅速。
2.3 存储查询便捷有助于实现教育信息的再传播
随着当下信息传播更新速度加快,一些关键信息容易被大量无用信息冲刷,给信息查阅造成困难。
而微信公众平台独立的阅读窗口可以有效保留历史信息,方便存储查阅。
发布成功的信息也将在平台后台保存,便于重复加工使用。
此外,学生用户可将平台发送信息转发至自己的朋友圈,实现信息的再传播,扩大教育效果。
2.4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参与发布信息,教育从被动变主动
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布运营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必不可少。
学生一方面是信息的编辑者、发布者,另一方面又是信息的接收者。
自身对学生群体心理把握更加精准,信息编辑和表述更“接地气”,能引发共鸣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通过“来自学生,服务学生”的方式实现朋辈教育,让学生自身成为教育群体的一员,转换角色,让教育从被动变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建设高校“红色微信”并非指构建专业正式的思政教育平台,而是指利用微信这一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发布既让学生感兴趣,又充满正能量的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校园信息的同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学生事迹、评奖评优、就业信息、比赛报道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学风、心理健康、恋爱观和就业观等方面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每个阶段所具有的思想特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3 结语
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时代思政教育的一种大胆尝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经历从“线下”延伸到“线上”的过程。
教育的素材和切入点可以细化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或正规课程,现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并非只是字面上的几个词组,挖掘校园中学生身边的事例,经过加工编辑发布就能把教育点蕴含其中,发生在身边的事也能让他们感同身受,易于接受。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生自由关注阅读的媒体,要想在社会各类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成为学生关注热点,就必须让内容有足够吸引力。
为此,内容发布本着“思想性与娱乐性并重,主流性与草根性并重,观念引导与行动实施并重,服务学校与服务学生并重”为原则,把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为一个学生追捧的主流媒体和网络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 周阳霖.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15,24:149.
[2] 柴继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1:27-29.
[3] 孙浩,黄毅.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09:49.
[4] 杨勐,徐娟.新媒体时代“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01-108.
[5] 双维.用微信公众号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探究[J].传播与版权,2015,08:161-162.
[6] 韩雅媺.手机微信公众平台下大学生管理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