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之公式法 第一课时(冀教版)
D.美我宜昌
1. 分解因式:(a+b)2-4a 2. 解:(a+b)2-4a 2=(a+b)2-(2a)2=(a+b+2a)(a+b-2a)
=(3a+b)(b-a).
易错点:忽视系数变平方的形式导致出错.
2. 分解因式:a 4-1.
解:a 4 -1=(a 2+1)(a 2-1)=(a 2+1)(a+1)(a-1).
(1)4x 2-y 2=(4x+y )(4x-y ); (2)ab 2-9a 3 =(b+3a)(b-3a).
解:(1)不正确,4x 2=(2x )2,正确结果应为4x 2-y 2 =(2x )2-y 2=(2x+y )(2x-y ).
(2)不正确,应先提出公因式a,再利用平方差公式 因式分解,正确的应为ab 2-9a 3=a (b 2-9a 2) =a (b+3a)(b-3a).
2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1
(1)25a 2-16b 2; (2)a 2b 2- 9 c 2;
(3)(a+2b)2-4; (4)x 4-25x 2.
解:(1)25a 2-16b 2=(5a)2-(4b)2=(5a+4b)(5a-4b).
(2)a 2b 2-
1 9
c
2=(ab)2-
1 3
c
ab
1 4
x
mn
1 4
x
mn
.
4 下列各式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吗?如果可以,请分解; 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1)x 2+y 2;(2)-x 2+y 2;(3)-x 2-y 2;(4) x 2-81.
解:(1)不可以,不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
(2)可以,-x 2+y 2=y 2-x 2=(y+x )(y-x ). (3)不可以,因为-x 2-y 2=-(x 2+y 2),不符合平方差公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知识汇总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知识汇总整式的乘法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数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逆运算:是正整数相加。
即法则:底数不变,指数a a a a a a m n m n m m n n n ),m ( 知识点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幂的乘方⎪⎩⎪⎨⎧==)()(),(a a a a m n m m n mn mn n 逆运算:是正整数即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ab)(ab)n n n n n n )(,b a b a n 逆运算;是正整数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 知识点三: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m nm a n m n m a a a a a a n 10101095-5n -0n -m n m 1)0010(02.50000502.0)1-10(96.6696000),0a (110)0a (1),,,0a (的个数数字前第一个非的负几次方原数字个数的几次方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定负整指数幂的意义:规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
即任何不等于零指数幂的意义:规定是正整数变,指数相减。
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知识点四.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知识点五.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a(b+c+d)= ab + ac + ad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知识点六.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a+b)(c+d)= ac + ad + bc + bd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知识点七.乘法公式:①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②平方差公式:(a+b)(a-b)=a2-b2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知识点冀教版数学1. 常规算法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整数的四则运算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规则和整数的规则类似。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和正数的运算规律相同,带有符号的数相加,就是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和符号与绝对值符号相同;带有符号的数相减,就是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减,它们符号相反;带有符号的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带有符号的数相除,符号相同,除数不为0,商的绝对值等于除数和被除数绝对值的商,商与除数符号相同。
2. 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相反数是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
例如,3和-3就是一对相反数,2.5和-2.5也是一对相反数。
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意义在于抵消,方便计算,例如,2+(-2)=0;3-6=-3。
绝对值是指数与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说是数的正值,以|a|表示。
例如,|3|=3,|-5|=5。
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是为了方便比较和求正负号,例如,如果a>0,则|a|=a;如果a<0,则|a|=-a。
3. 小数的概念及读法小数是指一个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所表示的数。
小数的读法可以使用小数点和金钱符号。
例如,2.57可以念为“两点五七”或“二元五角七分”。
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与整数类似,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根据小数点的位置调整运算时的数字的位置。
4. 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概念分数是两个数的比值,其中分子代表比值中的数量,分母代表比值的基数。
例如,2/3表示比值2:3,其中分子是2,分母是3。
常见的分数还包括真分数和假分数。
百分数是指100份中的若干份,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也可以用百分号的形式表示。
例如,75%可以表示为三四分之一,也可以直接读作“百分之七十五”。
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关系,可以表示为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形式。
例如,1:2表示比值1/2,1/2也可以表示为0.5或50%。
5. 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七年级下册数学还需学习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冀教版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冀教版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一、目标与要求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主要包括整数、分数、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整数1.整数的概念:整数是由自然数、零和负整数组成的集合。
用Z表示,即Z={...,-3,-2,-1,0,1,2,3,...}。
2.整数的比较与大小:同号相比,大小取决于绝对值;异号相比,负数较大。
3.整数的加减法:同号相加或相减,绝对值相加减,符号不变;异号相加,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4.整数的乘法:同号相乘,结果为正;异号相乘,结果为负。
5.整数的除法:整除和带余除法。
二、分数1.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用一个整数除以一个非零的整数得到的数,分子表示的是份数,分母表示的是等分的份数。
2.分数的化简: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因数,使其不能再约分。
3.分数的比较与大小:相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相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比较小。
4.分数的加减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要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减。
5.分数的乘除法:乘法直接将分子相乘,分母相乘;除法相当于分子乘以倒数(即分母变分子,分子变分母)。
三、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1.代数的概念:代数是数学中研究未知数及其运算法则的一门学科。
2.代数式:由数和代数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及开方运算(必须有指数为整数)构成的式子。
3.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的合并,即指数相同部分的系数相加。
4.代数式的展开:按照乘法法则,将两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并相加。
5.代数式的因式分解:将代数式拆分为最简单的乘积形式。
6.代数方程与解方程:代数方程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就是找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四、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点、线、面: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面是由无数个线构成的。
2.尺规作图: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的制图方法,包括画线段、画射线、画平行线、画垂直线等。
3.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等;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
精编冀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word可编辑)
精编冀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六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即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by=c (a 、b 、c 为常数,且a 、b 均不为0)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理解;“元”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例如:方程7y -3x =4、-3a +3=4-7b 、2m +3n =0、1-s+t=2s 等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而6x 2=-2y -6、4x +8y =-6z 、m2=n 等都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或两个都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未知数个数仍为两个)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如:⎩⎨⎧-=+=-8532y x y x 、⎩⎨⎧=--=+12337b a b a 、⎩⎨⎧=-=+12n m n m 、⎩⎨⎧-=+=-1132t s t s 等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而⎩⎨⎧-=+=-8532z x y x 、⎩⎨⎧=--=+12337a a a a 、⎪⎩⎪⎨⎧=-=+121n m n m 等都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注意:只要两个方程一共含有两个未知数,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如:⎩⎨⎧-==852y x 、⎩⎨⎧-==112t s 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够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即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注:②写二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要用“联立”符号“⎩⎨⎧”把方程中两个未知数的值连接起来写。
二元方程解的写法的标准形式是:⎩⎨⎧==by ax ,(其中a 、b 为常数);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组;②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其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一般地,只有唯一的一组,但也可能有无数组或无解(即无公共解)。
七年级下冀教版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冀教版数学知识点七年级下冀教版数学共分为10个章节,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数据和概率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数的四则运算本章主要介绍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括号内的优先级处理。
1.加法原理:对于两个数a和b,其和记作a+b。
2.减法原理:对于两个数a和b,其差记作a-b。
3.乘法原理:对于两个数a和b,其积记作a×b。
4.除法原理:对于两个数a和b,其商记作a÷b。
5.加减乘除的优先级: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先算。
第二章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本章主要介绍有括号的四则运算和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点。
1.分配律:对于a、b、c三个数,a(b+c)=ab+ac,(a+b)c=ac+bc。
2.合并同类项:将各项中具有相同字母或数字的项相加或相减。
第三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函数图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
1.函数的概念:对于每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的函数值y与之对应。
2.一次函数图像:y=kx+b,k为斜率,b为截距。
3.解一元一次方程:ax+b=c,x=(c-b)/a。
第四章平面图形本章主要介绍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等知识点。
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2.平行线、垂直线、角度、同位角的性质。
3.各种三角形、四边形的形状和性质。
第五章立体图形本章主要介绍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等知识点。
1.立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的定义和图形。
2.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六章制表和图形与应用题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制表、绘图和解决应用问题等知识点。
1.需要制表时,应按照题目的要求列出数据,再制表。
2.需要绘图时,应首先画出坐标轴和标出坐标,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画出图形。
3.需要解决应用问题时,应首先理解题目,列出方程或不等式,然后求解。
第七章数据的统计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1.数据的统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概念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5、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6、相反数: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它们互为相反数7、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1、比较大小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加法运算:(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有理数(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3、减法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运算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几个不为0的数,积的符号有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4、乘法运算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bc5、除法运算: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6、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7、混合运算:(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二、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定义:不考虑图形的大小、形状和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
2、分类:(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
(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3、三要素:点、线、面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六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1)
第六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6.1 二元一次方程组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定义.(重点) 2.会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检验一组数是 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难点)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某酒厂有大小两种存酒的木桶.
二元一次方程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 ②未知所在项的次数都是1; ③方程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概念
互动探究 问题1:已知甲数的2倍和乙数的3倍之和是12,甲 数的3倍与乙数的2倍之差是5.求这两个数.
(1) 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
1
(12
哦……我忘了!只记得
先后买了两次,第一次 买了5支笔和10本笔记 本花了42元钱,第二次 买了10支笔和5本笔记 本花了30元钱.
小红,你上周买的笔和 笔记本的价格是多少?
解:设笔的单价为x元, 笔记本的单价为y元.依题 意可得:
5x 10y 42, 10x 5y 30
能力提升
4.如果 xm1 3yn2 6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
想一想:一个大桶和 一个小桶分别可盛酒 多少升?
×+5×+
=280升
大大桶桶
小小桶桶
讲授新课
一 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观察与思考
问题1: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 两个.
问题2:题目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1) 5个大桶的盛酒量+1个小桶盛酒量=28升. (2) 1个大桶的盛酒量+5个小桶盛酒量=20升.
2
42
…
33
x… 2
七年级下数学冀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数学冀教版知识点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们学习必修的课程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材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数学。
一、小数小数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数学形式。
在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学习一些常见的小数计算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并且通过一些数学例题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圆的认识圆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使用。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学习一些与圆有关的基础公式。
例如,我们将学习直径、半径、弧、扇形等概念,了解如何计算它们的大小。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算术运算方法,并理解它们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
三、百分数在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我们还将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了解百分数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分数转换为百分数。
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百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并理解它们的应用场景。
四、大数七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材中还涉及到大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在学习大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了解大数的表示方法,掌握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并理解这些运算规则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如何将大数转换成科学计数法和标准形式,并通过数学例题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总之,在七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并能够更好的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掌握这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吧!。
(完整版)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的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以及列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问题本章的难点是:1.会用适当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它的解,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对未知数的值,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一次方程组的两种基本解法,能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3.根据给出的应用问题,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三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求出问题的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查结果是否合理.相交线与平行线1、定义、命题、公理、定理2、余角、补交、对顶角3、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整式乘法本章重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特别是对幂的运算及乘法公式的应用要达到熟练程度.本章难点是:对乘法公式结构特征和公式中字母意义的理解及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1.幂的运算性质,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2.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3.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4.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进行运算,5.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式子的意义.通过式的变形,深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三角形1 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为常数,并且 )。
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 (第9章 三角形全章热门考点整合)
①若∠A=50°,则∠P=65°=90°-
5;0 2
②若∠A=90°,则∠P=45°=90°- 9;0
③若∠A=100°,则∠P=40°
2
=90°- 10. 0 2
(1)根据上述规律,若∠A=150°,则∠P=__1_5_°____;
(2)请你用数学表达式写出∠P与∠A的关系;
(3)请说明(2)中结论的正确性. 解: (2)∠P=90°- 1 ∠A.
试判断李明与张钢两人的解答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判 断的依据;若不正确,请你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解: 李明、张钢两人的解法均不全面. 正确的解答过程
如下:
当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 cm时,腰长为(28-
8)×
1 2
=10(cm).
当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 cm时,底边长为28-
2×8=12(cm).
即__2_(_A__C_+__B_D__)>__A__B_+__B__C_+__C_D__+_____. ∴ACD+ABD> 1 (AB+BC+CD+DA).
2
同类变式
4. 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试化简:|b+c- a|+|b-c-a|+|c-a-b|-|a-b+c|.
解:∵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 ∴b+c-a>0,b-c-a<0, c-a-b<0,a-b+c>0, ∴|b+c-a|+|b-c-a|+|c-a-b|-|a-b+c| =b+c-a-b+c+a-c+a+b-a+b-c =2b.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验证这两种情况均成立.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边的长是10 cm,10 cm或
8 cm,12 cm.
本题中没有明确8 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还 是腰长,需对其进行分情况讨论,并用三角形 的三边关系进行验证.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冀教版)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总结
判定一个角是三角形的外角的三个条件:一 是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二是一边是三角 形的一条边;三是另一边是三角形的另一条边的 延长线.
∠A 等于( A )
A.40°
B.60°
C.80°
D.90°
7 在△ABC 中,∠A∶∠B∶∠C=3∶4∶5,则∠C 等于( C )
A.45°
B.60°
C.75°
D.90°
知识点 2 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例2 在△ABC 中,∠A∶∠B∶∠C=1∶2∶3,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导引:引用辅助量x °,用x °表示出△ABC 的三个内角, 在△ABC 中,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构造方程,解 方程后,求出△ABC 中各角的度数,再判断△ABC
5 直角三角尺和直尺如图放置.若∠1=20°,则∠2的度数为( C ) A.60° B.50° C.40° D.30°
6 如图,在△ABC中,∠ABC,∠ACB 的平分线BE,CD 相交于 点F,∠ABC=42°,∠A=60°,则∠BFC=( C )
A.118° B.119° C.120° D.121°
解:(1)如图,过A 作AF∥BD,∴∠BAF=∠ABD=40°. 显然AF∥EC,∴∠CAF=∠ECA=50°.∴∠BAC= ∠BAF+∠CAF=40°+50°=90°.∴△ABC 为直
角三角形.
(2)∵∠DBC=75°,∠DBA=40°,∴∠ABC= ∠DBC-∠DBA=75°-40°=35°.∴在Rt△ABC 中,∠BCA=90°-∠ABC=90°-35°=55°.
七年级数学冀教版下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冀教版下知识点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现在进入了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本文将系统地梳理相关知识点,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学习。
一、代数表达式1. 代数表达式的含义代数表达式即由数字、变量、运算符以及括号所组成的式子。
其中,变量可以表示任意数值,通过代入具体数值可以得到具体的结果。
2. 代数表达式的基本性质代数表达式有以下基本性质:(1)代数表达式中的项可以按照系数大小排列;(2)合并同类项是代数运算中的基本操作;(3)如果一个代数表达式中的一项的系数是 1 ,则通常省略这个系数;(4)代数表达式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二、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是指函数 f(x) = kx+b,其中 k 和 b 是常数,且 k 不等于零。
2. 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其特征有:(1)当 k>0,图像向上倾斜;当 k<0,图像向下倾斜;(2)当 b>0,图像在 y 轴上方 b 个单位;当 b<0,图像在 y 轴下方 |b| 个单位;(3)斜率 k 越大,直线越陡峭;斜率 k 越小,直线越平缓。
三、多项式1. 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是指由多个单项式相加或相减而成的式子,如 3x+4y、2x²-3x+1 等。
2. 多项式的分类多项式可以分为一元多项式(只含有一个变量)和多元多项式(含有多个变量)。
其中,一元多项式又可以细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四、分式1. 分式的定义分式是指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形如 a/b 的式子,其中 a 和 b 可以是代数式或者数值。
2. 分式的运算法则分式的运算需要满足以下法则:(1)分式的公共分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2)同类项可以合并,不同类项不能合并;(3)分式的乘法可以进行简化;(4)分式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仔细学习这些知识点,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③ 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 的未知数的
值叫方程的解〔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 根〕。
专项训练一:
1、以下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2-x=6 B x+5=8 C 2/x+3=9x D x-y=3
② 含有 个未知数〔未知数也称为 〕,并且所含有的未知数的次数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系数化1得:
以下是方程的是
;
y1 y2 1 3 系数化1得:
3 1 4 (12x) (2x1) 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1、去分母根据: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方程的解不变。
2 3 3 5 系数化1得:
② 含有 个未知数〔未知数也称为 〕,并且所含有的未知数的次数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2
36
规律总结:
1、去分母根据: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方程的解不 变。注意:不含有分母的项不要乘。 2、去括号 3.移项根据: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注意:移项要 变号 。)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一根据: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 系数 (即乘以未知数 的系数的倒数),方程的解不变。 注意:计算的 结果化到最简。
复习目标:
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 根底知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回忆一:
以下是方程的是
程的是:
。
〔1〕4xy+(x+6)=6
(2)6y+2×(16-y)=21
〔3〕5-2x=1
〔4〕5/x=1
〔5〕x+2y=9
;是一元一次方
知识点总结:
① 像上面这样含有
的
七年级l冀教版下册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l冀教版下册数学知识点七年级冀教版下册数学知识点随着教育改革政策的逐渐推行,数学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作为基础中的基础,数学知识在七年级就开始系统地培养,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整数整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而在教育中,整数不仅被视为是数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的重要手段。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整数的基本性质与运算法则,并通过练习加深对整数的理解。
二、分数分数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也是七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到的重要概念之一。
学生将在学习中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比如数值的比较、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等,并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三、代数式在代数学习中,代数式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代数的重要前置概念。
在七年级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代数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并通过练习将代数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平面图形在几何学习中,平面图形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平面图形的种类、性质以及相关的参数计算等知识点,并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和判断能力。
五、方程式方程式是整个数学学科中核心难点之一,也是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实践形式。
在七年级学习中,学生将深入学习方程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及相关应用知识,通过实例练习提高学生的多个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统计统计学习在七年级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将学习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通过实例练习将统计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判断能力。
以上就是七年级冀教版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全面介绍。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规律,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深入学习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讲课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为常数,并且 )。
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冀教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冀教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随着七年级下册的学习深入,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下面将对这个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
有理数的数轴上,即数轴上所有的点都可以与一个有理数一一对应。
2.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遵循相应的运算规律,并且这些运算仍然是封闭性的。
3. 有理数的比较有理数的比较需要注意分数的通分,然后将两个有理数转化为相同分母再进行比较。
二、代数式和方程式1. 代数式代数式由字母或数的乘积和和的项写成,并且代表的不是具体的数,而是一类数。
2. 方程式方程是指等号左右两边有未知数的算式,方程有韦达定理、因式分解公式等,方程有时需要化简后求解。
三、几何图形和几何变换1. 点、线和面点是没有大小,只有位置的基本图形,线是由两个点之间的直线推到的基本图形,面是由线所包含的空间推到的基本图形。
2. 直线和角直线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图形,可以用作平面上的边;角由两条线的交点以及它们所夹的平面角度所构成。
3. 几何变换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对称和放缩等,这些变换可以改变一个图形的位置、方向或形状等特征。
四、概率1. 概率概率是指某一件事情在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是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其值越接近1,则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
2. 概率的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该事件出现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
有时需要考虑多个事件的组合概率。
以上是本学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练习,我们的数学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冀教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冀教版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七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数学下册的学习。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各个知识点,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整数及其运算1. 整数的定义整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数学概念,是由 0、正整数、负整数组成的数集。
2. 整数的绝对值一个整数的绝对值是这个数与 0 的距离,用 |a| 表示。
3. 整数加法整数加法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零元素、相反数。
4. 整数减法整数减法的性质:a-b=a+(-b)。
5. 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零元素、负元素。
二、代数学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用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式子。
2. 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三、平面图形的认识1. 直线直线是没有端点的直线段,可以延伸到无穷远。
2. 射线射线是有一个端点的直线段,可以延伸到无穷远。
3. 线段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直线段。
4. 角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一个平面角区域。
5. 直角直角是 90 度的角。
6. 锐角锐角是小于 90 度的角。
7. 钝角钝角是大于 90 度小于 180 度的角。
四、几何变换1. 翻折翻折是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线对称折叠。
2. 平移平移是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
3. 旋转旋转是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角度和方向旋转。
4. 放大缩小放大缩小是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扩大或缩小。
五、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的概念方程是数学中一种表示等式的方法,通常用符号“=”表示。
2.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且未知数的次数为一。
3. 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移项、化简和求解。
以上就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为常数,并且 )。
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两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 顶点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对顶角∠1与∠2 有公共顶点∠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即∠1=∠2邻补角∠3与∠4有公共顶点∠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3+∠4=180° 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 如果∠α与∠β是 对 顶角,则一定有∠α=∠β; 反之如果∠α = ∠β, 则∠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 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 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⑷ 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⑸ 两线四角:经过一点画m 条直线,共有m ( m -1) 对 对顶角,共有2m ( m -1) 对邻补角。
2、垂线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垂直定义有以下两层含义:(1) ∵∠AO C=90°(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 (2) ∵AB ⊥CD (已知), ∴∠AOC =90°(垂直的定义).12433、垂线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4、垂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以点P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于两点(如图),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两点间距离的1/2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与一点.连接p与该点,并延长与直线相交即可.5、垂线段的概念: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7、正确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又相异的概念‘⑴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⑶线段与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8、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9、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10、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11、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图所示,∵b ∥a ,c ∥a ∴b ∥c12、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cba321如图,直线ba,被直线l所截:①∠1与∠5在截线l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a,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②∠5与∠3在截线l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a,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③∠5与∠4在截线l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a,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④三线八角也可以从模型中看出。
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
13、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3=∠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几何符号语言:∵AB∥CD∴∠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和联系: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CD,EF⊥AB于E,EF⊥CD于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与CD间的距离。
注意:直线AB∥CD,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G,则垂线段GH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与CD间的距离。
17、命题:①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题设是已知事项;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②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③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18、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19、平移变换: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0、平移的特征: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数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逆运算:是正整数相加。
即法则:底数不变,指数a a a a a a m n m nm m n n n ),m ( 知识点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幂的乘方⎪⎩⎪⎨⎧==)()(),(a a a a m n m m n mn mn n 逆运算:是正整数即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2、积的乘方⎪⎩⎪⎨⎧=⋅⋅=(ab)(ab)n nn n n n )(,b a b a n 逆运算;是正整数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知识点三: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m nm a n m n m a a a a a a n 10101095-5n -0n -m n m1)0010(02.50000502.0)1-10(96.6696000),0a (110)0a (1),,,0a (的个数数字前第一个非的负几次方原数字个数的几次方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定负整指数幂的意义:规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
即任何不等于零指数幂的意义:规定是正整数变,指数相减。
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知识点四.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知识点五.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a(b+c+d)= ab + ac + ad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知识点六.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a+b)(c+d)= ac + ad + bc + bd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知识点七.乘法公式:①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 +b 2 (a -b )2=a 2-2ab +b 2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②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第九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第十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