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一、语文基本术语: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二.文章类型分析:1. 说明文: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作诠释(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分类别、画图表(帮助读者掌握….的特征,头绪分明)、列数据(是所说明的事物准确化,更具有科学性)、作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的概括事物的特征)、打比方(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真实)等。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说明文某段或者某句话作用:①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②引出通过引用故事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引用诗歌使文章更具有趣味性。

文章第一段的作用:①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

②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总体的认识。

③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的内涵,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

④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急切的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

⑤开头举例子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解题技巧表中所列固定答题套路将稍后推出。

先见为快,如:修辞手法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表现手法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解题技巧(二)记叙文阅读理解一、记叙文的主要内容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2、记叙顺序及作用①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强调,制造悬念,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③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3、记叙线: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核心事件④时间⑤地点⑥作者的情感。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5、记叙文中的描写:作用分类人物描写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①肖像描写①外貌描写③神态描写④动作描写⑤语言(对话)描写⑥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⑤突出、深化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社会环境描写6、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常见的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7、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双关句:方法:一要答出本义,二要答出深层含义;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 句,因为它xx。

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汇总

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汇总

阅读答题公式大汇总1、用一句...归纳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事情、用的言归纳本文的故事情:人物+出处++果2.....3、怎样梳理文章构?第一招:按叙的要素划分构(的先后、地址的移、人物的出、事件的展)第二招:按思想感情的化划分构4、怎样解析人物形象?第一招:通解析人物的典型事例归纳人物的精神品第二招:通解析人物的言、作、神、心理描绘等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5、归纳文章的主(中心思想):内容+目的(感情、道理)6、依照叙文的不同样样种,回答文章主的固定格式能够有以下几种:写人:本文通表达主人公的什么事件,表出主人公怎的思想道德,或许表达了作者主人公怎的思想感情;叙事:本文通表达怎的故事,告了我怎的道理;写景状物:本文通描绘了怎的景或物,抒了作者怎的感情。

7、的含与作用(1)解析的含“(表面)含+(深)含”(2)解析的作用“吸引者注意 +明示(写作象)+揭露(文章内容)”8、文章的开与尾的作用(1)开篇常作用①从构上看:全文、下文做②从内容上看:开篇点、揭露主(2)尾常作用①从构上看:全文、呼开②从内容上看:点明中心、深入主9、析的作用:第一招: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第二招:富饶表力,生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10、解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第一招:从修辞(富饶表力的)下手答公式和析的作用一。

第二招:依照文章构,掌握句作用若是句子位于文章的开,一般有起作用;若是位于中,有渡作用,如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下文作等;位于文章尾的句子经常有的作用。

第三招:依照文章内容,掌握句作用( 1)抒作者感情,点明中心;( 2)反应社会或揭露深刻的道理。

【家】回家去淑敏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地同起沙漠的黄沙和祁的雪峰。

到之路上僻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同⋯⋯素来宁静听我的,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的候,我就抱着你走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段往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以下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一、整体把握型
1.分析全文结构,确定主题思想。

2.筛选关键词,理解篇章概括。

3.找出关键连接词,建立篇章逻辑。

二、段落独立型
5.抓住首尾句,概括段落主旨。

6.寻找中心句,总结段落要点。

7.换位思考,理解段落观点。

8.分析依据论述,判断文章倾向。

三、语境辅助型
9.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10.利用反义词,推测词语解释。

11.根据同义词,推断词语意思。

12.总结词语搭配,掌握固定搭配。

四、句子结构型
13.确定主谓宾结构,维持句意流畅。

14.理解衔接词,关联句子段落。

15.借助修饰词语,理解名词解释。

16.辨析修辞手法,猜测句子意图。

五、猜测推理型
17.利用细节信息,推测文章脉络。

19.借助事例描写,猜测文章目的。

六、背景常识型
21.利用题外信息,理解文章含义。

22.关注历史背景,推测文章意思。

23.分析环境描述,理解事件原因。

24.观察文化特点,把握作品特色。

(完整)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完整)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完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完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初中文代文答公式1.作用:〔1〕全文的索,推情展〔2〕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3〕形式新,吸引者〔4〕反映人物情感化2.理解:XX生表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或描出一幅⋯⋯的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的表达效果:的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或短用了比、比、借代、象征等表方法。

答,把它所指的象揭示出来,再系上下文,主,挖掘出句子深含,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系上下文的情景比:用 XX 比 XX ,表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人:把 XX 人化〔或予人的情感〕,生形象的表了⋯⋯的特点〔或描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气更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个反句的意思是⋯⋯,以烈的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开出,其作用通常“ 置念,吸引者〞文中或尾出,其作用通常“引起了⋯⋯的的关注〔或引人深思〕,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 XX 代 XX ,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句,其作用通常“增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言更美〔或引用句是了明⋯⋯〕〞引用故事,神,其作用通常“增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者〞偶:⋯⋯采用了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了作者⋯⋯的感情,奏明快,富于音美。

4.文章运用表手法作用:(1〕比,作用: XX 和 XX 形成明比,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含深刻〔3〕伏笔,作用:将要出的 XX 事物作暗示,情展作〔4〕照,作用:使文章构,使文章主更加明,使文章更加密〔5〕衬托、渲染,作用:表境,造氛,抒情感,突出主5.某句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渲染气氛〔叙文、小〕;埋下伏笔〔叙文、小〕;置念〔小〕;下文作;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下文;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叙文、小〕;深化主〔叙文、小〕;照开〔文、叙文、小〕6.某段起什么作用:〔1〕此段在开,作用: A 、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象 C、照文章 D、置念,吸引者 E、情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 A 、承上启下的渡作用 B、情展埋下伏笔,推情展〔3〕此段在尾,作用: A 、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前文 D、照目 E、引人深思7.文中画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描写方法分:〔1〕人物:外貌、言、作、心里、神、正面、面描写〔2〕坏境:自然境、社会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表人物 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思想〕〔2〕境:衬托一种 XX的气氛,表达一种 XX的思想感情8.用的言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公式: +干什么 +果怎么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叙、描写、、明、抒情10.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分析步:首先分析文章的构,注意文中的接〔首先、其次、、然后、也、最后、此外⋯⋯〕,些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汇总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汇总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汇总阅读答题公式大汇总1、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 + 事情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3、如何梳理文章结构?第一招:按记叙的要素划分结构(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展)第二招: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结构4、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第一招:通过分析人物的典型事例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第二招: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5、概括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内容 + 目的(情感、道理)6、根据记叙文的不同种类,回答文章主题的固定格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写人类:本文通过叙述主人公的什么事件,表现出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格,或者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叙事类:本文通过叙述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写景状物类:本文通过描写了怎样的景或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标题的含义与作用(1)分析标题的含义“(表面)含义+(深层)含义”(2)分析标题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明示(写作对象)+揭示(文章内容)”8、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作用(1)开篇常见作用①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②从内容上看:开篇点题、揭示主题(2)结尾常见作用①从结构上看:总结全文、呼应开头②从内容上看:点明中心、深化主题9、赏析词语的作用:第一招:该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

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

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45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45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理解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训练,下面将介绍45个万能公式,供学生参考使用。

一、万能公式1-151、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看题干。

2、抓住主题,对照题干。

3、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4、指代题干的位置。

5、划出难点句,看透题意。

6、选项辨析法。

7、排除干扰项。

8、紧抠事实,抓住关键。

9、换位思考法。

10、句意猜词法。

11、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

12、中心句把握法。

13、连接词的作用。

14、对比分析法。

15、辨析事实与观点。

二、万能公式16-3016、绝对化与相对化表达。

17、主旨大意找中心。

18、排除干扰,找正确答案。

19、增加逻辑关联把握。

20、对照题干理清思路。

21、眼到口到手到全媒体。

22、综合分析法。

23、点题法。

24、比较与类比。

25、增加练习量提高效果。

26、阅读文章与综合素材。

27、解答问题要点。

28、提高揣摩能力。

29、整体解题法。

30、改变解题思维模式。

三、万能公式31-4531、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2、理性解题法。

33、增强辩证思维。

34、增加综合认知。

35、提高解题效率。

36、练习解题策略。

37、量化分析法。

38、心智导图解题法。

39、提高表达能力。

40、提高归纳概括力。

41、提高直接推断能力。

42、增加练习强化记忆。

43、深入探究教材。

44、增强识记记忆。

45、解题技巧与方法。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45个万能公式,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提升语文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不仅是学习的一部分,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希望大家能够多加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仅仅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题。

解析:1. 概括内容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

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模板: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1. 从他们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分析。

当得知于勒发财时,他们“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的语言和行为描写表现出他们的贪婪、虚荣。

当发现于勒又变成穷光蛋时,“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这些描写体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势利。

三、理解词语含义题。

解析:1. 词语含义理解模板:本义 + 文中义。

2. “标致”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是一种讽刺。

解析:1. 本义是隔阂。

在文中,“我”和闰土之间存在着“隔膜”,这不仅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差距、封建等级观念等因素,使他们在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就是文中所说的“隔膜”。

四、赏析句子题。

解析:1. 句子赏析模板:从修辞、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

- 修辞角度:此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脚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情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分析人物形象。

公式:从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事件+他人评价入手。

解析:从外貌描写来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以看出他生活穷困潦倒且好逸恶劳。

他的语言总是“之乎者也”,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现出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不堪。

动作上,“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显示出他想在短衣帮面前显示自己的阔绰。

他教小伙计认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等事件,能看出他心地善良的一面。

而旁人对他的嘲笑,如“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可怜人。

公式:同上。

解析:外貌描写文中未着重体现。

语言上,当他们以为于勒发财时,“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等话语,表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动作上,他们发现于勒又变得穷困潦倒时,“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母亲的暴怒、躲避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嫌贫爱富的嘴脸。

从整个事件中,于勒有钱时盼他回来,没钱时避之不及,他人的评价虽未直接点明,但从他们的行为可以看出在旁人眼中他们也是势利之人。

三、理解词语含义。

公式:本义+文中义(结合语境)解析:“标致”的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结合语境,是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厌恶之情。

公式:同上。

解析:“隔膜”的本义是隔阂、不相通。

初三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初三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初三语文阅读答题公式一、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一)概括内容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公式:谁(主要人物)+做什么(主要事件)+结果怎样。

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我”(主要人物)在和伙伴们去爬悬崖时被困,在父亲(人物)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主要事件),最终克服了恐惧(结果)。

2. 概括事件发展过程: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梳理出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公式:起因是……,经过是……,高潮是……,结局是……。

比如一篇记叙文写比赛,起因是学校组织篮球比赛,各班积极准备;经过是比赛过程中双方激烈角逐,我方队员出现失误但又努力追赶;高潮是在最后几分钟我方打出精彩配合反超比分;结局是我方获得比赛胜利。

(二)分析人物形象1. 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外貌描写(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容貌、神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公式:外貌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如“他头发蓬乱,脸上带着疲惫的神色,身上的衣服满是补丁”,可看出人物生活困苦、操劳的特点。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来刻画人物。

公式:语言描写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如“我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为家人争光!”这句语言描写表现出人物有志向、有责任感的性格。

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其性格。

公式: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品质,如“他猛地站起身,冲上前去,紧紧抱住了即将摔倒的老人”,体现出人物善良、热心的品质。

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等进行描写。

公式: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心境和性格,如“她心里暗暗想:这次考试可千万不能再失利了,不然怎么对得起父母的期望呢”,反映出人物焦虑、有上进心的心境和性格。

2. 从具体事例分析:公式:通过……事例,看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通过“小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还帮忙提东西”的事例,看出小明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特点。

(三)理解句子含义1. 结合上下文理解:公式:先分析句子本身的字面意思,再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一、记叙文阅读1. 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谁 + 做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 结果怎样。

比如说,写小明在下雨天去给生病的奶奶送药,最后奶奶病情好转,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概括啦。

2. 分析人物形象- 公式: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直接描写)以及他人的反应、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间接描写)等方面入手。

如果文中说“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握紧了拳头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从这动作和语言描写就能看出小明是个坚定、有决心的人。

3. 理解句子含义- 公式:先看句子表面意思,再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挖掘深层含义。

要是句子是“那扇门关闭了,却又好像打开了另一扇希望之窗。

”表面上是说一扇门关上另一扇开,深层次可能是说一个机会失去了,但又有了新的机会,反映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 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名称],把[本体]比作[喻体](比喻句)或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的主旨]。

例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上。

”运用比喻,把月亮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5. 文章标题的作用- 公式:二、说明文阅读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公式:说明对象一般在文章标题或者开头就会点明。

特征呢,要从文中找关键词句,比如“大熊猫是一种珍稀的哺乳动物,它毛色黑白相间,体型胖嘟嘟的,特别爱吃竹子。

”这里大熊猫就是说明对象,毛色、体型、食性就是它的特征。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公式:-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个特征]。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有很多,其中赵州桥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举赵州桥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个特征]。

像“这座大楼高100米,有30层。

”准确说明了大楼的高度和层数。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1. 题目: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解析:2. 题目: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

- 解析:3. 题目: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

- 解析:二、赏析句子。

4. 题目:赏析记叙文句子从哪些方面入手?答题公式是什么?- 解析:- 方面及公式:5. 题目:赏析说明文句子的答题公式。

- 解析:6. 题目:赏析议论文句子的答题公式。

- 解析:- 公式: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作用+论述的内容。

例如“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这里运用了引用论证。

答题公式为:运用引用论证(论证方法),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论证方法作用),论述了无业游民是很难教诲的这一观点(论述的内容)。

三、分析人物形象。

7. 题目: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的答题公式。

- 解析:8. 题目:分析议论文中人物事例的作用(从人物形象角度)的答题公式。

- 解析:四、理解词语含义。

9. 题目:理解记叙文词语含义的答题公式。

- 解析:- 公式:本义+语境义+表达效果。

例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中的“狡猾”,本义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文中的语境义是“调皮、机灵”,表达效果是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10. 题目:理解说明文词语含义的答题公式。

- 解析:- 公式:词语本义+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说明对象及内容)+体现的准确性。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中的“几乎”,本义是“将近于;接近于”,在文中表示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 题目:理解议论文词语含义的答题公式。

- 解析:- 公式:词语本义+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论点及论证内容)+对论证的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1.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③找标志词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初中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初中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初中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1. 主题/中心思想公式:文章的主题 = 作者的观点 + 论据 + 证明2. 态度/情感公式:作者态度 = 词语/句子情感色彩 + 文章词汇选择3. 文体公式:文章文体 = 作者的写作目的 + 文章的语言风格4. 对比/类比公式:通过对比/类比展示事物相似或不同之处或关系5. 比喻公式:通过比喻用一个事物解释另一个事物,以形象化说明6. 递进公式:通过逐步升高或升华、推进内容的形式表达作者立场7. 举例公式: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问题,以使论点更加生动形象8. 回答问题公式:通过回答问题展开论述,达到表达观点的目的9. 叙述公式:通过叙述大量细节描写事情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加深读者印象10. 分类/归纳公式:将事物进行分类或归纳,使信息更有条理性11. 演绎/归纳公式:通过逻辑推理和总结来证明论点的可信度12. 对话/引言公式:用对话和/或引言来引出文章的话题和内容13. 引证/出处公式:通过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数据等来证明论点的可信度14. 补充/丰富公式:通过补充和丰富信息来使文章内容更具说服力15. 问题解决公式:通过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用论证来解决问题16. 时间/空间公式:通过描述时间和空间来加强文字的描述和表达17. 道德/伦理公式:通过道德和伦理角度的论述来分析和评价某些事物18. 实证/统计公式:通过数据、事实和统计等来支持论点,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19. 比较公式:通过对比论述来进一步阐明观点,加强文章可信度20. 权威/专家公式:通过引用权威和专家的意见来支持论点21. 反面/对比公式:通过从反面来论述和对比所表达的观点22. 以小见大公式: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来反映大问题和深层次的内涵23. 自然/文化公式:通过自然和文化元素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4. 语感/节奏公式:通过音韵、韵律、节奏等语感效果来体现文章的美感和思想感染力。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汇总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汇总

阅读答题公式大汇总归纳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 事情一、请用一句话...归纳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 起因+ 通过+ 结果二、请用精练的语言.....3、如何梳理文章结构?第一招:按记叙的要素划分结构(时间的前后、地址的转移、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展)第二招:按思想情感的转变划分结构4、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第一招:通过度析人物的典型事例归纳人物的精神品质第二招:通过度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述等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五、归纳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内容+ 目的(情感、道理)六、按照记叙文的不同种类,回答文章主题的固定格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写人类:本文通过叙述主人公的什么事件,表现出主人公如何的思想品格,或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如何的思想情感;叙事类:本文通过叙述如何的故事,告知了咱们如何的道理;写景状物类:本文通过描述了如何的景或物,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情感。

7、题目的含义与作用(1)分析题目的含义“(表面)含义+(深层)含义”(2)分析题目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明示(写作对象)+揭露(文章内容)”八、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作用(1)开篇常见作用①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②从内容上看:开篇点题、揭露主题(2)结尾常见作用①从结构上看:总结全文、呼应开头②从内容上看:点明中心、深化主题九、赏析词语的作用:第一招:该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第二招:该词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10、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第一招: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答题公式和赏析词语的作用一样。

第二招:按照文章结构,把握语句作用若是句子位于文章的开头,则一般有总起作用;若是位于中间,则有过渡作用,如承先启后、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则往往有总结的作用。

第三招:按照文章内容,把握语句作用(1)抒发作者情感,点明中心;(2)反映社会现实或揭露深刻的道理。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1、理解+抒情=诗歌鉴赏2、事实+分析=议论文写作3、表达+感悟=读后感写作4、描写+抒情=小品文写作5、情节+人物=小说梳理6、史实+解读=历史文章7、主题+剖析=文学作品阅读8、对比+分析=古代文学对比9、主旨+例证=现代文学分析10、现象+思考=社会热点评论11、文本+背景=文学批评12、语言+形象=写景鉴赏13、人物+故事=寓言故事分析14、情节+结局=小说评价15、文本+情感=散文阅读16、材料+观点=命题作文17、喜怒哀乐+描绘=古诗文鉴赏18、想象+描写=叙事作文19、观点+分论点=议论文构思20、现象+原因=科普阅读21、造型+主题=美术作品分析22、情感+意境=诗歌分析23、语言+意义=文言文理解24、文本+背景=传统文化解读25、现象+分析=新闻报道26、事实+解释=历史考察27、人物+心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28、场景+描写=写景作文29、情感+传达=散文写作30、主题+情感=诗歌创作31、观点+证据=命题议论文写作32、风格+特点=文学流派分析33、对比+分析=文学作品对比34、文本+文化=语文文化阅读35、语言+韵律=古诗词朗诵36、情感+体验=读书笔记37、场景+人物=小说情节分析38、文本+观点=综合阅读39、事件+意义=历史故事分析40、人物+冲突=小说情节梳理41、思路+论述=文章写作42、对比+抒情=诗歌对比鉴赏43、背景+人物=阅读理解44、情感+感受=散文欣赏45、主题+表达=小说主题分析46、文本+解读=文学批评47、语言+韵律=现代诗歌欣赏48、情感+表达=写作技法练习。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24个)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24个)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24个)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是学生们在语文研究中常遇到的一个难点,下面给出了24个万能公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1. 审题要准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审题要准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 通读全文:进行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大意。

通读全文:进行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大意。

3. 找出关键句:寻找文章中解答题目的关键句。

找出关键句:寻找文章中解答题目的关键句。

4. 推理判断:根据关键句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

推理判断:根据关键句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

5. 信息定位:找到题目和文章中对应的信息。

信息定位:找到题目和文章中对应的信息。

6. 推敲选项:仔细对比选项,排除干扰项。

推敲选项:仔细对比选项,排除干扰项。

7. 紧记词性:注意选项中词语的词性关系。

紧记词性:注意选项中词语的词性关系。

8. 细心比较:仔细对照文章和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异。

细心比较:仔细对照文章和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异。

9. 排除关联:排除与文章无关的选项。

排除关联:排除与文章无关的选项。

10. 上下求索:结合文章前后内容进行综合思考。

上下求索:结合文章前后内容进行综合思考。

11. 找对应:找出与题目要求相对应的部分。

找对应:找出与题目要求相对应的部分。

12. 抓关键词:找到文章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

抓关键词:找到文章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

13. 归纳概括: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概括。

归纳概括: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概括。

14. 记句型教句法:重复出现的句型往往是关键信息。

记句型教句法:重复出现的句型往往是关键信息。

15. 注意细节:仔细寻找文章中的具体细节。

注意细节:仔细寻找文章中的具体细节。

16. 运用逻辑:通过逻辑关系推理出正确答案。

运用逻辑:通过逻辑关系推理出正确答案。

17. 辨别观点:分辨文章中的主观和客观观点。

辨别观点:分辨文章中的主观和客观观点。

18. 注重语境:注意选项在文章中的语境使用。

注重语境:注意选项在文章中的语境使用。

(更实用)全部初中语文答题公式

(更实用)全部初中语文答题公式

(全部)初中语文答题公式(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1。

句子本身作用 2。

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答题公式大汇总1、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 + 事情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3、如何梳理文章结构?第一招:按记叙的要素划分结构(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展)第二招: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结构4、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第一招:通过分析人物的典型事例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第二招: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5、概括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内容 + 目的(情感、道理)6、根据记叙文的不同种类,回答文章主题的固定格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写人类:本文通过叙述主人公的什么事件,表现出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格,或者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叙事类:本文通过叙述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写景状物类:本文通过描写了怎样的景或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标题的含义与作用(1)分析标题的含义“(表面)含义+(深层)含义”(2)分析标题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明示(写作对象)+揭示(文章内容)”8、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作用(1)开篇常见作用①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②从内容上看:开篇点题、揭示主题(2)结尾常见作用①从结构上看:总结全文、呼应开头②从内容上看:点明中心、深化主题9、赏析词语的作用:第一招:该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第二招:该词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10、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第一招: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答题公式和赏析词语的作用一样。

第二招:根据文章结构,把握语句作用如果句子位于文章的开头,则一般有总起作用;如果位于中间,则有过渡作用,如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则往往有总结的作用。

第三招:根据文章内容,把握语句作用(1)抒发作者情感,点明中心;(2)反映社会现实或揭示深刻的道理。

【罗砖家训练营】回家去问妈妈毕淑敏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

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

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

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

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

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

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

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

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

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忆。

(选文有删改)2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21.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2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4.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

(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答案】(二)《回家去问妈妈》20.(4分)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

(2分)感悟: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

②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

(2分,答出两点即可)21.(3分)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给我们以呵护)(1分),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1分),这是我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这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1分)。

22..(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比喻成“精品’’)(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1分)。

23.(4分)本段起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1分);紧扣文题(1分),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1分)。

24.(7分)要求:能联想“问”(沟通、交流)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表达流畅。

落红曾绍炉①我对红色,有着十分的喜爱。

虽然红曾经对我是那样的吝啬,少年时代与我情同手足的两位女友:红枝、红梅都因生存的艰难离我而去了,我的每一份真诚,变成幻想成空的泡影。

然而在我生命的后来岁月里,红却仍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诗意常新的泉源。

②我喜欢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的红,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想起它就让人想起光明,想起它就让人想起生活的美丽;看到它就让人温暖无比,心生惊喜,看到它就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③它是质朴而骄矜的颜色,是大自然吐露出来的一种无尚的秀美,是生命对于自身赞颂的一种语言。

它最初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蕴藏来自生命之父太阳的光华,并且柔化了它灼热,把他的那份热情,悄悄地藏于自己的根茎叶芽中。

④他又具有美的本质,借着开花的世界,借着果实成熟的契机,借着秋夜载誉而归的儿子,把那份热情喷发出来—以花、以果实、以瑰丽深沉的红叶,装成一个浪漫的世界、诗意芬芳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童话,就是让一切美的而尽美,让一切孤零的、失意的、苦陋而凋残的,都在红艳的祈祷中,也变得美,变得动人心扉。

⑤我便是被这美陶醉了的一个。

我常像孩子一样奔跑于花色斑斓的花丛中,并常常对着那些红色的花朵,低下头来,以含情的目光和它接触,与它交谈,而在美丽的惊叹中,领略大自然的一种超凡的灵气。

⑥然而,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⑦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满树满坡的游丝花片,春日里卷来一场铺天盖地的“红雪”;果实蒂落的世界,你会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景观的魔幻般“烟消云散”而惊诧的目瞪口呆;秋风像大地母亲的手臂召唤那些奉献了一生的使者回到自己的怀抱,你会欣赏到红叶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⑧虽然落红不像初放成长时那样的无忧,爱却不因花的凋零、叶的飘逝、果的蒂落而丧失。

那份爱是牢固而长久的,就像虹,在空中短暂的划过,却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痕迹,永远芬芳灿烂的痕迹;就像一个故事的高潮,以充满悲壮的英雄般得举动,赢得了永世的颂扬和惊叹。

⑨一个秋天,我捡拾了许许多多的红叶,夹满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像珍藏一个无人知晓的红叶梦。

过了许久,当我重温那些故旧的梦时,才发现那些固执的精魂们,早已在我情感疏忽的瞬间,翩然化蝶而飞了,空留下一些毫无色泽的枯败的树叶。

这是我无意间犯下的一桩错误,即使我伤透了一颗爱红的心,更使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启发——落红并不是生命颓败的结果,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在这诚挚的复归自然的途中,谁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

而只有在这不断的开落中,红,才有着它的延续,才有着它的重生,才有着它的永恒,才能看到那一份不灭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命力。

⑩于是,我学会了在红将飘落的时刻去看花,去森林里散步,见玫瑰花毫无怨悔滴告别枝头,便忍不住把它捧在手里,轻轻地印上我的唇吻,再潇潇地散落泥土中;或者拾起地上的一枚红叶,对着夕阳去窥探那脉筋间的秘密,从那纵横交错的艳红中,读生命对太阳的赞歌;而当我面对一树通红的鲜果时,又沉浸在生命奋斗与慷慨奉献的自豪中!⑾在捧掬、拾捡、探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与落红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人当艳红吐翠时自也慷慨大度,一旦凋残飘零却又悲凉不堪;人当兼收并蓄之时面对风雨也不屈不挠,而一旦实满果红回报滋育时常不免患得患失。

在落红面前,我不仅热泪盈眶……⑿由此我的梦变得离奇而瑰丽:我化作了一页花瓣、一片红叶、一颗绚丽馨香的果实。

20.“我”所喜欢的“红”有哪些特点?(3分)21.为什么作者说“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4分)22.本为以“落红”为题,却又写到“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3分)23.第⑤⑨⑩⑿段都谢了“我”与“落红”的亲近或关系,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3分)24.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3分)20.答案:①温和明艳;②质朴而骄矜;③具有美的本质。

评分:每个特点1分,共3分。

21.答案:①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②落红的爱牢固而长久;③落红不是生命的终结与死亡,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它有着不灭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④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评分:每种原因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2.答案:运用对比,通过写人的悲凉不堪和患得患失,突出表现了落红豁达的境界和高尚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评分:写法1分,好处2分。

意思对即可。

共3分。

23.答案: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作者对落红特征和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展示了作者对落红情感由浅入深、由弱变强的变化发展过程。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

共3分。

意思对即可。

24.答案:示例“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运用了排比、比喻、引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落红的磅礴气势以及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评分:共3分。

只答出例句不得分。

其它答案酌情判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